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舞蹈《行草三部曲》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7
台湾⼗⼤⽂创品牌(⼆) 台湾⽂创聚焦各个品牌本⾝,看看它们是如何建⽴以及向世界输出“台湾⼈的⽣活风格”。
店铺在这⾥为⼤家整理了台湾⼗⼤⽂创品牌(⼆)。
⼀、上引⽔产跨界实验 之前,⽔产店就是⽔产店。
直到上引⽔产⽤全新的思维,将传统⽔产店打造成⼀家集合⽔产贩卖/⽇式料理/⽣鲜超市和⽣活家居融为⼀体的跨界⽣活美学体验店,所有⼈恍然⼤悟:原来⽔产店这样做也可以。
上引⽔产是⼀种全新的餐饮模式,既像卖场,⼜像餐厅,600平⽶空间共规划10个主题区域,透过批发⾃营、产地直送的模式,顾客在这⾥可以体验到多种美⾷享⽤模式。
从⽔产区挑完海鲜,匆忙可以直接带回家,时间充裕可以在这⾥享⽤美⾷。
从精致⽇料到海鲜⽕锅、⽊炭烧烤,加上蔬果/⾁类/酒⽔饮料等,现场加⼯、烹煮、炭烧,吃客挤爆整个卖场。
⽣活美学区域有精挑细选的⾷器/花器/家⽤品以及应景的书籍、刊物等,将餐桌上的感官⽆限蔓延。
所谓跨界的实践,并⾮只有从A到B不同领域的垂直重组,也可以是从A到A1、A2的业态延伸,这种『轻』跨界思维是台湾⽂创的⼀⼤特征,稍微跳出⽇常经验和惯有思维,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星铸字⾏匠⼼⼿艺 在计算机排版成为印刷业主流之前,书籍报纸多采铅字排版的活版印刷。
那时的书页不像现在这样平滑,抚摸纸上的⽂字,可以感受到淡淡的凸痕,那是活版印刷的压痕,是铅字的脚印。
曾经遍布神州的铸字⾏,随着电⼦印刷业飞速发展⽽退出历史,偌⼤的台北,只剩下最后⼀家叫做『⽇星』的铸字⾏。
⽇星传⼈张介冠先⽣说,如果⽇星没了,等于断了中国四⼤发明之⼀活版印刷的命脉,⼦孙们将不知道祖先做的是那项⾏业。
现在,他每天从早上7点开始⽣⽕,把熔炉烧到350摄⽒度,使铅块融为铅⽔,然后将⼀汪亮闪闪的铅⽔,⼩⼼地倒进铸字机的模具⾥,经过冷却、脱模、修边、抛光,成为⼀枚字体优美的铅活字。
他说,⽤铅字印刷的书,独特的触感会让整个⼈进⼊⽂字的世界,在字句之间流连忘返,这是现代书籍做不到的。
“云门”是中国最古老的舞蹈,相传存在于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舞容舞步均已失传,只留下这个美丽的舞名。
1973年,林怀民以“云门”作为舞团的名称,这是台湾第一个职业舞团。
“云门”经常应邀赴海外演出,是国际重要艺术节的常客。
舞团以独特的创意,精湛的舞技,获得各地观众与舞评家的热烈赞赏。
以身体书写气韵生动的“行草三部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大回响,2006年为欧洲
二
二
屋漏痕:书法术语,比喻用笔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名。
新作《屋漏痕》如一幅奇幻空灵的泼墨山水徐徐展现在眼前。
林怀民: 舞蹈是生命的精髓来源:《摩登绅士》2009-11-25 16:06[评论][字号:大|中|小]编辑:柳饼饼林怀民: 舞蹈是生命的精髓台湾现代舞团“云门舞集”创办人,作家、舞蹈家及编舞家。
1947年出生于台湾嘉义。
1965年考入台湾政治大学,并开始习舞。
后就读于密苏里大学、爱荷华大学,并研习现代舞。
其编舞作品主要有《寒食》《白蛇传》《红楼梦》《我的乡愁》等。
摩登态度:“我想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只对歌剧院某种收入阶层人演出的符号。
这是我当时参与社会的一个手段,也是30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想法。
”林怀民在北京的讲座——《墨迹斑斓话“行草”》,正赶上北京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
而这份突如其来的寒意,并没有影响众人的兴致,国家大剧院内座无虚席。
现年63岁的林怀民,清瘦而儒雅,和大家娓娓道来其作品“行草”三部曲的创作由来。
林怀民身为与乔治·巴兰钦、威廉·弗塞斯、莫里斯·贝嘉等20世纪独创性的编舞大师同层级的艺术家,身为现代舞团“云门舞集”创办人,舞蹈对他来说,是生命的精髓。
他坦言,他的作品拥有市场的秘诀恰恰在于,不去迎合市场。
2009年,林怀民获德国舞动国际舞蹈节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同年出版了新书《这些云门舞者》。
摩登绅士:您如何看待您的作品带来的持续艺术生命力?林怀民:在我的心中,我的作品不重要,云门的团队才是重要的。
永续的路线不仅是在于排练场的建设,更在于提高我们的行政能力,不管谁成为艺术总监,带来什么样的作品,云门的生命力都是存在的。
摩登绅士:每一次的创作对您来说,是否都是一次深邃的思考?林怀民:是的,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思考。
不是思考如何演绎身体,而是思考如何解放身体。
舞蹈是生命的精髓,不堪负重。
于是,满台的中国符号,减,减,减到只剩下中国味道。
摩登绅士:您早期作品很多是改编自京剧或古典文学,而从《流浪者之歌》开始,更关注舞者身体的呈现、动感、韵律,这是怎样的转变?林怀民:我发现京剧的程式化给观众熟悉感,但沟通感不好,于是开始尝试用身体说话。
