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远方的大山1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23
《翻越远方的大山》课文原文阅读
[苏教版第六册课文]4翻越远方的大山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
刚练跨栏那会儿,根本就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
在我看来,他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我到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不可及,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大山了。
2001年,在埃德蒙顿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我和约翰逊第一次碰面。
那次我没能进入决赛,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般的速度。
最终,约翰逊夺得了冠军。
我暗暗地问自己:“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2002年,我参加了在希腊雅典举行的国际室内田径赛。
那是我第一次和约翰逊肩并肩地站在跑道上。
但真的是很遗憾,那次比赛,我在跨越第二个栏的时候摔倒了,我所能看到的,只是约翰逊的背影。
随着我进入决赛的机会越来越多,我和约翰逊面对面过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整个2003年,我跟他的比赛近10次,竟没有一次超越他。
但我跟他的差距越来越小,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毫无疑问,那时候约翰逊仍然像一座大山横在我的面前,但我隐隐感觉到,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2004年5月8日,国际田联大奖赛在日本大阪举行,我久久等待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我跑出了13秒06的成绩,打破了自己当初创造的13秒12的亚洲纪录,第一次让约翰逊看到了我的背影。
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中,我有点迷糊: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是约翰逊让我意识到这是真的。
比赛完,他第一个走向我,拍拍我的肩膀,微笑着说了一句:“干得漂亮!祝贺你!”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优秀《翻越远方的大山》优秀《翻越远方的大山》优秀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当初”、“祝贺”造句。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查阅文字资料,观看视频音像等了解有关刘翔的跨栏比赛资料,促进学生学习、感受飞人刘翔勇于挑战、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
2、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一场故事会,可讲述刘翔的故事,或其他类似表现顽强拼搏精神的人物故事;也可让学生收集有关“志向与坚持的名言警句,读一读,背一背,增加语言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手机的图片、视频资料的分析和欣赏,让学生感悟“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的道理,初步培养学生战胜学习、生活道路上的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理出刘翔翻越大山的'“时间表”,讨论刘翔成功翻越大山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学习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四、教具准备:ppt课件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10个,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查阅字典理解“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当初、呐喊、迷糊、祝贺”的词义。
3、初步感知刘翔不断进到,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一、审题——揭示课题含义1、学生齐读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大家,是谁翻越远方了的大山?生:刘翔!师:刘翔翻越了怎样的大山?生:远方的大山师:大山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说是翻越了“远方”的大山?生:指的是阿兰·约翰逊。
因为他是美国著名的运动员。
师:好,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课题说的是(刘翔)翻越了(阿兰·约翰逊)这座看似遥不可及的(大山)。
【个人简历范文】《翻越远方大山》写的是众所周知的体育健儿刘翔。
面对新的教材,教学时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似乎跳出了束缚,可以自由驾驭······总之,就这篇课文,毫无顾忌的自由了一把。
因为有学生的预习做铺垫,我在检查预习的时候,把学生认为比较难的字词过了一遍,对学困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
开课时,我单刀直入问孩子们“知道刘翔吗?”鬼精灵孙浩聪立刻回答“刘翔是亚洲飞人。
”“刘翔是跨栏运动员。
”“刘翔就是翻越大山的主人。
”在孩子们的回答中,我接着说“刘翔就是翻越大山的主人。
”边说边板书课题,之后让孩子们读课题,觉得气势不够“你们这有气无力的样子能翻越那高高的山吗?”“不能!”“更精神些,行吗?再来一遍。
”孩子们整齐而响亮地齐读了课题。
接着提示孩子们理解课题,从“大山”入手,登山啊,多累!“不,老师,你错了,那不是山是人!”“明明写的就是大山呀,又没有双引号,那不是名副其实的山吗?”陈玉婷慢条斯理地说“老师啊,这是用比喻的方法写的课题。
”“原来是这样,这大山是谁?”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阿兰·约翰逊!”“真聪明,那题目的意思是?”“超越美国的阿兰·约翰逊。
”“谁超越?""就是前面讲翻越大山的主人刘翔。
孩子们自由读课文,有的大声朗读,读到“奢望、遥不可及”等词语的时候读得特别卖力;有的默读,不时动笔画画,“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我隐隐感觉到,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
”有的索性毫无感情,边读边和旁边的同学议论着什么。
当孩子们的声音渐渐平息,我觉得应该给孩子们理清思路然后再感悟,只有这样不管他们说什么,怎么说都不会离开这一条线。
“孩子们,这么多自然段,读着有些乱,你们觉得吗?”“不觉得,“哇,我找时间的词语就不会乱。
”“我找的是刘翔运动的经历。
”“我找的是刘翔与大山的关系。
”你们怎么会这么想?真是聪明绝顶了!”就这样,孩子们从“刚刚、2001、2002、2003、2004”从“练跨栏、没能进入决赛、进入决赛、机会越来越多、打破记录。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候。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刘翔的持续进取、持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教学难点: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配套光盘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课时目标: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词新词。
