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河辽源站年降水量变化特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6.95 KB
- 文档页数:2
东辽河二龙山以上流域暴雨洪水分析作者:王志强刘欣张学源来源:《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东辽河二龙山水库以上流域“2013·8”暴雨洪水的降雨过程、暴雨时空分布、洪水过程进行分析,为该流域水文预报、防汛、水资源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暴雨;洪水;分析中图分类号:TV122.1文献标识码:A2013年汛期,降雨场次多,局地暴雨频发,降雨强度大,分布范围广,多条江河发生不同程度洪水,水库调度频繁。
东辽河二龙山水库以上流域汛期平均降雨量623.7mm,较历年偏多。
受8月14~16日降雨影响,辽源水文站8月15日3:00出现洪峰,水位253.98m,相应流量858m3/s,为实测历史系列第2位洪水;泉太水文站8月16日23:30出现洪峰,水位233.44m,相应流量918m3/s,发生实测历史系列第2位洪水;二龙山水库8月17日2:00出现最大3h入库流量(1424m3/s),19日20:00水库最高调洪水位为223.29m。
1 流域水文气象概况1.1 流域概况东辽河是辽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发源于辽源市东辽县宴平乡萨哈岭小寒葱顶子山东南,流经辽源、梨树、公主岭、双辽以及辽宁省的西丰、昌图等市县,在辽宁省的康平县与西辽河汇合入辽河干流。
全长406km,吉林省境内河长321km,东辽河流域面积10136km2。
东辽河流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二龙山水库以上,东部接近低山区,西部为丘陵地带,海拔在200~500m之间;二龙山水库以下,为微波状台地,一般海拔在200~250m之间,坡度较小;下游为冲击平原,海拔在200m以下;沿河两岸少部分为河谷平原,大部分是起伏变化的丘陵岗地,右岸丘陵为松花江与辽河流域分水岭。
流域内山区面积占5.1%,丘陵占27.9%,平原低洼地占67%。
主要有太平河、渭津河、大梨树河、灯杆河、孤山河、卡伦河、小辽河、温德河、兴开河等支流汇入。
东辽河上游即二龙山水库以上属低山丘陵区,左岸多山丘,右岸多平地,沿河两岸开阔,多耕地,岸滩多柳丛,河道弯曲,河岸较陡,一般高出河底2~3m,河槽宽一般为30~70m。
辽源市暴雨天气分析作者:刘姝妹李方军来源:《农业与技术》2019年第23期摘要:本文通过对2019年5月26—27日辽源市首场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高低层影响系统、水汽条件、数值预报检验等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暴雨发生在阶梯槽合并加强东移的环流形势下,850hpa切边线合并过境带来强降水,是降水主要影响系统。
此次过程EC的预报与实況基本一致,但对于地面锋线的预报位置偏西、移速偏快,导致降水落区和强度预报出现较大偏差。
而WRF的预报与实况强降水落区更为一致。
关键词:辽源市;暴雨;天气分析;数值检验中图分类号:S161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1912150502019年气候条件极为异常,辽源地区“冬干”与“春旱”连续发生,降水持续偏少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导致当地春播期间严重缺水,土壤墒情偏差,严重影响大田播种和作物出苗。
5月中下旬天气形势急转,由长期干旱转为了多雨形势。
5月26—27日,辽源市迎来2019年首场暴雨天气过程,正处于少雨到多雨的转折点上。
与历年相比,暴雨出现时间明显提前,是典型的春季暴雨过程。
王东海[1]等对东北暴雨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指出影响东北暴雨的几类主要天气系统分别为气旋、台风、冷涡。
司瑶冰[2]等研究认为内蒙古春季久旱转雨的500hpa环流系统被分为3种类型:A型(蒙古冷槽(涡))、B型(贝加尔湖低涡)和C型(东北低涡)。
3种类型共同点都存在低空急流,不同点是水汽的来源。
康桂红[3]等分析了近30a山东首场暴雨的气候特征及环流形势,指出山东首场暴雨的影响系统有温带气旋和低涡切变线。
西南暖湿气流带来的充足水汽是首场暴雨发生的必要条件,冷空气侵入或冷暖空气交汇是首场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
还有很多专家学者[4-7]对各地发生的典型春季暴雨过程成因进行详细分析,春季暴雨确实与夏季暴雨有不同特点,而且春季暴雨发生正值春播关键期,其研究值得特别重视。
本文将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此次降水过程进行动力和水汽条件分析,对降水分阶段讨论,研究暴雨成因、主要影响系统,并对此次过程的数值预报资料进行检验,从模式预报效果角度分析降水预报偏差原因。