[摘 要]《行草》中具有典型的极简主义特征。
极简主义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无杂质的艺术表现效果和视觉冲击。
《行草》中舞蹈本体追求身体本原的回归,舞美追求黑白色彩的极简主义视觉,舞蹈音乐追求“大音希声”寂静的极简主义听觉。
通过《行草》的舞蹈语言、舞美、舞蹈音乐来阐述作品中的“极简主义”的表达方式。
[关 键 词]极简主义;云门舞集;《行草》《行草》是由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先生编创于2001年的现代舞剧,作品以书法为灵感,书法追求笔墨的简练、心境的平和体现出的简而不繁、静而不燥,与舞蹈动作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开启新的审美道路。
在极简主义下找到了与书法、太极等经典的中国文化传统元素融合的创作手法,运用书法气韵带动极简的笔画走势,舞者用纯粹的身体表达出极简主义下强烈的内在。
舞蹈动作的回归原点结合舞美与音乐的“极简主义”设计,没有多余的杂乱,给人带来纯粹、朴素的感觉。
一、极简主义与后现代舞蹈极简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艺术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去符号化,理性严密,没有繁复的元素,不追求形式的复杂,不通过丰富外表来填满舞台以及舞者与观众的身心。
用极度的简约让观众体验到更多的内在感受,通过不断做减法,摒弃各种装饰动机保留下事物的本质,从而体现一种纯净简约之美。
极简主义通过对艺术领域的内容、形式、手段等进行最大程度的简化[1],其“简”并不是对“量”的削减,而是对复杂化进行升华,达到“少即是多”的效果,并能表达出最丰富的思想与主题。
所谓“极简主义”和“简单”是不同的,艺术的极简主义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无杂质的艺术表现效果和视觉冲击,而不是几个动作和几段音乐那么简单。
“后现代舞蹈”和“现代舞蹈”明显分界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19世纪末现代舞停滞不前导致新舞蹈家的发展空间范围不断缩小,优秀的舞蹈家也不断减少,从而出现了后现代舞蹈时期。
后现代舞蹈相对现代舞既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又有巨大的断裂性和差异性。
12月4日,蜚声国际的台湾著名编舞家林怀民,将率领“云门舞集”现代舞团率先在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厦大剧院上演大型现代舞《行草》,为吸引了众多包括:赵季平、谭盾、林怀民、齐豫、芦苇等音乐人关注的“第八届陕西西安国际音乐节”启幕,为了让客户能够更好的从精神层面上体验湖城大境所提倡的东方文化以及美学,金地·湖城大境项目将独家全程支持此次活动。
以身临摹,云门舞集之《行草》蜚声国际《行草》是享誉国际的著名编舞家林怀民以中国书法为灵感粹炼的经典之作,以其宏大感染力博得国外媒体广泛赞誉,曾获2004年国际舞蹈联盟特别举办「荣典」和2009年,获得德国伍尔斯堡国际舞蹈节国际舞蹈终身成就奖。
《行草》舞者以身体进行临摹,发展出内敛含劲而又充满抑扬顿挫的动作,在舞台上对应着王羲之、怀素、张旭等名家书法的大型投影,彷佛穿越千年的时光,进行一场私密的对谈,舞蹈和书法融汇成一项流动的艺术。
云门舞者们或临楷书,或临行书或草书,用自己的身体理解汉字书法最奥妙的美学本质:“飞扬在空中、翻卷腾跃,像狂风里的乱叶、像一朵落花挣扎着离枝离叶,像最孤独的武术”。
云门舞集将巨大的白色银幕上投射的录像与幻灯,与张扬着力与美的舞蹈相契合。
同时,在特写镜头下王羲之、怀素、张旭等历代名家的书法以惊人的尺寸、动人的细节,恢宏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为西安观众们铺就一幅幅由身体写就的书法长卷,极致展现集书法和舞蹈于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
《行草》,在美学精神上高度契合。
其一,传承东方千年文化精华。
作为林怀民《行草三部曲》的开篇之作,《行草》创作于2001年,凝结着林怀民长年钻研东方动作与粹炼中国书法灵感的成果结晶。
金地·湖城大境将完整收藏西安最具城市价值的宝地——曲江池,更享有五园一塔皇脉佑护。
曲江池作为汉唐皇家园林之首,自古便是王公贵族游乐之地,是厚载中国千年文脉精华的唯美居住境界。
其二,瑰丽宏大。
云门舞集舞者随书法气韵流动,姿态万千,同时配以磅礴的舞台灯光与音乐效果,呈现酣畅淋漓的美学享受。
2020-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探究云门舞集作品中的中国文化意蕴———以舞剧《行草》为例冯靖雯(郑州大学音乐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摘要:云门舞集,我国台湾地区第一个职业舞团,创始人林怀民先生是享誉中外的现代舞编导,他运用了现代舞的艺术形式,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舞蹈创作,通过高超的现代舞技术将东方神韵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林怀民先生带领下的云门舞集,自创办的四十六年以来,众多经典的现代舞作品问世,同时云门舞集也作为一种“中国现代舞”的符号,被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熟知。
