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植物(教学)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17
《诗经》中的植物科普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植物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诗经》中提到的植物及其相关的科普知识:
1. 荇菜:“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荇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叶子小巧而呈现心形,多生长在池塘或水流缓慢的河流中。
2. 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芄兰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萝藦,开白色或粉色的花,果实呈纺锤形。
3. 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葭即芦苇,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生长在沼泽、湖泊等水域,可用于造纸、编织等。
4. 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木瓜是一种蔷薇科植物,果实可食用,也可用于制药。
5. 黍:“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黍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去壳后即为黄米,可煮粥或制作糕点。
6. 芄芄:“芄芄黍苗,阴雨膏之。
”芄芄指的是茂盛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黍苗茁壮成长的景象。
《诗经》中的动植物(一)《诗经》中的动植物(一)诗经在《诗经》的305首诗中,有135首出现植物,多数以植物来赋、比、兴。
但是很多植物我们已经无法辨识,或因植物种类繁多,名称有变化;或因我们在城市居住久矣,五谷尚不能分,谈何百余种植物。
现对《诗经》中植物进行整理,以重拾《诗经》中的美好。
01荇(音xìng)菜亦作莕菜,别名水荷叶,龙胆科莕菜属,多年生水生草本。
茎圆柱形,多分枝,密生褐色斑点,节下生根。
性强健,耐寒又耐热,喜静水,适应性很强。
产中国绝大多数省区,世界多地有分布。
作药用时可治发汗透疹;利尿通淋;清热解毒。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02葛藤葛为葛藤,其皮可作为纤维织布,为夏布。
覃:延长。
程俊英译《诗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5页。
《诗经·国风·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03苍耳苍耳:别名:葈耳(本草经),粘头婆,虱马头,苍耳子,老苍子,野茄子,敝子,道人头,刺八裸,苍浪子,绵苍浪子,羌子裸子,青棘子,抢子,痴头婆,胡苍子,野茄,猪耳,菜耳。
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
全株都有其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较大。
卷耳,今名称为苍耳。
同上注。
程俊英认嫩苗可食用,也可作药用;但现代中医学经过药物独立分析——《中国药物戒》2016年11期《193例苍耳子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可明确苍耳幼苗、苍耳子均涉及多脏器损伤,以消化系统损害为多,且以肝损害最为多见;外用苍耳子所致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以接触性皮炎多见;相对于上述两种植物,北方为常见。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Nanning-水水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诗经美学》选高乾源)一、《关雎》中的动植物:1.东方大黄莺或鱼鹰雎鸠(JuJiu):旧说是一种鱼鹰类的水鸟,传说此鸟雌雄终生相守。
古今注家多解之为鱼鹰。
鱼鹰民间称它为黑老鸨,通体黝黑,俯冲以利抓抓鱼,饱食后成群在船头、礁石上晾翼。
求偶时雄鸟抖动两翼,鸣声粗戾。
如此丑陋的形态,比兴为温文尔雅的人间求爱,如同把狼比兴为人。
为知诗者不取。
把鱼鹰和鱼的关系比喻为爱情,如同流行歌唱的老鼠爱大米。
胡淼先生多年从事农业科技,求证为东方大苇莺。
