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调查
- 格式:ppt
- 大小:5.85 MB
- 文档页数:57
抽样调查的特点是什么抽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代表性抽样调查的第一个特点是代表性。
由于人口众多,时间有限,研究者无法对整个人口群体进行研究。
因此,通过抽取一部分样本来代表整个人口群体,从而推断整体情况。
抽样调查的结果如果能够正确代表整个人口群体,就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二、随机性抽样调查的第二个特点是随机性。
随机选取样本是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的重要方法。
随机抽样的意思是每个人或每个单位有平等的机会被选为样本,从而减少抽样偏差。
通过随机抽样,从整体上更好地代表人口群体,使得样本的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经济性和高效性抽样调查的第三个特点是经济性和高效性。
相对于全面调查,抽样调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降低研究成本。
同时,抽样调查也减少了调查对象的负担,提高了参与度。
抽样调查的经济性和高效性使得它成为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
四、可推广性抽样调查的第四个特点是可推广性。
通过合理设计和严格控制抽样过程,抽样调查能够在较小样本中发现并推断整体人群的特征和规律。
抽样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广到更大的范围。
通过适当的统计技术和方法,研究者可以推断样本结果的泛化能力,得到更广泛的结论。
五、数据分析和解释抽样调查的第五个特点是数据分析和解释。
抽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需要通过专业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计算和统计分析,可以找出其中存在的关联性、差异性和规律性,为研究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
同时,对数据的解释也是抽样调查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数据背后的意义和影响进行解释,扩展调查结果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总的来说,抽样调查是一种代表性高、随机性强、经济高效、可推广性好、数据分析与解释能力强的研究方法。
通过合理设计和严密把控抽样过程,抽样调查可以在较小的样本中揭示整体人群的特征和规律,从而为研究和决策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六、抽样误差与抽样方法抽样调查的第六个特点是抽样误差与抽样方法。
抽样调查报告12篇抽样调查报告1为了解我市近期建筑节能设计选用的节能技术(产品)情况,由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对我市____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资料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分析,形成以下报告。
一、抽样调查情况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市____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表,共抽样280项工程,其中公共建筑59项,居住建筑221项。
涉及到的建设单位有64家,设计院38家。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是在民用建筑中采用的各项建筑节能技术(产品)情况。
(一)外墙节能设计在外墙节能设计方面,目前使用的主要墙材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占85.7%,其次是烧结粉煤灰砖、蒸压泡沫粉混凝土砖和灰砂砖。
外墙使用灰砂砖的比例为1.8%,比____年抽查统计数据下降78%。
采取保温隔热措施的比例为31.4%,比____年抽查统计数据增长32.5%,其中外墙外保温做法占77.3%。
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是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占60.2%,其次是普通砂浆,占13.6%。
其中,居住建筑中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比例为86.9%;加气混凝土砌块+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外保温)的比例为14.9%;公共建筑中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比例为81.4%,加气混凝土砌块+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外保温)的比例为15.3%。
外墙采用的墙材和保温隔热材料情况见表1、表2:表1外墙采用的墙材外墙采用的墙材抽样调查报告2国家统计局继首次开展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之后,已于11月份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工作。
现将本次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本次共抽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满16周岁以上的10198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被调查者中,男性5976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58.6%;女性42228人,占41.4%。
从被调查者的年龄来看,16岁至17岁的2192人,占2.1%;18岁至25岁的10396人,占10.2%;26岁至34岁的23674人,占23.2%;35岁至49岁的38407人,占37.7%;50岁至59岁的13694人,占13.4%;60岁以上的13625人,占13.4%。
统计调查中的抽样调查概念特点及分类方法抽样调查是随机从全部调查单位中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据以对全部调查对象做出估计和推断。
抽样调查具有难度小、误差小、代表性强、准确度较高、实验无破坏性等特点。
抽样调查的概念抽样调查就是根据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提取部分实际数据展开调查,并运用概率估算方法,根据样本数据测算总体适当的数量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抽样调查数据之所以能用来代表和推算总体,主要是因为抽样调查本身具有其它非全面调查所不具备的特点,主要是:(1)调查样本就是按随机的原则提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提取的机会就是相等的,因此,能确保被抽到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发生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弱。
(2)是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
而不是用随意挑选的个别单位代表总体。
(3)所抽取的调查样本数量,就是根据调查误差的建议,经过科学的排序确认的,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存有可信的确保。
(4)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调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基于以上特点,抽样调查被普遍认为为不为全面调查方法中用以测算和代表总体的最为健全、最存有科学根据的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第一、无法展开全面调查的事物。
