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年降水量特性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水文水资源 东北水利水电 2011年第1O期
[文章编号31002—0624(2011)1o一0036—02
口前水文站年降水量变化特性分析
董继先t,周波1,康健1,沙玉坤2
(1.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吉林分局,吉林吉林市132013;2.吉林省舒兰市水资办,吉林舒兰132600)
[摘要]通过对口前水文站1956--2010年,共计55年实测降水资料进行降水量年内分配、年 际变化、降水量特征值、周期性、降水量P一Ⅲ型分析计算,对其年降水量变化特性加以分析。 结论为:该地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关键词】口前水文站;年降水量特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V121 ̄.1 [文献标识码]B
1流域概况
口前水文站位于吉林市永吉县口前镇,流域
面积830 km ,是第二松花江丰满水库下左岸一级 支流的代表站,主要负责收第二松花江一级支流
温德河流域的基本水文信息,为城市的调水输水、
城市供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 为下游地区防汛服务。
2降水特性
2.1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由于受来自亚欧大陆低压连成一片,海洋上
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从北太副高散发出来的东 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蒙古高压散发出来的西
北季风的影响,口前水文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
气候,年平均气温4.9 oC,霜期130日,降水日数
124日,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口前水文站降水量年
内变化大,降水量月分配不均。全年降水量主要集 中在汛期6—9月,其历年6—9月平均降水量为
489.8 rnlTl,占年平均降水量(历年平均降水量为
・36・ 683.3 rnlT1)的71.7%。冬春降水稀少,11—12月、 1—4月降水量为193.5 rmI1,占年平均降水量的
28.3%。7—8月降水量丰沛,降水量为325.4 mm,
占年平均降水量的47.6%。
2.2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根据口前水文站55年实测降水资料,进行不 同年代年降水量的丰、枯变化分析。统计口前水文
2010年第12期 东北水利水电 水文水资源
[文章编号]1002—0624(2010)12—0033—01
集安站年降水量分析
石代军,裴克成,陈松
(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通化分局,吉林通化134000)
【中图分类号】Tv】25
集安站是鸭绿江流域上降水区域代表站,位于集安
市,从1936年开始有实测资料,资料系列长,质量好。本次
通过对该站降水量分析计算,使我们充分了解到该区域降
水量变化特性,对今后防汛抗旱、水文预报、水资源评价、
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降水量特征值
通过计算集安站1936--2000年降水系列,多年平均
年降水量为922.1 rflln,变差系数 为0.20。Cs/Cv为2.0。
最大年降水量为1 403.9 n31Tl,出现年份为1953年;最小年
降水量为593.4 mm,出现年份为1999年;最大年降水量与
最小年降水量相差2.4倍;降水量丰、枯比为1.35。
2降水量的年代变化
为了分析集安站各年代降水量的丰枯变化,根据实测
资料情况,分别统计了集安站20世纪5O,60,7o,80,90年
代的平均年降水量,以1936--200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比
较对象,对集安站各年代的年降水量进行了丰、平、枯水期
的分析,集安站50,60年代为丰水期,70年代为枯水期, 80,9O年代为平水期。集安站各年代平均降水量变化情况
见.表1。
袭1集安站各年代平均降水量变化比较表
3降水量年内分配
由于集安站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所致,该站降水
量年内分配不均,经计算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
的百分比可知,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占年降水
量的72.2%。枯季1—3月、11—12月降水量较少,占年降 [文献标识码]B
水量的10.4%,7月份最大,占年降水量的26.6%。降水量年
内分配见表2。
表2集安站1956--2000年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百分比
2008(4) 陕西气象 21
文章编号:1006—4354(2008)04—0021—03
西安近5 7年降水量变化分析
邓芳莲
(陕西省气象信息中心,西安 710014)
摘 要:利用1951—2OO7年西安国家气象观测站二级站的月降水量资料,分析西安年代际、季和
月降水量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西安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O世纪9O年代降水递减趋势明显。
1991—2007年17 a平均比历年(1951—2OO7年)平均减少28.7 mm,比前4O a(1951—199O
年)平均减少4O.9 mm;季节降水量秋季、冬季为递增趋势,其中秋季递增率较大;春季、夏季
为递减趋势。其中春季递减率较大,年代际平均递减率为9.7 mm/lO a。月降水量递减率较大的
有:3,4,5,7,8月和11月,月降水年代际平均递减率分别为2,4,2,7,3,4 mm/lO a;6
月,9月和1O月降水量递增率较大,月降水年代际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4,4 mm/lO a}其他月
