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_6-居延安_着_复旦大学出版社(1)
- 格式:ppt
- 大小:600.50 KB
- 文档页数:24
公共关系学(居延安)-个人教案第一章:公共关系学概述1.1 课程介绍解释公共关系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公共关系学在个人和组织中的应用1.2 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介绍公共关系的定义和要素解释公共关系的目标和功能1.3 公共关系的历史和发展概述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探讨公共关系在不同文化和国家中的发展情况1.4 公共关系的职业前景分析公共关系行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趋势探讨公共关系职业的要求和技能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对象和目标2.1 公共关系的对象介绍公众的定义和分类探讨不同公众的特点和需求2.2 公共关系的目标解释公共关系的目标和目的探讨公共关系在不同情境下的目标设定2.3 公共关系的策略和计划介绍公共关系策略和计划的基本概念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公共关系策略和计划2.4 公共关系的实施和评估解释公共关系实施的过程和方法探讨如何评估公共关系活动的效果和成果第三章:公共关系的传播和工具3.1 公共关系的传播过程介绍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模型和步骤探讨传播中的信息传递和接收过程3.2 公共关系的工具和技巧介绍公共关系中常用的工具和技巧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播工具和技巧3.3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探讨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等)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分析新媒体(如社交媒体、网络等)对公共关系的影响和应用3.4 危机公关与媒体应对解释危机公关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如何应对媒体询问和报道危机情况第四章:组织形象管理4.1 组织形象的定义和管理解释组织形象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如何通过公共关系管理组织形象4.2 组织形象的构建和传播介绍组织形象构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探讨如何通过公共关系活动传播组织形象4.3 组织形象的评估和调整解释组织形象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探讨如何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组织形象管理策略4.4 案例分析:成功的组织形象管理分析成功组织形象管理的案例第五章:公共关系伦理与法律5.1 公共关系伦理的基本概念解释公共关系伦理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公共关系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5.2 公共关系伦理的挑战和决策分析公共关系中常见的伦理挑战和决策情境探讨如何解决公共关系中的伦理问题5.3 公共关系法律框架介绍公共关系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探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法律问题和风险管理5.4 案例分析:公共关系伦理与法律争议分析涉及公共关系伦理和法律争议的案例第六章:公共关系与组织沟通6.1 组织内部沟通探讨组织内部沟通的重要性分析有效的组织内部沟通策略和技巧6.2 跨文化公共关系解释跨文化公共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6.3 利益相关者管理介绍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如何识别和管理利益相关者的关系6.4 公共关系与组织变革探讨公共关系在组织变革中的角色和作用分析如何通过公共关系推动和组织变革过程第七章:社交媒体与网络公共关系7.1 社交媒体的定义和特点解释社交媒体的概念和类型探讨社交媒体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和影响7.2 社交媒体策略与实践介绍社交媒体策略的基本概念和实践方法分析社交媒体活动的规划和执行过程7.3 网络公共关系的挑战与机遇探讨网络公共关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网络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7.4 社交媒体危机管理解释社交媒体危机的定义和特点探讨如何应对和处理社交媒体危机事件第八章:事件公共关系与赞助8.1 事件公共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事件公共关系的概念和作用探讨事件公共关系在提升组织形象和品牌知名度中的价值8.2 赞助策略与实施介绍赞助的概念和类型分析如何制定有效的赞助策略和实施计划8.3 事件公共关系与赞助的效果评估探讨事件公共关系和赞助的效果评估方法和指标分析如何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活动策略8.4 案例分析:成功的事件公共关系与赞助分析成功的事件公共关系与赞助案例第九章: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9.1 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关系探讨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分析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中的角色和功能9.2 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介绍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和策略探讨如何将公共关系与其他营销手段相结合9.3 公共关系与品牌管理解释品牌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如何通过公共关系提升和组织品牌形象9.4 案例分析: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结合分析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成功结合的案例第十章:公共关系的专业实践与案例研究10.1 公共关系的专业实践探讨公共关系专业实践的基本要求和流程分析公共关系专业实践中的关键技能和能力10.2 公共关系案例研究方法介绍公共关系案例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探讨如何选择和分析公共关系案例10.3 国内外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的公共关系案例10.4 公共关系实践与案例研究的启示探讨如何将公共关系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目标理解公共关系的定义和要素掌握公共关系的目标和功能重点二:公共关系的传播过程和工具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模型和步骤了解公共关系中常用的工具和技巧重点三:组织形象管理理解组织形象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通过公共关系管理组织形象的方法重点四:公共关系伦理与法律理解公共关系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了解公共关系相关的法律和法规重点五:社交媒体与网络公共关系理解社交媒体的概念和类型掌握社交媒体策略的基本概念和实践方法重点六:事件公共关系与赞助理解事件公共关系的概念和作用掌握赞助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重点七: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理解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关联性掌握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和方法重点八:公共关系的专业实践与案例研究理解公共关系专业实践的基本要求掌握公共关系案例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本文主要针对“公共关系学(居延安)”教案中的十个章节进行了重点和难点解析。
《公共关系学》教材目录目录上篇理论篇第一章导论: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学第一节作为现代社会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一、关于公共关系的众多说法二、公共关系的工作定义第二节作为一门学科的公共关系学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二、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三、我国公关实践与学科发展第三节研究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一、公共关系学研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二、“关系经济”为公关发展带来机遇三、公共关系学研究与时俱进第二章公共关系的渊源、兴起与发展第一节现代社会以前的类公共关系一、公共关系概念的时代性二、古人对类公共关系的认识三、古代类公共关系活动实践第二节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一、公共关系形成的历史条件二、公共关系在美国的肇始三、公共关系创始人艾维·李与伯内斯第三节公共关系在现代公众社会的发展一、公共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及其特点二、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三、现代公众社会:公共关系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三章社会关系和公共关系第一节社会关系的一般属性和形态一、社会关系的一般属性二、社会关系的形态第二节社会关系的调节机制和调节手段一、社会关系调节机制的运用原则二、社会关系的一般调节手段第三节公共关系的形态特征和调节法则一、公共关系的形态特征二、公共关系的调节法则第四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第一节