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远方的大山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翻越远方的大山》课文原文阅读
[苏教版第六册课文]4翻越远方的大山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
刚练跨栏那会儿,根本就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
在我看来,他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我到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不可及,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大山了。
2001年,在埃德蒙顿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我和约翰逊第一次碰面。
那次我没能进入决赛,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般的速度。
最终,约翰逊夺得了冠军。
我暗暗地问自己:“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2002年,我参加了在希腊雅典举行的国际室内田径赛。
那是我第一次和约翰逊肩并肩地站在跑道上。
但真的是很遗憾,那次比赛,我在跨越第二个栏的时候摔倒了,我所能看到的,只是约翰逊的背影。
随着我进入决赛的机会越来越多,我和约翰逊面对面过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整个2003年,我跟他的比赛近10次,竟没有一次超越他。
但我跟他的差距越来越小,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毫无疑问,那时候约翰逊仍然像一座大山横在我的面前,但我隐隐感觉到,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2004年5月8日,国际田联大奖赛在日本大阪举行,我久久等待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我跑出了13秒06的成绩,打破了自己当初创造的13秒12的亚洲纪录,第一次让约翰逊看到了我的背影。
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中,我有点迷糊: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是约翰逊让我意识到这是真的。
比赛完,他第一个走向我,拍拍我的肩膀,微笑着说了一句:“干得漂亮!祝贺你!”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翻过远方的大山作文
哎,这翻过远方的大山,说起来容易,可真干起来得费老鼻子劲了。
咱们得有点儿策略,得稳扎稳打,别老想着一步登天。
咱们得明确这山到底有多高,多远,不能瞎猫碰死耗子。
这就得做好前期调研,摸清地形地貌,看看这山上有啥危险,有啥资源可以利用。
这就跟咱们工作一样,得有个计划,有个目标,不能盲目行动。
接下来,咱们得准备点装备,别赤手空拳就往上冲。
得带上水、干粮、登山鞋、绳子这些基本的东西。
还得看看天气预报,别赶上刮风下雨的,那就更麻烦了。
这就像咱们工作得有个团队,得有个支持,不能单打独斗。
然后,咱们得开始行动了。
这爬山啊,得一步一步来,不能急。
有时候得绕点远路,避开那些陡峭的地方。
有时候得停下来歇歇,喘口气,喝口水。
这就跟咱们工作一样,得有个节奏,得有个度,不能过度劳累。
等咱们翻过了这山,回头一看,哎呀,这山可真高啊!但咱们也走过来了,这感觉,真叫一个爽!这就跟咱们工作一样,虽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咱们坚持下来,克服了这些困难,最后成功的喜悦,那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所以说啊,翻过远方的大山,虽然难,但咱们只要有策略、有准备、有行动、有节奏,就能成功。
这就像咱们工作一样,只要咱们用心去做,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翻越远方的大山》读后感
《翻越远方的大山》是刘翔写的,他一开始觉得约翰逊是一座大山,高不可攀。
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经验,终于打败了约翰逊。
我联想到了自己,刚一年级的时候我跳绳一个也不会,看到同学炫耀自己的辉煌成绩时,我非常羡慕。
妈妈对我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
”于是我让妈妈给我买一根计数跳绳,妈妈下班后就耐心地教我,一开始我只会跳一个,慢慢地我会跳五个、十个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我会跳二十个以上。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我终于可以和同学一比高低了。
第1页共1页。
翻过远方的大山作文
噫吁嚱,咱们今儿就来摆一摆翻过远方大山的那档子事儿。
四川的娃娃们,你们晓得不?翻过那座大山,就仿佛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记得小时候,爷爷常跟我讲,那大山背后有片神奇的土地,有金黄的稻谷,有清澈的溪流,还有唱不完的川剧。
那时候,我就跟心里长了草似的,老想翻过那座山,看看那头的风景。
陕西的乡党们,你们也别急。
翻过那大山,也就像咱们走过黄土地上的沟沟坎坎,总有不一样的景致等着咱们。
我听过老一辈的人说,翻过那山,就能听到黄河的咆哮,能看到那黄土高原上的壮丽风光。
那大山,就像咱们生活里的一道坎儿,迈过去了,就是另一片天地。
北京的老少爷们儿,您们也别嫌咱话多。
您们翻过那大山,兴许就能找到那皇城根儿下的老北京味儿。
想想看,那大山背后,也许就有那四合院,有那糖葫芦的叫卖声,还有那胡同里传来的京韵大鼓。
翻过那山,就像咱穿过历史的烟云,回到了那个繁华的京城。
话说回来,翻过那大山,不仅仅是为了看风景,更是为了咱心中的那份执着和追求。
不管是四川的神奇土地,还是陕西的黄土高原,或是北京的老城风貌,都是咱心中的梦想和向往。
所以啊,咱们得拿出那股子劲儿,翻过那座大山,去追求咱心中的那片天地。
翻过那山,也许会有困难,也许会有挫折,但咱不怕,咱有那份勇气和毅力,去迎接每一个挑战,去实现每一个梦想。
翻过那大山吧,让咱们一起去看看那头的风景,去体验那不一样的人生。
这就是咱今儿要摆的龙门阵,翻过远方大山的那些事儿。
《翻越远方的大山》读后感
今天我学了课文《翻越远方的大山》这篇文章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主要讲述了刘翔与被称为“跨栏王”的约翰逊,从第一次赛跑到许多年后超越他的比赛过程。
一直以来约翰逊就象是挡在刘翔面前的一座大山. 为了超越约翰逊,刘翔一直努力。
终于在2004年5月8日,刘翔在日本跑了13秒06,超过了约翰逊的13秒13.这是他第一次靠自己的努力超过了约翰逊。
在当时刘翔的眼中,约翰逊就是一座大山,他凭着自己的能力翻越了约翰逊这座大山。
