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学习教程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7
隶书教学课件(精选8篇)_隶书入门教学课件隶书教学课件(精选8篇)由作者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1篇:书法课隶书教案书法课教案----隶书横画起笔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掌握隶书长横的起笔写法特征;2.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熟悉“三”“王”字的结构特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起笔有方、有圆; 2.练习字“王”的结构。
三、教学过程: 1.探索发现阶段① 复习旧知“三”,导入新课;② 用比喻讲述起笔的重要性;③ 多媒体展示三种不同的“王”字,让学生找出相同处和不同处;④ 以问答引出书法史相关小知识,开拓学生眼界,增加课程趣味点。
师:隶书起笔还有没有其他造型?尖起笔可以吗?为什么?展示图片:汉简。
2.互动实践与演绎阶段① 用多媒体展示台示范与讲解圆笔和方笔的具体写法。
圆:藏锋逆入、稍提圆转方:藏锋顿笔,注意方向② 播放书写视频,学生练习圆笔和方笔各4遍,请学员上台书写。
③ 观察范字“王”,找出投影图片展示的错误,并请学员上台拼字。
不对称关系:竖位置不居中、横空白不一样。
④ 播放老师示范书写视频。
⑤ 用今天所学的方圆起笔和不对称关系来尝试组织新字:平38、正。
3.深入书写与讨论评价阶段① 学生练习,老师巡视。
② 展示并评价,再次练习。
4.总结阶段① 课堂作业检查。
② 教学小结。
③ 布置作业。
在讲《曹全碑》偏旁部首之前,先概要地讲一讲隶书发展史。
隶书从秦代发端,到汉代兴盛,尤其是到了东汉发展到了完美。
西汉时留下的隶书名作是汉简体刻在竹片上的叫“简”,刻在木片上的叫“牍”,用线串成一卷一卷,往往一本书要装一车,因此,我们古代留传下来的成语有“学富五车”和“汗牛充栋”之说。
到了东汉,隶书的名碑如云。
有《石门颂》,把字刻在山崖之上;《乙瑛碑》这块石碑保存在山东曲阜的孔庙之中,还有《衡方碑》、《史晨碑》、《张迁碑》等,其中《曹全碑》是历代影响最大,学书的人最多,最为秀美,汉碑中刻字最多的一块碑。
40个隶书入门笔法教程1. 横,横向平直,长度适中。
2. 竖,竖直挺拔,稍微有一点倾斜。
3. 竖钩,在竖的基础上,朝右上方勾出一个小弯。
4. 撇,向左上方斜着写,有一定的弯曲。
5. 捺,向右下方斜着写,笔画直而有力。
6. 点,小而圆的点,可以用来点缀字体。
7. 撇捺结合,先写撇,再接着写捺,形成一个流畅的曲线。
8. 横折,横向直线,中间有一个小折。
9. 横折钩,在横折的基础上,朝右上方勾出一个小弯。
10. 横折撇,先写横折,再接着写撇,形成一个连续的曲线。
11. 横折捺,先写横折,再接着写捺,形成一个流畅的曲线。
12. 横折竖,先写横折,再接着写竖,形成一个连续的曲线。
13. 横折竖钩,先写横折,再接着写竖钩,形成一个有韵律的曲线。
14. 横折撇捺,先写横折,再接着写撇捺,形成一个流畅的曲线。
15. 横折竖折,先写横折,再接着写竖折,形成一个连续的曲线。
16. 横折竖折钩,先写横折,再接着写竖折钩,形成一个有韵律的曲线。
17. 横折竖折撇,先写横折,再接着写竖折撇,形成一个流畅的曲线。
18. 横折竖折捺,先写横折,再接着写竖折捺,形成一个流畅的曲线。
19. 横折竖折撇捺,先写横折,再接着写竖折撇捺,形成一个连续的曲线。
20. 横折竖折竖,先写横折,再接着写竖折竖,形成一个连续的曲线。
21. 横折竖折竖钩,先写横折,再接着写竖折竖钩,形成一个有韵律的曲线。
22. 横折竖折竖折,先写横折,再接着写竖折竖折,形成一个连续的曲线。
23. 横折竖折竖折钩,先写横折,再接着写竖折竖折钩,形成一个有韵律的曲线。
24. 横折竖折竖折撇,先写横折,再接着写竖折竖折撇,形成一个流畅的曲线。
25. 横折竖折竖折捺,先写横折,再接着写竖折竖折捺,形成一个流畅的曲线。
26. 横折竖折竖折撇捺,先写横折,再接着写竖折竖折撇捺,形成一个连续的曲线。
27. 横折竖折横,先写横折,再接着写竖折横,形成一个连续的曲线。
28. 横折竖折横钩,先写横折,再接着写竖折横钩,形成一个有韵律的曲线。
隶书硬笔入门教程
隶书硬笔入门教程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 了解隶书的基本特点:隶书的特点是字形扁阔,横向取势,波画分明,左右分背,其笔画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在书写时要注意方圆兼备,既要体现隶书的横向取势和纵向取势,也要在起笔和收笔处表现蚕头雁尾的特点。
2. 学习基本笔画:隶书的笔画比较简单,但要掌握其基本写法,包括平画、波画、折画、撇画、捺画等。
练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笔画的形状和写法,力求写出来的线条挺拔有力。