辽宁省大洋河流域不同历时年最大降水特征分析王秀颖;刘和平;孙玉华;吴俊秀【摘要】选择辽宁省大洋河流域14处雨量站,以1981—2013年的10 min、30 min、60 min、3 h、6 h、12 h、24 h、3 d的年最大降水量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流域年最大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以及降水量和降雨强度与历时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各历时年最大降水量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各历时最大降水量及其占最大3d降水量的百分比逐渐增加,最大10 min降水量在15~18 mm之间,平均占最大3 d降水量的11.5%;最大12 h降水量为89~131 mm,9站达100 mm,平均占最大3 d降水量的73.0%;最大24 h降水量各站均达100 mm,平均占最大3 d降水量的86.2%.②从线性趋势看,在总共112个降水量序列中,仅4个序列表现出一定显著程度的减小或增加的趋势.按年代统计,各历时的面平均最大降水量经历了先减小再增加的过程,2010—2013年各历时最大降水量较1981—2013年的多年均值偏多1~1.5成.③各雨量站不同历时最大降水量随时间对数单调递增,前半段向上凹,后半段向上凸,采用3次多项式对其进行拟合,决定系数达到0.99以上,拐点发生的历时多在5~8 h之间.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雨强与历时的双对数的单调递减函数关系,决定系数在0.999以上.【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8(039)010【总页数】9页(P20-28)【关键词】不同历时;最大降水量;空间分布;变化趋势;非标准历时【作者】王秀颖;刘和平;孙玉华;吴俊秀【作者单位】辽宁省水文局,辽宁沈阳 110003;辽宁省水文局,辽宁沈阳 110003;辽宁省水文局,辽宁沈阳 110003;辽宁省水文局,辽宁沈阳 1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3短历时强降水是引发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内涝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逐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与洪涝灾害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 ,Wahl等[2] 指出极端降水事件使得美国主要城市的洪涝风险日益凸显。
辽源市2010年水资源状况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2010年辽源市的水资源总量、供用水量及水质状况等的计算分析,并与上年及多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全面真实的反应出了2010年辽源市的水资源状况,为更好的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辽源市;水资源总量;供用水量;水质状况1来水分析计算1.1 降水量1.1.1降水量比上年增加,属丰水年份2010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082.3mm,折合水量55.52亿立方米,比上年平均降水量536.5mm增加101.7%,比多年平均降水量651.8mm增加66.1%,属丰水年。
全市各县(区)降水量均高于多年均值,属于丰水年份。
虽然我市地域范围较小,但2010年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不均匀,南部偏大,北部偏小。
全市年最大降水量发生在东丰县境内,为1288.1mm,最小降水量出现在东辽县境内,为886.3mm。
点雨量最大与最小相差401.8mm。
1.1.2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从代表站资料分析,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65%左右。
1.2水资源量1.2.1地表水资源量较上年大大增多2010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24.89亿立方米,比上年5.01亿立方米增加396.8%,比多年均值7.442亿立方米增加234.4%。
辽源市区、东辽县、东丰县地表水资源量均比上年大大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407.4%、394.6%和396.9%。
与多年均值相比,辽源市区、东辽县和东丰县分别增加210%、202.3%和261.7%[1,2]。
与多年平均值和上年比较图1.2.2出入境水量由于境内各条河流发源地均位于我市,故我市没有入境水。
2010年流出我市水量为23.56亿m3,其中伊通河出境水量为0. 90亿m3,大沙河出境水量为2.85亿m3,莲河出境水量为5.61亿m3,梅河出境水量为2.48亿m3,横道河出境水量为2.16亿m3,东辽河出境水量为9.56亿m3。
辽河干流水沙演变特征分析黄广玲(海城市水利事务服务中心,辽宁海城114200)中图分类号:P333.4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5366.2021.01.13摘要:根据辽河干流福德店站、铁岭站、辽中站长序列水沙观测资料,运用趋势检验法和突变特征法分析其近60a水沙演变特征。
