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年降水量系列代表性分析 (1)
- 格式:pdf
- 大小:63.21 KB
- 文档页数:2
Vol.37 No.4Dec. 2020第37卷第4期2020年12月黑龙江气象HEILONGJIANG METEOROLOGY 文章编号:1002-252X(2020)04-0021-041971-2016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降水量时空演变特征王晓明1,吕佳佳",季生太#,吴 琼#,何锋",闫 平",韩俊杰",姜丽霞"(1.黑龙江省气象数据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30;2.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30;3.黑龙江省生态气象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 要:利用黑龙江省78个气象站1971-2016年作物生长季内(5-9月)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数理 统计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各月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
结果表明:1971-2016年间,研究区作物生长季5月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 <0.05),6月(7月降水量呈上升变化(P >0.05),8 月(9月降水量呈减少趋势(P >0.05);研究期内,生长季各月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总体存的态势,但略有差异,6月(8月少、中部多,5月西部少、中东部多,7月西多东少,而9月呈由北逐渐增多的趋势;生长季各月降水量的离散程度不同,总体表现为7月>8月>6月>9月>5月,盛夏7月降水量离散程度最大,春季5月最/J 、。
关键词:作物生长季;降水量;演变特征;黑龙江中图分类号:P468.0+24文献标识码:A1引言黑龙江省是我国秋粮生产的最大省份,粮食产 量已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的压舱石。
而粮食生产与气,气候条件的 量的高低。
降水;响粮食生产的主要气候因子之一,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里 降水量多或少 , 生产受到威胁617,并常常导致粮食产量 程度的损叫因此研究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节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可一定程度为研究该省旱涝变化 趋势, 分合理利用水分资.农业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自然灾害综述摘要 通过资料的分析研究,简明的阐述了几种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对于黑龙江省农业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黑龙江省 干旱 洪涝 风雹 农业 成因-4~5℃。
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南北差近10℃。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
黑龙江省属寒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西北端没有夏天。
全年平均气温零下6—4℃,一月零下32—零下17℃,七月16—23℃,西北部气温最低。
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日照充分,无霜期3—5个月,年降水量400—700毫米。
全年无霜期多在90—120天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50--700毫米之间,以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迎风坡最多。
全年降水的60%集中在6—8月份,1957年7月15日克山降水177.9毫米,为本省最大日降水量。
春旱、夏涝、秋霜冻为主要自然灾害。
是中国最冷的省份。
黑龙江的降水季节分配不均衡,因此黑龙江省的干旱洪涝是季节性的。
一:干旱和洪涝“黑龙江省的洪涝特点是:1受灾面积大,危害重。
全省易涝面积6,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约1/2,每年成灾面积上千万亩,一遇洪涝灾害就容易造成农业生产减产。
洪涝灾害不仅危害当年的农业生产,而且影响来年春耕春种,形成土壤积水,板结和冷浆。
”(《搞好防洪除涝-抗御自然灾害》作者:刘锦成,黑龙江省水利厅,)“黑龙江省的旱灾是农业型旱灾,主要特点:1干旱频率加快...进入九十年代后,基本是十年九春旱。
2干旱范围扩大。
90年代以后,含情发展到佳木斯,牡丹江,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近几年,除黑龙江沿岸大兴安岭地区以外,大部分县市不同程度的发生过旱情。
3干旱程度加重,...连续无雨日延长,干土层加深,河流断流,小型库塘干涸,泵站低水位吊泵,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且干旱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成倍增加”(《黑龙江省干旱问题研究》作者:金玲、王玉[黑龙江省水利厅]、王忠波[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省气候特征简述
黑龙江省是我国东北地区较大的省份之一,其气候特征主要受到区内地形、地理位置
及季风气候的影响。
下面将从气温、降水、气候类型等方面简述黑龙江省的气候特征。
1. 气温
黑龙江省气温较低,其年平均气温在-5℃~5℃之间,因此被称为“冰城”。
冬季尤其
严寒,省内大部分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在-20℃左右,冰雪覆盖时间长达5个月以上。
春季气温较为波动,但总体上相对较低。
夏季气温比较适宜,省内大部分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
在20℃~25℃之间。
秋季气温较为宜人,但由于气候转凉快速,需注意迎接寒冷的冬季。