份随年代际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降水量}气候统计;演变分析 中图分类号:P468.024 文献标识码:A
自然降水是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水资源的丰
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大气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
暖趋势明显的大背景下,自然降水变化的趋势和
特点,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近年来关于温度
变化的研究较多,而关于自然降水变化的研究相
对较少。
1 年降水量变化特征
利用西安气象观测站1951--2007年的月降
水资料,分别统计西安年、季、月降水量变化。由
表1可知:20世纪70、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降 水减少趋势明显,20世纪60、70年代夏季和21
世纪初春季降水量减少最多,20世纪90年代四
季降水量普遍比历年平均偏少,造成90年代旱情
加剧。20世纪50、80年代降水充沛,均比历年平
均值偏多。
西安年平均降水量为573.0 mm,最多为
现代农业2015年1期 学术园地
通辽市近5 1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高 荣
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
[摘 要】 为预测通辽市未来降水演变趋势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气候趋势分析方
法,分析通辽市1961 ̄2011年51年降水量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
【关键词】 降水量年代分析
通辽市为东北和华北地区的交汇处.是内蒙古重
要的粮食生产地之一,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当地
农牧业的生产以及群众的生活,尤其是进入21世纪
以来该地气温升高,降水明显减少,作物生长季节干
旱有加重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本
文统计和分析了该地降水量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趋 势,以便更好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本文利用通辽市1O个站1961~201 1年逐日降水
量资料(青龙山为1969—2011年),根据气候统计中的
线性趋势法『1_分析本地降水量气候变化趋势,采用相
关系数法进行变化趋势的显著性检验和要素之间的
相关性检验:通过对比不同年代、不同台站的变差系
数嘲可知要素变化的大小及其变化的稳定性。
二、结果分析
1.降水量的空间变化
从全市历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图来看,年平均
降水量分布不均.表现为由南向北呈多一少一多的空间分
布特征.山区丘陵多.平原少。降水量最多的是扎旗站为
445.9毫米,最少的是舍伯吐站为325.8毫米,极差相差
120毫米。春季平均降水量最多的是青龙山,为69.6毫
米,最少的是扎旗。降水量为39.9毫米,相差23.5毫米。
历年夏季降水量空间分布看,降水量最大的是巴雅尔,
为315.7毫米,最小的是开鲁,为225.9毫米,极差为 64.3毫米。秋季降水量空间变化与夏季一样,最大的是
后旗,最少的是开鲁。极差为15.6毫米。冬季降水量也
是由南向北呈逐渐减少的态势。表明通辽市历年各站
年、季节降水量总的形势是南部多,北部次之,中部最
少。统计资料还得出,历年单站极端最大年降水量出现
龙源期刊网
西安市降水量的时序特性分析 作者:乔亮钱会高盼盼
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年第08期
摘要:利用西安市1951年-2008年(2006年缺测)的月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线性拟合、云模型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3种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降水量在丰水期、枯水期及全年三个不同时间尺度的时序特性。通过线性趋势拟合分析可知,西安市近57年来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其减少速率为13613 mm/10a;用云模型研究降水量分布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其分布的不均匀性为全年>丰水期>枯水期,不均匀性的稳定程度则与之相反;用MannKendall法分析降水量的突变情况,发现各时期的变化大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只有丰水期和全年极少时域内存在明显突变。
关键词:降水量;线性拟合;云模型;MannKendall检验;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P42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6721683(2015)002006303
