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课-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

第七课-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

第七课-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
第七课-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

第七课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

【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版画的相关知识,体会版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2.体验、感受木版画的制作过程。

3.尝试用木版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版画的欣赏及木版画制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教学难点】

版画的欣赏及木版画制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木版画制作的相关工具。

2.教师准备:课件、木版画制作的相关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新课:

以木版画制作录像的一个片断导入本课: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

(三)讲授新课:

1.版画的起源与发展

·版画是绘画和印刷工艺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造型艺术,是画家运用各种制版方法和印刷手段完成的艺术作品。

·版画起源于印刷术的出现,中国是版画的发源地。

利用中外版画作品简介版画的发展概况

·版画的制作是画家在平面的版上,通过刻、画、贴、封堵、腐蚀、感光制版等手段,或造成版面的凹凸不平,或对油墨的吸收与排斥,或造成油墨的封堵与漏印,经过印刷机或手工着色印刷,便能在纸上产生出丰富多彩的印痕肌理,具有独特的印刷美感。

2.版画的分类

a.按制版印刷方式与材料的不同,分四类:

木版画(凸印版画):产生于公元7世纪中国简介发展概况

铜版画(凹印版画):起源于15世纪的德国和意大利简介发展概况

石版画(平印版画):产生在19世纪,随着1789年德国人森纳菲尔德发明石版印刷术发展起来

丝网版画(漏印版画或孔版画):最年轻的版画简介发展概况

把不同版种制版印刷方法和多种材料综合运用:综合版画

b.按版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黑白版画、套色版画、油印版画、水印版画、创作版画、复制版画、电脑版画、木口木刻、木面木刻、拓印版画、独幅版画等。

举例介绍

c.按版画材料的不同还可细分为:麻胶板画、塑料板画、石膏板画、

纸版画、吹塑纸版画、砖刻版画、泥版画、实物版画……

举例介绍

3.版画的特征及应用领域

特征:

a.间接性

b.复数性

c.工艺制作性

d.平面性和简洁性

e.小型轻便性

应用领域:

书籍插图、电脑艺术、环境美化、藏书票艺术、贺年卡、商标图案、招贴广告、民间木版年画……

4.铜版画、石版画和丝网版画

借助课件分别介绍铜版画、石版画和丝网版画的艺术特征和制作方法

5.木版画的制作过程:(结合录像详细介绍)

a.画稿

b.刻版

c.印刷

6.尝试制作木版画

借助录像、演示引导学生了解黑白木刻、套色木刻、水印木刻的艺术特征、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幅黑白木刻。我们上一课学习了画稿,各组同学根据已有的图案内容,进行黑白的控制与转化,都已经画好了黑白稿。下面我来考考大家啊。

提问:1、版画从形式上分,可以分为凸版、凹版、孔版、平版、混合版等。我们今天研究的木刻版画属于那一种?(木版画属于典型的凸版画,是在木板上用刀雕刻出凹凸形,在凸版面上着色印刷而把图形转印在纸上完成作品,俗称木刻。)

2、木刻在黑白处理类型上基本可分两大类,都是什么?(演示幻灯片对比说出:阴刻法--在版面上刻制凹线造型,能充分发挥木刻刀的不同效果,印刷后画面效果为黑底白线,黑白对比强,较为自由,也更能发挥创造性。阳刻法--在版面上刻制凸面造型,印刷效果为黑底白线,在复制木刻中主要模仿毛笔线条效果,但在创作木刻中主要是刻出具有木刻特点的

线条。)

作品内容与刀法形式是密切结合的,木刻在定稿之后,开刻之前,刀法表达方法需经多种不同设计方案加以选择,最终符合作者理想的方案实施。对于初学木刻者,从雕版到印刷的制作过程,应规定严格工序。如果没有严格的控制,初学者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从认为画面最重要的部分开始刻起,结果是东刻一阵,西刻一阵,以致最后搞得支离破碎,失去作品的统一和谐。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的对待每一个环节,不应有任何的疏忽大意,否则将不会出现好的画面效果。

下面我们来学习木版画的制作方法步骤2--刻版,这是是木版画的重要步骤,是从画稿到成品中间的飞跃过程,我们将会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木刻版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木刻以刀代笔,所以要讲究刀法,恰如书画讲究笔法一样。刻画和画画相反,是在黑地上刻出白线(或块),版画家应掌握这个特点来产生与笔画不同的木刻特色。而且用锋利的刀刻在质硬的木上,自然产生金石味,在木刻上则称作刀味与木味。木刻家善于运用和发挥木刻的特色,才能称得上是创作木刻版画。至于版画还必须经过无数道工序才算完成,这中间又有多种技巧,其创作的艺术性和工艺性成为版画家艺术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刻版画是一门集绘画、刻板、印刷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绘画艺术,是在木板上采用不同的刻刀,通过刻、切、铲、凿、划等手段来表现形象的。

(一)木版材--梨木、白果木、苹果木、樱木、白桃木或椴木胶合板。也可用塑料板、麻胶版、石膏板、纸版、砖石板和实物拼贴制作黑白凸版画。

(二)木刻刀具的种类

斜口刀平口刀圆口刀三角刀

1、三角刀,具有刀锋尖锐,刻线挺拔有力的特点,性能广泛,表现力强,最宜刻阴纹线条。

2、圆口刀,刀锋圆浑厚重,有体积感,也是刀具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常与其他刀具结合应用。

3、斜刀,是中国复制木刻刻线工具,利用双勾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丰富的线刻形式,也是木刻中用来切刻和断刀的工具。

4、平铲刀,可用来制造晕刻及刮刻效果,是木刻铲底子的主要工具。

5、排刀,可用一刀刻出排线。由于用刀的角度和轻重不同能产生特殊的明暗效果。近些年这种刀具已不多见。

6、方口刀,刀有三刃,可用正峰及两侧刻出方形和齐整的线条,也可刻出齿状形的多样刻线。

(三)持刀方法与运刀原理(幻灯片出示握刀方法、刀痕效果)

三角刀圆口刀平口刀

刀法组织:

(示范并提问学生模仿,检验掌握情况)