2. 降水
黑龙江省降水量较为丰富,年降雨量在400~800毫米之间,以夏、秋季为降水季节。
冬季降水相对较少,多为雪。
具体来说,省内西部山地降水量较大,而东南部沿海地区降
水量相对较少。
同时,由于受到季风气候和气流影响,降雨分布不均,局部地区可能会出
现长时间的干旱或暴雨天气。
3. 气候类型
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但由于地形和地理位置的差异,气候类型比较多样。
主要包括:
(1) 中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位于省内西南部,因地势高大,降水较多,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3) 渤海湾温带亚湿润气候:位于省内沿海地区,冬季寒冷多雪,夏季温暖湿润,降
水较为均匀。
总之,黑龙江省气候特征比较复杂,但总体上以寒冷、干燥为主。
当计划前往黑龙江
省旅游或定居时,需考虑其气候特征,做好相应的准备。
黑龙江省自然灾害综述摘要 通过资料的分析研究,简明的阐述了几种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对于黑龙江省农业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黑龙江省 干旱 洪涝 风雹 农业 成因-4~5℃。
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南北差近10℃。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
黑龙江省属寒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西北端没有夏天。
全年平均气温零下6—4℃,一月零下32—零下17℃,七月16—23℃,西北部气温最低。
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日照充分,无霜期3—5个月,年降水量400—700毫米。
全年无霜期多在90—120天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50--700毫米之间,以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迎风坡最多。
全年降水的60%集中在6—8月份,1957年7月15日克山降水177.9毫米,为本省最大日降水量。
春旱、夏涝、秋霜冻为主要自然灾害。
是中国最冷的省份。
黑龙江的降水季节分配不均衡,因此黑龙江省的干旱洪涝是季节性的。
一:干旱和洪涝“黑龙江省的洪涝特点是:1受灾面积大,危害重。
全省易涝面积6,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约1/2,每年成灾面积上千万亩,一遇洪涝灾害就容易造成农业生产减产。
洪涝灾害不仅危害当年的农业生产,而且影响来年春耕春种,形成土壤积水,板结和冷浆。
”(《搞好防洪除涝-抗御自然灾害》作者:刘锦成,黑龙江省水利厅,)“黑龙江省的旱灾是农业型旱灾,主要特点:1干旱频率加快...进入九十年代后,基本是十年九春旱。
2干旱范围扩大。
90年代以后,含情发展到佳木斯,牡丹江,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近几年,除黑龙江沿岸大兴安岭地区以外,大部分县市不同程度的发生过旱情。
3干旱程度加重,...连续无雨日延长,干土层加深,河流断流,小型库塘干涸,泵站低水位吊泵,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且干旱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成倍增加”(《黑龙江省干旱问题研究》作者:金玲、王玉[黑龙江省水利厅]、王忠波[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省气候特点及主要气象灾害概述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的省份,面积为46万多平方公里。
处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沿,太平洋西岸,北面临近寒冷的西伯利亚,南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属于高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
总的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而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
受地理环境、海陆气团和季风的交替影响,各季气候差异显著,变化很大。
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水充沛,气候温热;春、秋两季因冬、夏季风交替影响,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降水少,易干旱;秋季降温剧烈,常有霜冻危害。
1、资料说明本文所用的气象台站为国家气候中心上报批准的对黑龙江省有代表性的71个气象台站,气候要素平均值为目前气候业务使用的近30年(1981~2010年)平均值。
2、气温黑龙江省是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年平均气温为2.6℃,从空间分布上看平原温度高于山地,南部温度高于北部,南北最冷、最热市县温差达到9.6℃(见图1),年平均气温的低温中心在北部大兴安岭,高温中心分别为松嫩平原西部的泰来和牡丹江的东宁。
从各月气温来看,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在-30.9℃~-14.7℃之间,漠河的极端最低气温在1969年曾达到-52.3℃,为全国最低记录;7月最热,平均气温在22℃左右,有记录以来最高的温度为1968年7月22日的泰来,极端最高气温达41.6℃(见图2)图1 黑龙江省近30年(1981~2010年)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黑龙江省近30年(1981~2010年)各月平均气温(℃)3、降水黑龙江省的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年平均降水量为515.3毫米。
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充沛,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冬季在干冷西北风控制下,干燥少雪,仅占全年降水量的5%;春秋分别占13%和17%左右。