水平目标:能准确书写、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初步感知刘翔持续进到,持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一、视频引路、导入课题: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2.你们理解他吗?谁能介绍一下他?(多找几名同学,教师适当补充)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教学要求:(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课文。
(3)思考如下问题:①“大山”指的是什么?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③刘翔是怎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跨栏田径决赛希腊雅典国际隐隐成绩纪录呐喊当初祝贺遥不可及风驰电掣读音注意:掣字形区分:纪记(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指导读易错、难读的句子。
文中有两处问句,要读好疑问的语气。
4.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谁能说说“大山”指的是什么?(2)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3)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三、再读课文,继续感知。
苏教版第六册《4翻越远方的大山》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2、学科:语文3、课时:第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①、读准字音,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大意。
②、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第4课《翻越远方的大山》三、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这篇课文是新选入课文。
本课讲的是刘翔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通过努力而不断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过程。
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就会取得成功。
本文按照作者的发展轨迹为线索,抓住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记录了作者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过程,语言朴实。
远方的大山比喻作者的奋斗目标,通过作者的不断努力,他终于超越了自己的目标,翻越了自己的大山。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鼓舞,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就会取得成功。
为今后的人生理想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农村的学生大多数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阅读能力也比较差,课外知识积累的少,特别是对2004年5月8日的日本的大阪国际田联大奖赛需要上网查阅资料,学生对刘翔和阿兰·约翰逊很好奇,想一睹冠军的风采。
让学生查阅刘翔的比赛经历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看到刘翔获冠军的那激动人心的情景也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加祖国荣誉感的关键。
3、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2、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
3、查阅刘翔比赛经历,学习刘翔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拼搏精神。
4、教学重点和难点1、读懂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2、学习确定目标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拼搏精神。
四、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联系生活体验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一、视频引路、导入课题: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百度搜索】刘翔跨栏的视频/programs/view/oJttcMMTptU2、你们认识他吗?谁能介绍一下他?【百度搜索】刘翔的资料/question/34478423.htm3、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翔成功的故事。
苏教版三年级《翻越远方的大山》课文解读与授后反思苏版三下第4课由《微笑着承受一切》换成了《翻越远方的大山》,不知道是否跟2011年桑兰“18亿美元天价索赔案”有关。
总之,今天的学生不再去学习那位意外截瘫后自强不息、乐观坚强的轮椅女孩桑兰,而是学习与桑兰同时代出生、但如今仍然锐气不减的勇攀高峰、不断超越的亚洲飞人刘翔。
读完课文后,觉得这样的替换不仅仅是一种时尚,也许更贴合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毕竟,桑兰的巨大不幸是特例,而刘翔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则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课文选自刘翔自传《我是刘翔》,以第一人称口吻记录了刘翔从“不敢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到战胜跨栏王阿兰·约翰逊的经过。
初读课文,感觉对学生也许有点难度。
文章较长,从哪里入手?需要给学生传递哪些信息?细读课文,两条线索十分清晰。
第一条是时间线索,第二条是心理线索。
时间线索书中有明确的表述:“很早”“刚练跨栏那会儿”“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5月8日”,这条线学生寻找起来非常简单。
但第二条线是需要老师引导的:很早知道对方的大名、刚练跨栏时觉得到山脚下都遥不可及、后来在遗憾中一步步接近、站在大山脚下、最终翻阅远方的大山。
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究竟能看到一个怎样的刘翔?学生要感悟一种怎样的精神?我提炼的结果是:勇于挑战、执着追求、不断超越。
“勇于挑战”是前提,而且是跟高手挑战,其实就是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高的奋斗目标;“执着追求”是关键,有了目标还必须要由付出,在前进途中一定少不了艰辛与困难,只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可以不断向目标迈进;“不断超越”也很重要,如果翻阅一座大山就停下攀登的脚步,那将如逆水行舟,阿兰·约翰逊只是刘翔运动生涯中要翻越的无数“大山”中的一座,只有不断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不断挑战、超越自我,才能有继续前进的可能。
我想,这个自传入选教材一定跟他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有关,但我备课时提醒自己,这是语文课。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
