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观察要点与护理细节
- 格式:ppt
- 大小:3.80 MB
- 文档页数:34
危重病人管理要点
1、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并给予相应处理。
2、责任护士应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饮食、心理、诊断、治疗、特殊检查结果和阳性体征,做好患者安全风险评估并落实相应预防护理措施。
3、保持患者卧位舒适,有预防跌倒及坠床的安全防护措施。
必要时拉上床栏,实施保护性约束,并有专人监护或家属陪伴。
4、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发生压疮、失禁性皮炎。
对压疮高风险患者实施动态评估,落实压疮防治措施,并做好上报工作。
5、做好引流管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位置正确,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并保持一定的活动度,预防管路滑脱。
对精神异常或躁动的患者应专人守护,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类药物及保护性约束。
加强健康教有,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管道的重要性,使其能主动配合。
6、规范膀胱冲洗、肠内营养、腹腔及盆腔冲洗等操作,不得与输液用药同挂于一根输液架上。
特殊治疗应规范使用治疗单,并挂有醒目的标识。
7、鼻饲、吸痰、胃肠减压患者按要求床边备治疗盘,每日更换。
操作规范,不得由家属及助理护士进行鼻饲、吸痰及抽吸胃肠减压等操作。
8、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安全用药管理制度,以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
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针定期维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9、保持监护仪、吸引器、氧气装置及呼吸机等抢救仪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按要求落实消毒与灭菌工作;责任护士应熟练掌握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仪器报警时能及时判断处理。
10、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做好交接班,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危重患者的观察要点与护理措施一、危重患者的观察要点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迅速,观察要点主要包括生命体征、呼吸系统、饮食与营养、呕吐物与排泄物、自理能力、治疗后反应以及心理反应等方面。
这些观察要点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1、生命体征的观察生命体征是反映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在观察生命体征时,应注意数值的变化,如体温超过37°C 或低于36°C,脉搏过快或过慢,呼吸频率异常等。
这些异常的数值可能提示患者存在严重的疾病或并发症。
同时,也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2、呼吸系统的观察危重患者的呼吸系统容易出现问题,如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
因此,观察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音等指标十分重要。
另外,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发叩、三凹征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呼吸道梗阻或肺部疾病。
3、饮食与营养的观察危重患者常常出现营养不良和消化系统问题,因此观察患者的食欲、进食量、呕吐物、排泄物等情况十分重要。
这些观察能够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消化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
4、自理能力的观察危重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常常出现自理能力下降的情况。
医护人员应观察患者是否能够自己完成进食、如厕、穿着与修饰、清洁卫生等活动。
了解患者的自理能力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5、治疗后反应的观察危重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多种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特殊治疗等。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反应,注意是否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也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心理反应的观察危重患者常常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这些反应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担忧,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同时,也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自杀倾向等严重心理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危重病人生命体征观察要点在医疗护理中,对危重病人进行准确的生命体征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及时观察、记录和评估病情,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发现患者状况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本文将介绍危重病人生命体征观察的要点,以提高护理人员在危重护理中的应变能力。
一、体温观察要点1. 使用高精度的体温计进行测量,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2. 定时测量体温,以了解患者体温的24小时变化情况。
3. 观察是否有发热或体温下降的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
二、呼吸观察要点1.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规律,注意异常的变化。
2. 注意呼吸是否困难或浅表,是否伴随咳嗽或呼吸痛等症状。
3. 注意观察呼吸音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三、血压观察要点1. 使用标准的血压计进行测量,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定时测量血压,以掌握患者血压的变化趋势。
