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大歆解剖怎么学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39
解剖学课堂熟记口诀1.解剖学姿势:两足并,人直立;眼平视,掌向前;上肢下垂两侧边。
2.轴和面:人体分三面,矢状左右开;冠状前后边,横断水平面;冠状看照片,矢状看旁边;水平看断面,各自成轴转。
3.运动系统组成和功能:运动系统两个三,骨肉相连有机关;神经调控三功能,支持保护和运动。
4.全身206块骨头:全身骨头206,颅面共有23, 6块听骨另外算,51块围躯干,126块分四边。
5.脑颅骨:额枕蝶筛各一块,顶颞成双底侧盖;额前枕后蝶在底,筛骨含气两眶间。
6.面颅骨:上颌位居正当中,两侧颧骨连颧弓;鼻骨犁骨下鼻甲,鼻腔构成靠它仨;腭骨舌骨下颌骨,口腔运动它为主。
7.椎骨:幼年椎骨三十三,骶5尾4不融连,年龄增长数目减,骶尾相融各为一。
8.躯干骨数目和构成:26块椎骨四道弯,12对肋骨围成圈,1块胸骨挡前面,呼吸运动才完全。
9.上肢骨:上肢带骨锁肩胛,肱桡尺骨每侧一,腕八掌五指十四,三十二块上肢齐。
10、腕骨构成: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11、肩关节特点:头大窝浅囊松弛,运动灵活不稳固,平时活动要注意,脱位最易向下出。
12、肘关节特点:上边一个肱骨干,下边尺桡两个面,三个关节在一块,关节脱位经常来。
13、跗骨:距上跟下欠为舟,一二三楔骰在外。
14、膝关节结构特点:股骨大胫骨小,关节结构很巧妙,囊内垫有半月板,前后交叉两韧带,囊外胫腓副韧带。
15、三种肌肉组织:人体肌肉三组织,平滑心肌横纹肌,平滑心肌不由己,横纹有力随你意。
16、循环系统概念:循环系统有两套,血管淋巴密闭道;血液循环送养料,静脉回程废物捎;淋巴系统辅助道,转运防御很重要。
17、心脏的体表投影:心似倒梨半斤多,大部左胸背后躲;胸骨左缘4肋间,此处无肺易心穿;心尖搏动5肋间,锁中线内一指宽。
18、心各腔的形态结构:两房两室两耳房,十一道口四套们;血液循环单行道,三肺二主们四套,纤维环、乳头肌,腱索牵拉瓣膜闭。
19、心壁的构造:心壁三层结构密,内膜外膜夹心肌;左室厚右室薄,心尖只有2毫多。
如何能学好解剖学?解剖学学习记忆方法由于解剖学内容繁杂,名词众多,想学好没有过多的窍门,更多的是靠你的背功,要背下来,非得要下功夫不可,但死记硬背,往往效果不好,掌握一些记忆的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下面谈谈解剖学的记忆方法。
(一)总则学习过程中应手眼耳口脑五者并用,突出一个“勤”字。
手:勤动手(解剖操作、辩认实物、善于动笔)。
眼:勤看(教材、实物、图、记录)。
耳:勤听,课堂上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口:勤提问、勤讨论、勤口诵。
脑:勤思,亦即同时接受手眼耳口“学习”的同一知识信息在大脑皮层形成“深刻痕迹”,使之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二)具体记忆方法1、明确学习任务,提高学习兴趣,充分认识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2、加强直观教学,促进形象记忆。
试验证明,认识某一物体形态各所需时间是:语言需求2.8秒,线条图约需1.5秒,黑白照片需用1.2秒,彩色照片需0.9秒,实物则为0.4秒。
亦即众多形象直观教学中,尤以实物教学最有助于记忆。
因此,应尽量到实验室接触实物。
3、遵循科学规律,狠抓课后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在识记后初期(约20分钟至24小时)遗忘最迅速,尔后要相对慢得多。
因此,对于解剖学这门记忆内容极其浩繁的学科,课后复习十分重要,而考前突击的做法,显然违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4、注意轻重缓急,牢牢抓住重点学习时,明确划分“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见教学大纲)。
重在“掌握”,重视“熟悉”,善待“了解”。
5、运用记忆技巧,提高记忆效率。
(1)比较记忆。
将相反或相似内容进行比较。
(2)特殊记忆。
对某一整体,当需记忆其中大部分内容时,有时仅需记忆特殊的部分。
如:鼻窦开口部位可取记上鼻道开口的鼻窦,前臂肌神经支配可仅记尺神经和桡神经支配范围、七条眼球外肌只须记住上斜肌由滑车神经支配、外直肌由展神经支配,其余均由动眼神经支配等。
(3)“头文字法”记忆。
