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不是唯一的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7
关于标准答案不是唯一的作文英文回答: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there may not be a single, universally accepted correct answer to an essay question.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disciplines such as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art, where interpretation and subjectivity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such cases,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e plurality of perspectives and to develop nuanced and well-reasoned arguments that support one's own interpretations.First, it is crucial to acknowledge that there is often no single "correct" answer to a question that deals with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topics.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can be valid and valuable, even if they differ from one another. By recognizing the legitimacy of diverse viewpoints, we can foster a more inclusive andintellectually stimulating discourse.Second, when faced with an essay question that does not have a single correct answer, it is essential to conduct thorough research and gather supporting evidence from a variety of sources. This includes both primary sources (e.g., literary texts, historical documents, scientific studies) and secondary sources (e.g., scholarly articles, critical essays, reviews). By engaging i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materials, we can develop a well-informed understanding of the topic and identify the most persuasive arguments for our own positions.Third, it is important to approach open-ended essay questions with a critical and analytical mindset. This involves breaking down the question into its component parts, identifying the key concepts and issues, and carefully considering the implications of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By critically examining the question, we can avoid superficial or overly simplistic responses and develop more sophisticated and nuanced arguments.Finally, it is essential to present our arguments in a clear, concise, and persuasive manner. This includes usingprecise language, providing specific examples, and demonstrating a logical flow of ideas. By effectively communicating our interpretations, we can engage our readers, persuade them of our viewpoints, and contribute to a meaningful intellectual exchange.中文回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会有单一的、普遍接受的作文正确答案。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哪个算式的得数最大?A. 10-8B. 10-6C. 10-42.减数是4,被减数10,差是()。
