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第四章 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
- 格式:pptx
- 大小:823.53 KB
- 文档页数:45
第一章导论1.1 复习笔记一、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1.个案工作的定义(1)个案工作的概念分析①在Social Case Work里,Social有四层特别的意义:a.指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法律、商业、心理辅导等专业的个案工作;b.个案工作是一项组织行为,是以机构为依托发生的助人活动,而非个人的善举;c.强调个案工作是一项社会职业,讲求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约束;d.体现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关怀和责任。
②Case即事例、事件或案例,在Social Case Work中意指个案工作是以个别的方式、针对单个案例进行的助人工作。
③Work即工作或劳动,意指个案工作是工作者为帮助案主而做的工作或进行的劳动,是工作者体力和脑力的付出,是工作者将个案工作的价值理念、理论知识、技术方法进行整合并作用于案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个案工作的定义介绍①社会工作的先驱玛丽·里士满个案工作包含着一连串的工作过程,它以个人为着手点,通过对个人及其所处的环境作有效的调整,以促进其人格的成长。
这是个案工作的最早期的定义。
②美国社会工作学者鲍尔斯个案工作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以人际关系的科学知识和改进人际关系的专业技术为依据,启发与运用个人的潜能和社区的资源,促使案主与其所处环境之间有较佳的适应关系。
③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个案工作所注重的不是社会问题本身,而是“个案”,尤其注重为社会问题所困或无法与社会环境或关系圆满适应的个体或家庭。
个案工作的目的是在于帮助人与人或人与环境的适应遭遇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恢复、加强或改造其社会功能。
④美国社会工作学者斯莫丽个案工作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一对一的(专业)关系,促使案主运用各种社会服务,以增进个人和一般(社会)的福利”。
这是功能派个案工作的代表性定义。
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霍利斯个案工作是一种心理暨社会调适方法,个人社会功能的丧失或不良是因同时受到案主本身内在心理和外在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个案工作应致力于个人内在需要的满足和个人社会关系的协调。
《个案工作》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个案工作的定义与意义1. 定义:个案工作是一种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它针对个人、家庭或团体,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与互动,运用专业的知识、技巧和态度,协助服务对象识别问题、挖掘资源、提升能力,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 意义:(1)个体层面:帮助个体解决生活中的困境,促进其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
(2)家庭层面:改善家庭关系,增强家庭功能,提升家庭生活质量。
(3)社会层面: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4)专业层面:为社会工作专业提供实践基础,推动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二、个案工作的历史发展1. 起源:个案工作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和美国,最初是为了应对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家庭破裂等。
2. 发展阶段:(1)慈善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个案工作主要以慈善救助为主,关注贫困群体的基本生存需求。
(2)科学阶段(20世纪初至中叶):个案工作开始引入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强调科学性和专业性。
(3)专业化阶段(20世纪中叶至晚期):个案工作逐渐形成独立的专业体系,社会工作教育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4)综合发展阶段(20世纪晚期至今):个案工作与其他社会工作方法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3. 我国个案工作的发展:(1)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个案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2)探索阶段(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个案工作在我国逐渐得到推广和实践。
(3)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我国个案工作理论和实践体系不断完善,专业人才队伍逐渐壮大。
三、个案工作的理论基础1. 心理学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探讨潜意识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
(3)人本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潜能开发。
(4)认知心理学理论:研究个体认知过程对行为的影响。
第四章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4.1复习笔记科学的知识和社会工作的价值信念是个案工作技巧的基础和灵魂。
