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度胺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5
沙利度胺片的使用说明书沙利度胺片的使用说明书1、沙利度胺片说明书内容药品名称:沙利度胺片功效主治:皮肤病治疗药,控制瘤型麻风反应症。
用法:口服。
一次25-50mg(1-2片),一日100-200mg(4-8片),或遵医嘱。
化学成分:本品主要成份为沙利度胺。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2、沙利度胺片的用途沙利度胺片被广泛应用于一些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
沙利度胺被应用于坏疽性脓皮病、糜烂性扁平苔藓、尿毒症瘙痒、阿弗它溃疡、慢性荨麻疹、光线性痒疹、多形性13光疹、结节性痒疹、结节性脂膜炎、大疱表皮松解症、腺性唇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POEMS综合征等皮肤病治疗。
沙利度胺片的作用是有免疫抑制、免疫调节作用,通过稳定溶酶体膜,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性,产生抗炎作用。
尚有抗前列腺素、组胺及5-羟色胺作用等。
能增强其他中枢抑制剂,尤其是巴比妥类药的作用。
新研究还表明,沙利度胺片可通过环氧化物酶2途径,而非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来降低瘤内微血管的密度,从而抗肿瘤增生。
3、沙利度胺片的副作用沙利度胺片的副作用除可致胎儿畸形外,还可发生各种周围神经病变,尤其在连续使用时,有时为不可逆性的;此外,常见有与剂量相关的镇静、便秘、直立性低血压、口干和皮肤干燥。
部分病人可发生口疮、水肿、甲状腺功能不足和中性白细胞减少。
另外,常见的副作用是,口鼻黏膜干燥,头昏,倦怠,嗑睡,恶心,腹痛,便秘,面部浮肿,面部红斑、过敏反应及多发性神经炎等。
其实,不管是哪种药品到底要吃多久,吃多久才能有效,这都是得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看的。
而且如果随便停止服用沙利度胺片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坏处,轻则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重则是病情反弹,有可能会加重病情的发生。
因此大家不要随便停药,一定要在医师的安排下。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儿童禁用。
对本品过敏禁用。
驾驶员、机器操纵者禁用。
沙利度胺片的用法用量每日100-200mg,分4次服。
对严重反应者,可增至300-400mg(反应得到控制即逐渐减量)。
沙利度胺光学异构体转化过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沙利度胺(Salbutamol)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
它属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类药物,通过扩张支气管,舒张平滑肌,增加通气量来缓解呼吸道症状。
然而,沙利度胺存在光学异构体的存在,即S-沙利度胺和R-沙利度胺。
这两种异构体的结构相似,但立体构型不同,因此会导致它们的药理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的差异。
在光学异构体转化过程中,S-沙利度胺可以经过化学反应或代谢作用转化为R-沙利度胺。
这个转化过程可以发生在人体内,也可以在药物制剂中发生。
本文的目的是对沙利度胺光学异构体转化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以增进对该药物的理解和应用。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文献综述,探讨光学异构体的产生原因、转化机制以及其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沙利度胺的光学异构体特征,包括其化学结构和立体构型。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光学异构体转化的途径和机制,包括物理光解反应和化学代谢反应。
最后,我们将总结研究结果,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沙利度胺光学异构体转化过程,我们期望能够提高对该药物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并为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这个研究也有助于推动光学异构体转化机制的理论探索和药物设计的优化。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组织方式,它对于读者理解和阅读文章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的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头,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主要围绕沙利度胺光学异构体转化过程展开分析和讨论。
最后是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展望。
文章结构如下:引言1.1 概述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沙利度胺及其对光学异构体的研究现状,并概括光学异构体转化过程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一、引言沙利度胺,全称为沙利度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一种常用的药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在不同疾病中的使用方法以及疗效评估。
二、沙利度胺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1、适应症- 单纯性抑郁症- 双相障碍中的抑郁发作- 抑郁性躁狂发作2、使用方法- 初次治疗时,建议每天口服10mg,分为两次服用。
