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KB-014a沉降菌测试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1
沉降菌测试报告车间一、测试目的通过沉降菌测试,评估车间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程度,判断空气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为车间环境控制和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测试方法1.选取车间中具有代表性的点位,如生产区、工人休息室、过道等,共选取10个点位进行测试。
2.使用标准沉降菌采样器,将采样器固定于每个点位的适当高度上,一般为1.5米左右。
3.连续开启采样器,采集24小时,保证采集的空气样品具有代表性。
4.采样完成后,收回采样器,将采样板取下并密封保存,然后送至实验室进行培养和计数。
三、测试结果经过实验室培养和计数,得到以下测试结果(单位:CFU/平方米/小时):-生产区:500-工人休息室:300-过道:100-其他点位(共7个):200-400四、测试结果分析根据沉降菌的标准值范围,车间环境空气中微生物菌落总数应小于500CFU/平方米/小时。
根据测试结果分析,车间生产区的沉降菌数值超过了标准范围,存在一定的微生物污染。
工人休息室和过道的菌数也较高,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其他点位的菌数值相对较低,但也超过了标准范围。
五、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1.生产区沉降菌数值过高,可能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的粉尘、废气等微粒污染导致。
2.工人休息室和过道的菌数较高,可能是由于人员活动、空气循环不畅导致微生物悬浮于空气中。
3.其他点位的菌数值超标,可能是由于不良空气流动和清洁管理不到位导致微生物滋生。
六、改进建议1.生产区:加强清洁管理,定期清理粉尘和废物,并提高通风设备的效率,减少空气中微粒的污染。
2.工人休息室和过道:增加通风设备,提高空气流通率,减少悬浮微生物的积累。
3.其他区域:加强清洁管控,保持正常通风和空气流通,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七、结论本次沉降菌测试结果显示,XXX公司车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
为了提高车间空气质量和保护员工健康,建议加强清洁管理、提高通风设备效率,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沉降菌测试以监测空气质量。
微生物检验室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评定标准十万级w 10CFU 皿;万级w 3CFU 皿;百级w 1CFU 皿RSB60-00°C采样点图示 见附图:报告日期 _________结 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者 ____________ 复核者 ___________________RSB64-00固体制剂车间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2)编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依据SPG108-01环境温度________________ °C培养基批号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单位 ______________ 测试状态 ______________ 相对湿度% _____________培养温度 ______________采样点图示 见附图:评定标准:十万级w 10CFU皿;万级w 3CFU皿;百级w 1CFU皿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者_________________ 复核者______________RSB63-00 固体制剂车间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1 )评定标准: 十万级w 10CFU/皿; 万级w 3CFU/皿; 百级w 1CFU/皿 结 论 检验者 复核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RSB61-00原料车间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编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单位 ________________ 测试依据SPG108-01 测试状态 _______________环境温度 _______________ ° C 相对湿度% ______________ 培养基批号 _________________ 培养温度 _________________ °C 静压差 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采样点图示 见附图:日期评定标准:十万级w 10CFU/皿;万级w 3CFU/皿;百级w 1CFU/皿检验者复核者RSB62-00 原料车间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评定标准:十万级w 10CFU皿;万级w 3CFU皿;百级w 1CFU皿结论检验者复核者____________________RSB61-01 原料车间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编号测试单位测试依据SPG108-01 测试状态环境温度°C相对湿度% 培养基批号培养温度静压差检测日期采样点图示见附图:报告日期 _________评定标准:十万级w 10CFU/皿;万级w 3CFU/皿;百级w 1CFU/皿结论________________ 检验_______________ 复核者_______________。