有些事物在测量或试验时存有破坏性,不可能将展开全面调查。
例如,电视的抗震能力试验,灯泡的坚固耐用时间试验等。
第二、有些总体从理论上讲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但实际上不能进行全面调查的事物。
如,了解某个森林有多少棵树,职工家庭生活状况如何等。
第三、抽样调查方法可以用作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掌控。
第四、利用抽样推断的方法,可以对于某种总体的假设进行检验,来判断这种假设的真伪,以决定取舍。
抽样调查的五种方法
抽样调查是研究人员在研究中采取的一种常见的数据收
集方法。
通过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样本,并在样本上进行测量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推断总体的特征和情况。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抽样调查方法:
1. 简单随机抽样:这是抽样调查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它要求所有个体有等同的机会被选中,并且选取的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随机数表或随机数生成器来进行样本选择。
2. 系统抽样:系统抽样是一种有规律的抽样方法。
研究
人员首先确定样本量,然后按照一个固定的规则选择样本。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选择每10个人中的一个进行调查。
3. 分层抽样:分层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层,然后从每个
层中进行抽样。
这种方法可确保样本在每个层上的代表性。
例如,如果研究人员研究一个城市的居民,他们可以将城市分成不同的区域,然后从每个区域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
4. 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是一种将总体分成若干群体,然
后从选定的群体中进行抽样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人口较少或封闭的群体研究。
例如,如果研究人员研究一个学校的学生,他们可以将学校分成不同班级,然后从每个班级中抽取样本。
5. 方便抽样:方便抽样是一种简便的抽样方法,研究人
员选择方便获得的个体作为样本。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节省时间和成本,但样本的代表性可能较差。
每种抽样调查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研究人员在选择抽样方法时需要考虑研究目的、总体特征、时间和资源限制等因素。
正确选择和应用合适的抽样方法可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抽样调查的名词解释抽样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见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
它通过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然后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推断出整个群体的特征和规律。
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条件下,获取全面和真实的信息。
对于社会研究、市场调查、舆情分析等领域来说,抽样调查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有助于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关联。
1. 抽样方法的选择抽样方法是抽样调查中的关键环节。
它决定了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基本的抽样方法,通过将研究对象列入抽签或抽号,随机选取样本。
系统抽样是按照一定规则,如每隔一定间隔选取一个样本。
分层抽样是将研究对象按照某种特征分组,再从每个组中随机选取样本。
整群抽样是将群体划分为若干个群组,然后从中随机选取部分群组进行调查。
2. 抽样误差的控制抽样误差是指样本数据与目标总体的真实情况之间的差异。
在抽样调查中,如果样本容量足够大,且抽样方法随机且代表性好,那么抽样误差会相对较小。
然而,由于资源、时间等限制,完全消除抽样误差是不可能的。
因此,研究者需要在控制误差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
常见的控制抽样误差的方法有增加样本规模、选择更适合的抽样方法、提高调查问卷的设计质量等。
3. 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抽样调查相比于全面调查的主要优点在于节约资源、时间和人力成本。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可以推断出整个群体的特征和情况。
而全面调查则需要对整个群体进行调查,成本和时间消耗较大。
然而,抽样调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是抽样误差无法完全避免,样本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代表整个群体。
二是调查结果受到调查问卷设计、调查方式以及受访者个人主观因素等的影响。
因此,在抽样调查中应注意合理选择抽样方法,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4. 抽样调查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抽样调查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市场调查中,通过对样本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进行分析,可以为企业的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抽样调查的概念以及特点一、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程序抽样调查的概念:抽样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并以对样本进行调查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方法。
总体:是指所要调查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
如,要研究北京市居民户的生活质量,那么北京市所有的居民就是此次调查的总体。
抽样: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的方法代表的过程就是抽样;抽样框:编制抽样单位的目录,成为抽样框。
抽样框的范围与被调查总体的范围一致。
抽样框可分为1、名单抽样框2、区域抽样框3、时间标抽样框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出来进行调查的一部分单位。
总体是所要研究的对象,样本是所要观察的对象。
样本的大小,即样本单位数,称为样本容量,用n表示。
抽样调查的主要特点:(1)它的调查对象只是作为样本的一部分单位,而不是全部单位,也不是个别或少数单位;(2)调查样本一般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而不由调查者主观确定;(3)调查目的不是说明样本本身,而是从数量上推断总体、说明总体;(4)随机抽样的误差是可以计算的,误差范围是可以控制的。
抽样的一般程序:(1)设计抽样方案(2)界定调查总体(3)选择抽样方法(4)编制抽样框(5)抽取调查样本1 / 6(6)评估样本质量二、非随机抽样的具体方法非随机抽样概念:非随机抽样又称非概率抽样,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1)任意抽样,也称方便抽样、便利抽样、偶遇抽样。
从便利的目的出发,依靠现成的研究对象获取样本就是按调查者的方便任意抽样。
如在街头、路口、商场等,随便选择某些行人、顾客等作为抽样对象进行访问调查。
2)判断抽样,又称立意抽样,就是依据调查者的主观判断来选择样本。