根据疗效和耐受性,剂量可逐渐增加至最高20mg/日。
- 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病情和药物反应,根据需要调整剂量。
3、疗效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包括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等方面的评估。
- 沙利度胺的治疗效果一般需要2-4周才能显现出来,因此需要耐心等待。
三、沙利度胺在焦虑症治疗中的应用1、适应症- 广泛性焦虑症- 恐慌障碍- 社交焦虑症2、使用方法- 初次治疗时,建议每天口服10mg,分为两次服用。
根据疗效和耐受性,剂量可逐渐增加至最高20mg/日。
- 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病情和药物反应,根据需要调整剂量。
3、疗效评估- 根据患者的焦虑程度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进行评估。
- 沙利度胺的治疗效果一般需要2-4周才能显现出来,因此需要耐心等待。
四、沙利度胺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1、适应症- 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的辅助治疗2、使用方法- 初次治疗时,建议每天口服10mg,分为两次服用。
根据疗效和耐受性,剂量可逐渐增加至最高20mg/日。
- 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病情和药物反应,根据需要调整剂量。
3、疗效评估- 根据患者的运动症状改善程度进行评估。
- 沙利度胺的治疗效果一般需要2-4周才能显现出来,因此需要耐心等待。
附件:1、沙利度胺的临床研究报告2、沙利度胺的临床试验数据法律名词及注释: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一类药物,可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加了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在神经突触中的浓度。
2、抗抑郁药物(Antidepressants):用于治疗抑郁障碍的药物。
沙利度胺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沙利度胺作为一种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与扩散。
在近些年的临床研究中,沙利度胺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为肿瘤临床治疗领域中的重要药物之一。
以下文章将对沙利度胺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1. 沙利度胺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1.1 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沙利度胺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活性来抑制血管生成。
VEGFR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分子,其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微管生成等途径参与了肿瘤血管生成的多个环节。
沙利度胺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VEGFR活性来阻止其参与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降低肿瘤生长的速度和扩散的程度。
1.2 影响肿瘤微环境沙利度胺可以影响肿瘤细胞周围的微环境,调节肿瘤血管生成所需的因子,从而使肿瘤血管生成得到抑制。
一方面,沙利度胺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如IL-8、MCP-1等,减少肿瘤细胞释放的因子,并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来降低肿瘤血管生成的程度。
另一方面,沙利度胺还可以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和调节与血管生成有关的基因表达来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2. 沙利度胺在临床研究中的进展2.1 肺癌沙利度胺在肺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一线治疗和后线治疗。
以大小为2 cm以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例,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的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化疗或保守治疗。
2.2 乳腺癌沙利度胺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在转移性乳腺癌临床实验中,联合使用沙利度胺和依西美坦可以大大提高局部控制率和远处控制率。
沙利度胺还可以增强前列腺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细胞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
2.3 胃肠道肿瘤沙利度胺在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以结直肠肿瘤为例,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此外,沙利度胺的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放疗的灵敏度,增加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从而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医学课件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引言沙利度胺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在皮肤科领域中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沙利度胺的药理学特性、在皮肤科的应用、优势和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药理学特性沙利度胺是一种合成衍生物,具有与氨苯砜相似的化学结构。
