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关键词高考语文
- 格式:pptx
- 大小:600.12 KB
- 文档页数:17
备战2021年高考考点掘金系列扩展语句之考向31:提取关键词【考点掘金】考点呈现: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力气层级为表达运用E。
考点掘金:考向30:拟标题和一句话新闻考向31:提取关键词考向32:概括、评价材料内容考向33:下定义【金脉分布】考向省市渝桂辽皖浙苏湘川鲁考向30:拟标题√√考向31:提取关键词√√考向32:概括材料内容√√√√√√√考向33:下定义√√√√【考情猜想】从近几年年高考的题目看,压缩语段的题目考核的省市较多,每年都有考核的省市,由于语言运用的题目就是重点考点年年考,非重点考点轮番考,比如新课标卷的依据文意填充句子的题目,是近几年的考核重点,其余的考点轮番考核,压缩语段的题目是各省市考核的重点。
由此可以预知,15年的高考,压缩语段的题目还会在很多的省市毁灭,提取关键词的题目近几年考核的省市较少,但不意味着不考,没考反而意味着考的可能性加大。
【高考金脉】真题一:(2022·重庆卷)下列材料对“蝴蝶鱼”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用四个短语加以概括。
要求:保留主要内容,每个短语不超过10字。
蝴蝶鱼,属蝴蝶鱼科,是热带海洋观赏鱼的名角之一,有120余种,90%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
它们拥有美艳的体色、娇美的轮廓,两侧扁平椭圆的体型,既小又尖的嘴巴。
很多蝴蝶鱼尾部都有一个似眼的黑圆斑点,那是它们用来诱骗攻击者的假眼,作用在于使攻击者错误地攻击其坚硬的背鳍刺端,以确保自己的平安。
其食性以藻类、海绵珊瑚为主,有些品种也会吃一些小动物及浮游生物。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二:【2010年安徽卷】依据下面一段文字,在“设计理念”“住宅特点”下的方框内填写恰当的词语。
(每空不超过5个字)设计抱负住宅,应从科技服务于人类动身,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与文明进展为核心。
依据上述理念进行设计,住宅区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林、溪流、湿地形成有机整体,为人们供应与大自然亲热接触的良好生态环境;接受高科技的毛细管冷暖传递系统调整室内空气,为人们供应恒温、恒温、“恒氧”的舒适生活空间;接受雨水收集和生、活用水净化处理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使用,高效采集太阳能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为人们供应最佳的节能生活方式。
高考语文《压缩题型》练习题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2021年3月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由首都博物馆联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河北博物院、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共同主办,北京鲁迅博物馆(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北京市档案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会址纪念馆协办,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展览集结了各馆的研究成果,共展出来自各馆的文物藏品(图片、照片和实物展品)约280组件。
展览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四个历史时期为时间线索,用史料和文物还原重大历史事件,以点带面,概括、凝练地展示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历程。
展览再现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是与时俱进、永葆青春的政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2021年3月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集结了多家博物馆的研究成果和文物藏品,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历程。
2.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家谱”的定义。
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80个字。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等,在中国约有3 000年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
家谱是由古代帝王诸侯世系图表逐渐演变而来的,主要包括谱序、家族世系等内容。
家谱以表谱的形式简明、清晰地记录一个家族的血缘发展过程,是一种体现家族历史变迁的特殊图书体裁。
它在中国古代宗族民俗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发挥着寻根问祖、延传家族历史、服务现实生活的多重功用。
其意义就如古人所说的“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家法坏,谱牒尚有遗风;谱牒坏,人家不知来处。
高考语文复习-- 2023-2024最后一练(语用选考)- 训练版(含解析)2023最后一练(语用选考题)1.【带句式概括】简述上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使用包含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零添加”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消费者认为,(就是食品中没有添加剂)。
然而,无论从现实情况还是科学概念上看,“零添加”并非事实。
因为,现代社会的食品都要经过生产、收获、转运、储存和加工等复杂流程,能进到人们的餐桌并吃到嘴里,或多或少含有添加剂。
一些人以为,无论是食品还是其他产品,(纯天然的才是最好)。
其实,衡量食物的营养、安全和美味并非只有纯天然一个标准。
食品生产和加工一大目的,是让食品营养充分发挥价值。
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中,不法厂商把并非食品添加剂的物质添加到食品中,才让食品添加剂声名狼藉。
今天,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剂已经有2.5万种,可谓五花八门,而中国只批准了2000 多种,不到十分之一。
这些食品添加剂有些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不用反而不行。
例如,香肠和腊肉会使用一点亚硝酸盐以防腐,其作用主要是抑制肉毒杆菌生长繁殖。
肉毒杆菌可以产生肉毒素,毒性强于砒霜。