云门舞集系列舞剧《行草三部曲》包括《行草》、《行草贰》、《狂草》,分别创作于2001年、2003年和2005年,是云门舞集意象类作品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舞蹈艺术与中国书法艺术相结合的经典之作。
本文通过对第一部《行草》的分析,发掘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进而研究林怀民先生创作风格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意蕴,并试图将其运用到现代舞编导的实践中。
关键词:日云门舞集;林怀民;中国文化意蕴;《行草》中图分类号:K825.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6-0061-02作者简介:冯靖雯(1996-),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方向:舞蹈。
乐舞歌赋,一、舞剧《行草》(一)创作背景系列舞剧《行草三部曲》,是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为汲取灵感的抒情舞作,包括《行草》、《行草贰》、《狂草》。
《行草》是第一部曲,2001年创作,色彩着调厚重,凝练有力;《行草贰》是第二部曲,2003年创作,墨色较第一部更淡雅脱俗;《狂草》为最后一部,2005年创作,色彩结合前两部之优势,浓淡适宜,较为狂放。
第一部《行草》,是林怀民首次尝试将舞蹈与书法融合创作出来的舞剧,在黑白的基调下,舞者以身体去模拟进行草书的一笔一划,舞动中来自丹田气息的吆喝声与脚下步伐的跺踏,是书法写作中抑扬顿挫的回响之意。
贯穿整部舞剧的是舞蹈动作的行云流水,奔放中吐纳优质,最终展现出一幅幅气势磅礴的书法名作,以借由舞者身体动作为书法赋予了活灵活现的气韵,使整个舞蹈作品虚实相生,刚柔并进,这种舞蹈与综合元素的碰撞,在剧场中带给观众的是一种新奇的美感体验。
探究云门舞集作品中的中国文化意蕴———以舞剧《行草》为例云门舞集是以当代舞为主要形式的一家台湾舞团,以其独特的舞蹈语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云门舞集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其中《行草》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表演艺术形式探究了中国文化的意蕴。
《行草》是云门舞集前艺术总监林慈音创作的一部舞剧,于1995年首演。
作品以杂技为基础,融入独特的舞蹈动作,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观念和审美价值。
以下将从舞蹈动作、舞台美术和音乐等方面,探究《行草》中的中国文化意蕴。
首先,舞蹈动作是《行草》中表达中国文化意蕴的重要手段之一、舞者们通过身体的姿势和动作,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柔和、静谧和内敛的特征。
他们的舞姿常常模仿中国古代书法的笔迹,舞者的肢体展现出了中国书法中的行草体和草书体的特点,使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和艺术美感。
此外,《行草》中的舞蹈动作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元素,通过舞者的身体力量和控制来表达中国文化中的力量和坚韧,展现出中国文化中“以柔克刚”的思想。
其次,舞台美术是《行草》中展现中国文化意蕴的重要环节之一、整个舞台设计以简约、典雅为主,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朴素和含蓄。
舞台上常常设置有墨水、纸张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象征意义的道具,这些道具不仅与舞剧的主题相呼应,还通过独特的艺术安排赋予了舞剧一种诗意和哲理的表达方式。
此外,舞台背景的灯光设计也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光影的柔和和审美追求,营造出一种飘逸的氛围。
最后,音乐是《行草》中传递中国文化意蕴的重要媒介之一、舞剧的音乐采用了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筝、二胡等的演奏,通过这些乐器的音质和旋律,将观众带入一种富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氛围中。
