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流利与图式理论_雷晓东
- 格式:pdf
- 大小:135.79 KB
- 文档页数:3
“图式理论”指导下建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对于指导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式理论认为人类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会建立一些基本的认知结构,通过这些结构来整理、理解和记忆新的信息。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式理论的指导原则,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加深理解,提高记忆和应用能力。
图式理论强调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有关自然界和科学现象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激活这些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的科学知识。
在教授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时,可以先请学生列举自己已经了解的动植物的种类和特征,然后再引入新的知识,让学生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图式理论强调了建构性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与新的知识进行交互,不断地建构、调整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的方式,建构自己对科学现象的认知。
在教学“浮力”这一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船模型,并通过改变载重物的位置来观察船模型的浮力情况,从而深入理解浮力的原理。
图式理论还强调了对比与对照的重要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与对照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在教学“物质的变化”时,可以设计一组实验,让学生通过对比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态、性质和变化过程,来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
通过这样的对比与对照,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图式理论还提示我们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重视图像和模型的运用。
图像和模型是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理解和记忆知识的重要工具。
在教学“太阳系”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动的图像和模型,让学生对太阳系的结构和行星的运行轨迹有直观的认识。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引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英语已成为国际性通用语言,这使得英语学习在大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英语学习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既需要掌握基础语言技能,更加需要具备语境理解和语用能力。
图式理论是一种有助于提高英语语用能力的理论,本文将探讨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概述图式理论起源于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和 Mark Johnson的合作研究。
该理论认为,人类思维依赖于模式和形式,这些模式被称为“图式”。
图式不仅存在于语言中,也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和经验之中。
这些图式能够帮助人类理解、传达和整理信息。
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可见或抽象的概念,更是如此。
图式理论在语言学、认知科学、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图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词汇认知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而词汇量的积累往往在于词汇的语藻。
词汇接近是图式理论的重要一环。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词汇接近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已经掌握的词汇基础上,更加容易的掌握新的词汇。
例如,“可爱”的近义词可以是“可人”、“迷人”、“美丽”,“有趣”的近义词可以是“有意思”、“好玩”、“妙趣横生”。
通过对这些近义词组成的图式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词汇的语藻。
句型及语调英语中的句型及语调往往会显出不同的含义,这种含义往往是通过图式的方式传递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语料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语法图式进行教学。
例如情态动词的图式及其语调。
教师将按图式顺序呈现情态动词,以帮助学生掌握情态动词的语用含义、功能及使用方法。
翻译及语言交流在英语教学中,图式理论可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学生可以应用课本中学到有趣的图式进行交流讨论,如动物的绘画、自然环境及旅行等。
图式的主题易于理解,学生也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思考和交流。
结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境、掌握语用能力。
图式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焦建军摘要:英语写作是英语语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图式是存储于头脑中的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图式理论不但对英语阅读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可以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中。
本文首先阐述了图式及图式理论的来源及概念;然后提出了图式的类型和功能;最后介绍了图式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结论是:图式理论的应用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教师一方面应通过阅读建构完善学生记忆中的图式,另一方面要在写作中积极激活学生已有图式以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并不断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图式;图式理论;英语写作教学。
一、引言英语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用书面和口头形式进行交际的能力,即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
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是语言输出的基本能力,所以说英语写作是英语语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语言生成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英语写作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看出,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写作教学也成了中学英语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式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阅读教学之中,而当前相关的教学论文主要探讨了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鲜有文章论及图式和英语写作的关系。
本文作者拟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指导写作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图式理论1、图式理论的起源和概念图式(schema)的概念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的著作《纯推理判断》,他提出:“新的概念只有同人们已有的知识建立关系,才会变得有意义。
”Widdowson认为图式是已知事物或信息存储于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总之,图式就是储存于人记忆中的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网络。
简单地说,图式是人脑中先存的知识(prior knowledge)或背景知识(background knowledge)。
1932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Barlett F.C.正式提出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并将其应用到心理学研究之中。
收稿日期:2011-04-10作者简介:康立新(1971—),女,河南巩义人,河南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综述康立新(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471003)摘要: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30年来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的现状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评述。
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梳理:(1)图式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2)图式理论研究的现状;(3)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的趋势。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国内图式理论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图式理论;国内;综述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 (2011)04-0180-03Jul.,2011Vol.19No.4河南社会科学HENAN SOCIAL SCIENCES2011年7月第19卷第4期自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图式理论逐渐发展为一种成熟的理论,引起了国内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外语教学等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
本文拟根据中国期刊网(CNKI )核心期刊上的发文量,对国内30年(1980—2010年)来图式理论研究的研究发展阶段、现状及其研究趋势等做一个较为全面的述评,以期对未来国内图式理论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图式与图式理论早在1781年,“图式”概念由哲学家Kant 首先提出,他认为图式就是纯粹先验想象力的产物或者说是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的结构[1]。