如:“景致动人嘛”(踝管诸结构由前向后排列顺序)、“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腕骨名称及排列)。
巧妙记忆解剖知识点总结一、头颈部解剖1. 头颅骨骨名:颅骨:额骨、顶骨、枕骨、颞骨、蝶骨、筛骨、腭骨;面骨:上颌骨、蜘蛛骨、颧骨、颌骨、鼻骨、膝骨、舌骨、下颌骨。
2. 头颅韧带:颅内:静脉窦、蛛网膜下腔;颅外:外耳前庭系统,鼻甲关节。
3. 颅脑、颅底、颞下裂、颜面颌动脉的分支。
记忆技巧:将头颅骨骨名进行图形化排列,然后用相应的色块标注,每个颅骨骨名将颅骨和面骨中的所有骨骼都列出,帮助记忆头颅的骨名。
另外,可以将相关的骨骼部位和功能进行对照,加强记忆。
二、躯干解剖1. 胸腔内器官:心脏、主动脉、上下腔静脉、肺大概、气管、食管等。
2. 腹腔内器官:胃、小肠、大肠、肝、胆囊、胰腺、脾脏、肾脏、肾上腺等。
3. 腹腔内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肠系动脉、肝动脉等。
记忆技巧:对躯干解剖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将胸腔和腹腔内的器官分别列出,对每个器官的位置、结构、功能进行详细的记忆。
可以画出简单的图示,标注每个器官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加深记忆。
三、四肢解剖1. 上肢骨骼:肱骨、尺骨、桡骨、掌骨、腕骨、掌骨、指骨等。
2. 下肢骨骼:胫骨、腓骨、髌骨、股骨、髋骨、跗骨、跖骨等。
3. 上肢和下肢的关节、血管、神经分布、肌肉分布等。
记忆技巧:将上肢和下肢的骨骼分开进行记忆,对每个骨骼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位置、结构、功能等。
可以利用动手写出每个骨骼的名称,加深记忆。
四、其他知识点1. 解剖学标本:头部标本、胸腔标本、腹部标本、四肢标本等。
2. 解剖学术语:前、后、外、内、下、上、左、右等方位,以及解剖学中的各种专有名词。
3. 解剖学技术:解剖切割、标示、注射、固定、制片、染色、显微观察等。
记忆技巧:将所有的解剖学知识点进行汇总整理,可以采用制作表格的方式,将相关的知识点放在一起,方便进行整体的记忆和复习。
总结:通过巧妙的记忆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记忆解剖学的知识点,提高学习的效率。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解剖学的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一解剖必背知识点总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科学之一,对于大一医学生来说,掌握解剖学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大一解剖学必背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大一医学生更好地学习解剖学。
一、胚胎发育与器官形成1. 胚胎发育的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
2. 神经系统的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
3. 骨骼系统的形成:软骨模板成骨和骨的发育过程。
4. 循环系统的形成:心脏的发育过程、大血管的形成和血管系统的成形。
二、骨骼系统1. 人体骨骼分为躯干骨和附肢骨。
2. 脊柱的结构和功能:颈椎、胸椎、腰椎和骶骨的特点及功能。
3. 骨骼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特点和举例。
4. 骨骼的生理特征:骨骼的生长、代谢和再生能力。
三、肌肉系统1. 骨骼肌的分类和结构:骨骼肌的骨膜、筋膜和肌肉纤维的构成。
2. 人体肌肉的分布和功能:肌肉的命名、主要组成部分和功能作用。
3. 典型的肌肉名称和肌肉的位置:肌肉名称的来源、位置和主要功能。
4. 神经肌肉相互作用:神经冲动传递到肌肉纤维上,产生收缩力。
四、心血管系统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外部和内部结构、心脏的起搏和传导系统。
2. 血管的分类和结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3. 循环系统的功能:氧气和养分的输送、代谢产物的排除。
4. 循环系统的调节:心血管系统的自主调节和神经调节。
