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坝区不同高程降水量特性对比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昭通市年降水量特性分析摘要:昭通市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坡面台阶地形,“一带三台”朝向北东的特殊地势给本研究水文气象要素带来困难;特别是复杂的降水分布情况,使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南北差值达3.8倍;降水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由南部的91%降至北部的66%。
关键词:昭通市、复杂地形、降水时空分布特殊1、自然地理概况昭通市位于云南高原的东北角,地理座标东经102°52′~105°18′,北纬26°34′~28°40′,东西宽241km,南北长234km;面积23021km2。
本区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水系发育。
主要河流有:金沙江水系的金沙江、以礼河、牛栏江、横江19574km2,占85.0%;长上干2755km2,占12.3%;乌江水系692km2,占3.1%。
本市西北部与四川大凉山,一江相隔,东部与黔西北毗邻,东北与四川南缘接壤,南部系五莲峰的南端与栱三山相邻。
本市处于四川盆地的南侧,横断山的东缘,相对高差达3720m。
地势为东南高东北低,最高点为药山4040m,最低点为水富县的270m,主要山川由南向北排列,各水系呈放射状,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川滇边界附近,高程由四川盆地的500m,升至1200m,形成一个新月形的过渡带;这种特殊地形,对南移的降水天气系统起到抬升和水平幅合作用,造成稳定的北部多雨带。
五莲峰北端,白水江上段和镇雄、威信的赤水河与乌江源头区,高程1200~2000m,是本区面积较大的台阶。
东起赫章、威宁,给昭通凉风台伸向永善的黄姜山,高程为200~2500m,形成第二个新月形地势分布,它是我市水文气象因子由北向南过渡的区域。
五莲峰与药山山脉的脊部高程为2500~3500m,是本市金沙江和牛拦江支流、洒渔河等的发源地。
一个过渡带、三个台阶地形和地势排列变化,规定了我市水文气象要素等值线的基本走向和组合。
这使我市的水文气象特性变得十分复杂,给分析本市的水文气象要素带来很大的困难。
⼟⽯坝初步设计---毕业设计前⾔毕业设计是我们在校期间最后的、总结性的重要教学环节,其⽬的是:1.巩固、加深、扩⼤我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使之系统化;2.培养我们运⽤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功能⼒,初步掌握设计原则、⽅法和步骤;3.培养我们具有正确的设计思想,树⽴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和刻苦钻研的⼯作作风;4.锻炼我们独⽴思考、独⽴⼯作的能⼒,并加强计算、绘图、编写说明书及使⽤规范、⼿册等技能训练。
本次毕业设计为⼟⽯坝设计,设计满⾜枢纽布置安全要求。
本设计结合国内外⼀些⼟⽯坝实例作出⽐较合理的选择,设计以减⼩⼯程量,布局经济合理为原则。
本设计共分六章。
第⼀章为本⼯程的⼀些概况,包括枢纽任务、流域概况、⽓候特性、⽔⽂特性、⼯程地质、建筑材料、经济资料等的介绍;第⼆章为洪⽔调节计算,主要内容为泄洪⽅式和拟定泄洪建筑物孔⼝尺⼨的选择,及防洪库容、上游设计和校核洪⽔位和相应的下泄流量的确定;第三章为坝型选择及枢纽布置,主要通过不同⽅案的初步技术经济⽐较,选定坝型,并确定⽔利枢纽的布置⽅案;第四章为⼟⽯坝的设计,主要通过分析⽐较,确定⼤坝基本剖⾯型式与轮廓尺⼨,通过渗流验算和静⼒稳定计算以论证选⽤坝坡的合理性;第五章为泄⽔建筑物的设计,主要为泄⽔⽅案、线路的选择和隧洞的⽔⼒计算;第六章为施⼯组织设计,也是本次设计的深⼊部分,主要进⾏施⼯导流和施⼯控制性进度的设计,⽽施⼯交通运输、施⼯总布置由于能⼒有限和时间关系并没有做进⼀步的设计。
由于没有参加过实际⼯程的施⼯组织设计,⼯作经验有限,查阅参考资料⼜有许多局限性,设计中定会存在⼀些缺点和错误,请⽼师批评指正。
摘要本⽔利枢纽⼯程由挡⽔建筑物、泄⽔建筑物和⽔电站建筑物等组成,同时具有防洪、发电、灌溉、渔业等综合作⽤。
本次设计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防洪要求,对⽔库进⾏洪⽔调节计算,确定坝顶⾼程及溢洪道尺⼨;2.对可能的⽅案进⾏⽐较,确定枢纽组成建筑物的型式、轮廓尺⼨及⽔利枢纽布置⽅案;3.通过详细设计和⽐较,确定⼤坝的基本剖⾯和轮廓尺⼨,拟定地基处理⽅案与坝⾝构造;4.坝型选定后,选择建筑物的型式及轮廓尺⼨,确定布置⽅案;拟定细部构造,进⾏⽔⼒、静⼒计算。
专题22 中国的气候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河南南阳·模拟预测)东秦巴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对南方暖湿气流和北方干冷气流有阻隔作用。
某研究团队对东秦巴山地过渡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植被生长季与高程之间的关系复杂,并发现神农架物种丰富度最高。
下图示意东秦巴山地地形及研究样地范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秦巴山地对南方暖湿气流和北方干冷气流的阻隔使得该区域()A.春季湿润多风B.夏季高温干燥C.秋季凉爽少雨D.冬季寒冷少雨2.植被生长季对海拔高度敏感度较高,多表现在()A.海拔越高,生长季开始期推迟B.海拔越高,生长季长度延长C.海拔越低,生长季长度缩短D.海拔越低,生长季结束期提前【答案】1.D 2.A【解析】1.该地为我国季风气候区,夏季东南季风,冬季西北季风。
因山地对南、北气流均有阻挡作用,春季由于山地的阻挡,暖湿气流影响较小,气候干燥,A项错误。