1月份最少,7月份最多。
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大致与经线平行,这说明南北降水量差异不明显,东西差异明显,“西旱东涝”是多年来黑龙江省降水的显著特点(见图3)。
地理学黑龙江省气候变化的现状和趋势分析1.引言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对于地理学研究者来说,了解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分析黑龙江省气候变化的现状和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2.黑龙江省的气候现状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辽阔的省份,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样化的气候。
该省的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典型的冷温带大陆性气候。
3.气温变化趋势分析近年来,黑龙江省的气温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数据显示,平均气温逐渐上升,尤其在冬季和春季更加明显。
这个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一致。
4.降水变化趋势分析黑龙江省的降水量呈现出区域差异。
东部地区和山区相对较湿润,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贫瘠。
尽管如此,近年来全省的降水量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这种趋势可能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
5.极端天气事件分析随着气候变暖,黑龙江省的极端天气事件也逐渐增多。
暴雨、暴雪、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
这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需要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6.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随着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加剧,可能导致河流水位上升和洪水灾害的增加。
其次,海平面上升可能威胁到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居住区。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植被分布的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7.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针对气候变化,黑龙江省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对极端天气的应对能力。
其次,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此外,适应性措施也十分重要,包括改良农业种植结构、完善水资源管理等。
8.结论黑龙江省的气候变化现状和趋势分析显示,气候变化已经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冻土区之一,其中季节性冻土在气候特征上表现出许多独特的特点,受大气环流、地表特征和冰雪过程的复杂影响,具有特殊的气候特征。
本文就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的气候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一、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年际变化黑龙江省冻土区域年际变化显著,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
通常,11月到次年3月之间,温度下降,冻土区域逐渐扩大,冻土厚度增厚。
冻土结界较厚,整个冻土季节波动较大,且以冬季和初春时期冻土厚度最高,夏初前后期冻土厚度最小。
冻土根层气温变化更为显著,在冬月时,根层气温低,可达零下15℃以上,而到夏月,根层气温剧烈上升,可达零上2℃以上。
此外,冻土根层水分也有明显变化,冬季含水率较小,而夏季则较高。
二、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的气候特征1、气温黑龙江省的季节性冻土区气温显著变化,冬季低温可达零下30℃以下,夏季高温可达零上30℃以上。
全年最高气温多出现在7月至8月份,而最低气温多出现在12月至次年1月。
此外,冻土层深度不同区域气温也会有差异,且可以单独衰减。
2、降水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区降水量较少,全年以夏季降水量最多,其次为春季,而冬季降水量最少。
降水垂直分布以5-15m深度处最多,30m以下降水量较少,而30-40m深度处降水量最少。
此外,东部近海和西部乡镇地区的降水量也相差较大。
3、日照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地区日照量较多,以春季日照量最高,其次为夏季;而冬季日照量最低,甚至可达零日以下。
此外,季节性冻土区日照时间也显著,冬季以夜晚的太阳时间最长,夏季以白天的太阳时间最长。
三、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的发展前景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气候特征明显,其发展前景亦广阔。
一方面,季节性冻土地区大气污染物累积量低,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为城市及自然生态提供优质的环境。