3. 注意观察血压是否升高或降低,是否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
四、心率观察要点1. 观察患者的心率是否规律有力,注意异常的变化。
2. 注意观察心率是否加快或减慢,是否伴有心悸或胸闷等症状。
3. 注意观察心律是否有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五、意识状态观察要点1.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清醒、嗜睡、昏迷等。
2.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的表现。
3. 记录患者的意识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六、尿量观察要点1. 定时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掌握尿量的变化趋势。
2. 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和质地,如有异常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3.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尿潴留或尿频等症状。
七、皮肤观察要点1. 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注意异常的变化。
2. 注意观察是否有皮肤瘙痒、出血或皮肤黏膜出现异常等症状。
3. 记录患者的皮肤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综上所述,对危重病人进行生命体征观察是十分重要的。
在观察时,护理人员应当准确记录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心率、意识状态、尿量和皮肤状况等关键指标,并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医生能够根据观察结果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危重病员病情观察及护理首先,危重病员病情观察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十分关键。
在观察病情时,医护人员需要仔细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和复杂病情的演化趋势。
此外,还需要观察病人的外貌、精神状态、疼痛程度等,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病情,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对于危重病员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异常情况。
比如,病人的体温是否偏高或偏低,心率是否加快或减慢,呼吸是否困难或异常,血压是否偏高或偏低等。
这些异常情况都可能是病情进展或并发症的表现,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神经系统状况、肢体活动情况等,以便及时识别出病情的恶化,并进行必要的治疗。
再次,危重病员的病情观察及护理,需要医护人员进行细致而全面的护理工作。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定时清洁口腔、鼻腔,及时吸痰,避免分泌物阻塞呼吸道。
其次,需要保证病人的营养摄入,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保证病人的营养需求。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病人的排泄功能正常,及时给予排便、排尿等操作和护理。
还要护理病人的皮肤,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避免压疮的发生。
另外,对于重症监护病人,医护人员还需要注意维持病人的体位,防止压迫神经和血管。
最后,危重病员病情观察及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病人的安全和生命功能的稳定。
因此,在危重病员护理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病人的各种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抢救和治疗。
此外,还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减轻病人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护理工作,医护人员可以为危重病员提供最佳的护理和治疗,提高其生存率和恢复率。
总之,危重病员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通过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护理工作,有效保证病人的安全和生命功能的稳定。
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1.监测: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必须得到密切的监测。
这包括监测心率、呼吸、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记录这些数据,并对异常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呼吸道管理: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
危重病人的呼吸可能受到严重影响,需要特别关注。
护理人员应确保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定期清洁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喉镜插管或气管插管的通畅,并定期更换导管。
3.心脏监测:危重病人通常需要进行心电监护。
护理人员应确保心电监测设备的准确性,注意观察病人的心律是否稳定,有无异常波形出现。
并随时观察和抢救病人出现的心律失常或心跳停止等紧急情况。
4.病人安全:危重病人往往处于昏迷、衰弱等状态,容易发生跌倒、滑倒等意外。
护理人员应确保床边有合适的扶手和护理设备,并时刻注意病人的安全情况,防止病人意外坠床。
5.血液管理:危重病人可能需要进行输血,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输血过程,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也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血液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感染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6.营养支持:危重病人由于病情严重,常常无法正常进食。
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要,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计划,如经胃管或经静脉途径给予营养支持,并定期检查病人的营养状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7.皮肤护理:病人长时间卧床不动,容易出现压疮或其他皮肤问题。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皮肤的状况,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给予适当的皮肤护理措施。