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一、社会组织的运行及其关系联结二、社会组织的外观形象和内在气质三、公共关系的工作目标四、社会组织的代言人:公众人物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一、公众的基本特性二、公众的分类第三节公共关系三部曲——交流、沟通、劝说一、公共关系是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二、公共关系是一种意义沟通活动三、公共关系是一种价值劝说活动四、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的角色互换第五章公共关系的职能和作用第一节公共关系的职能一、采集信息的职能二、提供咨询的职能三、参与决策的职能四、协调交流沟通劝说的职能第二节公共关系的作用一、监测作用二、凝聚作用三、调节作用四、应变作用第六章公共关系的类型第一节主体或部门公共关系一、企业公共关系二、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三、金融业公共关系四、政府公共关系五、事业、团体公共关系六、社会公众人物公共关系第二节对象公共关系一、员工关系二、消费者关系三、政府关系四、媒体关系五、社区关系六、股东关系七、竞争对手关系八、国际公共关系第三节功能型公共关系一、日常事务型公共关系二、宣传型公共关系三、征询型公共关系四、矫正型公共关系第七章公共关系的规范和准则第一节公共关系必须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出发点一、满足公众的知晓需求二、尊重公众独立自主的人格需求三、满足公众不断转移、升华的精神需求第二节公共关系必须十分注重社会效益一、社会效益是社会组织与公众根本利益的总和二、公共关系既对自身组织负责,也对公众负责第三节公共关系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大原则一、先有客观事实,后有公共关系二、必须全面、深入地掌握事实三、必须实事求是地报告事实第四节公共关系以不断创新为灵魂一、观念的创新是决定性的创新二、方法创新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三、内容项目创新是公共关系的活力所在第八章作为“关系管理”的公共关系第一节公共关系呼唤伦理关怀和个体切入一、公共关系呼唤伦理关怀和个体切入的技术理由二、公共关系呼唤人文关怀和个体切入的市场动因三、公共关系呼唤伦理关怀和个体切入的哲学基础第二节关系人文主义:21世纪公共关系大伦理一、“关系人文主义”的历史内涵二、“关系人文主义”的哲学内涵第三节公共关系个体切入的四个层面一、公共关系“个体切入”的四个层面二、当今环境变化的四个特征第四节从个体切入到“全员公关”一、规范化原则二、礼貌化原则三、恪守谅解原则下篇实务篇第九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一:调查与策划第一节公共关系调查概述一、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二、公共关系调查的科学性三、公共关系调查的指导原则四、公共关系调查的过程第二节公共关系策划概述一、公共关系策划及其基本原则二、公共关系策划与创造性三、公共关系策划过程分析第十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二:口语传播第一节口语传播概述一、口语传播的特点二、口语传播的技巧第二节口语传播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运用一、日常接待二、新闻发布三、沟通性会议四、公务谈判五、游说策动第十一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三:文字传播第一节文字传播的特点和技巧一、文字和文字传播的特点二、文字传播的技巧第二节公共关系的文字传播一、新闻稿撰写二、广告文案设计三、宣传资料制作四、内部报刊编辑五、公共关系常用文书第十二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四:实像传播第一节实像传播的特点和技巧一、实像传播的特点二、实像传播的技巧运用第二节实像传播在公共关系实务中的运用一、推销活动二、样品展览和示范表演三、橱窗陈列四、作业场所布置五、实用饰品的设计配套第十三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五:大众传播的整合运用第一节大众传播整合运用的特点和技巧一、大众传播整合运用的特点二、大众传播整合运用的技巧第二节大众传播整合运用举要一、广告运动二、媒介事件三、社会公益事业赞助四、主题活动第十四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六:网络传播第一节网络传播的特点和技巧一、网络传播的优势与特点二、网络传播的原则和技巧第二节网络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一、电子邮件(Email)二、网上论坛(BBS)三、万维网(World Wide Web)信息浏览四、信息的个人化第十五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七:危机传播管理第一节组织危机与危机传播管理一、组织危机定义、特点及分类二、危机传播管理内涵及意义第二节危机传播管理的组织落实一、危机管理组织架构的设置二、“发言人”制度的确立三、第一时间快速反应通道的建立四、组织危机形态的预测五、组织潜在危机的评估第三节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程序一、赶赴现场,了解事实二、分析情况,确立对策三、安抚公众,缓和对抗四、联络媒体,主导舆论五、多方沟通,迅速化解六、有效行动,转危为机第四节危机传播管理的若干原则一、“3T”原则二、公众为上原则三、维护信誉原则第五节危机传播管理“事实与价值模型”一、事实路径二、价值路径第十六章公共关系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第一节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公共关系一、公共关系职业与市场经济二、职业公共关系的两种类型第二节公共关系专职机构一、组织内设置公关机构的必要性二、组织内公关机构的设置模式三、组织内公关机构的人员配置和预算四、组织内公关机构的工作第三节公共关系专业人员一、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素质二、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培养三、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从业资格鉴定。
公共关系学_1-居延安_著_复旦大学出版社《公关系共》学居安延著旦大学出版复社2080年6月版经营微笑——希顿企业尔文化美希尔国饭店顿立于创119年,98多年来0,希顿饭尔生意如此之店,好财富增如长之此,他快成的功秘的是什诀呢么希尔成顿功秘诀的就在牢牢于立自确己的企业念理,并把这理念上升个为品文化牌,彻贯到每一员个工的想思行和为之.中店饭创“宾造至如归的”文氛围,注化重企业员工仪礼的培养,通并过服人员务“的微服务笑”体现出来.样把城市怎造成打个一品牌独特鲜明的城品市定位有牌于城市助发的。
展香港如定位为亚洲地的金区融心,世中界名著银行等金融的机构此在集聚;日瓦、内维也纳的市城牌的定品是位会,展全知名的球要重议会争都着在里哪举行夏;夷、威印的巴尼厘的岛定是国际度位假,是每年的黄金季于节它们的沙滩,上人都满患。
中为国城的市也是如,如北京打首此牌都、西安打古都、牌海上时打尚牌等,等勿庸疑置都给这城些带市了来相应的收益。
戏院老之所板如以此做告,是广为因他摸透上了海人的理心.梅芳初到兰海,人们上对他一无所知,上海只听惯了人海派京,派很难下子一打开局面加.上海人上傲气足、好十奇心强.根据这心些理分,析设计了这他一个样吹不不的广告(擂越,吹海上越人买不帐,只是因为)“梅芳兰三字留下几分悬念,吸引”们注意.好人心奇胜人蜂的拥至而,必看欲究个竟.结果,梅芳兰头台戏就博了个的堂彩满.公关系是共个一会社组织运行中,在为使己自与公众相了解、互相互合作而进的行信息传活播动采取和的行规为.范法白兰地国如轰何开美国大门国美法律一度明曾规文定:禁止酒类进口。
对此,国酒商尽管心各有甘不但不得,望不却而。
步1985,年法国兰地公司白惜不资,在美国巨各报大纸杂志、广、及播电视向公众征台答样一这个问题“白:兰公司有地桶两藏了窖67年美酒的欲外赠送。
请问向送给,最好谁?”呢时间,这一件事天铺地灌盖输进了美人国的脑头中。
国法兰白如何轰开地美国大门不久,是美就艾国豪森威尔统总6岁7寿。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必读书目:《政治学》必读书目1、《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商务印书馆2、《政府论》约翰·洛克,商务印书馆3、《社会契约论》让·雅克·卢梭,商务印书馆4、《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商务印书馆5、《民主新论》乔.萨托利东方出版社6、《论民主》科恩商务印书馆 199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读书目:1、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纲》,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3、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4、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必读书目1、《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5、《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6、《中国改革开放史》,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必读书目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秉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2、《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张耀灿主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3、《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李辽宁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4、《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罗国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5、《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赵康太等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6、《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张耀灿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必读书目1、《哲学通论》孙正聿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2、《哲学导论》王德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3、《卡尔·马克思传》,戴维·麦克莱伦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4、《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张汝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思想录》,帕思卡尔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 