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和重阳节
- 格式:docx
- 大小:30.46 KB
- 文档页数:4
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关系重阳节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两个重要节日,它们在时间上都与秋季有关,而且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庆祝方式。
虽然这两个节日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点庆祝,然而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一、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共同背景首先,重阳节和中秋节在气候上都与秋季有关。
重阳节通常在农历九月的第九天,而中秋节则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两个时间点正好处在秋季的中期,天气渐凉,秋意渐浓。
其次,重阳节和中秋节都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重阳节起源于唐代,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节日,与庆祝长寿、祈福、祭祖等活动紧密相连。
中秋节则源自古代祭月的风俗,人们在这一天欣赏月亮、赏月、拜月,并且与家人团聚,共享团圆之喜。
二、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庆祝方式重阳节和中秋节在庆祝方式方面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例如:1. 登高望月:登高是重阳节和中秋节的共同庆祝活动。
在重阳节,人们通常会登高远眺,欣赏秋景、俯瞰城市、放风筝等,这与中秋节中登高赏月的活动呼应。
2. 敬拜祖先:重阳节和中秋节都有祭祀祖先的传统。
在重阳节,人们会祭拜祖先,献上鲜花、食物等,表达对祖辈的敬意。
而中秋节,人们则会在家中或户外设立祭台,烧香、献果,祈福家庭平安、团圆。
3. 传统美食:重阳节和中秋节都与独特的传统美食相关。
在重阳节,人们会食用重阳糕、菊花酒等节日特色食品。
而在中秋节,人们则会品尝月饼、柚子、桂花糕等传统美食,这些食物都寓意着团圆与幸福。
重阳节和中秋节在庆祝方式上也存在一些差异,例如:1. 习俗活动:在重阳节,人们常常举办各种文艺演出、民俗表演等,如赏菊、放风筝、登船游览等,以丰富节日氛围。
而中秋节则以赏月为主,人们会在户外摆放月亮形状的灯笼,放烟花、点燃蜡烛,增添喜庆气氛。
2. 艺术创作:两个节日也在文化艺术创作方面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重阳节常常与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表达人们对寿老、长寿的祝福。
而中秋节则以赋诗、赋词、描绘月亮的画作等艺术形式为主,展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重阳节与中秋节有什么联系重阳节和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两者都与秋季有关。
尽管它们在时间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联系。
本文将讨论重阳节和中秋节之间的联系。
一、传统背景与历史渊源重阳节,又称为踏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始于唐朝,据说是因为九月九日这一天的阴阳数字皆重,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
人们开始在这一天登高、品茗、赏菊以驱邪避灾。
中秋节则是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月夕、月夜等。
中秋节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祭月仪式。
这个节日与月亮、家庭团聚和丰收相关,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赋诗等。
尽管它们的起源和发展背景有所不同,但两个节日都与秋天和山水景色息息相关。
二、纪念与祭祀重阳节和中秋节都与祭祀和纪念祖先有关。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登高祭祀,这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登高时,可远眺山河美景,感受秋天的宜人气息。
此外,重阳节还有保健养生的意义,人们会饮菊花酒、佩戴茱萸、吃重阳糕等。
这些习俗与祭祀祖先的仪式和庆祝山川的风俗相结合,使重阳节成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节日。
中秋节也是用来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赏月、烧香、摆放祭品等,以此纪念祖先和感谢家庭的团聚。
此外,中秋节的主要食品是月饼,这些圆形的糕点象征着团圆和完整。
人们还会赋诗、赏灯等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三、自然寓意重阳节和中秋节都富有自然寓意,与自然环境及生命的周期性有关。
重阳节的时间正值秋高气爽,山水变得五彩斑斓,树木逐渐变黄。
登高观景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秋景,更能身临其境感受自然的变迁。
此外,重阳节还是一个祛除厄运、祈福健康和长寿的日子,象征着秋季的丰收与希望。
中秋节则与月亮及其变化有关。
在这一天,月亮最圆,象征着团圆的美好寓意。
同时,人们也把月亮当作心灵的纽带,使人们在远方也能有一种家的感觉。
中秋节的赏月习俗也代表了对自然界的崇拜和敬畏。
四、文化传承重阳节和中秋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异同比较重阳节作文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异同比较重阳节和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都是与秋季有关的重要节日。
虽然它们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重阳节和中秋节,探讨它们在庆祝方式、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异同。
一、庆祝方式的不同重阳节的庆祝方式主要包括登高、赏菊和佩戴菊花等活动。
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的时候,人们常常选择登山远足,以表达对秋景的赞美。