诗中写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乾源1] 关关、关关,这是雄雎鸠向雌雎鸠歌唱,雌雎鸠对鸣。
就像英俊的男子在姑娘的窗前歌唱一样。
先闻声后见关雎鸟,虚化而入,别有韵味...雎鸠解为鱼鹰不美且丑,然而雌雄能够终生厮守,概说它是有忠贞信念的生命,心美大于形美;若为黄莺、唱时既铿锵又婉。
铿锵是为捍卫领地,婉者又是唱给产卵、育雏的雌鸟听的。
婉又铿锵的声调是爱的不息咏唱。
我曾有诗一首赞颂昆曲名家李佩红的演唱。
亢鸣南雁行,婉爱费精神;含章锁麟囊,独自莫悲伤。
歌唱艺术也象法了爱情的精神。
2.荇菜荇(Xing)菜:在江南水乡常可见到,分布在水沟池塘等浅水处。
根生水中、叶浮水面的植物,茎可供食用。
诗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被清清的河水带动,左右摇摆着。
清情的河水就像我那绵长的思绪。
左右摇摆的荇菜就像我动摇的心。
这位是大胆真情的公子,但是他绝不同现代的花花公子,上去就是一句我爱你。
说完了就想着如何折腾上床,这位公子希望用日夜的想念来打动姑娘。
此处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是空谭,看美之人可见荇菜,但是荇菜实是空物,诗者原意不在此。
看美之人可见流水,但是流水亦复未尝有形。
大概是以空物托情,滋长出浮动的情思,借用这等空物,情思有所寄托。
此便是对空灵的渲染。
一、《鹤鸣》中的动植物:3.鹤鹤属迁徙鸟类。
《诗经》中的植物《诗经》中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诗经》中的草木蔬果共有种,可分为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水生植物、蕨类植物等①。
本文将《诗经》中的植物按照其用途分为食用植物、观赏植物、祭祀植物和其他象征意义的植物这四大类进行阐释分析。
一、食用植物“民以食为天”,食物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显然,远古人民将植物视作上天的恩赐,食用植物在《诗经》中的种类最多,可以将其细分为水果类、野菜类、药材类、蔬菜类和谷类这五类。
水果类植物在《诗经》中并不多,这类植物有桃、甘棠、梅、李、棘、葛、榛、栗、木瓜、木李、苌楚、瓜、枸等。
由于刚进入农耕社会不久,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所以这其中除了桃、梅、李、甘棠这几种因为其开花时花色美丽,作为观赏果木广泛栽培以外,其他都为野生水果,味大都略酸,只有极少部分被当做日常食用水果。
野菜类食用植物在《诗经》中种类就是最少的,大约存有三十多种。
由于农耕社会生产水平的管制,收集野菜仍就是劳动人民日常主要的食物来源。
这类植物大多生长在水中或陆地,存有芑、荠、薇、蕨、荇菜、蒌、卷耳、、藻、芹等,而荠、蒌等野菜因为食用出来较为美味,至今仍存有食用。
人工种植的植物在《诗经》中出现的不多,但由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仍有部分蔬菜和谷类作物被人工栽培,这些植物有匏(葫芦瓜)、葑、菲(萝卜)、荷(茎藕可食)、菽(大豆)、韭等,由于种植方法简单,且用途广泛,在《诗经》时代已有较长的栽培历史。
而谷类在《诗经》中约有五种,它们分别是黍、麦、牟(大麦)、稻、梁(小米),其中黍是当时北方种植最为广泛的粮食作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生活必需食物。
食用植物中除了一类较为独有,它们的功能主要就是医治,在《诗经》中也占据不少数量,这些植物存有唐(菟丝子)、(川贝母)、(益母草)、杞(枸杞)、艾(艾草)、莫(酸模)等,这些药材大都与女性存有轻易的关系。
上述这些食用植物虽然可食,但其在《诗经》中出现大都意有所指,这些植物意象多用来代指一些特殊的情感,如《有梅》中以梅来指女子青春的流逝,木瓜则作为男女爱情的信物(《卫风木瓜》),而匏,也就是葫芦瓜,在《邶风匏有苦叶》中是男女爱情的帮手,甚至于药材唐(菟丝子)在《风桑中》以及《诗经》其他篇章中是用来比喻夫妻相互依附的关系。
《诗经》中的植物分类(原创)前几天, 我就师友的提问, 回答了“《诗经》中的植物、动物有多少”的问题。
回答是笼统的、粗线条的, 只是按照它们在《诗经》中出现的前后顺序, 进行了归纳性回答, 没有进一步进行详细的分类。
现在, 我把植物和动物分成两个部分, 写成了两篇文章。
文章把它们做了进一步的分类, 举出这些植物(动物)在《诗经》中出现时的具体例句, 具体注明它们的出处。
同时, 对它们的词义进行简要的注释, 并把一些生僻字予以注音。
根据这些植物在《诗经》出现的实际情况, 把它们分为花草类(35种)、水草类(9种)、灌木类(13种)、乔木类(40种)、野菜类(6种)、蔬菜类(6种)、中药类(6种)、庄稼类(19种)等八种, 共134种。
当然, 这个统计一定会有遗漏或重复的地方, 请师友们补充、纠正。
一、花草类1.葛之覃(tán)兮, 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