它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机制发挥药理作用。
沙利度胺对光线的敏感性较高,在暴露于光线后,其化学性质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应用1、银屑病沙利度胺对银屑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沙利度胺治疗银屑病的疗效与甲氨蝶呤相似,但不良反应更少。
在使用沙利度胺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周围神经病变、便秘、嗜睡等。
2、类风湿性关节炎沙利度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一项研究发现,沙利度胺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且不良反应更少。
在使用沙利度胺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液学变化和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3、其他疾病沙利度胺还广泛应用于其他皮肤病的治疗,如盘状红斑狼疮、天疱疮、疱疹样天疱疮等。
研究表明,沙利度胺对这些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在使用沙利度胺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如周围神经病变、口干燥症、血液学变化等。
优势和不足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展现出一定的优势和不足。
其优势在于:1)对多种皮肤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2)不良反应相对较少;3)使用方便,可口服或外用。
然而,沙利度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1)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可能增加染色体畸变的风险;2)可能导致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等不良反应;3)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故不适用于孕妇。
展望随着对沙利度胺药理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皮肤科医生对其疗效和安全性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沙利度胺在皮肤科其他疾病中的应用,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沙利度胺事件药品不良反应知识:沙利度胺事件药品的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使用药物时,药品所引起的不良生理或者心理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使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药品的选择、用药安全与合理用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曾引起广泛关注的沙利度胺事件为例,介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知识。
一、沙利度胺事件概述沙利度胺,是一种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
然而,沙利度胺的使用却伴随着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头疼、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粒细胞减少、感染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沙利度胺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媒体报道,公众对于药品的不良反应问题也更加关注起来。
这个事件的发生,使得药品监管和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性药品不良反应对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性。
1. 患者安全保障:药品不良反应可能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及时了解和掌握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能够帮助医生正确选择药品,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2. 药品选用指导:药品的不良反应是评估和比较药品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医生在选择药物治疗时,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和发生率,可以更好地进行药品选择,有效降低患者用药风险。
3. 临床用药指导: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对于临床医生开展用药指导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将药品的不良反应风险告知患者,以便患者知情并提高用药合理性。
