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项目知识管理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94.53 KB
- 文档页数:5
国内外项目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及其进展摘要:文章对国内外有关项目管理的研究文献进行了介绍, 阐述了项目的内涵及其研究状况; 在此基础上, 从纵向、垂向和横向三个维度提出了研究项目管理的框架, 指出项目管理研究的演进和发展趋势, 最后提出了项目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项目管理; 研究框架; 演进; 研究方向一、项目管理的研究框架项目管理是一种适用于任何责任重大、关系复杂、时间紧迫、资源有限的一次性任务的管理活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这种性质的活动越来越多, 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
在这个变化是唯一不变的时代中, 竞争环境的改变必然导致管理过程和组织方式的转变, 为管理一次性活动, 减少不确定性, 在限定的资源、成本和质量下完成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人们引入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管理项目, 项目管理应运而生。
项目管理研究领域有大量的文献, 内容涉及广泛, 本文根据项目管理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个研究框架, 从纵向、垂向和横向三个维度对当前项目管理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形象的描述( 如图1 所示) 。
图1 项目管理研究的立体框架1、纵向维度: 从传统项目管理向现代项目管理的演进。
项目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传统项目管理和现代项目管理。
传统项目管理主要是从20 世纪40 年代到70年代, 始于二战时期美国军方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项目。
这一阶段主要强调“三控两管一协调”,“三控”是指对进度、质量和成本三要素的监控,“两管”主要是合同和信息, 配以合理的协调机制。
“侧重”的是项目的范围、费用、时间、质量和采购等方面的管理, 追求在给定费用限额内,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目标, 是基于实现项目的三约束( 进度、成本、质量) 而提出的一项科学管理方法, 应用的行业也只是局限于国防、军事和建筑业。
期间先后诞生了两个项目管理研究的国际学会, 1965 年欧洲国家成立的 IPMA——国际项目管理协会, 侧重实践方面的研究; 1969 年成立的PMI——美国项目管理学会,侧重知识性的研究。
谈谈某某公司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
它一出现就引起举世瞩目。
1975年美国杜邦公司把这种方法应用于设备维修,使维修停工时间由125小时锐减为7小时;1985年美国人在北极星导弹设计中,应用项目管理技术,竞把设计完成时间缩短了两年。
传统的项目管理以技术为导向,而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知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今天,项目管理更有了新的发展。
某某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做法体现新的感觉;公司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将知识管理、管理会计等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科学严谨的项目管理方法有机结合,既发挥了项目管理方法上的优势,又为传统的项目管理插上了知识管理的翅膀。
学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某某首先是从美国项目管理组织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引入了国外整套成熟的项目管理方法。
在全公司进行项目管理思想的普及培训。
使得项目管理深入到公司每一个层面,某某成为全员项目管理的企业。
当然,原样学习可以,原样照搬或许就没有出路了。
在深入学习和大量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某某形成了独具特色和竞争力的项目管理方法,并运用此方法不断提高项目水平,不断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某某的项目管理主要体现出管理方法,风险控制、知识管理等方面的特色,而且,公司还在不断地调整组织结构,不断地研究和推广更加有效的项目管理。
1、公司项目管理的方法论首先在方法上,某某的项目管理有阶段化管理,量化管理和优化管理三个层面。
阶段化管理指的是从立项之初直到系统运行维护的全过程,某某按照自己的运作模式将项目分成小的阶段。
比如,对于应用开发项目,划分为项目准备、业务调研、外观包系统、系统设计、开发及测试、联调及验收、上线、推广以及维护等9个阶段;而对于产品开发项目,则划分为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编程、测试、制作手册和产品打包等6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成果验收,以及必要的监督回馈,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减少项目经理和客户的分歧,增加项目风险的可控性。
项目管理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简介本文旨在概述项目管理方法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项目管理是一种将特定目标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过程,为实现目标,需要使用合适的项目管理方法。
国内外的学者和研究机构积极探索和研究项目管理方法,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成功率。
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项目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都设立了项目管理专业,并且开展了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对项目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独特的项目管理方法。
其中一些方法包括:1. 敏捷项目管理:敏捷项目管理方法注重快速响应变化和高度合作的项目执行方式,被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等领域。
2. 质量项目管理:质量项目管理方法关注项目成果的质量控制,通过严格的项目执行和监督,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3.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方法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项目风险,帮助项目管理者降低项目失败的概率。
国内学者还在项目管理领域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统计方法和案例研究等手段,分析项目管理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为项目管理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国内项目管理的发展和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国外研究现状与国内相似,国外学者和研究机构也对项目管理方法进行了广泛研究。
他们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项目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创新的项目管理方法。
一些典型的研究包括:1. 精益项目管理:精益项目管理方法通过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和质量,实现项目的高效执行。
2.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方法通过有效管理和应用项目相关的知识资源,提高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和效能。
3. 可持续项目管理:可持续项目管理方法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长期的项目成功。
国外学者还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项目管理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项目管理领域,也在实践中带来了很多启示。
总结国内外在项目管理方法的研究上取得了许多进展。
各国学者和研究机构对项目管理方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方法和理论。
