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在1375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生物圈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
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简介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
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
从地质学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
生物圈是一个封闭且能自我调控的系统。
地球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
一般认为生物圈是从35亿年前生命起源后演化而来的。
地质学家爱德华·苏威斯于1875年最早使用生物圈这个词。
它本来是一个地质学的词。
它显示了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和马修· 方丹· 莫里的理论对地球科学的影响。
1920年代生物圈这个词获得它的生态意义。
1935年生态系统这个词被引入。
弗拉基米尔·沃纳德斯基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圈的科学。
生物圈这个概念今天集合了天文学、地质物理学、气象学、生物地理学、演化论、地质学、地质化学、水文学等多项科学,可以说它集合了所有与地球和生命有关的科学。
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链的一个统称,他包含了生物链和所有细微的生物和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生物圈生物圈是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地,它衍生出环境生态灾害。
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态学考试题⽣物技术专业⽣态学题⽬第⼀章⼀、选择1、从具有⽣命活动的⼤分⼦到细胞,是⽣命进化中的关键⼀步,细胞⽣命⼀旦出现,就从化学进化过渡到(C)A物理进化B后化学进化C⽣物学进化D遗传进化2、许多全球性问题如⼈⼝问题,能源问题等是⽣态学发展哪个时期中的重要问题?(D) A萌芽时期B建⽴时期C巩固时期D现代⽣态学时期3.以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和创建顶级群落学说⽽著名,被称为动态学派的是哪个学派?(B)A北欧学派B英美学派C法瑞学派D苏联学派⼆、概念题1、⽣物圈:⽣物圈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在1375年⾸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
它在地⾯以上达到⼤致23 km的⾼度,在地⾯以下延伸⾄12 km的深处,其中包括流层的下层、整个对流层以及沉积岩圈和⽔圈。
2、化学进化阶段:原始⽣命形态只能依靠分解复杂的化合物时所释放的能量来维持⽣存,⽽太阳的紫外辐射⼜把简单物质再次变为复杂化合物。
这种最初的⽣命靠化学反应得到发⽣和发展,称为化学发展阶段。
三、简答现代⽣物学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答:1)研究层次上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2)研究⼿段的更新3)研究范围的扩展第⼆章⼀、选择题1、下列哪个不是⾮⽣物因⼦?(A)A.有机体 B.温度C.阳光 D.⼟壤2.下列哪个不是⽣态因⼦分布特征?(B)A.纬度地带性 B.⽔平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 D.经度地带性3.湖南念同的野⾲是哪种矿物的指⽰⽣物?(A)A.⾦矿 B 铜矿C.锌矿 D.铁矿4.下列哪个不是⽔⽣植物的类型?(D)A.挺⽔植物 B.浮⽔植物C.沉⽔植物 D.潜⽔植物5.⽣存在⾼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和⽣存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较,其体型(C)A.⼀样⼤ B. 没有规律C.⼤D. ⼩6.利于植物⽣长的⼟壤中占据⼟壤容积最⼤的组分是(C)A.空⽓ B.⽔分C.矿物质 D.有机质⼆、概念题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某⼀特定⽣物体或⽣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物体或⽣物群体⽣存的⼀切事物的总和。
2019年重点生物八年级知识之生物圈
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提供的2019年重点生物八年级知识之生物圈,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四、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
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由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提供的2019年重点生物八年级知识之生物圈,祝您学习愉快!。
人类居住的地球第一篇基础知识第一章人类居住的地球1.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
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统。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
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约短21千米.地球的基本参数可归结为下表(表1-1-1)。
表1-1-1 地球的基本参数1.2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可以看作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
它的内部可以划分出许多性质不同的圈层。
地球的固体外壳称地壳,地壳以下又可分地幔和地核。
地壳及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
岩石圈之上是由海洋水和陆地水构成的水圈。
水圈虽不连续,但占据了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
地球上还有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构成了生机勃勃的生物圈。
这就是地球的圈层构造。
人类聚居的自然地理环境主要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息息相关。
地壳的厚度约为10~40km,其下为岩石圈(包括地壳约厚60km),接着是软流圈(60~250km)、过渡带(位于390km和700km处)、然后是岩石质地幔(包括软流圈和下岩石圈厚2650km)。
地幔以下为液态地核(厚1700km),过渡带(厚500km)和固态地核(半径为1216km)。
这些圈层中,影响地壳运动的主要是软流圈以上各圈层,所以,这一圈层又称构造圈。
1.2.1地球的面纱--大气圈没有云彩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天是蓝色的,这个裹在地球表面的蓝色面纱,是由稠密的空气组成的,称为大气圈。
大气圈又可细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以及高层大气等。
二、地球环境及其组成1、地球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的物质世界2、组成: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大气圈:大气圈又称为大气层,是调节地球“体温”的外衣,使地球从太阳得到的热量不易散失,而适宜的温度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圈:水圈是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水体存在方式不同,其作用方式也有比较大的差别。