明白人生路上需要确定目标、积极进取、不断超越,有梦想就有可能。
教学重点:结合语言文字,感知刘翔不断超越、挑战自我、实现梦想的过程,学习刘翔敢于挑战、执着追求、不断超越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翻越远方的大山”的含义,学习刘翔的精神,努力翻越自己心中“远方的大山”。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说说对刘翔的了解。
2.师: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背后,一次次成功与超越的背后,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汗水。
20xx年年底,“亚洲飞人”刘翔出版了自传《我是刘翔》,全书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他进入体校、学习跨栏、遇到教练孙海平等体育生涯,还曝光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个人生活和成长经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选自《我是刘翔》这本书。
3.读题:翻越远方的大山4、看到这样的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大山是指什么?怎样才能翻越远方的大山?结果如何?)二、学习生字,读课文1、学习字词(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跨栏田径决赛希腊雅典国际隐隐成绩纪录呐喊(出示时一类生字用红笔书写)红色字中,哪些字比较容易写错?(学生说)(2)我们不仅要把字读准确、写正确,还要写美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钢笔描红,注意咋们要把笔画写到位。
2、理解词语意思师:读词难不倒你们,那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自己先轻声念一念。
奢望风驰电掣遗憾迷糊当初祝贺这些词语中,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生活中你有什么样的奢望?奢望就是因要求过高而难以实现的希望。
高铁或动车飞驰的样子你见过吗?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你有过遗憾吗?是怎样的心情?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迷糊呢?在什么时候会迷糊?)3、学生读课文,提出要求:学完字词,老师提高一下难度,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候。
教学重点: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教学难点: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配套光盘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频引路、导入课题: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2.你们认识他吗?谁能介绍一下他?(多找几名同学,教师适当补充)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教学要求:(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课文。
(3)思考如下问题:①“大山”指的是什么?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③刘翔是怎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跨栏田径决赛希腊雅典国际隐隐成绩纪录呐喊当初祝贺遥不可及风驰电掣读音注意:掣字形区分:纪记(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指导读易错、难读的句子。
文中有两处问句,要读好疑问的语气。
4.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谁能说说“大山”指的是什么?(2)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3)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三、再读课文,继续感知。
1.播放录音。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读得最好段落进行朗读。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跨栏呐喊纪录背影风驰电掣遥不可及2.同桌互批,订正错字。
翻越远方的大山阅读答案《翻越远方的大山》教案教材分析:《翻越远方的大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以第一人称口吻真实记录了刘翔从“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到战胜世界“跨栏王”的经过,这样的经过就是从起飞到超越梦想的过程,蕴含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的道理。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做出自己的评价”、“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个性化的见解。
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我采用了富有我校特色的“一线四步”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读为主线”,按照“自读积累——导读达标——读写训练——阅读推荐”四步进行操作。
“导读达标”分为“初读——精读——美读——诵读”四个环节。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刘翔成功的过程,感受他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能够从刘翔身上得到启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
重点:让学生了解刘翔成功的过程,感受他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难点:引导学生能够从刘翔身上得到启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
教学方法:“一线四步”教学法、品词析句法、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板书示意法。
教学准备教师:刘翔跨栏视频、《超越梦想》音乐伴奏、学生:课前搜集的成语、名言教学过程:一、自读积累。
1、同学们,你们都积累了哪些有关“志向与坚持”的成语或名言?(学生展示)2、老师也积累了不少,想不想看看老师的成果?教师出示“百宝箱”,让学生快速记忆。
【设计意图:《课标》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我校提出的“一线四步”教学模式中,把自读积累放在每课教学的第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翻越远方的大山》(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课件(有配套教案)翻越远方的大山(第一课时)作者:水宝珠|来源:常州市清凉小学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准确认读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赛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等词语。
3.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借助时间顺序初步感知学习刘翔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1、出示刘翔跨栏图片:认识他吗?喊喊他的名字——刘翔。
