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事故案例及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10
继电保护所典型事故、事件案例讲解一、电网事故:(一)“2.24”220kV普吉变电站误接线导致母差失灵保护误动的一般电网事故1、事故经过简介:2004年2月24日,220kV普吉变电站110kV普张线高阻接地(线路断线),导致220kV#2、#3主变中性点过流跳闸,同时,220kV母差失灵保护动作跳220kV 开关(包括#1主变高压侧开关),此次事故造成220kV普吉站全站失电,普吉发电厂减列。
事故分析表明:110kV普张线147开关保护正确动作,220kV#2、#3主变保护正确动作,但220kV母差失灵保护属于误动,保护误动使220Kv#1变压器停电,导致35kV负荷失电。
2、原因分析:220kV#2、#3主变保护更换施工过程:在进行#1主变保护更换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主变保护动作起动母差失灵保护回路接线错误,及时联系设计人员,设计人员同意更改回路,并将发放#2、#3主变的设计更改通知单,但在随后的施工中,设计人员一直未发更改通知单,我所施工人员即自行更改相关回路,出现更改错误。
由于保护人员在进行#1主变保护装置更换过程中,将220kV#2、#3主变保护启动母差失灵保护的回路接线接错,导致保护出口动作起动元件短接,使母差失灵保护仅变为有流起动,同时存在母差失灵保护装置低电压闭锁继电器接点粘死,导致母差失灵保护误动,引起事故范围的扩大。
3、暴露问题:(1)继电保护工作人员在对主变保护进行改造时,工作责任心不强,未经设计人员发送回路更改通知单,就擅自更改回路接线;且在施工完毕后不认真、细致地检查回路;致使启动失灵回路出现接线错误。
(2)加强保护装置投产前的验收工作,对每一个关键回路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
4、防范措施:(1)工作负责人要对工程每个环节都认真把握,特别是对关键环节的把握;(2)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对回路更改要遵守相关规定,不得擅自更改回路;(3)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相关作业指导书施工;(4)验收过程中要严格把关;(5)加强员工技术培训;(6)管理手段上要采取有效措施;(7)加强工程的技术监督和检验管理,对110kV以上验收所内必须先进行初验,合格后才能申请验收,并且要有试验报告;(8)生计室要加强现场施工安全管理,重点现场要亲自监督。
继电保护作业典型案例【案例1】××地区供电局保护人员试验返送电造成人员触电死亡专业:继电保护事故类型:人身触电1997年3月13日,XX公司110kVXX变电站进行10kV开关及电容器设备春检予试。
上午11时25分,办理了10kV电容器间设备清扫、刷漆工作票的许可手续之后,工作负责人宁X X 安排杨X X 在电容器棚内对电抗器、电容器、放电PT 支柱瓶等进行清扫及刷漆工作。
此后,工作票签发人贾X X 又安排进行电容器及其设备保护试验工作。
保护负责人李XX、成员王XX、王XX三人在电容器开关柜上做完过流、速断、差流保护试验后,王X X 重新接好做过电压保护试验的接线,把试验接在A611、C611端子上,未打开放电PT的二次电缆线。
约12时5分左右,当王X X给上试验电源时、刷漆工崔X X触电,瘫倒电抗器和放电PT中间。
后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暴露问题:1、保护人员进行电容器电压继电器校验时违反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第10.15条关于“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通电试验时,为防止由二次侧向一次侧反充电,除应将二次回路断开外,还应取下电压互感器高压熔断器或断开电压互感器一次刀闸”的规定,没有断开通往电容器放电PT的二次回路就通电试验,造成二次侧向一次侧反充电,致使人身触电死亡是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2、电容器设备清扫、刷漆工作在工作票上,对PT二次侧可能返送电的问题,未采取明显断开点的措施,致使设备停电的技术措施不完善,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保护工作负责人责任人责任心不强,监护不认真,致使保护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错误的试验做法未得到及时纠正,也是原因之一。