包括地面上的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积雪,以及地下水、大气水。
土壤圈:由瑞典学者马特松(S.Matson 1938年)首先提出。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生物圈: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18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
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表层岩石体的总称,是由地壳和地幔最上部分构成的连续圈层。
地壳是岩石圈的主体,由花岗岩、玄武岩等各种岩石组成。
地球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的物质世界。
组成: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大气圈:大气圈又叫大气层,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水圈:水圈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也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
按照水体存在的方式可以将水圈划分为:海洋、河流、地下水、冰川、湖泊等五种主要类型。
土壤圈: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它是岩石圈最外面一层疏松的部分,其上面或里面有生物栖息。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
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初一学习指导】必备的初一上册生物复习要点归纳:生物圈
生物网初中频道为您整理了必备的
初一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2、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深入10千米,包括大
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气圈的底部: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
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
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
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收集和分析资料
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收集资料的途径: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
(2)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等。
(3)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发现探究的线索。
以上就是生物网为大家整理的必备的初一上册生物复习要点归纳:生物圈,大家还满
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必备的初一上册生物复习要点归纳:生物圈
查字典生物网初中频道为您整理了2021必备的初一上册生物温习要点归结:生物圈,希望协助您提供多想法。
和小编一同等候学期的学习吧,加油哦!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适宜生物生活的中央,其实只是它外表的一薄层,迷信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是一切生物的家,生物都生活于生物圈中。
2、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以海平面为规范向上10千米,向下深化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外表。
(1)大气圈的底部: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陆地和江河湖泊。
大少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的外表: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局部。
它的外表大多掩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
4、搜集和剖析资料
搜集和剖析资料是迷信探求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搜集资料的途径:查阅书刊报纸、访问有关人士、上网搜索。
(2)资料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等。
(3)对取得的资料要停止整理和剖析,从中寻觅效果的答案,或许发现探求的线索。
以上就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整理的2021必备的初一上册生物温习要点归结:生物圈,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生物圈
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在13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
它在地面以上达到大致23 km的高度,在地面以下延伸至12 km的深处,其中包括流层的下层、整个对流层以及沉积岩圈和水圈。
但绝大多数生物通常生存于地球陆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各约100 m厚的范围内。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
生命物质又称活质,是生物有机体的总和;生物生成性物质是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物质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质等;生物惰性物质是指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矿物和水。
由此可见,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
它的形成是生物界与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土圈)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是:第一,可以获得来自太阳的充足光能。
因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其基本来源是太阳能,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合成有机物而进入生物循环。
第二,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态水。
几乎所有的生物全都含有大量水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第三,生物圈内要有适宜生命活动的温度条件,在此温度变化范围内的物质存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变化。
第四,提供生命物质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O2、CO2、N、C、K、Ca、 Fe、S等,它们是生命物质的组成或中介。
总之,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均属生物圈。
生物的生命活动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引起生物的生命活动发生变化。
生物要从环境中取得必需的能量和物质,就得适应环境,环境发生了变化,又反过来推动生物的适应性,这种反作用促进了整个生物界持续不断的变化。
2005-09-14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