首先教他们怎样握刀,怎样刻直线、曲线、点,认识不同刀具所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和魅力;如何运用黑白的表现形式,有意识地进行木刻画面的黑白处理,并学习一些简单的表现技法。此时学生都兴奋起来,跃跃欲试了。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和加工,在木板上打出底稿,让他们自己尝试在简单的图形上练习木刻线条组合的感受与技巧。

木刻的刻制并不象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吃力,它的刻制过程是美的创造,是一种充满趣味的实践。正确的握刀方法,手握刀很象拿钢笔写字模样,小拇指及四指平按于版面形成支点。刀子的运动全凭大拇指、食指及中指来控制,左手拇指在刀的前方顶住刀柄前侧,用相反的力配合右手的运动,目的是增加阻力,象自行车车闸一样协调刀子的运动与停止。刻制时人与版面形成大约30度角,采取侧坐的姿势便于右手灵活运动与全身力量的协作。

运刀的原理是利用杠杆的作用。雕版时碗部的力应通过四指及小拇指的支点传导在刀尖上。准确地说,这是一种挖铲的动作。根据画面的需要,运用不同的刀具,通过起、行、收、停等力的变化,创造出多种刀法变化。初学木刻的同学,可先在三合板上需要大面积刻去的地方进行运刀灵活变化的练习,再进行对画面中心内容刻制。

(四)刻版(幻灯片出示刻版过程)

1、木板打磨加工:板材的选择加工,打磨,可选用木质细致洁净、软硬适度的椴木胶合板。按照画面大小裁割开,用细砂纸细心打磨,使版面光洁。

2、画稿复写上版:把画稿复写或反印到木板上,也可直接在木板起稿,然后用毛笔勾画定稿。

(注意印刷出的画面与版面是方向相反的,要因画面内容而考虑版向的问题。)

3、木板刷色:用灰色或其它颜色涂刷木板,这样在刻板时能看清刀法。也有人喜欢把木板涂刷成黑色,然后用铅笔在椴木版上起稿,或用白粉画出黑白关系。

4、加热烤蜡:在木板上加热烤蜡,使蜡油均匀渗入木板,经烤蜡加工硬化的木板更适宜用刀刻制,也可涂刷胶液或清漆。

5、刻版:刻板的基本方法是用木刻刀在木板上按照画稿的造型结构和黑白关系进行刻制,简单说就是刻白留黑,在木板上形成凸起的画面。但必须记住,木刻不是复制画稿,木刻是一种版画艺术,是用刀代笔,以木代纸进行艺术创作,所以木刻不同于一般的绘画必须要发挥用刀刻木的独特效果,这就是木版画的艺术趣味和特点,即刀味和木味。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发挥不同刻刀的效果,如三角刀的刚直尖利,圆刀的圆柔浑厚,平刀的苍劲古朴都具有鲜明的趣味特色,无论是刻点刻线都可以自由发挥,放刀直刻。但要注意木刻中的黑白灰构成关系是重要的艺术语言,要学会运用黑与白的强烈对比效果,还要知道重复的点与线能构成画面中的灰色调。木刻中的这种黑白灰构成变化无穷,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

木刻制版的方法与素描或其它绘画相反,一般绘画是一步一步添加颜色,而霉变调整画面都是从最暗部分加重色度,在进行其它色度的对比处理。木刻由白向灰到黑的推移方法,是越刻得多色调越浅,所以木刻只有在工序上严格控制,才能使画面达到预想效果。控制的原则是“知白守

黑”,这点在刻制中不可忘记。

注意事项:1)画稿和小黑白稿,制作时始终放在身边参考。不可存在走着瞧的侥幸心理,刻坏了重来实际上是浪费了时间。

2)刻时首先刻去画面中最白的部分,要把画面黑白总体关系拉开。

3)其次处理中间色调变化,

4)接近黑色部分的深灰色要最后刻。这部分处理应非常小心,要想得多刻得少宁可慢些。

5)全面刻完后要先打样修版,方可进入正式印刷过程。

幻灯片展示:1、《神女的制作过程》谭权书

2、《鱼的制作过程》是日本木刻家北冈文雄先生198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讲学时所做。

图1是草图,最后完成的作品与草图截然不同。作者技法纯熟,在创作中边刻、边想、边创造。依据木刻特点自由发挥,画面自然活泼,工序有条不紊。

四、课堂练习: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以组为单位,动手实践,共同协作,探索体验。每一组的表现内容是一样的,但是要表现不同的刀法和黑白变化,要求学生在操作时要专心致志,一气呵成。

学生的制作一开始肯定会出现一些失败的作品,这些作品却恰恰是学生的宝贵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漠视这些失败作品的宝贵价值,分析失败作品,让学生明白制作过程中哪些错误会导致哪些失败,对错误的分析和制作技术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五、小结:展示并评价课堂作品

大千世界里五彩缤纷的自然物象和人文形象虽只用黑白两种颜色来表现,却富有无穷的创造力和永恒的生命力。这是因为,黑白既可以表示明度,又可以表示色彩;既可体现形体,也能表达符号情感。黑白木版画具有“高贵性”在于黑白之美。木版画语言的黑白变奏,为人们传送出一种可视的动人旋音。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木版画制作过程的最后一步--印刷,我们手中表现自我精神和兴趣的木板,将以黑白版画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课堂总结:

围绕学生课堂作业展开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学习的感受,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教师总结】

不同的工具材料、不同的制作手法造就了版画艺术世界的绚丽多彩。虽然由于条件所限,我们只亲自感受了黑白木刻的制作过程,但相信这个过程会令大家久久难忘。希望大家把版画艺术的学习拓展到课外,在业余时间通过参观展览、实际制作等这样的机会,加深对它的理解。

【教学反思】

对于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版画课,需要给学生讲解的东西不少。从版画发展到版画的种类,工具、材料以及简单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过程。一节课的时间,讲解+图片欣赏+学生探索+视频学习,时间很紧张。这种课如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是有点枯燥的,从此我布置给同学们课下的任务。尽可能多的搜集能用来刻画的东西,比如橡皮。橡皮章是一个典型,下次美术课就作为手工制作课让大家动起来。尝试着自己制作简单的小版画。当然同学们集思广益,有的说透明皂也可以刻,有的说小时候在胡萝卜上刻过现在也可以试试刻更复杂的。总之,我很期待学生下次的表现。

