西方政治思想史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西方政治思想史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
1、自然政治观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
政治秩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产生于中世纪。
3、权利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从15、16世纪开始。
形成17、18世纪,一直发展到现在。
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提出“天赋人权”观念。
二、卢梭是雅典政治制度奠定基础的立法家。
公元前594年得到公民授权,对雅典城邦制度进行改革。
1、卢梭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中庸”原则。
强调贵族、农民之间的关系。
2、卢梭的改革在相互冲突的要求之间设置一个适中的权利界限。
一方面,是每一个自由公民享有基本平等的政治权利,另一方面,使富有财产从而为国家尽较多义务者占一定优势,同时给富人以担任城邦高级公职的特权。
这样,平民得到作为城邦一分子的尊严,占有因人数而来的优势,而贵族也不失面子,保留了因财富而来的优势,从而使平民和贵族的势力达到某种平衡。
3、卢梭的改革在雅典建立了有限的温和民主制,为日后民主制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古希腊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
1、城邦最显著特征是小国寡民。
一般城邦往往是以一个城市或城堡为中心,包括附近数公里以内的若干村落组成,与其他城邦之间往往有山河海洋为自然边界。
即它们是公民的自治团体。
所有城邦都由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奴隶、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
1、奴隶是城邦制度的基础。
奴隶无自己的独立人格,没有政治身份、任何政治权利。
2、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包括妇女和自由的外邦人。
他们和奴隶一样没有政治权利,但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身份,不能参加城邦的政治生活。
3、自由公民公民的本质特征是享有政治权利,属特殊身份团体。
自由父母都是希腊自由人的男子才能获得公民身份。
政治制度分君主制、僭主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
四、古希腊政治思想特点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
一、名词解释1、康德: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
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著作:《政治权利原则》、《论永久和平》、《道德形而上学》。
其政治思想以中庸的立场解读革命思想,将现时政治要求解析为软弱空洞的道德原则。
认为道德是内在自觉的,而法律是外在而强制的。
从人,社会,国家的关系中认识国家的本质,发展国家学说。
契约是国家建立的基础,但国际并不是真实存在。
将共和制国家作为理想目标推至彼岸世界。
永久和平是政治的最高目标和道德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人性政治论:政治思想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用人的眼光”从“人的经验”出发来观察和说明社会政治问题,将政治思想奠基在“人性论”之上的理论基础。
3、人文主义:是14世纪酝酿,15世纪兴起,16世纪鼎盛的代表资产阶级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它提倡以人和自然为对象的世俗文化,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中心任务是打破封建桎梏。
提倡理性,反对身形,提倡个性自由,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
把人的理性,自由,追求个人幸福看作是人类普遍的,永恒的本性。
人文主义的兴起于古典文化的研究及复兴紧密相连的。
4、社会契约论:是16世纪以来在西方乃至全世界都极有影响的一种国家学说。
西方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将国家的起源归因于上帝,将国家看作是上帝创造的。
而契约论是一种将国家与法律看作是人们通过契约而产生的理论。
这种理论在古希腊既已有其萌芽,中世纪曾为暴君可抗论的理论基础。
在17、18世纪,契约论成为解释国家与法律起源的最流行的一种理论。
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卢梭等思想家都运用这一理论。
在他们看来,国家成立之前人们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人们都是自私的,是自由平等的,生命,自有财产是人的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
由于自然状态不安全,不方便,理性即自然法引导人们订立此契约。
西方政治思想史(一)古希腊的三个历史时期:1早期——波希战争前及战争期间波希战争2繁荣时期——波希战争后期及胜利后3衰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后,伯罗奔尼撒战争(二)七贤泰斯勒、比大各、皮亚士、梭伦、克娄布鲁、奇仑、弥孙。
(三)智者的概念:以传授知识为职业的思想家(四)苏格拉底A.生平:生于雅典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在雅典教育青年,传授知识,但不收学费;38岁时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曾参军并三次参加保卫祖国的战争;公元前403年,苏格拉底在狱中自杀。
B.政治思想:●美德即知识●由掌握知识的人来治理国家●城邦应注重教育●对雅典民主制的批评●公民必须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五)柏拉图A.生平:生于雅典一个贵族家庭;青年时期受到良好教育,学习过诗歌,写作过戏剧,跟随克拉底鲁研究过毕达哥拉斯、赫拉克里特和爱利亚学派的学说;20岁时师从苏格拉底。
B.著作:三大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24篇著作4封书信。
C.〈理想国〉的主要政治思想:1.国家理念——城邦现实的逆构反思2.社会分工与正义3.“哲学家”治国论4.改造城邦和改造公民的方案(1“擦洗”人性2理想城邦的政治制度●国家强盛、社会和谐、道德优良●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实行公有●倡行教育、净化城邦文化●重人治、轻法治)D,《理想国》——一个正义的城邦的等级划分农民、手工业者→军人→哲学家(六)亚里士多德A.生平:时代背景,出身外邦,师从柏拉图,游历生活,亚历山大之师,创立学园。
B.著作:《政治学》(公元前384-332)C.“人是政治的动物,政治是一切学术中最重要的学术”书上P58D.公民与政体理论。
书上P61E.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的主张,“通过教育启导人们的理性和培养公民的善德,并使公民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制和生活方式”书上P71 (七)斯多葛派的思想(1)自然法思想(2)人的精神自由与平等(3)人类一体(八)西塞罗对国家的定义、论证,书上P85(九)基督教的产生时间:公元6年(犹太国灭亡)——公元66-70年创始人:耶稣(十)早期基督教的政治思想1.极端复仇主义思想2.表达了被压迫人民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以及求得解放的渴望,蔑视有钱人3.信徒平等4.建立平等正义的,公共消费的理想国家(十一)奥古斯丁生平与著作(公元354年——430年)1.北非人2.由信奉摩尼教转向基督教3.任职神父和主教4.《论上帝之城》、《忏悔录》(十二)阿奎那关于人的理性的论述“人有理性,人天生是社会政治动物,国家的建立是人类合群的需要”书上P111(十三)神学异端政治论A.“异端”的概念:指基督教内部,一些与占统治地位的正统神学观点大相径庭而受到教会权威排斥的派别。
