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生物碱
- 格式:ppt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50
生物碱不具有的特点是A. 分子中含N 原子B. N 原子多在环内C. 具有碱性D. 分子中多有苯环E. 显著而特殊的生物活性D此生物碱结构属于A. 吲哚类B. 吡啶类C. 喹啉类D. 萜类E. 莨菪烷类E此生物碱结构属于A. 吲哚类B. 异喹啉类C. 吡啶类D. 甾体类E. 大环类B生物碱在植物体中往往与____性成分结合成____状态存在。
酸 盐多数生物碱A. 以结晶形固体、非晶形粉末或液体状态存在B. 具挥发性C. 无色D. 其旋光性不受溶剂、pH 等因素的影响E. 生理活性与旋光性有关A C EN CH 3O C O CH CH 2OH N H 3COH 3COH 3CO OCH 3在植物体内,生物碱A. 不能以游离状态存在B. 多与共存的有机酸结合成生物碱盐C. 往往在植物的某种器官含量较高D. 可与无机酸成盐E. 多以酯或苷的形式存在BCD在常温下呈液体的生物碱是A. 槟榔碱B. 麻黄碱C. 苦参碱D. 乌头碱E. 莨菪碱A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是A. 吗啡碱B. 小檗碱C. 苦参碱D. 麻黄碱E. 乌头碱D具有升华性的生物碱是A. 烟碱B. 咖啡因C. 小檗胺D. 益母草碱E. 氧化苦参碱B生物碱的味多为A. 咸B. 辣C. 苦D. 甜E. 酸C生物碱类对水的溶解性因成盐的酸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其水溶性:A. 无机酸盐和有机酸盐差不多 B. 无机酸盐大于有机酸盐C. 无机酸盐小于有机酸盐D. 不能确定水溶性生物碱主要指A. 伯胺生物碱B. 仲胺生物碱C. 叔胺生物碱D. 两性生物碱E. 季铵生物碱E溶解脂溶性生物碱的最好溶剂是A. 乙醚B. 甲醇C.乙醇D. 氯仿E. 水D在水溶液中两性生物碱形成沉淀的pH为A. 1B. 10C. 2~3D. 6~7E. 8~9E生物碱碱性的表示方法多用A.K b B.pk b C.K a D.pk a E.pH[D]pk a为生物碱共轭酸的酸式离解常数,目前生物碱碱性大小统一用pKa表示生物碱分子的碱性随p轨道在杂化轨道中的比例升高而(),即()>()>()增强;sp3;sp2;sp碱性最强的生物碱类型为A.酰胺生物碱B.叔胺生物碱C.仲胺生物碱D.季胺生物碱E.两性生物碱[D]季铵碱的碱性强(pKa11.5以上),是因羟基以负离子形式存在,类似无机碱。
第⼗章⽣物碱第⼗章⽣物碱课次:29课题:⽣物碱概述⼀、教学内容:1.⽣物碱的含义。
2.⽣物碱的发展史及常见的⽣物碱概述。
3.⽣物碱的分布规律及概况。
4.⽣物碱的结构类型。
5.⽣物碱的性质(上):性状、旋光性、酸碱性、溶解性。
⼆、课堂⽬标:1.说出⽣物碱的基本含义。
2.简述⽣物碱的发展史,举例说明中药中常见的⽣物碱及其临床疗效。
3.说出植物中⽣物碱分布的基本概况,简述⽣物碱分布的特点及规律。
4.详述⽣物碱的结构分类及各类⽣物碱的结构特点。
5.简述⽣物碱的基本性状、旋光性与结构的关系。
6.详述⽣物碱的酸碱性及其与结构的关系、溶解性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结构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分析及教法设计:⽣物碱是⼈们最早研究的⼀类天然药物成分,也是最重要的中药有效成分之⼀。
⽣物碱是进⼊各论部分以后学⽣接触到的第⼀类有效成分,它在整个各论部分所占的⽐重特别⼤。
⽣物碱部分的教学,内容较多,化合物类型较多,要注意加强类⽐分析,归纳推理,增进学⽣理解记忆。
寻找规律,分门别类的攻克难关,掌握⽣物碱的基础知识。
本部分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精讲多练,注重推理分析,争取能在各论的第⼀部分-⽣物碱教学中,让学⽣掌握中药化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法。
本次课全部内容采⽤启发式讨论教学。
四、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检查学⽣出勤,填写教学⽇志,随机应变,组织好课堂纪律。
2.课程引⼊:⽣物碱是⼀类存在于⽣物体内的具有⽣理活性的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
⽣物碱是中草药有效成分之⼀,在我国,中草药的使⽤已有数千年历史,⽬前从各种植物中分离出的四千多种⽣物碱,应⽤于临床的已有数百种,随苷对⽣物碱结构、性质及作⽤的深⼊研究,必将促进中草药的临床应⽤。
⽣物碱的结构有何特点?⽣物碱的研究历史怎样?⽣物碱的分布有何规律?⽣物碱的基本性状如何?本次课我们将对以上问题进⾏详细研究。
3.展⽰⽬标:(1)⽣物碱的含义。
(2)说出⽣物碱的分布概况和分布规律。
(3)举例说明常见的⽣物碱及其在临床上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