[教案]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第三册[人教版]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4课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 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1.汉字的起源 2.汉字的演变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2.楷、草、行书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三、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1.先秦绘画艺术及特点 2.秦汉绘画艺术及特点 3.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及特点 4.隋唐五代绘画艺术及特点 5.两宋绘画艺术及特点 6.元明清绘画艺术及特点

重点:了解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书画同源”、写意画、文人画等涵义 【教学方法】 关于对本节充满魅力中国书画的讲述,一方面通过对主要问题提示和重要概念讲解,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借助中国书艺术形象化的特点,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可先找一些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图片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上网等多媒体手段查找或者放映一些与教材相关的书法和绘画的图片,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法,以展现书画艺术本身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书画的了解和认识。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 中国文化悠远流长,中国书画也一脉相承,以其独特的魅力艺坛独树一帜。一提起书画我们马上会想到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近代知名的绘画大师,但任何一个国家的书画发展都与它的传统特色有关。中国古代书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我们面对先贤遗下的丹青墨宝时,仿佛正在翻阅一部浩瀚的历史巨册,她将我们带入那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去……中国书画以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超凡的艺术魅力,使她在世界艺术史上,有着独特的且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1.汉字的起源 提问:汉字的起源于何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后进行概括归纳: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汉字起源于绘画,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文字的使用,是人类文明一大进步。汉字以象形文字为特征而在人类语林中独树一帜,它在文字、语言上的优点,也正在为使用表音文字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汉字起源于何时,又是谁创造的,至今并没有一致的说法。 汉字《世本》、《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古文献,都说汉字是在黄帝时代由仓颉、沮诵两人创造的。许慎《说文解字》试图作出比较圆通的解释,认为伏羲作八卦“以垂宪象”,启发人们根据不同事物去作不同的符号。神农氏时代“结绳而治”,但庶事繁多,终于不能满足。在黄帝时代就出现了仓颉,“见鸟兽蹄选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并说仓颉初造书契时,“依类象形”谓之文,后来形声相益谓之字。 2.汉字的演变 提问: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后进行概括归纳: 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从那时起,汉字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六百年的历史。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

2019-2020同步北师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讲义:第2单元+第7课 魅力独特的书画和答案

第7课 魅力独特的书画 知识点一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 中国文字萌芽于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2.成熟 商朝出现的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 3.演变 (1)金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 (2)大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文字异形,统称为战国文字,都属于大篆。 (3)小篆:秦统一后,把各国文字统一成标准字体——小篆。 (4)隶书:隶书是秦朝时与小篆同时使用的一种字体,汉朝时普及,东汉末年定型,成为官定标准书体。 (5)草书:与隶书同时兴起的草书体,书写便捷省事。 (6)行书:东汉末年行书体出现,至魏晋时兴盛。 (7)楷书:东汉后期出现,魏晋时大体定型。

独特的汉字书写艺术 1.秦汉:书法艺术开始走向繁荣。 (1)代表作:秦朝的泰山、琅玡、会稽三大刻石和汉代的《熹平石经》。 (2)人称“草圣”的张芝,被后世称为草书的创始者。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1)三国曹魏的钟繇,被公认为“领楷书之先”的书法大家,代表作《宣示表》。 (2)“书圣”王羲之把行书推进到成熟的高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南北朝遗留下来的书法名作《龙门二十品》等,是当时的书法精品。 3.唐代:书法艺术的繁盛时期。 (1)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极负盛名。代表作有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人称“颜筋柳骨”,代表作以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最为有名。 4.宋元明清时期:书法向多样性发展。 (1)代表:“北宋四大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的赵孟,明清的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郑板桥等。 (2)特点:擅长各种书体;诗文与书画兼通,追求个性解放。

第七课 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

第七课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 【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版画的相关知识,体会版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2.体验、感受木版画的制作过程。 3.尝试用木版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版画的欣赏及木版画制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教学难点】 版画的欣赏及木版画制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木版画制作的相关工具。 2.教师准备:课件、木版画制作的相关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新课: 以木版画制作录像的一个片断导入本课: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 (三)讲授新课: 1.版画的起源与发展 ·版画是绘画和印刷工艺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造型艺术,是画家运用各种制版方法和印刷手段完成的艺术作品。 ·版画起源于印刷术的出现,中国是版画的发源地。 利用中外版画作品简介版画的发展概况 ·版画的制作是画家在平面的版上,通过刻、画、贴、封堵、腐蚀、感光制版等手段,或造成版面的凹凸不平,或对油墨的吸收与排斥,或造成油墨的封堵与漏印,经过印刷机或手工着色印刷,便能在纸上产生出丰富多彩的印痕肌理,具有独特的印刷美感。 2.版画的分类 a.按制版印刷方式与材料的不同,分四类: 木版画(凸印版画):产生于公元7世纪中国简介发展概况 铜版画(凹印版画):起源于15世纪的德国和意大利简介发展概况石版画(平印版画):产生在19世纪,随着1789年德国人森纳菲尔德发明石版印刷术发展起来 丝网版画(漏印版画或孔版画):最年轻的版画简介发展概况 把不同版种制版印刷方法和多种材料综合运用:综合版画 b.按版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黑白版画、套色版画、油印版画、水印版画、创作版画、复制版画、电脑版画、木口木刻、木面木刻、拓印版画、独幅版画等。 举例介绍 c.按版画材料的不同还可细分为:麻胶板画、塑料板画、石膏板画、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历程: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