《马克思主义原著经典选读》必读书目1、马克思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3、《神圣家族》4、《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5、《德意志意识形态》6、《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西方哲学史》必读书目1、《西方哲学史》(英国)罗素著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822、《万物简史》(美国)比尔·布来森著接力出版社20053、《梦的解析》(奥地利)弗洛伊德著作家出版社19864、《古希腊哲学史纲》(德国)E·策勒尔著山东人民出版社5、《尼采传——一个特立独行者的一生》(法国)丹尼尔·哈列维著贵州人民出版社6、《康德三批判书》(德国)伊曼诺尔·康德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逻辑学》必读书目1、《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为谋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一种交流、沟通、劝说活动。
公共关系含义的理解?公共关系是一种关系(社会组织与特定公众的利益关系);是一种观念(公关思想:信息传播沟通、协调、透明度、双向平衡兼顾公众利益、互惠互利等);是一种实践活动(公关策划、信息传播、沟通、协调);是一种公关状态(社会组织和公众相互联系的情况、相互作用的程度及其发展趋势如:知名度、美誉度、社会效益等)是一种公关意识(有公众意识、形象意识、沟通意识和协调意识);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一种艺术和方法;是一种职业。
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1)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
公共关系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现代民主制度不断发展、信息手段十分先进的产物;庸俗关系则是在封闭落后的经济条件下,生产力不发达、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的产物。
(2)两者的理论依据不同。
公共关系按照科学的方式、规范的组织形式、严格的工作程序和道德准则来进行;庸俗关系则建立在市侩经验的基础上,其方法是险恶的权术,奉行的是“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信条。
(3)两者的活动方式不同。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正当联系,主要是通过正式渠道,采取大众传播或人际传播等手段,公开地进行活动,是正大光明的。
而庸俗关系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不正当联系,是私人之间相互利用的一种不正当的活动。
如通过奉承拍马、内外勾结、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等庸俗手段,进行暗中拉关系、谋私利,这些活动不能在公众场合下公开进行,只能在暗地里偷偷地进行。
(4)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
公共关系以建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提高知名度与美誉度、维护组织与公众双方的合理利益为目标,恪守公正诚实、信誉至上的原则,从而使组织获取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庸俗关系则是通过各种卑劣手段,来达到个人私利的目的。
(5)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
公共关系为社会创造一种以诚相见、讲求信誉、提高声望的良好风气;有利于形成和谐、友善、正常、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的发展。
公共关系学(居延安)-个人教案第一章:公共关系学概述1.1 课程介绍解释公共关系学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和结构1.2 公共关系的定义和功能探讨公共关系的概念和起源讨论公共关系在组织中的作用和重要性1.3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介绍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如诚实、透明、公正、一致性等解释这些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1.4 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关系探讨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的区别和联系讨论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和策略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实务操作2.1 公共关系计划的制定介绍公共关系计划的制定过程和方法讨论如何确定目标受众和关键信息2.2 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施探讨公共关系活动的种类和目标介绍如何组织和实施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2.3 媒体关系管理解释媒体关系在公共关系中的重要性2.4 危机公关管理探讨危机公关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危机公关的应对策略和案例分析第三章:公共关系的传播途径3.1 传统媒体传播讨论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和限制介绍如何利用传统媒体进行有效的传播3.2 新媒体传播探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在公共关系中的影响和机遇介绍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有效的传播和互动3.3 口碑传播和影响者营销解释口碑传播和影响者营销的概念和作用讨论如何利用口碑和影响者进行公共关系传播3.4 事件和赞助活动探讨事件和赞助活动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和策略介绍如何通过事件和赞助活动提升组织形象和知名度第四章:公共关系与组织形象管理4.1 组织形象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组织形象的概念和作用讨论组织形象对组织的影响和重要性4.2 组织形象的内部管理探讨如何通过内部沟通和管理来塑造和维护组织形象介绍内部公关的策略和方法4.3 组织形象的外部传播讨论如何通过外部传播来塑造和提升组织形象介绍外部公关的策略和方法4.4 案例分析:成功的组织形象管理讨论如何借鉴和应用这些经验到实际工作中第五章:公共关系的职业发展5.1 公共关系职业的定义和发展趋势解释公共关系职业的特点和需求讨论公共关系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机遇5.2 公共关系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探讨公共关系专业所需的技能和素质,如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创造力等介绍如何培养和提升这些专业技能和素质5.3 公共关系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讨论公共关系职业的规划和发展路径,包括职位晋升和职业转换等介绍如何规划自己的公共关系职业发展5.4 案例分析:成功的公共关系职业发展讨论如何借鉴和应用这些经验到自己的职业发展中第六章:公共关系与组织战略6.1 公共关系与组织战略的关系探讨公共关系如何支持组织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讨论公共关系在组织战略中的角色和重要性6.2 市场调研与公共关系解释市场调研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如何利用市场调研信息来制定公共关系策略6.3 公共关系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探讨利益相关者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如何识别和分析利益相关者,以及如何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6.4 案例分析:公共关系与组织战略的成功结合讨论如何借鉴和应用这些经验到实际工作中第七章:国际公共关系7.1 国际公共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国际公共关系的定义和特点讨论国际公共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作用和重要性7.2 文化差异与国际公共关系探讨文化差异对国际公共关系的影响和挑战介绍如何适应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公共关系实践7.3 国际公共关系的策略与挑战讨论国际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挑战,如跨国沟通、品牌一致性等介绍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国际公共关系策略7.4 案例分析:国际公共关系的成功实践讨论如何借鉴和应用这些经验到国际公共关系实践中第八章: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8.1 危机的定义和类型解释危机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危机讨论危机对组织的影响和挑战8.2 危机管理的原则与流程介绍危机管理的原则和一般流程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危机预防和应对8.3 公共关系在危机管理中的角色解释公共关系在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讨论如何通过公共关系策略来应对和缓解危机8.4 