显然,在肉类加工中使用一点亚硝酸盐是合理的,否则,(会产生肉毒素),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在某些情况下,有些厂家已经是在故弄玄虚了,把有些并不需要使用防腐剂的食品说成“零添加”,如腌渍食品(高盐)等。
因此,判定一种食品是否安全,首先看食品成分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剂量,不要被“零添加”轻易忽悠。
2.【代词用法】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粗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生活中的“刷脸”应用越来越常见。
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
一些地方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A.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B.你一条,他一条,一共提出了五六十条建议。
提炼语意【考点讲解】一、考查形式“提炼语意”常考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下定义。
下定义是揭示事物(概念)本质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可以用“被定义概念(种概念)=该事物的本质特征(种差)+邻近的属概念”的语言形式(格式)来表达。
2.提炼要点,概括文意。
此类试题或要求对某则材料的内容进行总括;或提供一则材料,要求揭示事物的某些特点;或提供图表,要求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写出结论等等。
3.提取关键词。
此类试题与“提炼要点,概括文意”类试题不同的是,此类试题对材料内容要点的提取结果,是以材料中原有的负载关键信息的词语呈现,而不是以负载重要信息的句子呈现。
4.新闻概写。
新闻概写包含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压缩主体、拟写结束语等,要求概括出中心内容,突出主要事实。
二、知识讲解“提炼语意”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或图表,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
主要考查考生对信息要点提炼筛选、概括归纳的能力。
这类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文字或图表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概括,提取有用信息,然后用符合题干要求的语言表达出来。
主要题型的答题规范(一)新闻类压缩1.拟写一句话新闻、标题。
一句话新闻是最简洁的新闻,要求高度概括,只要将主要的人、事交代清楚即可(时间性较强的动态新闻则应交代时间)。
一般常用主谓句,但不一定是个单句,短复句亦可。
新闻标题有单标题和多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副题)之分,其中正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主要新闻事实,引题和副题用以说明背景、概述意义,或指出内容范围,作出内容提要等。
考试通常要求写单标题,并有字数限制,因为标题要求高度概括,因此提炼时不必拘泥于新闻要素是否齐全,只要求两个必备因素﹣﹣人物(或单位、事物等)、事件,用语一般较直白、简洁,有时可运用比喻、借代、双关、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
如:中国经济一直在“升温”(比喻);警惕“仕场经济”阻碍市场经济﹣﹣某海滨城市“厕所风波”透视(双关)。
2020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19年8月1日,“90后”古风美食博主李子柴①由成都文旅局授予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称号。
有媒体报道称,她在国外社交媒体的粉丝超过700万。
李子柴的海外走红,()文化输出似乎带有预设的目的和动机,而李子柴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不太可能担负着“文化输出”的重任。
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槊的作品的确很好地向海外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②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上各说各话、③的窘境?这首先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
在李子槊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人类共同价值理念中,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李子染的视频中,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她将捕获的小龙虾中还没长出大钳子的扔回池塘。
细节之处见用心,短视频内容创业者千军万马,她能从中,想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荣获交融自怨自艾脱颖而出B.荣获交互孤芳自赏崭露头角C.荣膺交互自怨自艾崭露头角D.荣膺交融孤芳自赏脱颖而出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
B.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输出。
C.不仅是一种文化输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D.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输出。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李子柴的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人类共同价值理念,这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B.李子柴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C.李子柴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人类共同价值理念,这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D.在李子柴的视频中,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不畏浮云遮望眼——如何提取关键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指导学生加强对信息筛选和压缩语段这两个考点的认识。
2.明确高考对此考点的要求及考查方式。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两种提取关键词的方法。