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七年级美术《漫画》教案

七年级美术《漫画》教案 【学生分析】 就最常见的画种来讲,漫画对学生来讲应当算是最熟识的。因为初中生的春秋特色使然,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尽管有着很高的艺术性及赏识性,却其实不如漫画吸引他们。但他们对漫画的了解普遍简单,对漫画的创作思路,表现法子,种别特色等都缺少认知。因而本课将使学生更系统的了解漫画知识。 【教材分析】 漫画是绘画艺术的一个门类,它不像其它画种以使用材料和工具来定名,它这个“漫”名,集中到一点,是指它的艺术形象。通过赏识和学习创作漫画,可以使学生思惟麻利,培育学生留意察看周围的事物,用敏锐的目光捕捉糊口中的现象,更深入的理解糊口,从而使学生面对人生的态度价值观有更深层的了解与判断,以漫画的情势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所以在学习漫画的进程中,能够培育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同时,提高学生察看能力,联想力,表现力,可以使绘画水平不一的同窗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漫画的创作中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巧 了解漫画的基本常识,认识漫画所拥有的教育功能和文娱功能,审美功能。体验漫画艺术的魅力,晓得漫画艺术本源于糊口,服务与糊口。 2、进程与法子 通过赏识、讨论、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途径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应用简炼的线条对事物进行夸张,提炼,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培育学生对糊口的察看能力,表现力的同时,应用漫画教育性、针对性很强的特色,让学生们用漫画对比自己的言行,去理解,去反思,使他们分清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到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目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以简炼的线条将糊口之中的事物以漫画的情势表现出来。 难点:怎么使学生通过联想将素材加工提炼,用漫画的法子表现出来。 【教学器具筹备】 漫画作品若干、简单绘画工具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疑 大家能否记得中央电视台曾有一个公益广告,这个公益广告极为简单,应用英文字母(family)创意构思的,赋与字母于生命,并且至始至终都是由这几个字母在表演。大家可否还记得这个广告? 发问:这则公益广告是用甚么样绘画情势创意构思的?(学生回答并板书:漫画) 2、教师发问:我时常会发现有些同窗课桌上或多或少都有几本漫画书,大家为甚么喜欢这种书呢? 学生回答:形象有趣,夸张,幽默,放松、讥刺、搞笑等等。 总结:漫画是一种拥有特殊魅力的绘画艺术,它介于绘画与文学之间,让人开心,使人发笑,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它就像咱们身旁充溢活力的火伴,使咱们的糊口充溢笑声,富有情趣让咱们在瞬间忘掉烦恼和忧虑。 二、总体感知自主探究

《高二美术绘画模块》第9课风姿独特异彩纷呈—版画

《风姿独特异彩纷呈——版画》一课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普及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学会学习:学习、探究版画的艺术语言。 2、学会做人:感受生活以及表现生活的艺术作品的美感,培养热爱生活 的美好情愫。 3、学会爱美:感受版画简洁、概括、有力的艺术语言,增强对版画的兴 趣和爱好。 4、学会创造:学会如何表达画面主题,如何运用版画技法,做到内容与 形式的统一。 教学要点:重点:以生活为题材的木刻版画创作技法。 难点:创作构思以及纸版画拓印技巧、吹塑纸版画制作技巧、黑卡纸版画雕刻技巧等。 兴趣点:欣赏版画的作品时学生对生活题材内容的丰富性及学生作品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会极感兴趣;木刻版画创作过程的乐趣及作品成功的 满足感。 知识要素:1、版画的艺术语言 2、版画稿的设计步骤 3、木刻版画、吹塑纸版画、纸版画拓印、黑卡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技能要求:初步掌握木刻版画、吹塑纸版画、纸版画拓印、黑卡纸版画的创作技巧教学准备:版画教学欣赏与制作图例,有关的工具与材料。 作业内容:选择某种形式(如木刻版画、纸版画拓印、吹朔纸版画、黑卡纸版画等)进行简易版画的创作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生活为题材,结合优秀版画作品的欣赏以及版画知识的介绍和基本技能的练习来激发学生学习版画的兴趣的课程。首先是版画作品欣赏,让学生体会以生活为题材的版画创作的成功典范,初步感知版画的艺术语言。然后,学生自我归纳、介绍版画艺术的有关基础知识,使学生对版画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知过程。最后是动作操作,设计、制作版画。本课教学由浅入深,从感知、认知、理解为先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通过展示作业体现教学成果。

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与套色版画

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与套色版画 黑白木版画制作过程2--刻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绘画模块 学校:大连市一0八中学 授课人:李冬冬年级:高一课时:1课型:新授 学生分析:普通高中课程不是高考的平台,更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美术家,因此,由于生源特点不同,比如没有绘画造型的基础等,教学中就要注意针对性,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高中美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木版画能产生出学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启发学生的趣味性和创造性才能上好版画课。 教材分析:木版画制作过程基本分为:1.画稿,2.刻板,3.印刷。计划每一步骤为一课时,本节课进行木版画制作过程第二步--刻版的教学,是木版画的重要步骤,是从画稿到成品中间的飞跃过程。黑白木刻的艺术魅力集中体现在黑白灰的巧妙构成与刀法刻痕的丰富变化,具有强烈的刀味、木味、和印味。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与鉴赏,学生们能基本了解黑白木刻应脱离对自然物象的再现模仿,强调主观感受和形式美感的自由表现,才能产生黑白木刻艺术的独特效果。而本节课对木刻艺术的刀味、木味的体会,会让同学们发现木刻刀法的力度之美,从而激发内心的审美意识和创作冲动。 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黑白版画的刻制方法,培养以刀代笔的造型方式。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木版画的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提高