五、消化系统1. 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2. 消化器官的分泌腺体:唾液腺、胃腺和胰腺的分泌物。
3. 消化系统的功能:摄食、消化、吸收和排泄。
4. 肝脏和胆道系统:肝脏的结构和功能、胆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六、呼吸系统1.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鼻腔、喉和气管的结构和功能。
2. 肺的结构和功能:肺叶、肺小叶、肺泡和肺血管系统。
3. 呼吸气体的交换过程: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4. 呼吸系统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呼吸调节和血液pH 值的调节。
零基础,28天学解剖,从入门到精通(课程笔记)功能解剖第1天:解剖基础知识概述*推荐阅读1.《基础肌动学》2.《肌动学——人体科学动作的基础》3.《骨骼肌肉功能解剖学》4.康复师必会的37个特殊检查*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人体基本解剖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自由度*人体运动基本轴矢状轴:通过关节中心的前后方向的轴,与水平面平行,做外展或内收、尺偏或桡偏、外翻或内翻;冠状轴:通过关节中心的左右方向的轴,也称额状轴,与水平面平行,做屈曲或伸直、背屈或跖屈;垂直轴:通过关节中心的上下方向的轴,与人体纵轴平行,做内转或外转、旋转。
*人体方位术语中线:垂直穿过身体中心的一条假想线前方或后方:朝向身体的前面或后面内侧或外侧:靠近或远离身体的中线上方或下方:朝向头部或在头之上;朝向足部或在足之下近端或远端:朝向或远离躯干浅层或深层:朝向身体的皮肤表层或朝向身体的内部起点或止点:肌肉或韧带的近端或远端附着处俯卧或仰卧:脸朝下或脸朝上躺着的姿势尺侧:前臂的内侧,即尺骨侧桡侧:前臂的外侧,即桡骨侧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即胫骨侧腓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即桡骨侧*人体骨骼运动学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水平内收,水平外展第2天:解剖基础知识概述*骨骼表面形态骨面有的凹陷,有的锐薄或粗钝。
其主要表面特征及常用术语表述如下:骨面的突起:结节、粗隆、脊、突、棘、嵴、髁等;骨面的凹陷:窝、压迹、切迹、盂、臼等;骨端的空腔:管、孔、裂孔等。
*骨骼的功能1 骨与骨相连构成人体支架,支持人体的软组织,赋予人体一定外形。
并承担全身的重量;2 骨形成体腔壁,保护身体内部的重要脏器;3 提供骨骼肌附着点,肌肉收缩时牵拉骨骼作为杠杠,引起各种动作;4 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具有贮存脂肪的功能;5 是人体内矿物质储存的仓库,供应人体的需要。
解剖学习有技巧,这些歌诀最重要!(完整版)肌的分类构造辅助结构长短扁肌轮匝肌,肌腹肌腱两相依筋膜腱鞘滑膜囊,辅助减少摩擦力肌的分类骨骼肌,数量多,血管丰富神经广;作为器官不可少,参与运动是特长;根据外形分四类,长短扁阔轮匝肌;孔裂周围轮匝肌,根据功能分六类;内收外展拮抗肌,旋内旋外屈伸肌;根据部位分三类,头肌躯干四肢肌。
表情肌表情肌,有特点,起于骨面止于皮;喜怒哀乐它表达,发音咀嚼变参与;口眼轮匝闭孔裂,额肌收缩皱额皮;神经损伤肌瘫痪,皮肤疼痛丧表情。
躯干肌躯干肌,宽而扁,背肌斜方背阔竖;背阔内收旋内伸,竖脊伸柱头后仰;颈肌大致分三层,胸锁乳突颈阔浅;前中后斜是深层,舌骨上下居中层;胸肌大小肋前锯,肋外提肋助吸气;膈如穹窿阔而扁,三个裂孔上下通;主动脉孔在脚间,降主动脉胸导过;食管裂孔在左前,迷走神经食管过;腔静脉孔再右前,恰好穿过中心腱;下腔静脉来通过,腹前外侧肌四对;白线两侧腹直肌,腹前外侧三层肌;腹外腹内腹横肌,外肌插袋内肌扇;横肌好似系腰带,下缘参与提睾肌;部分加入联合腱,止于正中腹白线;会阴肌肉共八块,肛门三角肌三块;肛提尾骨肛门外;生殖三角肌五块;会阴浅深两横肌,坐骨球海绵体肌;男性尿道括约肌,女性尿道阴道肌;躯干肌肉基本齐,掌握特点容易记。
膈肌膈肌圆圆顶膨隆,上下分隔腹和胸;收缩下降助吸气,舒张呼气向上升;腱①肌②三个孔,想想各有谁贯通?注:①腱:膈肌中心腱。
②肌:膈周围部为肌质。
腹肌腹外斜肌插口袋儿,腹内斜肌扇子面儿腹横肌,裤腰带儿,前部贴着一直板儿注:插口袋—指腹外斜肌肌束方向。
扇子面—指腹内斜肌肌束方向,向手持一把折扇,扇面折痕的方向。