西方政治思想史申林目录第一章柏拉图第十章边沁与密尔第二章亚里士多德第十一章哈灵顿、卢梭与杰斐逊第三章从斯多葛派到罗马法学家第十二章从莫尔到马克思第四章从奥古斯丁到阿奎那第十三章从柏克到施米特第五章从马基雅维利到格老秀斯第十四章波普尔与阿伦特第六章霍布斯第十五章哈耶克与奥克肖特第七章斯宾诺莎与洛克第十六章罗尔斯与诺齐克第八章孟德斯鸠与联邦党人第十七章伯林与施特劳斯第九章从贡斯当到休谟导论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西方历史上的各种政治思想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二、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三、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线索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轴心时代)——自然政治观,认为政治秩序是由自然发展而来的。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2、西欧中世纪——神学政治观,认为政治秩序是上帝的安排。
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意】3、近代——权利政治观,把个人权利作为政治的基石。
这一时期思想出现明显划分,多种思潮并存:【1】专制主义——安全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意】、布丹【法】、格老秀斯【荷】、霍布斯【英】【2】自由主义——自由代表人物:洛克【英】、孟德斯鸠【法】、联邦党人、贡斯当【法】、托克维尔【法】、斯密【英】、休谟【英】、边沁【英】、密尔(穆勒)【英】、汉密尔顿【美】【3】共和主义——共和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哈林顿、卢梭【法】、杰斐逊【美】【4】保守主义——传统代表人物:【英】柏克【法】梅斯特尔【德】黑格尔【5】社会主义——平等代表人物:莫尔【英】、康帕内拉、安德里亚、圣西门【法】、傅立叶、欧文、马克思【德】、恩格斯4、现代政治思想【1】政治哲学在政治哲学领域,政治思想延续了近代的方向。
古典自由主义在19世纪末发展为新自由主义,二战后作为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新古典自由主义兴起,两者并存。
保守主义在二战前主要体现为精英主义,在二战后体现为社群主义。
社会主义思潮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科学社会主义,一个是民主社会主义。
西方政治思想史柏拉图一、生平和著作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
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
创立“阿卡德米学园”。
著作:《理想国》、《法律篇》、《政治家篇》二、国家的理论和正义的国家1、坚持整体主义。
2、城邦政治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应该有统治、保卫、生产三种职能。
3、四种美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4、一个灵魂包含包含理性、激情、欲望。
应使理性居主导地位,统帅激情,控制欲望。
三、哲学家治国1、现实中四种政体的弊端。
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
⑴造成统治者的无知;⑵社会的动荡;⑶人民品质下降。
2、哲学家的含义: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道德和绝对的权力相结合。
3、对城邦的社会改造人有知识就是美德。
在哲学家和军人内,要废除私有财产。
理想城邦最重要的基础是三个等级不能乱动。
要求解放不是为了人的平等,是为了城邦。
重视教育,理想城邦需要理想公民。
同时有文化专制主义精神。
四、政体思想1、五种政体:贤人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2、当一种政体下的统治者和公民的品质发生变化的时候,政体也会发生变化。
3、柏拉图批判平民政体和僭主政体。
4、按按照政体是否依法统治将政体分为两类:守法政体:王制、贤人政治、民主政治不守法政体:平民、寡头、僭主政体。
五、第二等好的国家1、实行法治2、实行有限民主制和混合政体3、在社会经济制度上放弃了共产共妻的主张,坚持三个等级的划分。
第一等级:公民;第二等级:工匠商人;第三等级:奴隶。
亚里士多德一、生平和著作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代表作:《政治学》,《雅典政制》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亚里士多德将知识分为三类:理论的、应用的、生产的。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城邦。
3、政治学的研究内容:前人关于政制问题的研究。
考察什么样的政治保全城邦,什么样的政治破坏城邦,理想的政体是什么。
4、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和经验的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1.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
他的代表作有三部,即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柏拉图在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创立了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即“理念论”。
理念论是柏拉图的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柏拉图在不同的场合对政体有不同的分类,即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
2.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32年)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
西方政治学的创始者,著作有《政治学》,《雅典政制》,他的学术研究的突出特点的在于对知识系统考察和全面把握,他第一次使政治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他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对政治学的基本范畴和原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城邦的一般认识和抽象的理论分析方法,构成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重要部分。
3.波利比阿(公元前208~126年)是希腊人,历史学家,政治哲学家,代表作《历史》,他以希腊传统的政体循环理论为基础,指出:所有纯粹的统治形式或简单的政体形式都会以特定的方式蜕化变质,通过波利比阿的理论,罗马共和制度得到系统的理论说明,而希腊高度发达的政治哲学成果被介绍到罗马。