另一方面,季节性冻土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表特征对农业、林业、地质勘查及建筑等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1-2012年黑龙江省酸雨变化特征李帅;刘丹;于成龙;高永刚;温秀卿【摘要】利用1991—2012年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站网黑龙江省16个酸雨观测站的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地理插值等方法,分析黑龙江省酸雨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1991—2012年黑龙江省酸雨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际差异,秋冬季酸雨发生严重,春夏季酸雨发生较少;且酸雨发生区域呈局部带状分布,酸雨发生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中部偏西地区。
1991—2012年黑龙江省年降水平均 pH 值>5.60,1月降水平均 pH 值为4.61,其他月降水平均 pH 值均大于5.60;从酸雨发生的频率来看,近22 a 来黑龙江省酸雨平均发生频率小于30%,其中11月至翌年1月为酸雨的高发期。
%Based on acid rain data from an observational network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during 1991-2012,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cid rain were analyzed by methods of a statistics analysis and a geographical interpolation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acid rai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s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differences.It is serious in autumn and winter and weak in spring and summer.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cid rain is local and zonal,and it is more serious in the west of central reg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an in the otherregions.Average pH valu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is more than 5.60,and it is 4.61 in January and more than 5.60 in the other months.Frequency of acid rain is less than 30% in the recent 22 years,and acid rain has higher concentrations from November to next January.【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7页(P105-111)【关键词】酸雨;pH 值;发生频率【作者】李帅;刘丹;于成龙;高永刚;温秀卿【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气象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28;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7酸雨(Acid Rain)[1]在1872年正式提出后,酸雨问题逐渐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
1979—2021年哈尔滨市降水量及环流特征分析作者:姜兵赵广娜景学义于凯旋杜静隋亚男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4年第02期摘要:基于哈尔滨市站点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哈尔滨市年降雨量的变化特征和相应的环流形势特点。
研究表明:哈尔滨市年降雨量呈递增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1.44 mm。
1979—1988年呈上升趋势;1989—2020年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2020年以后又呈现增加趋势,但总体上变化趋势均不显著。
降雨量存在10~15年、5~9年和2~4年的周期,其中,前3个主周期分别为15年、8年和33年。
当乌拉尔山阻高、鄂海阻塞高压、东北冷涡均偏强、副高偏弱时,哈尔滨市降雨量偏多;反之,哈尔滨市降雨量偏少。
850 hPa高度哈尔滨市有明显的偏南风异常,处于偏暖地区。
关键词:降雨量;M-K 突变;小波分析中图分类号:P426.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2–0-03短期气候预测对于城市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吴昊旻、周晓宇等[1-5]研究了当地年降水的变化规律。
鉴于以往对哈尔滨市的年降雨量特征的研究较少,因此,以哈尔滨国家气象站1979—2021年降雨量数据为资料源,从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周期变化以及相对应的环流形势开展对哈尔滨市的降水特征的研究。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采用了线性回归、M-K突变分析、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
资料来源于哈尔滨市国家气象站降雨量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2.5°×2.5°。
2 结果与分析2.1 年降水量趋势分析1979—2021年哈尔滨市年降雨量均值为530.3 mm,最大值为1994年(826.3 mm),最小值为1989年(345.5 mm)。
线性倾向率为0.14,总体呈缓慢增长的趋势,每10年降雨量增加约为1.44 mm(图1)。