A. 6B. 14C. 103.下图要使△比○多,可以把()。
A. △增加2B. △增加3C. △增加44.从星期五到星期日放假,放了()天假。
A. 2天B. 3天C. 4天5.算式□+3=7,□里应该填()。
A. 2B. 3C. 46.比8小3的数是()。
A. 4B. 5C. 97.与4+2的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A. 2+3B. 1+2C. 3+38.列式计算正确的是( )。
有6个。
有3个。
一共有多少个?A. 6-3=3B. 6+3=9C. 6+3=89.电线杆上原来有15只燕子,飞走了5只,又飞走了3只,一共飞走了()只。
A. 8B. 7C. 1010.河里原有8只小鸭,后来5只小鸭上了岸,河里还有几只小鸭?列式计算正确的是()A. 8+5=13(只)B. 8-5=3(只)C. 13-5=8(只)D. 8-3=5(只) 11.列式计算,正确的是()A. 8+3=11(个)B. 8-3=5(个)C. 11-8=3(个)D. 3+8=11(个)12.河里有10只,游上岸了7只,河里还有________只.()A. 13B. 17C. 3D. 30二、填空题13.分一分,合一合。
14.比6多3的数是________,它再加上________就是10。
15.________和3合起来是5。
8和________合起来是10。
16.计算5+2-3时,要先算________,再算________。
17.数一数,比一比(1)(2)18.画★比少4个。
________19.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0.横线上可以填几?4>________ 5<________ ________<721.画,比少4个。
不是所有问题都有唯⼀的标准答案学⽣年代我们都经历过做题,题⽬都会有标准答案,去判别是否得分,尽管有的问题有多种解答⽅式,导向的答案,却是唯⼀的。
这个习惯延续到后来的⽣活中,就是每个⼈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去寻找某个标准答案,这个答案是唯⼀的,只要知道了,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这个思维⽅式,可能导致的问题有两个。
1.⽣活中的问题,未必都有着标准答案。
有些是⽆解的,还有⼀些,不管怎么选都是错。
2.以前不懂的问题,翻翻后⾯的参考答案就⾏了。
现在很多问题没法找到这样的参考答案。
找到的那些,可能⽆法参考,也可能只是部分适⽤参考,还要结合更多别的知识去解决。
感情上的问题错综复杂,可遇上问题的⼈们,总喜欢寄希望于某个标准答案来解决。
单恋、失恋、异地恋,出轨、离婚、被劈腿,性格不合、婆媳不和、对⽅不爱,这些问题后⾯带上“怎么办”去搜索提问,都是想找到个标准的参考答案——没兴趣也不想知道解题思路和过程,只要给我答案。
读书考试作弊只要不被抓到,尚有可能蒙混过关,⼈⽣⼤事还想抄捷径解决,屡战屡败碰⼀⿐⼦灰就只能怪⾃⼰了。
何况这样的标准参考答案存在吗?不存在的。
上⾯说的是那种懒到家的⼈,直接想看答案的。
有的⼈⽐这要稍微勤奋点:我是要答案没错,但也想知道解题过程,我要学习,以后遇到类似问题⾃⼰要有能⼒解决。
抱持这样思维⽅式的⼈,学⽣时代不⼀定是学霸,但⾄少应该也不⾄于沦为学渣了。
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他们不⽌是看答案,还会看课⽂,看类似的题型,看解释的⽂章,通常还会找本专门讲解此问题的书来研究学习。
在遇到感情问题后,他们的思路也是⼀样的,找书解决。
对,就是“挽回爱情秘籍”。
挽回爱情存不存在秘籍?对看完、⽤完⾥⾯的⽅法觉得有效的⼈来说,是存在的,但还是很多⼈觉得看了没⽤。
举个例⼦。
我想戒烟,然后我想知道怎样才能戒烟,戒烟有哪些好办法。
后来我听说了有本书叫《这书能让你戒烟》,好评如潮,⼤家都说好。
于是我把书买回来了,认真的看了前⼏⼗页,觉得挺有道理的,后⾯有些懈怠,看得越来越慢,断断续续还是看完了。
答案不是唯一的星期四下午,在活动课上,老师问我们一个问题:“树上有十只鸟,一个猎人对树上开了一枪,请问树上还有几只小鸟?”听了这个问题,同学们一下子来了兴趣,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王婷婷第一个回答说:“可能小鸟正在举行跳舞比赛,子弹从小鸟的脚下飞过去了,没打中小鸟。
”蔡希苗接着说:“打中一只小鸟,其它几只还在树上。
因为这些小鸟是用纸做的。
”“猎人把其中一只小鸟打死了,其它的被枪声吓跑了,所以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了。
”高佳佳说出自己的看法。
“树上没有鸟了,一只被打死了,另外九只小鸟回到‘鸟国’报信去了。
一会儿,就会飞来一大群小鸟,来找猎人报仇的。
”晓梅也说出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树上没有鸟了,理由是:猎人拿的是散弹枪,一枪就把小鸟都打死了,所以树上没有小鸟了。
”我也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看法。
“也许猎人打的不是子弹,而是一面白旗,他向小鸟投降了。
”蔡晓琴回答道。