是第一位对罗马的政治制度进行系统理论分析的政治思想家4.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它的主要代表作有《论共和国》和《论法律》,西塞罗依据罗马共和国的传统来重新定义国家,他认为,自然法先于成文法成为国家颁布的法律而存在,是人类法律的基础,西塞罗的平等思想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从他起,政治哲学开始成为所有人的政治哲学。
5.奥古斯丁(354~430年):罗马人,神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代表作是《上帝之城》和《忏悔录》,人的主观努力是没用的,只有指望神的“恩典”,这就是奥古斯丁的“恩典”理论;他政治哲学最突出的一点,是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奥格斯丁否认国家是正义的组织,采用了一个价值中性的国家定义,即“一个由所爱的事物一致而联合起来的理性动物的共同体”他系统阐述的基督教国家观以及教会和国家关系的理论,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官方信条,对中世纪的改教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西方政治思想史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探索:(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政治观:从政治思想发展来看,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
古希腊政治思想伴随着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而产生,并随着它的发展而演变。
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奴隶制度与城邦制度,特别是希腊人对城邦生活的感受和认知,使得自然政治惯成为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将国家起源与政治秩序的建立归因于自然,并依据是否合乎自然秩序来评价国家制度与政治生活优良与否,古希腊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宇宙的认识,这促进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提出“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的经典命题。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思想也具有整体主义国家观与伦理政治观的特征,也是自然政治观的体现。
古希腊人在哲学、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政治思想也不断丰富繁荣,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并深刻影响到中世纪和近代的政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将现存的一切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关系都看做是由上帝创造并由教会批准的,其目的是维护上帝的权威与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
神学政治观有三个特征:一是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与《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二是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三是以既定的启示与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这是神学政治理论特定的论证方法。
奥古斯丁为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进行了权威的论证,开创了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阿奎那创立了庞大的神学体系,是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
(奥古斯丁、阿奎那。
路德、加尔文)(三)近现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观(文艺复兴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权利政治观是一种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政治观,以抽象人权为国家公共权力(政府)的基础,认为国家、政府来源于人们的同意或委托,其目的和作用不过是保障个人的权利,实质是一种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政治观。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史详细笔记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可以归结为:1、研究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理论和学说;2、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合乎逻辑的历史联系;3、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4、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通过对上述方面的研究,努力揭示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和特征及其客观必然性,对各种政治思想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学习、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指导我们研究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政治思想作为社会政治实践的反映,它的发生、发展从根本上说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是与社会的历史发展相一致的。
政治思想又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相对独立发展的逻辑联系和规律。
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就是坚持政治思想发展的源和流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1)要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以及政治实践的主要内容,从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各个政治思想家的不同经历出发,去说明各种政治思想的内容,揭示各种政治思想所代表的特定阶级的利益。
(2)要说明政治思想家阐述其政治思想所特有的理论形式、方法,揭示各种政治思想之间,政治思想与哲学、宗教、科学之间的联系。
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
由于政治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坚持从社会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出发,从不同阶级的利益矛盾、冲突出发,揭示出各种抽象的理论、观点所包含的阶级内容。
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讲古希腊政治思想——城邦政治思想一、概述西方政治思想出现时间西方政治思想早在柏拉图甚至苏格拉底之前即已存在,但政治思想成为一种学说则是在此之前就已有了。