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南靠北秦岭主脊,北跨渭河平原,地貌结构多样,海拔高差位居全国各市之冠。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影响,其夏秋季高温多雨,春冬季降水稀少。据统计,该地区2008年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不足380 m3,仅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六分之一;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且近年来水质污染状况愈发严峻,污染正从地表向地下渗透,这又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程度[1]。大气降水作为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源,其丰枯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水资源总量,进而制约现代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西安市降水量的时序特性进行准确分析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降水的长期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已有许多学者对降水量的时序特性做过分析,采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线性回归、滑动平均[2]、累积距平、小波分析[35]、MannKendall检验等。本文主要从西安市降水量在丰水期、枯水期及全年3个不同时间尺度进行分析,其变化趋势采用线性拟合、不确定性采用云模型、突变检验则采用MannKendall法。
第22卷第3期 2002年6月 水文 HYDROI|0GY Vol 22 No.3 J.n.,2002 福州市一百年来(1900 ̄1999年) 年降水量序列统计特性分析 朱颖元 ,石凝 (1.福州大学土术建筑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采用随机时间序列分解模型对福州市100年来(1900"-1999年)年降水量序列进行了统计分析,结 果显示,福州年降水量存在缓慢递减的趋势,并存在准3年 8#-和17年的周期.同时显示出高偏态等统计 特性。 关键词:随机模型;时间序列;年降水量;福州市 中图分类号:P3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852(2002)03—0022—04 1年降水量随机模型 采用时间序列线性分解模型描述年降水量序 列}】_ ,数学表达式为: Z十 + (1) 式中: 。为年降水量; 为趋势分量; 为跳跃分量; 为 周期分量;5 为随机分量;伪下标.表示第t年。 2统计检验方法简介 2.1趋势分量 趋势分析主要研究时间序列长期变化趋势,采用 以下方法进行检验: (1)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 。确定年降水序列置0= l,2,…,n)对偶观测值( .而 >iFgx,>x 出现的个数p。记丁= 4p/[n(n一1)】一1;Var(r)=2(2n+5)/[9n(n-1)l。统计量: 丁/[ (2)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2)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 }。记秩次相关系数为 r。统计量: r(旱 ) (3) H 服从自由度为(n一2)的t分布。 收稿日期:2001一O6_27 (3)线性趋势回归检验 。数学模型为: ¨6£+专(t=l,2,…, (41 记b的估值为b,b的均方差为5 。统计量: (5) 服从自由度为(n一2)的t分布。 若原假设为无趋势,选择显著性水平 ,计算统计 量U或 。若IUI> 或ITl>t ,拒绝原假设,从而认为线 性趋势存在,否则接受原假设,线性趋势不存在。 22跳跃分量分析 时间序列的跳跃分量,用分割样本的方法检验,先 定出分割点T0,然后再进行检验。 2 2.1跳跃分割点分析 (1)A・F・S・Lee&S・M・Heghinian方法。记序列 (t=l,2,…,n)推得可能分割点T的后验条件概率密度函 数为,( 扎,…, 。满足条件: ,《砷 … 】 (6) 的n己为To,即为晟可能的分割点。 (2)有序聚类分割法。设序列 (f=l,2,…, 可能分 割点为 ,记分割点前后样本总离差平方和为S(T]。满 足条件: 5 (T)=f螬 .{5 )l (7) 的r} 为丁0,即为最可能的分割点。
山西水利2018年5月桃河阳泉站降水量代表性和变化特性分析
程俊
(阳泉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山西阳泉045000)
[摘要]根据阳泉站1956年—2016年61年降水资料,对不同短系列年降水量代表性做出了分析评价,并对阳泉站年降水量的多年变化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得出,水文气象的变化过程的在很多情况下与太阳的活动有关,降水量周期恰好与太阳活动存在的80年左右的世纪周期和11年的太阳黑子周期相吻合。为合理选用水文资料提供了参考依据,对阳泉市范围内的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综合规划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阳泉站;年降水量;代表性分析;多年变化[中图分类号]P426.61+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042(2018)05-000苑-02
1阳泉站基本情况
桃河属于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阳泉水文站是桃
河上的控制站,于1955年6月创建,集水面积490km2,
上游主河道长44km,是阳泉市重要水文站。其收集积
累的各项水文资料,为阳泉市区的河道治理、水资
源开发利用、水工程兴建及防汛抗旱等提供了科学
依据。2阳泉站年降水量系列代表性分析
评价阳泉站年降水量不同长度系列的代表性,首
先要看系列长度,系列越长,在统计上就更接近于阳
泉站降水量的总体情况,再看系列本身的丰枯结构和
统计参数是否与长系列一致。
将阳泉站现有的1956年—2016年共61年的降水
量资料系列作为长系列,按照山西省现有的两次水资
源评价系列,将长系列在1980年、2000年分开,形成1956年—1979年、1980年—2016年、1956年—2000年、
1980年—2000年、1956年—2016年五个统计年限作为
进行代表性分析的降水量系列。对各系列的统计参数
进行计算,包括阳泉站年降水量均值、变差系数Cv、偏
态系数Cs,并统计各系列的丰枯情况,通过各系列统
计参数和丰枯情况的对比(表1),分析各系列的代表性。
根据表1数据可看出,1956年—1979年降水偏多,
第6
期
2019
年6
月陕西水利
Shaanxi Water ResourcesNo.6
June
,2019
文章编号:1673-9000(2019)06-0069-02