读完这篇故事,我深受启发:只有敢于向强者挑战,有不服输的信念,才能战胜自我.我们在学习中也要不怕困难.只有努力奋斗,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才能走向成功。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三年级语文《翻越远方的大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远方的大山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远方的大山的向往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推理和分析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勇气。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远方的大山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课件。
3. 生字词卡片。
4. 课文原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远方的大山,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远方的大山的理解和想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跟读课文录音带或视频,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特别是生字词的读音。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词义。
(2)教师通过语境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生字词。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
(2)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推理和分析,回答问题。
5. 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意义和作用。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让学生画出他们心中的远方的大山,并附上简短的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翻越远方的大山》课文解读与授后反思苏版三下第4课由《微笑着承受一切》换成了《翻越远方的大山》,不知道是否跟2011年桑兰“18亿美元天价索赔案”有关。
总之,今天的学生不再去学习那位意外截瘫后自强不息、乐观坚强的轮椅女孩桑兰,而是学习与桑兰同时代出生、但如今仍然锐气不减的勇攀高峰、不断超越的亚洲飞人刘翔。
读完课文后,觉得这样的替换不仅仅是一种时尚,也许更贴合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毕竟,桑兰的巨大不幸是特例,而刘翔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则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课文选自刘翔自传《我是刘翔》,以第一人称口吻记录了刘翔从“不敢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到战胜跨栏王阿兰·约翰逊的经过。
初读课文,感觉对学生也许有点难度。
文章较长,从哪里入手?需要给学生传递哪些信息?细读课文,两条线索十分清晰。
第一条是时间线索,第二条是心理线索。
时间线索书中有明确的表述:“很早”“刚练跨栏那会儿”“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5月8日”,这条线学生寻找起来非常简单。
但第二条线是需要老师引导的:很早知道对方的大名、刚练跨栏时觉得到山脚下都遥不可及、后来在遗憾中一步步接近、站在大山脚下、最终翻阅远方的大山。
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究竟能看到一个怎样的刘翔?学生要感悟一种怎样的精神?我提炼的结果是:勇于挑战、执着追求、不断超越。
“勇于挑战”是前提,而且是跟高手挑战,其实就是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高的奋斗目标;“执着追求”是关键,有了目标还必须要由付出,在前进途中一定少不了艰辛与困难,只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可以不断向目标迈进;“不断超越”也很重要,如果翻阅一座大山就停下攀登的脚步,那将如逆水行舟,阿兰·约翰逊只是刘翔运动生涯中要翻越的无数“大山”中的一座,只有不断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不断挑战、超越自我,才能有继续前进的可能。
我想,这个自传入选教材一定跟他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有关,但我备课时提醒自己,这是语文课。
翻越远方的大山阅读答案《翻越远方的大山》教案教材分析:《翻越远方的大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以第一人称口吻真实记录了刘翔从“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到战胜世界“跨栏王”的经过,这样的经过就是从起飞到超越梦想的过程,蕴含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的道理。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做出自己的评价”、“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个性化的见解。
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我采用了富有我校特色的“一线四步”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读为主线”,按照“自读积累——导读达标——读写训练——阅读推荐”四步进行操作。
“导读达标”分为“初读——精读——美读——诵读”四个环节。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刘翔成功的过程,感受他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能够从刘翔身上得到启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
重点:让学生了解刘翔成功的过程,感受他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难点:引导学生能够从刘翔身上得到启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