3. 学习结构法则:隶书的结构法则主要有一字无二波、雁不双飞、高低相称等,同时要结合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形式来学习如何使字的比例更加合理、匀称。
4. 临摹名碑:在学习隶书硬笔书法时,可以选取一些名碑作为临摹范本,如《曹全碑》、《乙瑛碑》等。
通过反复临摹,逐渐掌握隶书硬笔书法的特点和技巧。
5. 练习书写:在掌握了基本笔画和结构法则后,可以在纸上进行书写练习,注意保持书写姿势正确,同时要注意节奏和速度的掌握,力求做到书写流畅、自然。
6. 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多观察和欣赏隶书作品,注意发现隶书在不同场合中的应用和表现形式,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
总之,学习隶书硬笔书法需要不断练习和领悟,要注重基本功的积累和提高,逐渐掌握隶书硬笔书法的技巧和艺术特点。
汉《史晨碑》隶书学习教程
隶书是一种汉字书写风格,被誉为“中国第一脚印”。
它起源于汉朝,早在公元前206年,汉武帝项羽招募乌桓叛乱,汉青史上第一篇碑文“史晨碑”出现了隶书的写法。
隶书的字体优美,汉字的结构工整,每一个笔画都有它自己的特点。
随着历史演变,隶书融合了隶书与楷书的特点,形成了楷书的艺术风格。
隶书的学习非常有趣。
学习隶书,需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比如“史晨碑”的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律等。
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隶书的理解。
首先,学习者需要熟悉史晨碑的书写准则和规律,其中要求汉字的书写符合楷书的规范,划线的精准,书写的速度要快,书写的大小要符合汉字的构造,字间距要正确等。
学习者还要熟悉汉字的构造,学习者需要掌握每一个笔画的书写效果,要学习隶书中笔画的收缩、变化和连笔;
其次,学习者需要熟悉汉字的笔法,比如笔画的书写方向,体现汉字笔画衔接处的巧妙,要掌握汉字笔画的变化规律,要学习汉字笔画的连笔方法等。
最后,学习者还需要加强实践训练,通过练习,掌握隶书的结构、汉字的书法,让它更加优美,更加精致。
独立完成一篇文章,把每一个字都写出它应有的结构,书写整齐规范,可以让学习者更加进步,更加熟悉隶书的书写。
综上所述,学习汉隶书是一项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勤于练习,
就可以掌握这种艺术形式,把汉字书写得更加精致优美。
如何学习汉隶书
汉隶书是我国古代一种极具艺术价值的书法艺术,而如何学习汉隶书也成为了很多书法爱好者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汉隶书的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1. 了解汉隶书的特点和历史
汉隶书是中国书法的四大书体之一,它的笔画刚劲有力、大气磅礴,有着浓郁的古代气息。
学习汉隶书,首先要了解汉隶书的特点和历史,深入理解其内涵和精髓,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
在学习汉隶书时,教材的选择很重要。
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程度的学习者,需要选择不同难度和不同深度的教材,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隶书的技法和精髓。
3. 大胆模仿名家作品
学习汉隶书需要多加练习,而模仿名家作品是很好的练习方式之一。
可以在模仿过程中逐渐掌握汉隶书的笔法、结构和韵味,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4. 注重笔画的基本功
汉隶书的笔画刚劲有力,需要很好的基本功。
学习者应该注重锻炼自己的字形结构、笔画结构和笔画的粗细力度,从而更好地掌握汉隶书的特点和技法。
总之,学习汉隶书需要耐心和毅力,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和探索,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和技法。
隶书书法字帖临摹入门隶书是中国书法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字体,也是很多书法爱好者入门的必经之路。
为了掌握隶书的书写技巧,临摹字帖是一个重要的练习方法。
下面将分步骤介绍隶书书法字帖临摹的入门方法。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临摹隶书字帖之前,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毛笔、墨汁、宣纸和清水等。
毛笔的选择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水平来定,但初学者可以选择毛细软笔,这种笔毛柔韧,易于控制。
宣纸是书法必备材料,为了练习效果更好,最好选择白色的宣纸,并尽量保持清洁。
在准备好材料后,可以开始书写练习。