在科学知识方面,要求个案工作者在学习掌握有关心理学、社会学及其他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训练自己个案工作要求的工作技术;在价值信念方面,要求个案工作者在培养、内化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基础上,发挥个性特长,创造性的将个案工作的技术巧妙地运用到个案工作的实践中(图4-1)。
图4-1个案工作的具体技巧主要包括“关系技巧”和“过程技巧”。
关系技巧是指个案工作者如何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的技巧;过程技巧是指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去帮助案主发生改变和促进成长的技巧。
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富有成效的助人效果的达成是需要一些共同的基本要素即基本技巧,例如沟通、记录、评估等(图4-2)。
图4-2个案工作实务要素图一、个案工作沟通1.人际沟通(1)沟通的含义①沟通是一种交叉式的信息交流,强调信息反馈式的双向互动;②沟通所传递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和价值信息;③沟通的表现形式为符号互动;④沟通过程中信息损失的不可避免性;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三种因素影响信息的传递:a.在编码的环节上,因为信息传播者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限制或情绪的影响,信息可能会损失;b.在信息传递的环节上,信息沟通会受到许多来自社会空间中各种因素的干扰,信息可能又减少了;c.在解码的环节上,信息接受者不可能按照信息传播者的原来意义来理解并完全接受信息。
⑤沟通是创造意义的过程;⑥沟通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或种类。
(2)沟通的效果良好的沟通效果应该是:①对方接收到信息,即我说的话对方听清楚了,或我写的字对方看清楚了;②对方理解信息,即明白了我说的话或写的信的意思;③对方接受信息,即我的想法对对方产生了影响,对方同意了我的看法,并愿意按照我的希望发生改变或合作;④对方产生心理愉悦,良好的沟通效果必须是让对方心悦诚服。
(3)沟通的原则与技巧为了取得如上的沟通效果,应该从三个层面做出努力:①树立尊重理念a.应重视对方,将对方视为独立、有价值、有尊严的个体;b.尊重沟通对象,应接纳对方,无条件的接纳对方整个的人,包括优点和不足,但接纳并不等于认同;c.尊重沟通对象应关注、关怀对方,令人感受到温暖。
第四章个案工作方法第三节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个案工作的技巧有很多,根据个案工作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会谈、记录、收集资料、策划方案换和评估等不同方面的常用技巧。
会谈(个案会谈: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有目的的专业谈话,又称“个案面谈”。
)(一)支持性技巧:社会工作者借助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让服务对象感到被理解、被接纳的一系列技巧。
1.专注→2.倾听→3.同理心→社会工作者设身处地体会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和要求。
4.鼓励→(二)引领性技巧:社会工作者主动引导服务对象探索自己过往经验的一系列技巧。
1.澄清→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重新整理模糊不清的经验和感受。
eg.“您刚才说的意思是……是吗?”/“听了您刚才的话,我的理解是……对吗?”2.对焦→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偏离的话题或宽泛的讨论进行收窄,集中讨论的焦点。
(社工将案主的叙述总结收窄,突出了问题的重点)3.摘要→社会工作者将服务对象长段谈话或不同部分的话题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其中的要点。
eg.“您刚才讲的是不是包含……几个方面的要求?”/“您刚才讲的,我的理解是……您有什么要补充吗?”(三)影响性技巧: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或建议,让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理解和解决方法的一系列技巧。
1.提供信息→社会工作者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向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巧。
2.自我披露→社会工作者有选择地袒露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处事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参考。
eg.“这是我的个人经验”3.建议→4.忠告→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指出某些行为的危害性以及必须采取的行为。
5.对质→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提问等方式让服务对象面对自己在行为、情感和认识等方面不一致的地方记录个案记录内容包括:(一)事实描述可以直接观察到eg.服务对象说话有气无力、容易发呆、对外界的行为反应迟缓等(二)推断无法直接观察到eg.服务对象的情绪低落、内心的改变愿望不强等个案记录的要求:①个案记录的基本格式要求;②现在与过去;③事实与推断。
个案社会⼯作通过专业关系的建⽴和发展,针对个⼈的特殊情况和需要,了解个⼈内在的⼼理特性和问题,以激发个⼈潜能,协助其改变态度,调整其与外在环境的社会关系,并运⽤社会资源来改善或恢复其社会⽣活功能,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增强和发展个⼈或家庭的社会适应能⼒。
⼀、个案⼯作的基本技巧——⼈际沟通 1.沟通的效果 ⼈际沟通的⽬的⽆外乎是分享感受、获取信息、寻求帮助、说服他⼈等,鉴于此,良好的沟通效果应该是: (1)对⽅接收到信息。
(2)对⽅理解信息。
(3)对⽅接受信息。
(4)对⽅产⽣⼼理愉悦,良好的沟通效果必须是让对⽅⼼悦诚服。
2.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1)树⽴尊重理念——重视对⽅,接纳对⽅(接纳并不等于认同),关注、关怀对⽅。
(2)培养同感能⼒(同感是指感受他⼈的感受)——培养⾃⼰的感受能⼒,提⾼表达同感的能⼒。