沉降菌监测记录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沉降菌监测记录编码:SOR-QC-03
一、前期准备:
1、器皿灭菌:将已洗涤干净的培养皿(9cm),置于160℃干热灭菌4h备用。
2、培养基平皿的制备:
(1)平皿的制备: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冷至约40℃,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同一方向旋转平皿,置净化工作台上待凝。
(2)将凝固后平皿倒置于培养箱中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
二、采集样品:
(1)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洁净室沉降菌采样点布置图的要求放置,打开
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30分钟,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2)对照试验:每批培养基选定3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检验培养基本身是
否污染。
(3)培养: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平皿倒置于培养箱中按规定条件培养。
三、检测结果:
见附表:
附表1固体车间
附表2
液体车间
附表3
栓剂车间
附表4
提取理车间
附表5
质检中心
取样间。
沉降菌监测周期确认报告
报告编号:
验证小组成员:
验证执行日期:
验证项目负责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1.0 确认目的
对沉降菌检测周期的确认。
2.0确认过程
通过对洁净车间沉降菌的连续监测,确认沉降菌检测周期的有效性。
3.0 确认方法
3.1测试时间:
按照沉降菌检测规定,对10万级净化车间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30分钟后,开始监测沉降菌。
3.2采样点的布置
每个操作间选择两个点进行检测,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m~1.5 m(略高于工作面)左右,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测点。
3.3测试步骤
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放置在预先确定的取样点,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小时,在将培养皿盖上盖后倒置。
放30-35℃培养,时间不少于48小时。
连续检测6周。
4.0确认记录
见附表
5.0 确认结论:
按照医疗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中规定的沉降菌监测周期,现连续监测6周,结果均符合要求,也满足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用净化车间环境与控制要求,为了方便操作,现公司确认对沉降菌监测周期定为每个月监测一次。
第一次日期:
沉降菌检测记录
二楼车间:
检测结果:
检测人:复核人:
二楼车间:
检测结果:
检测人:复核人:
二楼车间:
检测结果:
检测人:复核人:
二楼车间:
检测结果:
检测人:复核人:
二楼车间:
检测结果:
检测人:复核人:
二楼车间:
检测结果:
检测人:复核人:。
沉降菌测试方法1、把ф90m m×15mm硼硅酸玻璃培养皿包在报纸里,放入恒温烤箱中加热至180℃后,干烤2小时。
2、取X克培养基放入X克蒸馏水,放入高压消毒锅中加热溶化,冷至45℃时,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
3、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倒置于33℃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采样用。
制备好培养皿宜在2—8℃环境中保存。
4、采样时,一般在100级层流罩中放置3个培养皿,在100000级,10000级按面积大小一般放2个培养皿。
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小时,再将培养皿盖上后倒置于恒温培养箱33℃—1.5m左右。
5、将培养皿举起用肉眼直接计数,用记号笔点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遗漏,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菌落,并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区别。
6、沉降菌测试前,被测洁净室已消毒。
被测洁净室温湿度须达到规定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选择须符合生产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7、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工作服,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测试时间对单向流100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min后开始,对非单向流,100000级以上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min后开始。
8、平均菌落数计算:M 1+M 2+M 3平均菌落数=.........21nMn M M ++ n —培养皿总数M 1—1号培养皿菌落数M 2—2号培养皿菌落数M n —n 号培养皿菌落数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空气中微生物。
洁净室内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100级≤1个;10000级≤3个;100000级≤10个)。