案例分析:危机管理与公共关系成功案例讨论如何借鉴和应用这些经验到实际工作中第九章:公共关系的伦理与法律问题9.1 公共关系的伦理问题探讨公共关系实践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如诚实、透明、公正等讨论如何遵循伦理原则并解决伦理困境9.2 公共关系的法律问题解释公共关系实践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如隐私权、名誉权、广告法等介绍如何遵守法律规定并避免法律风险9.3 案例分析:伦理与法律问题在公共关系中的实际应用讨论如何借鉴和应用这些经验到实际工作中第十章:公共关系的未来趋势10.1 公共关系行业的发展趋势探讨公共关系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如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等讨论这些趋势对公共关系实践的影响和挑战10.2 公共关系的创新与变革解释公共关系实践中需要创新和变革的原因探讨如何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来创新公共关系实践10.3 公共关系教育的意义与挑战讨论公共关系教育的目的和重要性分析公共关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0.4 案例分析:公共关系未来趋势的成功实践讨论如何借鉴和应用这些经验到实际工作中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原则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如诚实、透明、公正、一致性等,以及这些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88 公关世界 \ PRwoRld “改革开放与公共关系40年”影响力公共关系著作(40部,按出版时间顺序排列)《公共关系概论》明安香主编,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年第1版。
《公共关系学导论》居延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版。
《公共关系学》王乐夫等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版。
《有效公共关系》[美]斯科特・卡特李普等著,汤滨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第1版。
《公关语言艺术》潘肖珏等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年1月第1版。
《现代公共关系学》赵灵奎编著,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89年第1版。
《公共关系简明教程》廖为健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版。
《中国传统公共关系初探》杨洪璋、狄姚馨编著,中国物资出版社,1991年第1版。
《公关心理学》张云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
《中国公共关系大辞典》张龙翔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第1版。
《中国公共关系教程》翟向东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第1版。
改革开放与公共关系40年重要发布《当代国际公共关系》第二版郭惠民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大型公众活动策划》谢景芬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2001年再版。
《公关员职业培训和鉴定教材》惠民、居易主编,复且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公共关系实用教程》李兴国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公共关系学》张克非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
《公共关系学(修订本)》汪秀英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第2版。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案例》熊源伟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
《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美]阿尔・里斯、劳拉・里斯著,罗汉、虞琦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版。
《新闻发言人全书(三卷本)》董关鹏主编,新华出版社,2005年第1版。
《公共关系生态论》陈先红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考研参考书目-2010年版(硕士)050301 新闻学①《新闻学概论》(第三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②《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③《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二版)黄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④《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刘海贵,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⑤《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⑥《当代新闻编辑》张子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050322 编辑出版参考书目同050301新闻学050302 传播学①《新闻学概论》(第三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②《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③《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二版)黄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④《网络传播概论新编》张海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⑤《公共关系学》(第四版) 居延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050325 国际传播(即“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学制2年。
主要培养驻外记者等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①《新闻学概论》(第三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②《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③《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二版)黄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④《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⑤《新闻报道与写作》(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影印版)(第9版),Melvin Mencher,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50324 媒介管理学①《新闻学概论》(第三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②《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③《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二版)黄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④《网络传播概论新编》张海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⑤《公共关系学》(第四版) 居延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⑥《理解传媒经济学》[英]道尔(Doyle G.),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50320 广告学①《营销管理》(第12版)[美]菲利普•科特勒等著,梅清豪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②《当代广告学》(第八版)[美]威廉•阿伦斯著,丁俊杰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③《广告管理》(第五版)[美]巴茨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④《公共关系学》(第四版) 居延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⑤《新闻学概论》(第三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⑥《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50323 公共关系参考书目同050320广告学050407 广播电视艺术学①《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张骏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②《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③《电视的真相:电视文化批评入门》[英]古德温、惠内尔编著,魏礼庆、王丽丽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④《电子媒介节目设计与运营:战略与实践(第六版)》[美]苏珊·泰勒·伊斯特曼等著,谢新洲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⑤《通俗文化理论导论》[英]斯特里纳蒂著,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01⑥《视觉文化导论》[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著,倪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050321 