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事故案例分析(20100611)
- 格式:doc
- 大小:174.50 KB
- 文档页数:17
电气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工业电气化设备和家用电气化设备普及,接触电气的机会越来越多。
因此而引发电气事故、引起火灾或爆炸、损坏电气设备,影响正常供电等事故也越来越多,给国家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财产和生命损失。
然而大多电气事故的教训,都是缺乏电气安全知识,违章操作和思想麻痹是造成电气事故的重要原因。
本章一些电气安全事故是本人多年经历过,有些是地方报道的真实案例。
在此通过活生生的人身触电伤亡、火灾、爆炸、设备损坏、停电的电气事故,介绍发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加强电气安全知识教育,敲响警钟,提醒大家时时、事事、处处注意安全用电,避免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违章作业,触电身亡1.某机械厂,7月的一天,中午12点过几分钟某修理工想利用大家都去饭堂吃饭的时间,停电检修一台设备,另一职工因上午请了一会假,中午匆匆赶来上班,赶到车间满头汗,一开电扇没电,就把闸刀送上,因为修理工蹲在设备的后面修电机,他没有仔细看,结果修理工当场身亡。
原因是修理工没挂停电牌违章作业。
2.某酒店服务员使用吸水机,吸水机插头损坏,他把插头卸掉,直接把插头的三条线(一条火线、一条零线、一条接地保护线)错把接地保护线插在二孔插座中的火线上,他一手去开吸水机的开关,一手触到吸水机的金属部分,本身脚下潮湿有水,当场触电身亡,因接地保护线是接在设备的金属上。
原因是缺乏电气安全知识,无牌违章工作。
3.某地正在施工中的住宅楼将要封顶时,一青年站在脚手架上给阳台穿钢筋,当他双手拿着一根ф16毫米6米长的钢筋向脚手架伸出时,钢筋顶部碰到离住宅不到2米10KV架空线上,一声惨叫,双手和一只脚都被烧掉,惨不忍睹,年仅29岁。
原因是违反国家电力安全法违章建房。
4.某一住户,中年妇女到冰箱取食品准备做饭,谁知道刚一摸到冰箱门被电打的全身麻木,吓的半死。
后来经过检查分析原因,发现冰箱对地电压确实220V。
电气事故案例分析1. 引言电气事故是指由于不正确或不安全的电气操作、设备故障或设计缺陷而导致的事故。
电气事故不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对社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因此,及时进行电气事故案例的分析和总结,以便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电气安全意识和预防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电气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事故的教训,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提高电气安全水平。
2. 案例一:电气火灾事故2.1 案例描述该电气火灾事故发生在某工厂的电气室中。
当时,电气室内的电缆发生了高温过载,导致电缆损坏并起火。
火势迅速蔓延,最终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
2.2 案例分析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该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1.设备老化:电缆长时间使用,老化严重,无法承受额定负荷,导致电缆过载。
2.缺乏维护:工厂长期忽视对电气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查,没有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隐患。
3.过载保护不完善:电缆不具备足够的过载保护装置,当电流超过额定值时无法及时切断电源,导致电缆过热。
2.3 教训与预防措施从该案例中可以得出以下教训,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1.定期检查与维护: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的老化和故障问题。
2.更新设备:对老化严重的电缆和设备进行更新和升级,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适用性。
3.安装过载保护装置:对电气系统中的电缆和设备安装过载保护装置,确保在电流超过额定值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过载引发火灾。
3. 案例二:电击事故3.1 案例描述该电击事故发生在某公共场所的洗手间中。
当时,有一名顾客触摸到了洗手台上的电器插座,导致电流通过身体,造成了电击伤害。
3.2 案例分析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该电击事故的发生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1.不合格的设备:洗手台上的电器插座存在设计和制造的缺陷,未能满足安全要求,导致触摸电器插座时发生电击。
2.不正确的使用方法:顾客在使用洗手台时没有采取正确的使用方法,如未将手部彻底擦干后触摸电器插座。