舞剧中的音乐还融入了传统中国民间音乐的节奏和韵律,使观众在欣赏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综上所述,《行草》作为云门舞集的一部舞剧,通过舞蹈动作、舞台美术和音乐等方面的表演艺术手法,探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
云门舞集行草引言云门舞集,是中国台湾当代著名的舞蹈团体,由董晴创办于1973年。
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的现代舞作品而享誉国际舞台。
其中,行草是云门舞集的代表作之一,无疑展现了云门舞集的艺术魅力和戏剧性的表达。
一、创作背景行草是云门舞集的一部舞蹈作品,最早于2002年创作,由艺术总监董晴亲自担任编导。
创作灵感源自于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书法艺术和意境,以及现代社会中个体衡量与探索精神的矛盾与困境。
二、舞台设计行草的舞台设计非常简约,整个舞台布景只有一块巨大的布幕。
这反映了云门舞集一贯延续的极简风格,以舞者的身体和动作来传达情感和意境。
三、表演形式行草呈现了一种抽象化的舞蹈形式,舞者的动作流畅而富有力量感。
其风格融合了传统的中国舞蹈元素,同时又兼具现代舞的动感和创新。
四、主题与意义行草的主题主要体现了追寻自我的探索和个体精神的挣扎。
舞者通过舞蹈表达了现代社会个体面临各种压力和困境时的内心冲突和希望。
五、编导和舞者的表演作为云门舞集的创办人和艺术总监,董晴是行草的编导之一。
她通过独特的编舞技巧和舞者们的精湛表演,将行草中复杂的情感和内心感受展现得淋漓尽致。
六、行草的艺术风格行草作为一部现代舞作品,其艺术风格独具一格。
它不仅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舞蹈元素,还注重了舞者艺术的表现力和技巧。
舞者们的身体动作流畅、准确,以及对情感的精准诠释,都为行草的成功表演奠定了基础。
七、影响和国际认可云门舞集一直致力于将现代舞的创新和台湾文化的传统相结合,行草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和影响力,也赢得了国际舞台上的赞誉。
云门舞集的作品曾受邀参加各种国际艺术节和演出,为世界观众带来了精彩的舞蹈演出。
八、总结云门舞集的行草是一部融合了现代舞和传统元素的经典作品。
通过舞者非凡的舞技和情感的传达,行草告诉观众们一个个个体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内心挣扎和矛盾。
作品的成功不仅得益于舞者们的精湛表演,也得益于艺术总监董晴的独特创作理念。
现代舞(Contemporary), 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
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象一辛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现代舞的产生:19世纪末期,欧洲古典芭蕾单纯追求形式与技巧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整个舞蹈艺术的发展,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发展。
内容与题材仍旧停留在神话传说、王子公主的范围内,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大,成为舞蹈反映社会生活的巨大障碍。
正是在这种危机中,现代舞应运而生。
它的最鲜明特点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故称为现代舞。
美国现代主义舞蹈家海伦·汤米尼斯概括现代舞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不存在普遍的规律,每一个艺术家都在创造自己的法典。
”其创始人,公认为是美国舞蹈家、“现代舞之父”伊莎多拉•邓肯,她是当代最伟大的舞蹈家,是舞蹈艺术的伟大革新者,是现代舞蹈的先驱。
她认为古典芭蕾的练会造成人体的畸形发展。
她向往原始的纯朴和自然的纯真,主张“舞蹈家必须使肉体与灵魂结合,肉体动作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真诚地、自然地抒发内心的情感,提出人文主义。
系统地为现代舞派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训练体系的,是匈牙利人鲁道夫•拉班,他主张科学主义,提出“力效”,创造了一种被称为自然法则的训练方法,把人体动作的构成归纳为“砍、压、冲、扭、滑动、闪烁、点打、飘浮”等八大要素,认为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能组成各种动作。
他创造的“拉班舞谱”至今仍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舞谱之一。
与邓肯同期的舞蹈家露丝•圣一丹尼斯是美国现代舞的先驱,她广泛吸收了埃及、希腊、印度、泰国以及阿拉伯国家的舞蹈文化,形成了一种具有东方神秘色彩的、表现了一种宗教精神的现代舞。
