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7树石画法》
- 格式:ppt
- 大小:10.45 MB
- 文档页数:17
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树石画法》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知识目标•了解树石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树石画的画法和表现形式•发现和表现自然界中的美丽之处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3.情感目标•发掘学生的美感和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之情4.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为树石画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以下内容:•树石画的历史和基本概念•树石画的画法和表现形式•树石画的表现技巧和特点5.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与本节课的主题联系起来。
2.向学生展示一些树石画作品,让学生感受树石画独特的美感。
3.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步:讲解授课(20分钟)1.讲解树石画的历史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树石画的起源和发展。
2.介绍树石画的画法和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树石画的特点和基本技能。
3.分析树石画与其它艺术形式的不同之处,让学生掌握树石画的独特性和表现形式。
4.通过讲解实例,引导学生借鉴树石画的表现技巧和特点,并让学生尝试模仿和创新。
第三步:实践操作(30分钟)1.提供树石画、素描纸、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2.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先摆放好画布和工具,然后用铅笔在纸上进行素描实践。
3.通过老师现场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树石画基本的画法和表现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的存在。
4.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并在实践结束后给予学生评价和指导意见。
第四步:总结回顾(10分钟)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赏析各自的作品。
2.中肯地点出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指导意见。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主要收获,让学生对树石画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的《树石画法》为教材,通过导入新课、讲解授课、实践操作和总结回顾四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树石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掌握了树石画的画法和表现形式。
《树石画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树石的基本画法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树的种类、结构及画法。
2. 石的种类、结构及画法。
3. 树石的组合画法及意境营造。
4. 传统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5. 作品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树石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2. 难点:树石的组合画法和意境的营造。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绘画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树石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树的种类、结构及画法,演示绘画技巧。
3.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自行练习画树。
4. 讲解:教师讲解石的种类、结构及画法,演示绘画技巧。
5.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自行练习画石。
6. 讲解:教师讲解树石的组合画法及意境营造,演示绘画技巧。
7.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自行练习树石组合画法。
8. 点评: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改进。
9.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绘画技巧和注意事项。
10. 作业:学生完成一幅树石画作品,下周上课时展示和点评。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树石画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绘画过程和技巧。
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画法,提高绘画能力。
3. 采用欣赏分析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表现力。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品质量,包括绘画技巧、创意和意境等方面。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品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
八、教学拓展:1. 邀请著名画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绘画技巧和艺术理念。
树石画法-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1 知识点本次教学将学习树石画法,包括其定义、历史、技法、表达手法等方面内容。
1.2 教学目标•了解树石画法的定义和历史;•掌握树石画法的基本技法;•通过练习,掌握树石画法的表现手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符合树石画法要求的作品。
1.3 教学重点•树石画法的定义和历史;•树石画法的基本技法。
1.4 教学难点•树石画法的表达手法;•如何运用树石画法创作出符合要求的作品。
二、教学步骤2.1 概念讲解树石画法是中国画的一个传统绘画技法,它主要用于描绘山水中的树石,以及山石、花鸟、人物等。
树石画法历史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艺术地位。
2.2 基本技法讲解2.2.1 用笔法树石画法讲究以干笔勾勒出树石的轮廓、质感和韵味。
可以用画龙点睛法、虬龙双玄法、交头象角法等技法来表现树石的特点。
2.2.2 用色法树石画法注重色彩的层次感和质感,以墨、淡、重、轻相衬托。
可以运用淋漓、挫、湿拓等方法,填补灰墨,渲染纹理,增加画面的层次和丰富性。
2.2.3 用墨法树石画法依赖于墨的韵味和质感表现树石的特点。
可以用入墨、浓笔、皴、点等技法,渲染出树石的轮廓、质感、气韵和动感。
2.3 创作实践在掌握树石画法基本技法后,可以通过练习和创作实践,熟练掌握运用树石画法表现出树石的特点。
三、教学评价3.1 个人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认真观察学生的绘画过程和结果,对其技法、表现和创作思路进行评价。
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评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共同进步。
3.2 家庭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让家长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和鉴赏,从而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合作,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将基于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重点讲解树石画法的定义、历史、技法和表达手法等方面内容。
通过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树石画法的基本技法,能够熟练运用树石画法表现出树石的特点。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树石画法》——之树的画法教材分析:山石树木在山水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山水画的骨骼和肌肤。
山水画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单纯的技法学习,而是通过山水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涵养人文素养,感知艺术家将自然物象人格化,借景抒情,是一种精神气质的流露,是中国文人在思考天地万物之哲学中外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本课选用浙美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课型.学生分两课进行。
第一课时学习树木的写意画法,第二课时学习山石的写意画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认识自然界的山石、树木形态特征入手,感知如何运用笔墨来表现自然景象。
如:用笔勾勒要虚实相生、自然流畅,用墨要有干、湿、浓、淡变化。
层次分明。
笔墨技巧演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个直观认识、加深对山水画作品形式语言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思想情趣。
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在对美术认知程度上比上学期要好的多,从最初对美术知识和技法的了解甚少到现在的能大胆表现心里想法。