防范措施:1、在PT二次回路加装联锁接点,母线刀闸拉开后,PT二次回路要断开。
2、多班组作业时,工作总负责人要协调好各专业人员的工作,密切配合。
3、现场作业中各类人员要各负责任,认真做好各自范围的工作,相互之间要互相监督和提醒,及时纠正违章行为。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典型故障分析案例线路保护实例一:单相故障跳三相某220kV线路发生A相单相接地故障,第一套主保护(CKJ-2)发出A相跳闸令,第二套主保护(WXB-101)发出三跳相跳闸令。
原因分析:由于两面保护屏的重合闸工作方式选择开关把手不一致造成。
保护是否选相跳闸,与重合闸工作方式有关。
当重合闸方式选择为单重和综重时,单相故障跳开单相,而当重合闸方式选择为三重和停用时,任何故障都跳开三相两套保护时一般只投入一套重合闸。
另一套保护屏的重合闸出口压板应在断开位置。
由于另一套保护的中重合闸方式选择放在停用位置,致使该保护发出三跳命令。
线路保护实例二:未接入外部故障停信开关量某变电所母线PT爆炸,CT与开关之间发生三相短路,电厂侧高频保护拒动。
由后备保护距离II段跳闸。
(3)故障发生后,由于对高频保护来说,认为是外部故障,变电所侧高频保护一直处于发信状态。
将电厂侧高频保护闭锁。
变电所侧认为母线故障,母差保护动作。
事故后检查发现,高频保护没有接入母差停信和断路器位置停信。
微机保护的停信接口:1、本侧正方向元件动作保护停信。
2、其它保护动作停信(一般接母差保护的出口)。
3、断路器跳闸位置停信。
线路保护实例三微机保护没有经过方向元件控制而误动出口。
问题:整定中,方向元件没有投入。
硬压板,软压板(由控制字整定)1、二者之间具有逻辑“与”的关系。
缺一不可。
2、硬压板:保护屏上的实际压板。
3、软压板:在软件中通过定值单中的控制字的某位为1或0控制保护功能的投退。
线路保护实例四:1993年11月19日,葛双II回发生A相单相接地故障,线路两侧主保护60ms动作跳开A相。
葛厂侧过电压保护()于420ms动作跳开三相,重合闸被闭锁。
联切葛厂两台机投水阻600MW,切鄂东负荷200MW。
事故原因分析1、PT接线图2、接线的问题:(1)PT三点接地,违反《反措要点》,PT二次侧中性线只允许一点接地。
(2)开口三角的N与两星形中性线相连,违反《反措要点》,PT二次回路与三次回路独立。
继电保护25个事故案例分析电力安全生产 2018-07-10案例1:某110kV变电站,运行人员在修改主变保护定值时,主变零序过压保护误动作全切主变三侧开关。
分析:运行人员在监控系统后台上进行定值修改过程中未认真履行监护制度,误将零序过压定值修改为0V。
案例2:某35kV变电站,在保护年检预试完毕后恢复送电过程中,因监控系统故障改为在高压室开关柜上就地操作,主变后备保护动作全站失压。
分析:10kV线路上有地线未拆除,带地线合闸事故。
当开关柜上“运行/检修”切换开关切至检修位置时,保护在二次回路被断开,线路故障虽然保护正确动作,却无法出口跳闸,致使主变后备保护越级跳闸。
案例3:某35kV变电站,10kV馈线三相短路故障,馈线保护动作,断路器拒动,主变低后备动作出口,10kV一段母线失压。
分析:断路器低压分闸不合格。
规程要求,断路器最低分合闸电压应为 30%-65%直流电压。
案例4:某110kV变电站,10kV电容器故障跳闸后,运行人员在处理过程中造成10kV母线三相短路故障,10kV总路断路器拒动,主变低后备、高后备保护均动作出口,110kV二母、35kV二母、10kV 二母失压。
分析:违章操作,断路器低压分闸不合格。
案例5:某110kV变电站,先后几次发生10kV馈线故障,馈线保护拒动,主变低后备动作出口,10kV一段母线失压。
分析:CT饱和导致保护拒动。
同样的故障现象发生在另一35kV 变电站中,经查,系运行人员误将保护定值区号(组别)改变,导致保护当前运行定值混乱所致。
案例6:某110kV变电站,10kV馈线三相短路故障,CT爆炸并引起10kV母线短路,主变低后备动作出口,10kV一段母线失压。
分析:CT变比选用不当(30/5),CT饱和导致保护拒动并引起CT爆炸。
案例7:某110kV内桥变电站,在主变年检预试完毕恢复送电空载合闸过程中,110kV线路LFP941A保护动作跳闸,保护液晶显示故障报告“CF”。