她的学生玛莎•格雷姆,是当代现代舞的杰出代表,她认为人类既然有美有丑,有爱有恨,有善有恶,那么舞蹈就不能只是赞颂美好和善良,也应当表现罪恶、悔恨和嫉妒,所以她特别强调运用舞蹈把掩盖人的行为的外衣剥开,“揭露一个内在的人”。
浅析云门舞集的创作特色陈燕敏【摘要】@@ 云门舞集是林怀民先生创办的享誉国际的现代舞团.云门舞集的作品巧妙地将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有自身鲜明的创作特色,对世界当代舞蹈贡献极大.rn 云门舞集是一个台湾的现代舞蹈表演团体,也是台湾第一个职业舞团,1973年由林怀民先生创办."云门"之名来自于中国古书<吕氏春秋>中的一句话:"黄帝时,大容作云门、大卷……",相传这是中国最古老的舞蹈.云门舞究竟如何人们已不得而知,只留下这个美丽的舞名.【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年(卷),期】2010(000)005【总页数】3页(P94-96)【作者】陈燕敏【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管理与舞蹈系【正文语种】中文云门舞集是林怀民先生创办的享誉国际的现代舞团。
云门舞集的作品巧妙地将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有自身鲜明的创作特色,对世界当代舞蹈贡献极大。
林怀民像风·影云门舞集是一个台湾的现代舞蹈表演团体,也是台湾第一个职业舞团,1973年由林怀民先生创办。
“云门”之名来自于中国古书《吕氏春秋》中的一句话:“黄帝时,大容作云门、大卷……”,相传这是中国最古老的舞蹈。
云门舞究竟如何人们已不得而知,只留下这个美丽的舞名。
三十年后,云门舞集成为重量级的国际舞团,使传奇的“云门”在21世纪再度成为一个美丽的传奇。
林怀民这位明星级的编舞家多年来创作了许多融合中国舞蹈与剧场传统、西方文化与现代艺术于一炉的作品,影响和丰富了世界当代舞蹈。
本文将简单介绍林怀民先生的背景,并结合其作品来分析云门舞集创作的特色。
一、林怀民先生的中西教育背景林怀民先生是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人。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是清末的秀才,父母都是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大学的高材生。
“我小时候放学回来不能玩耍,母亲要我跪在榻榻米上,听贝多芬。
而我隔壁家的婶婶却是北京来的老派人,常常带我看戏。
”家中的背景和成长的环境,使中西文化在林怀民先生身上融合,继而体现在云门的作品中。
云门舞集行草观后感云门舞集是中国著名的现代舞团,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舞技闻名于世。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他们的一场精彩演出,名为《行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演出的舞台布置简洁大气,整体以黑白为主调,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氛围。
舞台上并没有太多的道具和装饰,只有一个简约的悬挂物,在光线的照射下显得神秘而温暖。
整个舞台显得空灵而神秘,给人一种超现实的感觉。
舞蹈的开始,几位舞者以柔美而独特的动作进入舞台。
他们的身姿柔美而有力,舞步流畅而均衡。
他们身着黑色的衣裳,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神秘而引人注目。
他们以舒展的动作展示出舞者们的身体力量和灵活性,给人一种身心融合的感觉。
整个演出中,舞者们的动作流畅而灵活,一气呵成,仿佛他们的身体和空气融为一体。
他们似乎追求的是一种舞动的自由,无拘无束,身体与舞台之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他们的舞蹈充满了力量和张力,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内心情感。
《行草》这个舞蹈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行书艺术。
行书是一种充满力量和动感的书法艺术,而云门舞集将其转化为舞蹈语言,成功地展示出了行书独特的艺术魅力。
整个演出中,舞者们的身体姿势和舞步都与行书的笔画相呼应,仿佛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纸上书写一样。
他们以独特的动作语言传达出行书的力量和美感,带给观众一种美的享受。
不仅如此,舞者们在舞蹈中还展现出了极高的舞蹈技巧和身体控制能力。
他们的舞蹈动作精准而协调,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而有力。
他们以惊人的身体灵敏度和柔韧性展示出了舞蹈的极致魅力,给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觉享受。
除了舞蹈技巧的完美展示,舞者们的表演力量也是令人难忘的。
他们通过动作、表情和眼神的交流,将舞蹈中的情感和内涵传递给观众。