此外,人们还会赏菊,欣赏菊花的盛开,体验秋天的独特美景。
佩戴菊花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人们常常在这天佩戴菊花来祈福、祈求长寿。
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则主要包括赏月、吃月饼和举行家庭聚会。
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赏月,因为据传月亮在这一天最圆最亮。
赏月的同时,家人和朋友也会相聚一堂,共享团圆之夜。
而吃月饼则是中秋节的传统,人们会品尝各式各样的月饼,体验中秋的独特风味。
二、历史渊源的异同重阳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中国。
重阳是指农历九月九日,因为九是阳数,所以称之为重阳。
根据传说,重阳节源于道教,最早是用来祈求祛病、消灾和祈求长寿的节日。
后来,重阳节逐渐演变成了多个群体的共同节日,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秋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中国。
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的,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按太阳历计算的秋分后第一个月圆之夜。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多个传说,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中秋节早期是用来祭祀月亮和祈求丰收的节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成为了国内民众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三、文化内涵的异同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它寓意着人们对长寿和健康的追求。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秋天的美景,还可以表达对长辈和亲人的敬意。
此外,佩戴菊花也被视为对长寿的祝福,代表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中秋节则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节日。
它象征着团圆和幸福,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和互赠礼物,向亲友表达思念之情。
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异同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庆祝,而中秋节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尽管两个节日有着不同的庆祝日期,但它们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本文将探讨重阳节和中秋节的异同之处。
一、家庭聚会无论是重阳节还是中秋节,都是以家庭聚会为重要特点。
重阳节是传统的节日,人们通常会回家与家人团聚,一起享用重阳糕和菊花酒这两种传统食物。
中秋节同样也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一起赏月,品尝月饼,并享受家庭的温暖。
二、食物文化重阳节和中秋节都有特定的传统食物与之相关。
对于重阳节来说,重阳糕是一道非常重要的食物,它是由粳米、桂花、核桃等原料制成的,寓意长寿。
而中秋节的传统食物是月饼,月饼的外皮是由面粉制成,内部则常常包含豆沙、莲蓉、核桃等馅料,人们在一起品尝月饼的同时,也寄托了团聚和美好的祝愿。
三、文化背景重阳节和中秋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背景。
重阳节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人们相信农历九月九这一天是阳气最旺盛的日子,因此要在这一天登高祈福、避灾驱邪。
而中秋节的起源则有更为浪漫的传说,人们相信在这一天,月亮最圆,传说中的仙女嫦娥就在月宫中,因此人们会赏月祈福。
四、庆祝方式尽管重阳节和中秋节都是庆祝团聚的节日,但它们的庆祝方式略有不同。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观赏秋色,也有一些地方会举行重阳祭祖的活动。
而中秋节,则是通过赏月、猜灯谜、舞龙灯等方式庆祝,这些活动为这个节日增添了欢乐和仪式感。
五、意义寓意重阳节和中秋节在意义寓意上也有所不同。
重阳节寓意对长寿和健康的祝愿,人们希望能够在这一天祈求平安和长寿。
而中秋节则是一个象征团圆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祈求家人健康、家庭幸福、团圆美满。
综上所述,重阳节和中秋节虽然存在一些不同,但它们都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重阳节还是中秋节,都强调了团聚、快乐和美好祝愿的核心价值观。
重阳节与中秋节的文化异同重阳节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它们在时间上相近,但却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传统习俗、节日食品以及文化意义等方面来探讨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异同之处。
一、历史渊源重阳节,又称为重阳节、重阳日,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据传,重阳节始于唐朝,起源于道教,以纪念道教创始人老子。
而中秋节则源远流长,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
中秋节最初是古代农民祭拜月亮、感谢丰收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家庭团圆的节日。
二、传统习俗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主要包括登高、插茱萸、佩香囊等。
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会选择高山或高楼,以迎接秋天的凉爽和祈求健康长寿。
插茱萸是重阳节的独特习俗,茱萸被认为具有驱邪避灾的功效,人们会将茱萸插在衣帽上或挂在门前。
佩香囊则是一种装有香料的小袋子,人们会佩戴在身上,以驱邪辟邪。