第二步:学习笔画隶书有很多特点,其中之一就是笔画相对较多。
因此,学习隶书的笔画是入门的关键。
笔画包括撇、捺、横、竖、折、钩等,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书写方法。
初学者可以通过书法教材或者网上书法课程了解到这些笔画的书写方法,然后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掌握。
第三步:临帖练习临帖指的是复制一些书法大师的书法作品,这是非常有效的练习方法。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一些隶书经典字帖,例如《道德经》、《千字文》等,通过反复抄写这些字帖,可以让自己逐渐熟悉隶书的字形和结构。
可以从字帖中选择自己觉得比较简单的字开始练习,紧随着模仿大师的笔迹来书写。
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每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避免出现笔画连轴转的情况。
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个笔画进行多次练习,尤其是难度较大的笔画。
第四步:加强练习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练习,你已经可以初步掌握隶书的书写技法。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技巧,可以加强练习。
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字帖进行临摹,尝试更多的难易度,慢慢提高自己的难度和水平。
同时,练习隶书也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毅力和耐性也是非常关键的。
综上所述,要想掌握隶书书法中字帖的临摹入门,需要从学习笔画开始,然后逐渐进行临摹练习,并加强练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和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耐性和毅力,只有经过长期的坚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隶书入门基础教程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古老的字体,起源于汉代,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基本字体,也是书法爱好者必学的一门技艺。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隶书的基础知识和入门教程。
一、隶书的起源隶书起源于汉代,是由秦篆、楚篆、魏碑、晋书、隶书等字体演变而来。
汉代时期,由于官方文书的需要,隶书逐渐成为了官方文件和书信的标准字体。
隶书在唐代达到了极盛时期,成为了书法艺术的代表之一。
唐代的隶书家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后人所传颂。
二、隶书的特点隶书的特点是笔画规范、结构严谨、线条流畅、韵律优美。
隶书的笔画比较厚重,线条宽度变化较大,笔画之间的距离也比较狭窄。
隶书的结构严谨,每个字的构造都很规范,字形简洁、刚劲有力。
隶书的线条流畅,每一笔都要有起笔、落笔、顿笔、收笔等动作,使得字形更加完整。
隶书的韵律优美,每个字都有自己的节奏和韵律感,使得整篇文章看起来更加和谐。
三、隶书的基础知识1、隶书的笔画隶书的笔画有六种基本笔画,分别是横、竖、撇、捺、点、提。
横、竖、撇、捺是隶书中最基本的四种笔画,点、提则是辅助笔画。
在书写隶书时,要注意每个笔画的起始和结束位置,要做到起笔、落笔、顿笔、收笔的流畅转换。
2、隶书的结构隶书的结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上部一般是头部或上面的组成部分,中部是主体部分,下部是下面的组成部分。
每个字的结构都有自己的规律和构造,要根据字形特点进行书写。
3、隶书的规范隶书要求笔画规范、结构严谨、线条流畅、韵律优美,因此在书写隶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笔画粗细要有所变化,线条宽度要适当。
(2)每个笔画的起始和结束位置要准确,要注意笔画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3)字形要简洁、刚劲有力,要注意字形的对称和平衡。
(4)要注意节奏和韵律感,使得整篇文章看起来更加和谐。
四、隶书的入门教程1、练习基本笔画练习隶书的第一步是练习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提六种笔画。
可以先在纸上画出笔画的形状,再用笔在纸上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每个笔画的规范书写方法。
隶书入门教程详解,初学者必看!查看更多精彩内容隶变后的字,与篆书相比,就是具备了鲜明的点画持征。