他们的肢体语言充满了力量和张力,每一个眼神和微笑都能让观众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情感。
整场演出中,音乐的选材和运用也是非常出色的。
舞者们以悠美的音乐为伴,将舞蹈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音乐的旋律和舞者们的动作相互呼应,共同打造出了一幅美丽的艺术画面。
舞剧《行草》观后感舞蹈《行草》是著名编舞大师林怀民以中国书法为灵感粹炼的由云门舞者演绎的经典作品。
其从汉字书法美学“帖”的传统中,发展出一脉相承的线条律动与笔墨的淋漓泼洒,也与表演者身体“停”、“行”的速度,“动”、“静”的谈何,“虚”、“实”的互动,产生了微妙的对话关系。
我在观看《行草》中,感受到舞蹈和书法融会贯通,共展艺术之美。
云门舞者或临写楷书,或临行书,或临草书,用自己的身体展现编舞者以久自己对汉字书法最奧妙的美学本质的理解一飞扬在空中、翻卷腾跃,像狂风里的乱叶,像一朵落花挣扎着离枝离叶,像最孤独的武术。
一开始的舞蹈动作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武术太极,但其实无论是书法,还是武术太极,都融汇了太极哲学一一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这么一种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在“永”字八法的演绎中,舞者用身体拟写之。
空白的影窗上,随着舞者身体的律动,显现出“永”字的各个笔画。
舞蹈过程中,舞台背景与舞者的表演结合极其密切。
无论是在舞者舞动时投影作为舞台背景,同时与舞者的黑色衣裤墨迹重叠,若即若离的各种书法名作,还是将书法拓本黑底反白投影在舞者身上,使文字沁入肉体,使文字书写随肉体律动起伏,这种肉体的书写记忆都使观者体会到一种静谧却深刻骨髓的浩荡大气,令人难以忘怀。
其中后一种表现方式令人想起,有时面对一幅书法,字迹残缺,背景及作者也都不清楚,但却不曾妨碍观赏者从中获得纯粹的图像层面的感知一从整体的黑白关系,判断其构图好、差、奇、平;从运笔的连、断、枯、涩、润、疾、缓,体会书写者的一行一移,以及当下心情。
《行草》中有一个水袖独舞的场景,舞者的一挥手,一收袖,或是连续的挥动,体现出了书法中气的流动与留白,舞者本身对书法与舞蹈的融会贯通,也使得她能够很好地通过舞蹈体现出书法的那种笔断意连。
舞蹈中,舞者以身体进行临摹,发展出内敛含劲同时又抑扬顿挫的动作,在舞台上对应着王羲之、怀素、张旭等名家书法的大型投影,宛如是穿越千年时光,与各位名家进行一场了对话。
感动《行草》被誉为世界一流现代舞团的舞蹈团体云门舞集自1973年由林怀民创建以来,就一直以其独特的创意,精湛的舞技而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和舞评家所好评。
《薪传》,《九歌》,《家族合唱》,《流浪者之歌》,《水月》,《竹梦》,《行草》等等这些作品更是凭着其经典性而享誉世界,而《行草》这部舞作可以说是经典中的一道华彩。
《行草》在动作表现上,通过太极导引深邃的文化视野,肢体的韵律在动势的“起、沉”“合、开”“快、慢”“动、静”“欲上先下”“欲左先右”中体现出气息的精妙;舞者身体的移动,横平、竖直、斜倾同样把气息贯穿在动作当中。
行云流水的动作使整个表演空间被一种气场所吸纳,溢出“太极的精妙”。
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太极”是先人集合智慧创造出来的符合中国人审美的天地观,每一个中国人都以“太极”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自豪。
这一点从观众的”入戏”程度可以看出:无形中的气场是观众的聚精会神为延伸对象,同时,观众也为这种这种凝聚着中国文化的西方表达方式所吸引。
与此同时,《行草》的动作表现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包含着“阴阳消长”这一哲理趣味的武术身影。
男为阳,女为阴,阳者至刚至强,阴者至柔至阴:雄浑的气势在男性的挥臂弹跳间凝固并进而向四周扩散;细腻委婉的女性在扬腿含胸的一瞬间转换。
在阴阳的此消彼长中,武术的身影折射出阴阳相合的天地观。
无论是动静缓疾、虚实刚柔,还是攻防互化,各种动作的运动发力方式使我们我们看到舞者的动作是在武术动作的韧性进程中行进、衔接的,一合一开、一伸一展无不体现出武术动作的精妙,而这正是武术至于《行草》的最大价值:依托武术所表达的力量充分体现出中国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这自然会使得观众在看到之后产生共同的民族心理,与舞者甚至舞蹈本身产生强烈的共鸣,在中华文化的气场中徜徉。
纵观云门舞集的经典舞作,无论是《水月》还是《竹梦》,这些作品都似乎同样贯穿着一个创作理念,即借助西方现代舞的结构方式,表现中国的历史民族文化与审美,通过现代舞来诠释一种更接近于本质的表达,回归于一种原始的状态。
《行草》舞剧中的灯光穿着黑色服装的舞者在白色的舞台上翩翩起舞,有如素色宣纸上慢慢晕开的墨迹,巨大的白色银幕上投射的录像与幻灯,与张扬着力与美的舞蹈相契合。
在特写镜头下,王羲之、怀素、张旭等历代名家的书法以惊人的尺寸,动人的细节,恢宏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而舞者流动的能量与姿态也随之变幻和消长。