济南市年降水量系列代表性分析
孙莹
(济南市水文局,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
降水量系列代表性取决于是否包含丰、平、枯的整个周期,能否反映水文的周期波动、丰枯交替
以及特征值的客观规律,直接影响着水资源评价的精度。根据济南市的降雨特征,选用
1956年
~ 2008年
(53
年)同步期系列资料,从统计参数稳定性、长短系列统计参数对比、长短系列不同年型频次对济南市年降水量系
列代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956年
~ 2008年和
1980年〜2008年两个系列的代表性比较好,其中又以
1956
年〜
2008年系列代表性更好一些。
[关键词]
济南;降雨量;系列代表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P333.1 [文献标识码]B
水文现象本身的时序变化不是纯粹独立的,存在着连续丰
水、平水、枯水以及丰枯交替等周期性变化的现象。济南市地处
华北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
旱多西南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爽宜人,冬季寒冷多东北
风,导致降雨分布不均,对济南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影
响。本文针对济南市降雨量系列的代表性进行分析。
1概况
济南市地处华北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
气候区叫 多年平均降水648.0 mm,降水空间分布不均,总的分
布趋势是由东南往西北递减。降水年际间变化大,各地年降水
量极值比为2.8 - 4.8,年降水量变差系数为0.26 - 0.32。受季风
,季 间的降水 不均匀。期降水集中,多年平均汛
期降水量为419 mm ~ 568 mm。
济南市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一般在1000 mm ~ 1300 mm
之间,平均水面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相对差值呈现由东南向西
北的递趋势,干旱 2 , 期192 ~238現
2年降水量系列代表性分析
武汉市1951-1965年与1996-2011年年
积温及年平均降水量的比较分析
地理科学普通类
武汉市1951-1965年与1996-2011年年积温及年平均降水量的比较分析
『摘要』通过收集武汉地区1951-1965年和1996-2011年的温度和降水来计算年积温和年平均降水从而确定武汉所属的积温带和适宜的农作物类型和所属的气候类型,分析这两个时间段的降水和年积温变化趋势
『关键词』年积温,年平均降水量
1 数据与方法
1.1数据
收集武汉气象站1951-1965和1997-2011年积温和年平均降水量数据,包括当年第一天出现》=10℃和最后一天出现》=10的日子
1.2方法
1.2.1年积温统计
积温:指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是研究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指标。
10℃是大多数作物生长的下限温度,我们把从每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这天起,到稳定结束10℃这天止,其间逐日平均气温细加起来,其和就是大于10℃活动积温。它可以代表当地的热量资源状况。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叫有效温度。
1.2.2年平均降水量统计
年平均降雨量也叫年平均降水量,简称年均降雨量(年均降水量)。是指某地多年降雨量总和除以年数得到的均值,或某地多个观测点测得的年降雨量均值。年平均降雨量是一地气候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2 分析与结论
2.1. 年积温数据分析
2.1.1 1951-1965和1996-2011年积温数据分析
表一:武汉地区1951-2011和1996-2011年积温表格
表二:武汉地区1951-2011和1996-2011年积温折线图 表一年份起始日期年积温年份起始日期年积温19512.2-12.245284319961.4-12.165454119523.14-11.305228419971.30-11.265789619532.10-12.205454119982.9-12.286126719542.10-11.245473119991.23-12.165819019552.2-12.145466320002.12-12.315894419562.6-11.215325420011.3-12.316147819573.9-12.125435020021.10-12.46120619581.9-12.225490720031.10-12.275741919593.3-12.135680620041.6-12.1563209
昭通市年降水量特性分析
摘 要: 昭通市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坡面台阶地形,“一带三台”朝向北东的特殊地势给本研究水文气象要素带来困难;特别是复杂的降水分布情况,使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南北差值达3.8倍;降水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由南部的91%降至北部的66%。
关键词:昭通市、复杂地形、降水时空分布特殊
1、自然地理概况
昭通市位于云南高原的东北角,地理座标东经102°52′~105°18′,北纬26°34′~28°40′,东西宽241km,南北长234km;面积23021km2。
本区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水系发育。主要河流有:金沙江水系的金沙江、以礼河、牛栏江、横江19574km2,占85.0%;长上干2755km2,占12.3%;乌江水系692km2,占3.1%。
本市西北部与四川大凉山,一江相隔,东部与黔西北毗邻,东北与四川南缘接壤,南部系五莲峰的南端与栱三山相邻。本市处于四川盆地的南侧,横断山的东缘,相对高差达3720m。