笔法有方有圆,方圆并用。
下面,小编以明朗的笔迹演示,结合相对切实的例字,给大家详尽讲解隶书的基本写法。
掌握这些基本写法后,隶书的基础成就了一大步。
难得好教程,务必收藏好,或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一、横画横画是隶书中有特色的笔画。
往往以“横飞”为美。
隶书的横画有两种,一为平横,一为波横。
有方笔圆笔两种。
1.平横是指横呈水平状,一般逆锋起笔,折笔中锋运行,回锋收笔或露锋收笔。
平横有凸形、凹形和基本平形。
2.波横是波笔的一种,是指横画具有俯仰之态。
一般逆锋起笔,折笔重顿,形成蚕头,然后提笔运行,至收笔处顿挫出锋,形成燕尾。
亦有蚕头小燕尾大的现象。
波横一般要写得厚重圆润,蚕头、燕尾都要饱满,横中略向上弯。
二、竖画竖画在隶书中只是普通的一个笔画,这个笔画承篆成分较大,即多数为圆起圆收。
有些竖末端较尖,亦不属楷书悬针竖,而是写时自然收结。
隶书的竖一般均为逆锋起笔,中锋徐行,藏锋收笔。
竖画在隶书中有三种形式:中竖,向左弧竖,向右弧竖。
也有方笔,即逆锋起笔,向左上角切,折笔下行。
虽然竖画在隶书中不如波画有特色,但书写时同样不可轻视。
1.以坚代撇隶书中有一种情形值得注意,即以竖代撇现象较多。
主要表现在书写楷书戈钩的短撇上,如“或”第七笔,“威”第八笔,“咸“第八笔。
2.竖点隶书中的点大多是由竖充任的。
三、撇画撇画又称掠画,是仅次于波画的又一重要笔画,它在隶书中变化很多,除了长撇、弯撇,还适用十一些左旁的竖画(竖撇)。
隶书中的撇笔无论怎么变化,书写时均应起笔有力,沉着刚劲,忌轻飘。
1.长撇这是隶书中最基本的撇。
一般逆锋起笔,内右向左倾斜行笔,整体弧度不大,藏锋向上收笔,它与后来楷书的长撇基本类似。
2.弯撇这是隶书中常见的撇,胃比后弯如半月。
一般为逆锋起笔,或竖行—半向左下弯行,或直接弯行,弧度呈45°角。
3.竖撇这是一种将左旁竖画进行艺术美化的做法。
40个隶书入门笔法教程,快收藏学习起来!1、出锋撇书写至尾部,笔毫向右上圆转回锋,至适当处向上或右上方出锋。
2、带勾撇行笔接近尾部不要提笔,仍向上和右上圆转运笔,然后边行边提出锋,弯勾需自然活泼。
3、带折撇该笔画在起笔、转锋向右或向下运行后即以圆转或折转向左下方运笔,转角处切记粗重。
4、带横撇逆锋圆转起笔向右运行,至适当处即转锋(或圆转、或折转)向左下方行笔,转角要灵活自然。
5、直捺此捺较挺直,运笔时应畅快直率向右下行,边行边按,中部切记弯曲。
6、平捺起笔后向右下边行边按,同时根据结体的需要,有一定的弯曲状,做到生动活泼。
7、斜捺运笔的斜侧和弯曲的程度在直捺和平捺之间,忌生硬和过于弯曲。
8、短捺起笔后向右或向下边行边按,中部宜竖直,整个笔画应短粗壮实。
9、小捺出于字的结构等因素,有时的捺画应写得细小点,以此来衬托其他笔画。
10、戈捺此笔画为整个字的主笔,书写时粗重点也无妨。
起笔转锋后即向右下边行边按,中部要挺拔有力,尾部宜雄强自然。
11、走之捺该笔画的起笔往往与前一笔或前几笔相联系,在书写时要在注意上下左右大小粗细关系。
12、心底捺在书写该笔画时要根据整个字中其他部分的大小多少来决定该笔画的斜直、大小、粗细,使之整体协调和谐。
13、竖勾藏锋起笔后转笔向下,宜挺直,直转弯处要圆转,然后向左运笔,边行边提出锋。
14、斜勾此笔画在(向右下或左下)运行时,要视整个字的结体来决定其斜度,保持重心平衡,勾不宜粗大。
15、右折勾藏锋或露锋起笔后向下行笔,至适当处转折调整笔锋向右运行,要求活泼渐粗,尾部微上翘。
16、短勾该笔画在行至转弯处,要求圆转,其勾不宜粗大,微向上勾。
17、长勾该勾略呈半圆状,斜势,转角处忌方折,向左勾出应舒展有力,收笔或出锋或回锋。
18、粗勾运笔向左或向右至转折处,应边行边重按,略粗壮有力度,做到雄强稳实。
19、平勾转折向右行笔过程中,为使整个字显得劲朴,宜写得平直点,尾部略微上翘。
20、弯勾向左转笔要求圆转,接近尾部逐渐向上运行,呈圆弯钩形状。
生动易学:隶书书法入门
隶书是中国书法中最有特色的一种字体,笔画刚劲有力,线条流畅有韵律感。
学习隶书需要坚持练习,逐渐掌握其规律和技巧,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简单易学的隶书书法:
一、基本笔画
隶书的基本笔画有六种:横、竖、撇、捺、点、提。
要掌握这些基本笔画,可以先练习一些简单的字母,如“人、山、马、鸟”等。
练习时,要保持笔画稳定,速度不要太快,一笔一划认真观察。
二、字型结构
隶书的字型结构比较严谨,一般分为“头”、“身”、“尾”三部分。
头是指字的上部,身是指字的中部,尾则是指字的下部。
练习时要注意分段落,先从头开始写,然后是身,最后是尾,让字形更加美观。
三、常用技巧
除了基本笔画和字型结构外,隶书书法还有一些常用的技巧,如平头、钩头、横断、点画、提撇等。
这些技巧能丰富隶书的表现力,让字体更加生动有趣。
四、案例欣赏
学习隶书最好的方法就是看案例,欣赏大师的作品。
可以找一些经典的书法作品进行学习,如《苏轼赤壁赋》、《怀素诸葛亮画像》等。
观察字体的结构、笔画的运用和整体的美感,从中学习和吸取经验。
总之,学习隶书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不断完善技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技巧,才能写出漂亮的隶书字体。