三、药品不良反应知识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对于患者和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的知识要点。
1. 不良反应类型:药物不良反应可分为常见反应和严重反应两种。
常见反应主要包括头疼、恶心、呕吐、腹泻等,而严重反应则可能导致器官功能损害或者危及患者生命。
2. 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患者年龄、性别、基础健康状况等。
沙利度胺片(反映亭)的说明书解热镇痛药物是大家日常生活常见的药物,这种药物对于人们的帮助非常大,但是不能过量服用和滥用。
沙利度胺片(反映亭)就是目前一种非常好的解热镇痛药物,该药物对于治疗解热镇痛拥有非常不错的效果,是广大患者非常信任的一种药物,能让您的身体恢复健康,让生活充满活力。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沙利度胺片商品名称:沙利度胺片(反映亭)英文名称:Thalidomide Tablets拼音全码:ShaLiDuAnPian(FanYingTing)【主要成份】沙利度胺。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适应症/功能主治】为一种镇静剂,对于各型麻风反应如发热、结节红斑、神经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有一定疗效,对结核样型的麻风反应疗效稍差。
对麻风本病无治疗作用,可与抗麻风药同用以减少反应。
【规格型号】25mg*20s【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25-50mg(1-2片),一日100-200mg(4-8片),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1.口干,恶心,呕吐及腹痛等胃肠道不适。
2.头昏,头痛,嗜睡,皮疹及面部水肿。
3.能致畸胎,孕妇禁用。
非麻风病患者不应使用本药。
【禁忌】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2.儿童禁用。
3.对本品过敏禁用。
4.驾驶员、机器操纵者禁用。
【注意事项】1.本品有强烈致畸作用,妊娠妇女禁忌。
非麻风病病人不应使用此药。
2.不良反应有口干、头昏、倦怠、恶心、腹痛、面部浮肿等。
3.近年发现本品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骨髓移植。
【儿童用药】儿童禁用。
【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用可能发生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本品作用机制推测有免疫抑制、免疫调节作用,通过稳定溶酶体膜,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性,产生抗炎作用。
尚有抗前列腺素、组胺及5-羟色胺作用等。
本品作用机制推测有免疫抑制、免疫调节作用,通过稳定溶酶体膜,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性,产生抗炎作用。
沙利度胺 (Sorafenib)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沙利度胺(Sorafenib)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的靶向抑制剂。
它主要用于肝癌、甲状腺癌和肾细胞癌等进展期的恶性肿瘤。
本文将讨论沙利度胺治疗的疾病和其常见的副作用。
一、沙利度胺治疗的疾病1. 肝癌沙利度胺作为一种多靶点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阻断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细胞信号传导等多种机制,有效治疗了肝癌的进展期。
2. 甲状腺癌沙利度胺通过靶向VEGFR、PDGFR和RAF等蛋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血管形成,在难治性和晚期甲状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了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3. 肾细胞癌沙利度胺通过抑制细胞内多个靶向蛋白的激酶活性,如VEGFR和PDGFR等,使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对肾细胞癌的治疗具有独特的效果。
二、沙利度胺的副作用尽管沙利度胺在治疗肿瘤中表现出很好的效果,但它也伴随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副作用。
1. 皮肤反应沙利度胺可引起皮肤变化,如手掌脱皮、足底红肿、疼痛等不适感。
此外,还可能出现皮疹、皮肤瘙痒和发疹等症状。
这些副作用通常是轻度的,但有时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
2. 胃肠道反应沙利度胺可导致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不适。
这些反应较为常见,但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较轻,并且随着治疗的进行逐渐减轻。
3. 血液系统影响沙利度胺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下降,引起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风险增加。
此外,还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减少、贫血等血液系统异常。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血液检查。
4. 高血压沙利度胺治疗后,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
这主要是由于沙利度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导致血管收缩和血液压力升高。
5. 肝功能损害沙利度胺治疗期间,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升高的情况。
