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选教育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马克思主义及其实践 教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44.09 KB
- 文档页数:7
高三历史教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归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其理论观点,探究其历史意义。
3、了解巴黎公社的成立【活动方案】【导入】首先问同学们一个简洁的问题:我们中国现在实行的是什么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我们是依据什么理论来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马克思主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马克思的著作《共产党宣言》的销售和拍卖纪录,那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跨越几百年,仍旧畅销全球呢?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本书,走进它所阐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过渡】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P85页其次、三两段以及下面《共产党宣言》的摘录,思索你从中读到了哪些信息?活动一:品鉴《共产党宣言》之美《共产党宣言》摘录●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制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制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随着大工业的进展,资产阶级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成功是同样不行避开的。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与意图。
他们公开公布:他们的目的只能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满足。
至今一切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从上述材料中你读到了那些信息?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记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的诞生有何重大的意义呢?【过渡】肯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肯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大环境。
那么那个时代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呢?请大家阅读书本第一子目内容,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梳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活动二:探究"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原(历史素材一)【过渡】恩格斯曾说:"你想知道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样子吗?请看看巴黎公社吧!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
科目历史课题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
诞生与传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2.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3.掌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与传播的学习,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出现对世界产生的巨大意义,有利于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早期工人运动
2.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
3.巴黎公社
教学难点:1.《共产党宣言》与《资本论》
2.巴黎公社运动
课前
准备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早期工人运动与
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空想社会主义”
前期准备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资本论》
“第一国际”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巴黎公社
工人运动在亚洲、欧洲、拉丁美洲的扩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方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一、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属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性课程,是每一个大学本科生的公共必修课。
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中,本课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为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课程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原理,为提高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践教学目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践教学部分,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根本要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
通过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学习、掌握和领会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加坚定地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信念,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实践教学要求1学生必须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要求,掌握并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及相关的理论内容,做好进行实践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选定相应的实践教学项目、确定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实践地点,完成实践作业。
本课程具体要求如下。
1、所有学生必须参加实践环节活动,无故不参加者,实践教学成绩按0分记。
2、所有参加实践项目者必须完成相应的实践作业,完成过程中要态度端正,积极运用各种方式和方法获取材料,认真写作或制作,禁止他人代写,禁止网上下载,禁止抄袭。
3、教学实践作业必须按照相关实践项目内容要求完成。
4、实践教学作业要求:字体均为宋体,作业题目名称的字体用四号加粗,标题居中,标题正下方必须有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正文用小四号,单倍行距:“页面设置”为上:2厘米,下:2厘米,左:厘米,右:2厘米;右下角插入页码:必须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5.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1课标要求: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理解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
2、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其理论观点,探究其历史意义。
3、探讨巴黎公社的措施和历史教训对后来革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2、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材料,指导他们从中归纳、分析历史观点。
3、与学生一起剖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和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国际共运史的学习,激发学生树立起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对“巴黎公社”失败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是曲折的,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必然会取代旧事物,从而激发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诞生。
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教学难点: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
教学建议:(1)本节课讲述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范畴的历史,是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历史概念,如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运动等,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加以阐释,以利于学生对新课的理解。
(2)本课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叙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条件、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以及意义等。
其中重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和意义。
应从经济基础、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实践基础等四个方面推导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及其深远影响。
(3)本课还讲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巴黎公社,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教案人民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1、内容标准:⑴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⑵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教学要求:⑴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
⑵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⑶用批判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用赞赏的态度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养育崇仰思想先驱的感恩情怀。
⑷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思潮这一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史实。
⑸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⑹概括并评述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所做的努力,体会他们为信念而奔波而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在纷繁的新思潮中脱颖而出的历史及它的影响。