……面对这么的答案,老师笑着说:“一个问题,你们居然说了这么多的答案,到底是谁说得对呢?老师也说不准,但大家都说得有一定道理,你们说呢?所以老师认为,一个问题往往不会只有一个答案,只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想,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多想想,从多方面去考虑,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老师接着又提了一个问题:“砖头可以做什么用?大家请发挥想象,看大家能说出多少种。
”这下大家又说开了:“砖头可以筑围墙,建高楼等等。
”“可以在砖头中间插一根竹杆,在砖头画上几根线,可以做成太阳钟。
”“砖头可以压屋顶上的瓦片。
”“砖头可以放在乒乓球桌上,当乒乓球的球网。
”最有意思的是刘振面说的:“如果每天早上起来,手里拿着两块砖头,越重越好,运动一下,就可以让你的肌肉越来越强壮了。
”……大家越说越有劲,课堂上不时发出阵阵欢笑声。
事情是那么奇妙,一个问题居然会有这么多种的答案,真是妙极了。
啊,这堂课太有趣了!。
什么是客观题什么是主观题
主观题是让考生自己答题,以表达对试题的理解与详细解读。
试题的题型有简答题、论述题、应用题、作文题等。
主观题也称自由应答型试题,答案不是唯一的。
此类试题对于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独到的功能,但评分容易受到评卷人的主观因素影响。
客观题是让考生从事先拟定的答案中辨认出正确答案且只有唯一答案。
题型有判断题、选择题等。
客观题也称固定应答型试题,以客观题为主体的试卷有足够的覆盖面,阅卷、评分完全避免阅卷人的主观因素的干扰,还可以通过机器阅卷,提高阅卷效率。
区别:
主观题由于是“发挥性题目”,往往带有主观性,多数没有唯一标准答案,即它们可以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如文科的问答辨析题,没有标准答案,能说的有理有据就行。
与主观题相对的客观题则是答案唯一,求解过程符合客观规律,如算数题1+1=2。
小学数学课本一年级上册94-100页课后答案●课本94页总复习数与代数答案:第1题答案:(答案不唯一)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两位数比一位数大,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百位上数表示几个百。
第2题答案:方法一,有一把铅笔,每10支捆一把,然后再有2支没有捆,散在那里。
方法二,计数器上,十位画一个珠子,个位画两个珠子。
等等(方法不唯一)第3题答案:解答:不一样,十位上的1 表示1 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第4题答案:4+9=1318-5=1319-7=1212+3=1513+6=196+13=195+7=120+13=134+8=1212+7=199-8=117-10=7第5题答案:(所提问题不唯一)数学作业和语文作业一共得了多少颗星? 7+9=16(颗)或 9+7=16(颗)语文作业比数学作业多得了几颗星?9-7=2(颗)数学作业比语文作业少得了几颗星?9-7=2(颗)第6题答案:8向右数6 个数得到14,得出8+6=14。
提示:借助小棒,可以先把6 分成2和4,把8凑成10,10 再加剩下的4得14,即先算8+2=10,再算10+4=14;也可以先把8 分成4和4,把6凑成10,10 再加剩下的4得14,即先算4+6=10,再算10+4=14第7题答案:●课本95页图形与几何答案:第1题答案:提示:可以按能滚动和不能滚动分为两类;也可以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分为四类。
第2题答案:菠萝的左边是梨,草莓在菠萝的上面。
西瓜的下面是樱桃。
第3题答案:4.提示:结合排队时的具体情况说说前面、后面的同学分别是谁。
如果可以,也可以说说左面、右面的同学分别是谁。
●课本96-99页数与代数答案:第1题答案:上图:10,12,13,14,15,17,18,19下图左:14,16,20,下图右:13 ,15,17,19第2题答案:从左往右框里依次填:9,2,6第3题答案:15的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
参考答案不唯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作文“哎呀,这道题到底选什么呀!”我皱着眉头对着作业本发愁。
那天下午,我正在房间里做作业,遇到一道特别纠结的选择题。
我左思右想,就是拿不定主意。
这时候,妈妈走了进来。
“宝贝,怎么啦?愁眉苦脸的。
”妈妈温柔地问。
“妈妈,你看这道题,感觉每个答案都有点道理呀。
”我指着题目给妈妈看。
妈妈看了看题目,笑着说:“傻孩子,参考答案不唯一呀,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呀。
”
“啊?真的吗?那我该选哪个呀?”我还是很困惑。
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去选呀,不要只盯着参考答案。
你想想,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不可能都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呀。
”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开始思考起来。
对啊,生活中很多事情不就是这样吗?就像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大家的玩法都不一样,但都很开心呀。