广播电视学①《新闻学概论》(第三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②《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③《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二版)黄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④《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张骏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⑤《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⑥《电视的真相:电视文化批评入门》[英]古德温、惠内尔编著,魏礼庆、王丽丽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⑦《电子媒介节目设计与运营:战略与实践(第六版)》[美]苏珊·泰勒·伊斯特曼等著,谢新洲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学生阅读书目一、汉语言文字学1、《汉语如是观》史有为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2、《汉语词汇史》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3、《语法答问》朱德熙编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4、《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5、《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6、《汉语语法研究》张斌,胡裕树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7、《语法研究入门》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8、《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9、《汉语修辞学》王希杰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10、《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范晓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1、《汉语语法史》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12、《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 1979年版13、《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研究》马庆株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4、《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劭敬敏编著,商务印书馆 2000年版15、《认知语言学概论》赵艳芳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16、《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刘丹青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二、文学理论17、《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18、《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邓小平论文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20、《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21、《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22、《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23、《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4、《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25、《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26、《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27、《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三、中国古代文学28、《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29、《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30、《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31、《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32、《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33、《乐府诗选》余冠英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34、《史记选》王伯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35、《陶渊明集》逮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36、《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37、《杜甫诗选》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38、《李商隐选集》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39、《唐宋八家文选》牛宝彤选,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40、《唐宋传奇集》鲁迅校录,齐鲁书社1997年版41、《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42、《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43、《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44、《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45、《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46、《元杂剧选注》王记恩选注,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47、《辛弃疾词选》朱德才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48、《西厢记》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1978年版49、《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50、《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51、《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52、《今古奇观》抱瓮老人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53、《牡丹亭》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54、《聊斋志异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55、《儒林外史》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56、《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57、《长生殿》洪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58、《桃花扇》孔尚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59、《老残游记》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四、中国现当代文学60、《鲁迅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61、《野草》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62、《女神》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重印版63、《郁达夫小说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64、《新月诗选》陈梦家编,上海书店复印1985年65、《子夜》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66、《家》巴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67、《沈从文小说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68、《骆驼祥子》老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69、《曹禺选集》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70、《艾青诗选》艾青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71、《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72、《赵树理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73、《现代派诗选》蓝棣之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74、《创业史》(第一部)柳青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60年版75、《茶馆》老舍著,收《<茶馆><龙须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76、《王蒙代表作》张学正编,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77、《白鹿原》陈忠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78、《余光中精品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