因此,在使用沙利度胺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肝功能,并进行定期的肝功能监测。
以上仅为沙利度胺治疗的部分副作用,具体的副作用情况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使用沙利度胺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建议,以降低副作用的发生和影响。
沙利度胺片的副作用
沙利度胺片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
虽然它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副作用:
1. 头晕和嗜睡:沙利度胺片可能会导致患者感到头晕和嗜睡。
这可能会影响日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所以在使用时需要小心驾驶车辆或操作重型机械。
2. 消化不良:沙利度胺片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和胃部不适。
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胃肠问题或消化系统疾病,应该在使用之前咨询医生。
3. 失眠:一些患者在使用沙利度胺片后可能会出现失眠的症状。
这可能导致难以入睡或过早醒来。
如果失眠持续时间较长或影响到正常生活,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 性功能障碍:沙利度胺片可能会影响男性患者的性功能,包括勃起困难或性欲减退。
女性患者可能会出现性欲减退或阴道干燥等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5. 不良反应:沙利度胺片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如果患者发现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实际使用中可能还会出现其他不
同的反应。
因此,在开始使用沙利度胺片之前,患者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并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或不寻常的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沙利度胺的功能主治1. 引言沙利度胺是一种口服抗肿瘤药物,属于DNA碱基激动剂类。
其化学名为N-(2-chloroethyl)-N’-cyclohexyl-N-nitrosourea,简称CCNU,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的药物。
沙利度胺可以通过与DNA结合抑制DNA合成与修复,从而使癌细胞死亡。
本文将介绍沙利度胺的功能主治。
2. 功能主治沙利度胺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恶性肿瘤,包括脑肿瘤和某些实体肿瘤。
以下是沙利度胺的主要功能主治:2.1 脑肿瘤治疗•沙利度胺常用于治疗原发性脑肿瘤,如胶质瘤、星形细胞瘤等。
它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和修复,从而减缓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沙利度胺还可以用于治疗复发性脑肿瘤,即之前治疗过的肿瘤再次出现的情况。
它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2.2 实体肿瘤治疗•沙利度胺也可以用于治疗某些实体肿瘤,如胸部、肝脏、乳腺、胃肠道等部位的恶性肿瘤。
它的抗肿瘤机制与脑肿瘤类似,都是通过与DNA结合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复制。
•对于一些晚期实体肿瘤,沙利度胺可能无法完全治愈,但可以起到减缓疾病进展和缓解症状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3 联合化疗•沙利度胺常常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强抗肿瘤效果。
例如,它可以与顺铂、环磷酰胺等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对多种肿瘤的治疗效果。
•联合化疗可以通过不同机制的作用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 用药注意事项使用沙利度胺治疗肿瘤需要注意以下事项:3.1 剂量和方案•沙利度胺的剂量和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重、肿瘤类型和治疗响应情况来确定最佳的剂量和方案。
•由于沙利度胺是口服药物,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准确地服用药物,并遵守用药的时间和频率。
3.2 不良反应•沙利度胺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口腔溃疡等胃肠道反应。
沙利度胺副作用大不大关于《沙利度胺副作用大不大》,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沙利度胺是一种磷酸化合物,它有一定的镇定止疼的功效,具备激素调节和抗感染的实际效果,在抑止血管转化成和抗肿瘤层面,都能充分发挥非常好的实际效果,但应用沙利度胺开展医治的情况下,要掌握一些副作用问题,对孕妇而言不能吃这类药,因为它可以造成胎宝宝出現比较严重的畸型,此外,一些病人非常容易出現疲人恶心想吐,眩晕等症状表现。
副作用本产品对胎宝宝有比较严重的致畸性,普遍的副作用有口鼻粘膜干躁、怠倦、总想睡觉、眩晕、皮疹、便秘、恶心想吐、腹痛、脸部浮肿,可能会造成多发性神经炎、过敏症状等。
常见问题谨慎使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降低、外展神经变病病人及癫痫患者。
12岁下列少年儿童病人应用本产品的安全系数、实效性并未建立。
服药后不适合马上安全驾驶车子和实际操作机械设备。
服药忌讳对本产品过敏症状禁止使用。
本产品能致畸形胎儿,孕妇禁止使用。
药品相互影响本产品能提高别的神经中枢缓聚剂,尤其是巴比妥药物的功效。