教学方法:“一线四步”教学法、品词析句法、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板书示意法。
教学准备教师:刘翔跨栏视频、《超越梦想》音乐伴奏、学生:课前搜集的成语、名言教学过程:一、自读积累。
1、同学们,你们都积累了哪些有关“志向与坚持”的成语或名言?(学生展示)2、老师也积累了不少,想不想看看老师的成果?教师出示“百宝箱”,让学生快速记忆。
【设计意图:《课标》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我校提出的“一线四步”教学模式中,把自读积累放在每课教学的第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能力。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案(通用12篇)2022-12-12《翻越远方的大山》教案(通用12篇)《翻越远方的大山》教案篇1ˎ̥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至第26页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候。
教学重、难点:1、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2、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配套光盘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频引路、导入课题: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2、你们认识他吗?谁能介绍一下他?(多找几名同学,教师适当补充)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教学要求:(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课文。
(3)思考如下问题:①大山指的是什么?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③刘翔是怎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跨栏田径决赛希腊雅典国际隐隐成绩纪录呐喊当初祝贺遥不可及风驰电掣读音注意:掣字形区分:纪记(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指导读易错、难读的句子。
文中有两处问句,要读好疑问的语气。
4、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谁能说说大山指的是什么?(2)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3)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三、再读课文,继续感知。
1、播放录音。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读得最好段落进行朗读。
4翻越远方的大山教材分析:《翻越远方的大山》选自《我是刘翔》,《我是刘翔》,以第一人称口吻记录了刘翔从“不敢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到战胜跨栏王阿兰?约翰逊的经过。
刘翔是家喻户晓的名人,学生本身对他就有兴趣,这篇课文叙事性也强,对孩子本身就有吸引力。
课文生动地记述了奥运冠军刘翔如何从一个顽皮的男孩成长为奥运冠军、世界飞人曲折而多彩的过程,也展示了一个追风少年在现实世界中慢慢成熟的心路历程。
《我是刘翔》全书文风亲切、坦率、幽默,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和细节,展示了刘翔真实的名利观、爱情观,澄清了不少不实的误传和谣传,并配有近200幅精彩照片,其中大量为首次公开。
可说是一部极具震撼力的由真实人物、真实事件、真实感情构成的中国式励志读物。
文中蕴含着“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的道理。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候。
教学重点: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教学难点: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掌握本课生词新词能正确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刘翔不断进到,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初步感知刘翔不断进到,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
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1.看一组图片,说说对刘翔的了解。
2.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背后,一次次成功与超越的背后,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汗水。
2004年年底,“亚洲飞人”刘翔出版了自传《我是刘翔》,全书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他进入体校、学习跨栏、遇到教练孙海平等体育生涯,还曝光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个人生活和成长经历。
《翻越远方的大山》范文〔精选6篇〕《翻越远方的大山》1今天,我学习了《翻越远方的山》这篇课文,读后我深有感触。
这篇课文讲述了刘翔刚跨栏时不敢奢望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到后来打败约翰逊的过程。
原来刘翔也不是天才,是经过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努力去挑战目的,才最终实现梦想。
让我最感动的是2023年,刘翔跟约翰逊比赛近10次,竟没有一次超越他。
但刘翔从不气馁,背后洒下了多少汗水,遇到多少困难只有他知道,不断地挑战使他跟约翰逊的差距越来越小,但10次却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却总是第一。
读到这里我为刘翔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爬起来渐渐接近目的而喝彩,为他耐挫的毅力而佩服,虽然约翰逊仍像大山一样横在刘翔面前,但刘翔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在2023年5月8日国际田联大奖赛中,发挥出色,第一次超越过约翰逊,让约翰逊看到了刘翔的背影。
当比赛完毕时,刘翔迷糊了。
在数万个观众的呐喊声中,他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他终于翻越了这座大山。
刘翔这种坚持不懈、敢于挑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如今的我们,生活优越,稍遇一点困难便会退缩难过。