电工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某大型工业厂房内,一名电工在进行电气维修作业时,意外触发了一处电线故障,导致火灾发生。
火灾迅速蔓延,造成厂房内设备和货物严重损毁,同时也导致数名员工受伤。
案例分析1. 电工的作业程序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工在进行维修作业时的作业程序。
电工在进行电气维修时,应当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比如断电、搭设安全防护措施等。
但是在该事故中,电工触发了电线故障,表明他在作业过程中没有充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或者未经充分的培训和指导就进行维修操作,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 电线故障及防范措施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导致电工火灾的电线故障情况。
电线故障可能包括电线老化、短路、过载等,这些问题在事故发生前应当得到及时发现和修复。
因此,我们需要分析该厂房的电气设备管理和维护情况,是否存在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问题,导致了电线故障的发生。
同时,也需要考虑是否在设备维护中采取了足够的防范措施,减少电线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3. 火灾的蔓延火灾发生后,其蔓延情况也需要进行分析。
在发生火灾时,厂房内的设备和货物遭受了严重损毁,这说明火灾蔓延速度较快,可能与厂房内的防火设施、消防通道、材料存放等因素有关。
因此,我们需要分析该厂房的消防设施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存在防火隔离不足、消防通道被堵塞等问题,导致了火灾的快速蔓延。
4. 人身伤害情况最后,我们需要关注该事故导致的人身伤害情况。
事故导致了数名员工受伤,这表明在发生火灾时员工没有得到及时的疏散和逃生指导。
因此,我们需要对该厂房的安全疏散通道、员工应急演练等情况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应急逃生预案不健全、员工安全意识不足等问题,导致了人身伤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该电工火灾事故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因此,对于这类事故,我们需要从电工的作业程序、电线故障及防范措施、火灾的蔓延情况、人身伤害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事故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预防。
施工电气火灾事故案例分析1. 事故概述某施工现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电气火灾事故。
施工现场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区,是一座正在进行新建的商业大楼。
事故发生时,施工现场内有数十名工人在进行焊接、电气接线和其他相关工作。
火灾爆发后,消防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灭火,并成功将火势控制住。
然而,在灭火后,现场发现有数名工人受伤,其中一人伤势严重,需要紧急送医。
2. 事故原因分析(1)电气设备故障据初步调查,电气火灾的起因是由于电气设备故障引起的。
施工现场使用的电气设备大多为暂时性的电缆、插座和分配箱,而且这些设备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没有得到严格的监管和检查。
一些设备存在着老化、故障和不合格的情况,而施工现场的人员往往忽视了这些问题。
另外,施工现场使用的一些电气设备并不符合规定的标准,导致了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2)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在施工现场,由于工期紧张、工作量大、人员多等因素,管理不善,也是导致电气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对于电气设备的安全性检查和使用规范的督促程度不够,导致了工人们对于电气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的轻视态度。
有些工人为了赶工期,会忽略使用电气设备时的安全操作规程,造成了不安全因素的积累。
(3)缺乏安全培训根据现场调查,施工现场的工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安全技能培训。
他们对于电气设备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觉得这些规定是多余的。
缺乏安全培训也使得工人在遇到电气设备故障或者操作失误时无法正确的处理和应对,进一步加剧了事故的严重性。
3. 事故对施工现场的影响这起电气火灾事故对施工现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是施工现场的工程进度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由于事故的发生,一些现场工作设备损坏严重,工程无法正常推进,需要一段时间进行修复和维护。