若某洁净室内平均菌落数超过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进行消毒,然后重新采样两次,测试结果均须合格。
RSB60-00 微生物检验室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测试依据SPG108-01 测试状态环境温度°C 相对湿度%培养基批号培养温度°C静压差检测日期报告日期评定标准十万级≤10CFU/皿;万级≤3CFU/皿;百级≤1CFU/皿结论检验者复核者RSB64-00 固体制剂车间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2)测试依据SPG108-01 测试状态环境温度°C 相对湿度%培养基批号培养温度°C静压差检测日期报告日期评定标准:十万级≤10CFU/皿;万级≤3CFU/皿;百级≤1CFU/皿结论检验者复核者RSB63-00 固体制剂车间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1)测试依据SPG108-01 测试状态环境温度°C 相对湿度%培养基批号培养温度°C静压差检测日期报告日期评定标准:十万级≤10CFU/皿;万级≤3CFU/皿;百级≤1CFU/皿结论检验者复核者RSB61-00 原料车间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测试依据SPG108-01 测试状态环境温度°C 相对湿度%培养基批号培养温度°C静压差检测日期报告日期评定标准:十万级≤10CFU/皿;万级≤3CFU/皿;百级≤1CFU/皿结论检验者复核者RSB62-00 原料车间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测试依据SPG108-01 测试状态环境温度°C 相对湿度%培养基批号培养温度°C静压差检测日期报告日期评定标准:十万级≤10CFU/皿;万级≤3CFU/皿;百级≤1CFU/皿结论检验者复核者RSB61-01原料车间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编 号 测试单位 测试依据 SPG108-01 测试状态 环境温度 °C 相对湿度% 培养基批号 培养温度 °C静 压 差 检测日期 报告日期评定标准: 十万级≤10CFU/皿; 万级≤3CFU/皿; 百级≤1CFU/皿 结 论 检 验 者 复核者。
沉降菌监测记录
检品控制号:
检测方法依据: GB/T 16294-2010 测试区域名称:□食品车间□奶片车间
培养基名称:大豆酪蛋白琼脂(TSA)批号:配制人及日期:
灭菌人及日期:(严格按使用说明书配制和灭菌)
培养基平皿的制备人及日期:采样人及日期:
沉降时间:时分至时分
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间:(48小时±2小时):月日时至月日时
注:①结论栏内,如符合规定,打“√”;不符合规定用红笔打“╳”。
②静态指空气中暴露30分钟,动态指空气中暴露4小时。
表码:食-QC-B003-002(1)
沉降菌监测记录
注:①结论栏内,如符合规定,打“√”;不符合规定用红笔打“╳”。
②静态指空气中暴露30分钟,动态指空气中暴露4小时。
结果报告及处理方法:
报告人及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 复核人及日期:
表码:食-QC-B003-002(2)。
沉降菌测试⽅法..沉降菌测试⽅法1、把ф90m m×15mm硼硅酸玻璃培养⽫包在报纸⾥,放⼊恒温烤箱中加热⾄180℃后,⼲烤2⼩时。
2、取X克培养基放⼊X克蒸馏⽔,放⼊⾼压消毒锅中加热溶化,冷⾄45℃时,在⽆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培养⽫,每⽫约15ml。
3、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倒置于33℃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时,若培养基平⽫上确⽆菌落⽣长,即可采样⽤。
制备好培养⽫宜在2—8℃环境中保存。
4、采样时,⼀般在100级层流罩中放置3个培养⽫,在100000级,10000级按⾯积⼤⼩⼀般放2个培养⽫。
打开培养⽫盖,使培养基表⾯暴露0.5⼩时,再将培养⽫盖上后倒置于恒温培养箱33℃培养,时间不⼩于48⼩时,采样点位置离地0.8m—1.5m 左右。
5、将培养⽫举起⽤⾁眼直接计数,⽤记号笔点记然后⽤5—10倍放⼤镜检查是否遗漏,若培养⽫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不要漏计培养⽫边缘⽣长菌落,并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区别。
6、沉降菌测试前,被测洁净室已消毒。
被测洁净室温湿度须达到规定要求,静压差、换⽓次数、空⽓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选择须符合⽣产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7、测试⼈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作服,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员不得多于2⼈。
测试时间对单向流100级净化房间及层流⼯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不少于10min后开始,对⾮单向流,100000级以上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不少于30min 后开始。
8、平均菌落数计算:M 1+M 2+M 3 平均菌落数=.........21nMnM M ++ n —培养⽫总数 M 1—1号培养⽫菌落数 M 2—2号培养⽫菌落数 M n —n 号培养⽫菌落数⽤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空⽓中微⽣物。
洁净室内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100级≤1个;10000级≤3个;100000级≤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