样本个体的选择不是根据某一概率,而是依据研究者或调查人员的判断3)配额抽样,也称定额抽样,就是根据统计报表等已知情况,按照一定标准和比例分配样本数额,然后由调查者在各个组成部分内根据配额的多少采用偶遇抽样或判断抽样方法抽取样本。
第七章抽样调查一、抽样原理1、定义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被研究对象的总体中(全部研究对象)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观察,并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以调查所得的指标(实际观察数值)来推断被研究总体的相应指标达到对总体的认识。
简言之,抽样调查就是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来推断总体的情况。
2、抽样调查的特点⑴随机原则。
所谓随机原则,就是说在我们所研究的总体中,每一个个案都有被选中、抽取的机会。
也即我们在总体中抽样时,哪一个个案能被抽取,哪一个个案不能被抽取,不是人为主观决定的,而完全是偶然碰机会的。
⑵从数量上推算全体。
抽样调查是抽取部分个案进行调查,但它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了解这部分单位本身,而是为了据此从数量上推算全体。
⑶抽样调查使我们有可能用更少的人力、物力、时间、费用达到对总体的认识,而且可以起到丢普查资料进行修正补充,提高大范围调查的准确程度的作用,因而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几个概念⑴总体也称为母体、一般总体等。
是指具有某种统计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部个案。
也即,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例如,某批产品、某类病人、某个生产过程等。
总体的单位数通常用符号N来表示。
⑵个体也称为个案、元素。
组成总体的每个元素称为个体。
有时也称具有某种统计特征的每一个对象为个案构成一个总体的个案,可以是人或物,也可以指个性、心理反应等。
⑶样本也称为抽样总体、样本总体等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代表进行研究分析时,这一部分被抽取的个案称为总体中的一个样本。
也就是说,从总体中抽取的若干个案所组成的群体,称之为样本。
总体是大群体,样本是小群体。
在社会研究中,资料的收集工作往往是在样本中完成的。
样本的单位数(即样本容量)常用符号n来表示。
⑷抽样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即抽取总体的一个子集)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样样本的过程。
(5)抽样单位就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抽样调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点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做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那么你对抽样调查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抽样调查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抽样调查的概念抽样调查是根据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进行调查,并运用概率估计方法,根据样本数据推算总体相应的数量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抽样调查的特点抽样调查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据此推断有关总体的数字特征。
经济性好、实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属于非全面调查的范畴。
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
与其它调查一样,抽样调查也会遇到调查的误差和偏误问题。
通常抽样调查的误差有两种:一种是工作误差(也称登记误差或调查误差),一种是代表性误差(也称抽样误差)。
但是,抽样调查可以通过抽样设计,通过计算并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代表性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另外,由于调查单位少,代表性强,所需调查人员少,工作误差比全面调查要小。
特别是在总体包括的调查单位较多的情况下,抽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高于全面调查。
因此,抽样调查的结果是非常可靠的。
抽样调查数据之所以能用来代表和推算总体,主要是因为抽样调查本身具有其它非全面调查所不具备的特点,主要是:(1)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
(2)是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
而不是用随意挑选的个别单位代表总体。
(3)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调查误差的要求,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
名词解释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指在整体人口或样本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采用一定的抽样方法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研究,以获取其特定信息、观点或意见的一种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式,通过分析抽样数据可以得到关于总体的推断性结论,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选取样本来代表总体,并通过研究样本数据来了解和推断总体状况。
抽样调查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医学等。
在具体实施抽样调查时,需要确定以下几个重要要素:1. 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或现象。
例如,如果研究全国大学生对某一政策的态度,则总体是所有全国大学生。
2. 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选取的部分个体的集合。
样本应具有代表性,即反映总体的重要特征。
样本的大小应根据总体大小和调查目的确定,通常采用随机抽样或分层抽样等方法来选取样本。
3. 抽样方法:是指在决定样本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等。
不同的抽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场景,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 数据收集:是指通过设计问卷、面访、电话调查等方式获取样本个体的信息。
数据收集应当遵守一定的科学原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5. 数据分析: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通常使用统计学方法,如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等,从样本数据中推断出总体特征和总体参数。
抽样调查的优点在于降低调查成本和时间,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抽样调查也存在一些限制和偏差,例如样本选择偏差、非回应偏执、抽样误差等。
因此,在进行抽样调查时,需要注意样本选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以获取准确可靠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