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书法(精)
- 格式:ppt
- 大小:4.11 MB
- 文档页数:58
隶书三种范本之《礼器碑》及原石2017-05-24 11:02·闻是文化隶书范本之《礼器碑》原石:明拓东汉礼器碑本拓本为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本。
“绝思”二字未损连。
黑墨精拓,碑阳、碑阴、碑侧俱全,有张伯英题签,并有“君言鑑赏”等藏印多方。
此碑明都穆《金薤琳琅》,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王昶的《金石萃编》等书著录。
据说是宋拓《礼器碑》。
戚继光曾收藏,乾隆御览之宝,内务府之物。
比宋拓更完整的本子!惜不完整!《礼器碑》简介及释文中国东汉重要碑刻。
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等。
东汉永寿二年(156)立。
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碑身高1.5米,宽0.73米,四面皆刻有文字。
碑阳16行,满行36字,碑阴3列,列17行;左侧3列,列4行,右侧4列,列4行。
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
碑侧及碑阴刊刻捐资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钱数。
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金石家评价甚高。
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
概述:全称《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入《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
汉永寿二年(156年)刻,隶书。
纵227.2厘米,横102.4厘米。
藏山东曲阜孔庙。
无额。
四面刻,均为隶书。
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
碑阴及两侧皆题名。
收于《金石萃编》卷9此碑自宋至今著录最多,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
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
碑之后半部及碑阴是其最精彩部分。
艺术价值极高。
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经典之作。
明郭宗昌《金石史》评云:“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其字画之妙,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之神功,非由人造,所谓“星流电转,纤逾植发”尚未足形容也。
汉诸碑结体命意,皆可仿佛,独此碑如河汉,可望不可即也。
”清王澍《虚舟题跋》评云:“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书法鉴赏——隶书隶书相传为秦朝程邈所创。
程邈为县狱吏, 因得罪秦始皇, 被关押于云阳狱中。
其时政务多端, 文书日繁, 小篆不便于速写。
程邈身为狱吏, 深知小篆难以适应公务, 便在狱中创造了隶书。
这种隶书特点是扁阔取势, 结构简单, 笔画平直, 有了波磔, 与小篆相比, 书写方便, 易于辨认。
秦始皇看后大喜, 不但赦免其罪, 还提升其为御史。
这种字因是徒隶所创, 又首先在徒隶中使用, 所以称之为隶书。
其实, 据出土的文字资料来看, 早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先, 就有隶书萌芽。
程邈只是做了一番整理工作。
但历史一般认为程邈是隶书的创造者。
可惜他没有书迹留下来。
隶书始用于秦代, 盛行于西汉, 鼎盛时期在东汉后期。
在隶书著名书法家中, 程邈之后, 最负重名的要算东汉末蔡邕。
他博学多才, 精通经史、音律、天文, 善辞赋, 工书法, 以隶书最为著名。
清代陈思说他“得八分之精微, 体法百变, 穷美尽妙, 独步古今”。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蔡邕奉诏写定“六经”文字, 书丹上石, 刊刻于洛阳太学门外, 世称这些刻石为《熹平石经》。
石经用当时标准隶体书写, 结体平整端庄, 浑厚凝重, 深受时人喜爱。
当其建立之始, 乘车来观览、摹写者日余千人, 填塞街衢, 足见其声誉之高。
他的女儿蔡琰也是中国历史上博才多学的第一个有书法作品传世的女书家。
其他如萧何、曹喜、师宜官、梁鹄等也是写隶书高手, 可惜他们的书迹没有流传下来。
隶书书法, 除民间流存下来的帛书、竹简外, 汉代刻石, 保存也较为集中。
不过, 西汉刻石, 较为罕见, 而且不少石刻仍是古隶, 如《五风二年》刻石, 《菜子侯》刻石, 都略带篆书笔意。
隶书成熟以后, 在东汉碑刻中大放异彩。
现存东汉刻石, 以桓、灵之际为多, 后世所谓“汉碑”, 主要就是指这个时期的碑刻。
为了便于介绍, 把风格比较接近的归类如下:清秀飘逸者: 这类风格的为数最多, 这主要因为字体纯熟首先要表现出一种秀丽俊俏。
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目录简要介绍起源追溯发展历史秦隶汉隶隶书名词艺术价值注意要点临摹范本隶书经典临摹范本当代隶书书法家简要介绍关于隶书的定义,近人吴伯陶先生一篇:《从出土秦简帛书看秦汉早期隶书》的文章中说道:“可以用这个字的本义来作解释。
〈说文解字〉中解释‘隶’的意义是‘附着’,〈后汉书·冯异传〉则训为‘属’,这一意义到今天还在使用,现代汉语中就有‘隶属’一词。