另外,事故导致了人员伤亡,不仅增加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也给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再者,事故后施工现场的信誉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引发业主和相关部门的质疑和打击,对整个项目的形象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电气事故案例电气事故是指在生产、使用、维修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设备老化、维护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事件。
电气事故通常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和不可预测性,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下面将介绍几起电气事故案例,以警示大家重视电气安全。
案例一,工厂电气设备故障引发火灾。
某工厂的生产车间,因为电气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到位,导致一台电气设备突然发生故障,引发了火灾。
由于当时车间内有大量易燃材料,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发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厂平时对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够,设备老化严重,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案例二,家庭电气线路故障引发触电事故。
某居民家的电气线路长期没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导致线路老化严重。
一天,家里的孩子在玩耍时不慎触碰到了老化的电气线路,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幸运的是,孩子被及时送往医院救治,但这起事故也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经济损失。
调查发现,家庭电气线路长期没有得到维护的原因是居民对电气安全的重视不够,忽视了线路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
案例三,施工现场电气安全事故。
在某施工现场,由于工人操作不当,导致电气设备发生故障,造成了一起严重的电气事故。
事故中,多名工人受伤,施工现场的设备和材料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经过调查,发现工人对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了解不足,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电气事故的危害性和不可预测性。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电气安全,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加强对电气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救助,共同营造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
希望每个人都能认真对待电气安全,减少电气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电气设备事故案例分析电气设备事故在现代社会中屡见不鲜,这些事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也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分析几个典型的电气设备事故案例,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预防和应对电气设备事故提供参考。
案例一:生产车间电火灾事故某电子工厂的生产车间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电火灾事故。
经调查发现,事故的原因是电焊机长时间工作超负荷引发了电器短路,最终导致火灾。
除了蓬勃燃烧的火焰,工人们还面临浓烟、高温等挑战,导致多人伤亡。
经验教训:1. 加强设备维护:定期检查电焊机等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避免超负荷使用导致电器故障。
2. 安全操作:培训工人合理使用电焊机,遵循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
3. 安全防护措施:加强车间通风设备的维护,及时清理可燃物,安装火灾报警器等设备,提高事故发现和应对的能力。
案例二:建筑工地起重机电击事故某建筑工地发生了一起起重机电击事故。
事故调查发现,起重机操作员忽视了天气预警和设备维护的重要性,导致起重机遭受雷击,操作员受到电击伤害。
经验教训:1. 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操作员应该严格遵循起重机操作规程,包括天气预警的重要性、避雷规定等。