葛: 一种多年生蔓草。
——————《国风·周南·葛覃》2.采采卷耳, 不盈顷筐。
卷耳: 一种菊科植物。
——————《国风·周南·卷耳》3.翘翘错薪, 言刈其蒌。
蒌: 蒌蒿。
——————《国风·周南·汉广》4.于以采蘩, 于沼于沚。
蘩:白蒿, 一种菊科植物。
——————《国风·召南·采蘩》5.白茅纯束, 有女如玉。
白茅: 一种草。
——————《国风·召南·野有死麕》6.彼茁者葭, 壹发五豝(bā), 于嗟乎驺(zōu)虞。
葭(jiā): 芦苇。
——————《国风·召南·驺虞》7、彼茁者蓬, 壹发五豵(zōng), 于嗟乎驺虞。
蓬: 蓬蒿。
——————《国风·召南·驺虞》8、彤管有炜(wěi), 说怿女美。
彤管: 辛夷花。
辛夷树大连合抱。
——————《国风·邶风·静女》9、墙有茨, 不可扫也。
2014年03⽉20⽇ 18:22来源:凤凰⽹⼭东国学讲堂:认识《诗经》中的152种植物国学讲堂:认识《诗经》中的152种植物《诗经》中的植物⼀、草本植物(⼀)粮⾷作物【麦】《鄘风·桑中》、《鄘风·载驰》、《王风·丘中有⿇》、《魏风·硕⿏》、《豳风·七⽉》、《⼤雅·棫朴》、《鲁颂·閟宫》。
【稻】《唐风·鸨⽻》、《豳风·七⽉》、《⼩雅·⽩华》、《鲁颂·閟宫》。
【稌(稻⾕)】《周颂·丰年》。
【重穋(亦作“种稑”两种⾕物)】《豳风·七⽉》。
【梁(⾼梁)】《唐风·鸨⽻》、《⼩雅·黄鸟》。
【⿉】《王风·⿉离》、《魏风······硕⿏》、《唐风·鸨⽻》、《豳风·七⽉》、《⼩雅·黄鸟》、《⼩雅·信南⼭》、《⼩雅·楚茨》、《⼩雅·甫⽥》、《⼩雅·⼤⽥》、《⼩雅·⿉苗》、《周颂·丰年》、《周颂·良耜》、《鲁颂·閟宫》。
【稷(通称为⾕或为粟)】《王风·⿉离》、《唐风·鸨⽻》、《豳风·七⽉》、《⼩雅·楚茨》、《⼩雅·信南⼭》、《⼩雅·甫⽥》、《⼩雅·⼤⽥》、《周颂·良耜》、《鲁颂·閟宫》。
【粟(⼩⽶)】《⼩雅·黄鸟》、《⼩雅·⼩宛》。
【秬(⿊⿉)】《⼤雅·⽣民》、《鲁颂·閟宫》。
【秠(⿉的⼀种)】《⼤雅·⽣民》。
【穈(⾚梁粟)】《⼤雅·⽣民》。
【芑(⽩梁粟)】《⼤雅·⽣民》。
【菽(⼤⾖)】《豳风·七⽉》、《⼩雅·⼩宛》、《⼩雅·⼩明》、《⼩雅·采菽》、《⼤雅·⽣民》、《鲁颂·閟宫》。
《诗经》中的动植物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品,它记录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其中,动植物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地运用在《诗经》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植物在《诗经》中的应用:
1. 鹿:鹿是《诗经》中经常提到的动物之一,它代表的是高贵、美丽和自由。
在《关雎》中就有“采绿野之芝,得鹿于中野”的句子。
鹿还是一种重要的猎物,被用来表示男子汉的勇气和猎手的技艺。
2. 草:草是《诗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植物之一,代表着生命、希望和力量。
在《关雎》中有“萋萋芳草,载我行役”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草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3. 梅花:梅花是中国文化中的代表性花卉之一,也是《诗经》中常见的植物之一。
梅花代表着坚强、不屈和自立,常被用来描述女性的美丽和气质。
在《小雅》中就有“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的诗句,形容梅花的清雅和高洁。
4. 鱼:鱼是《诗经》中常用的动物之一,代表着富足和幸福。
在《鱼藻》中就有“鱼在其中,王在其中”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于丰收和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动植物在《诗经》中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它们的出现,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也折射了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 1 -。
诗经中的动植物课堂展示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动植物元素,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界的独特观察和理解。
