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斯特兰奇——结构性权力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37
2011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试题世界政治与经济1. 何谓公共产品,并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评价2. 请介绍依附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评价3. 论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与全球治理结构的变化及中国的对策国际关系理论1. 从英国学派看中国国际关系的的建构2. 从国际关系理论解读中国2010年面临的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对策3. 对比历史研究(国际关系史,外交史)与国际关系研究的异同复旦大学2012年国际关系专业考博试题国际关系(含理论)1,试析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结构思想和过程思想。
(34分)2,通过国际体系变革的历史和逻辑分析金融危机对大国关系和国际体系变革的影响和作用。
(33分)3,试析近年来冷战史研究的新趋势。
(33分)世界经济与政治一,简述题1,简述约瑟夫奈和基欧汉的复合相互依存理论并对其进行评价。
(15分)2,简述斯特兰奇的结构性权力理论并对其进行评价。
(15分)二,论述题1,试论述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治理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结构(35分)3,试论述欧债危机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并展望未来欧盟国际地位的变化(35分)2013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博专业课试题国际关系部分:1:请从陆权、海权和空权的视角,论述19世纪末地缘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2:请论述“二战”后形成的“战后体制”。
3:请介绍美国新左派外交史学(产生背景,观点,代表人物,贡献与缺陷,历史地位)世界政治与经济部分:一:1、国际公共产品及其代表人物。
2、介绍国际机制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3、介绍依附论理论以及其代表人物。
二:1、请从全球治理的角度是比较G20与金砖五国的作用并展望其发展。
2、请选择一种国际关系理论,论述东亚区域合作的历史与现状并解释其原因。
232019.07对外传播重点话题INTERNA TIONAL COMMUNICA TIONS16世纪之后,以民族国家为主要行为体的国际体系逐渐形成;在印刷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协助下,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打破了教会对知识传播和解释的垄断地位。
上述两个因素是知识与信息在全球范围自由传播的重要基础。
随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依靠先发优势逐步形成了由其主导的“国际话语权”。
总结西方国际话语权形成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在国际传播领域制定符合当前中国发展需要的政策。
一、什么是“国际话语权”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索绪尔、巴赫金、奥斯丁等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将“话语”(discourse )发展成为语言学概念,并构建了许多极具影响力的理论。
随后,由“话语”衍生出的理论范式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众多学科中逐渐流行。
自福柯以来,“话语”与“权力”被联结起来,从而造就了一个新的概念——“话语权”。
从政治学的界定来看,权力(power )强调的是一种支配或是控制的关系。
①根据苏珊·斯特兰奇的观点,“权力可以分为联系性权力与结构性权力,前者是A 控制B 去做B 本不愿意做的事情的能力;而后者是形成和决定全球各种政治经济结构的权力,这种权力使各行为体都不得不在这一结构中活动,包含支配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惯例、规则和体制”。
②从这一界定出发,国际话语权更接近结构性权力的范畴,因此梁凯音教授将其定义为“对国际事务、国际事件的定义权,对各种国际标准和游戏规则的制订权以及对是非曲直的评议权、裁判权”。
③在国际关系领域,国际话语权中的“权”更多地体现其政治属性。
由于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是主权国家,因此国际话语权体现了国家将自身权力投射至国际社会并对其他行为体施加的控制与支配。
传统政治学者强调物质性权力要素对国家行为的影响,而约瑟夫·奈等提出的软权力理论为西方国际话语权的形成提供了新的理论支侯自强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讲师撑。
国际政治中的新权力观赵长峰2012-12-28 15:20:56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武汉)2007年2期作者简介:赵长峰,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国际事务研究所讲师、博士。
内容提要: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现实主义权力观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
美国学者迈克尔•巴内特和雷蒙德•杜瓦尔在批判现实主义权力观的基础上,将权力分为强制性权力、制度性权力、结构性权力以及生产性权力四种形式,重新赋予了权力以巨大的解释力。
关键词:强制性权力制度性权力结构性权力生产性权力一、对现实主义权力观的批判权力是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1] (P4)也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2] 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广泛使用,但也是困扰历史上诸多哲学家、思想家的最困难和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