该地区夏季高温干燥主要是因7、8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有一段伏旱期,B项错误。
秋季冷空气由于北部秦岭阻挡,导致该地温暖湿润,C项错误。
汉中受冬季风影响,冬季寒冷少雨,D项正确。
故选D项。
2.植被生长季是指植被一年内开始返青(生长季始期)到落叶(生长季末期)之间的时段。
植被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热量,温度越高,热量越充足,植被生长季长度越长,植被生长季开始期会提前,生长季结束期会推后;反之,温度越低热量越少,生长季长度越短,植被生长季开始期会推后,生长季结束期会提前。
因此海拔越高,温度降低,植被生长季开始期就会推迟,生长季长度会缩短,A项正确,B错误;海拔越低热量越多,生长季长度延长,生长季开始期提前,生长季结束期推后,CD错误。
故选A。
(2024·陕西·二模)梅雨是东亚地区独特的天气现象,是东亚夏季风阶段性活动的产物,主要出现在6~7月中国江淮流域到韩国、日本一带。
1971—2010年沽源县气温变化特征分析作者:韩桂娥崔婷茹杨矛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03期摘要利用沽源县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40年的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气候倾向率分析方法得出,沽源县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极端最高气温升幅最大,气温倾向率为0.458 ℃/10年;年平均最低气温升幅最小,气温倾向率为0.263 ℃/10年。
年极端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353 ℃/10年。
一年当中,以夏季气温升高幅度最大,秋季最小。
关键词气温变化;趋势分析;河北沽源;1971—2010年中图分类号 P4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197-02沽源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西北部坝上地区,属内蒙古高原南缘,海拔1 536 m,地形开阔,低山残丘绵延,河流湖泊分布其中,呈波状高原景色。
沽源年均气温2.4 ℃,年降水量398.3 mm,年极端最高气温36.1 ℃,年极端最低气温-39.9 ℃。
1 资料与方法沽源县气象局1958年建站,1970年迁站,由苏鲁滩老改农场迁至县城平定堡镇一直至今。
1971年气象资料启用迁站后的资料,因迁站前后气象资料缺少均一性,故采用1971—2010年40年资料,运用线性气候倾向率方法进行分析。
一年四季以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1-3]。
2 结果与分析2.1 年平均气温1971—2010年年平均气温2.2 ℃,最高出现在1998年、2007年,均为3.7 ℃;最低出现在1971年,为0.9 ℃。
从图1可以看出,沽源县近40年来平均气温以0.323 ℃/10年的变化速率上升。
1971—1986年16年间,只有1975年、1978年、1983年3个年份年平均气温高于均值,1987—2010年24年间,仅有7个年份年平均气温低于均值,可以得出,明显升温是从1980年代末期开始的。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西湾堡中学高二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伴随着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被毁,全球环境在恶化,气候在变暖,与此不同的是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雨林地区却在发展生态农业。
人们运用光在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光照,达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经济效果。
比较亚马孙雨林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发展现状,完成第7~8题。
西双版纳地区人工多层热带经济林7.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发展的是生态农业,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
A.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和土地资源B.模拟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C.片面强调经济效益D.环保却不经济8.下列热带雨林开发方式中,不利于热带雨林保护的是( )。
A.雨林观光B.生态旅游C.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D.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参考答案:7.A 8.D解析:第7题,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是人们运用光在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充分利用光照,达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经济效果,既是立体农业又是生态农业。
第8题,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易造成热带雨林被毁。