地势为东南高东北低,最高点为药山4040m,最低点为水富县的270m,主要山川由南向北排列,各水系呈放射状,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川滇边界附近,高程由四川盆地的500m,升至1200m,形成一个新月形的过渡带;这种特殊地形,对南移的降水天气系统起到抬升和水平幅合作用,造成稳定的北部多雨带。
五莲峰北端,白水江上段和镇雄、威信的赤水河与乌江源头区,高程1200~2000m,是本区面积较大的台阶。
东起赫章、威宁,给昭通凉风台伸向永善的黄姜山,高程为200~2500m,形成第二个新月形地势分布,它是我市水文气象因子由北向南过渡的区域。
五莲峰与药山山脉的脊部高程为2500~3500m,是本市金沙江和牛拦江支流、洒渔河等的发源地。
一个过渡带、三个台阶地形和地势排列变化,规定了我市水文气象要素等值线的基本走向和组合。这使我市的水文气象特性变得十分复杂,给分析本市的水文气象要素带来很大的困难。
龙源期刊网
无锡市年降水量小波周期分析
作者:陈寅达 徐兴
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2年第03期
摘 要:水文时间序列往往在时域中存在多层次时间尺度结构和局部化特征。本文运用小波分析的多分辨率功能,对无锡地区1951-2011年年降水量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锡地区年降水量8年一次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最为明显,未来1~5年内很可能出现丰水年份。
关键词:小波分析; 年降水量; 周期分析
中图分类号:48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178-001
一、区域概况
无锡别名梁溪,江苏省省辖市,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太湖流域交通中枢,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北枕长江,南倚太湖,西境滆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北与泰州市所辖的靖江市隔江相望,东与苏州相接,距上海128km,西与常州交界,离南京183km。无锡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面积4787平方公里。近年来,随着无锡城市大包围建成、沿江引排能力的提高、流域引江济太实施、区域水资源调度开展,该区域水文情势发生了一定变化。在雨量、水位、流量、泥沙、水质等诸水文要素中,降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因此,通过对该区域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分析,可以进一步弄清该区域水文情势变化规律,为防洪、水资源调度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二、小波分析
1.小波函数的选取
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大气环流主要受太阳黑子活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用小波分析法对无锡地区年降水量进行周期性分析。
20世纪80年代初Morlet提出的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 是一种有效的信号分析工具。小波变换作为一种新的多分辨分析方法,可同时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具有时频局部化和多分辨特性,因此特别适合于处理非平稳信号,被誉为“数学显微镜”,近年来,在水文周期性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龙源期刊网
第l3卷O2期 2015年6月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8L Technology VoL13 No.02 JurL 2015
西安市降水量 的时 序特性分析
乔 亮 ,钱会 ,高盼盼
(1.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54;2.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
摘要:利用西安市1951年--2008年(20O6年缺测)的月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线性拟合、云模型及Mann-Kendall突
变检验3种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降水量在丰水期、枯水期及全年三个不同时间尺度的时序特性。通过线性趋势拟合
分析可知,西安市近57年来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其减少速率为13.613 mrn/10al用云模型研究降水量分布的不
确定性,结果表明其分布的不均匀性为全年>丰水期>枯水期,不均匀性的稳定程度则与之相反;用Mann-Kendall
法分析降水量的突变情况,发现各时期的变化大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只有丰水期和全年极少时域内存在明显
突变。
关键词:降水量;线性拟合;云模型;Mann-Kendall检验;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P42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O15)OO2—0063—03
Analysis on the sequenci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in Xi an