希望以上介绍的简单易学的隶书书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隶书入门基础教程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传统字体,起源于汉代,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的特点是笔画粗大,线条流畅,结构严谨,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隶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被广泛应用于书法、篆刻、印章等领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为您介绍隶书的入门基础教程,帮助您掌握隶书的基本功,提高您的书法水平。
一、隶书的基本构造隶书的基本构造是由横、竖、撇、捺、折、钩、点等笔画组成。
这些笔画的结构和形态十分严谨,需要严格掌握。
下面我们以“人”字为例,介绍隶书的基本构造。
1、横:横是隶书的基本笔画之一,它由左右两点相连的一条水平线组成。
在书写中,横的长度和粗细不同,需要根据字的结构和意义进行调整。
如“人”字中的横线较长,而“日”字中的横线较短。
2、竖:竖是隶书的另一种基本笔画,它由上下两点相连的一条垂直线组成。
在书写中,竖的长度和粗细也需要根据字的结构和意义进行调整。
如“人”字中的竖线较短,而“木”字中的竖线较长。
3、撇:撇是隶书的一种斜线笔画,它由上往下向左斜的一条线组成。
在书写中,撇的长度和角度需要根据字的结构和意义进行调整。
如“人”字中的撇线较短,而“山”字中的撇线较长。
4、捺:捺是隶书的另一种斜线笔画,它由上往下向右斜的一条线组成。
在书写中,捺的长度和角度也需要根据字的结构和意义进行调整。
如“人”字中的捺线较长,而“日”字中的捺线较短。
5、折:折是隶书的一种转折笔画,它由两个相交的线段组成。
在书写中,折的角度和长度需要根据字的结构和意义进行调整。
如“人”字中的折线较小,而“木”字中的折线较大。
6、钩:钩是隶书的一种附属笔画,它通常出现在字的末尾或顶部,用于增强字的结构和形态。
在书写中,钩的长度和角度也需要根据字的结构和意义进行调整。
如“人”字中的钩较小,而“月”字中的钩较大。
7、点:点是隶书的最小构成单位之一,它用于表示字的结尾或间隔。
在书写中,点的大小和位置需要根据字的结构和意义进行调整。
晋公子隶书初级教程一、起源和特点:晋公子隶书起源于中国晋代,是由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所创。
它是在古代隶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古朴典雅的特点。
晋公子隶书的特点包括,笔画遒劲有力、结构稳定、线条流畅,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庄重、端正的气质。
二、学习步骤:1. 学习基本笔画,晋公子隶书的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等。
初学者可以通过模仿字帖或教材上的示范字,逐渐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和规律。
2. 学习基本构造,晋公子隶书的字形结构比较复杂,需要掌握其基本构造。
可以通过学习常见字的结构和组合方式,逐渐理解整体构造的规律。
3. 练习书写字帖,为了提高书写技巧和字形的准确性,初学者可以多次反复地练习书写字帖上的字。
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渐熟悉晋公子隶书的笔画特点和结构要领。
4. 学习篆刻技巧,晋公子隶书与篆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篆刻技巧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晋公子隶书的书写规律和艺术风格。
5. 模仿名家作品,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晋公子隶书作品进行模仿,通过模仿名家作品来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和艺术修养。
三、注意事项:1. 培养正确的姿势和笔法,学习晋公子隶书需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和笔法,保持笔尖与纸面的垂直,用力均匀,以保证字形的稳定和流畅。
2. 注重练习和反复,书法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反复的艺术,初学者要有耐心,坚持练习,不断改进,才能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3. 学习欣赏和理解,除了学习书写技巧,初学者还应该学会欣赏和理解晋公子隶书的艺术价值。