裤腰带—指腹横肌肌束方向。
一直板—指腹直肌。
躯干肌主要肌的作用斜方肌,肩靠脊,背阔肌,能接力胸大肌,可提躯,前锯肌,助臂举肋间肌,呼吸气,腹前壁,腹直肌外侧壁,三扁肌,外内斜,横最里上肢带肌上肢带肌要记全,三角伸屈内外旋;一二三四练外展,练好外展得三年;上下冈,大小圆,上外展,下外旋;小圆个小也外旋,大圆个大站下边大圆肩下功能同,上臂内收又内旋;上肢带肌整六块,功能牢牢记心间。
人体系统解剖学重点笔记第一篇绪论一、常用人体解剖学术语(一)解剖学姿势Anatomical Position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二)方位术语上、下superior and inferior前、后 anterior and posterior内侧、外侧 medial and lateral内、外 internal and external浅、深 superficial and profundal近侧、远侧 proximal and distal第二篇运动系统Locomotor System骨——杠杆作用组成骨连结——运动枢纽骨骼肌——动力器官第一章骨学第一节概述一、骨的基本构造(一)骨膜: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二)骨质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配布于骨的表面。
骨松质——骨小梁:呈海绵状,又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
(三)骨髓(红、黄):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有可能转化为红骨髓。
补:板障:颅盖骨的两板之间的骨松质。
第二节躯干骨Bones of trunk(51)一、组成颈椎cervical vertebrae (7)胸椎thoracic vertebrae (12)椎骨腰椎lumbar vertebrae (5)骶骨sacrum (1)胸骨sternum (1)肋ribs (12对)二、椎骨的基本形态(1体1弓7突起)椎体、椎弓、上关节突(1对)、下关节突(1对)、横突(1对)、棘突、锥孔、椎弓根、椎间孔三、躯干骨常用骨性标志:第7颈椎棘突: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皮下易于触及,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颈静脉切迹:胸骨柄上缘中份的凹陷部分。
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到,向后正对第4胸椎体下缘,两侧平对2肋。
骶角:临床上进行骶管麻醉时,常以骶角作为确定骶管裂孔的标志。
第三节上肢骨Bones of upper limb一、上肢骨常用骨性标志:锁骨:呈“~”形弯曲,加于胸廓前上方,全长都可在体表扪及。
解刨1-12章笔记整理骨学1.骨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骨的构造:骨质(骨松质,骨密质)、骨膜、骨髓(红骨髓,黄骨髓)、骨的血管、淋巴管、神经。
3.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弓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关节突两对。
4.颈椎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孔,寰椎呈环状,枢椎椎体伸出齿突,第二至六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腰椎棘突短而宽,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各棘突的间隙较宽。
5.骶管裂孔:骶管上端连椎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
6.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
7.脑颅骨由八块骨组成,其中不成对的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有颞骨和顶骨。
8.面颅骨有十五块,成对的骨有上颌骨、颚骨、颧骨、鼻骨、泪骨和下鼻甲,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9.颅底内面呈阶梯状的三个窝:颅前窝(颅前窝上有筛板、鸡冠,筛板上有筛孔)、颅中窝(颅中窝上有破裂孔,圆孔,卵圆孔,棘孔,眶上裂,垂体窝,视神经管,颈动脉沟,颈动脉管内口,三叉神经压迹)、颅后窝(颅后窝上有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内口,颈静脉孔,内耳门,斜坡,枕内隆凸,横窦沟,乙状窦沟)。