QIAO Liang .一.QIAN Hui 一.GAO Pan-pan , (1.School of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hang ̄an University,XiJan 710054,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Subsurface Hydrology and Ecology in Arid Areas,Ministry of Education,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Wet season,dry season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records,from 1951 to 2008(1ack measurement of 2006)in Xi an are analyzed by the linear fitting,cloud model and Mann-Kendall abrupt change test.The linear fitting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trend changes.Decreasing tend— ency of precipitation is known in last 57 years with 13.613 mm per ten years.The cloud model is used to research the uncertainty of precipitation
第3期(总第165期) 2007年8月 山西水利科技 SHANⅪH DRoTECHNICS No.3(T0tal NO.165)
Aug.2007
1006—8139(20o7)O3一O7一O3
太原市年降水量特征分析
李文红
(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太原030001)
摘要:利用太原市1956--2000年降水量系列资料,对全市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及变化规
律、降水量的时序变化特征及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
关键词:降水量特征分析太原市
中图分类号-P333 文献标识码:B
太原市是山西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它是一个严
重缺水的城市。降水量特征不仅影响全市水资源,也会对该
市的气候、环境等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分析和认识全市降水
量的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是政府科学地制定社会经济发展
规划,保障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1 降水量资料与分析计算
太原市流域面积为6 988 kmz,为满足统计分析、勾绘等
值线需要,收集选用市内及市境周围各类雨量站点55处,其
中市内所属雨量站37处,市境周围雨量站18处。市内平均
站网密度189 kin"/站,加上周边各类站点,平均站网密度达 到127 kmZl站。
分析时段统一选取1956--2000年。对同步期内缺、漏测 的月、年降水量,分别采用相关、水文比拟法、等值线内插法
及邻近站平均等方法进行插补展延。全市及各分区各年面平
均降水量的计算采用计算机网格法。
2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及变化规律
2.1降水量的地区分布 点绘太原市1956--200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发
现.太原市境内大部分地区等值线介于400~600 mm之间。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取决于海拔高程,并与水汽人流方向和地
理位置之间的相对关系密切相关。市内降水量在面上的分布
变化比较复杂,表现为:降水量变化梯度大,存在众多交替出
现的高低值中心。市内单站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位于古交市 和万柏林区交界区石千峰附近的梅洞沟.分析时段均值为
水资源研究》第33卷第3期(总第124期)2012年9月
昭通市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舒远华
(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昭通分局,云南昭通657000)
摘要:昭通市属低纬度、高海拔、受季风控制和弧形台阶地形影响的季风高原型气候,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在
昭通市北部区域形成滇东北大暴雨区。为探索暴雨洪水规律,选择了昭通市区域内长序列资料的8个基本水 文站和49个雨量站点进行了暴雨洪水特性分析,逐步掌握暴雨洪水的变化规律,为防灾减灾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昭通市;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1概述
昭通市位于云南高原的东北角,地处东经102。52 ~105。
18 ,北纬26。34 一28。40 之间。境内有北东向的乌蒙山和大凉
山的东支余脉五莲峰,最高山峰是巧家县药山的4 040 m,最低
是水富县金沙江河谷的267 m,全市平均高程1 685 m。地形的
组合,构成昭通市“一带三台”(高程由四川盆地的500 m一云南
高原1 200 m形成一条新月型的坡面过渡带;第1个台阶1 200
~2 000 m,第2个台阶2 000~2 500 m,第3个台阶2 500~
3 500 m)和朝向北东的弧形地势。溶蚀侵蚀地貌是本市的主要
地貌类型,在长期的地壳上升、水流下切的作用下,表现为山高
谷深的滇东北中山山原亚区地貌。主要河流有金沙江下段水系
的金沙江、横江、牛栏江、以礼河;长江上游干流水系的罗布河、
赤水河;乌江水系的以萨河、泼机河。
2暴雨特性
2.1暴雨天气系统
昭通市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侧和横断山系的东段,纬度低
而海拔高,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低槽前部的西南暖湿气流,也有
南海台风北部的东风气流。暴雨天气系统以冷锋低涡型为主,
其次是冷锋切变型,配合水汽充沛的西南暖湿汽流和地方性中
小尺度暴雨天气系统,即可产生大暴雨。
2.2地形对暴雨的影响
“一带三台”的特殊地形位于昭通市北部边缘地带,在气流
的抬升、阻挡、水平辐合的增强等影响下,形成了云南省滇东北
第28卷第5期
2o08年l0月 水义