2. 设备维护:保持起重机设备的良好状态,确保其内部及周围的防雷装置完好可靠。
3. 人员培训:加强对操作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电气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案例三:商业中心电路故障引发停电事故某大型商业中心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停电事故。
经过调查发现,该商业中心的电气线路存在很多隐患,并且维护不及时,导致电路故障引发了停电。
经验教训:1. 定期检查维护:商业中心应定期检查维护电气线路,及时发现并修复隐患,以预防电路故障。
2. 备用电源:商业中心应备有应急备用电源,以应对突发情况,保证正常运营。
3. 高效电路设计:商业中心的电路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规范,以确保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电气设备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设备维护不到位、操作不当、设备老化等原因所致。
电气事故案例分析电气事故是指由于电气设备、线路、用电行为等原因引起的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社会影响。
下面将以一起电气事故案例为例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电气安全的重视和警惕。
2024年市一高层住宅小区发生了一起电气事故,导致严重后果。
该小区的每层楼都有一间变电室,由物业公司负责维护和管理。
这次事故发生在一楼的变电室里,造成了两名维修人员的重伤和两栋住宅楼的停电。
经调查,该变电室的维修工作人员在维修过程中使用了不合格的电气设备和工具,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由于该物业公司对维修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他们没有意识到电气设备和工具的安全问题,忽视了维修操作规程,没有按照要求戴防护用品,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措施。
在维修过程中,一名工人不小心碰到了接线盒上的裸露电线,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
这起事故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维修工作人员对电气安全的意识薄弱,他们没有接受到足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对电气设备和工具的选择、使用和维护不够重视。
二是物业公司对维修工作的监管不到位,没有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导致了维修工作的随意性和漫不经心。
三是变电室的安全设施和警示标识不完善,对维修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和风险提示作用不大。
为了避免类似的电气事故再次发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对维修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电气设备和工具,并按照规范操作。
其次,物业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制定明确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维修工作的监管和指导。
同时,要加强对变电室和其他电气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安全可靠。
最后,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居民的电气安全意识,加强对电气设备和线路的使用和保养。
电气事故的发生常常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电气安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正确使用电气设备和工具,不随意私拉乱接电线,不私自改装电气设施,不在电气设备周围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在高温潮湿环境下使用电气设备,不使用不合格的电气产品等。
电气事故案例分析题 (2)一、运行人员擅自传动发变组保护装置,造成机组跳闸 (2)二、擅自解除闭锁带电合接地刀闸 (2)三、安全措施不全电除尘触电 (3)四、带负荷推开关 (4)五、野蛮操作开关,导致三相短路 (5)六、小动物进入电气间隔,造成机组跳闸 (7)七、PT保险熔断造成机组跳闸 (7)八、励磁整流柜滤网堵塞,造成机组跳闸 (8)九、励磁变温度保护误动,造成机组跳闸 (9)十、6KV电机避雷器烧损,发变组跳闸 (9)十一、MCC电源切换,机组跳闸 (10)十二、励磁机过负荷反时限保护动作停机 (12)十三、220千伏A相接地造成差动保护动作停机 (12)十四、查找直流接地,造成机组跳闸 (13)十五、查找直流接地,造成机组跳闸 (14)十六、检修工作不当,造成机组跳闸 (15)由于人员工作不当,229出线与220kV下母线距离过近放电,引起保护动作。