西方政治学说创始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
政治学说与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政治学说属于政治哲学,政治思想主要研究文本,而政治制度一般属政治学。
政治实践的主体是人,当人受到政治思想的影响时,就可能去编制政治实践包括政治制度。
古希腊城邦的观念起源希腊人保留了荷马史诗中的命运的观念,他们希望与人类有关的事务应该是由一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变的、而且必不可少的公正的法则所支配的,即应该是由自然法则所支配,城邦的法则与自然法则极其相似,他们认为城邦法则就是好的自然法则。
二、城邦状况古希腊大体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波希战争前及战争期间1[①];繁荣时期——波希战争后期及胜利后;衰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后2[②]。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学说就产生于这个时期。
这三个时期,思想和文化发展大体为:第一个时期,自然哲学比较发展,第二和第三时期,政治和伦理学说才开始发展起来。
近代的许多政治观念,例如正义、自由、立宪政体和尊重法律等观念,至少是这些观念的定义,都起源于希腊思想家对城邦制度的看法。
城邦制度主要是了解雅典政体。
1、社会整个人口划分为具有不同政治和法律地位的三个主要阶级。
首先是奴隶。
雅典居民中有三分之一是奴隶。
第二是外邦人。
雅典这种人数量很多,而且许多人都是长期甚至数代居住。
但因为不能入籍,因而不是公民。
第三是公民。
这是根据出生而获得的一种特权。
在雅典民主最为发展的时期,也只有年过18岁的男性公民才有资格参与政治,如要充任国家官员至少得30岁。
对于希腊人来说,公民观念主要意味着一种参与政治的权利,而无论参与政治的程度如何。
因此,这种观念与现代公民观念有着重大区别。
2、主要政治制度①公民大会。
这是雅典主要的政治制度,是最高权力机构,所有重大问题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
1.简述西方政治思想史基本线索:西方政治思想史纵向经历自然政治观(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探索宇宙、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基督教神学政治观(西方中世纪,产生于罗马后期的基督教神学到中世纪发展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基督教的经典、信条成为人们观察政治思想的依据,维护教权、俗权的思想都从《圣经》中寻找依据)、权利政治观(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从15、16世纪开始,形成于17、18世纪,一直发展到现在。
人天生平等,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权利。
人们为维护这种个人的权利,才组成政治社会,建立公共权力和政治秩序。
政治社会与公共权力的目的是维护和促进个人的权利。
经历了应然、实然、将然三个阶段。
2.简述柏拉图理想国的特征:理想国家与现实城邦对立;城邦合乎正义(个人服从城邦,城邦严格等级);整体主义传统(整体为目的、个人为工具,个人消溶于整体之中,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哲学家治国(一元取代多元的取向、将社会进步投注于伟大人格、反民主的极权的);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依据质地说划分等级;理想城邦的政治制度是国家强盛、社会和谐、道德优良,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实行公有;倡行教育(体现文化专制主义精神)、净化城邦文化;重人治,轻法治。
3.柏拉图为何主张由哲学家治国:对社会现实和城邦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的反思与批判;柏拉图认为人的品性是政治的基础,人品性的堕落是政治败坏的根源,要挽救城邦危机,必须从人的品性入手,而哲学家有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只有他们能担此重任,掌握绝对的权力。
4.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异同:同——整体主义、混合政体。
整体主义程度极端的整体主义;个人消融于整体中,城邦利益高于一切,抵制消极的个人主义因素温和的整体主义;承认整体主义,但保留个人独立与自由的因素政体分类荣誉、寡头、平民、僭主政体按政府目的、掌权者人数划分政体正宗:君主-贵族-共和政体变态:僭主-寡头-平民政体治国哲学家执政,重视人治肯定民主和法治5.分析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的关系:(1)城邦政治结构影响政治思想:古希腊城邦国家的社会基础是奴隶制,奴隶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政治活动主要在自由公民内部进行,民主派和贵族派的斗争占首要位置。
一、名解1苏格拉底: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苏格拉底一生追求真理,把主要精力用来思考和讨论哲学,伦理和社会政治问题.但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只是由其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记载了他讨论的一些内容.苏格拉底是智者们的同时代人.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兴趣的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探究事物的本性(自然),探讨普遍定义的思考方式是苏格拉底的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在对道德和政治法律问题的讨论中,苏格拉底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这是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的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他极其重视知识的价值,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在他看来,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甚至是一门艺术,需要专门的训练,政治家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这些思想后来都被柏拉图所继承.2智者: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智者是在希腊一些城邦中涌现出的一批职业教师,他们自称智者.智者向人们收取学费,传授有关辩论,诉讼,演说,修辞的技巧及相应的参政知识,涉及社会,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广泛的领域.作为第一批专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他们对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阐述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和主张.他们的活动以雅典为中心,同时遍及其他一些主要城邦.从他们开始,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由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他们几乎都没有完整的著作流传下来,其思想也没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思想活跃,不囿成见,大胆质疑前人的成说,用于对政治法律问题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的思想成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一大批智者和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思想家们,对发达的民主制度和活跃的公民政治生活进行了热烈的政治讨论,推动了政治思想走向繁荣.3斯多葛派:(1)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西方政治思想史(最终版)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和近代以来三个历史时期,相对应的形成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三个发展阶段。