2. 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B.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C.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D.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参考答案:B3. 我国政府推动西部地区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的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④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参考答案:B4. 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
高原山地气候的气温和降水量1、高原山地气候的气候特征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专,湿度大、多雾、降水属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
中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
气温的年较差小,日差较大。
山地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受海拔和纬度影响。
气候的垂直分布,生物的多样性,是一个很特别的气候类型,其他气候都是受纬度的高低影响,而高原山地气候则不然,它受地形的影响特别是海拔高度的影响。
高原山地气候日温差则不超过10℃。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2、高山高原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有区别吗?这两种气候是一回事,但是标准的叫法是高山高原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是一种非地带性气候,在全球各地都可能出现。
按照气候学家柯本的观点,要海拔3000米以上才算高山高原气候,这种观点被中国采用。
分析高山高原气候时,要分不同的气候带还来分析。
地理学上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来分析。
3、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最简单的回答:高寒,垂直差异明显(由于对流层大气温度是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高原海拔高,气候干燥寒冷;高原边缘及山地随海拔的变化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
4、高原山地气候和寒带气候的特点在中纬度地区的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自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最重要的有两个:“地形高”、“气温冷”。
寒带气候,是高纬度地区各类寒冷气候的总称,包括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等.多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和南极洲地区。
无真正的夏季,云量多,日照少,年降水量200~300毫米或更少。
在阿里索夫气候分类中相当于副北(南)极带与北(南)极带的合称。
在斯查勒气候分类中,包括副极地大陆气候(冬季漫长,夏季短促,最热月气温也在10℃以上,又称针叶林气候或雪林气候)、极地长寒气候(最热月气温在0—10℃间)和极地冰原气候(各月气温低于0℃)。
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分析
研究目的:
为了了解我国各地区区域降水多少,分析等降水量线位置及其意义,以促进经济建设及其社会保障
研究方法:
应用arcgis来研究“我国降水量分布”问题。
运用arcgis导入各地监测点的降水数据,自动分组成图,来直观化输出显示我国降水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
1.经纬度降水表
2.经纬度海拔表
数据采集时间1951.1(2001.1)-2007.1
结果及其分析:
如上图所示: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华南地区(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年降水量约为1500毫米~2 000毫米;长江流域(四川、重庆、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约为1000毫米~1500毫米;华北地区(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河南)约为500毫米左右;东北三省除长白山地(600-700毫米)外,大部分在400毫米~600毫米;西南高原地区(云南、贵州一带)约为1000毫米~1500毫米;西北内陆都在400毫米以下。
如上图所示降水量的立体图更能清晰的表示出东南沿海的降水量与西北干旱区的巨大差异,较为直观快速的展现客观现象。
水利改革□方彦舒张晓烨收稿日期:2019-03-18作者简介:方彦舒,男,汉族,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张晓烨,女,汉族,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工程师。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水浇地退减的措施建议省政府规划张家口坝上地区在2022年前退减水浇地39万亩,但在执行中面临着解决水浇地面积增长、指标分解、合理补偿、关停机井、扶贫攻坚等问题。