〈晋书·卫恒传〉、〈说文解字序〉及段注,也都认为隶书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隶书是小篆的一种辅助字体。
”其次究竟什么样子才叫隶,隶与篆又有什么样的严格区别,吴伯陶先生在上述的文章中又有所分析订定,这里再节录吴文中值得考虑的几小段。
吴云∶“小篆还保存了象形字的遗意,画其成物随体诘屈;隶书就更进了一步,用笔画符号破坏了象形字的结腹,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他有字形举例,可参阅原文)。
他又说∶“小篆和隶书实际上是两个系统,标志着汉字发展的两大阶段。
小篆是象形体古文字的结束,隶书是改象形为笔画化的新文字的开始。
”……“我们判断某种字体是否隶书,就要首先看它是否出现有破坏篆书结构失掉象形原意之处。
”(按∶下面重点符号是我加上去的)吴先生经过仔细排比研究,得出那样的科学论据来,作为学术上篆、隶的不同定名的分野,自然是很值得重视的。
不过我现在还有两个问题想要问,那就是∶一,篆书也不能够个个是象形字,一开始就有象形以外的许多字存在,因此,仅仅失掉“象形原意”似乎有些不够。
我的意思是说隶的破坏古文(“象形字”是一种字体的笼统名称,事实并非个个“象形”,例子甚多,不待列举),不仅仅是破坏象形而已。
二,今天看到的从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和湖南长沙马王堆墓中出土的简帛书中发现其中字的结构有变篆体,也有未变。
隶书入门(基本笔法)隶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法体,它源于篆书,经过简化、变化、美化而成。
隶书的特点是横平竖直,藏头护尾,波磔挑法,摆布分背,雁不双飞,蚕不双设,圆转方折,笔不作结。
隶书的笔法主要有三种:波势、横笔、竖笔。
波势是隶书的精髓,是指横画、撇画、捺画等带有蚕头燕尾的笔划。
横笔是指横画呈水平状,有平横和波横两种。
竖笔是指竖画呈垂直状,有中竖、弧竖、竖撇等形式。
一、隶书的历史发展二、隶书的基本知识三、隶书的基本技法四、隶书的经典碑帖五、隶书的临摹方法六、隶书的创作实例一、隶书的历史发展隶书萌芽于战国时期,在秦朝得到广泛运用。
在当时,隶书属于一种草体,即民间的手写体。
因为篆书书写速度太慢,为了对付大量公文,便产生了这种书写简单快速的书体。
后经过官方整理、正字、推行,也成为了官方正体。
关于隶书名称的来源有三种说法:1.隶,指徒隶,徒隶就是犯人、服罪的人。
小篆好看,但是书写速度不快,当时文件太多,所以命令徒隶帮忙书写。
为了加快书写速度,就产生了隶书。
2.隶书,指程邈创造的书体。
程邈,秦朝人,本是监狱的官吏,不知道什么原因得罪了秦始皇,关在云阳监狱中。
好在程邈擅长大篆,在监狱中创造了隶书,上书秦始皇,受到秦始皇嘉奖,被封为御史。
3.隶,指隶属于篆书。
隶,本义是附着。
所以,隶书是附属于小篆的一种书体,除了徒隶誊写,其他地方不用。
所谓隶定和隶变:隶定:是指在篆书变为隶书时,字的基本结构保持不变,惟独线条产生变化。
隶变:是指在篆书变为隶书时,字的基本结构产生了变化。
隶定和隶变都是为了适应手写体的需要而进行的简化和美化。
隶定例字:《乙瑛碑》¹ 中的“乙”字,《曹全碑》²中的“曹”字。
 乙字和曹字都保持了小篆的结构特点,在线条上进行了变化。
隶变例字:《乙瑛碑》¹ 中的“瑛”字,《曹全碑》²中的“全”字。
![瑛] ![全]瑛字和全字都改变了小篆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合并、分离、变形等处理。
书法史上⼋⼤⾪书风格、特点鉴赏汉字分为篆、⾪、⾏、草、楷五种书体。
但就今天看来,楷、⾪、⾏书很实⽤,在现实⽣活中⼀直被⼴泛地运⽤。
其中,始于秦代,成熟于汉代的⾪书,作为书法艺术的⼀种书体,⼀直被书家所推崇,并成为⼀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书起源于秦朝,由篆书发展⽽来。
⾪书是篆书的化繁为简,化圆为⽅,化弧为直,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波三折”。
今天,史上最美8⼤⾪书碑帖,终于聚到⼀起了!01/张迁碑《张迁碑》是东汉晚期作品。
古朴淳厚,雄强⼤⽓,堪称汉碑中此类风格的代表作。
通篇运笔多采“⽅笔”,⽤笔棱⾓分明,具有齐、直、⽅、平的特点。
笔道粗细介于⼆分笔与三分笔之间。
字内布⽩较少,厚重感、体积感较之其他汉碑尤为明显,每个字所占⽤的空间也较为匀称,复杂的变化都表现在笔画内部。
该碑在结体上以扁⽅为主,构字形态独特,⽅整劲挺,结构谨严,笔法凝练。
书风端正朴茂,⽅劲雄浑。
初看似乎稚拙,细细品味才见精巧,章法、⾏⽓也见灵动之⽓,沉着有⼒,古妙异常。
02/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国宝级⽂物),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刻于东汉中平⼆年(公元185)⼗⽉⼆⼗⼀⽇。
曹全碑是汉代⾪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
从此碑的书艺上看,其⽤笔特征是很明显的。
逆⼊平出,以圆笔为主,运笔如顺势推⾈,很少有⼤蹲⼤跳之笔,不激不励,笔势稳健,婉丽绰约,明媚多⽅。
此碑的阴柔之美为其特⾊。
婀娜多姿,体态窕窈,艳⽽不俗,秀⽽尤清,中宫紧收,精⽓内藏,舒展如群鹤翔翅,雅静端庄,得华贵于古厚之中,寓清秀于风⽉之间,笔精墨妙,丰腴蕴藉,情驰神纵,超逸优游,意⽓灵和,开明丽清雅⼀路。
03/礼器碑此碑是汉代⾪书的重要代表作之⼀。
《礼器碑》中正典雅,法度森严,飘逸⽽不失沉着,规整⽽不失畅快。
笔画以瘦硬为主,粗细变化明显,尤其是部分捺画,劲健有⼒,⼲脆利落,粗与细之间形成明显反差,平正于外,奇崛于内,体势变化看似平淡,⽽结体细细推敲却并不简单,布局疏朗,⽽字字重⼼稳固,通篇⾻⼒通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