审美感知能力。 道德情感价值观:加强教材与生活联系,根据题材进行德育渗透,提高修养。 重点:学习木版画的制作方法步骤2--刻板 难点: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刀代笔的造型方式 关键:要体现黑白木刻的语言特点,强调刀的表现力。 教学分析: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实践,发挥木版画的艺术趣味和学生的创造性,突出艺术学科特点,欣赏作品,动手实践,熟悉不同的用刀方式,培养以刀代笔的造型方式。落实技法,放开思路,鼓励优点,肯定成绩。启发学生依靠直觉感受、想象和灵感来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从中获得审美体验,掌握方法技巧,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适当地进行分组式教学与辅导,培养集体主义、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讲述法、欣赏法、实践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 二、导入:我们上一课学习了画稿,各组同学根据已有的图案内容,进行黑白的控制与转化,都已经画好了黑白稿。下面我来考考大家啊。 提问:1、版画从形式上分,可以分为凸版、凹版、孔版、平版、混合版等。我们今天研究的木刻版画属于那一种?(木版画属于典型的凸版画,是在木板上用刀雕刻出凹凸形,在凸版面上着色印刷而把图形转印在纸上完成作品,俗称木刻。)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完美版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汉字、书画的发展演变脉络 2.理解文化繁荣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三单元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以其说学习,不如说我们一起来回顾学过的知识,去寻找古代中国文化之美。 一、穿越时空之寻找书法之美 请同学们来欣赏《龙》字组图,找出这些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引导) 学生讨论:不同点是这些字写法都不一样;相同点事它们都是“龙”字(或者说都是汉字) 问题设置1:书法和汉字的关系? 合作探究: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字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通过以上概念,我们能不能总结书法之美有几点美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文字之美(文字源流美) 合作探究:指导学生总结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引入“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 得出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结绳记事→刻竹、木→图画文字→象形字→汉字 发展: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引入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故事) 2、写法之美(书法字体美)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展示各种书法,通过图片欣赏对比的方法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3、意境之美(书法感情、意境美) 引入意境的概念 通过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张旭的《肚痛帖》体会意境之美 过度:通过猜谜的方式过度到绘画艺术 二、穿越时空之寻找绘画之美 指导学生欣赏《长沙马王堆帛画》《人物龙凤图》《清明上河图》《敦煌彩塑》《墨竹》《夫妻宴饮图》《富春山居图》体会古代绘画的 1、形神之美 2、情感之美 引入时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和海峡两岸的愿望。激发学生民族之情和国家主权完整意识 通过连线图,让学生描述中国画的发展脉络。 远古萌芽 战国理论总结,出现真正的中国画 秦汉萌芽→成熟,人物肖像为主 魏晋画学兴起,风俗画为亮点 隋唐门类丰富 两宋文人画成就突出 元明清吸收外来风格,中国古代绘画高峰 过渡:听一段音频素材,判断这是什么类型的音乐? 三、穿越时空之戏剧之美 (引入京剧的发展脉络)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7课 魅力独特的书画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7课 魅力独特的书画教学设计1 北师大 版必修3 1.起源: 2.形成演变:图画文字、商朝形成完整体系。 3.演变趋势:甲骨文→金文→大 、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由 到 。 甲骨文: 出现于商朝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 金文: 出现于商朝后期、西周、春秋时期,篆刻在青铜器上,又称钟鼎文 大篆: 出现战国时期,是一种柔婉美化的长线条文字 小篆: 出现于秦统一后,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 隶书: 出现于秦朝,定型于东汉末年,书写比较简便,成为官定的标准书体 草书: 与隶书同时兴起,书写更为便捷省事 行书: 形成于东汉末年,兴盛于魏晋 楷书: 出现于东汉后期,定型于魏晋 4.发展脉络:魏晋以前自发阶段,魏晋自觉阶段。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先秦时期 中国从有文字起便有了书法艺术,最早的应当是_________和________。 2.开始走向繁荣:秦汉 代表作:秦朝的泰山、 、会稽三大刻石和汉代的 。人称“ ”的张芝,被后世称为草书创始者。 3.第一个辉煌时期: ___________时期 代表:(1) ________的《宣示表》,“领楷书之先”。 (2)“书圣”王羲之把行书推进到成熟的高峰,他的___________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洛阳龙门所刻的碑石题记 。 4.繁盛时期:唐代 代表:欧阳询的 ; _________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 。 5.多样性发展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1)代表:①“北宋四大家”:蔡襄、 _______、黄庭坚、米芾;②元代的赵孟頫,明清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 等。 (2)特点:擅长各种书法,诗文与书画兼通,追求个性解放,自由挥洒,气象万千。 二、独特的汉字书写艺术

人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十三册美术《漫画》教案

人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十三册美术漫画人物表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人物表情的夸张、变形。 教学难点:夸张“漫化”的过程。 作业要求 参考课本上的照片,创作一幅漫画像注意夸张人物表情。 课前准备 学具:作业纸、铅笔、钢笔或水彩笔。 教具:优秀的漫画作品、投影仪、投影片、图(照)片、课本、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秩序,提问:同学们都喜欢看漫画,有谁说下漫画具有哪些特点呢? 幽默、夸张、故事情节吸引人 二、导入课题: 表情在我们的沟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表情说出,结果就会大不一样,比如:你可以借给我点钱吗? 你觉得这个人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全班齐答:表情。)提问:漫画人物做各种表情的时候,哪些面部五官变化最丰富? 三、讲授新课: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同学习漫画人物表情。 (板书课题:漫画人物表情) 人的表情是丰富的,除了痛苦的表情之外,还有……(学生纷纷站起来说:有高兴的、笑的、哭的、发怒的……人的表情无法用数量来计算,笑就分为:微笑、苦笑、大笑、皮笑肉不笑的、奸笑,高兴、开心、眉开眼笑、愁眉苦脸、洋洋得意,眉飞色舞,笑逐颜开,哭笑不得、火冒三丈、龇牙咧嘴、憨厚慈祥安详恬静坦然腼腆含笑微笑冷笑狞笑苦笑木然笑盈盈羞答答傻乎乎从容不迫神态自若神采奕奕若无其事容光焕发无精打采愁眉苦脸垂头丧气气势汹汹谈笑风生笑逐颜开,)如果我们用四个字概括为,即为…… (学生齐答:喜、怒、哀、乐。)