在分析坝上地区水浇地现状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分别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与对策建议,对保障水浇地退减顺利执行、加快地下水超采治理、落实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当前概况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包括张北、沽源、康保、尚义4县和察北、塞北2区,该区域先天水资源短缺。
农业灌溉为该区域的主要用水,2017年坝上地区用水量1.59亿m 3,其中农业用水量1.31亿m 3,占总用水量的82.4%。
近年来坝上地区水浇地面积的持续增加,导致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
目前坝上地区共有水浇地面积为119.5万亩,2011年以来,坝上地区依托小农水重点县、水价改革、现代农业、地下水压采等项目,共建成以滴灌、喷灌和管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7万亩。
水浇地所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蔬菜、马铃薯、甜菜、胡萝卜、葵花等。
受作物需水量、灌溉方式、生长周期和当年降雨量影响,各作物灌溉用水量有所不同,大部分地区在作物生长期灌溉7~10次,每次用水少则不足10m 3,多则20m 3以上,节水灌溉的蔬菜亩均年用水量多数在80~150m 3(膜下滴灌一般在100m 3左右),马铃薯在60~120m 3,其他作物在60m 3左右。
2.主要问题通过对坝上地区的实地调研,退减水浇地主要存在以下5个问题:2.1水浇地面积持续增长扩大水浇地面积是近几年坝上地区经济增长的助力之一,水浇地增长的途径主要有3个:一是土地流转使水浇地面积大幅增加。
近几年坝上地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出转移,土地流转集中到种植大户的趋势日益凸显,大户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通过新打机井把旱地改造成为水浇地。
考点地形对局部小气候降水的影响(地形雨)3、地形对局部小气候降水的影响(地形雨)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一般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空气越干燥地区地形雨出现的位置海拔越高;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
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
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拓展提升】云南省不同区域降水量在一日内的时间分配差异明显,在雨季尤为显著。
下图示意云南省四个典型的不同区域一日内降水量时间分配(用标准化降水量衡量,数值越大代表降水量越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降水明显以夜雨为主的是()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2.乙区域的降水类型主要是()A.气旋雨B.锋面雨C.对流雨D.地形雨3.造成云南省不同区域一日内降水量时间分配差异明显的根本因素是()A.人类活动B.中纬西风C.纬度位置D.地形条件【答案】1.A 2.C 3.D【解析】1.云南位于北京西南部,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个多小时。
图中只有甲区域夜间多雨,乙区域多雨时间在午后,丙区域多雨时间在日出前后及午后,丁区域多雨时间在上午。
故选A。
2.云南位于北京西南部,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个多小时,则图中乙区域多雨时间在午后。
午后2点左右气温达全天最高,对流旺盛,多对流雨。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中纬西风和纬度位置主要影响大范围地区的降水,而云南省不同区域降水量在一日内的时间分配差异明显属于局地降水,BC错误;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属于局地降水,D正确;目前人类活动对局地降水影响很小,A错误。
故选D。
2021年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分别长时间维持在日本海和我国西北地区,河南处于副高脊的西部边缘,18日,在距我国约1000公里的太平洋洋面上,台风“烟花”形成并发展。
位于郑州西部的太行山区、伏牛山区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起到辐合抬升作用,受到高空冷气流影响,雷雨云团向郑州方向移动,形成“列车效应”,引起郑州局地极端强降水。
前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在毕业前必须完成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我在大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独立承担专业工程技术任务重要。
通过毕业设计可以进一步巩固、加深、扩大我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使之系统化;培养我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培养我们具有正确的设计思想,树立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和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计算、绘图、编写说明书及使用规范、手册等技能;培养我们对土石坝设计计算的基本技能,同时了解国内外该行业的发展水平。
这次我的设计任务是E江水利枢纽工程设计(土石坝),本设计采用斜心墙坝。