x月x日、x日,由台湾“云门舞集”带来的《行草三部曲》之首篇《行草》,就将在东方艺术中心,为观众们铺就一幅幅由身体写就的书法长卷。
作为云门鼎力之作,《行草》的开篇通过舞者以身形临摹动画呈现的王羲之的“永”字破题,空白的影窗上,随舞者的身体律动,出现“策”、“勒”、“啄”、“磔”、“撇”、“捺”,随后展开变奏,引出群舞。
将书法转化为肢体的表演,这让林怀民思索了二十多年,“我们在故宫博物院看到的快雪时晴帖、自叙帖和寒食帖,是王羲之、怀素、苏东坡当年执笔运气舞蹈所留下来的痕迹”。
据了解,为让“行草”具备精气神,从20xx年起,云门舞者每周定期练习书法,在林怀民看来,舞蹈动作的精准只是表层的形似,而只有书法的研习才可能让舞者体会那份神韵。
《行草》的幕后班底强大,灯光设计张赞桃以宣纸为动机,让望似蝉翼的方形灯光漂浮在舞台地板上;而舞美设计师林克华的布景设置也流露着书法直轴与横轴的趣味;当代作曲家瞿小松在乐曲中大量留白,使作品充满深沉的特质;由德国大提琴家莱姆·科xx与打击乐器间的对话,形成动人的张力。
据悉,《行草》自20xx年在中国台北首演后,随即赴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澳洲、意大利、奥地利、韩国、新加坡各国演出,好评不断。
此次是《行草》首次来沪,记者获知,在尚未展开宣传之际,已有神秘人在开票第一时间买下了近两百张最好的票。
主办方透露,在两场演出之后,林怀民将上台与观众交流观赏心得。
国学传统对舞蹈创作的意义——以云门舞集为例沙丹阳【期刊名称】《《音乐时空》》【年(卷),期】2019(000)016【总页数】2页(P90-91)【关键词】舞蹈创作; 云门舞集; 国学传统【作者】沙丹阳【作者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705舞蹈,通俗来讲就是一种舞者通过各种不同的肢体动作以最直接的方式向观众表达内心精神世界的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
中华舞蹈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长期发展史中逐渐产生的一门艺术,它是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的创作思想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国学传统文化与舞蹈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国学”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一枚瑰宝。
中国的国学传统文化包罗万象,通常指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从先秦经学诸子学、魏晋玄学,再到唐诗宋词、琴棋书画等都是国学文化的一部分。
自古以来,国学文化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食粮,蕴含有大量的思想精华,体现了中华人民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传统的价值观念,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舞蹈文化传统虽然经历了许多弯曲和波折,但是主流思想一直川流不息、存留至今。
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我们当今构建新的中国舞蹈体系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二、国学传统文化对舞蹈创作者和舞者的熏陶舞蹈创编是一种舞蹈的创作艺术,除了要有不断从音乐、历史等其他领域吸取知识的能力之外,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通常指的是学识和精神的修养,它对于任何一位舞蹈创作者来说既是知识的积累,又是必不可少的。
舞者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创造一个优美舞蹈的基石,体现了其对舞蹈的理解和驾驭能力,才能带给观众广博的文化侵染并引起他们的共鸣。
近几年,国学传统文化在国内流行起来,很多舞蹈创作者也深受启发,在努力继承和发掘国学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和吸收西方舞蹈文化有益的部分,为中国舞蹈注入了更多新鲜活泼的活性因子。
云门舞集是林怀民创办的一个职业舞团,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国学传统文化色彩,完美巧妙地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影响和丰富了世界当代舞蹈。
台湾舞蹈《行草三部曲》
「如何将书法转化为肢体舞蹈,进而表现出龙飞凤舞的精神呢?」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云门舞集艺术总监林怀民的心里。