2、10道高栏、110米的距离、潇洒的动作,炮弹般的速度,刘翔改变了一个民族关于速度的记忆。
而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背后,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汗水。
2004年年底,他出版了自传《我是刘翔》,生动地记述了他的成长经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选自《我是刘翔》。
3.齐读读题:翻越远方的大山在“亚洲飞人”刘翔心里,有一座远方的大山,他就是——阿兰·约翰逊。
4.【板贴:阿兰·约翰逊】谁会读?指名2-3人读,齐读。
让我们先来认识他吧!【ppt出示】阿兰·约翰逊,美国著名运动员。
他在110米栏比赛项目中奋战了21年。
在刘翔成名之前,他一直是男子110米栏的霸主,是当之无愧的“跨栏王”!我看到有人张大了嘴巴,你觉得约翰逊怎么样?生自由说。
(很厉害,不容易超越,战无不胜……)5.教学&1-2.是的,约翰逊这么有名,刘翔也在自传中这样写道:【ppt出示&1、&2】谁来读?指名读&1、&2.你真厉害,这个词语你都读准了!出示【奢望】齐读。
(教学“奢望”)对刚练跨栏的刘翔来说,什么是奢望?亲眼见到约翰逊。
想要见到当时的跨栏王,你觉得这件事这么样?不可能实现的事。
没错,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抱有幻想的态度就是——引读“奢望”。
(奢我们不熟悉,那么给望组组词。
希望。
奢的意思是过分的。
4.《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基础目标:1、正确读好生词:约翰逊、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大阪、埃德蒙德、屡屡。
理解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的意思,正确读好多音字:有朝一日。
2、会用“当初、祝贺”造通顺、连贯的句子。
3、理清文章的线索,了解刘翔如何翻越大山的,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提高性目标:4、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刘翔的坚持不懈、自信,进而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关键语句体会到刘翔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坚持与努力,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认识约翰逊、刘翔。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正确读好生词:约翰逊、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大阪、埃德蒙德、屡屡。
理解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的意思,正确读好多音字:有朝一日。
2、会用“当初、祝贺”造通顺、连贯的句子。
3、理清文章的线索,了解刘翔如何翻越大山的,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板块一:(一) 教学内容:正确读准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 完成目标:1、正确读好生词:约翰逊、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大阪、埃德蒙德、屡屡。
2、理解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的意思,正确读好多音字:有朝一日。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 教学过程1、揭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质疑:谁翻越远方的大山?怎么翻越的?远方的大山是什么?2、学生初读课文,按照学习提示自学:自学提示:(1)借助书后拼音,先读准以下生词读音:约翰逊、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大阪、埃德蒙德、屡屡有朝一日(2)读课文3遍,不认识的看书后生字表或查词典,力争正确流利,组内分自然段练读,准备朗读竞赛。
(3)查字典,理解“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在书中标注好解释。
(4)会用“当初祝贺”造句3、交流反馈(1)指名2-3个后进生读生词,根据情况正音。
集体读。
(2)交流三个词语的意思,有错误的纠正。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案教案标题:翻越远方的大山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翻越远方的大山所需要的勇气、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资源的运用,学生将能够培养自信心、拓展视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并学会面对挑战和克服困难。
教学目标:1. 了解翻越远方的大山所需要的勇气、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投影仪2. 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源,如登山者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视频片段等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4. 小组合作活动所需的材料,如纸、铅笔等教学活动:1. 导入(约5分钟)- 展示一张登山者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翻越远方的大山的思考。
-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认为翻越远方的大山需要什么样的勇气和毅力?”2. 概念解释(约10分钟)- 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解释翻越远方的大山所需要的勇气、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概念。
-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概念在他们生活中的应用。
3. 视频观看(约15分钟)- 展示登山者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视频片段。
- 学生观看后,讨论视频中登山者所展现出的勇气、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小组合作活动(约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解决一个难题、完成一个团队建设活动等。
-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并记录下他们所经历的挑战和困难。
-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并分享他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5. 总结和讨论(约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他们对翻越远方的大山所需要的勇气、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理解。
- 讨论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它们的方法和策略。
6. 作业布置(约5分钟)- 要求学生回家写一篇关于他们生活中面对挑战和克服困难的经历的短文,并思考他们如何应用翻越远方的大山所需要的勇气、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