与地塞米松共用产生中毒副作用外皮坏死松解症的危险因素提升。
表明:所述內容仅做为详细介绍,药品应用务必经正规的医院在医师具体指导下开展。
适应证针对Ⅱ型麻风病效果非常的好;也可用以多种多样皮肤病,如盘状红斑狼疮、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贝赫切特综合症等。
临床医学运用内服。
一次25~50Mg(1~2片),一日100~200mg(4~8片),或遵医嘱。
肿瘤的迁移和体细胞的恶化与肿瘤体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黏连、血管的转化成相关。
本产品不但抑止血管转化成,并且能降低整合素亚基的生成,这也址其抗肿瘤的体制之一。
除此之外,还根据COX-2方式,并非抑止血管转化成的方式来减少瘤内毛细血管相对密度,进而抗肿瘤增生。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二)引言概述沙利度胺是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被广泛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
该药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良好的耐受性,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以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为主题,从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包括:适应症、用药剂量、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及预防、临床疗效评价。
正文1. 适应症- 沙利度胺适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结直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
- 在肿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疾病中,沙利度胺通常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使用。
- 该药物还可用于手术前的辅助治疗,以缩小肿瘤体积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2. 用药剂量- 沙利度胺的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肿瘤类型而定。
- 通常情况下,成人的标准剂量为xxxmg,每日一次口服,连续使用一段时间。
-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肝功能受损患者等,需要进行剂量的调整和监测。
3. 治疗方案- 沙利度胺单药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案,特别适用于不耐受或不能接受其他抗癌药物的患者。
- 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常见的联合方案包括与化疗药物或放疗联合使用。
- 在治疗周期中,定期复查和评估疗效,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4. 不良反应及预防- 沙利度胺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疲劳等。
- 针对不良反应的预防包括合理的饮食调整、药物联合使用以及心理支持等措施。
-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及时与医生沟通。
5. 临床疗效评价- 沙利度胺在临床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 疗效的评估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患者主观感受等综合评价得出。
- 沙利度胺的疗效评估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总结沙利度胺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在适应症、用药剂量、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及预防以及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
沙利度胺片的功能主治1. 引言本文将介绍沙利度胺片的功能主治。
作为一种常用的药物,沙利度胺片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2. 沙利度胺片的定义沙利度胺片是一种非处方药,主要成分为沙利度胺。
它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一种,具有镇痛、退热和抗炎作用。
3. 沙利度胺片的功能主治沙利度胺片具有以下主要的功能和主治:3.1 缓解疼痛沙利度胺片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例如头痛、牙痛、月经痛、肌肉酸痛等。
3.2 退热沙利度胺片可用于降低体温,对于发热引起的不适症状可以起到缓解作用。
3.3 抗炎作用沙利度胺片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用于缓解炎症引起的症状,如关节炎、扭伤、韧带损伤等。
3.4 关节炎的治疗沙利度胺片可用于缓解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并改善关节功能。
3.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沙利度胺片可以用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等症状,并减轻炎症反应。
3.6 月经不适症的缓解沙利度胺片可用于缓解月经不适症引起的疼痛、腹痛和痉挛等症状。
3.7 经皮肌肉注射后的疼痛缓解沙利度胺片可用于缓解经皮肌肉注射后的疼痛,如注射疫苗或其他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