10.翼点:在额骨、顶骨、颞骨、蝶骨汇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 形的缝,称为翼点。
12.腕骨分为八块: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关节学一、概述1.骨与骨之间连结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
2.直接连结纤维连结的两种形式:韧带连结和缝。
软骨连结的两种形式:透明软骨结合和纤维软骨结合。
骨性连结:两骨之间借骨组织相连,一般由纤维连结(缝)或透明软骨结合骨化成。
3.间接连结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囊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
关节腔由关节软骨和关节囊滑膜层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特点:①密闭腔隙;②内有少量滑液;③关节腔内呈负压状态。
4.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滑膜襞和滑膜囊。
大一解刨知识点大一解剖学知识点解剖学是医学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研究人体结构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并通过解剖学知识来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一解剖学课程的基本知识点。
一、人体结构与组织学1. 组织学基本概念组织学是研究组织和构造的学科,包括细胞学和组织学两个方面。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组织则是由细胞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的。
2. 组织学的四个基本组织人体的组织主要可以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包括表皮和腺体上皮,结缔组织主要构成连接、支持和保护组织器官,肌肉组织参与机体运动,神经组织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
3. 人体的器官系统人体的器官系统包括皮肤与皮下组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等。
二、头颈解剖学1. 头颅的骨骼结构头颅是由颅骨和面骨组成的,颅骨包括顶骨、额骨、颞骨、枕骨、蝶骨、筛骨、腭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等。
2. 颈部的重要结构颈部包括颈椎、颈部血管和颈部神经等重要结构。
颈椎共有七个颈椎,颈部血管主要包括颈总动脉和颈内外静脉,颈部神经包括迷走神经、副神经、舌咽神经和颈神经等。
三、胸部解剖学1. 胸廓骨骼和肋骨胸廓是由胸椎、肋骨和胸骨构成的,肋骨共有12对,其中7对为真肋,另外5对为假肋或游离肋。
2. 肺的结构和功能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左肺分为上叶、下叶和舌叶,右肺分为上叶、中叶和下叶。
四、腹部解剖学1. 腹部腔器官腹部腔内有多个重要的脏器,包括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胃、小肠、大肠、肾脏、膀胱和生殖器官等。
2.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
其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和排泄。
五、四肢解剖学1. 上肢骨骼和关节上肢包括肩部、上臂、前臂和手,上肢骨骼主要包括锁骨、肩胛骨、上臂骨、桡骨和尺骨等。
2. 下肢骨骼和关节下肢包括髋部、大腿、小腿和足部,下肢骨骼主要包括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等。
解剖大一重点知识点解剖学是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对人体结构的研究和认识。