继电保护事故案例动作分析刘家乐发布时间:2021-10-25T05:53:20.82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0期作者:刘家乐[导读] 继电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可靠运行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事故的准确快速的切除,有效保证了电力系统大安全稳定,误动和拒动都将导致事故扩大,造成严重后果。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摘要:继电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可靠运行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事故的准确快速的切除,有效保证了电力系统大安全稳定,误动和拒动都将导致事故扩大,造成严重后果。
本文列举几个范例,对范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可靠解决方案。
关键字:继电保护;电力系统;事故1.案例一1.1故障前运行方式110kV A站1、2号主变110kV、35kV侧并列运行,10kV侧分列运行。
110kVBA线(B侧183、A侧143)开关运行,供全站负荷。
全站监控采用北京四方立德的设备,主变保护差动LSD311,高后备LDS321A、中/低后备LDS321B、35kV及10kV间隔保护为LDS216装置。
1.2故障简述1.2.1 220kVB站2020年06月18日7时37分25秒,220kVB站110kVBA线183开关线路保护3005ms接地距离Ⅲ段出口,4079ms重合闸出口,4192ms距离后加速永跳出口。
1.2.2 110kV A站(1)10kV1号电容器544开关速断保护动作跳闸,柜故障发生爆炸,保护装置损坏。
(2)10kVCD线543保护发“过流Ⅰ段动作”,现场检查装置电源失电,开关在合位。
(3)35kV分段340保护“过流Ⅰ段动作”“过流Ⅱ段动作”,开关跳闸。
(4)1、2号主变低压侧10kV后备保护未动作。
1.3故障及保护动作情况分析1.3.1 220kVB站保护动作报告:对照录波图,可以看出在故障发生时,明显表现为三相短路故障特征,保护装置显示为接地距离动作,与国电南自厂家联系,答复为本保护装置为PSL-621D型,版本为V4.6,经过省公司认证,测量电压U<(1+K)IZzd时,接地距离保护就动作,不判3I0、3U0是否突变(接地距离I、II段需要判3I0、3U0突变),故障选相为随机选相。
3第11卷(2009年第9期)电力安全技术继电保护装置(包括安全自动装置)是保障电力设备安全和防止电力系统长时间大面积停电的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效的技术手段。
继电保护装置一旦不能正确动作,往往会扩大事故,酿成严重后果。
继电保护装置正确动作率的高低,除了装置质量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敬业精神。
根据统计,近几年我国220kV 及以上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不正确动作中,由于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约占50%,其中由运行人员(包括继电保护及运行值班)因素造成的占到30%以上。
继电保护“三误”是指误碰、误接线、误整定。
现分析几例由“三误”导致的保护误动事故,探究“三误”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防范措施。
1事故简述2005-04-23,某330kV 变电站330kV 线路2停电,保护定检。
该变电站一次系统主接线如图1所示。
继电保护人员进行3320电流互感器(CT )升流试验时,在短接3320C T 用于主变差动保护的二次绕组瞬间,1号主变差动保护动作,出口跳闸。
图1某330k V 变电站一次系统主接线故障前电网运行方式为:330kV 第1串成串运行;33V 第串33断路器带号主变运行,33,33断路器停运检修;33V 第串成串运行。
高雯,刘平香(固原供电局,宁夏固原756000)继电保护“三误”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2原因分析该变电站采用3/2接线方式,3320CT 第4绕组与3321CT 第2绕组均接入主变差动保护,这2个绕组在3321CT 端子箱合流后接入1号主变保护屏。