79、《台湾小说选》,《台湾小说选》编辑委员会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80、《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五、外国文学81、《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德)斯威布著,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82、《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83、《神曲》(意)但丁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84、《哈姆莱特》(《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卞之琳译,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85、《伪君子》(法)莫里哀著,李健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86、《浮士德》(德)歌德著,董问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87、《悲惨世界》(法)雨果著,李丹、方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983年版88、《红与黑》(法)司汤达著,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89、《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90、《双城记》(英)狄更斯著,石永礼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91、《德伯家的苔丝》(英)哈代著,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92、《卡拉马佐夫兄弟》(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93、《安娜·卡列尼娜》(俄)托尔斯泰著,周扬、谢索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94、《母亲》(俄)高尔基著,瞿秋白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95、《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黄锦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96、《喧哗与骚动》(美)福克纳著,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97、《等待戈多》(法)萨缪埃尔·贝克特著,收《荒诞派戏剧选》外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98、《约翰·克里斯朵夫》〔法〕罗曼·罗兰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99、《沙恭达罗》(印)迦梨陀娑著,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100、《泰戈尔诗选》(印)冰心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01、《雪国》(日)川端康成著,高慧勤译,漓江出版社1985初版102、《一千零一夜》(阿拉伯)纳训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103、《外国文学作品选》(两卷本)郑克鲁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六、文秘类A类:必读书目104、《秘书学概论》陆瑜芳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版105、《秘书学与秘书工作》丁晓昌、冒志祥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06、《秘书实务》陆瑜芳编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107、《应用写作学》,丁晓昌等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108、《中国秘书史》,杨剑宇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09、《文书学》,王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20、《档案管理学》,冯慧玲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21、《公共关系学》,居延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必读法规122、《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9704-1999)123、《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124、《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125、《秘书国家职业标准》(2003年发布)B类:选读书目公文研究类:126、《中国公文发展史》,丁晓昌等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27、《历史文书》,裴燕生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28、《公文语言学纲要》,袁晖、郭其智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29、《中国公文研究》,闵庚尧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130、《中国公文学》,苗枫林著,齐鲁书社,1998年版秘书史类:131、《中国秘书史》,聂中东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132、《中国秘书史》,杨树森等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33、《中国秘书史》,刘演林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档案类:134、《档案史》,赵延艳编,收录于《中国全史》(简读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秘书工作类:135、《公文处理新规范——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办法>释解》,傅西路主编,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版。
公共关系学(居延安)-个人教案公共关系学第一章导论: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学第一节作为现代社会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一、关于公共关系的众多说法二、公共关系的工作定义第二节作为一门学科的公共关系学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二、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三、我国公关实践与学科发展第三节研究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一、公共关系学研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二、“关系经济”和“关系政治”为公关发展带来机遇三、公共关系学研究与时俱进第一章导论: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学本章教学重点:公共关系(1.产生的社会、时代背景2、对今后学习、工作的指导帮助)如何学习作为一门学科的公共关系第一节作为现代社会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什么是公共关系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关系,是指一种为维系良好公众关系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在传播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策略和规范在人类公共社会活动产生的同时就出现了自发盲目到了20世纪初,随着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自觉组建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服务的行业公司,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开始展露头角。
本书要讨论的“公共关系”就是指这种现代行业意义上的公共关系。
一、关于公共关系的众多说法(一)《韦伯斯特20世纪新辞典》的界定:公共关系是通过宣传与一般公众建立的关系;是公司、组织或军事机构向公众报告他们的活动、政策等情况,企图建立有利的公众舆论的职能。
特点:1.强调社会组织的行为和利益2.刺激——反应的单向思维,强调组织的单向信息发布,忽视公众信息的逆向反馈,把公众完全看成简单的、机械的信息接收者,从根本上忽略了关注公众利益的重要性(二)《大英百科全书》的界定:公共关系是旨在传递关于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者其他组织的信息,以改善公众对他们的态度的政策和活动。
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单向的(三)“现代公共关系之父”美国博雅公关公司创始人夏博新(Harold Burson):“到底公共是什么?公共是认知管理;公关公司即“认知管理公司”,公关人士即“认知管理者”。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简介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适用于个人及任何组织。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社会组织如何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在公众中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一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良好形象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性,系统地掌握现代公关的基本理论、方法及技巧,并通过对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剖析,为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1、了解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