作为大一学生,我们需要掌握解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大一解剖学的重点知识点,并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一、人体的组织学结构人体是由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按照特定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形成组织。
常见的人体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是覆盖在人体表面和腔道内的组织,其主要功能包括保护和吸收。
结缔组织是连接和支持其他组织的组织,它包括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负责人体的运动,而神经组织则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
二、人体的躯干结构人体的躯干由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和骨盆组成。
头部包括颅骨和面部骨骼,里面有重要的脑部和感官器官。
颈部连接头部和躯干,包含气管、食道和颈椎等结构。
胸部是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重要部位,包括肺、心脏和食管等器官。
腹部包括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其中包括胃、肝脏、脾脏和肾脏等。
骨盆是连接躯干和下肢的结构,包括骨盆骨和盆腔。
三、人体的四肢结构人体的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其结构和功能各有特点。
上肢由肩部、上臂、前臂和手部组成。
肩部连接胸部和上臂,具有良好的灵活性。
上臂包括肱骨和尺骨。
前臂包括尺骨和桡骨,手部包括掌骨和指骨。
下肢由髋部、大腿、小腿和足部组成。
髋部连接骨盆和大腿,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
大腿包括股骨和髌骨。
小腿包括胫骨和腓骨,足部包括跗骨和趾骨。
四、人体器官的解剖学结构人体内部有各种器官,它们的结构和位置对于理解其功能和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常见的人体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脏、胃、肾脏和脑等。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位于胸腔中。
肺是呼吸系统的关键器官,位于胸腔中,左右各一。
肝脏是最大的内脏器官,位于腹腔中上部,起重要的代谢和解毒作用。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位于腹腔中上部。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关键器官,位于腰部两侧。
脑是神经系统的控制中枢,位于颅腔中。
叶大歆解剖怎么学汇总1、通过骨性标志触诊、关节和韧带特点学习骨骼2、掌握关节运动时肌肉的功能而不是肌肉起止点3、神经的学习很重要4、用整体的思维学习5、用损伤及康复的角度学习6、结合自身工作不断运用和实践这样,可能篇幅不会太短,我打算利用闲暇时间来完成,分每周争取发布一部分。
所以,希望您读完后能及时给我回馈,告诉我您的感想、对您有否帮助......还有就是您更想看到什么......您有什么不同看法......当然,如果由于拙文能够让您从此爱上解剖便是“大歆康健”的最大宽慰!我也欢迎收藏、转载“大歆康健”拙文,但是一定要全文转载转帖,请勿剪切复制,这样算是对我的辛苦有个尊重,切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大歆康健”解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但是可悲的是基本上所有的解剖教材都是写给医生看的,尤其是外科医生:因为他们执手术刀,随时准备在病患身上划出口子,所以医生对于骨骼、肌肉乃至筋膜、关节和组织在刀下都可以用眼看得清清楚楚和明明白白,可以很准确地进行修补和手术;这样解剖教材无不例外都是“开膛剖肚”的,也就是可以打开人体筋骨关节仔仔细细地研究学习。
但是,对于物理治疗师、运动复健师、康复理疗师、推按按摩师甚至是健身教练来说,面对的是鲜活的人,没有办法“开膛剖肚”,也无法对内在肌肉骨骼组织等进行手术修补,所以这样的解剖教材似乎有些为难了。