8.疼痛管理:危重病人可能会出现各种程度的疼痛,护理人员应给予病人及时有效的镇痛治疗,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并注意观察治疗的效果和病人的反应。
9.精神护理:危重病人往往处于焦虑、恐惧等情绪不稳定状态。
护理人员应通过温暖亲切的态度,安抚和支持病人,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恐惧。
10.团队合作:危重病人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和有效沟通。
工作中护士要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及时交流相关信息,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和进行抢救工作,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
危重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要点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一、意识:清醒、嗜睡、昏睡、昏迷(浅昏迷、深昏迷、极度昏迷) (1)清醒:清醒是能够正确理解言语,准确回答问题,按吩咐做动作,各种深浅反射正常。
(2)嗜睡:是程度最浅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经常处于睡眠状态,给予较轻的刺激即可被唤醒,醒后意识活动接近正常,但对周围环境的鉴别能力较差,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又复入睡。
(3)昏睡:较嗜睡更深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范围明显缩小,精神活动极迟钝,对较强刺激有反应。
不易唤醒,醒时睁眼,但缺乏表情,对反复问话仅难作简单回答,回答时含混不清,常答非所问,各种反射活动存在。
(4)昏迷:意识活动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或自身内部的需要不能感知。
可有无意识的活动,任何刺激均不能被唤醒。
按刺激反应及反射活动等可分三度:1)浅昏迷: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1/ 15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可伴谵妄或躁动。
2)深昏迷: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松弛、去大脑强直等。
3)极度昏迷:又称脑死亡。
病人处于濒死状态,无自主呼吸,各种反射消失,脑电图呈病理性电静息,脑功能丧失持续在24小时以上,排除了药物因素的影响。
(5)去大脑皮质状态: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它与昏迷不同,是大脑皮质受到严重的广泛损害,功能丧失,而大脑皮质下及脑干功能仍然保存在一种特殊状态。
有觉醒和睡眠周期。
觉醒时睁开眼睛,各种生理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存在,喂之能吃,貌似清醒,但缺乏意识活动,故有瞪目昏迷、醒状昏迷之称。
患者常可较长期存活。
常见于各种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各种脑炎、严重颅脑外伤后等。
(6)谵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在意识模糊的同时,伴有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如躁动不安、喃喃自语、抗拒喊叫等。
危重病人生命体征观察要点与护理措施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是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准确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病人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危重病人生命体征观察的要点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体温观察危重病人的体温观察要点如下:1. 定时观察体温,并记录在病人的护理记录表中。
2. 使用准确的体温测量方法,如耳温计、口温计、腋温计等。
3. 确保测量体温的环境条件稳定,避免在进食、活动或药物使用后立即进行观察。
4. 危重病人应当全天候进行体温观察,特别是在发热、寒颤、出汗、低温等状况下。
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下:1. 根据体温的变化,及时调整环境温度,保持病人的体温稳定。
2. 如发现病人发热或低温,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的退热或保暖措施。
3. 注意观察病人的出汗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4. 提供适当的饮食和营养,确保病人体温的调节功能正常。
二、心率观察危重病人的心率观察要点如下:1. 定时观察心率,并记录在病人的护理记录表中。
2. 使用准确的心率观察方法,如听诊、脉搏触诊等。
3. 确保观察心率的环境安静,避免干扰。
4. 特别注意观察心率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下:1. 如发现心率过快或过慢,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口服或静脉注射心率调节药物。
2. 注意观察病人的心律情况,如有心率不齐等异常应及时处理,避免心律失常导致的并发症。
3. 提供适当的体力活动和心理支持,促进病人心率的恢复和稳定。
三、呼吸观察危重病人的呼吸观察要点如下:1. 定时观察呼吸,并记录在病人的护理记录表中。
2. 使用准确的呼吸观察方法,如观察呼吸起伏、听诊呼吸音等。
3. 确保观察呼吸的环境安静,避免干扰。
4. 特别注意观察呼吸的深浅和频率,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下:1. 如发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予氧气治疗。
危重病人八个观察要点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对危重病人的观察要点进行简要介绍。
危重病人是指因疾病、手术或外伤等原因导致生命体征异常严重并处于危险状态的患者。
对于危重病人的观察十分重要,可以及早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危重病人八个重要的观察要点,包括生命体征观察、疼痛观察、意识观察、呼吸观察、循环观察、排泄观察、皮肤观察和药物观察。
通过对这些观察要点的全面分析,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准确的临床判断和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在本文的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每个观察要点的具体内容,并阐述其在危重病人护理中的重要性和应注意的事项。