2、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背景1、政治上:辛亥革命失败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引起人民的反对2、经济上:民族资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根本原因)3、思想上: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二、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3、前期的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4、中心、主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三、基本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专制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时期)评价进步性1、性质:___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的斗争2、动摇的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最重要的功绩)3、弘扬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4、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019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名师精讲必考知识点,建议下载保存)(总计48页,涵盖高中历史所有知识点,价值很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值得下载打印练习)时空定位教学过程: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一)何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涌现及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意为数量多,有儒、墨、道、法、阴阳、杂、纵横、兵家、等。
所谓“争鸣”指各家各派从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出发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宇宙和社会的看法。
(二)“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1、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时空定位教学过程:专题三、四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关于“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须知的几点1、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方面争论时空定位教学过程: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1、“双百”方针(1)提出背景①新中国文艺工作的口号②社会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③目的: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2)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3)含义:(4)实质:政治民主化在科学文化事业上的反映时空定位教学过程:人文精神的起源一、人文精神的起源(一)时间、地点: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希腊(二)背景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与成熟;希腊工商业的发展;(根本原因)平民地位的提高及个人主义的成长;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直接原因) (三)内容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时空定位教学过程: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一、开创近代科学——伽利略的贡献(一)研究成果1、物理方面:突出成果——创立自由落体定律2、天文学方面:制造天文望远镜、证明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二)贡献1、他的发现和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2、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3、开创了近代科学二、近代科学的形成——牛顿的贡献(一)牛顿的成果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二)体系建立的意义1、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
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制度的建立与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单元复习指南 【P 36】时空定位 【P 36】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扩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及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1949—1956年:新中国的成立及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文化大革命”。
1978年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民主政治制度的重建和完善。
第18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夯 实 基 础 【P 36】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基础梳理】1.诞生条件(1)经济前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2)思想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3)阶级基础:欧洲的工人运动表明工人已经觉醒。
(4)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2.标志——《共产党宣言》的问世(1)时间:1848年。
(2)内容: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3)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重难突破】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成果。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马克思主义一般来说有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以某一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而是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与时俱进形成的理论体系,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
单元五、马克思主义及事实上践考试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历程的特点(趋势):1、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2、由理论到实践:马义—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3、由一国到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中国、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空想到科学)(工业革命时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一)背景(条件):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逐渐暴露,为科学的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发展趋势提供了估计。
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1844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同时也说明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科学理论在工人运动中产生(1)提问:三大工人运动与以往工人运动相比有何特点?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主力军反对封建主义的,而这个时候的无产阶级开始为争取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而独立展开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2)意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差不多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3)失败说明:工人运动需要理论指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也为理论创立提供条件。
3、理论来源:(1)德意志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3)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傅立叶、欧文、圣西门)——科学社会主义马、恩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想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
(列宁)4、实践活动:①理论研究与总结;②参与工人运动;(二)马克思主义诞生1、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年)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①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社会发展规律学说:阐明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断言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第11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框架即时巩固的入场劵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2.标志:1848年②《__________》的发表。
其内容包括:(1)阐述了③__________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3)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3.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⑤__________诞生,从此,⑥__________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点题训练1】“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出自( )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C.《乌托邦》 D.《共同纲领》考点二俄国十月革命革命进程,打倒沙皇,1917年3月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⑦__________,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际权力指明方向,列宁发表⑧________,提出将俄国革命从⑨________转变为⑩________的任务。
还明确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争取以⑪__________方式夺取政权抛弃幻想,l917年7月,临时政府制造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再现曙光,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亲自领导武装起义,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最后据点冬宫的信号,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⑫__________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十月,史称十月革命2.召开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世界上第一个⑬__________的国家诞生意义,性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⑭________对世界,在⑮__________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⑯__________,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对俄国,为俄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为把俄国改造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点题训练2】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单元五、马克思主义及其实践