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别纠结啦,大胆地选一个你认为对的答案吧。
”于是,我不再犹豫,选了一个我觉得最符合我想法的答案。
当我把作业做完后,我突然觉得很有成就感。
我明白了,在面对问题时,我们不能被固定的答案所束缚,要勇敢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就像走在一条小路上,虽然可能有很多人走过,但我们可以走出自己独特的脚印。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想法和答案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不要害怕与众不同,因为那才是真正的我们呀!。
答案不唯一的作文我爱这大片的绿色,爱这无言的生命,爱这一切美的事物。
也唯愿生命中多些这自然之美,在繁杂的人世间不要太苦,在埋首工作之余莫忘欣赏一下身边的风景。
回首写答案不唯一的作文和读书的日子,我仍忍不住怦然心动,一路走来,山高水远,我对书始终保持着一种绵绵不尽的情感,夜阑人静,一书在手思绪万千。
拜读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卷卷都缀满一个深深的情字,翻阅人世千般气象,万种风情的纸页。
梦想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因为有了它我们不会庞然无措,不会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也因为有了它我们不会再感叹时间是过的多么的慢,人生是有多么的虚无。
梦想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努力,不能半途而废,否则所有的坚持和努力都白费了。
不知不觉已至四月,花儿次第开放,点缀春色满园;花瓣迎着阳光,在最美的春风里一展芳姿。
看吧,羞答答的含苞的花儿娇嫩地躲藏在枝桠之后,它轻轻地随风将枝条唤醒,一起跟着风儿跳舞。
也许我们难成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就书写答案不唯一的作文而言,我们就应而且能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尽己所能为生活做一点奉献、尽一份职责。
正如歌曲《爱的奉献》所唱到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人间。
是啊,爱,使我们心灵相通;爱,使世界不再孤单。
让你我伸出温暖之手,让世界充满爱,让生活中处处开满真、善、美的鲜花。
也许梦想之路难免会有很多的人嘲笑,但那又如何。
我的梦想只要我自己知道就好,不用理睬别人。
而且让他们闭嘴的最好方式,就是在梦想实现的那一刻。
我相信书写答案不唯一的作文完成之时,我相信那一刻,所有的质疑都会不而破。
用事实来证明自己,这就是最好的反击方式。
什么是梦想?那是一个人毕生所想要完成的东西,不论是何种的艰难困苦,都不会动摇,不会放弃,那样的才是梦想。
是人心中的一种欲望,但这绝不是贪恋。
在落笔答案不唯一的作文的时候,我常常会想心怀梦想之人一定心胸广阔,任何事情都不会斤斤计较。
因为他们懂得应该舍去的就舍去,应该坚持的就必须坚持。
正确答案不代表唯一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淡然还有所相对的答案。
可是正确的答案并不代表着唯一。
也许,问题只有一个,可答案却有上千个。
而正确答案只不过是专业的罢了。
朋友喜欢问我问题,一些我不知道的问题。
我的回答似乎让他们抓狂,更让我觉得有些歇斯底里。
那天,在图书馆里,朋友向我说:“外国记者说了一道题,说为什么咱们中国人把人的路叫成‘马路’?”我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因为咱们中国人希望马到成功。
”随即我又问朋友的意见,朋友说他以为是一种讽刺的表现。
上网后,我找到了答案,应该是周总理回答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细细思考之后,我觉得周总理说的不错。
可我也没觉得我错在哪里,还有朋友的,与现在联系起来,也没错在哪里。
一种讽刺,难道不是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奢侈了许多、文明是不是退后了许多,比起勤劳老实的马,我们还真不该反省吗??转眼思考网上的答案,多少人都是千篇一律的遵循周总理的话(周总理的话没错),可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先不要肯定他是对或错。
不要用专业来蒙蔽自己,因为专业的答案也只不过是在众多答案中挑选出来的最合乎常理的答案。
那么还记得1+1=3吗?春节晚会上的小品表演逗发了全场观众。
可是真的1+1=3是在算错的情况下吗??我这里有一份答案,比如你的小院里有三户人家,俩家都在门前修了花园,但是没修花园的人家也享受到了花园带来的环境好处.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解释成1+1=3. 3家人都从中得到了好处,但付出的只有两家人.这难道不对吗??所以,正确答案或许只有一个,可那并不代表唯一。
相反,只要觉得你的答案正确,又合乎常理。
那么自己都肯定了,谁还敢说你错呢?专业不一定是最好的。
2019年11月09日。