塔尔考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说,“权力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主要概念之一,尽管这一概念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分析层面上,对于其特定含义以及它的理论脉络,缺乏明显的共识”[3] (P94);罗伯特•吉尔平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有关权力的定义如此之多,这是令政治学家们感到尴尬的事情”[4] (P24);约瑟夫•奈也曾说,“每个人都在谈论它,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它”[5] (P177)。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是一个政治社会学家,而不是一个国际关系学者,但他给出的权力定义却得到了大多数国际关系学者的认可,“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6] 韦伯的这一思想在现实主义的权力定义中得到了响应,“国家运用其掌握的物质资源迫使其他国家做其本来不愿意做的事情的能力”。
在国际关系领域,关于权力的定义还有许多,例如,有的将权力看作是一种工具,有的将权力看作是一种目标,有的将权力看作是一种关系,还有的将权力看作是一种过程。
但总体来说,自从卡尔对“乌托邦”进行猛烈抨击并宣称权力归属现实主义之后,国际关系学就开始倾向于把权力视为现实主义的专有研究范围。
特朗普执政以来的美国外交奉行单边主义、物质主义和孤立主义,这种风格转向可以用权力这一概念予以解释。
特朗普的权力观具有高度的物质主义、个体主义特征,他认为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是美国最重要的权力源泉,不重视所谓"软实力"和其他观念的影响力。
从权力的生效机制角度来看,特朗普重视武力的威慑效用但谨慎使用武力;特别强调双边、即时对等的利益交换机制;基本上放弃通过投入物质资源对他者进行改造。
这种权力战略的正面影响是美国通过战略收缩能较快地促使其个体物质利益回归;负面影响则是美国由于过于自利而导致其结构性权力遭到显著削弱。
如何平衡个体主义权力和结构性权力的建设是美国战略家的当务之急。
中国应当警惕美国将其提升了的个体实力转化为结构性权力的动向,并找到破解应对之道。
关键词∶个体主义权力结构性权力特朗普权力观作者简介:郭楚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倪峰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来源:《国际经济评论》2020年第六期2017年1月,美国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以下简称"特朗普")上台后签署第一份行政命令,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此后美国做出了一系列"退群"和"废约"行为。
2018年5月,美国与韩国的新版《美韩自贸协定》生效。
为了推动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朝着符合美国利益的方向发展,特朗普上台后多次以"随时退出WTO"的姿态进行威胁。
特朗普政府在两年内完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重新谈判,取而代之的《美国一墨西哥一加拿大协定》于2020年7月1日生效。
2018年5月,美国不顾盟友反对退出《伊朗核问题协议》,并单边恢复对伊朗的制裁。
2019年8月,美国正式退出《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以下简称《中导条约》)。
在处理同盟体系事务时,特朗普政府最大限度地将维护同盟体系成本推给盟国,例如,多次要求韩国负担全部的美韩军演费用,要求北约成员国增加国防开支。
国际关系导论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中央财经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国际关系导论聚焦国际体系、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际发展等主题,呈现国际关系不同维度的历史现实。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参考答案:对2.国际关系始终处于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家所认为的“超越时空的无政府状态”。
()参考答案:错3.卡尔·多伊奇指出,“既然我们的生活如此深受国际事务的影响,我们对国际事务的反应又如此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就必须增强自己的()。
参考答案:理解能力;决断能力;分析能力4.百年变局的特征是()。
参考答案:新型全球化;东升西降5.整个实证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问题是()。
参考答案:合作与冲突;政治实体的兴衰第二章测试1.国际体系是由以国家为主的行为体构成的、具有自身的结构特点和运动、发展规律的有机整体。
整体性、联系性和互动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
()参考答案:对2.现实主义认为,世界体系因无政府而导致的混乱无序,无政府就等于混乱无序。
()参考答案:对3.华尔兹认为()。
参考答案:结构根据系统的排列原则来界定。
如果一种排列原则被另一种原则所替代,就意味着系统发生了变化。
;结构根据单元间能力的分配来界定。
无论等级制的还是无政府性质的系统,能力分配的变化就是系统的变化;结构根据不同单元的特定功能来界定。
如果功能的定义和分配发生变化,那么等级系统也随之变化,对于处于无政府状态的系统,这一标准不具意义,因为该系统是由同类单元构成。
4.下面属于“卡普兰六模式”的是()。
参考答案:全球性系统;单位否决系统;松散的两极系统;均势系统5.下面属于多级体系的是()。
参考答案:维也纳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三章测试1.主权是政治统治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参考答案:对2.主权是没有范围界定的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权力。