也许您已经学习解剖多年、也许您对肌肉起止点滚瓜烂熟、也许您还能闭眼绘出骨骼肌肉的形状、也许......但是对于不是外科医生的您,在实际中运用起来还是感到捉襟见肘甚至无从下手。
这是因为您的解剖学是“开膛剖肚”的“尸体解剖学”,相反地“大歆康健”建议您应该这样学习解剖学:通过触诊、关节及韧带特点学骨骼通过关节运动功能学肌肉神经学习很重要从整体的角度学解剖从损伤和康复的思维学解剖从工作专业的应用学解剖最后就是要通过实操不断巩固领悟和提升!1、通过触诊、关节和韧带特点学骨骼学习步骤(黑体字:课堂笔记划重点):a了解骨骼形状及位置,用触诊的方法定位关键体表位置,这样就完成了对单一骨骼的认识;b再来就要掌握该骨骼与其它骨骼的连接方式,也就是关节,并掌握该关节的作用和特点;c最后要掌握与关节相关的重要韧带,至此这个骨骼解剖学习才算是完整的。
解剖学的名词是最多的学科之一,刚接触的人往往被大量无序轰炸的解剖学名词所晕倒,由此感到解剖学很难学,书也看不下去;其实人体中,可以在体表触及的骨性特征还是十分有限的,而通过这些显著的骨性标志来了解和确定骨骼是十分必要的。
这不同于单双眼皮或者鼻梁的高低那样可以伴有肉眼的观察,很多骨性标志都在体表的之下,尤其是会淹没在厚厚的皮下脂肪之中,所以必须用手来触诊和感受。
了解骨骼的大致形状然后掌握重要的骨性标志,这样这个骨骼的特征和附着的肌肉筋膜乃至关节和运动等可能的功能作用也就在掌握之中。
可触及的骨性标志对于不能“开膛剖肚”的解剖学无可厚非是十分重要的。
拿大家比较喜欢的骨盆来说事吧:先看看骨盆的骨骼图:这个一个由中间的一块骶骨和两侧两块髋骨组成的一个盆状结构(实际上更像个漏斗,哈哈),在肚脐下大腿上的区域。
先看看解剖教材上是怎么用名词解释来轰炸您的(考试考名词解释真是聊),我尝试着看着图尽量把多的解剖名词写下来(您也可以试看看):髋骨、骶骨、髂骨、耻骨、坐骨;大骨盆、小骨盆、弓状线;髂前上棘、髂前下棘、髂后上棘、髂后下棘、髂嵴、耳状面、弓状线、闭孔;坐骨结节、坐骨大切迹、坐骨小切迹、坐骨棘、坐骨上支、坐骨下支;耻骨联合、耻骨结节、耻骨梳、耻骨下支;髋臼、髋臼唇我能闭眼想到这些,您呢?我不是要用这些骨性名词来轰炸您,只是现在已经跳出了轰炸,我用体表触诊的方法学习了重要的骨性标志,现在可以把它们大部分都串在一起了,把骨盆整体描绘出来了,您呢?(微笑)就从髋骨开始吧:这个图描述了骨盆的髋骨形态,图中仅仅标注了部分的骨性名词,别头大!您现在完全可以抛开教材,在自己的身上找寻:第一点肯定是先找到了髂前上棘,因为它很明显地在您的下腹部两侧触及,它是腹股沟韧带的起点;在手触及的尖端两侧,可以触及两硬索样的肌腱:内侧斜向下的是缝匠肌而外侧是阔筋膜张肌;在尖端的下边,也就是这两条肌腱形成的锐角的下方中间稍微用力按压,对!就是那点酸酸涨涨的感觉,这是股直肌的附着点,这是髂前下棘;好了,现在手背过来,达到后腰位置找到您的腰眼(这是MM翘臀的臀沟三角起始位置)这个就是髂后上棘,它是后背胸腰筋膜以及臀肌筋膜的重要交界点。
现在已经有了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那么双手大拇指分别从左右髂前上棘开始向后顺着骨盆骨骼一路走到髂后上棘,这一条弧线的最高点就是髂嵴,也即是两侧骨盆的最高点;现在把食指放到肚脐眼上,然后顺着往下按压,直到触及硬硬的骨性标志,大约在肚脐下4~6公分也就是耻毛开始的位置,这就是耻骨联合,两片骨盆的髋骨在这里汇合相互连接。
这样一来,从后腰腰眼(髂后上棘)开始一直到前面的耻骨联合,骨盆的上口形态就展现出来了。
耻骨联合是平面关节面,伴随着关节面的分离分开,骨盆上口打开,妈妈分娩时将BB从子宫送进骨盆上口(入口),BB就开始进入了产道。
骨盆的上界基本就是这样,当然两块髋骨在下腰部是与骶骨形成骶髂关节,这样骨盆的形态就完整了。
骨盆的下界骨性多数“较难”触及是因为前面有外生殖器阻挡着,所以最适合自己给自己触诊。
但是骨盆后面的坐骨结节是容易触及的,当您端坐在石板上屁股咯咯的骨头就是。
坐骨结节不仅是腘绳肌的附着点也是部分内收肌群的附着点。
骨盆中间的是骶骨,它分别与两侧的髋骨形成骶髂关节。
骶骨只有后面可以触及,主要的是骶骨正中嵴,它的最下端是尾骨,这是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点。
现在,把左右两块髋骨摆好,中间插入骶骨:您不难发现这个三角形的骶骨像一个楔形一样楔入骶髂关节面。
这样的楔形结构是一个骨性的自锁机制,当站立和负重时身体体重通过腰椎下压骶骨时,骶骨楔入得越深,这个三角楔形就契合得更加牢固。
从侧面看骶骨胛(骶骨上端)有往前下而尾骨尖有往后上的趋势,除了骶髂关节紧密的韧带控制之外,最重要还是位于骶骨和坐骨之间的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强有力的把它固定住,这是骶髂关节的韧带自锁机制。