我更是如此,有时甚至遇到难题都不愿动脑,考试一次失败就会心灰意冷。
学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一个人,只要胸怀大志、坚持梦想,并不断向着目的努力,就会有无限的力量去实现它。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发扬刘翔的这种敢于超越,不断进取,相信我们没有攻破不了的难关!《翻越远方的大山》2这学期,我们学了《翻越远方的大山》这课。
这课让我有许许多多的感想。
课文写了刘翔早知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他是刘翔的偶像。
刘翔把他比作一座远方的大山对待。
刘翔自己在心里问:“刘翔啊,你将来什么时候可以和他跑的一样快?”刘翔经过坚持不懈的练习,他屡屡拿第二,而约翰总拿第一。
刘翔已经像在山脚下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23年5月8日,国际田联大奖赛在____大阪举行。
刘翔以13秒06的成绩让约翰看见了他的背影,成功翻越了大山。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只要你勇于向强大的对手学习和挑战,有信心和勇气,肯坚持不懈地努力练习,就可以驶向成功的此岸!我要学习刘翔这种坚持不懈,勇于挑战自我和强大的对手这种精神。
《翻越远方的大山》读书笔记第一篇:翻越远方的大山12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衅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行克服,但只要坚持不懈地高兴,总有逾越的时间。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翔坚持不懈地高兴,逾越本身的精力。
教学准备:学生在课前查找刘翔的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感知1、揭示课题。
学生自读题之后,质疑提问:谁翻越远方的大山?是一座什么样的大山?怎么翻越的?结果如何?2、学生资料交换,介绍刘翔: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关于刘翔的资料3、初读课文(1)学生先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再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查抄可否读准字音。
提醒学生:“赛”是平舌音,“奢、掣”是翘舌音,“隐”是前鼻音;(3)有什么不懂的词?(相机引导体会“当初”、“祝贺”这两个词)4、组织学生理解较难的词语重点理解“奢望”、“风驰电掣”、“遗憾”、“迷糊”等词。
在明白这些词语的时间,可以让学生联合生存来明白。
比如:“生活中你有额什么样的奢望?”“你有过遗憾吗?是什么样的心情?”“高铁或动车飞奔的样子,你见过吗?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等。
二、整体感知1、默读全文,体会课文按照时间次序来叙述的。
课文讲了刘翔哪几方面的内容呢?在学生讨论完后,完成填空,理清刘翔翻越大山的“时间表”:遥不可及——()——()。
2、课文共有11个自然段,就按照“遥不可及——站在山脚上——翻越大山”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三部门。
试一试,怎么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二自然段),主要写刘翔刚练跨栏那会儿,把约翰逊当成一座遥不可及的大山。
第二部分(第三至七自然段),写刘翔颠末不懈努力,终于来到了“大山“的脚下。
第三部分(第八至十一自然段),主要讲刘翔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终极克服了约翰逊。
这篇课文是刘翔以自述的形式写的自己的亲身经历。
主要写的是刘翔从一开始奢望超越约翰逊,到后来十多次输给对手,但是这几年中他一直不放弃,认定这个目标不断前进,最终翻越这座大山,成为世界冠军的故事。
刘翔是家喻户晓的名人,学生本身对他就有兴趣,这篇课文叙事性也强,对孩子本身就有吸引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充分地去体会文章的内涵,品读出刘翔身上的品质,我在教学时借助了图片、视频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一、图片的力量
图片对于孩子的感官刺激是直接的,图片不像文字那样,需要去读去理解之后才能知道含义,图片的优点在于它的直观性、形象性。
在本课教学中我多次使用到图片。
例如在第二课时中,我提问:远方的大山指的是什么?学生们都能迅速从文章中找到是约翰逊;此时我再提问:把约翰逊比作大山,说明了什么?我出示了一张刘翔跪在跑道上的图片,又在这张图片上方出示一张约翰逊夺冠的图片,两张图片一叠加,刘翔身上的大山,就能很明确地展示出来了。
怎样体现“远方”和“遥不可及”呢?我慢慢讲这两张图片拉开,孩子们一下子就大叫出来“遥不可及”。
利用图片和动画,既解决了问题,还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比口头的解释要生动许多呢。
二、语言训练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些语言训练环节,首先我给学生看了刘翔在2003年与约翰逊的一次比赛视频,要求学生注意下方的秒数,告
诉学生:刘翔在跑道上一秒钟的提高,背后就要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三年的时间,刘翔的进步是神速的,那么请你想一想,刘翔都进行了哪些努力?在这样开放性问题的解决上,我这次学习了张老师教我的方法,选取了一些图片,一张是刘翔脚受伤的图片,一张是刘翔一个人在跑道上跑步的图片,一张是刘翔静坐在跑道上看着天空的图片,要求学生先同桌讨论,再展开想象说一说。
这一次的效果要比上一次《美丽的南沙群岛》那课的效果要好点,虽然说出来的话并不是十分优美,但是很多学生都举手发言:“刘翔生病的时候,依旧是坚持不懈,心里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好起来,再次站上跑道呢?”“刘翔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依旧站在跑道上训练”......
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拓展方面存在着一些小疑问,其实这篇课文是适合课后拓展阅读的,因为刘翔身上的精神,很多运动员、作家等身上都具有,我在这节课的最后是要求学生去寻找一些你所崇拜的人,简述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
但是课后一想又这样的一个拓展又似乎不是很恰当,此外,这样的课外拓展如果没有一个形式的展示,很容易是空话,学生认为可做可不做,若是课外拓展延伸,那我应该怎样去做呢?何种形式去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