4. 用药注意事项在使用沙利度胺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不可过量使用,服用时需按照医生或药店提供的剂量来使用。
•需遵守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如对沙利度胺过敏、存在胃溃疡或出血、正在服用抗凝剂等情况下禁用。
•如出现过敏反应、消化不良、胃痛、呕吐、便血等症状,应停止使用并就医。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谨慎使用,需遵循医生的指导。
5. 结论沙利度胺片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具有缓解疼痛、退热和抗炎作用。
在适当的剂量和使用条件下,能够有效缓解许多常见疾病引起的不适症状。
然而,使用时需遵守用药注意事项,避免滥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以上是对沙利度胺片功能主治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沙利度胺沙利度胺化学化⼯与材料学院12级化本张哲宾关键字: 沙利度胺⾕氨酸衍⽣物药理作⽤⽤途正⽂中⽂名:沙利度胺外⽂名:Thalidomide (Distaval)性状:淡黄⾊结晶性粉末,⽆臭⽆味熔点:269—274℃沙利度胺结构式:化学结构:⾕氨酸衍⽣物,在⽣理ph条件下有⼆种旋光异构体——R(右旋)和S(左旋),R构型——有镇静作⽤,S构型——致畸有关。
药物别名:沙⽴度胺,反应停,酞胺哌啶酮沙利度胺英⽂名称:Thalidomide (Distaval)⼀、沙利度胺⽚1.剂量⽤法说明:⼝服,25mg~50mg/次,4次/⽇,视病情可渐增⾄50mg~100mg/次,症状控制后减量,维持量为25mg~50mg/⽇,可较长期服药。
(1)健康⼈⼝服200mg以后⾎浆峰浓度0.8~1.4ug/ml。
(2)平均达峰浓度为4.4⼩时(3)吸收半衰期为1.7⼩时左右。
(4)排除半衰期为4---28,平均8.7⼩时左右2.不良反应:在已公开的临床试验中,常见镇静作⽤,嗜睡、困倦、头晕、头痛,便秘、⼝⼲、⽪疹、⽪肤⼲燥、四肢⽔肿等;⾷欲亢进、恶⼼、深静脉⾎栓、低⾎压、⼼律过慢(<60次/分)等少见。
⼤部分均轻微并可以耐受,停药后可以消退。
严重的副反应有:致畸作⽤沙利度胺为强致畸药,故孕妇禁⽤,育龄妇⼥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可应⽤。
停药6个⽉以上⽅可怀孕。
此药不影响服药者的⽣殖器官,⽽是通过胎盘直接作⽤于敏感期的胚胎,⼩剂量即可致畸。
因此,育龄妇⼥要禁⽤。
⼆、研发历史及事件简介:1954年⾸先在前联邦德国合成。
1956年在德国上市,被⼴泛使⽤为镇静剂及预防妊娠性呕吐1960年欧洲的医⽣们开始发现,本地区畸形婴⼉的出⽣率明显上升。
1961年全世界市场召回及禁⽌上市,当时全世界约有15000名左右婴⼉已经受害。
1963年正式退市。
导致新药的试验的法规诞⽣。
1965年意外地发现反应停可以有效地减轻⿇风性⽪肤结节红斑的患者的⽪肤症状。
沙利度胺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12级化本张哲宾
关键字: 沙利度胺谷氨酸衍生物药理作用用途
正文
中文名:沙利度胺
外文名:Thalidomide (Distaval)
性状: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熔点:269—274℃
沙利度胺结构式:
化学结构:谷氨酸衍生物,在生理ph条件下有二种旋光异构体——R(右旋)和S(左旋),R构型——有镇静作用,S构型——致畸有关。
药物别名:沙立度胺,反应停,酞胺哌啶酮沙利度胺
英文名称:Thalidomide (Distaval)
一、沙利度胺片
1.剂量用法说明:
口服,25mg~50mg/次,4次/日,视病情可渐增至50mg~100mg/次,症状控制后减量,维持量为25mg~50mg/日,可较长期服药。
(1)健康人口服200mg以后血浆峰浓度0.8~1.4ug/ml。
(2)平均达峰浓度为4.4小时
(3)吸收半衰期为1.7小时左右。
(4)排除半衰期为4---28,平均8.7小时左右
2.不良反应:
在已公开的临床试验中,常见镇静作用,嗜睡、困倦、头晕、头痛,便秘、口干、皮疹、皮肤干燥、四肢水肿等;食欲亢进、恶心、深静脉血栓、低血压、心律过慢(<60次/分)等少见。
大部分均轻微并可以耐受,停药后可以消退。
严重的副反应有:致畸作用
沙利度胺为强致畸药,故孕妇禁用,育龄妇女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方可应用。
停药6个月以上方可怀孕。
此药不影响服药者的生殖器官,而是通过胎盘直接作用于敏感期的胚胎,小剂量即可致畸。
因此,育龄妇女要禁用。
二、研发历史及事件简介:
1954年首先在前联邦德国合成。
1956年在德国上市,被广泛使用为镇静剂及预防妊娠性呕吐
1960年欧洲的医生们开始发现,本地区畸形婴儿的出生率明显上升。
1961年全世界市场召回及禁止上市,当时全世界约有15000名左右婴儿已经受害。
1963年正式退市。
导致新药的试验的法规诞生。
1965年意外地发现反应停可以有效地减轻麻风性皮肤结节红斑的患者的皮肤症状。
1991年发现它有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作用¡ª——抗炎作用。
1994年发现它有抗血管新生作用¡ª¡ª——抗肿瘤作用。
沙利度胺在世界药品发展中曾经臭名昭著!只要学过药的人都知道“海豹胎事件”,同时海豹胎事件也促成了世界药品史上最著名、最重要的法案《科夫沃—哈里斯修正案》。
1953年瑞士诺华制药的前身ciba药厂首先合成了沙利度胺,他们本来打算开发一种新型抗菌药物,但是药理试验显示,沙利度胺没有任何抑菌活性,ciba 便放弃了对它的进一步研究。
在Ciba放弃沙利度胺的同时,联邦德国药厂Chemie Grünenthal开始投入人力物力研究沙利度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并且发现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还能够显著抑制孕妇的妊娠反应(止吐等反应),1957年10月反应停(沙利度胺,只要服用了妊娠反应就停了,所以叫做反应停)正式投放欧洲市场,不久进入市场,在此后的不到一年内,反应停风靡欧洲、非洲、澳大利亚和拉丁美洲,作为一种“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妊娠反应药物”,成为“孕妇的理想选择”。
在进入美国时,却遇到了麻烦。
美国一家小制药公司梅里尔公司获得“反应停”的经销权,于1960年向FDA提出上市销售的申请。