(3)训练沟通技巧——运⽤语⾔符号(把话说得悦⽿,把话说得清楚,把话说得准确,把话说得恰当,把话说得巧妙),运⽤⾝体符号(⾝体符号即能够传递信息的⼈的眼神、⾯部表情、⾝体的姿势、动作及仪表等),运⽤环境符号(环境符号即能够传递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个案⼯作的基本技巧——个案会谈 1.⽀持性技巧 (1)表达关注——⾯向案主,上⾝前倾,开放的姿势,良好的视线接触。
(2)主动倾听——警惕倾听时常犯的错误,如:选择性的倾听、批判性的倾听、过滤性的倾听、同情性的倾听及急于回应或打断性的倾听等。
(3)同理⼼(即⼯作者进⼊并了解案主内⼼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种技术与能⼒,包括情绪同理和⾓⾊同理)——觉知的能⼒,语⾔表达能⼒,传达的及时性。
⼯作者应注意三点:⼀是给⾃⼰思考的时间,不要急于表达。
⼆是恰当反应。
三是把握⾃⼰的情绪,使之与案主情绪相协调。
(4)⿎励⽀持。
2.引领性技巧 (1)澄清——即⼯作者引领案主对模糊不清的陈述做更详细、清楚的解说,使之成为清楚、具体的信息。
(2)对焦——即将游离的话题、过⼤的谈论范围,或同时出现的多个话题收窄,找出重⼼,并顺其讨论。
案例:李女士,三年前从农村嫁到城里全职在家照顾儿子。
半年前,儿子发高烧被误诊,智力发展受到了影响,丈夫对此颇有怨言,斥责李女士不负责任,连个孩子都照顾不好,认为李女士没有文化,难以沟通。
李女士则埋怨丈夫每天早出晚归对自己极为冷淡,觉得城里没有人可以倾诉,常感到自卑和无助,害怕被丈夫抛弃,夫妻间常为些小事争吵,婚姻关系出现了危机。
李女士向社会工作者小郭求助,小郭了解到李女士的情况后,决定对其进行干预,小郭运用人本主义模式来开展服务。
问题:请结合案例,指出如何根据人本主义模式为李女士提供服务。
知识点链接人本治疗模式的定义理论假设治疗策略主要特点结合案例说开去。
特别是理论假设与治疗策略与特点部分。
七、家庭治疗模式(一)结构式家庭治疗(考过)1.理论假设以家庭作为基本的治疗单位,假设家庭的动力和组织方式与个人的问题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庭的问题。
(1)家庭系统家庭由不同的成员组成,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组织化的系统(2)家庭结构次系统,系统之间的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权力(3)病态家庭结构纠缠与疏离:家庭系统子系统之间的边界不清联合对抗:家庭出现冲突时,家庭联盟对抗三角缠:通过第三方来进行沟通倒三角:家庭权力倒置(4)家庭生命周期从两人家庭的形成期到增添第一个孩子进入发育期,再到家庭基本结构稳定到扩展完成期,到孩子逐渐长大离开家庭之后进入收缩期,直到所有孩子离开家庭完成收缩期,最后面对家庭的解组期。
2.治疗技巧1)重演:实际表现冲突的过程2)集中焦点:集中在家庭交往方式与问题的关联上3)感觉震撼:利用重复、声调高低和简洁的词语4)划清界限:帮助家庭成员分清交往的边界线5)打破平衡:改变家庭的权力运作方式6)互动方式:让家庭成员了解相互之间关联方式7)协助建立合理的观察视角8)似是而非:通过强化问题让冲突显现便于发现9)强调优点:关注家庭成员的优点(二)萨提亚家庭治疗萨提亚是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也是美国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
第四章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1、社会工作技巧:是将知识和价值观合二为一,并转化为行动,去回应社会关注和社会需要的实践性因素。
2、个案工作的具体技巧主要包括“关系技巧”和“过程技巧"。
关系技巧是指个案工作者如何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的技巧;过程技巧是指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去帮助案主会发生改变和促进成长的技巧。
P593、个案工作沟通的原则和技巧:P63(1)树立尊重理念。
(2)培养同感能力。
(3)训练沟通技巧.4、个案会谈:是指个案工作中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有目的的专业谈话。
P675、个案会谈的过程:在这里是指单次会谈的谈话结构。
一般而言,每次会谈都包括开始、发展、结束三个阶段。
P686、个案记录:通常指文字记录,是工作者以专业知识为判断基础,是与案主互动过程中的有关情况进行条理性文字记录的活动。
P797、同理心:是指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和能力。
同理心包括情绪同理和角色同理两个层面的内容。
同理心作为一种会谈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因素构成:一是觉知的能力;二是语言表达能力;三是传达的及时性。
P728、澄清:是指工作者引领案主对模糊不清的陈述作更详细、清楚的解说,使之成为具体的、清楚的信息.P739、对焦:是指讲游离的话题、过大的谈论范围,或同时出现的多个话题收窄,找出重心,并顺其讨论。
P7410、对质:是指工作者发觉案主的行为、经验、情感等有不一致的情况时直接发问或提出疑义的技术。
P7611、个案会谈技巧:P70~76(1)支持性技巧(2)引领性技巧(3)影响性技巧12、个案工作评估:是指工作者(机构)对个案工作目标和计划的设计、互动中工作者与案主的表现、案主的问题情境及个人功能、相关的个人及社会资源、计划实施的效果和效率等进行的评定。
P90第五章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1、如何理解个案工作专业关系?P98(一)专业关系有明确的目的(二)专业关系是一种职务关系,而非私人关系(三)工作者与案主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是手段,而非目的(四)专业关系不允许工作者在个案工作过程中获得个人的心理满足(五)专业关系的存在是有时间性的(六)专业关系要求工作者提供专业性服务(七)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的主要职责在工作者2、同感:在个案工作中,同感是指能够体会案主的感受,也能够敏锐地、正确的了解这些感受所代表的意义,并且能够把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
第一章:个案工作概念, 个案工作的发展(识记)一、个案工作的定义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二、个案工作的历史发展(单选)(一)萌发时期:宗教团体及政府机构对贫困的救济,1.政府:英国第一部济贫法——.政府:英国第一部济贫法——16011601年伊丽莎白政府《济贫法案》,规定了“亲属责任”的原则;对贫民分类管理、按个体需要给予不同救助。