研究表明:辽河干流水沙演变整体呈下降趋势,人类活动为引起水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维持河流生态功能,可以适时降低橡胶坝的拦蓄作用和加大水库放水量。
关键词:趋势检验;突变分析;水沙演变;辽河干流 近年来,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辽河流域的水电梯级开发日趋频繁[1],特别是辽河干流观音阁水电站、石佛寺、汤河、大伙房水利枢纽的建成蓄水,在发挥供水发电、防洪排涝和旅游观光等综合效益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下游径流泥沙的演变规律。
辽河干流输沙、过水能力和水沙特征均发生明显的改变,而河流生态功能与泥沙运移、径流过程密切相关[2-3]。
所以,研究分析河流水沙演变特征是预防洪旱灾害、遏制水土流失的重要途径。
对此,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河流水沙演变特征的分析,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有突变特征法[4]、趋势检验法[5]等。
本文结合辽河干流3个代表站水沙观测资料,科学分析了近60a的水沙演变特征,可为辽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及旱涝灾害预测提供决策依据。
1 河流概况辽河流域主要有老哈河、太子河、浑河、希拉木伦河、海城河、清河、柴河和苏子河等支流,属于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畜牧业和工农业基地[6]。
流域内景观变化剧烈且地貌形态复杂,平原、沙丘、山地和丘陵交错分布,地势呈由南向北、自东西两侧向中间倾斜的趋势[7]。
辽河干流为东辽河、西辽河汇流至昌图县福德店之后的河流,向南流经铁岭、沈阳、鞍山、盘锦等地后汇入渤海,总长538km,面积1869.7km2,年均径流量95.27×109m3,平均流量179.0m3/s,径流深58mm[11]。
辽宁地区长历时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辽宁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少雨,降水时空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本文基于辽宁地区1960-2018年的降水数据,对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一、年降水分布特征
辽宁地区年降水量呈现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全区平均年降水量在
500-800毫米之间。
其中,较大的年降水量分布于锦州、营口、阜新等地,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较小的年降水量分布于朝阳、辽阳、大连等地,年降水量不到500毫米。
辽宁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多,冬季降水量较少,春季和秋季降水量逐渐减少。
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主要集中在6月至8月,其中7月雨量最多。
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下,主要分布在12月至2月,其中1月雨量最少。
(1)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因地势高,受山地屏障的影响较大,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平均降水量约450-600毫米,夏季为雨季,主要集中在6月和7月,冬季雨量极少。
四、极端降水事件特征
辽宁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极端降水事件比较显著,多发生在夏季。
1998年辽宁省遭受了空前的暴雨洪涝灾害,当年7月1日至8月16日45天,全省平均雨量达到多年平均水平的1.5倍以上,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综上所述,辽宁地区年降水分布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征,夏季降水量较多,冬季降水量较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极端降水事件多发生在夏季。
研究这些降水特征对于预测和防范极端天气事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图1辽源地区5月2—4日过程降水量分布辽源地处吉林省中南部,为长白山脉西侧的迎风坡,夏季副高北抬到相应位置时,南北系统在此处交汇,极易产生暴雨,从而引发各种气象灾害,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辽源3—5月为春季,寒暖交替,天气变化较大,干燥多风;6—8月为夏季,湿热多雨,也是吉林省暴雨的多发地区。
由于暴雨多发生在夏季,春季暴雨发生在辽源地区实属罕见。