答案不唯一的脑筋急转弯最全题目要解码脑筋急转弯,先要弄清它所暗藏的玄机。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脑筋急转弯,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答案不唯一的脑筋急转弯最全题目【1】1. 一个司机飞快的从山上冲下来,却没有撞伤人,为什么?【答案:司机并没有开车】2. 厕所里放鞭炮?(打一成语)【答案:愤(粪)发图(涂)强(墙) 】3. 世界上的猪都死光了。
(打一歌名)【答案:至少还有你】4. 一个人想在一夜里变成百万富翁,他该怎么办?【答案:做梦吧! 】5. 一个人想在一夜里变成百万富翁,他该怎么办?【答案:做梦吧! 】6. 一个桥载重公斤,为什么一个重公斤的人可以拿两个各重公斤的球过桥?【答案:颠球走】7. 最不听话的是谁?【答案:聋子】8. 一个盒子有几个边?【答案:两个,里边和外边】9. 到家了,我为什么不进去?【答案:忘了带钥匙】10. 什么东西可以尽情吃,不用花钱买?【答案:空气】11. 什么样的东西是假的,也有人愿意买?【答案:假发】12. 什么样的速度最快?【答案:一步登天】13. 老明有个儿子大儿子叫大哥二儿子叫二哥(请问小儿子叫什么)?【答案:小明】14. 排着对上厕所-打一地名?【答案:伦敦。
】15. 什么东西看起来象照亮灯泡?【答案:坏的灯泡】16. 《金陵春梦》中蒋介石少年时曾到军校上学,当时军校是谁办的?在哪儿?【答案:袁世凯,在保定。
】17. 什么字大家都会念错?【答案:错】18. 俩人不对,整整仨月,腰别小刀,不让人知(打一字)?【答案:偷】19. 一只蜜蜂停在日历上,打一成语?【答案:风和日丽】20. 池无水,地无土(打一字)?【答案:也】答案不唯一的脑筋急转弯最全题目【2】1. 月光底下看影子 (打一成语)——答案:顾影自怜2. 短处经常说 (打一成语)——答案:不足挂齿3. 越猜越不对头 (打一成语)——答案:想入非非4. 什 (打一成语)——答案:推心置腹5. 全会 (打一成语)——答案:无所不能6. 弯腰接电话 (打一成语)——答案:俯首帖耳7. 听写 (打一成语)——答案:有闻必录8. 谁先巧称象 (打一成语)——答案:首当其冲9. 整容 (打一成语)——答案:改头换面10. 曹雪芹著书,无钱买灯油。
答案不是唯一的本文转自李金安老师(网名金岸怡风)的网易博客在内质网生物教学平台上,有一位老师发了一个帖子:生物有没有必要改错,怎样指导学生改错呢?我跟了一个帖子,内容如下:我比较欣赏的一句话是:“答案不是唯一的。
”但不知道是哪一位先生说的。
尽管目前的高考主要还是认同唯一的标准答案,但也一部分鼓励不同答案的开放性题目。
我尝试着总结了几条。
1.角度改变观念。
“红杏出墙”是什么特性?有的人从现实的角度说是应激性,有的人从更现实的角度说是向光性。
有的人从进化的角度说是适应性。
还有的人从遗传的角度说是遗传性。
你说这些观念谁对谁错呢?2.尺度把握宽严。
植物固定二氧化碳要不要能量?有的人认为植物由C5结合二氧化碳是不需要能量的。
但有的人认为C5的形成是需要能量的。
谁是谁非,恐怕不好判断,因为那只是一个尺度把握的问题。
3.一词可以多义。
为什么同一个词语有多种意义呢,因为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变换成了不同的概念。
例如“物质”这一词语在哲学语境中表示一切客观存在,在化学和生物学语境中表示具有一定化学式的化合物。
再例如“吃”这一词语,在生理学语境中表示摄取食物,在生态学语境中表示捕食。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物质不是结构?我认为在生物学语境中,物质的概念是指具有一定化学式的化合物,结构是指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物体。
那么,我认为染色质和染色体就应该是结构而不是物质。
可是,我国的中学生物教材说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物质都说了几十年了,因为在哲学语境中,物质的概念是指任何客观实在,那么,染色质和染色体肯定就属于哲学语境中的物质了。
那你说染色质和染色体究竟是物质还是结构呢?你从生物学语境上说是结构,可人家生物学教材却要把它在哲学的语境上说是物质,你又有什么办法呢?4.习惯约定俗成。
“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的……”这句话错了吗?有人说“你要用心想啊”,这句话中的“心”其实是“脑”的意思,你总不能说那句话错了吧。
在我们生物学中,“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的……”,这句话中的“DNA”实际上是指“基因”,习惯了就约定俗成,你总不能说那句话错了吧。
5.一般寓于特殊。
(1)统计包涵例外。
生物细胞内什么物质最多?从概率上讲,生物细胞内水是最多的,但有的人拿出脂肪细胞这个例外反对你,你该如何应对呢?实际上,生命现象非常复杂,所以赵占良先生说生物学上的许多结论都只有概率上的意义。
必需注意的是,概率是对众多相关因素的统计,概率既不是例外,但又包涵例外。
(2)归纳但不完全。
一个染色体组携带有本物种的全部的遗传信息错了吗?以上这句话是一个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结论,但由于这种归纳不能代表所有对象,所以这个结论具有不周全性。
因此这个结论是只适用于大多数生物的一般的结论。
但有人说这句话不准确,因为对以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来说,由于X和Y染色体上有非同源区段,所以一个染色体组里的遗传信息并不是本物种的“全部”。