该斜心墙土石坝设计大致分为:洪水调节计算、坝型选择与枢纽布置、大坝设计、泄水建筑物的选择与设计等部分。
1 工程提要E 江水利枢纽系防洪、发电、灌溉、渔业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该水利枢纽工程由土石坝、泄洪隧洞、冲沙放空洞、引水隧洞、发电站等建筑物组成。
该工程建成以后,可减轻洪水对下游城镇、厂矿和农村的威胁,根据下游防洪要求,设计洪水时最大下泄流量限制为900s m /3,本次经调洪计算100年一遇设计洪水时,下泄洪峰流量为672.6s m /3。
原1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1680s m /3,水库消减洪峰流量1007.4s m /3;其发电站装机为3×8000kw ,共2.4×104kw ;建成水库增加保灌面积10万亩,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为15.16km 2,为发展养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该工程建成后发挥效益显著。
1.1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根据SDJ12-19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之规定,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根据其工程规模﹑效益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划分为五类,综合考虑水库的总库容、防洪库容、灌溉面积、电站的装机容量等,工程规模由库容决定,由于该工程正常蓄水位为2821.4m ,库容约为 3.85亿m 3,估计校核情况下的库容不会超过10亿m 3,故根据标准(SDJ12-1978),该工程等别为二等,工程规模属于大(2)型,主要建筑物为2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临时性建筑物级别为4级。
张家口市坝区不同高程降水量特性对比分析
摘要:从张家口市区到张北县狼窝沟30km,海拔高程相差近800m,巨大的高差导致了降水特性的差异。
本文选用坝上平原区的张北站、坝头地带的烈士塔站和坝下张家口市区的张家口站,利用三个站1956~2003年的降水量实际观测资料,对不同高程、不同地貌条件下的降水特性从降水量年内分配、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和均值、方差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降水量随地势的不同差异显著,坝头一带降水量偏大,其余两处差异不显著。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及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的多年变化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降水量年内分配年际变化
一、引言
张家口市地处河北省西部,属于半寒冷半干旱地区,地貌多样。
尚义~平泉大断裂把张家口市分成两部分,北部为坝上内陆平原区,长期隆起且稳定,南部为山间盆地区,形成了永定河流域三个大的串珠状盆地。
内陆河流域北部为阴山余脉,丘陵成带,海拔1400~1500m,相对高度在100~200m;南部坝头一代地势略高于北部,海拔1500m以上,相对高度超过200m,最高处—桦皮岭海拔高程超过2000m;中部地势平坦开阔,海拔1400m 左右,相对高度小于50m,形成了广大的内陆河平原区。
张家口市以南为坝下山间盆地区。
张家口市区处于张宣盆地北缘,张家口以北地势逐渐上升,到张北县的狼窝沟村到达坝头,穿过坝头山区,在张北县城南进入广阔的内陆平原区。
张家口站海拔高程850 m,位于坝根地带;坝头狼窝沟村高程为1560m,位于坝头;张北县城海拔高程1340 m,位于坝头与内陆平原区交接地带。
二、资料和研究方法
1.资料情况
本文使用1956~2003年的降水量实际观测资料,该资料被用于张家口市水资源评价(2007年),经过了可靠性、代表性和合理性分析,已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资料年鉴。
2.采用的研究方法
2.1降水量分布特征检验
峰度系数和偏度系数是描绘降水分布特征的两个重要统计量。
偏度系数表征分布形态与平均值的偏离程度,峰度系数表征分布图形峰顶的凸平度。
有下列两式计算:
偏度系数g1= 峰度系数g2=
提出降水分布特征符合正态分布的假设,确定出显著性水平α,查显著性水平α/2的临界值uα,如果g1<uα 且g2<uα,则人为在α的显著性水平下,降水分布分布近似正态分布。
否则,人为分布为非正态分布。
当g1=0 且g2=0时,降水量为标准正态分布。
2.2线性倾向估计
在降水趋势分析中,直线是最常用来表征降水变化的演变趋势的,以时间为自变量,以年降水量为因变量建立一元回归方程,其直线即为年降水序列的直线变化趋势。
在序列变化图上绘出其拟合直线,从图中看出趋势演变是增加还是减少,直线的斜率的符号及大小来度量其演变趋势是增加还是减少的程度。
2.3t检验
是检验两个总体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方法。
假设两组样本x和y的样本量为n1和n2,均值为x和y,标准差s1和s2,为当n1和n2均较大时,定义t 的统计量:
t=
上式遵从自由度为n1+n2-2的t分布。
确定出显著性水平α,查显著性水平α的临界值tα,如果t<tα,则人为两组样本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如果t≥tα,则人为两组样本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否则差异不明显。
2.4F检验
是检验两个总体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方法。
假设两组样本x和y的样本量为n1和n2,方差s12和s22,定义F的统计量:
F=
上式遵从自由度为v1=n1 -1 和v2= n2-1的F分布。
确定出显著性水平α,查F分布表,确定显著性水平α的临界值Fα/2,如果F<Fα/2,则人为两组样本方差无显著性差异;如果F≥Fα/2,则人为两组样本方差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年内变化
1.年内变化特征
受气候及地形条件影响,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约75%集中在汛期6-9月,其他月份只占年降水量的25%左右。
比较而言,张北、张家口和烈士塔降水年内分配差距很小,汛期占全年降水量分别为79.1%、77.4%和74.8%,月内最大相
差百分比为3%,最小为0.2%
2.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行的多年变化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用系数Cvy表示,其计算式为:
式中Ki为各月径流量占年径流的百分比;
K为各月平均占全年百分比,即
Cvy是反映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的一个指标。
Cvy越大,表明各月降水量相差越悬殊,即年内分配越不均匀,Cvy小则相反。
逐年计算1956~2003年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Cvy,并点绘过程线图(见图2),拟合直线方程分别基本上市一条直线。
由图2,1956~2003年间,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无论增加或减小趋势,都非常微弱。
四、年际变化
1.降水量分布特征比较
计算张北、张家口和烈士塔站1956~2003年降水系列的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见表1,假设降水分布特征均符合正态分布,显著性水平α为0.05,查显著性水平α/2的临界值uα为1.96,由表1可知张北、张家口两站的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都小于1.96,说明两站的降水分布基本上遵从正态分布。
烈士塔站的偏度系数为2.678,大于峰度系数的临界值1.96,说明该站降水量分布不遵从正态分布。
2. 降水量变化趋势
建立张北、张家口和烈士塔站1956~2003年降水量系列变化曲线(见图2)并按最小二乘法拟合趋势线,直线方程分别为张北y=-0.3542x+405.63,张家口y=-2.0007x+450.15,烈士塔y=1.8647x+434.57。
从图和拟合方程可看出,张北、张家口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为减小趋势,倾向率为-3.5mm/10a和-20.0mm/10a,而烈士塔站变化趋势与上两站相反,为增加趋势,倾向率为+18.6mm/10a。
3.多年降水量均值比较
随着高程改变降水量是否发生明显变化,可通过t检验检验降水均值是否发生改变。
对张北、张家口和烈士塔站降水量系列进行两站组合t检验,求得统计量t 值为:张北、张家口为-0.24,烈士塔、张家口为3.42,张北、烈士塔为4.02。
显著性水平α为0.05,自由度为n1+n2-2=94,查t检验临界值表,临界值tα为1.99,烈士塔、张家口和张北、烈士塔检验的t值均超过了临界值,张北、张家口检验t值小于临界值,说明张北站、张家口站年降水两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烈士
塔与张北、张家口站年降水两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4.年降水量系列方差比较
比较两地的降水量,除比较均值外,还应对方差进行比较,判断降水是否发生显著变化。
利用F检验,对张北、张家口和烈士塔站降水量系列进行任意两站组合F检验,求得统计量F值为:张北、张家口为2.12,烈士塔、张家口为1.70,张北、烈士塔为 3.60。
显著性水平α为0.05,自由度为v1=n1 -1=47 和v2= n2-1=47,查F检验临界值表,临界值Fα/2为1.73,张北、张家口和张北、烈士塔检验的F值均超过了临界值,烈士塔、张家口检验t值小于临界值,说明烈士塔、张家口站年降水量方差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张北与烈士塔、张家口站年降水量方差存在显著性差异。
五、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降水系统移坝区时,受到地形的阻挡,移速减缓,在坝南侧迎风坡产生了动力抬升,使系统得以加强和发展,对降水产生了增幅作用,坝头一带降水量增加明显。
当降水系统移出坝头而进入内陆平原区时,降水量会减少。
地势的差异,不同的高程,降水产生以下明显差异。
1.降水的年内分配随地势不同变化并不大,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的多年变化趋势均为减弱,分析站之间变化趋势差异不明显。
2.坝区不同地势降水量分布特征不同,坝根(张家口)、坝与坝上平原交接地带(张北)年降水量基本遵从正态分布,而坝头(烈士塔)则不同。
3.降水系列变化趋势不同,坝根、坝与坝上平原交接地带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为减小倾向,而坝头为较明显的增加倾向。
4. 地势不同降水量不同,坝头区降水量最为丰富,坝根、坝与坝上平原交接地带差异不显著。
参考文献
[1] 张家口市水资源评价河北省张家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007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江大学盛骤谢式千潘承毅
[3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气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