2.训练学生寻找四种解读文章中心内容的突破口。
3.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文段语意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解题方法的学习,提高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语文学习的信心。
教学设想:提取关键词在考纲里并不是一个单设的考点,它其实是信息筛选和压缩语段这两个考点的一个综合,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
它首先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且概括时只能用词或短语。
因为这个能力会涉及到阅读、语用、作文审题等等,是一个影响学生高考成绩的很重要的能力。
所以,我设想通过这样一节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指导课,培养学生整体阅读及准确把握语意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语文成绩。
教学重、难点:如何寻找中心话题和寻找中心句。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从10年江苏的一道高考运用题谈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
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
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转辗奔向江河湖海。
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
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与水生植物体内。
【解析】属“提取关键词”题型。
解题步骤:1.读题,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
任务突破练四十语段压缩与指定表述第一组考点强化对点练1.请根据文段的主要内容,提取出5个关键词。
(5分)脑机接口,是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通路。
脑机接口的核心是充分发挥人脑的优势,绕过人体自身器官,让大脑直接与外界装备互动。
其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在最低限度损伤大脑和最大限度利用大脑之间达到平衡。
脑机接口有何作用?近的说,它能直接修复运动感知功能,帮助高位截瘫患者、渐冻人、失明病人恢复独立生活和交流能力,回归社会;从长远来看,可发展其成为超越智能手机的智能终端,使未来的人们得以通过意识操控周围的设备,并赋予人们超越常人的耐力、速度、精度和效率。
脑机接口作为人与客观世界之间并非无懈可击的中介,也存在被对手入侵甚至接管的风险。
此外,脑机接口技术的最终出口必将是应用在人身上,而脑机接口要在人身上开展临床试验,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必须先通过临床伦理审查,未来的风险也尚未可知。
参考答案:脑机接口核心挑战作用风险2.根据下面的一段话,概括湿地的主要作用,不超过25个字。
(4分)湿地是一种介于水域和陆地之间的生态系统类型。
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其储水如同海绵一样,在汛期吸收和蓄存多余的水分,在干旱季节将水释放出来,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造成的洪水或干旱。
滨海湿地,如盐沼和红树林,能有效抵御海浪、风暴潮和海啸的破坏,保护生物栖息地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芦苇、香蒲、狐尾藻等湿地植物可直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并对水体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质进行富集、降解,从而去除各类污染物。
湿地植物芦苇是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
湿地中的药用植物有200余种,其中含有各种葡萄糖、生物碱、乙醚油和其他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
参考答案:抵御自然灾害,净化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各种原材料。
3.从下面的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给“城市文化标志”下定义,不超过60个字。
(4分)所谓城市文化标志,就是表示城市文化特征的一些符号、元素、标识等,它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
[导语]“压缩语段”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归纳概括为符合题目要求的语言表达形式。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信息的筛选、提炼、概括能力及表述能力,主要题型有新闻概写、下定义、提取关键词等。
2019、2020连续两年,全国卷均考查了这一重要考点,要充分复习好它,读懂语段、掌握方法、攻克题型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全国卷Ⅰ1.(2020·全国Ⅰ)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5分)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
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
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
(3分,名称、时间、地点各1分)仪式上公布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天问一号”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
(2分,任务名称、标识各1分)解析压缩语段要考虑表达方式,记叙类要注意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说明类要注意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议论类要注意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文段是新闻类材料,偏于叙述类,共5句,可分为3个层次。
第1句为具体事件,第2句是核心话题,第3~5句承接第2句详细介绍。
(1)第1句时间、地点、事件需要保留;(2)第2句统领下文,需要以本句为主,结合下文概括;(3)第4句“源于……体现……寓意……”、第5句“展现……”等名称来源、意义内容则不是关键信息,不宜涵盖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