苏珊斯特兰奇——结构性权力理论苏珊·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 1923-1998)是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著名学者,曾担任牛津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
她的主要贡献在于结构性权力理论,该理论强调了国际政治经济结构中影响力和权力的不平衡和不对称。
斯特兰奇认为,国际政治经济结构是由国际政治和经济活动的复杂互动所形成的,其中国际金融、贸易、通讯和技术等方面的力量对结构有重要影响。
这些力量的作用是构成了国际体系的结构性,由此造就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
斯特兰奇的结构性权力理论主要包含下列几个要点:首先,斯特兰奇强调了权力的不对称性,即有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有权力。
这些国家被称为“中心国家”,而其他国家则被称为“边缘国家”。
中心国家拥有更多的资本、技术和市场机会,掌握着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决策权,有更多的能力去引导和重塑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
其次,斯特兰奇认为国家间的关系不是完全平等的。
不同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各不相同,强势的国家往往能够影响到其他国家的政策,而其他国家的反应则主要基于被动(反应)的角色。
再者,斯特兰奇认为国家如何使用结构性权力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使用结构性权力的目标可能包括争取繁荣和影响,压倒其他国家,甚至颠覆现存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
斯特兰奇注意到,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权力的使用常常不被公开和明示,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暗中施压,包括渗透、调节和威慑等。
总之,苏珊·斯特兰奇的结构性权力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不平衡和不对称具有重要意义,其理论为我们确认国际经济关系的相关问题和分析国际政治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1000字)。
国际政治经济学(IPE)IPE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出现在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李斯特等。
其主要的理论观点有:生产力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关税是保护国内工业的主要手段;其主要的经济政策主张包括货币即财富、国际干预经济两大点。
2.相互依存:随着全球范围内各国经济联系加强,非国家行为体的发展,相互依存理论应运而生。
它是指跨国界的货币、商品、人员和信息流动所导致的国家之间或不同国家的行为体之间相互影响为特征的情形。
相互依存并不意味着互利、“非零和”和完全平等。
其主要特性是敏感性与脆弱性。
相互依存是自由主义者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提出的有广泛影响的三种学说之一。
3.国际机制:指导国际行为的明示的和含蓄的原则、规范、规则和程序,国际机制在某个国际关系领域内,行为体围绕机制形成相互预期。
这里面的行为体是指国际关系中各种政府和非政府行为主体。
它们既是机制的创造者,也受到机制的制约。
机制中的原则反映了行为体的观念和信仰。
规范是指以权利和义务方式确立的行为标准,规则是指对某些行为的专门禁止,决策程序是指决定和执行共同政策的习惯做法。
4.结构性权力和联系性权力:苏珊斯特兰奇的“结构性权力分析法”把权力分为结构性和联系性两种。
联系性权力是指甲国依靠权力让乙国去做本来不愿做的事情的能力,经典现实主义主要集中在对这种权力的研究上。
结构性权力比联系性权力更加重要,结构性权力的核心是国家,它包括四个方面:安全结构、金融结构、生产结构、知识结构。
5.新依附P205二战后,出现了以跨国公司投资为基础的“新依附”。
代表人是多斯桑托斯。
特征是:(1)工业发展主要依靠出口产业,因为出口能赚取外汇来购买资本货物。
(2)工业发展为国际收支的波动所左右,这往往导致附属国在国际收支上出现赤字。
国际机制论国际机制论一、定义与沿革1、机制一词,源于拉丁文regiment,意指“规则、指导、指挥、管辖”。
2、西方国家关系理论学者对国际机制的三种最经典定义:⑴、斯蒂芬·克拉斯纳。
国际机制是指“在某一特定问题领域里组织和协调国际关系的原则、准则、规则和决策程序”。
⑵、唐纳德·柏契拉和雷蒙·霍普金斯。
国际机制就是“国际行为的机制化”。
⑶、.奥伦·扬。
国际机制是指国家间的多边协议,旨在协调某一问题领域的国际行为。
3、国际机制的三个要素:⑴、共同的国际行为模式。
⑵、协调国际间关系的原则、准则、规则和决策程序。
⑶、以及限制在某一特定的问题领域。
核心是“原则、准则、规则和决策程序”。
(原则是指“对事物的信念,因果关联和忠诚的行为”;准则是指“行为的标准、权利与义务”;规则是指“行为的具体准绳”;决策程序是指“作出和贯彻集体决定的主导实践”。
)4、斯蒂芬·克拉斯纳对原则和准则、规则和决策程序概念的区别分析:⑴、原则和准则体现机制的基本特征,同样的原则和准则可能会有许多与之相一致的规则和决策程序。
⑵、一旦出现关于国际问题的重大政治论争。
一般是更多地关系到机制的原则和准则,而较少涉及到规则和决策程序。
⑶、必须把机制的变化与机制内部或基于机制之间的变化区别开来。
5、国际机制的概念于1970年始用于政治经济分析。
6、斯蒂芬·克拉斯纳的《国际机制》,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国际机制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和不同流派的观点,是集70年代至80年代初这方面研究成果之大成。
它强调国际机制旨在:⑴、改变国际利益的狭隘观念,主张以合作互利的长远利益代替争夺权力的眼前利益;⑵、国际机制并不意味主权的转移和放弃,而只强调各国的共同责任和采取一致行动;⑶、国际机制为国际关系角色同时提供机遇和限制。
二、基本观点1、战后,随着国际组织的发展,国际社会机制化(或叫国际组织化)日趋明显。
机制化要求国际社会成员国的行为受制于被普遍接受的准则、规则和惯例。
思维的力量:苏珊斯特兰奇的理论摘要关于苏珊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英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大师,跨越了长久以来“国际政治学”与“国际经济学”之间的鸿沟,创立了新的分析国际体系的理论框架:国际政治经济学。