经过二十多年的思索,林怀民终于从舞者修习静坐、太极导引、书法与拳术等传统训练的过程中,找到了答案,并
《行草贰》、自2001年起陆续推出「行草三部曲」──《行草》、
《狂草》。
这套讲求以身体书写出气韵生动的经典系列舞作,过去在台湾都是个别演出,今年九月在两厅院为期三周的公演将是首度连篇演出,也是完整欣赏云门登峰造极经典之作的大好机会。
十一月,更将远赴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首部曲《行草》,让大陆观众分享云门舞集令人震撼的经典舞作。
「行草三部曲」曾在欧美演出时,被赞誉为「令人震撼的二十一世纪之舞」。
林怀民表示,其实一开始在创作《行草》,没想过会有三部曲,但是当舞者身体不断进步下,他发现这不只是一支舞,也不只是一支关于书法美学的舞,而是一趟探究身体的旅程,也是一套前所未有的独特舞蹈语汇。
「三支作品的肢体看似一样,却又大不一样。
舞者的肢体动作都是由内而外所引发,就像是写书法所注重的以气运笔、气韵生动,有留白也有虚实。
」林怀民指出,「行草三部曲」彷佛交响乐的三个乐章,虽然风格各异,但合起来看却能深刻感受到彼此的呼应,是台湾罕见的观舞经验。
《行草》摄影/ 刘振祥
丰富而厚重的新舞风──行草
「字有多少种写法,身体就有多少动法,是临摹、也是礼赞,更以现代科技召唤古老的字魂,成就了丰美典雅的篇章。
」2001年发表的《行草》,是林怀民以书法为灵感的首部作品。
他认为,在艺术创作中,最困难的阶段在于语言的新发现,而《行草》就是从传统训练中,所编出来前所未见的舞蹈动作。
舞台上,历代书法家手迹,透过幻灯片投影,以君临天下的姿势出现;舞者则以身型临摹王羲之「永」字破题,随后展开变奏,引出群舞。
舞者流利拧旋,呼应书法婉转的线条;发自丹田的吆喝与跺脚声,则是书法顿挫的回响。
《行草》的背景音乐,邀请享誉国际的当代作曲家瞿小松作曲,并由德国大提琴家莱姆?柯洛普与「加级打击乐团」在德国海德堡录制。
流畅的大提琴与打击乐器间的对话,形成动人的张力。
瞿小松在乐曲中大量留白,使作品充满了深沉的特质,也让舞蹈和书法交汇成流动的河川,牵动了所有观众
的呼吸。
尽管取材自传统,《行草》的风貌却是当代的。
穿着黑色服装的舞者,在白色的舞台上起舞,有如宣纸上的墨迹。
在巨大的白色银幕上投射的录像与幻灯,与舞蹈相契合。
特写镜头下,王羲之、怀素、张旭等历代名家的书法,以惊人的巨大尺寸,动人的细节,恢宏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行草》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11.27~11.29
演出地点:北京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行草贰》摄影/ 刘振祥
舞出气韵流动的冥想世界──行草贰
相较于行草的庄重凝炼,《行草贰》的风格则显得墨色淡雅、内敛含蓄,较为空灵。
舞台上不再有字,舞蹈也不让人想到字,但动作的抑扬点捺却隐藏着毛笔在宣纸上温柔的拂触。
这支舞蹈风格衍生自太极导引的基本功,融合了缓慢深沉的呼吸吐纳,以及疾速舞动的踢打招式,在刚强阴柔、间接与直接之间,取得了均衡。
除此之外,《行草贰》的舞台设计一气呵成,只运用背幕做细部的变化;透过故宫宋瓷局部放大的幻灯投影,靛蓝、赭黄的釉粒,乃至青灰的冰裂痕,渲染飘游,溶入空气。
在二十世纪前卫音乐大师约翰.凯吉冥想式的音乐衬托下,黑白丝衣的舞者彷佛在那气流中舞动,虚实有致地变幻出千百种姿态与动作。
《行草贰》2003年受邀为墨尔本艺术节揭幕舞作,佳评如潮。
澳洲人报舞评表示:「这出舞作有细致的表相,丰富的内涵,使人沉醉不已。
不管在独舞或群舞里,每位舞者都呈现了个别的特色。
更让人赞叹的是所有动作,都由脊椎上涌,透过四肢延伸到指尖、脚趾,过程静定如冥想,使人目不转睛。
」
《狂草》摄影/ 刘振祥
进入瀑布般的奔腾境界──狂草
经过多年拳术和太极导引的锻炼之后,云门舞者在《狂草》里,完全绽放了他们炉火纯青的技法与爆发力,有如高手出招,奔放腾跃,凌厉撼人,正是十年练功的成果。
在编舞上,《狂草》呈现出一种浪漫自由的形式,表面上没有章法,没有结构,正是书不限于法,身不拘于形的体现。
云门舞者以气引体,锤练出内运外动的极致表现,在《狂草》释放出刚柔并济的奔腾能量。
顶天立地的巨幅宣纸是《狂草》唯一布景。
演出过程中,墨迹逐渐浮现,在纸上恣意渲染流泄。
舞者在纸墨间穿梭舞动,与蜿蜒的墨迹虚实对应。
延伸《狂草》师法自然的精神,舞蹈的音乐以大自然的音响为主要素材,蝉声、鸟鸣、水滴和浪涛,交织成充满呼吸与悸动的氛围。
舞终时,蝉声依稀,
观众才发现舞台上的直轴纸幅已在不知不觉间漫延为一片墨色斑驳的森林。
林怀民小档案
云门舞集创办人兼艺术总监,1947年出生于台湾嘉义。
1973年,林怀民创办「云门舞集」,带动了台湾现代表演艺术的发展。
云门在台湾演遍城乡,屡屡造成轰动,并经常赴海外巡演,获得无数佳评。
2005年,林怀民获颁美国乔伊斯基金会文化艺术奖,这是该奖项第一次颁给艺术舞蹈类得主,也是第一次颁给美国以外人士。
同年,获《时代》杂志选为「亚洲英雄人物」。
2006年,获国际表演艺术协会颁发卓越艺术家奖,同年获亚洲文化协会颁赠约翰·洛克斐勒三世奖,表扬他对亚洲文化艺术的卓越贡献。
今年五月,林怀民获欧洲Movimentos国际舞蹈大奖颁赠「终身成就奖」。
《行草三部曲》图片欣赏
曾经苍海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