板书:喜、怒、哀、乐 老师先用漫画的形式给同学们表现在黑板上 老师画 1.学画人物的各种表情 下面呀,我要考考同学们的演技,请你们模仿一下喜、怒、哀、乐这四种表情是什么样?(同桌的两位同学互做一下)好,老师看到这位同学做得非常好,我们请他到前面表演一下。(全班同学鼓掌) 喜:眉弯,眼眯,嘴上翘; 怒:瞪眼,咬牙,眉上竖; 哀:眼、嘴向下,眉头皱; 乐:眉开,眼弯,咧嘴笑。 看来,画各种表情的方法同学们已经掌握了,那么如何把人物画得更像,我们除了要抓住特征,还要学会用夸张、变形的手法。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黑板上演示作画方法。老师先用漫画的形式给同学们表现在黑板上 老师画 你们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四张脸,请四名同学到前面来给他添上五官,分别表现出喜、怒、哀、乐四种表情。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把表情户型组合,画出更多的表情 请画得好的同学直接画黑板上 1.作业讲评:请同学们拿着自己的作品到前面来,展示一下,教师讲评,学生互评。 2.提问:通过画漫画,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答:漫画看似简单,寥寥几笔,还真不容易,这需要我们反复练习大量的草稿。)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画得都很认真,人物形象夸张到了极限,简直让人看了发笑,课下希望大家继续努力,说不定有一天你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漫画大师呢!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7课 魅力独特的书画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必修3

第7课魅力独特的书画 学习目标: 1.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 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 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重点:中国汉字书法的演变脉络及特 征;中国绘画的脉络及主要特征。 2.难点:中国书画起源及不同书画种类发 展变化的原因,书画艺术与政治经济的辩 证关系。 教材整理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 中国文字萌芽于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2.成熟 商朝出现的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 3.演变 (1)金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 (2)大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文字异形,统称为战国文字,都属于大篆。 (3)小篆:秦统一后,把各国文字统一成标准字体——小篆。 (4)隶书:隶书是秦朝时与小篆同时使用的一种字体,汉朝时普及,东汉末年定型,成为官定标准书体。 (5)草书:与隶书同时兴起的草书体,书写便捷省事。 (6)行书:东汉末年行书体出现,至魏晋时兴盛。 (7)楷书:东汉后期出现,魏晋时大体定型。 教材整理2独特的汉字书写艺术 1.秦汉:书法艺术开始走向繁荣。 (1)代表作:秦朝的泰山、琅玡、会稽三大刻石和汉代的《熹平石经》。 (2)人称“草圣”的张芝,被后世称为草书的创始者。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1)三国曹魏的钟繇,被公认为“领楷书之先”的书法大家,代表作《宣示表》。 (2)“书圣”王羲之把行书推进到成熟的高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南北朝遗留下来的书法名作《龙门二十品》等,是当时的书法精品。 3.唐代:书法艺术的繁盛时期。 (1)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极负盛名。代表作有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人称“颜筋柳骨”,代表作以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最为有名。 4.宋元明清时期:书法向多样性发展。 (1)代表:“北宋四大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的赵孟,明清的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郑板桥等。 (2)特点:擅长各种书体;诗文与书画兼通,追求个性解放。 图示法理解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教材整理3写意传神国画魂 1.原始社会:起源。 (1)岩画和彩陶画是主要画种。 (2)代表作:《鹳鱼石斧图》。 2.战国: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代表:长沙楚墓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帛画。 3.魏晋南北朝:全面繁荣。 (1)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东晋顾恺之最为著名,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2)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等绘画理论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深远。 4.隋唐五代:璀璨繁盛,画家辈出,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各有千秋 (1)人物画:最负盛名的人物画家是尉迟乙僧和阎立本以及“画圣”吴道子。 ①尉迟乙僧:专画佛像、神鬼人物,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 ②阎立本的代表作《秦府十八学士图》《步辇图》。 ③吴道子的画被称为“吴带当风”,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等。 (2)山水画: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最为有名。 (3)动物画:唐朝曹霸和韩以擅长画马知名,薛稷善画鹤,韩滉善画牛。 (4)壁画: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集中展现了中国绘画的突出成就。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7课魅力独特的书画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

第7课魅力独特的书画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 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依时间顺序,了解汉字、绘画的发展脉络。 掌握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主要成就,理解 其艺术特征。 认识古代中国书画艺术是古代不同时期社 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探究其产 生的社会根源。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和四五千年前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都发现了有简单刻画符号的陶器,这种刻画符号是中国古文字的萌芽。 2.演变 字体时间特点 甲骨文商朝 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 的文字 金文商朝后期、西周、春秋时期篆刻在青铜器上,又称钟鼎文 大篆战国时期柔婉美化的长线条文字 小篆秦统一后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 隶书始于秦朝,定型于东汉末年书写比较简便,成为官定的标准书体草书与隶书同时兴起书写更为便捷省事 行书形成于东汉末年,兴盛于魏晋 楷书东汉后期出现,定型于魏晋 “羊”的八种字体 独特的汉字书写艺术 1.起源:先秦时期 中国从有文字起便有了书法艺术,最早的应当是甲骨文和金文。 2.开始走向繁荣:秦汉 代表作:秦朝的泰山、琅玡、会稽三大刻石和汉代的《熹平石经》。

3.第一个辉煌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代表:(1)钟繇的《宣示表》,“领楷书之先”。 (2)“书圣”王羲之把行书推进到成熟的高峰,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洛阳龙门所刻的碑石题记《龙门十二品》是当时的书法精品。 4.繁盛时期:唐代 代表: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5.多样性发展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1)代表:①“北宋四大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②元代的赵孟,明清的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郑板桥等。 (2)特点:宋元明清时期的这些书法家大都擅长各种书法,诗文与书画兼通,又大都追求个性解放,自由挥洒,气象万千。 写意传神国画魂 1.起源:原始社会 岩画和彩陶画是当时的主要画种,《鹳鱼石斧图》代表了当时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2.从萌芽走向成熟:战国时期 《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已从萌芽走向成熟,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3.魏晋南北朝时期 (1)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东晋顾恺之最为著名,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2)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等绘画理论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璀璨繁盛:隋唐五代时期 (1)人物画 ①尉迟乙僧专画佛像、神鬼人物。②阎立本画过《秦府十八学士图》《步辇图》。 ③被誉为“画圣”的吴道子,传世作品有《送子天王图》等。 (2)山水画: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最为有名。 (3)动物画 ①曹霸和韩幹以擅长画马知名。②薛稷善画鹤,韩滉善画牛。 (4)壁画: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集中展现了中国绘画的突出成就。 5.达到新高度:宋元明清 (1)宋代:①人物画家李公麟发展了“白描”画法。②风俗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写尽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社会风貌。③花鸟画家宋徽宗,画鹰独步一时。 (2)元朝画家赵孟,擅长画马,传世有《秋郊饮马图》。 (3)明代画家董其昌擅长画山水画,徐渭创写意花卉,唐寅善画仕女人物,清代郑板桥善