可以通过参观书法展览、阅读相关书籍等方式,培养对晋公子隶书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总结起来,学习晋公子隶书初级教程需要掌握基本笔画和构造,通过练习字帖和模仿名家作品提高书写水平,同时注重正确的姿势和笔法,培养对晋公子隶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曹全碑》隶书入门学习教程《曹全碑》在隶书的诸多风格品类中,是典雅秀美一路者,在技法上以精到整饬胜。
对于学习隶书的朋友来讲,选该碑作为范本应该是正确的。
下面书思和大家谈谈《》曹全碑》笔画入门。
《曹全碑》是汉朝著名隶书碑刻,其特点字型秀美线条粗细变化大,中宫紧实,主笔突出。
书写动作潇洒飘逸有篆书笔意,是隶书代表作之一。
曹全碑的用笔以藏锋、圆润为主,同时辅以露锋笔法和方折体势,因此能柔中见刚。
|点|起笔藏锋,以圆润居多。
尖点起笔略带方势,形如木楔,出锋不宜太尖锐。
长点也多呈尖尾,收笔要缓,形态迟钝。
点在字形中多起辅助作用,方向和体态随结构而变。
一字中有多点出现时,其中有所变化;注意在统一点作组合使用时,有明确的秩序感。
|横|隶书横画有主副之分,主笔横形态明确,且左右发挥。
曹全碑的主笔横有水平形和覆舟形两大类,起笔均藏锋,但形态有圆、方、弯的变化。
主笔横在后半段笔锋逐渐按下,然后提锋收笔,收笔出锋不宜太快,锋尖含浑不锐利。
在有些字形中,因结构限制,横画只能向第二行字例中,虽然横画右发挥,具有主笔横画的形态,也因为结构限制,不作左右夸张发挥。
另外,副笔横画的各种形态,其中也有水平形和覆舟形的变化。
和主笔横画相比,副笔横画取势平和,笔法变化不大。
曹全碑的副笔横画大多有前重后轻的特点,收笔略呈迟钝的尖势。
|竖|曹全碑的坚画起笔多藏锋成圆势,收笔则尖尾竖状如“悬针”,但尖头有尖和圆的变化。
尖尾如悬针,但尖头不锐利。
另一类“垂露”竖,起笔后逐渐按锋下行,收笔要回锋。
曹全碑中的竖画大多笔势变化不大,头尾均呈圆浑状。
注意竖画基本都呈垂直形,有时偶有变化,但不宜明显倾斜。
在遇到两竖并立的字形时,隶书往往将左竖画发挥成弯尾状以求得变化,典型的如“门”字类字形。
弯尾竖上半段写如竖,在中部或尾部才向左弯出,其形态又有种种变化。
左右结构中左侧的竖画也多写成弯尾竖,如报、扶、德等字;四行是中心竖画发挥为弯尾竖的字例。
这种弯尾竖在后来的楷书中有的回归为竖;有的变化为撇;有的则演化为竖钩,因此不能从楷书的角度推想隶书的写法。
隶书教程|隶书最全运笔技巧和方法,轻松揭开隶书的秘密快收藏一、基本点画的运笔(一)点隶书的点有很多变化,起笔要求藏锋逆入,出锋根据各点的不同形态而变化。
它是其它笔画的浓缩。
有正点、横点、竖点、侧点、捺点、横挑点、上对点、下分点、左两点、右两点、以及三点的呼应、四点的开合、多点的参差。
要写得生动而富于变化,尤其要做到饱满厚重。
(1)逆锋落笔上行;(2)转笔回锋向右下;(3)顿笔向左下出锋。
横横画是隶书中最基本的笔画,是从篆书中继承而来,藏头裹尾、平中寓曲。
要写得充实稳健、果断利落、粗细均匀。
藏锋逆入,忌顿头;圆笔用转法调整笔锋,方笔以折法调整笔锋;中锋提按,宜稳实;回锋书笔,须自然。
(1)将笔逆锋向左行;(2)笔锋回折向右;(3)笔锋沿中线提按往右行;(4)稍微停顿后轻提向左回收。
竖竖画写法与横画大致相同,只不过由横写改成竖写。
除了横写的要求外,要注意收笔时切忌写成楷书的垂露。
要求自然收起,或略顿笔收锋。
(1)笔锋向上逆行;(2)笔锋回折向下,(3)圆笔用使转法,(4)方笔用折切法;(5)中锋微提按往下运行;(6)笔锋略顿后自然向上收锋。
隶书基本点画的运笔(二)撇撇画有短撇、长撇两类。
短撇分顺写和逆写;长撇的收笔有钩、圆、尖、方等不同的形状。
做到藏锋逆入,中锋向左下略快行笔,收笔根据笔画末端要求,稍微停顿或向上出锋,或回锋收笔,或自然上提,视各字不同的结体和笔画而应用。
(1)逆锋向上;(2)稍停后向左下折锋;(3)中锋向左下略快运笔;(4)稍停驻后轻提,(5)回锋收笔。
捺捺亦称(磔),或叫雁尾,是显示隶书特点主要的笔画。
捺画分平捺和斜捺两种。
落笔藏锋逆入,中锋向右斜下行,铺开笔毫向右缓提,出锋如何视结构如何而定。
锋芒要求稳重有力度,并逐步达到尾端。
(1)逆锋向左上;(2)略顿转笔向右下运行;(3)中锋渐行渐按;(4)重按缓慢向右提捺出,(5)以全身之力送到锋尖,(6)气贯尾端。
钩钩画亦是显示隶书笔法特点的笔画之一。
钢笔隶书字书法入门教程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笔画粗大,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而钢笔隶书则是隶书中的一种,它是用钢笔来书写的,相比于毛笔,钢笔更加方便携带和使用,适合初学者入门。
一、准备工作1.选择合适的钢笔:钢笔的尖端应该是细长的,而且要有一定的弹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笔画的粗细和变化。
2.准备好纸张:隶书需要用到比较厚实的纸张,建议使用宣纸或者毛笔字帖纸。
3.准备好墨水:隶书需要用到比较浓稠的墨水,建议使用黑色或者深灰色的墨水。
二、练习基本笔画1.横:横是隶书中最基本的笔画之一,它的特点是笔画粗大,线条流畅,要求笔画的粗细变化明显。
2.竖:竖是隶书中另一个基本的笔画,它的特点是笔画粗大,线条流畅,要求笔画的粗细变化明显。
3.撇:撇是隶书中的一种弯曲的笔画,它的特点是笔画粗大,线条流畅,要求笔画的弯曲度和粗细变化明显。