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则主要包括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
赏月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人们会在月圆之夜赏月,寄托思念和团圆的情感。
吃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人们会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祝福。
赏桂花则是中秋节的另一重要活动,桂花的香气在秋天格外浓郁,人们会欣赏桂花的美丽和芳香。
三、节日食品重阳节的传统食品是重阳糕,它是一种用糯米、红枣、桂花等制作而成的甜点,口感软糯,味道香甜。
重阳糕寓意着吉祥和团圆,人们会在节日时品尝这种美食。
而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则是月饼,它是一种以豆沙、莲蓉、五仁等为馅料,外层是金黄色的饼皮。
月饼的形状象征着团圆和完整,人们会在中秋节时互赠月饼,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四、文化意义重阳节和中秋节在文化意义上也有一些异同之处。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敬老的重要体现,人们在这一天会去看望长辈,表达对老人的尊敬和关爱。
重阳节还被赋予了祛病延寿的寓意,人们会祈求健康长寿,追求身心健康。
中秋节则强调家庭团圆的价值观,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共度佳节,共同赏月、品尝美食,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异同重阳节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它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虽然两个节日在时间上有所差异,但它们都有着相似之处,同时也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重阳节和中秋节都是以家庭团圆为核心的节日。
中秋节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并与家人一起聚餐,共度团圆之夜。
重阳节则是农历九月初九,也是秋天的一个重要节气。
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远足,祭祖祈福,与亲友共同度过愉快的时光。
无论是中秋节还是重阳节,都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
其次,重阳节和中秋节都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民间活动。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是赏月,人们会在这一天晚上一起观赏明亮的月亮。
此外,吃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会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如莲蓉、豆沙、五仁等。
而在重阳节,人们则会登高远足,以迎接秋天的到来。
此外,人们还会佩戴菊花,饮茱萸酒,以及举行各种庙会和文艺演出等活动,来庆祝这一节日。
然而,重阳节和中秋节也有着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它们在时间上有所差异。
中秋节通常在九月份,而重阳节则在十月份。
这意味着中秋节更接近秋分,而重阳节则更接近寒露。
因此,重阳节的天气可能会比中秋节更凉爽,人们登高远足时需要注意保暖。
其次,两个节日的庆祝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秋节主要以赏月和吃月饼为主题,而重阳节则更注重登高远足和祭祖祈福。
这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自然和祖先的不同敬仰和追思方式。
总的来说,重阳节和中秋节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它们都强调了家庭团圆和传统习俗的重要性。
虽然它们在时间和庆祝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人们表达感恩之情和祈福祝福的重要时刻。
无论是赏月还是登高,无论是吃月饼还是祭祖,这些活动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和谐、团结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些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重阳节与中秋节的联系重阳节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两个重要节日,它们都与秋天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在庆祝形式和寓意上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本文将探讨重阳节和中秋节的联系,从历史、传统习俗,以及庆祝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渊源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节日。
据史书记载,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人们认为九这个数字是阳数,而重阳节正好是阳历和农历相合的日子,因此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重阳节最初是为了祈求阳气兴旺,驱邪避灾,后来逐渐发展成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传统习俗。
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固定日期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中国,最早是为了祭拜月神嫦娥,后来逐渐演变为人们团圆、感恩的节日。
中秋节的习俗主要包括赏月、吃月饼、赋诗、赏桂花等,这些活动都和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关。
二、团圆之意重阳节和中秋节都强调了“团圆”这一核心价值观。
重阳节是秋季的重要节气,而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是“久久”,寓意着长久、团圆的祝福。