湖南省蓝山二中最新高二历史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岳麓版必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汉字的起源时间和演变过程、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 理解“书画同源”;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能说出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书画作品、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通过问题探究、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北京奥运会会徽,请学生品一品“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内涵及价值。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地位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讲仓颉造字的传说) 2、演变

(1)汉字的起源——图画文字。(例如半坡彩陶上的象形字) 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后来,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成熟文字的出现和形成体系——商代的甲骨文。(P46图) (3)汉字形体演变: 汉字发展至今约有36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形体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这样的发展脉络,虽然字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们的基本结构仍是相通的。 3、趋势: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其过程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其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其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书法艺术的两个阶段:自发阶段—魏晋—自觉阶段 文字本来是用来记事的,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但发展到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法则,写字的艺术,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2、书法的三种形体:

第七课 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

第七课版画艺术得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 学生分析:普通高中课程不就是高考得平台,更不就是为了培养专业美术家,因此,由于生源特点不同,比如没有绘画造型得基础等,教学中就要注意针对性,符合高中学生得学习兴趣,适应高中美术学习得实际能力与水平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木版画能产生出学生意想不到得艺术效果,启发学生得趣味性与创造性才能上好版画课。 教材分析:木版画制作过程基本分为:1、画稿,2、刻板,3、印刷.计划每一步骤为一课时,本节课进行木版画制作过程第二步--刻版得教学,就是木版画得重要步骤,就是从画稿到成品中间得飞跃过程。黑白木刻得艺术魅力集中体现在黑白灰得巧妙构成与刀法刻痕得丰富变化,具有强烈得刀味、木味、与印味.通过前面几节课得学习与鉴赏,学生们能基本了解黑白木刻应脱离对自然物象得再现模仿,强调主观感受与形式美感得自由表现,才能产生黑白木刻艺术得独特效果。而本节课对木刻艺术得刀味、木味得体会,会让同学们发现木刻刀法得力度之美,从而激发内心得审美意识与创作冲动。 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黑白版画得刻制方法,培养以刀代笔得造型方式。?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木版画得艺术形式表现自己得真实感受,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道德情感价值观:加强教材与生活联系,根据题材进行德育渗透,提高修养。 重点:学习木版画得制作方法步骤2-—刻板?难点:动手能力得培养,以刀代笔得造型方式

关键:要体现黑白木刻得语言特点,强调刀得表现力。 教学分析:爱好就是最好得老师,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得参与实践,发 挥木版画得艺术趣味与学生得创造性,突出艺术学科特点,欣赏作品,动手实践,熟悉不同得用刀方式,培养以刀代笔得造型方式.落实技法,放开思路,鼓励优点,肯定成绩。启发学生依靠直觉感受、想象与灵感来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从中获得审美体验,掌握方法技巧,提高表现生活与表达自己得思想、情感得能力。适当地进行分组式教学与辅导,培养集体主义、团队合作精神。?教学方法:讲述法、欣赏法、实践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 二、导入:我们上一课学习了画稿,各组同学根据已有得图案内容,进行黑白得控制与转化,都已经画好了黑白稿。下面我来考考大家啊。?提问:1、版画从形式上分,可以分为凸版、凹版、孔版、平版、混合版等。我们今天研究得木刻版画属于那一种?(木版画属于典型得凸版画,就是在木板上用刀雕刻出凹凸形,在凸版面上着色印刷而把图形转印在纸上完成作品,俗称木刻。) ?2、木刻在黑白处理类型上基本可分两大类,都就是什么?(演示幻灯片对比说出:阴刻法——在版面上刻制凹线造型,能充分发挥木刻刀得不同效果,印刷后画面效果为黑底白线,黑白对比强,较为自由,也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第7课魅力独特的书画Word版含解析

第7课魅力独特的书画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一、独特的汉字书写艺术 1.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⑴西安半坡遗址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都发现了有简单刻画符号的陶器,这种刻画符号是 中国古文字的萌芽。 (2) 商朝出现的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 ⑶甲骨文以后,汉字的发展经过了金文」篆、小篆」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 2. 书法艺术 (1) 秦汉:书法艺术开始走向繁荣。著名的代表作有秦朝的泰山、琅玡、会稽三大刻石和汉代的《熹平石经》。“草圣”张芝,被后世称为草书的创始者。 (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①三国曹魏的钟繇,代表作《宣示表》。 ②“书圣”王羲之把行书推进到成熟的高峰,代表作《兰亭序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北魏遗留下来的书法名作有《龙门二十品》。 (3) 唐代:书法艺术的繁盛时期 ①书法家及作品: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②特点:颜书宽绰、丰厚、雄秀,柳书笔法锐利,筋骨显露,人称“颜筋柳骨”。 (4) 宋元明清时期,书法向多样性发展 ①代表:“北宋四大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的赵孟,明清的祝允明、文徴明、董其昌、郑板桥等。

②特点:追求个性解放,自由挥洒,气象万千。

[轻巧识记]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 学习思考 1汉字的演变有着怎样的规律? 提示 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越来越规范、稳定。 2?下图中的书法是什么字体?有何特点? 王羲之《兰亭序》(部分) 提示 字体: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 雅俗共赏。 二、写意传神国画魂 1. 原始社会:起源 (1) 岩画和彩陶画是主要画种。 (2) 代表作:《鹳鱼石斧图》。 2?战国时期: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代表作:《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帛画。 3. 魏晋南北朝:全面繁荣 (1) 东晋顾恺之最为著名,代表作有《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2) 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等绘画理论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深远。 4. 隋唐五代:璀璨繁盛,画家辈出,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各有千秋 (1) 人物画:最负盛名的人物画家是尉迟乙僧和阎立本以及—“画圣”吴道子。 __ ① 阎立本的代表作有《秦府十八学士图》 〈〈步辇图》。 ② 吴道子的画被称为“吴带当风”,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等。 (2) 山水画: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最为有名。 (3) 动物画:唐朝曹霸和韩幹以擅长画马知名,薛稷善画鹤、韩滉善画牛。 (4) 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 苯論就毎做普人卑熬?由 ?<$* 據国养亠 fciMt 诞朴扛瘾杀4%復工颈孕 占?4嘻祕普*態 交硏 鼠時人银戈^iil 世<等 虽斯r<典協真找-也蔦玄]1 ? ? 1?¥ d n E I 1

