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知觉的种类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知觉的种类教师招聘考试中,关于知觉种类的题目几乎是逢考必出,很多考生在拿到题目之后总会感觉无从下手。
为了让广大考生能够又快又准的去攻破各种题型,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讲师对此知识点进行梳理,希望对广大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考情介绍知觉的种类应以多种题型来进行备考,如单选、多选、判断等,总的来说多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察,所以需要考生在日常学习中重点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首先要把握每种知觉的定义,定义要把握关键词,曾经有地区考过时间知觉的定义;其次大多数情况以例子型单选题的形式进行反选,最后直接考多选,比如空间知觉包括哪些,似动知觉有哪些形式等。
二、知识点梳理知觉的种类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
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2.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时间知觉有两种:一种知觉是:现在是什么季节、几号、几点。
二是知觉现在时刻与过去某一时刻的长短。
3.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运动知觉就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1)真动知觉:指物体发生实际的空间位移所产生的运动知觉,即物体在按一定的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连续位移时,人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
(2)似动知觉:是将实际不动的物体知觉为运动的,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种。
①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就会感觉到一个刺激物在向另一个刺激物做连续运动。
如电影、霓虹灯。
②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
如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③自主运动:如果你在黑暗的房间紧盯一个燃烧的烟头,过一段时间后,便会感觉它似乎在不停地游走。
④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
一、感觉的概念,感觉的种类。
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听到声音,看到颜色绣的花箱等都是感觉。
真和一个具体事物都有许多个别属性,当这些个别属性直接作用于人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是,就在大脑中引起相应的视听嗅味,触等感觉.二、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第一视觉。
引起视觉的11刺激物时,电磁光谱中一定范围的可见光波.光波有三种物理属性,波光波幅和纯度。
光波作用视分析器引起视觉也具有三种心理属性。
色彩明度,饱和度。
第二,听觉。
音波是有物体振动引起空气分子周期性压缩和稀疏变化而产生的。
音波作用听分析器而引起听觉。
第三嗅觉。
嗅觉是一种化学性感觉,其适宜刺激是挥发性的物质分子。
其感受器为鼻腔上鼻道内棕色嗅膜中的嗅细胞。
第四。
味觉。
味觉也是一种化学性感觉,它喂食物选择食欲的增加有关。
其适宜刺激物是溶解于水的物质分子。
舌根对苦的感受性高,舌尖对甜舌的两侧对酸味儿,舌两侧前部对咸敏感.第五肤觉。
弗爵士物体的机械和温度特性作用于皮肤表面而引起的感觉。
一般包含有同温冷处四种基本皮肤感觉。
其外周感受器分别为表皮各层中的游离神经末梢、罗佛尼氏小体。
克劳斯氏小球以及真皮层的迈纳斯触觉小体和皮肤深处的一夜,也西尼氏环层小体。
2、内部感觉第一,运动觉.运动觉又称动觉。
动觉时有机体对身体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
其感受器为肌梭腱梭关节小体等神经末梢.由于肌肉收缩,伸展和关节角度变化给与的刺激引起神经兴奋,经传入神经脊髓丘索到大脑皮层中央沟的前回.便产生动觉,在反馈和连锁活动中动觉起监督保证和协调作用。
动觉与肤觉结合可以构成触摸觉,动觉是一切活动和言语运动的基础。
第二,平衡觉。
平衡觉是有机体在作直线加减速运动和旋转运动时能保持身体平衡,并知道其方位的一种感觉。
其感觉器官是内耳前庭器官的耳石装置,刺激引起神经冲动,经前庭神经节,脑桥前庭神经核一部分到内脏器官,一部分的眼肌,一部分到小脑引起姿势调整,以保持身体平衡,同时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颞叶听区前的前外雪氏回,产生变速和旋转感觉。
《普通心理学》:知觉的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知觉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知觉是更正确,可将知觉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误的知觉。
根据知觉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感受器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一、物体知觉物体知觉就是对物的知觉,对自然界中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种种现象的知觉。
任何事物都具有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特性,因而物体知觉又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世界三维特性的知觉,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
空间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知觉,需要人的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分析器的联合活动来实现。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空间知觉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学习汉语拼音、汉字时,需要正确辨别上下、左右,否则难以顺利地掌握汉字的结构和识别汉语拼音;下楼梯时,如果我们不知道有几个台阶、每个台阶有多高,就容易摔倒。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等。
形状知觉指对物体的轮廓和边界的整体知觉。
形状知觉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能力,但人类的形状知觉能力比动物的更高级,因为人类能识别文字。
形状知觉是靠视觉、触觉、运动觉来实现的。
我们可以通过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视线沿物体轮廓移动时的眼球运动、手指触摸物体边沿等,产生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指对物体长短、面积和体积大小的知觉。
依靠视觉获得的大小知觉,决定于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和观察者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在距离相等的条件下,投影越大,则物体越大;投影越小,则物体越小。
在投影不变的情况下,距离越远,则物体越大;距离越近,则物体越小。
大小知觉还受个体对物体的熟悉程度、周围物体的参照的影响。
对熟悉物体的大小知觉不随观察距离、视网膜投影的改变而改变。
对某个物体的大小知觉也会因该周围参照物的不同而改变。
对物体深度和距离的判断可以依据的线索很多,如小的物体似乎远些,大的物体似乎近些;被遮挡的物体远些;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模糊,能看到的细节少;远的物体显得灰暗,近的物体色彩鲜明;看近物时,双眼视线向正中聚合,看远物时,双眼视线近似平行等。
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叫空间知觉,所以,空间知觉就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