在这一天,人们会返乡探亲,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特别是在敬老院,人们会组织活动,为老人们送去关爱和温暖,表达对长者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同样,中秋节也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
在中秋节之夜,人们一起赏月,分享家人制作的美味月饼,共度欢乐时光。
这也象征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团圆完整的向往,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三、自然景观与赏月文化重阳节和中秋节都与赏月有关,因此也有着共同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这一天正值秋高气爽,是登高望远的好时机。
人们会结伴登山,欣赏秋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宏伟和壮丽。
同时,饮菊花酒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之一,菊花是秋天的象征,代表了坚贞和正直,人们以此寄托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中秋节,作为一个月亮的节日,赏月是其最为核心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园林、庭院中摆放桌椅,边品尝着月饼和茶,边赏月聊天。
与此同时,还会举行各种月亮文化相关的活动,如赏桂花、拜月等。
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异同比较(作文范本)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异同比较中秋节和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虽然两者有着相似之处,但在庆祝方式、涵义和习俗上却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中秋节与重阳节的异同,探讨这两个节日的独特之处。
一、中秋节与重阳节的相似之处1. 节日涵义:中秋节与重阳节都是传统的祭祀节日,寄托了人们对丰收、团聚和祝福的美好期望。
无论是中秋节的月亮崇拜还是重阳节的阳气崇拜,都代表了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崇尚。
2. 重阳踏秋:中秋节和重阳节都是在秋季举行的节日,两个节日之间相隔约一月,它们都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赏月、登高、赏菊等活动在两个节日中都是常见的。
3. 家庭团聚:中秋节和重阳节都注重家庭团聚,人们会举家团圆,共同享受节日的欢乐。
无论是中秋节的团圆饭还是重阳节的重阳糕,都寓意人们团圆、万事如意。
二、中秋节与重阳节的不同之处1. 日期不同: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而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
中秋节一般在秋分前后,而重阳节则在立秋后不久举行。
因此,两个节日的日期不同,举办时间也有所不同。
2. 庆祝方式的差异:中秋节是围绕月亮展开的,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品茶等。
而重阳节则是阳气崇拜的节日,人们会登高、插茱萸、佩戴菊花等,以祈求吉祥和平安。
3. 习俗差异: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是吃月饼,这是中秋节最著名的传统食品。
而重阳节则有重阳糕作为特色食品,同时人们还会喝菊花酒、佩戴菊花、登高等。
两个节日的习俗各具特色,彰显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4. 节日象征物不同:中秋节的象征物主要是月亮和兔子,人们将月亮看作团圆和美满的象征,兔子则是月宫中的神仙。
而重阳节的象征物主要是菊花和茱萸,在这一天,人们会插茱萸,并佩戴菊花,以驱邪避凶,庆祝节日。
综上所述,中秋节与重阳节虽然都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在庆祝方式、涵义和习俗上存在许多差异。
中秋节以月亮和家庭团圆为核心,而重阳节则以阳气和庆祝秋季为主题。
通过了解和比较这两个节日的异同,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异同比较重阳节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两个重要节日,它们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庆祝方式。
虽然两个节日都与秋天有关,但它们在起源、意义和庆祝方式上有着一些明显的异同之处。
首先,重阳节和中秋节在起源上有所不同。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农耕文化,它源自对丰收的庆祝和对月亮的崇拜。
据传,中秋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6年的周朝时期。
而重阳节则起源于道教文化,它是为了纪念道教的创始人老子而设立的。
重阳节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
其次,重阳节和中秋节在庆祝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中秋节的主要庆祝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
人们会在这一天团圆,赏月时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同时还有舞龙舞狮、放灯笼等传统活动。
而重阳节的庆祝方式则更加多样化。
人们会登高、插茱萸、穿菊花等,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龙舟竞赛和踩高跷等民俗活动。
此外,重阳节还有一个独特的传统习俗,就是佩戴菊花,因为菊花象征着长寿和吉祥。
此外,重阳节和中秋节在意义上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象征着团圆和祝福。
人们通过赏月和吃月饼,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而重阳节则更加注重健康和长寿的寓意。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爬山锻炼身体,同时也会祭祀祖先,祈求长寿和平安。
重阳节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就是饮菊花酒,人们相信饮用菊花酒可以驱邪和延年益寿。