对贫民分类管理、按个体需要给予不同救助。
2.宗教团体:英国牧师查默斯,“程序指引”理论——个案工作方法的最早归纳:以了解贫民个人情况作为救助的起点,以激励、自助作为救助的准则情况作为救助的起点,以激励、自助作为救助的准则(二)职业化时期:个案工作服务机构和个案工作者的出现个案工作服务机构和个案工作者的出现(三)科学化时期1、个案工作的理论建构第一部个案工作专著——第一部个案工作专著——19171917年,玛丽²里士满的《社会诊断》年,玛丽²里士满的《社会诊断》,标志着个案工作理论建构的,标志着个案工作理论建构的开始。
开始。
19201920年到1930年形成诊断派社会个案工作,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
年形成诊断派社会个案工作,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
2.个案工作的教育趋于专业化、系统化趋于专业化、系统化3.个案工作的行业化发展,不同的行业个案工作协会成立。
不同的行业个案工作协会成立。
(四)多元化时期(20世纪30年代)年代)1、功能派个案工作强调服务机构的功能和案主的意志2.心理社会派个案工作:人的生存环境和经历影响着人的行为,人的生存环境和经历影响着人的行为,要同时注重人的心理因素和社要同时注重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个案工作第四章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
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是指在与个案对象进行工作时所需要掌握和运用
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
下面将介绍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及其重要性。
第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
良好的工作关系是个案工作的基础,它建立在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
要通过积极的沟通、倾听
和表达来确立和维护与个案对象之间的工作关系,使其感到被理解和支持,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工作中来。
综上所述,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是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工作关系、有效
开展评估和问题识别、灵活运用不同的个案工作方法和技巧、建立有效的
目标和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支持,以及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
这
些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将有助于提高个案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满足个
案对象的需求和期望。
《个案工作》课程笔记第一章:个案工作导论一、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1. 定义: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全面了解案主的生活背景、问题需求,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协助案主解决问题、发挥潜能、改善生活质量的过程。
2. 特点:针对性、个性化、全程服务、综合干预。
- 针对性:个案工作针对案主的个体需求,制定具体的服务计划。
- 个性化:个案工作充分尊重案主的个性,提供符合其特点的服务。
- 全程服务:个案工作从接案到结案,为案主提供持续的服务。
- 综合干预:个案工作整合案主个人、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个案工作目标1. 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提高自身能力。
- 通过专业服务,帮助案主识别问题的根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案主发挥自身潜能,增强自我价值和自尊。
2. 促进案主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 协助案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社会环境。
- 提高案主的社会功能,增强其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3. 提供全面、持续的服务,确保案主得到有效支持。
- 根据案主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 跟进案主的情况,调整服务计划,确保服务的连续性。
三、个案工作应用领域1. 心理健康:为有心理困扰的个人提供咨询与治疗。
-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案主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况。
2. 家庭服务:解决家庭矛盾、改善家庭关系。
- 提供家庭辅导、亲子关系沟通等服务,促进家庭和谐。
3. 学校社会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心理问题。
- 开展学生个案辅导,协助解决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等问题。
4. 医务社会工作:为患者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协助康复。
- 为患者提供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等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5. 矫治社会工作:帮助犯罪者改正错误,回归社会。
- 对犯罪者进行个案辅导,协助其认识到错误,重建社会关系。
6. 职业规划:协助个人求职、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
- 提供职业咨询、职业培训等服务,帮助案主实现职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