为便于识记,具体需要掌握的知识线索整理如下。
1.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古罗马时期:斯多葛派(波利比阿与西塞罗)、罗马法学3.中世纪时期:神权与王权的斗争、奥古斯丁、阿奎那、反教权思想4.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布丹、宗教改革思想5.资产阶级革命前夜:格劳修斯、斯宾诺莎6.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独立运动(潘恩、杰斐逊、汉密尔顿)7.19世纪时期:德国(康德、洪堡、黑格尔)、法国(孔斯坦、孔德、托克维尔)、英国(伯克、边沁与密尔)8.19世纪末以来: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女权主义、绿色运动等思潮的形成或发展9.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略)重点章节:1古希腊时期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重点问题:1政体学说2人性与国家观3自然法与权利观4契约论与政府观5民主与法治应当积累的知识面:1时代背景及相应的政治思想特点2思想家国籍、生平3思想家的历史地位或曰影响(一)古希腊时期基本概况: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政治思想就是在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社会中萌发的。
城邦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与义务的政治体系。
城邦最显著的特点是小国寡民,是一种小规模的政治实体,内部一般分为奴隶、无公民身份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三个身份集团,而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分是城邦制度的基础,只有公民享有政治权利。
古希腊当时存在数百城邦,城邦政治是极为多元的。
此时的政治思想具有下列特征,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2理性主义和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3以城邦政治为研究主题和范围,即关注城邦的起源、目的、性质、职能、管理等4公民的视角。
政治思想最初的萌芽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经历了早期立法家、自然哲学家的阐释,到智者时期后开始正式形成和发展。
西方政治思想史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四个研究方面1.研究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理论和学说2.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合乎逻辑的历史联系3.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4.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柏拉图之前的时代的政治思想有什么特点?一、早期自然哲学家的贡献早期自然哲学家对西方政治观念形成的贡献:理性思考的开端及求知传统;宇宙秩序和人类社会;逻各斯和自然法;自然秩序和社会和谐、社会正义。
二、智者的活动和影响智者的产生和派别。
智者是民主生活繁荣的产物智者的基本政治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国家产生于人的约定;法律是人约定,自然高于法律。
智者对政治思想的重要贡献:由自然转向人,从一个新的起点研究政治现象;开阔了人的视野,影响和促进了城邦的政治生活。
三、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政治人格及影响。
对雅典民主制的批评;知识即美德;应由掌握知识的人管理图家。
苏格拉底对柏拉图的影响3.柏拉图的核心思想:哲学家治国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
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
卫国者是少部分管理国家的精英。
他们可以被继承,但是其他阶级的优秀儿童也可以被培养成卫国者,而卫国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阶级。
卫国者的任务是监督法典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为达到该目的柏拉图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
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
但是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
政府可以在为了公众利益时撒谎。
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应该打扰到别人。
在今天看来,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是一个可怕的极权主义国家。
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是指从古希腊城邦时期开始,经过罗马帝国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革命运动等重要时期,到现代的政治思想发展历程。
在这个历程中,出现了诸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洛克、孟德斯鸠、卢梭、马克思等一批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对西方政治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希腊城邦时期,政治哲学开始萌芽。
柏拉图提倡的“理想国”概念,即把合理的分工和等级结构作为一种理性组织形式,影响到了后来欧洲的封建社会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政治学的理论体系,强调政治实践和优良政治制度的重要性,也成为后来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罗马帝国时期,斯多葛学派开创了一种新的哲学传统,强调个体意志与社会组织的统一,反对独断专行的暴政。
中世纪的天主教思想以及伊斯兰教的发展,也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定期召开的“国会”,创立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制度,都得到了深入探讨。