国内外近十年企业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研究进展与趋势作者:曾杰妍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9期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传统的以资源和资本这些有形产品价值为依据的战略理论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生产发展需要。
随着知识管理的发展,企业知识共享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热点。
企业内知识绝大多数是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隐性知识,也正是由于隐性知识特有的属性使其共享的评价成为知识管理的难点。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从重要文献、研究主题以及研究热点等角度对国内外企业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进行分析,从而达到为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的目的。
关键词:隐性知识知识共享企业一、引言企业内知识绝大多数是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隐性知识,也正是由于隐性知识特有的属性使其共享的评价成为知识管理的难点。
因此,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及其评价的研究不仅能丰富知识管理理论,又能促进企业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梳理近十年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奠定了理论基础。
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重要文献、研究主题以及研究热点等角度对国内外企业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进行分析,从而为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重要文献分析1.国内重要文献分析。
重要文献通过文章的被引频次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采用文章的H指数作为高被引文献的指标,即在国内企业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研究领域中,至少有h篇文章的被引频次不少于h次。
对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的236条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确定H指数为15,即被引频次排名前15的为高被引文章,列出排名前十的高被引文献,见表1。
由表1可知,被引频次最高的是2011年何明芮和李永建发表的《心理契约类型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该文通过结构化问卷对知识密集型企业中的216名知识员工进行实地调查,从实证的角度证实了不同类型的心理契约对员工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具有不同的影响力,从员工心理契约角度为企业隐性知识共享行为进行研究。
知识管理的文献综述摘要: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可以加强企业的自身竞争力,帮助个人和组织发现、分享和使用信息,提升知识创造,掌握革新和创造力。
本文从知识管理理论的回顾、国内外知识管理的研究程度论述了知识管理,以期可以正确理解知识管理,并能在各个领域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知识管理,管理1.引言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要求企业具有快速的响应能力、良好的应变能力和持续的竞争能力。
为了适应这种需要,企业迫切需要一场管理的革命。
知识管理正是适用这种管理革命需要的崭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本文从知识管理理论的回顾、目前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研究的程度展开论述,以期在正确理解知识管理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目前对知识管理研究程度,为将来的研究方向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2.知识管理理论的回顾2.1知识管理理论的确立彼得·f·德鲁克(peterf.drucker)是西方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管理宗师,也是最早提出知识社会、知识企业和确立知识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德鲁克在1988年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businessreview)上的《新型组织的出现》一文是一篇关于知识管理的指南针式的开山之作。
德鲁克初步确立了知识管理理论的基本学术框架。
2.2 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知识管理理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1989年,国际知识管理网络(theinternationalknowledgemanagementnetwork,简称ikmn)成立于欧洲,它促进了知识管理理论的研讨和传播。
此后,《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businessreview)、《斯隆管理评论》(sloanmanagementreview)、《组织科学》(organizationalscience)等学术刊物和《财富》杂志先后刊发了一批重要的知识管理研究论文,serge的《第五项修炼》(thefirstdiscipleline)等一批关于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的理论著作也相继问世。
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研究共3篇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研究1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技项目的规模和复杂度也越来越高,科技项目的成功实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更重要的是科技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知识管理系统作为科技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提高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知识管理系统的定义知识管理系统是指在科技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整合、传递和利用各类知识资源,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体系。
知识管理系统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等环节,通过有效地整合项目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资源和信息,实现科技项目管理的高效和优化。
二、知识管理系统在科技项目管理中的应用1、知识获取在科技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着丰富的知识资源,需要通过专门的手段进行获取。
知识获取工具包括文献搜索、专家咨询、技术研究、调查问卷等,通过对这些知识资源的获取和整合,可以为科技项目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2、知识存储知识存储是指将获取的各类知识信息有效地整理和存储,以便于项目管理过程中随时进行检索和利用。
当前,常用的知识存储方式包括数据库、知识库和文件共享等,并通过分类、标签等方式进行管理和维护,以确保知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是指在科技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将已经获取的知识资源进行分发和共享。
知识共享的形式包括会议、报告、研讨会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将科技项目管理所涉及的各种知识、技术和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每个项目参与者,以提高项目管理过程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4、知识应用知识应用是指在科技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将获取、存储和共享的各类知识资源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从而提高项目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知识应用的方式包括技术咨询、方案设计、技术实现和技术验证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实现科技项目管理的优化和提高,从而为项目成功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