J0URNAL OF CHINA HYDR0LOGY V01.28 No.5
Oct..2008
聊城市年降水量周期变化分析
聂庆林 ,高广东 ,玉洪超 ,张谦厚 ,聂秋月。
(1.山东聊城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山东聊城252000;2.山东烟台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山东烟台264000;
3.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依据近代三百年的历史旱涝灾情资料,以年降水量为年际对比指标,将不同的丰枯年份概化为丰水年、偏丰年、平
水年、枯水年四个类型,逐年确定丰枯水等级,得到长系列概化年降水量系列,统计分析本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规律,对未 来聊城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供制定抗旱防汛决策参考。
关键词:年降水量;周期性变化:聊城市
中图分类号:P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852(2008)05—0090—04
1 概述
聊城地处鲁西平原,与冀东平原相连,全境东西宽l14.6 km,
南北长】38.7 km。总面积8 590 km 。全市处于暖温带季风气候 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水旱灾害频发,探讨本地区年降水量 周期变化规律,预测若干年内降水最的丰枯变化.对未来防汛抗
旱、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的开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清代以来地方史志对较大的水旱灾情有记载.史料《清史 稿》、《清实录》、《华北旱涝史》等对本市的大旱、大涝发生情况
也有刊载。本文依据清・康熙j十七年(公元1698年)以来300 年的旱涝灾情资料,以年降水量为年际对比指标,把年降水量 概化为丰水年、偏丰年、平水年、枯水年四个等级,逐年确定年
降水丰枯等级,统计概化出年雨量系列,分析本区域旱涝心期 性变化的规律。
2年降水量系列资料的分析延长
聊城市境内降水量观测自1919年设立临清水文站开始. 1931~1936年县城站有雨最观测资料,1937—1949年【矧战乱资
龙源期刊网
1961—2018年高密市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王华鹏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22期 龙源期刊网 龙源期刊网
龙源期刊网
摘要; ; 利用1961—2018年高密市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变化分析法和累计距平法,对近58年高密市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市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以12.81
mm/10 a的速率减少,夏季降水变化对年降水变化贡献最大,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降水量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20世纪60—70年代偏多,80年代偏少,90年代后偏多。
关键词; ; 降水量;变化特征;山东高密;1961—2018年
中图分类号; ; P426.62+3; ; ;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2-0135-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降水是一种重要的气候资源,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有许多学者对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左洪超等[1]通过对我国近50年的降水量变化趋势分析得出,全国平均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华中—华北地区的降水则存在明显的减少趋势。黄荣辉等[2]分析发现,华北地区从1965年后夏季降水明显减少,干旱化趋势明显。张; 皓等[3]研究1951—2005年华北地区降水量时空变化趋势,发现年均降水量呈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 龙源期刊网
高密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的胶东地区,胶莱平原腹地,总面积1 526.63 km2。高密市屬季风性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2%。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生产极易受气候影响。本文针对这些问题,选取1961—2018年高密市降水量资料,分析降水量的年代、年、季变化特征,以期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昭通市年降水量特性分析
摘 要: 昭通市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坡面台阶地形,“一带三台”朝向北东的特殊地势给本研究水文气象要素带来困难;特别是复杂的降水分布情况,使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南北差值达3.8倍;降水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由南部的91%降至北部的66%。
关键词:昭通市、复杂地形、降水时空分布特殊
1、自然地理概况
昭通市位于云南高原的东北角,地理座标东经102°52′~105°18′,北纬26°34′~28°40′,东西宽241km,南北长234km;面积23021km2。
本区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水系发育。主要河流有:金沙江水系的金沙江、以礼河、牛栏江、横江19574km2,占85.0%;长上干2755km2,占12.3%;乌江水系692km2,占3.1%。