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懂得不完全归纳法具有不周全性而造成的。
(3)抽象但不绝对。
我们要知道,一般是对特殊的抽象,所以一般寓于特殊之中。
对“一般”的理解要灵活,要留有余地,也就是要照顾到“特殊”,千万不要以为“一般”是甩掉了“特殊”的特立独行。
对“特殊”的理解要放在“一般”的大背景中思考,不要想独立于“一般”之外,更不要想以“特殊”否定“一般”。
概率是对众多相关因素的统计,具有“一般”的性质。
所以在认识概率时,不能把“例外”排除在概率之外。
在认识例外时,不要忘了“概率”的背景。
不完全归纳也是对诸多相关因素的归纳,也具有“一般”的性质。
所以在认识不完全归纳的结论时,要知道它是不周全的。
虽然它不周全,但它是正确的。
6.重点当数第一。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说:“任何过程(或事物)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因此,研究任何事物或过程,就要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主要矛盾就是事物的重点,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就是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都要抓重点。
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都降低了吗?衰老是衰老细胞的主要矛盾,而其他矛盾都必需服从于“衰老”这个主要矛盾,所以说衰老细胞中酶的活性整体都处于降低的趋势。
如果将衰老细胞中个别酶的活性有增高的现象来否定酶的活性整体上降低的话,就是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就会发生认识上的偏差。
细胞内的结构蛋白重要还是细胞外的结构蛋白重要?美国细胞物种学家威尔逊说:“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在23页讲结构蛋白时,举了“羽毛、肌肉、头发和蛛丝”5个例子,其中只有排在第二位的“肌肉”是细胞内的结构蛋白,至于“蛛丝”根本就不是结构蛋白。
这就是认识事物不抓重点的表现。
7.多元莫求统一。
种群密度越大,天敌捕食的成功就越大吗?有一年的高考题说,“林鸽的种群密度越大,天敌苍鹰捕食林鸽的成功率就越小。
”于是,有人就把“种群密度越大,天敌捕食的成功越小”作为一个统一的标准推广到所有生物种群。
常言道“仓充鼠誉喜,草尽狐兔愁”,一般情况下,种群的密度越大,天敌捕食的目标越广泛,所以种群密度大,是有利于天敌捕食的。
但有的生物如林鸽,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密度越大越有利于对付天敌的自我保护机制,它们的种群密度越大,反而使得天敌捕食成功的几率越小。
有的问题是复杂的、多元的,对这样的问题如果硬要规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是不符合实际的。
8.侧重有所不同。
例如在基因突变的利害问题上,人教版教材必修②上肯定“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上海教材《生命科学》第三册则说“一般来说基因突变大部分是中性的”。
可见在基因突变的利害问题上,不同出版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必需指出的是,对于权威出版物上不同侧重的观点,我们要加以领会,但我们自己则不能随便搞“侧重”。
9.慎用线性思维。
在人们的常规思维中,所有的事物,其运动变化都遵循一个基本的逻辑,即从简单到复杂,即1+1=2,不等于3,这就是线性思维。
线性,指量与量之间按比例、成直线的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代表规则和光滑的运动。
但实际上,宇宙万物并不一定都遵循这个逻辑而存在。
也许,一个简单的细节变化,最后导致了整个系统的彻底变化,这就是非线性现象。
非线性是指系统的变化不按比例、不成直线的关系,代表不规则的运动和突变。
生命系统是一个多层次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属于复杂的系统。
作为系统的整体特性并不是其各组成部分性质的线性叠加,而是在各组分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显示出的一些全新的特质,所以,对于复杂的生命系统的认识,运用传统线性思维和经典的因果决定论去分析,往往会跟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因为,生命系统的变化往往是非线性的,即在复杂的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也就是说,系统的新的特质是无法从各低层的组成部分的特性的分析中能够预测到的。
例如,在一个有众多食物链的生态系统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磷虾。
假如小鱼灭绝,磷虾的种群数量会增多还是会减少呢?表面看起来,磷虾与小鱼的关系最密切,小鱼灭绝后,磷虾的数量会增多。
但实际上磷虾的种群数量还与其他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小鱼灭绝了,原有的平衡打破了,系统又会建立新的平衡,在新的平衡的建立过程中,磷虾种群的数量究竟如何?用线性思维来预测,往往是与系统变化的实际情况相背离的。