文艺复兴时期,对于古典文化的重新审视,为政治哲学的复兴和进一步深化打下了基础。
启蒙运动、革命运动等社会历史事件,也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于人权、政治自由、权力的分配等问题,各种思想派别和学派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事实上开始了现代政治思想的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出现,试图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思想基础,对西方政治文化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总之,西方政治思想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
它始终是反映和表达人们关于政治组织、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和观念的历史过程。
通过对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各个历史时期中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和学派的学习和探讨,能够加深我们对世界政治历史和现代政治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和认识。
西方政治思想史导论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三、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四、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史第一节古希腊社会状况与政治思想史概述一、古希腊的历史与自然条件二、政治改革与城邦的形成三、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的特征第二节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一、苏格拉底的生平二、苏格拉底的主要政治思想三、苏格拉底政治思想的影响第三节柏拉图的思想一、柏拉图的生平与著作二、柏拉图的主要政治思想三、柏拉图政治思想的影响(二)学院的存续及其影响第四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一、生平与著作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三、城邦的起源和目的四、政体的分类思想五、理想城邦的特征六、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贡献第二章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第一节古代罗马社会状况与政治思想概述一、城邦制度向帝国制度的转变二、政治思想的变化第二节伊壁鸠鲁与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一、伊壁鸠鲁的政治思想二、斯多葛学派的政治思想第三节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一、波利比阿的生平和著作二、波利比阿的主要政治思想三、波利比阿的影响第四节西塞罗的政治思想一、西塞罗的生平与著作二、西塞罗主要政治思想三、西塞罗的影响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一、中世纪的概念二、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地位三、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奥古斯丁的政治学思想一、奥古斯丁的生平与著作二、奥古斯丁的主要政治思想三、奥古斯丁的影响第三节阿奎那的政治思想一、阿奎那的生平与著作二、阿奎那的主要政治思想三、阿奎那政治思想的影响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状况与政治思想概述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二、教会势力的衰落随着教会势力的衰落,新兴民族国家的君主政制逐渐建立;民族统一国家逐渐产生。
三、社会等级次序的改变随着城市的大量涌现,造就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都市商人。
四、人文主义与自由精神的兴起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说第二节路德的政治思想一、路德的生平与著作二、路德的主要政治思想三、路德政治思想的影响第三节加尔文的政治思想一、加尔文的生平与著作二、加尔文的主要政治思想三、加尔文政治思想的影响第四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一、生平与著作二、马基雅维利的主要政治思想三、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影响第五节布丹的政治思想一、布丹的生平与著作二、布丹的主要政治思想三、布丹政治思想的影响第五章17世纪荷兰政治思想第一节格老秀斯的政治思想一、格老秀斯的生平与著作二、格老秀斯的主要政治思想三、格老秀斯政治思想的影响第二节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一、斯宾诺莎的生平与著作二、斯宾诺莎的主要政治思想三、斯宾诺莎政治思想的影响第六章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第一节霍布斯的政治思想一、霍布斯的生平与著作二、霍布斯的主要政治思想三、霍布斯政治思想的影响第二节洛克的政治思想一、生平与著作二、洛克的主要政治思想三、洛克政治思想的影响第七章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第一节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一、生平与著作二、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思想三、孟德斯鸠政治思想的影响第二节卢梭的政治思想一、生平与著作二、卢梭的主要政治思想三、卢梭政治思想的影响第八章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第一节美国革命与宪政民主传统的形成一、美国的建立及其发展二、宪政民主传统的形成三、政治思想的来源与特征四、美国政治思想的基本主题第二节潘恩的政治思想一、生平与著作二、潘恩的主要政治思想三、潘恩政治思想的影响第三节杰斐逊的政治思想一、生平与著作二、杰斐逊的主要政治思想三、杰斐逊政治思想的影响第四节汉密尔顿的政治思想一、汉密尔顿的生平与著作二、汉密尔顿的主要政治思想三、汉密尔顿政治思想的影响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什么是政治思想?人类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和对政治问题的主张与观点。
西方政治思想史一、名词解释1、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历史家。
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其主要政治思想是非道德政治观和君主专制论,他使政治与道德分离,使政治与宗教分离,是西方近代第一个提出注重统治术的思想家,代表作品是1513年《君主论》。
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奠基人。
开创“论证体系”时代,主权学说的发展者,被称为“近代国际法之父”,其主要政治思想是自然法学说,国际法的原则,国家和主权学说。
著作《论海上自由》,《战争与和平法》。
3、洛克:(1632-1704)17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最早的代表人之一;最早对自然权利理论进行系统论证。