2、熟悉公关传播的基本方法。
3、掌握公关的基本技巧。
4、掌握公关的基本礼仪。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公共关系与公共关系学『知识点』公共关系的含义、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的原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的特征、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公关关系学。
『重点』公共关系的含义、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的原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的特征、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公关关系学。
『难点』公共关系的含义、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的原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的特征、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公关关系学。
『基本要求』1、识记:公共关系的含义、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的原因。
2、领会: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的特征、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公关关系学。
3、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形象的好坏对组织发展的重要作用。
4、综合应用:能分析为什么21世纪的中国越来越需要公共关系。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知识点』社会组织具备哪些要素、社会组织的环境包括哪些内容、社会组织的分类、社会组织公关工作的目标是怎样的、公关部的作用、公关部的机构设置、公关部的人员配置和预算、公共关系部开展活动的优缺点、公关公司的类型、公关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工作程序、公关公司开展活动的优缺点。
公共关系(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Public relations课程编码:540086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广告学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推荐教材:居延安主著,《公共关系学》,复旦大学版社,2008年参考书目:张亚主编,《公共关系与实务》,科学出版社,2011年周华安、苗晋平编著,《公共关系理论、技巧与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郎群秀主编,《公共关系学》,科学出版社,2012年杨俊、邵喜武主编,《新型实用公共关系案例与训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公共关系学是广告学、新闻学以及各类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社会组织如何运用传播手段与沟通技巧,与公众之间形成良好社会关系的一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知识、理论、案例和实务操作技巧,逐渐培养起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公共关系实践中各种事务的能力,形成一个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理论讲解中将运用大量鲜活的案例加以辅助,在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中,学生也将运用所学的技巧进行实际锻炼。
具体基本要求有:1、熟悉、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树立公共关系意识;2、了解公共关系的学科发展史;3、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现实案例;4、重点掌握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中的沟通与传播技巧,主要有:公关礼仪、人际交往、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策划、网络传播、危机处理等;5、能够运用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处理实际事物。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导论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公共关系的定义,正确认识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关系的定义[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公共关系的概念一、现实中的公共关系事件二、公共关系的定义第二节作为一门学科的公共关系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二、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第三节学习和研究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一、公共关系学研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二、“关系经济”为公关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三、公共关系学研究应与时俱进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渊源、兴起与发展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公共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特点[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一、古代的公共关系二、公共关系的职业化阶段三、公共关系的学科化阶段第二节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一、经济条件: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二、政治条件: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三、文化条件:由“理性”转向“人性”四、技术条件: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第三节当代公共关系的发展一、公共关系在国外的兴起与发展二、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三、现代公共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第三章:公共关系的职能、作用与原则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公共关系的职能和作用,掌握公共关系活动的原则[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并掌握公共关系的原则[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公共关系的职能一、职能1:收集信息二、职能2:提供咨询和建议三、职能3:沟通、交流、协调、劝说四、职能4:塑造形象五、职能5:教育和引导六、职能6:参与决策第二节公共关系的作用一、监测作用二、凝聚作用三、调节作用四、应变作用第三节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求与工作原则一、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基本要求二、公共关系的工作原则第四章:公共关系的专职机构和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公共关系的专职机构和公共关系人员[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素质、素质培养与从业资格鉴定考核的相关知识[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公共关系一、公共关系职业与市场经济二、职业公共关系的两种类型第二节:公共关系的专职机构一、公共关系公司二、公共关系部三、公共关系社团第三节:公共关系专业人员一、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二、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培养三、公共关系人员的考核第五章: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作为公共关系三要素中的主体和客体[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公共关系主体(即社会组织)的运行、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理解公共关系客体(即公众)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一、社会组织的概念和特征二、社会组织的类型三、社会组织的运行及其内在连结四、社会组织的外观形象和内在气质五、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工作目标六、社会组织的代言人:公众人物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一、公众的概念和特征二、公众的分类第六章:公共关系的传播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含义、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原则和传播媒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原则和传播媒介,学会用所学公共关系传播的相关内容分析现实的公共关系传播问题[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传播概述一、传播的含义二、传播的特点三、传播的模式四、传播的效果和层次五、传播的类型六、传播的原则第二节人际传播一、人际传播的类型二、人际传播的特点三、影响人际传播的因素第三节大众传播一、大众传播的特点二、大众传播的功能三、大众传播的种类与优点四、选择大众传播媒介的原则第七章:公共关系的类型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公共关系的不同划分标准和其类型的具体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 