这样的双重保障使得骶髂关节十分的牢固和稳定,成为一个可以支撑体重的一个稳定结构。
至此,我们看到了骨盆自身包含有骶髂关节,这个楔形关节结构及韧带的强壮支持,骨盆就显得十分的稳固,能够承载上面的体重和负重以及地面反作用力。
好了,既然很稳固,我们就暂且把它看成一块盆状的骨头,来看看它承上启下的关节骨骼:上面:与第五腰椎形成腰骶关节。
这个关节十分有趣,也就是腰椎和骨盆是联动的:腰椎前凸增大时,骨盆跟着前倾(低头);腰椎前凸变小时,骨盆随着后倾(仰头)下面:在髋臼与股骨头形成球窝状的髋关节,这是躯干与下肢力量的传导途径。
这样,股骨就可以在骨盆的髋臼内实现多维的运动,您现在抬起您的一条大腿,抬腿(前屈)、往后伸腿(后伸)、打开(外展)、收回(内收)以及膝关节转向内外(内外旋)都很自如,因此,人体的下肢可以完成站立、行走、跑跳等很多活动度大的动作。
(腰骶关节和髋关节这里不做讨论,否则篇幅太长了)骨盆的触诊、关节和韧带特点如果上述您都明白了,骨盆的骨骼学习就掌握了。
此外,骨骼不仅解剖名词很多,描述也很形象和生动(真的难为了解剖学家,同时也感谢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就是单纯的一个骨骼上的凸出,可以有这样多的描述:突起、结节、粗隆、髁、隆突、茎突等等,在您还不能分辨出它们的细微差别时您只需把它全部看成凸出就可以,千万别被吓着!2、掌握肌肉运动功能而不是起止点课堂笔记:1)肌肉是关节活动的动力,所以掌握肌肉收缩方向(力线)与关节运动的方向(运动轴)的关系才是王道;2)特别记住:肌肉起止点是“死的”,但是肌肉的运动功能却是“活的”,会随着关节位置的改变而变化;3)关节的运动是多肌肉群参与的,应该从关节的运动开始把相关肌肉串起来学习。
很多人对肌肉起止点和肌纤维收缩功能记得滚瓜烂熟,但是对于不是“开膛剖肚”的解剖,这样的学习意义有限,相反地,仅需记住肌肉的位置,重点掌握肌肉力线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将会使肌肉的学习“活”起来,也就是说要记住肌肉的功能收缩功能,尤其是在关节的不同位置时的功能。
因为您花那么长时间背肌肉起止点不就是为了理解肌肉的功能吗?!还是来看一个例子:教科书上说内收肌群分为两层,有股薄肌、耻骨肌、长短收肌、大收肌等;它的起始附着点从耻骨一直向下向后达到坐骨,最终附着在股骨上,是从骨盆到大腿股骨之间肌肉群,位置在大腿内侧,可以内收大腿(髋关节),强壮的内收肌群也是健美运动员大腿强壮“大树桩”的重要组成。
可是当您仔细观摩健美冠军的腿部训练,很奇怪为什么他们没有练内收的动作,内收肌群却也如此发达?!另外您去看几乎所有教材上都写着:内收肌群主要功能就是内收大腿,但是从下面的图中我们却发现了内收肌群的“丰富多彩”:从外侧面看(上图,图是从康复书籍上拷贝的,所以只是用图不用管图中文字),当直立站立时,内收肌群尤其是大收肌的收缩力线基本通过髋关节的屈伸运动轴,当开始(屈髋屈膝)下蹲时,大收肌的力线却跑到髋关节运动轴的后侧,所以它产生了一个影响髋关节屈伸的力矩,随着继续下蹲,这个力臂越长,可以说明对髋关节的屈伸作用贡献越大。
所以深蹲的动作内收肌群的确也是参与了,并不需要单独训练内收肌群同样可以获得强壮的“大树桩”的内侧部分!现在您可能已经恍然大悟了,怪不得连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内收肌群也是如此发达!当冲刺时,前腿用力“扒地”,需要伸髋肌群的贡献,内收肌群这是充当了很重要的“扒地”肌肉,使得髋关节加速伸展;相反此时后腿处在髋关节伸展的位置,但是它也需要快速迈腿跨向前(屈髋屈膝)这时候内收肌群力线已经跑到髋关节屈伸旋转轴的前面,所以它也产生了一个屈曲(抬大腿跨步向前)的力矩,它也是迈腿向前的重要功能肌群。
健身房里会籍顾问在带领到访客户导览时往往会鼓励客户上跑步机上体验体验,孰不知这个不常锻炼的客户开了14时速狂跑,突然的大叫,腹股沟剧痛,内收肌群已经拉伤了肯定无疑!更进一步,上面说道,深蹲的动作是多肌肉配合的“团队合作”训练,所以学习肌肉还要根据关节运动所涉及的所有肌肉及其功能而不是单一肌肉的运动和功能。
解剖学歌诀中唱到:肌肉是动力、骨骼是杠杆、神经是指挥、血液是营养、关节是枢纽。
在上面我们也讲过在髋关节的屈伸中,内收肌群是参与了,可是内收肌群并不是髋关节屈伸的唯一动力,而是与其它肌群共同协作完成的。
人体的运动或者活动都是围绕关节来进行的,所以学习解剖学,就必须从关节开始学起;教科书上说关节有3大要素、关节有平面、屈戊、球窝、鞍状等形状、关节有囊内囊外结构、还有微动关节、常动等等,把这些轰炸您脑袋的提纲挈领的理论抛开,还是实实在在一个一个关节来学习比较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