其政治思想对英国革命时期的各种政治观点进行了清理和总结,阐述了自然权利理论,政府的起源和目的,以及法治和分权,是议会主权论者,其著作主要有《论自然法》,《政府论》,《论宗教宽容》,其中《政府论》被资产阶级奉为“圣经”。
4、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现代民主政体”之父。
卢梭一生被公认的三大思想:社会平等思想,人民主权学说,社会契约论,平等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是西方近代第一个完整提出人民主权学说的思想家。
著作主要有《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社会契约论》。
5、杰斐逊:1743-1826十八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和战后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民主主义思想家,美国民主传统的缔造者,受委托起草《独立宣言》,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二任副总统,第三任总统,其政治思想主要有自然权利理论和民主自治思想,第一次在自然权利中以追求幸福权利代替财产权,并将自然权利原则写入《独立宣言》,使得17世纪以来欧洲的自然权利说以纲领的形式肯定下来。
其著作《英属美洲权利概述》《弗吉尼亚笔记》。
名词解释《理想国》:《理想国》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认为国家起源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政治的目的是正义,主张哲学家治国,提出废除私有制,实行公产、公妻制。
理想国的正义(分工模式):正义就是每个人根据上天赋予自己的品质,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正义的城邦就是各人按照天性做自己应做的本分工作的共同体。
斯多葛学派: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流派,创始人芝诺。
学说兼有唯物和唯心的因素。
承认事物是物质的、发展的、运动的,但认为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是神性和命运。
认为道德即是幸福。
提倡过道德的、自然的生活。
提出了“人人皆兄弟”和世界公民的政治主张,其理想是建立一个由理性所统治的世界国家。
恩典说:中世思想家奥古斯丁在其著作《上帝之城》中的观点,完整阐述了基督教的社会政治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思想是教权至上原则。
人类由于他们的原罪而丧失了改恶从善的意志,不能自己解救自己,只能依靠上帝的恩典。
只有一部分人能得到上帝的恩典,谁能获救是上帝预定的,不取决于个人主观的努力。
从而解释人应该从属于上帝,人间之城从属于上帝之城,加强基督教的合法统治地位。
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
这一政治观认为,政治权力的建立是来源于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
围绕着权力,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观念,从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到布丹的“主权”理论,西方政治思想搭建了权力政治观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体系。
霍布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政治学理论的系统阐发者。
他将机械唯物论的哲学观应用到政治学理论的研究当中,运用几何学等“真正科学的方法”进行政治学研究。
在霍布斯那里,这种方法同人性论、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他自称的所谓新“政治科学”。
《利维坦》是其代表作。
孟德斯鸠: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政治思想家。
《论法的精神》一书是他一生学术研究的代表作。
在这本书中,孟德斯鸠运用历史方法和文化学的方法,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自由和民主制度,在西方政治思想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提出的分权制衡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对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产生过重要影响。
《论法的精神》:由孟德斯鸠所著,发表于1748年。
该书内容广泛,包括了政治理论、法律理论、经济理论等多项内容,认为法的精神是法律与其他事物间的关系,提出了只有法律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政体和政体原则是影响法律的重要因素,而专制则是对人性的蔑视和对自由的践踏,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完善了洛克的分权理论,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
潘恩:全名托马斯.潘恩,美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政论家。
他出生于英国,1774年移居美国,在一家杂志上写了不少涉及时事的文章。
针对当时北美人民在反英过程中的目标模糊、对英王仍抱有幻想的心态,他在1776年发表小册子《常识》,揭露英王的专制暴虐,指出战争的目标是独立,并号召北美人民拿起武器,摆脱殖民枷锁。
《常识》一举扭转了北美的舆论,提高了人民的觉悟,推动他们倾向独立。
分权与制衡:汉弥尔顿一方面继承了洛克和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一方面又做了修改。
主张加强议会中富有者和出身高贵的人的力量,加强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力量,力图以此削弱民主的因素。
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使三种权力相互混合、渗透以相互牵制,主要是想牵制议会。
他主张给行政首脑以极大地权力,集权于一身以保障人民的利益。
总统有权否决议会制定的法律,以形成对议会的牵制。
法院不受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干预,独立行使司法权,即司法独立。
最高法院有判决议会法案违宪的权利,从而进一步削弱了议会的权力。
他在主张行政权、司法权对立法权牵制的同时,也赋予议会对包括总统在内的行政人员的弹劾权,这样达到政府各部门权力的平衡,保证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功利主义:功利主义也称效益主义,是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的一个流派。
提倡追求“最大幸福”。
主要思想家有米尔、边沁等。
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人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
以此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
其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和政府一切行为的标准。
是一种以超阶级的功利作为人们行为标准的资产阶级哲学思想。