2020年度《黑龙江气象》总目次天气气候黑龙江省区域暴雪天气气旋特征分析.........……祝玉梅周显伟胡好莉刘长成(7/1)台风“玲玲”对黑龙江省暴雨影响分析.........…孙洪伟张鑫赵梦然王京京(13/1)2202-2217年东北冷涡活动气候特征及分析……...........王蕾王承伟闫敏慧(15/3)—次极端短时强降水天气分析...............…贾安琪张帅张铎赵玉洁((9/1)最大风速的估算方法与应用............................孙超汤超韩俊杰(23/3)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近22a沙尘天气特征统计…......................张欣慰何佳宇(3/2)黑龙江省中北部暴雨天气成因分析...........1962-2019年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气象因子特征分特征.......王晓明吕佳佳季生太吴琼析............周永吉王宇凡孙彦坤张磊何锋闫平韩俊杰姜丽霞(21/4)沈宝山梁晨赵毅(4/4)哈尔滨市2219年7月/日强对流天气气象服务总2222年齐齐哈尔市台风“美莎克”大暴雨天气诊断结.........姜兵乔树亮景学义高梦竹分析.........孙源刘长成韩冰(8/4)绥化市北林区“8.09”龙卷风灾情调查和成因分析......刘立岩孙磊唐景杰吴迪(11/4)黑龙江省暴雨预报失误分析王承伟徐胡基于淹涝胁迫试验的水稻洪涝致灾阈值指标研究孟莹莹齐铎王深义孙琪(17/4)呼伦贝尔东南部与齐齐哈尔地区2222年4月22-23日极端降雪天气成因分析.....姜凤友(37/4)应用气象与气象服务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分析.....…闫敏慧王蕾张金峰高玲王永波赵(2/44)CMACast卫星广播数据优化系统.............…………永(2/44)...........闫平季生太刘泽恩孙丽莉吴吴 (2644)—次短时强对流天气试飞气象保障分析.......张华倪洪波闫文辉张月晴赵婕(34/4)GIS技术在气象领域中的应用.......................................王悦牛忠清(24/4)霍炳楠艾珊(3/2)胡晓径杨宁(4/3)工作研究牡丹江一次暴雪天气成因分析公众气象服务模式的探讨坚持保障“五大安全”为谱写气象强国建设龙江篇章路平平于跃于翠红俞蛟(5/2)刘艳华白饪王铁群(33/1)而努力奋斗潘进军(1/1)黑河市一次冰雹暴雨天气成因分析...........……艾珊张永成李阳赵山山(9/4)寒冷天气等级研究.........................赵广娜吴岩齐铎关铭孙琪(ll/!)两次强降雪过程EC预报能力检验.............曹蕾乔馨慧(12/4)黑龙江省一次强降水过程的数值模式预报及误差分析……张桂华齐铎赵广娜白雪梅(19/4)降水及分析…………….............杨晓宇曲哲孙鹏飞(24/4)哈尔滨机场“22//0/202/-/20/2”降雪成因分析...............陈欣彤李裕赫张秋实(//4)影响黑龙江的两次台风暴雨对分析……………张永成刘莉佳吕军张雨朦(5/4)—次东北冷涡型暴雪天气过程分析........................李季王吉豪谢静雯(/4)黑龙江省暴雨预报误分析……王承伟孟莹莹齐铎王深义孙琪(12/3)鸡西市一次东北冷涡大暴雪天气分析.........……贾安琪张铎侯霁轩张福艳(14/4)黑龙江省雨夹雪灾害天气判别指标研究....................张桂华齐铎任丽(12/4)黑龙江省2219年冬季三次暴雪过程动力条件对比分析.........韩冰王晓雪王深义(22/4)我国寒冷天气等级分布特征……赵广娜吴岩齐铎关铭孙琪(25/4)2222年—次强降雨的模式检验…………......................刘泽恩曹蕾(4/4)2222年两次北台风的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刘玉娇林虹裴永燕(1/4)及…………………………...........乔馨慧曹蕾王羚翔(33/1)气………陈优宽王永久王晓君刘彦秀王连珍(42/1)数值天气预报时效统计检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李张(2/42)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气象灾害应急服务对策................闫敏慧曹蕾杨宁(29/4)虚拟主播在应急气象影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探讨...................白秀梅徐世民(4/4)融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在气象宣传科普工作中的应用思考.......韩志鹏袁园谢晶心西婷婷于淼(4/2)“——”市气候分析………….........周晓燕包君俏郑选军(/念)影响天气对气及天气预报的影响……...................王悦牛忠清(4/4)哈尔滨市2222年3月2-3日雾淞形成的气象条件分析…姜兵景学义高梦竹董学贤(4/4)倒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王曹伟曲(3/43)浅谈气象节目主持人的二度创作..........................张实汤飞白秀梅(4/4)《自动土壤水分传感器实验室检测规范》解读……吴................何张广吴奇生田晓明(4/4)基于5G通信基站干扰CMAcast系统分析.......……王国军王大龙贺敬刘丽敏(41/4)H77-2211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降水量时空演变大气探测与雷电研究山西省日照平行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李亚军葛黎黎(34/1)基于气象数据收集分发系统的RDBMS设计分析…...........周永吉黄博孟祥龙(47/1)新型火箭弹人工影响积云内外电场试验..................关屹瀛张洋杨帆官福顺滕浩刘颖熊峰(424/)雷电客观数值预报探索...........关屹瀛杨帆张洋王连仲滕昊赵广娜张惠君(4/4)基于CTS数据库的存储设计与容量估算分析……………………周永吉黄博祥(4242)台站园地方正县水稻区域分布浅析....................徐朝霞李想(44/1)DFC2型光电式数字日照计故障分析......................李想李佳帅王朦(45/1)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天气指数保险设计...........................余兰钟化然(44/4)析黑龙江省区域自动站级过程………………李佳帅李想徐朝霞姜雨岐(42/4)气候对大年影响分析……吴树森王利曲波魏光辉张金勇王振(44/4)大区冬—次强寒天气过程分析…………许丽玲沈月钊韩凤歧王振(4/4)哈尔滨市冰雪气候度分析…………...........陈超刘洋赵天雷(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