随之,不同的学者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背景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图式进行了研究。
根究西方哲学家的一般理解,图式就是用来组织、描述和解释我们经验的概念网络和命题网络。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通过对同一类客体或活动的基本结构的信息进行抽象概括,在大脑中形成的框图便是图式[2];心理学家认为图式是储存于人们记忆之中的由各种信息和经验组成的认知结构;Piaget 、Rumelhart 等人认为图式由表示概念要素的若干变量所组成,是一种知识框架及分类系统[3];语言学家Carroll 把图式看做是语义记忆的一种结构[1]。
“图式理论”指导下建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图式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建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从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图式理论指导教学活动的建构。
一、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图式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Bartlett)提出的,它指出认知活动是在一种结构化的框架下进行的。
图式是一个认知结构,它包含了人们对特定领域知识的认知框架和原理。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和学习等认知活动中,都是按照图式来进行的。
图式理论强调了知识的组织、整合和应用,认为知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图式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指导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二、图式理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1. 教学活动设计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式理论来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发展科学知识的图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建构有关物质的图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验结果,形成对物质的特性、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图式。
在学习生物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实物展示、图片展示和实验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构对生物结构、功能和分类等方面的图式。
2. 学习内容整合3. 知识应用活动图式理论提倡知识的应用和转化,教师可以通过图式理论来设计知识应用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应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学习”、“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对科学知识的操作图式。
教师还可以设计“问题解决”、“设计与实施”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对科学知识应用的图式。
三、小结。
图式理论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一、图式理论是一种语言学习理论,由英国语言学家Michael Lewis提出。
它认为语言学习是建立语言知识结构的过程,即建立语言图式。
在外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外语语言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
图式理论认为,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不断修正和更新自己的语言图式,从而使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图式理论的应用可以改善外语阅读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信息。
此外,图式理论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语言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近年来,随着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图式理论逐渐成为了外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图式理论是由英国语言学家Michael Lewis提出的,认为语言学习是建立语言知识结构的过程,即建立语言图式。
在外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外语语言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
图式理论认为,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不断修正和更新自己的语言图式,从而使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实践方案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图式理论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优势,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教师可以在讲解阅读材料时,结合图式理论的观点,帮助学生建立外语语言知识结构,并加强对语言图式的理解。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阅读练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图式。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并为建立自己的语言图式提供更多的机会。
改进建议和发展方向虽然图式理论在外语阅读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图式理论较为理论化,对于某些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需要注意提供足够的具体例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图式理论的含义。
“图式理论”指导下建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图式理论是由俄国心理学家维戈茨基和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共同提出的一种认知心理学理论,也被称为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通过构建内在心智图式来进行的,这些图式可以指导人们对新信息的理解和处理。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图式理论来指导,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建构和理解。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科学知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概念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和讨论,帮助学生将新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和整合,形成新的心智图式。
教师可以设计情境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可以在真实和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理解。
在学习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校园或者附近的自然环境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通过实地探索和亲身体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关于植物生长的心智图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探索,并通过观察和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对科学现象进行解释和总结。
在学习物体沉浮原理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让学生自由选择并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可以自主发现物体的密度和浮力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思维训练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光的传播方式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反射和折射的原理实现光的传输和折射。
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光的传播方式,还可以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应用。
借助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小学生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和建构科学知识。
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积极参与,探索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可持续性。
图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开题报告图式理论是一种语言学习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通过建立语言图式来实现的。
图式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需要通过建立语言图式来理解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巩固和提高语言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图式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英语语法规则,帮助学生建立语法图式,更好地理解英语句子的结构。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式理论,通过大量的语言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能力。
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英语语法规则,帮助学生建立语法图式,更好地理解英语句子的结构。
例如,教师可以讲解语法规则,帮助学生建立主谓宾、定语后置、虚拟语气等语法图式。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式理论,通过大量的语法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法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语法练习,如填空题、选择题、改错题等,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式理论,帮助学生建立语言图式,更好地理解英语句子的结构和意思。