对西方的法律、政治学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简答及论述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及其影响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①自然政治观②整体主义价值取向③以政体研究为中心④协调公民关系为主题⑤公民的政治意识和视角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上的地位第一、他是政治学的开创者。
他第一次使政治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从而为政治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范围、目的和研究方法,同时对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和概念、范畴进行了系统研究,是政治学的开山鼻祖。
第二、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
他虽然没有超出古希腊整体主义传统,但是他否定了柏拉图的极端整体主义精神,在整体主义的框架内渗入了某些个人主义因素。
他也批判了柏拉图关于少数优秀的哲学家治国的主张和反对法治主张人治的思想,为民主和法治做出了有力的辩护,因而成为西方较为开放、进步和理性主义政治传统的先驱。
比较分析霍布斯、洛克、卢梭的主权学说霍布斯:认为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主权者的权力不受任何个人、团体的权力限制,也不受法律的限制,主权者不能将其权力的任何部分授予或转让他人。
构成主权的各项权力都是统一不可分的,一切权力都必须由主权者掌握,人民不能享有任何权力,反对分权。
洛克:主张法治和分权,强调依法行政,用法律约束和限制行政权力(即王权),国家有三种权力: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最高权力,但不是专断的权力。
人民有权运用革命的手段建立新的政府,但他并没有得出人民主权的结论,一方面提出人民革命权,一方面又把最高权力交给议会,实际上是议会主权。
卢梭:主权实质上由公意构成,主权权力是绝对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主权是不可转移的,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主权是不能被代表的,人民必须直接行使主权。
法律是国家的唯一动力,立法的原则是法的意志的普遍性与法的对象的普遍性,立法者只能是作为主权者的全体人民,法律的目的在于人民全体最大的幸福,即自由和平等,法划分为四种:政执法、民法、刑法和风尚、习俗和舆论。
政府只是臣民与主权者之间建立的一个中间体,负责执行法律,政府不是由契约建立的,只是主权的执行者,权力来自人民的委托,只有选举的贵族制最适于运用主权者委托的行政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政治思想的特征。
1.、财产权问题是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2、国王与议会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限制王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是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最终要求。
3、以个人自由、财产权利为基础,以限制王权(政府权力)、实现法治与分权为特征的宪政思想成为英国革命时期政治思想的主流,开创了西方自由与宪政的思想传统。
简述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的分类正宗政体(城邦的共同利益):最高治权的执行者一个人,君主政体;最高治权的执行者少数人,贵族政体;最高治权的执行者多数人,共和政体。
变态政体(统治者的私利):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伯克保守主义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政治特点埃德蒙德•柏克英国政治思想家,保守主义奠基人,主要著作《论法国革命》保守主义的社会政治观基本内容:社会是人为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的产物。
国家和社会都产生于契约。
社会契约是附属性的,而国家契约是神圣的。
他重视传统的东西,将情感、道德看作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同时强调宗教的重要性。
他认为国家和社会是成长出来的而不是设计出来的,是一种历史型的持续变化的过程。
政治特点:①主张维持现状,反对激烈变革②强调稳定的的价值和传统习俗在维系稳定方面的作用,注重社会的复杂性和连续性,并为社会中等级③带有浓厚的精英政治倾向。
卢梭政治思想中的主要成就柏拉图“哲学王”思想霍布斯与洛克社会契约论的异同,并指出社会契约论的历史意义相同点:霍布斯与洛克社会契约论的产生都是自然状态下没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来裁决人们之间的纠纷,又缺少一个公共裁判者和公共权力来保证裁决得意执行。
于是,人们为了克服自然状态的欠缺,彼此共同约定:大家放弃自己的权力,交给一个人或一些人组成的议会,按照社会全体成员或他们授权的代表所同意的规定行使。
不同点:①霍布斯为人民订立契约时应交出他们的全部权利,权力,而洛克认为自由权财产权都是订立时不可放弃不可转让的权力。
②洛克认为人们交出的权利只是保护自己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而不是任意伤害他人的权利,而霍布斯要求人们交出的实际上是人们运用一切手段惩罚伤害他人的权利,权力,从而实现自我的保存。
③洛克认为被授予权力的人也是契约的参加者,必须受契约内容的限制,按照社会全体成员的委托行使他们的权力,而霍布斯认为主权者没有参加契约,因而不受契约的约束,她的权力和权利是至高无上不受限制的。
历史意义:①奠定了欧洲自由主义的基本模式-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个人自由与民选政府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个人自由与国王专制统治的关系。
②奠定了欧洲古典主义的传统和基础:个人自由与权利是根本的,政府必须为维护人们的自由和权利而存在。
③确立了人民主权论:人民委托认可的政府才是合法的政府,人民服从政府是有条件的,人民是政府权力的最高和最终所有者,是制约政府权力的主导性力量。
汉密尔顿的联邦制理论主要内容1.联邦不但能防止内部派别之争和暴乱,以共和政体促成政治上的稳定,而且能够推动工商业的发展,促进经济上的繁荣。
2.现代的共和政体必须是实行代议制的共和政体。
通过代议制度,共和政体将政府委托给公民选举出来的少数公民,与公民个人的智慧相比,经过代议制提炼的公众意见更为成熟,更符合公共利益。
联邦制是代议制的优越之处的扩大与延伸3.宪法的通过需要以州为单位进行投票表决。
在这一点上,麦迪逊强调,通过宪法并不仅仅是国民的事,更是联邦的事。
新宪法的通过,一方面需要得到人民的同意,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部国家的宪法;另一方面,人民并不是作为单个的个人而批准,而是以州为单位同意和批准,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一部联邦性的宪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派政治思想1.保皇派代表封建王权与上层封建贵族。
2.长老派是主张废除主教制度,代之以由教会中的长老主持教会事务的清教派别。
3.独立派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
4.平均派是内战和共和国时期主张共和与民主的政治派别。
5.掘土派是革命时期代表广大贫苦农民利益要求的政治派别。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柏拉图●时代背景出身望族两大经历游历生活创立学园●三部巨著《理想国》( 或译《国家篇》、《共和国》) 、《政治家篇》、《法律篇》。
柏拉图“哲学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