对版画语言_形式美_的再认识

53 作为美学重要的范畴,形式美一直是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极其被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充满纷争的问题。关于什么是形式的问题,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他们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艺术产生于数及其和谐,而这和谐就关系形式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和“质料”两种因素, 在他看来,形式是事物的第一本体,由于形式,质料才能得以成为某确定的事物。而这一点,恰与版画艺术的语言表现需要相吻合。 众所周知,版画作品被界定为“印痕美”,这就凸现出版画艺术对“形式与质料”的先天的依赖性。那种认为版画创作与其他画种一样“应重内容轻形式”的提法多少有点牵强。本来版画的制作性、技 术性、媒材的丰富性就强于其他画种,这无疑更增强了艺术家对版材媒体的物性探索和研究制版、印刷技艺的兴致。因此,对版画艺术形式美的关注,有不言而喻的意义。 而且,任何艺术门类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同一艺术门类的不同阶段亦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观其发展轨迹,“由简到繁、由繁到变”似乎是不变的程式。上世纪30年代中国新兴版画曾经对中国革命产生过重大影响。那个时代的版画作品,刀法简练、 墨色酣畅,确有鼓舞人心的视觉冲击力。如李桦的《怒吼吧中国》、古元的《减租会》等。 对版画语言“形式美”的再认识 文/胡卫国 在版画艺术的创作中,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这不仅取决于版画语言的独特性,更是人们审美的需要。版画语言是指在版画艺术创作中包括材质、刀法、韵味等有别于其他绘画的造型手段。形式美在版画艺术中往往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绘画美学 古元 《减租会》 李桦 《怒吼吧中国》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堂达标】 1.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A属于草书,B属于楷书,C属于行书, D属于隶书。题干所描述的是草书的书法特点。 2.中国古代绘画种类中,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是() A.人物画B.山水画 C.风俗画D.文人画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的是文人画。 3.郑板桥是清代扬州画派的杰出人物。他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其作品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遗产。他的代表作是() A.《墨兰图》B.《游春图》 C.《牡丹蕉石图》D.《墨梅图》 解析:选A。《游春图》是隋唐时期的作品;《墨梅图》是元代王冕的作品;《牡丹蕉石图》是明代徐渭的作品;清代郑板桥的作品是《墨兰图》。 4.以历史的视野和眼光看戏曲可以发现传统社会发展的轨迹。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真正 成熟的是元杂剧,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 ①城市经济繁荣发达②市民阶层发展壮大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④蒙古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选B。本题结合元杂剧产生、发展的背景分析。元杂剧盛行于全国,由此排除④。 5.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的确是一对孪生姊妹,她们以独特的风采,

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时,常常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传神”,就是注重、追求表现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注:阿堵:六朝口语,意为这、这个。 请回答: (1)以汉字的起源说明“书画同源”的依据。 (2)据材料回答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解析:第(1)问从汉字起源于图画角度来分析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出答案。 答案:(1)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数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 (2)追求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注重意境,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七年级美术《漫画》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漫画》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漫画》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就最常见的画种来说,漫画对于学生来说应该算是最熟悉的。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然,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虽然有着很高的艺术性及欣赏性,却并不如漫画吸引他们。但他们对漫画的了解普遍简单,对漫画的创作思路,表现方法,类别特点等都缺乏认知。因此本课将使学生更系统的了解漫画知识。 【教材分析】 漫画是绘画艺术的一个门类,它不像其它画种以使用材料和工具来定名,它这个“漫”名,集中到一点,是指它的艺术形象。通过欣赏和学习创作漫画,可以使学生思维敏捷,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敏锐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的现象,更深刻的理解生活,从而使学生面对人生的态度价值观有更深层的了解与判断,以漫画的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所以在学习漫画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同时,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联想力,表现力,可以使绘画水平不一的同学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漫画的创作中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漫画的基本常识,认识漫画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审美功能。体验漫画艺术的魅力,知道漫画艺术根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讨论、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途径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用简练的线条对事物进行夸张,提炼,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表现力的同时,利用漫画教育性、针对性很强的特点,让学生们用漫画对照自己的言行,去理解,去反思,使他们分清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目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以简练的线条将生活当中的事物以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难点:怎样使学生通过联想将素材加工提炼,用漫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教学用具准备】 漫画作品若干、简单绘画工具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疑 大家能否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有一个公益广告,这个公益广告极其简单,利用英文字母(family)创意构思的,赋予字母于生命,并且至始至终都是由这几个字母在表演。大家可否还记得这个广告? 提问:这则公益广告是用什么样绘画形式创意构思的?(学生回答并板书:漫画) 2、教师提问:我经常会发现有些同学课桌上或多或少都有几本漫画书,大家为什么喜欢这类书呢? 学生回答:形象有趣,夸张,幽默,放松、讽刺、搞笑等等。 总结:漫画是一种具有特殊魅力的绘画艺术,它介于绘画与文学之间,让人开心,令人发笑,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它就像我们身边充满活力的伙伴,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笑声,富有情趣让我们在瞬间忘掉烦恼和忧愁。 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欣赏感悟:展示(举例各类)漫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讨论课本图片和补充的漫画材料。让学生谈谈看漫画后的感想,体会并交流漫画的创作特点。 提问:漫画中的形象和事件从哪里来? 总结:漫画的题材来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概括。具有担道义、讽丑恶、弘正气、扬美善的社会功能,还具的教化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 小结:通过欣赏漫画作品,了解漫画基本常识,明白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绘画。一般运用变形、夸张、比拟、象征、暗示等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感的绘画。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