再例如,有人认为,在同等光照条件下,红光比白光更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其实,在同等光照强度条件下,光质对光合作用影响中有双光增益效应(爱默生效应)。
即两种波长的光协同作用大大增加了光合的速率(Emerson效应)。
白光里面有红光和蓝紫光等,显然能比单独一种红光更能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10.想象没有错误。
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会感知许多直观的形象,这些形象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
形象思维的过程,首先是这些表象的再现、联络和融合的过程。
两个以上表象的联络和重组过程就是联想。
将许多表象联络在一起,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理性认识过程,获得的新形象就是想象。
联想的材料是非常丰富的,想象的空间是无穷的。
相同的表象可以有不同的联想,相同的联想可以有不同的想象。
想象需要激发,想象没有错误。
11.人文高于自然。
人文思想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
而且,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则是指先进的规范,对于社会而言,尤其是先进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于社会成员而言尤其是先进的道德和习惯规范,对于青少年来说,首先体现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高中生正处于人文思想的迅速形成的时期,并且可塑性比较大。
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人文思想的引导,要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而不是相反。
鸡吃玉米是跟人竞争,人吃牛肉是捕食吗?去年全国理综Ⅰ的一道高考题,拟定的答案说,在农场中,鸡吃玉米是跟人竞争,人吃牛肉是捕食。
2005年上海市的一道高考题,命题者拟定的答案是“为了使上海市人口年龄趋于合理,要适当提高人口出生率”。
以上是题目所涉及的问题是人类生产和人口问题,而“人口的本质,不在于它的自然属性,而在于它的社会属性”。
以上题目的答案是基于人口的自然属性,而没有考虑我国人口的社会属性而拟定的。
第一题把农业生产的社会关系问题按生物学学中种群关系来回答。
第二题把人口的社会特征按生物的种群特征来回答。
其实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尽管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低生育国家,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必须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所以我国的宪法规定计划生育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思考和解决人口问题上,必需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要“使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必需在不改变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前提下,采用其他政府行为。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把人等同于自然界的生物,那么命题人拟定的答案是正确的。
而用人文精神一分析,则那些个答案是大错特错的。
12.真理没有终极。
当年的达尔文理论是非常圆满的吗?当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结果是非常圆满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发现原来达尔文的理论也存在着一些不完善和需要修正的地方。
13.事实胜于雄辩。
本本和权威都是对的吗?有的人笃信“本本”,迷信“权威”,你说哪个本本上的观点有错误,哪个权威的理念有问题。
他说,你算老几,本本和权威怎么会出错呢?实际上当年的李洪志满本本的歪理邪说,他还权威得很呢?许多砖家和教授都跟着摇旗呐喊,寻找的“理论根据”多着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同志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我们在认识和讨论问题时,既要注重引经据典,更要注重实事求是。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是什么呢?那就是:对同一个问题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全方位综合地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