教师可以通过听力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语音图式,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掌握英语发音。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式理论,通过大量的听力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听力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听力练习,如听写、转述、听后回答问题等,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总的来说,图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建立语言图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和规则,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
同时,图式理论还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因此,图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究和应用。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者开始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图式理论是一种有前途的理论,逐渐受到英语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图式(schema)理论广泛应用于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语言学等领域,可以被描述为一类认知结构,是个体实现学习、记忆和问题解决等认知操作的指导框架(Anderson,1983)。
在语言学中,图式通常被定义为普遍的认知结构,它们包含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概念、情境和事件,并表示出人类对语言和语言使用的一种组织化方式。
这种组织化方式包括我们对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的规则、范例和概念的认识。
简言之,图式是人类语言认知的基础。
二、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根据图式理论,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学策略,有意识地利用和增强学生所拥有的知识结构,并为学生提供适应知识结构的新信息。
下面将介绍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词汇学习图式能够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
它们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区分、分类和归纳不同的单词。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单词“apple”时,教师可以同时介绍相关的图式,如“水果”、“香蕉”、“橙子”等。
这有助于学生将新单词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记忆和应用。
2.语法学习在语法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呈现有代表性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语法规则。
例如,在学习被动语态时,教师可以给学生阅读一篇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被动语态的运用方式和规则,从而形成记忆。
3.阅读和写作图式理论可用于教授学生阅读和写作。
学生可以通过图式来分析和组织阅读材料,理解文章结构和主题。
此外,在写作中,学生可以利用图式来组织思想,构建篇章结构,并将不同的信息和段落有机地联系起来。
4.语言交际活动图式理论也适用于教学语言交际活动,例如口语和听力训练。
浅析图式理论语料库语言学和外语教学三者关系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通过对图式理论、语料库语言学和外语教学三者定义的描述,清晰地得出一个三者关系图,详细分析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现状和作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并结合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的一个实际应用案例,具体阐明了三者关系。
【关键词】:图式理论;语料库语言学;外语教学一、三者的定义以及关系图1.图式理论的含义1932年Bartlett首次提出图式理论,Rumelhart发展完善这一理论,解释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识能力的建筑砌块”[1]。
2.语料库语言学的含义基于语言运用实例的语言研究,对自然语言进行语法与句法分析,也研究与其他语言的关系。
桂诗春认为语料库语言学既是一种工具,更是一门学科;它是对语言行为进行概率性归纳和概括的一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性,要做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必须有雄厚的跨学科基础[3]。
3.外语教学的含义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某一社区内进行的非本族语教学,一般在人们学会母语后在课堂里进行。
4.三者关系图Aton认为图式的建构要在自然语境下大量重复地接触语料,不断分析和综合。
如学习者用英语陈述某事件时,既需要与该事件知识匹配的词汇及搭配等具体、细化的陈述性图式知识,又需要对事件前因后果、发展变化等进行组织安排的程序性图式知识。
语料库所选用语料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文本或话语,有利于构建自然真实的语境。
语料库索引工具可呈现大量高频出现的索引行,有利于学习者反复接触近似语境,并进行分析归纳。
因此语料库特有的资源、工具和检索软件可为学习过程中建构和重构各种图式提供便捷、有效的帮助[4]。
二、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现状和作用1.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现状语料库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研究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研究方法以基于语料库的实证性研究为主;主要内容及特征总体上更加重视课堂实际教学研究,具体研究内容趋向广泛,但分布不均。
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综述一、概述图式理论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人类如何处理和理解信息。
自上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图式理论在国内外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国内对于图式理论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心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相关研究逐渐深入,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
国内图式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图式的概念界定、图式的分类与特点、图式的形成与发展、图式的应用等方面。
学者们通过对图式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图式在个体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理解和解释人类认知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同时,国内研究还结合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对图式理论进行了本土化的探索和发展,为图式理论的国际交流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等跨学科的快速发展,国内图式理论研究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
一方面,研究者们开始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神经影像学、计算机模拟等,深入探索图式的神经机制和计算模型另一方面,图式理论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如教育、心理咨询、人机交互等,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国内图式理论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研究方法不够多样化、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实践应用不够广泛等。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合作,拓展研究方法和内容,推动图式理论的深入发展和实践应用。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图式理论在本土化、国际化方面的探索和交流,促进图式理论的全球发展和应用。
1. 图式理论的定义与起源图式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心理学理论,自其诞生以来,在多个学科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后经过康德、巴特莱特等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图式”一词,在心理学中,通常指的是人脑中一种有组织、可重复使用的信息结构或知识单元。
它是个体对外部世界进行感知、理解和记忆的基本单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和表征的心理结构。
“图式理论”指导下建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研究人类学习、记忆、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规律。
图式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我们脑海中用来存储和呈现知识的一种模式。
根据图式理论,人们通过将所学知识与已有的图式相匹配,来理解和记忆新的信息。
小学阶段是孩子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至关重要。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图式理论指导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本文将从图式理论的基本原理入手,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建构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效果。
1. 图式理论的基本原理图式理论由心理学家巴特莱特于1976年提出,他认为图式是一种认知结构,是我们大脑中用来存储和呈现知识的一种模式。
图式可以包括各种各样的信息,例如概念、事实、事件等。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将新的信息与已有的图式相匹配,来理解和记忆新的信息。
当新的信息与已有的图式相匹配时,学习和理解会更加容易和快速。
图式理论还提出了“激活”和“加工”两个重要概念。
激活是指激活某个图式中的特定信息,使之成为当前的注意焦点;加工是指对信息的深度加工和思维活动,它有助于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2.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建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图式理论的原理,构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建构的教学活动的具体做法:(1)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在新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