当时刚到FDA任职的弗兰西斯·凯尔西负责审批该项申请。
她注意到,“反应停”对人有非常好的催眠作用,但是在动物试验中,催眠效果却不明显,这是否意味着人和动物对这种药物有不同的药理反应呢?有关该药的安全性评估几乎都来自动物试验,是不是靠不住呢?凯尔西注意到,有医学报告说该药有引发神经炎的副作用,有些服用该
药的患者会感到手指刺痛。
她因此怀疑该药会对孕妇有副作用,影响胎儿发育。
梅里尔公司答复说,他们已研究了该药对怀孕大鼠和孕妇的影响,未发现有问题。
但是凯尔西坚持要有更多的研究数据,这引起了梅里尔公司的不满,对她横加指责和施加压力。
正当双方扯皮时,澳大利亚产科医生威廉·麦克布里德在英国《柳叶刀》杂志上报告“反应停”能导致婴儿畸形。
在麦克布里德接生的产妇中,有许多人产下的婴儿患有一种以前很罕见的畸形症状——海豹肢症,四肢发育不全,短得就像海豹的鳍足。
这些产妇都曾经服用过“反应停”。
实际上,这时候在欧洲和加拿大已经发现了8000多名海豹肢症婴儿,麦克布里德第一个把他们和“反应停”联系起来,之后的毒理学研究显示,沙利度胺对灵长类动物有很强的致畸性,大鼠和人不一样,体内缺少一种把“反应停”转化成有害异构体的酶,不会引起畸胎。
“反应停”的副作用则发生于怀孕初期(怀孕前三个月),即婴儿四肢形成的时期。
从1961年11月起,“反应停”在世界各国陆续被强制撤回,梅里尔公司也撤回了申请。
经过长时间的法律较量,研发“反应停”的德国公司Chemie Grüne nthal支付了1.1亿西德马克的赔偿,被迫倒闭。
反应停事件是药物史上的悲剧,因服用反应停而导致的畸形婴儿据保守估计大约有8000人,还导致大约5000到7000个婴儿在出生前就已经因畸形死亡。
而美国,因为FDA尤其是负责对反应停审评的凯尔西医生的坚持,美国免受其害。
肯尼迪总统给凯尔西颁发了“杰出联邦公民服务奖章”。
因为反应停,公众要求国会加强立法。
1962年10月10日,国会通过了《科夫沃—哈里斯修正案》。
FDA 由此也逐渐成为世界食品药品检验最权威的机构。
后来因发现沙利度胺对麻风结节性红斑患者有快速的抗炎作用以及疗效,此结论也随之被证实对90%麻风结节性红斑患者有效。
在1998年沙利度胺通过了美国FDA审查并推荐应用于麻风结节性红斑。
在2006年,美国FDA又审查并且通过了沙利度胺可以治疗Multiple myeloma(简称MM,又叫多发性骨髓瘤或骨髓瘤)。
三、应用研究:
1.治疗麻风性结节红斑:以色列皮肤病学,沙利度胺作为镇静药给麻风性结节红斑病人使用,症状迅速改善。
2.治疗皮肤性血管红斑狼疮:国外多位学者报道沙利度胺对传统治疗无效的狼疮皮肤病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另一组研究结果称,沙利度胺用于对糖皮
质激素治疗无效的皮肤性红斑狼疮者,结果在90%(18/20)完成研究的病人中出现完全缓解,另2例出现部分缓解,沙利度胺有替代激素的作用。
3.治疗重症肝炎:用沙利度胺治疗11例重症肝炎,并且对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分离,体外培养,观察沙利度胺对单个核细胞TNF-α和其他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利度胺可以抑制单个核细胞TNF-α和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这些因子共同参与肝细胞的损害,其水平与肝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
结果显示,沙利度胺通过抑制上述有害因子的产生,而在治疗重症肝炎中有积极的意义。
4.治疗复发性口疮病:复发性口疮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以往治疗方法极少有满意的根治效果,姜军松等报道了采用双盲法研究用反应停、己酮可可碱治疗复发性口疮患者,结果完全缓解,对照组仅有6.0%完全缓解,各研究组的治疗结果以反应停联合己酮可可碱组疗效最佳。
国外还有许多人报道用反应停治疗复发性口腔、生殖器溃疡获得了良好效果。
5.治疗风湿病:用反应停治疗7例多种抗炎药和免疫抑制无效的类风湿性病患者,结果多数在数周内缓解,剂量在400~600mg/d,所有病人的血沉和类风湿因子滴度都正常化或明显下降,其中1例的类风湿结节在12周时消失。
6.治疗肿瘤复发性骨髓瘤:是一种难治性顽症,此病传统化疗5年存活率较低(29.0%)。
沙利度胺在杀伤肿瘤细胞时,绝不像放、化疗那样同时杀伤正常的细胞,这是最大的特点和优点。
7.其他研究沙利度胺除了上述的临床治疗作用外,还有人用其治疗HIV感染、坏疽性脓皮病、结节病、皮肤扁平苔藓、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均获得较好的效果,但病例数较少,仍需扩大研究范围,进一步确定疗效。
四、结束语
虽然沙利度胺曾经给人类带来灾难性“药害”而被禁用,并于20世纪60年代退出医药市场,但是随着它的临床新用途的开发,特别是被用于一些难治性、复发性疾病的治疗,在抗肿瘤、抗风湿、治疗皮肤、口腔等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已经开发出的新用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有些理论研究和分析还需临床进一步完善和验证。
在应用沙利度胺的同时,要格外注意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雷,王桂敏,蒋俊明,等.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多器官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
2王肇炎,王尔兵.沙利度胺:一种抗血管生成的抗癌药[J].世界临床药物.2003,24(12):757.
3.周玮,张育.沙利度胺的作用机制及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7。
26(4):400.
4.吴穗晶,杜欣,林伟,等.15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免疫表型和治疗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1):37
5侯芸华,宋振岚,张永利,等.沙利度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部分机制研究[J].中国医药杂志,2006,1(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