她一生观察“权力政治”与经济民族主义,密切关注全球政治经济结构中“权力”的变化。
全球化,国家的权威正在处于深刻的转变之中。
国际政治学者片面关注权力、战争与和平、安全,而国际经济学则忽视了权力等政治问题。
她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市场和权威之间关系的学问,集中研究权力机构和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着眼于分析安全、财富、自由和公正这四种基本价值观念。
政治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1953年出版的《政治体系》(The Political System),将“政治”定义为“体系内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没有拘泥于特定制度和具体问题,抓住了事物的核心。
她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关注整个体系中各种价值的混合体的安排。
将基本的价值化为四种:创造财富、提供安全、分配正义和允许自由或自主。
各种社会都提供四种价值中的一定份量,差别在于:各国社会之间、整个国际政治经济的不同时期间,这些基本价值有不同的权衡方式和不同顺序的优先安排。
政治,可以定义为:这样的一些过程和结构,通过它们,整个体系中各种价值的混合体及其在社会团体与个人之间的分配才得以确定。
权力权力是一个人或一组人所具备的如下能力:施加影响力,造成自己的偏好胜过他人的偏好的后果。
这一定义避免将权力局限于追逐利益----无论是国家利益、阶级利益、社团利益或其它任何利益----之上的逻辑陷阱。
权力分为“联系性权力”(A迫使B按照A的意志行为)和“结构性权力”(特定领域形成游戏规则的能力,确定游戏规则的人是决定过程和结果的人)【美国从中美建交以来在台湾问题上形成了“结构性权力”】以能力或资源来判断联系性权力是没有说服力的,重要的是“在什么之上的权力”(power over),而非“源自于什么的权力”(power from)。
斯特兰奇结构性权力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形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斯特兰奇结构性权力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形成,分析了斯特兰奇对结构性权力的定义,其与结构主义的关系,以及在经济转型中的应用。
文章认为,斯特兰奇结构性权力思想对于揭示现代经济中的权力运作具有极大的启示价值,对于深入理解市场和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斯特兰奇;结构性权力;经济转型一、斯特兰奇结构性权力思想的核心内容斯特兰奇是当代权力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在权力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斯特兰奇就权力的理解和界定与传统主流观点存在较大的差异,他提出了结构性权力的概念,认为结构性权力是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最为重要的权力形式之一。
斯特兰奇结构性权力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性权力的定义斯特兰奇认为,结构性权力是一种能够控制和制约其他人的行为和决策的特殊权力,其存在于社会的各种结构和制度中。
这种权力主要依托于社会和经济结构中的契约、制度、规范和习惯,以及其他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模式和心理习惯。
在这种权力体系中,具备权力的人或者团体能够操纵和控制相关的结构和制度,使其符合自己的利益要求,从而对其他人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压迫。
斯特兰奇认为,结构性权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管理等领域的权力。
在这些领域中,具备结构性权力的人或组织可以通过掌控宣传媒体、管理机构、监管机构等方式,制定规则、追求自身利益,从而对其他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制约。
2、结构主义和结构性权力斯特兰奇的结构性权力思想与结构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结构主义是一种反对以个体行为为核心的社会科学流派,它认为社会现象的存在和演变是由于它们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产生的。
在这种相互关系中,整个社会结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结构主义认为,社会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或结构,它的存在中不同的成分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依存关系。
而斯特兰奇则认为,结构主义中的结构更多的是指一种固化的社会结构体系,而结构性权力则更强调结构中的权力元素。
Structur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Comment on Susan Strange's State and Market: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Introduction
作者: 王帆
作者机构: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100037
出版物刊名: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页码: 13-18页
主题词: 斯特兰奇;国际政治经济学;结构
摘要:苏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认为权力包括两种类别:一类为联系性权力,另一类为结构性权力.在当今世界,结构性权力比之联系性权力显得更为重要.结构性权力又以安全结构、生产结构、金融结构和知识结构为代表.通过对四大结构本身及其相互影响的剖析,苏珊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结构模式和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