本市西北部与四川大凉山,一江相隔,东部与黔西北毗邻,东北与四川南缘接壤,南部系五莲峰的南端与栱三山相邻。本市处于四川盆地的南侧,横断山的东缘,相对高差达3720m。
地势为东南高东北低,最高点为药山4040m,最低点为水富县的270m,主要山川由南向北排列,各水系呈放射状,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川滇边界附近,高程由四川盆地的500m,升至1200m,形成一个新月形的过渡带;这种特殊地形,对南移的降水天气系统起到抬升和水平幅合作用,造成稳定的北部多雨带。
五莲峰北端,白水江上段和镇雄、威信的赤水河与乌江源头区,高程1200~2000m,是本区面积较大的台阶。
东起赫章、威宁,给昭通凉风台伸向永善的黄姜山,高程为200~2500m,形成第二个新月形地势分布,它是我市水文气象因子由北向南过渡的区域。
五莲峰与药山山脉的脊部高程为2500~3500m,是本市金沙江和牛拦江支流、洒渔河等的发源地。
一个过渡带、三个台阶地形和地势排列变化,规定了我市水文气象要素等值线的基本走向和组合。这使我市的水文气象特性变得十分复杂,给分析本市的水文气象要素带来很大的困难。
2、气候特性
云南以复杂的立体气候著称,昭通气候的特殊性尤为明显,它概括着南亚热带至北温带的六大季风气候带,独具高原盆地的过渡型气候;冷空气南侵云南重要门户的冷锋、静止锋天气;干湿度悬殊的南干北湿区。北部降水充沛,雨日多,湿度大,南部则反之。
我市上空盛行西南季风,孟加拉湾暖湿气流输送着大量的水汽,但由于横断山脉的层层阻隔,导致我市比湿(q)明显偏小于全省值;其次是东南季风,输送西太平洋热带海洋的水汽,主要影响本市镇雄、威信一带东北部区域。
3、降水随高程的变化
影响降水的宏观条件是水汽输送和空气的垂直运动,我市由于复杂的山区地形,形成了动力因子的影响大于水汽因子,从而形成了,范围不大的气候和地形一致区,年降水量随高程的增加而增加。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复杂的,降水高程关系的地理分布也是复杂的,尤其是我市中、南部,地形较为破碎,导致降水高程关系分区较多,形成了全市8个分区的年降水量高程关系,这种经验关系,从宏观上控制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性,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它为研究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我市年降水量随高程的增加梯度为:北部第一个新月形地带达100mm/100m,大部分区域在20~30mm/100m,而昭鲁坝区则为15mm/100m。
4、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根据《昭通地区水文特性研究》成果中的《昭通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可以看出,年降水量总的地理分布形势是:东部受乌蒙山控制,等值线走向以东西向为主;西半部受五莲峰制约以北东南西向为主;东南部属于两条山系过渡型组合,北部区域呈新月形分布;昭通盆地和丘陵区雨量水平梯度最小,金沙江峡谷的梯度最大。在量级上:北部大,南部小;高山大,河谷盆地小;北坡大,南坡小;最大多年平均雨量是平安的2232mm,最小是蒙姑的541mm;全区平均雨量1110mm。各县、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见表1。
表1 各县、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单位:mm
5、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根据降水量的市区分布,在本区内均匀的选用蒙姑(南部),彝良(中部),大山包(西部),罗汉坪(北部),平安(东北部),洛甸河(东部)等站点进行分析。见表2。.
表2 昭通市月雨量占年雨量的百分比(%)
从表2可以看出,5~10月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5.6%~91.5%;年降水量最少的南部,所占比重最大,反之北部高降水区则小;如蒙姑(583mm),汛期降水占年的比例高达92.1%;平安(2186mm)则为65.5%;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为6~9月,占其降水的百分数为47.4~77.0%。
由于上述降水量的分布极为不均,造成了本区洪旱灾害频繁发生,成为灾害年年有,无灾不成年的贫困山区。
6、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我市不但在年内分配上极为不均匀,而且在年际变化上也较大,变差系数CV在0.12~0.25之间,CV变化的基本特点是北部小,南部大;高山小,河谷大;多雨区,少雨区大。
各站最大、最小年降水量变化比值在1.53~2.09之间,南部、中部大于东部、北部。见表3.
表3最大与最小年降水量比值表
7、结束语
本文着重分析了昭通市特殊地理环境对年降水量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地形条件,使面积仅23021km2的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如此复杂。
为了满足目前大批无资料地区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计算年径流量,径流的年际年内分化,以及计算小型水库的库容曾损量等等,首先要研究和认识的是工程所在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和降水量的年际年内变化情况;降水是一切水文要素之首,在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今天,加强对水资源的研究十分必要。对本市的降水规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认真应用前辈们所研究形成的《昭通地区水文特性研究》成果,准确的分析工程所在地的降水情况,并能充分理解“降水乃地形的产物”这一观点。对研究工程所在地径流量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注:本章论文的所有图表及公式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