以生态系统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引导学生思考并激活他们对生态系统的基本认知。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并建立新的图式。
(2)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促使学生思考、探究和实践。
在学习动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动物的生长过程,从而加深他们对生长发育规律的理解。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图式理论越来越受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关注。
图式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应用知识。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图式理论概述图式理论是指将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概念抽象成为一种结构形式,以此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理论。
图式是一种大脑内部的认知结构,是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方式和表达方式。
图式的的编码和重现是通过与大脑内部的知识结构的配对来实现的。
二、图式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单词的底层含义以及单词之间的关系。
“底层含义”即指一个单词背后的基本概念,比如单词“durable”的底层含义是“持久的”。
通过将单词的底层含义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图式展示给学生,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单词,从而更快地掌握单词。
其次,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和词组。
记忆是语言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图式理论将语言单元模拟成一张图表,学生可以通过查看并思考图表,来轻松记忆语言单元。
三、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是指,将文本信息进行结构化分类,理清信息的关系,进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大脑结构。
学习者可以通过构建结构化图表,来快速、清晰地理解一篇英语文章的主旨。
同时,图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生词。
通过将生词和图式结合,使学生不必背诵衰弱的词汇表,而是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习并掌握新词汇。
四、图式理论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图式理论在英语写作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组织思路和撰写文章。
学生可以使用图表来规划文章的结构、选择合适的字词和句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这有助于学生发展逻辑思维,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图式理论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写作技巧。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图表来理解主题句、过渡语和段落结构的使用方式,以及如何使用修辞手法来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图式理论”指导下建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图式理论是指人们脑中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和信息的抽象表征,是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对于新的知识和信息的处理和理解都是基于已有的图式框架进行的。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图式理论来指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建构和学习。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图式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
在教授光的折射现象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光的传播图式,然后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建构出关于光的折射的图式。
在学生建构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启发性问题和实验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图式转换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图式转换是指将一个图式中的知识和信息转换到另一个图式中的过程。
在教授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时,可以引导学生将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从立体图式转换到平面图式,通过比较两个图式的不同,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通过图式转换,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激活和调整学生的图式来促进知识的迁移。
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可以帮助他们在新的学习任务中更快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教授磁铁的磁性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图式,如磁铁的吸附特性、磁性材料等,然后通过实验和观察调整他们的图式,帮助他们理解磁性的本质。
通过激活和调整图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图式框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图式框架是指人们对某一领域的知识和信息的整体组织和结构。
通过呈现科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授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通过图式框架展示植物的生命周期,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和思考,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通过图式框架的呈现,学生可以更主动地参与科学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概述了图式理论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编写教材和设计课程、英语教学评估以及学生自我调节和反思中的重要作用。
图式理论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结论部分总结了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图式理论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深入了解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图式理论、大学英语教学、意义、基本概念、学生兴趣、教材设计、课程设计、评估、自我调节、反思、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一种认知心理学理论,强调个体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概念性结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图式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图式理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先前知识结构和学习策略,有针对性地引入新知识,促进学生更快地掌握新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图式理论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不可忽视,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展示其重要性和实际效果。
1.2 概述本文要讨论的内容本文将探讨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我们会介绍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探讨其在帮助学生构建语言学习框架和促进语言习得方面的作用。
我们会概述本文要讨论的内容,包括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基本概念,如何利用图式理论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以及在编写教材、设计课程、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和促进学生自我调节和反思方面的应用。
我们将总结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图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谢徐萍
【期刊名称】《高教探索》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文本理解就是"自上而下"对激活图式的处理和"自下而上"对文本所表达的概念的处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图式是表征存储在记忆中的一般概念的资料结构.图式对文本理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剪辑和提取计划上.阅读理解中图式的选择是一种推论过程,而推论加速阅读理解过程.图式的差异性是英语文本理解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同时注重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学会构建图式,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认同、内化、提取和巩固.训练这种对于知识的系统化掌握,在听、说、读、写中迅速地从低层次图式激活到高层次图式激活的能力,正是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
【总页数】4页(P59-62)
【作者】谢徐萍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图式理论在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新闻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初探
2.图式理论在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3.图式理论在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
应用4.基于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Ⅱ》(第二版)教材为例5.图式理论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以肾脏学英语词汇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