(一)大小知觉大小知觉是由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的大小、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以及周围参照物等因素决定的。
在形成大小知觉的时候,运动觉和触摸觉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判断物体大小的时候,视像的大小和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是结合起来起作用的。
观察者根据经验知道,在距离相同的条件下,视网膜像越大,物体越大,视网膜像越小,物体越小。
在视网膜像相等的条件下,物体离观察者越远越大;反之,物体离观察者越近越小。
所以,观察者是把视网膜像的大小和距离的远近结合起来判断物体大小的。
人们不见得意识得到这个过程,但人们是这样来判断大小的,这叫大小一距离不变的假设。
(二)形状知觉视网膜像提供了视觉信息,视线沿物体边界的扫描运动提供了动觉信息,手的触摸提供了触觉信息,这些信息的结合形成了形状知觉。
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这些信息结合得非常牢固了,只要其中一个信息起作用,就可引起对物体形状的反映。
例如,看到茶杯,尽管视觉提供的可能是一个椭圆形的茶杯口的视网膜像,人们也并没有去摸茶杯,但是人们也知道茶杯是圆的而不是椭圆的。
(三)方位知觉方位知觉可以以自身作为参照,头顶为上,脚底为下;脸对着的方向为前,背对着的方向为后;左右也可以以身体作为参照。
方位知觉也可以以双耳听觉提供的信息为参照,因为从不同方位来的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和强度都会有差异。
从左边来的声音先到达左耳,后到达右耳,当声音从左到右绕过头部的时候,其强度也减弱了。
双耳听觉的时间差和强度差就给判断声音的方位提供了线索。
时间和强度的差别越大,声音方位的知觉越清晰。
如果声音来自正前方或正后方,到达双耳的时间和强度相等,那么对声音方位的判断就很难了。
(四)距离知觉距离知觉是判断距离远近的知觉,又叫深度知觉、立体知觉。
人们是依据什么线索来判断距离远近的呢?1.肌肉运动线索(1)眼睛的调节作用。
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原则和方法:主要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主要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实验室和自然实验法)(3)调查法(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2.简述知觉的种类和特征答:知觉的种类:(1)按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不同,可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等。
(2)按所知觉事物的特征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物体错觉和知觉误区。
(3)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分: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4)根据知觉映像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反映客观现实的精确性程度分:精确知觉、模糊知觉、错觉、幻觉。
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从客观事物中选择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2)知觉的整体性--反映当前事物各个部分和各个属性的整体联系(3)知觉的理解性—根据已有认知经验解释客观事物,赋予事物一定意义并用词标志出来(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其知觉对象仍保持相对稳定。
3.明适应:从弱光状态到强光状态的环境变化,使人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暗适应:从强光状态到弱光状态的环境变化,使人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4.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答: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认知活动,而知觉则是高于感觉的一种认知活动。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感觉和知觉都是认识过程的开端,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方式,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是密不可分的,通常把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总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的。
5.记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过目成诵”(2)记忆的持久性“过目不忘(3)记忆的正确性:不会歪曲、遗漏、增补、臆测(4)记忆的准确性:能在必要的时候迅速把存储的知识拿出来解决问题。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知觉312版●第一节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含义●(一)知觉的含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的三种作用:●1.觉察:●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么。
●2.分辨:●分辨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分开来。
●3.确认:●确认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他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围。
●三者的关系:●在知觉过程中,人对事物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阈限值是不一样的。
●(三)知觉和感觉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1)两者都是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的。
●感觉和知觉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一旦客观事物离开感觉器官所及范围,感觉和知觉也随之停止。
●(2)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纯粹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单独的属性或特性,总是作为一定事物或对象的属性或特性而存在。
事物的个别属性和事物的整体不可分割,因而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
●2.区别:●(1)两者反映的内容不同。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则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2)知觉虽然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要比感觉复杂得多,它并不是感觉的简单集合。
●(3)感觉是单个分析器作用的结果,知觉需要多个分析器共同作用。
●(4)知觉中带有相当的主观成分,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它既包括自下而上的加工,也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
●二、知觉的种类●1.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特性,可分为:●(1)视知觉;●(2)听知觉;●(3)触知觉;●(4)嗅知觉;●(5)味知觉。
●2.(详情如下)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分为:●(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4)错觉。
●3.根据知觉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1)阈上知觉;●(2)阈下知觉:●阈下知觉也叫做无觉察知觉,是一种无意识的知觉,即个体可以在低于知觉阈限的情况下对刺激进行加工。
心理学之知觉知识概要知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知觉•人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