继电保护人员为了防止在3320C T 一次升流期间对1号主变保护运行造成影响,需在3320C T 端子箱内将用于1号主变差动保护的[A4021],[B4021],[C4021],[N 4021]试验端子打开,并用短接线将3320C T 侧用于主变保护的二次绕组短接,以避免造成C T 二次回路开路。
3320及3321C T 二次接线见图2、图3。
继电保护故障案例分析案例介绍本篇文档将介绍一起继电保护故障的案例,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该案例发生在某电力公司的变电站中,涉及到变压器和其继电保护装置。
案例分析背景该电力公司的变电站中有一台变压器(编号为T1),其额定容量为20MVA,额定电压为110kV/10kV。
为了保证变压器的运行安全和稳定,配备了一套继电保护装置(包括过流保护和差动保护等某些方案)。
问题描述在某一天,变电站设备检修结束后进行试运行。
当试运行到T1时,出现了一个问题:变压器的差动保护装置动作,导致该变压器停运。
经检查发现,该变压器绝缘性能良好,且差动保护装置没有故障报警信息。
随后,工程技术人员对该故障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整理出具体分析如下。
故障分析•第一步,查看稳定装置的相序连接。
稳态三相电流值分别为31.33A、31.12A和-62.45A,三相电压为110.3kV、-237.4V和127.59V。
从电流相序可以看出,稳态合流装置正常。
•第二步,分析相序跳变时的电流、电压变化情况,若电流、电压变化无明显跳跃,则差动保护装置分别正常。
通过现场实验,发现差动保护装置分别正常。
•第三步,分析差动保护配合出现故障的时间。
根据现场测量数据和事件记录,发现故障不是因为差动保护出现故障。
•第四步,分析直流盘跳闸记录。
直流盘动作时,交流端谐波变化较大,交流端形成慢速残余电流,直流盘动作的原因是距离保护。
•第五步,分析距离保护动作的原因。
通过现场实验和测量,发现距离保护动作的原因是在150米导线周围有一处悬空的小钢棒,可能是放在杆上的工具未及时清理干净而遗留下来的,该钢棒导致了谐波泄漏电流,触发了距离保护。
结论经全面分析,该变压器与其差动保护装置无故障。
该变压器停运是由于距离保护动作所致,导致差动保护装置发生不必要的动作。
此外,该故障还提示我们要加强现场管理,保持变电设备的清洁,并加强对工器具的管理,以避免出现悬挂在电线周围的钢棒等异物对设备的影响。
1985年4月2日,谏壁发电厂开始进行8号机大修。
4月19日,继电班在做8号机厂用高压变压器继电保护大修时,由于工作负责人对一次设备系统部熟悉,工作地点狭小,工作时不小心触及带电设备造成触电死亡。
一、事故经过4月2日,谏壁发电厂继电班班长签发了“8号高压厂用变压器继电保护和二次回路大修”的电气一种工作票,工作负责人肖XX(死者,男,41岁)带领2名继电保护人员工作。
19日上午,肖对其中的一人说:下午把电流互感器的内阻测一下,紧紧螺丝,抄录一下电流互感器的铭牌。
下午,3人来到高压厂用变压器保护盘处,肖打开保护盘下的盖板,发现电流互感器在6kv母线的上面,就动手拆保护盘上方盖板的螺丝。
上盖板打开后,由一名工作组人员负责测电流互感器的内阻,肖负责紧互感器螺丝和抄铭牌。
由于工作地点窄小,工作负责人就叫另一工作组成员不要进来了,肖右手拿行灯,查找电流互感器铭牌,一会站在他一边的工作人员看到肖的头顶与行灯放电,以为是行灯漏电,立即用脚将电源线踢开,但仍见放电,才知肖已高压触电。
这时,只听一声爆炸,室内照明全熄。
肖的同伴喊:“肖触电了”,闻讯赶来的人员将肖抬出抢救并送医院,肖因触电严重,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1)此项检修工作是在部分停电条件下进行的,6kv母线在带电运行。
6kv母线布置在盘后上方。
实际上盘后上方盖板在当时是不允许打开的。
但当工作人员打开此盖板时,工作负责人并没阻止,当盖板打开后,又没查看运行母线与工作地点的安全距离,就开始工作。
尽管工作人员知道6kv母线还在运行,但没有引起注意。
同时工作负责人也未按《安规》要求,即“工作负责人在部分停电时,只有在安全措施可靠,不致误碰导电部分的情况下,才能参加工作”的规定,而自己直接参加工作。
工作负责人即工作监护人不监护,直接在工作地点窄小,又与带电设备距离很近的地方工作,是一种严重违章的作业行为,是导致这次触电事故的直接原因。
(2)肖XX触及6kv母线C相,造成C相接地,同时也造成A、B 相相电压的升高,导致8号炉磨煤机乙断路器的A、B相击穿短路,而发生爆炸,备用厂用电源保护动作跳闸,母线失压后,肖才最后脱离电源;从而延长了肖触电时间,这是肖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