主体或部门公共关系、内部公共关系的协调、外部公共关系的协调[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主体或部门公共关系一、生产型企业公共关系二、商业企业公共关系三、旅游酒店业公共关系四、运输企业公共关系五、金融企业公共关系六、政府公共关系七、教育部门公共关系八、卫生部门公共关系九、新闻单位公共关系十、公用事业公共关系第二节对象公共关系----内部公共关系的协调一、员工关系的协调二、股东关系的协调第三节对象公共关系----外部公共关系的协调一、顾客(消费者)公共关系的协调二、政府关系的协调三、社区关系的协调四、媒介关系的协调五、竞争者关系的协调六、名流关系的协调七、国际公众的协调第四节功能型公共关系一、日常事务型公共关系二、宣传型公共关系三、征询型公共关系四、矫正型公共关系五、开拓型公共关系六、预防型公共关系七、社会型公共关系八、服务型公共关系九、建设型公共关系第八章: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流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调查与策划[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公共关系调查一、公共关系调查的意义二、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三、公共关系调查的方法和指导原则第二节公共关系策划一、策划的含义二、策划的原则三、策划的基本要素四、策划的创意技法五、策划的过程分析六、策划文案的基本格式第三节公共关系的方案实施一、意义二、特点三、方案的有效实施第四节公共关系的效果评估一、效果评估概述二、效果评估的内容三、效果评估的方法第九章:公共关系的口语传播和语言艺术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口语传播的特点和技巧,了解口语传播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运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口语传播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运用,学习讲话的艺术[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锻炼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口语传播的概述、特点和技巧一、口语传播概述二、口语传播的特点和技巧第二节口语传播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运用一、日常接待二、新闻发布三、沟通性会议四、公务谈判五、游说策动第三节公共关系语言艺术的一般原则一、准确二、真诚三、切境四、得体五、有效第四节公共关系语言艺术的主要方法一、接近二、说服三、应急四、拒绝五、批评第五节非自然语言和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一、非自然语言的运用二、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运用和语言禁忌第十章:公共关系的文字传播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文字传播的特点和技巧,以及文字传播的主要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闻稿撰写[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和练习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文字传播的技巧和特点一、文字传播的特点二、文字传播的技巧第二节公共关系文字传播的主要应用一、新闻稿撰写二、广告文案设计和写作三、宣传资料写作和制作四、内部报刊编辑五、公共关系常用文书第十一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实像传播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什么是实像传播的范畴、实像传播的特点和技巧运用,实像传播的实际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实像传播的实际应用[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实像传播的特点和技巧一、实像传播的特点二、实像传播的技巧第二节实像传播的实际应用一、推销活动二、样品展览和示范表演三、橱窗陈列四、作业场所布置五、实用饰品的设计配套第十二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网络传播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网络传播的特点、原则和技巧[教学重点与难点]网络传播的实际应用[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和实践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网络传播的特点和技巧一、网络传播的优势与特点二、网络传播的原则和技巧第二节网络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一、电子邮件二、网上论坛三、网页信息浏览四、社交媒体第三节网络危机一、网络谣言二、网络水军第十三章:公共关系社交礼仪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公共关系中的社交礼仪[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关系人员的个人礼仪[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和实践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公共关系社交一、公共关系社交的特征二、公关关系社交的要求和基本原则第二节公共关系人员的个人礼仪一、仪表二、见面握手与介绍三、拜会时的礼仪四、通信时的礼仪五、名片的使用六、服饰穿着第三节公共关系礼仪一、庆贺礼仪二、宴请礼仪三、吊唁礼仪四、礼宾次序五、涉外礼仪第十四章:危机管理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危机管理的含义、基本原则和处理程序[教学重点与难点]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危机事件的处理程序[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危机管理的含义一、危机管理的含义二、危机公共关系发生的一般过程第二节危机管理的基本程序一、赶赴现场,了解事实二、分析情况,确立对策三、安抚公众,缓和对抗四、联络媒体,主导舆论五、多方沟通,迅速化解六、有效行动,转危为机七、评估总结,改进工作第三节危机管理的若干原则一、3T原则二、公众利益至上原则三、预防为主原则四、公开透明原则五、及时性原则六、真实灵活原则第十五章: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各种专题活动的注意事项,熟悉各种活动的程序[教学重点与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专题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公关活动专题活动及作用一、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的定义二、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原则:只可成功第二节具体公关活动一、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二、展览会三、赞助活动四、庆典活动五、联谊活动六、开放参观七、举办会议撰稿人:审核人:。
公共关系重点整理试题及分值为:判断20’名词解释20’简答10’案例分析30’论述20’一、全员公关1.定义:全员公关是在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的观念.简称"全员PR".其意义是增强组织中全体人员的公关意识,促使他们更多地关心组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入手,把公关工作贯穿于组织的各项工作中,为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奠定基础.“全员”不仅指公众中每个可能与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而且包括组织内部的作为个体的每个成员。
2.作用及意义:⑴全员公共关系氛围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基础。
⑵领导层的公关意识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关键。
⑶全员公共关系配合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前提。
3.全员公关管理三要素:领导的公关意识;全员的公关配合;浓郁的公关氛围。
4.实现企业全员公关的途径:⑴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⑵培养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⑶激发职工的自豪感。
⑷开展全员公共关系教育与培训。
二、公共关系的公众(P84)1.定义:任何与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正在或将会影响到它的形象塑造和组织目标实现的特定社会群体。
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
2.基本特性:⑴同质性:即公众成员的“同质”或“同质程度”。
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能够成为某一社会组织的公众,他们的各个成员都面临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对问题抱有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在行动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倾向。
⑵相关性:即公众与组织之间的“相关”或“相关程度”。
公众必须与组织相关。
确定组织的公众,必须界定该组织目标和利益与若干种公众目标和利益的相关之处,从而确定每一种公众的相关性或相关程度,并根据这种相关性制定组织公关相关计划。
⑶特定性:公众必须是特定的。
公众处于特定的环境中,在某个特定的领域里面临某个特定的问题,并由此与特定的组织发生特定的关系。
特定组织的特定公众可以来自某特定地区或某个特定的年龄段,有着鲜明程度不一的特定性。
⑷可变性:公众的圈定是由组织或该组织的公关部门所作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