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并了解它的意义,就是知觉(perception)。
•知觉以感觉作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知觉是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
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觉察(detection)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
分辨(discrimination)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别开来。
确认(identification)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范畴。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 up processing)或数据驱动加工(date driven processing)。
•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得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
这种加工叫自上而下的加工(top downprocessing)或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 driven processing)。
三、知觉的生理体制•在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觉察器,他们分别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性或属性做出反应。
在进行特征觉察的同时,人的神经系统也在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上实现对刺激性质的整合。
•我们可以把视觉系统粗略地分成腹侧和背侧系统。
腹侧系统从枕叶到颞下回,主要负责处理物体形状的信息,因而也称为“What”系统,物体识别需要的形状加工就在这里发生。
背侧系统从枕叶到顶叶,主要负责处理空间和位置的信息,因而也称为“Where”系统。
四、知觉的种类•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和味知觉。
第四章感知觉知识点汇总1)感性阶段:是指将客观刺激转换成心理印象的初级阶段。
2)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
感觉是认识世界的起点,是人和动物发展起更复杂的心理功能的基础,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始。
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部信息是人和动物的基本需要,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赫布(Hebb)的“感觉剥夺实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知觉:是个体借助于感官觉知环境中物体的存在、特征及彼此关系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个体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
4)感觉和知觉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两者密不可分,感觉发生在知觉之前,为知觉收集和提供原料,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也是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一般会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个体很难体验到从感觉再到知觉的过程,故心理学将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觉。
5)感觉分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肤觉包括:温觉、冷觉、痛觉。
6)知觉的种类:按照内容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分为: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
7)错觉:即错误的知觉,指不能正确反映事物本身属性的知觉。
8)感觉器官的感受性:指不同人对同样的刺激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感受能力。
9)感觉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也叫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它是在“感觉到”和“感觉不到”之间的一个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越低(甲能看到微光,乙不能,则甲的绝对感觉阈限低于乙),绝对感受性就越高。
(所以甲的绝对感受性高于乙的)。
10)差别阈限:也叫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差异量。
11)感官的感受性会随着作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的锻炼与补偿-感觉的相互作用。
12)感觉对比:当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适宜刺激的作用时,感官对其中某些刺激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一、感觉的概念,感觉的种类。
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如听到声音,看到颜色绣的花箱等都是感觉。
真和一个具体事物都有许多个别属性,当这些个别属性直接作用于人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是,就在大脑中引起相应的视听嗅味,触等感觉。
二、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
第一视觉。
引起视觉的11刺激物时,电磁光谱中一定范围的可见光波。
光波有三种物理属性,波光波幅和纯度。
光波作用视分析器引起视觉也具有三种心理属性。
色彩明度,饱和度。
第二,听觉。
音波是有物体振动引起空气分子周期性压缩和稀疏变化而产生的。
音波作用听分析器而引起听觉。
第三嗅觉。
嗅觉是一种化学性感觉,其适宜刺激是挥发性的物质分子。
其感受器为鼻腔上鼻道内棕色嗅膜中的嗅细胞。
第四。
味觉。
味觉也是一种化学性感觉,它喂食物选择食欲的增加有关。
其适宜刺激物是溶解于水的物质分子。
舌根对苦的感受性高,舌尖对甜舌的两侧对酸味儿,舌两侧前部对咸敏感。
第五肤觉。
弗爵士物体的机械和温度特性作用于皮肤表面而引起的感觉。
一般包含有同温冷处四种基本皮肤感觉。
其外周感受器分别
为表皮各层中的游离神经末梢、罗佛尼氏小体。
克劳斯氏小球以及真皮层的迈纳斯触觉小体和皮肤深处的一夜,也西尼氏环层小体。
2、内部感觉
第一,运动觉。
运动觉又称动觉。
动觉时有机体对身体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
其感受器为肌梭腱梭关节小体等神经末梢。
由于肌肉收缩,伸展和关节角度变化给与的刺激引起神经兴奋,经传入神经脊髓丘索到大脑皮层中央沟的前回。
便产生动觉,在反馈和连锁活动中动觉起监督保证和协调作用。
动觉与肤觉结合可以构成触摸觉,动觉是一切活动和言语运动的基础。
第二,平衡觉。
平衡觉是有机体在作直线加减速运动和旋转运动时能保持身体平衡,并知道其方位的一种感觉。
其感觉器官是内耳前庭器官的耳石装置,刺激引起神经冲动,经前庭神经节,脑桥前庭神经核一部分到内脏器官,一部分的眼肌,一部分到小脑引起姿势调整,以保持身体平衡,同时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颞叶听区前的前外雪氏回,产生变速和旋转感觉。
第三,机体觉。
机体觉是由机体内部环境变化作用于内脏,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内脏器活动状态的感觉。
机体觉的适宜刺激物是内脏器官的活动变化。
其感受器是分布在内脏器官壁上的游离状态的神经末梢。
其神经通路主要是通过植物性神经干来完成的。
机体觉一般包括饿饱,渴,痛,恶心便意感觉等。
机体觉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
没有明确的定位。
谢
切诺夫称之为黑暗感觉。
具有不随意性,一般情况下,机体感觉是不清晰的,一旦产生清晰感觉,往往跟病变有关,机体觉有保护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