4.捺:捺是隶书中的一种弯曲的笔画,它的特点是笔画粗大,线条流畅,要求笔画的弯曲度和粗细变化明显。
三、练习基本字形1.练习横折:横折是隶书中的一个基本字形,它的特点是笔画粗大,线条流畅,要求笔画的粗细变化明显。
2.练习竖折:竖折是隶书中的一个基本字形,它的特点是笔画粗大,线条流畅,要求笔画的粗细变化明显。
3.练习横钩:横钩是隶书中的一个基本字形,它的特点是笔画粗大,线条流畅,要求笔画的粗细变化明显。
4.练习竖钩:竖钩是隶书中的一个基本字形,它的特点是笔画粗大,线条流畅,要求笔画的粗细变化明显。
四、练习基本字体1.练习楷书:楷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笔画粗细均匀,结构严谨,线条流畅,适合初学者入门。
2.练习行书:行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笔画粗细变化明显,结构松散,线条流畅,适合初学者进阶。
3.练习草书:草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笔画粗细变化极大,结构松散,线条流畅,适合初学者挑战。
以上就是钢笔隶书字书法入门教程,希望能够帮助到初学者,让大家能够更好地掌握隶书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我怎样写隶书我是在学习柳体楷书的基础上学习隶书的,又在学习隶书的过程中兼学行、草、篆等书体。
我学习书法是各种书体穿插交替进行的。
学了就要用,在用中检验自己所学书体的优劣。
通过多年的社会实践证明,在我所写的各种书体中,最受人们欢迎的是隶书。
加之我在各种报刊发表的、各级书展参展的以及出版的书法作品中,所占比数最大的也是隶书。
所以我也就渐渐地以写隶书为主了。
近年来,不少书友以及我的学生,不只一次的建议我,将三十多年来从事隶书学习和创作的经验写一写。
我总感到没有什么好写的。
我学隶书既无家传又无专学师承。
一次隅尔的机会,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一本《西岳华山庙碑》,真是如获至宝,一直临习了近二十年。
手下没有书法理论书籍作指导,在漫长的岁月里苦心摸索,不知走了多少弯路。
后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书法资料的增多,我所摸索出的隶书技法才逐一得到验证。
有的是和前人暗合了,有的至今也还不合。
不合者,第一可能是谬误,第二也算是我的“创造”吧。
不管怎样,值本帖出版的机会,将我学习隶书的心得体会粗略的写一写。
顾名思义,这篇短文既然是写的《我怎样写隶书》,就不是学习隶书的普遍性法则。
本文仅供爱好隶书的青年朋友,在临习本帖时作为参考。
一、我写隶书的笔法1、点法隶书的点因在字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形态各异。
有斜点、捺点、横挑点或是以短横、短竖代替的点等。
其中除了后两种分别与短横、短竖的写法相同外,其余的点法乃大同小异。
注意掌握好大、小、粗、细、长、短和起笔与收笔的方向和部位就是了。
方法是:逆锋起笔,转笔重按过笔,收笔时,不接笔用回锋,如本帖中“泛”“赤”等字;按笔用出锋,如本帖中“美”“乎”等字(以下均以本帖中的字为例,不赘述)。
2、横法横画有平画、波画两种。
平画的写法是:逆锋向左起笔,绞锋向右过笔,过笔中加有提按或顺笔,令其有粗细变化,避免浮滑。
收笔迅猛空回,末端或方或圆、或秃或尖自然天成。
平画接笔时,起笔收笔一要深入相接笔画的内部,不得露出痕迹。
我写短横与竖画穿插处,习惯作渐按渐提,使其呈鱼肚状,如“掉”“扣”等字。
但两个以上的短横并排与竖画穿插,则不采用此法,如“惟”“更”等字,平画大都是平直的,但为了适应个别字造型需要,也有中段稍曲者,如:“立”“山”等字。
波画的写法是:逆锋向左下方轻按,绞争锋向右上方蹲锋,使呈“蚕头”状,然后中锋向右运笔,(以下凡不说明用侧锋者均用中锋行笔)至捺脚处要稍停驻,有时还趁机轻提以调正一下笔锋,趁势下按,使笔毛尽量铺开。
斜后随即反正,顺势向右上方行笔,边行边提至末端笔管微微右旋,使呈雁尾状稍停空回收笔。
这一笔左边像“蚕头”,右边似“雁尾”,故称“蚕头雁尾”是隶书的突出特征。
又是一个字的主笔。
应注意的是,波画不得在一个字中重复,但也不是绝对的。
如个别字需要出现两个波画,定要分出主次,如“舞”字等。
所以有“蚕无二设、雁不双飞”的说法。
3、竖法竖画的写法,有的说与横画相同者,有说与横画相似者,即把横画竖起来就是竖画。
说相似者欠妥,说相同者错误。
隶书的平画和波画均属横画,试将两种横画都竖起来,同竖画比较一下,就不言而喻了。
我写隶书的竖画是视其长、短、斜、正和部位等分别使用笔法。
诸如:木字旁中的一长竖,逆锋向上起笔,顿笔绞锋下行,至将近短横时渐行渐按,至穿插处重按轻提,使呈鱼肚状,与短横配合,四角皆呈圆形。
此画上重下轻,空回收笔,状如一人昂首直立。
惟字的一长竖,虽与木字旁的一长竖位置相同,为了和左右两个竖折相配合,出现三个弯,形似“游鱼三折腰”。
“坐”字一竖上轻下重,“共”字两竖左右倾斜等等,可在临习中细心体察。
4、撇法撇画常与右边的捺画相对左右伸展,形成隶书的特有风格。
是学习隶书难度最大的一笔。
撇画也有长短斜平之分,但写法基本相同。
仅举长斜撇一例,余可类推。