而结论部分将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对危重病人观察要点的进一步研究,以期为危重病人的护理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了解危重病人观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观察,从而为提高危重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提供参考和指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危重病人的观察要点展开,文章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危重病人观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明确文章的目的和研究范围。
1.1 概述在概述部分,可以介绍危重病人的定义、特点以及对危重病人进行观察的重要性。
可以引用相关统计数据或研究成果来突出危重病人观察的紧迫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即本节内容,主要是对整个文章的结构进行说明,包括引言、正文以及结论三个部分的内容。
说明每个部分的主要目的和涵盖的内容,做到逻辑清晰,组织有序。
1.3 目的在目的部分,明确本文的目的是为了介绍危重病人观察的八个要点,并通过这些观察要点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病人的及时发现和处理能力。
同时还可以提及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未来危重病人的观察和救治有所助益。
2. 正文正文部分是文章内容的主体,具体展开危重病人八个观察要点的细节,可以分点逐个进行说明。
危重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要点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一、意识:清醒、嗜睡、昏睡、昏迷(浅昏迷、深昏迷、极度昏迷) (1)清醒:清醒是能够正确理解言语,准确回答问题,按吩咐做动作,各种深浅反射正常。
(2)嗜睡:是程度最浅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经常处于睡眠状态,给予较轻的刺激即可被唤醒,醒后意识活动接近正常,但对周围环境的鉴别能力较差,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又复入睡。
(3)昏睡:较嗜睡更深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范围明显缩小,精神活动极迟钝,对较强刺激有反应。
不易唤醒,醒时睁眼,但缺乏表情,对反复问话仅难作简单回答,回答时含混不清,常答非所问,各种反射活动存在。
(4)昏迷:意识活动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或自身内部的需要不能感知。
可有无意识的活动,任何刺激均不能被唤醒。
按刺激反应及反射活动等可分三度: 1)浅昏迷: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可伴谵妄或躁动。
2)深昏迷: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松弛、去大脑强直等。
3)极度昏迷:又称脑死亡。
病人处于濒死状态,无自主呼吸,各种反射消失,脑电图呈病理性电静息,脑功能丧失持续在24小时以上,排除了药物因素的影响。
(5)去大脑皮质状态: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它与昏迷不同,是大脑皮质受到严重的广泛损害,功能丧失,而大脑皮质下及脑干功能仍然保存在一种特殊状态。
有觉醒和睡眠周期。
觉醒时睁开眼睛,各种生理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存在,喂之能吃,貌似清醒,但缺乏意识活动,故有“瞪目昏迷”、“醒状昏迷”之称。
患者常可较长期存活。
常见于各种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各种脑炎、严重颅脑外伤后等。
(6)谵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在意识模糊的同时,伴有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如躁动不安、喃喃自语、抗拒喊叫等。
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危重病人是指因疾病、创伤等原因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测和特殊护理的患者。
作为一名行业专家,我深知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详细阐述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的要点。
一、危重病人病情观察1.1 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是评估危重病人病情的重要依据。
主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个方面。
对于危重病人,应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并记录在专门的病历表上。
要与正常值进行对比,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2 意识状态观察意识状态是衡量危重病人病情的一个重要指标。
观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观察病人是否清醒;观察病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观察病人的语言表达和动作行为。
如有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
1.3 病情变化记录危重病人病情变化较快,因此要随时记录。
包括疼痛程度、排尿排便情况、饮食情况等。
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危重病人护理要点2.1 保持呼吸道通畅危重病人由于疾病或手术等原因,可能会出现呼吸道阻塞。
护士要定期检查患者的呼吸道情况,确保呼吸道通畅。
如有需要,可采取拍背、吸痰等措施。
2.2 防止压疮发生长时间卧床不动容易导致压疮。
护士要定期为患者翻身,改变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减压设备。
2.3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危重病人由于排泄功能减弱,容易出现水电解质失衡。
护士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尿量、体重等指标,根据需要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
要教育患者合理饮水,避免脱水。
2.4 营养支持危重病人由于食欲减退等原因,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提供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
如有需要,可采用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
三、结论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和细致入微的护理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持。
我们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