文中通过对2016年5月2—4日区域加密自动站、雷达回波、常规高空和地面等气象资料,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类暴雨产生的原因和形成机制,以期为今后辽源春季暴雨的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1雨情及降水特点1.1雨情从2016年5月2日18:00开始,辽源市自南向北迎来全区性降雨天气。
通过空地立体人工增雨作业,出现强降水。
降水主要集中在3日白天,全区过程雨量均超过50mm 。
该次暴雨过程发生时间之早,强度之大,范围之广均属历史同期罕见。
经过统计,2日20:00至3日20:00辽源、东丰及大多数自动站24h 雨量均已超过50mm (图1)。
1.2降水特点(1)暴雨过程具有出现时间早,强度大,范围广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2日18:00至3日00:00,东丰县小四平、大Characteristics of a Rare Spring Rainstorm Process in Liaoyuan Area During Early MayCHEN Li-nan et al (Liaoyuan Meteo ⁃rological Station ,Liaoyuan ,Jilin136200)Abstract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data of regional encryption automaticstation ,radar echo ,conventional alti ⁃tude and ground ,a Spring Rainstorm Process in Liaoyuan area from May 2nd to 4th ,2016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synoptic and physical diag ⁃nosis.Key words Spring ;Rainstorm ;Cy ⁃clone ;Liaoyuan辽源地区5月初罕见春季暴雨特点陈丽楠1,刘姝妹1,侯雪松1,赵亮21.吉林省辽源市气象台,吉林省辽源市136200;2.吉林省东丰县气象局,吉林省辽源市136300摘要通过对区域加密自动站、雷达回波、常规高空和地面等气象资料,运用天气学和物理诊断方法,对2016年5月2—4日辽源地区一次春季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
2020年1月第42卷第1期地下水Jan.,2020 Ground water Vol.42NO.1DOI:10.19807/ki.DXS.2020-01-061辽河流域干流水文情势特征变异分析张微微(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水利局,辽宁朝阳122000)[摘要]通过对辽河流域干流水文情势年际变化、年内变化过程进行分析表明:2000年以来辽河干流径流量大幅度缩减,且河流沿程年径流量变化趋势一致,主要是干流上游入境断面来水量急剧减少影响。
总体来说,辽河干流径流量主要来源于辽宁省境内的区间产流,由于辽宁省近年来用水基本保持稳定,且区间大型水库多位于支流、调节能力有限,流域的水文情势的年际和年内变化主要受上游境外来流的影响。
[关键词]水文情势;流量;特征;辽河流域[中图分类号]P3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184(2020)01-0182-031研究区水文概况辽河流域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⑴,其特点冬季以西北季风为主,夏季以东南季风为主,四季寒暖干湿分明。
年降水自东南部900mm向西北部300mm递减,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丰水年与枯水年降水量比值一般可达2.1-3.5倍,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以上。
流域年蒸发量自东南山区1200mm向西北干旱区2500mm递增,最人月蒸发量发生在5月。
辽河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剧烈,不同年份降水量差别很大,流域最大平均降水量1000.5mm(2010年),最小平均降水量439.3mm (1958年),极值比为2.3。
20世纪50年代,除1958年严重干旱外,其余3年流域平均降水均在690mm以上⑴,属于丰水年,50年代后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枯水期;从60年代中期开始,辽河流域由丰水期逐渐转入枯水期;70年代降水量波动较小,流域平均降水600mm,平水年居多;80年代前期为较严重的枯水期,中期转入相对丰水期;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为枯水期,90年代中期为丰水期,后期为枯水期,2000-2009年多年流域平均降雨量559.2mm,出现了6个枯水年,20世纪初为1个枯水期;2010年以后降水比较丰沛,仅2011年为枯水年,2012-2014年3年为丰水年,2015年为枯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