在这堂动植物课堂中,我们将深入探索诗经中的动植物形态、特征和意义,以及它们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动植物诗节咏1.1 青蛙诗经中有许多描写青蛙的篇章,比如《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既饥为之下,失节为之。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青蛙鸣叫的情景,也传递了古人对和谐自然的向往。
青蛙的鸣叫声常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宁静和美好。
1.2 柳树《蓼莪》中有“蓼蓼者莪,匪莪伊蓼”之句,描绘了垂柳的婉约姿态。
柳树在诗经中往往和少女形象结合,用来象征柔美和妩媚。
柳树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钟爱的题材,其多姿多彩的形态成为了古代诗人表达自然之美的重要载体。
1.3 杨柳杨柳被誉为诗经中的“活化石”,它广泛出现在很多篇章中,如《赏心悦·节用之时》:“遵彼垂之,受用之时。
”杨柳的柔美与生命力给古代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动植物涵义与象征2.1 鲤鱼诗经中鲤鱼的形象常与勤奋、进取相联系,比如《鲤》中的“鲤在碧波①,其色若何”;《摽有梅》中的“鲤在巧宅,穉②将安之”。
鲤鱼的形象给古代人们传递了敢于奋斗和追求的精神。
2.2 杜鹃杜鹃在诗经中的意义多样,既象征爱情的美好,也代表着凄凉的失意。
《秣马厉于陈蕃有车》中的“杜鹃啭枝头,风雨其来惧”,表达了杜鹃在严寒季节中仍能高歌的坚韧,同时也揭示了爱情的坚韧和守望。
2.3 草木《诗经》中各种草木往往也被用于隐喻情感和人生境遇。
如《终南之梁》中“落之无忧,以远方将”中的“冈③”代指高山;《采蘼·《草》》中“有既抵风,亦秀且央”的“蘼”代指草草。
三、动植物与古代生活3.1 桑树桑树在古代中国的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蚕食菜桑树与丝绸产业息息相关。
《东方之日》中的“傧户期门,桑之未落”就是描述桑树未落叶前,人们正忙着蚕养和丝织。
3.2 杨柳杨柳既是一种美丽的植物,也是古人耕作的好伴侣。
教学参考 《诗经》中的草木《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向后人展现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连年间广漠的社会历史生活画面,而其篇章中所涉及到的草木鸟兽意象,不仅增加了人们关于自然界的熟悉,更成为后人探讨先民思想情感的重要基础。
孔子所说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便揭露出《诗经》中鸟兽草木意象的最直观的作用,即增加熟悉,而《诗经》所涉及到的鸟兽草木意象,其更重要的作用是使后人通过鸟兽草木这些外在的客观物象,来析求其中所包括的先民的主观情感。
《诗经》中,尤其是国风的很多篇章都涉及到鸟兽草木,而这其中尤以草木为甚,草木不仅是作为人们知足生存所需要的东西,也是引发诗人比兴以抒发真实情感的媒介,男女婚恋生活的寄情、引情之物,祭祀中转达虔敬之情的不可或缺的祭品。
总之,上到统治阶级下到一般百姓的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草木的痕迹。
《诗经》中的草木第一是触发诗人比兴的媒介,孔子所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见《诗经》中涉及的草木种类之多,诗人或以之起兴,或以之为喻,形成了《诗经》的重要创作手法“比兴”。
“兴”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情感,引发诗人的歌唱。
所谓“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意即外物触发诗人情感而引发诗人吟咏,联想不已。
而这种联想是跳跃式的,完全不需要理性的逻辑思维,自然事物凡是足以感发意志、引发联想者,皆可起兴以表达动之于中的情感。
《诗经》中因草木起兴,或抒发情感不顺而郁悒之情、或表达仰慕贤者的爱戴之情、或祈求美好生活的真实情感,让咱们真实地了解到先民们的喜怒哀乐。
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梦寐以求,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此诗闻一多在《风诗类钞》中曰:“《关雎》,女子采荇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
”这一说法不必然正确,起兴没必要完全依照理性逻辑思维来研究,诗中的淑女采荇菜不该当以实际场景来看待,而应该是君子目见河边之荇菜,而联想起所悦之淑女,进而想起求而不得、夜不能寐的情境,故反复咏叹,并表达自己期望与淑女过着“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