考试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历程的特点(趋势):
1、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
2、由理论到实践:
马义—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3、由一国到国实践:
俄国十月革命—中国、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空想到科学)(工业革命时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一)背景(条件):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逐渐暴露,为科学的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
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
英国宪章运动、1844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同时也说明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科学理论在工人运动中产生
(1)提问:三大工人运动与以往工人运动相比有何特点?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主力军反对封建主义的,而这个时候的无产阶级开始
为争取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而独立展开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2)意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3)失败说明:工人运动需要理论指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也为理论创立提供条件。
3、理论来源:
(1)德意志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
(3)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傅立叶、欧文、圣西门)——科学社会主义
马、恩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想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
(列宁)
4、实践活动:①理论研究与总结;
②参与工人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
1、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年)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①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社会发展规律学说:阐明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断言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
②指出无产阶级政党重要性,制定党的策略原则;
③批判种种社会主义流派。
3、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说)
科学社会主义
4、意义:第一次完整系统的阐述了马义的基本原理,阐明社会发展规律;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
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巴黎公社(由理论到实践)(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即将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一)原因
1、普法战争战败,民族矛盾尖锐;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企图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阶级矛盾尖锐;
3、资产阶级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二)过程
1、成立:1871年3月18日革命成功,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掌握政权。
3月28日成立公社
2、措施:
(1)军队:废除资阶反动军队,代之以新的国民自卫军
(2)政权:公社委员会由普选产生,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十个委员会;
以上两点:体现了体现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创举: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原则)
(3)民主制: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监督和罢免权;人民民主原则
(4)待遇:公职人员最高年薪不得超一般工人;人民公仆原则
以上两点:体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代表广大人民利益
(5)颁布有利于工人的劳动法令
3、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A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还未达到完成社义革命的程度,无产阶级
较稚嫩;
B没有马义为指导;
C没有统一成熟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2)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没有乘胜打击敌人
(4)军事准备不足,领导失误
(5)没有割断敌人经济命脉
4、意义: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其经验教训成为国际社会主
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5、教训:
(1)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需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
(2)必须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成熟政党的领导;
(3)必须建立广泛的工农联盟
(4)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机器,拥有捍卫无产阶级政权的力量;
6、特点:
(1)爆发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必然结果),
(2)失败具有必然性(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足以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3)革命措施具有不成熟性(非马义直接指导)
(4)公社精神的革命性
三、俄国十月革命(由理论到现实)(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时期))
(一)历史条件:
马克思的国家学说中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但是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先在一个国家进行。
1、经济基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为十月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缓慢、落后他国、但已具有帝国主义基本特征)
2、政治基础:俄国各种矛盾尖锐(薄弱环节)
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
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是各种矛盾最复杂的国家----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俄国工人阶级及政党成熟。
——俄国革命成功最优越的条件
3、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受(资+封)双重压迫,有很强的革命性
4、组织基础:有坚强、成熟政党领导----布尔什维克党
5、思想基础: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
6、“一战”激化各种社会矛盾---革命催化剂;
(二)经过
1、二月革命(1917.3、彼得格勒):
A、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结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a工兵代表苏维埃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四月提纲》(列宁)
规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为革命指明方向。
3、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结束。
表明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4、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1917.11.7):
A、经过:攻占冬宫,阿芙乐尔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进攻的炮声,攻打冬宫的战斗开始。
)
B、结果: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C、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D特征:
①第一次在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首创)
②城市暴动(以城市为中心)、武装夺取政权是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
主要参加者是都是
工人阶级。
③经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连不同性质的阶段
④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夺权
5、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政策
政治上:建立了新型无产阶级政权。
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外交上:颁布《和平法令》,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历史意义
1、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为俄国;实现现代化创造前提。
3、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4、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
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异同
同: 1、无级领导的革命,使人民获得解放;
2、以马义为指导;
3、属于世界无级革命的一部分;
4、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
5、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义同国情相结合;
6、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鼓舞了世界无级和民族解放运动
俄十月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
(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义;
(2)马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产生了中共;
(3)有了中共的领导和马义指导,中国革命从旧转为新;
(4)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级革命的一部分,不再是旧式的资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