综上所述,重阳节和中秋节虽然都是秋天的传统节日,但它们在起源、庆祝方式和意义上都有所不同。
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赏月和吃月饼的节日,而重阳节更加注重健康和长寿的寓意。
两个节日都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情感,无论是中秋节还是重阳节,都是人们团聚、祈福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时刻。
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异同及共同点重阳节与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两个重要节日,虽然分别在农历九月初九和八月十五,但两者在庆祝方式、寓意和习俗方面有着一些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本文将对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异同及共同点进行探讨。
首先,重阳节和中秋节都有着寄托人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共同寓意。
重阳节本身就是为了纪念汉代伟大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作为一个敬奉的节日,其中融入了人们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而中秋节则是因为传说中的嫦娥奔月而兴起的,中秋节也象征着人们对久别的亲人的思念。
无论是在重阳节还是中秋节,人们在此时都会祭拜祖先、献上美食、观赏月亮等,表达对逝去的亲人的缅怀之情,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亲情的重视。
其次,重阳节和中秋节都与自然相联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崇敬的体现。
重阳节的时节正是秋天,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正好是登高祈福、欣赏秋景的好时机。
人们一般会选择登高远眺或郊游自然,以庆祝重阳节。
而中秋节则和月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们会赏月、赏月饼以及进行各种与月亮有关的活动。
这两个节日都将人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此外,重阳节和中秋节在庆祝方式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是饮食方面,重阳节有踩菊花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同时还有食谷类食物、以及各种糕点等。
而中秋节则是以吃月饼为主要特色的节日,此外还有赏月、赏炮、猜灯谜等庆祝活动。
另外,重阳节还有特别的运动项目,如重阳舞龙和红枫舞,这些活动在中秋节中并不常见。
最后,在重阳节和中秋节中,都有祈福和福气的含义,表达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无论是重阳节还是中秋节,人们通常会祈福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重阳节是阳气逐渐消退的时候,人们希望在此时能够抵挡病魔,得到福气长寿。
而中秋节则是秋收的季节,人们会祈求丰收、家庭和睦、事业顺利等美好祝愿。
综上所述,重阳节与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它们都强调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新课程标准教材
教学设计(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思品与社会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中秋节和重阳节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教案中的内容,提升自我能力、提升个人素质、提升德智体美劳等作用,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尊重老人的意识和情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了解科学技术能拓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2.探究月亮的奥秘,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3.知道中秋节和重阳节是秋季里的民族传统节日,了解月亮的一些基本概况和人类探索月亮的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中秋节和重阳节
教学难点:了解两个节日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中秋节:
1.秋天里的节日有很多,你知道秋天里有哪些节日吗?
2.听歌曲《常回家看看》,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3.唱完这首歌,你有何感想?
4.看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吃月饼赏月亮?
5.说说自己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6.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7.看图听故事:讲嫦娥奔月回家给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
8.你知道月球上是什么样子吗?说一说。
图片
9.教师介绍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情况。
说一说嫦娥一号
第二课时:
重阳节:
1.小表演:谁是爷爷奶奶?
2.说一说,他们这样对待老人对吗?为什么?
3.说说自己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家里的老人的?
4.我们国家自古就有尊老的优良传统,你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吗?
5.教师介绍重阳节的来历。
6.看图:小朋友们是怎样给老人过节的?你打算怎样做?
7.小组交流:在平时我们应该如何照顾老人呢?
8.小结: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关心、照顾老人,为老人着想。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