向右上方逆入起笔,转锋顿笔向左下方运行,整个撇笔都用逆锋涩进,上段比下段稍快。
行笔至三分之二以下。
即边行边顿。
至将尽处再重顿后,外旋管向左上方渐提,隐隐出锋收笔。
5、捺法捺画有斜捺,如“天”“人”等字;平捺如“遗”“之”等字;直捺如“武”“哉”等字;曲捺如“风”“飞”等字。
笔法大同小异,仅以斜捺为例。
逆锋向左上方起笔,转锋向右下方运笔,边行边作提按颤笔步步加重,上快下迟至捺脚处笔法与波画同,不重述。
6、挑法挑画与横画中的波画起笔处略同而“蚕头”较小,如“挟”字。
挑画与竖画相连者笔法是:竖画行笔至尽处不提笔,即逆锋向左下方轻按,转锋重按向右上方挑起,末端把笔锋留住。
折锋收笔如:“长”“既”等字。
7、折法折画有横折竖折,如“明”字。
以横折为例,横画至尽处稍向右上方一顿,提笔绞转笔锋向下行笔,或将笔锋离纸,重起笔下行均可。
运行中笔锋微微左右摇摆,从微曲中求垂直,折锋收笔。
如“问”“洞”等字。
如转折后向左下方或右下方行笔,则笔锋略偏于左,如“白”“为”等字。
8、钩法隶书中有长钩短钩,长钩多在左边无他画的字用之,如“乎”“子”等字。
短钩多在左旁有他画的字用之,如“荆”“诗”等字。
因长钩的笔法与撇法同,故以短钩为例,竖画至尽处稍提,随蹲锋内旋管换向,朝左下方涩进,缩锋收笔。
二、我写隶书的结构结构、结字、结体、间架是一回事,即利用各处笔画,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字。
隶书的结构可分为“内密外舒”和“外密中舒”两大类型。
我所写的隶书字,从结构上分类,应属“内密外舒”类。
因为我长期以“华山碑”为范本,作为隶书的基本功练习。
后期虽然又临过“史晨”“张迁”“石门颂”等碑,但仍没有脱离“华山碑”结体匀称谨严,内密外舒,字形扁阔秀丽的风貌。
汉字的结构有单体字和合全字两种类型,隶书的形态和结构千变万化,但其基本原则不外乎是:重心稳定、分布均衡、疏密得宜、留放有则。
仅以合体字“变”字为例,即可见一般。
在变的正中,画一条垂直线,两边的重量相等谓之“重心稳定”;左中右三部分笔画排列的均匀对称谓之“分面均衡”;笔画多的部位,笔画细短空白少,笔画少的部位,笔画粗空白多谓之“疏密得宜”;“变”的中间是一言字,言字的第一横故意拉长,第二第三横和口字故意缩短和缩小,下边的一撇一捺向左右伸展,当伸则伸,当缩则缩,而又各有限度谓之“留放有则”。
要想掌握好隶书的结构,必须从临摹和自运上下苦功夫。
碑帖上的字总是有限的,当有了一定的基础,想创作一幅隶书作品时,有些字的结构不知怎样组合。
所选临的碑帖中又找不到。
解决的办法,一是凭个人的经验推敲;二是查资料。
推敲,有时对有时错;查资料也未必都能查到,即便查到了,风格又不一定类同。
我多年学习隶书的实践证明,掌握隶书“结构”比起掌握隶赏心悦目的“笔法”来,难度要大的多。
但是,只要有坚强的决心和毅力,经过长期的磨练,定会逐渐克服的。
三、我写隶书的章法章法也称“布局”“布白”系指一幅作品整体的合现艺术布局。
具体说就是: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有字处和无字处之间的关系,行与行之间的关系,都在顾盼照应,务使协调。
做到通篇血脉相通,气韵生动。
如何出奇制胜地把章法安排得恰到好处,这就要看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布白的技巧了。
隶书的布局形式有三种:1、“纵有行,横有列”;2、“纵有行,横无列”;3、“横有行,纵无列”。
其中最常用的是第一种形式。
我作隶书,不论竖写横写均用“纵有行,横有列”的布局形式,就是我常说的“横竖成行”。
为了便于记忆,试作章法歌诀一首:一格一字,字居正中。
计白当黑,黑白相应。
疏能走马,密不透风。
横列当密,竖行当空。
左伸右展,不得相冲。
清晰明快,栩栩如生。
隶书的用格有方、长、扁三种,因体势不同各有用者。
我最长用的是方格。
我认为,靠住用一种最益于保水平。
经如有时受字数和纸形的限制,偶尔用长格或扁格效果就差些。
长格和扁格的横竖比例虽无定法,但最好在5比4的范围内设计。
制格的方法有三种,1、叠格,2、画格,3、套格。
同样一幅作品写的篇数很少,例如只写一篇,字少而大者则叠格,叠格要注意适当留出天地头和两个边,不然则很秃。
字多而小则画格,把铅笔削尖轻画。
也有故意用墨线或色线画者,则另一种风味。
同一幅作品如须写的篇数很多,甚至经常写,则套格。
最好先用铅笔画一遍,再用毛笔画,线条宜粗不宜细,蒙上纸看得较为清楚。
设计格的时候,要将字数、落款、钤印统盘考虑。
是在末行的下部落款,还是另起一行。
落款的字写一行两行均可,钤印一般是在作者名字的下边,也有在左边者。
印的下面还要留有一定的空白,不得与正文齐平,更不能超出正文。
落款分长款、穷款两种。
长款主要包括正文的出处、书写时间、署名钤印。
如专为某人写的,可写上受书者的姓名、称谓和谦词。
如空白较多,还可以写上书写时的地点、情况等。
穷款只写书者姓名,还有只写书者的名字,不写姓者。
如因款式的需要,或表示对受书者的尊敬,而将上款写在作品的右上方。
也有将正文出处或书写时间,写在右上方者。
此乃谓“上款”,余则为“下款”。
因隶书文静、端庄,故用行草书落款作以调节为好。
以上就隶书的“笔法”“结构”和“章法”,谈了点我个人的不成熟的经验和体会,其中不免浅识陋见,甚至谬误。
请书法界老前辈和朋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