但对中国画的表现和笔墨的运用学生很少接触甚至没有接触过,教师在讲解时即要把中国画中的笔墨技法和写意树的画法传达又要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目标1、了解树的基本规律及形态特征,理解“树分四歧”的基本概念。
2、初步掌握树的写意技法,体验并感受笔墨技法与自然物象造型之间的关系。
3、培养细致观察,大胆创作的态度能力,增强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树的写意画法,体会山水画笔墨造型与意境营造的关系难点:如何运用笔墨技法来表现树的形态。
教法学法:讲授法、实践法、探讨法课题:第一课时《树的画法》七、课前准备:(学生)国画常规用具(教师)国画常规用具一、教学过程:(一)、以四季树木导入,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树木的形态特征1、自然状态中的树:1)树分根、木、枝、梢、叶2)树的外形各具特点2、对照生活中的树,观察鹿角枝与蟹爪枝的不同特点。
《树石画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树的基本形态,“树的基本姿态特点”“树分四歧”。
2、体验树的写意画法,能感受到树的画法与笔墨之间的技能方法,找出适合自己的画法。
3、在画树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笔墨情趣,了解干,湿,浓,淡对于树的各种表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树的写意画法,初步掌握画好一个树的基本要点。
教学难点:如何用不同的笔墨效果来展现树的各个部分。
体验笔墨的情趣。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中国画石树图片、学生范例作品等。
学生:宣纸、毛笔、墨汁、国画颜料等。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图片欣赏观看一组“枯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总结。
从树的基本形态,树的树干树枝间的一些生长规律等方面去引导。
活动2【讲授】点题在欣赏过树的图片后,也了解了树的一些基本姿态和生长规律后。
从立意上给这些“枯树”上升一个高度,从一些古诗当中去寻找,中国画中的枯树可以表现什么。
最后引出课题。
活动3【活动】深入探讨1、再次观察这些树,从两方面去思考:(1)生长规律是什么?(2)树枝的形态规律是什么?(学生讨论。
)2、让学生上黑板用粉笔画这些树画一下,然后在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一起总结。
(重点两个,树枝越长越细,树分四岐。
)3、教师最后示范,示范的时候注意一些要点:比如用什么墨去表现树皮的质感,纹理。
还有画到树干的顶端时如何分叉等。
4、学生体验练习,教师临场指导。
活动4【练习】深入练习1、笔墨的用法,树枝的两种形式。
从传统的中国画当中去体验古人对中国画的概括总结。
重点两个(鹿角枝,蟹爪枝)。
2、学生练习,教师临场指导,视频的演示。
活动5【练习】练习反馈,再深入1、要注意树分四歧的原则,即树干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出枝。
2、切忌如同鱼骨,二二并生,缺乏错落的风致。
3、树枝应越长愈细,不能把树枝末端画粗或枝粗干细,违反植物生长状态。
4、树与树之间要有疏密,错落的变化。
5、画树枝的线条变化。
6、画树的画法的变化。
7、表现一定的笔墨趣味和画面意境。
《树石画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山石的勾勒技法。
2.画山石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
1.山石外形塑造。
2,丰富山石内部结构与细节的常用皴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塑造山石外形时用笔的灵动性的讲解。
难点:皴法的表现与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
教材、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课:树石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习树画法尤为重要。
二、笔墨技法讲解。
1、勾勒。
特点:1)顺笔勾,逆笔勒。
2)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3)阳:细、疏阴:粗、密。
4)线条粗细变化,用笔转折顿挫。
2、皴、擦(丰富山石的内容)。
1)南方一披麻皴:线一粗细,疏密;中锋为主。
2)北方一斧劈皴:面一大小;侧锋用笔。
三、点:圆点、浑点(破醒画面)
四、染(远山,石头的暗部)
1、目的一强化厚重感
2、要求一笔大、水足、多遍五、破。
1、目的f修改调整画面中滞板的部分。
2、具体一重破淡、淡破重、干破湿、湿破干、水破墨、墨破色、色破色、色破面、线破面等。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树石画法》教案学科领域:美术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人:X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树石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树石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树石画的表现方法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3. 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展示树石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概念和技巧讲解:教师讲解树石画的基本概念,如树木、石头、山水等,以及绘画技巧,如线条、颜色、构图等。
3. 实践环节: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尝试绘制简单的树石画面。
第二课时:1. 复习: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表现方法讲解:教师讲解树石画的表现方法,如线条的粗细、颜色的搭配、画面的布局等。
3.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创作一幅树石画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线条、颜色、构图等方面的表现。
2. 学生对树石画技巧和表现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展现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策略1. 示范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树石画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过程和技巧。
2.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树石画的技巧和表现方法。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教师准备树石画相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供学生学习。
2. 范画:教师收集树石画范画,用于教学演示和学生参考。
3. 绘画工具: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4. 自然景观图片:教师准备自然景观的图片,供学生观察和描绘。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树石画法》评课稿一、引言《树石画法》是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的一篇教材文章,通过讲述传统绘画中的树石画法技巧,帮助学生了解与运用这一技巧进行艺术创作。
本评课稿将对本课进行全面评述,包括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教材内容《树石画法》主要介绍了树石画的基本构图方法、绘画技巧以及传统名家的作品示例。
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树石画作品,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与表达的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 - 树石画法的基本概念与艺术特点 - 树石画的构图技巧、线条表达、墨色运用、细节处理等 - 传统名家的树石画作品赏析三、教学目标1.了解树石画法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点;2.掌握树石画构图的基本技巧和线条的表达方法;3.能够灵活运用墨色来绘制树石画;4.提高观察力和细节处理能力;5.欣赏传统名家的树石画作品,培养欣赏艺术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详细介绍树石画法的基本概念、构图技巧和绘画技巧,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
2.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树石画的绘制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技法和表达方法。
3.实践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绘制自己的树石画作品,通过实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作能力。
4.讨论与评价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心得,借鉴他人的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5.赏析法:通过欣赏传统名家的树石画作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的灵感和创作潜力。
五、教学手段1.课堂教学:在教室内进行讲授、演示和实践操作,确保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树石画法的技巧。
2.多媒体展示: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教材中的相关图片和名家作品,以及讲解过程中的示意图,提供视觉参考和学习资源。
3.书写工具和绘画材料:提供适当的毛笔、宣纸、水墨等绘画材料,并向学生讲解使用方法,确保正常的绘画操作。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绘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彼此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