(15)十七、主变差动保护误动 (15)十八、主变冷却器全停使母线开关跳闸 (16)十九、试验柴油发电机造成机组停运 (16)二十、定冷水冷却器漏泄,定子接地保护动作停机 (17)电气事故案例分析题一、运行人员擅自传动发变组保护装置,造成机组跳闸事件经过1月8日某厂,#3发电机有功85MW。
运行人员XX一人到#3发-变组保护屏处学习、了解设备,进入#3发-变组保护A柜WFB-802模件,当查看“选项”画面时,选择了“报告”,报告容为空白,又选择了“传动”项,想查看传动报告,按“确认”键后,出现“输入密码”画面,再次“确认”后进入保护传动画面,随后选择了“发-变组差动”选项欲查看其容,按“确认”键,#3发-变组“差动保护”动作出口,#3发-变组103开关、励磁开关、3500开关、3600开关掉闸,3kV5段、6段备用电源自投正确、水压逆止门、OPC保护动作维持汽机3000转/分、炉安全门动作。
原因分析:1.在机组正常运行中,运行人员在查看3号发-变组微机保护A柜“保护传动”功能时,越权操作,造成发-变组差动保护出口动作。
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2.继电保护装置密码设置为空,存在人员误动的隐患。
是事故的次要原因。
3.运行人员无票作业,且未执行操作监护制度。
暴露问题:1、违反《集团公司两票管理工作规定》,无票作业。
2、集团公司《防止二次系统人员三误工作规定》执行不到位,继电保护密码管理存在漏洞。
3、运行人员安全意识不牢固,盲目越权操作。
4、运行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对操作风险无意识。
采取措施:1、加强对运行人员的技术培训,并吸取此次事故的教训。
2、认真对照集团公司《防止二次系统人员三误工作规定》进行落实、整改,进一步完善制度。
3、加强“两票”管理,各单位要严格执行《集团公司两票管理工作规定》,严禁无票作业。
4、发电部加强对运行人员安全教育和遵章守纪教育及技术培训,并认真吸取此次事故的教训,不要越限操作。
5、继电保护人员普查所有保护设备,凡有密码功能的一律将空码默认形式改为数字密码。
完善警告标志,吸取教训。
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管理。
二、擅自解除闭锁带电合接地刀闸事件经过12 月 10 日 15 时 18 分,某发电厂112-4 刀闸消缺工作应该在 112 开关检修工作结束(工作票全部终结),并将 112 系统地线全部拆除后,重新办理工作票。
在 112-4 刀闸准备做合拉试验中,运行操作人员不认真核对设备名称、编号和位置,在执行拉开 112-2-7 接地刀闸的操作中,错误走到了与 112-2-7 接地刀闸在同一架构上的 112-7 接地刀闸位置,将在分闸位置的 112-7 接地刀闸错误的合入,造成带电合接地刀闸的恶性误操作事故。
原因分析:1、操作中,监护人、操作人走错间隔,不认真核对设备的名称、编号和位置,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未严格使用操作票,并执行操作监护制度。
操作人执行拉开接地刀闸操作时变成了合闸操作,监护人未能及时发现错误,以致铸成大错。
3、未经总工批准,擅自解除五防闭锁装置。
4、违反 25 项反措中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相关规定。
暴露问题:1、安全生产疏于管理,导致出现习惯性违章。
2、两票三制的执行不严格。
3、操作监护制流于形式,监护人未起到监护的作用。
4、电磁锁及其解锁钥匙的管理不完善,存在漏洞。
按照规定,电磁锁解锁操作需经总工批准。
采取措施1、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杜绝无票作用。
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习惯性违章。
3、加强对 25项反措中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相关规定学习和理解。
4、值班负责人在工作安排时要交代清运行方式此项工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5、严格执行电气防误闭锁管理制度。
6、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和业务技能的学习。
7、加强运行倒闸危险点分析与预控管理工作,危险点的分析要具体、有针对性,防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
三、安全措施不全电除尘触电事故经过5月31日2时30分,某电厂电除尘运行人员发现:3号炉三电场二次电压降至零,四个电场的电除尘器当一个电场退出运行时,除尘效率受到一定影响。
由于在夜间,便安排一名夜间检修值班人员处理该缺陷。
在检修人员进入电除尘器绝缘子室处理#3炉三电场阻尼电阻故障时,由于仅将三电场停电,造成了检修人员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1.夜间抢修,检修人员无票作业。
2.运行人员停电操作存在严重的随意性,且仅将故障的3电场停电,安全措施不全面。
3.检修人员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规定,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单人在带电场所作业,且安全措施不全,造成触电。
4.运行班长在检修人员触电后,应急处理和救援不当。
不是立即对所有电场停电救人,而是打逐级汇报,延误了抢救时间。
暴露问题1.安全生产疏于管理,导致出现习惯性违章,无票作业。
2.工作监护制度执行不到位。
3.作业前危险点分析不到位。
采取措施1、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杜绝无票作业。
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习惯性违章。
3、对工作场所存在可能发生的触电危险情况,事前开展危险点分析。
4、对职工加强应急处理和救援的教育。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措施救人,再向上级汇报。
四、带负荷推开关事故经过8 月 19 日,某厂维修电气专业厂用班人员根据工作安排检查沙C2 号空压机一启动就跳闸缺陷。
16 时 50 分和 19 时 40 分,运行人员先后两次应电修人员要求,在空压机房就地试启动2 号空压机,但不成功。
电修人员怀疑开关二次回路插头接触不良,由 A 值电气操作员将 2号空压机开关小车从开关横拉至“检修”位置,交厂用班人员继续检查。
20 时 35 分,电修人员认为缺陷已消除,通知当班值长毛某,要求再次试启动 2 号空压机运行,电气操作员助理某去执行该项任务。
某到 2 号机3kV2A 工作母线段后,将 2 号空压机开关小车从“检修”位置送入“隔离”位置(即“试验”位置),在此位置做过开关分合闸试验,然后将开关小车推入“工作”位置,第一次推入不成功,便将操作杆恢复至原位置,然后进行第二次推送,也不成功,再退回至原位置。
20 时 42 分,当某双手用力进行第三次推送操作杆过程中,开关发生三相短路,浓烟滚滚,强烈的弧光射出,将在场的某、周某、蔡某等三人烧伤。
事故后对现场检查:2号空压机开关在合闸状态;合闸闭锁杆被撞弯;开关机械脱扣装置变形;开关母线侧触头完全烧熔。
原因分析开关由“隔离”位置(即“试验”位置)送往“工作”位置时,没有查开关确在分闸位置,致使小车开关在开关合闸状态下带负荷碰合插头,三相弧光短路,是造成事故的原因。
暴露问题1.没有执行操作票制度,严重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
2.操作监护执行不到位。
3.设备管理不到位,开关的机械五防存在严重缺陷。
4.开关送电操作中,没有认真检查开关的实际状态。
5.运行值班人员对所管辖的开关设备基本构造不熟悉。
送电操作中当出现两次小车推送不到位时,明显与往常送电操作不一样,未能觉察到是机械闭锁发挥作用。
没有立即停止操作,找出原因弄清问题后,再继续操作。
6.开关的分合闸指示灯灯泡烧坏后,没有及时更换,使开关状态得不到有效监视。
7.3kV 小车开关机械脱扣装置的打跳接触部分经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偏差,但未及时发现和调整。
采取措施1.严格执行操作票和操作监护制度。
2.加强培训,操作人员应熟悉开关的结构、原理,防止野蛮操作。
3.完善开关、刀闸等设备的防误闭锁装置。
五、野蛮操作开关,导致三相短路事故经过6 月 22 日下午 14 时 10 分至 15 时 30 分,6 号 PA 皮带开关拉检修位置,检修人员对该开关拉闸失灵的缺陷进行处理。
15 时 30 分,检修工作终结。
15 时 55 分,XX、袁XX按操作票开始操作,检查开关在断开位置后,把小车开关推至试验位置,打开帘板,将小车开关推向运行位置,在开关接近运行位置时,小车开关处于运行位置的定位杆不能落入孔。
XX将开关重新拉到试验位置,并将帘板关上。
15 时 58 分,XX进行第二次操作,打开帘板,将小车开关推向运行位置,开关在行进过程中发生短路,短路产生的弧光将人灼伤。
同时 6kV 公用动力中心进线开关的继电保护动作,造成 6kV.380V 两公用动力中心断电,因 6kV 公用动力中心电源取自 6kV 工作动力中心 B 段,短路时造成 6kV.380V 工作动力电压波动,锅炉控制中心(电源取自 380V 工作动力中心)电压瞬间下降,使燃烧器冷却风机、磨煤封风机、清扫风机、给煤机和辅机等低压释放,导致磨煤机掉闸,同时 1 号、2 号空预器掉闸,锅炉 MFT 动作,机组掉闸。
经开关解体检查发现,静触头金属帘板没有全部打开。
原因分析1.开关送电操作时,金属帘板没有全部打开,开关柜五防装置失去应有的强制保护功能,手车接近6kV 母线静触头时,动触头导电杆与帘板绝缘距离不够,发生三相短路。
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
2.KYN3—10型开关柜静触头帘板为金属板材,尚未完全打开时,对可能进入的手车不但不能起到阻止作用,反而会造成手车室短路,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3.操作人员对开关机械闭锁的原理和结构不清楚,虽然懂得操作程序,但对每一项操作的到位标准不清楚,没有认真检查帘板是否完全打开,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4.操作人员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对开关已经出现的行走不畅缺陷没有进行全面检查、分析,没有向主岗和值长及时反映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而是继续进行重复性操作,是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暴露问题1.操作票执行不严格,操作项目执行不到位。
2.设备、运行管理存在漏洞,开关五防装置存在重大缺陷,没有相应的防措施。
3.培训部到位,运行人员对开关结构不熟悉。
4.操作前没有进行事故预想和危险分析采取措施1.将将手车室金属帘板更换为绝缘材料。
2.加强设备的消缺,确保开关五防装置功能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