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
- 格式:doc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4
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深入分析。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知识点01 体液体液: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2/3)体液 组织液细胞外液(1/3) 血浆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淋巴,等课程标准目标解读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以血糖、体温、PH 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构建血浆、组织液、淋巴及细胞内液之间的联系。
3.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4.运用图示或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知识点02 血浆、组织液、淋巴及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知识点03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与溶液浓度有关,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
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Cl-。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pH是7.35 ~ 7.45血浆pH处于正常范围的原因是与它含有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
血液中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
如: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等(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在37.5℃左右。
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和生物的生命活动。
知识点04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考点01 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1.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来源、组成及关系比较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消化道吸收;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形成;在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由消化道吸收而来(如:短链脂肪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后进入血液,而中长链脂肪酸则被吸收入淋巴,随淋巴循环,经胸导管入血)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各成分含量与血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考点解读】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探究】
2、例题精析:
〖例题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 .二氧化碳和氧 D .乙酰胆碱
解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葡萄糖主要是血浆与组织液的成分之一,二氧化碳主要存在于组织液和血浆中;氧主要存在于组织液中,少量存在于血浆中;乙酰胆碱是属于神经细胞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组织液的成分。
答案:A
〖例题2〗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 3 8. 5 C. 6 D. 10
解析: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骨架。
大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人肺泡,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因此肺泡中的氧气进人血液要通过4层细胞膜;8层磷脂分子,血液中的氧气再进人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还要经过红细胞膜的两层磷脂分子。
因此共需经过10层磷脂分子。
答案为D 。
〖例题3〗(2005年江苏)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 发生剧烈的变化。
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
A 、碳酸氢钠
B 、碳酸
C 、三磷酸腺苷
D 、钾离子
解析: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磷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 影响不大。
答案为A 。
〖例题4〗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 2的浓度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解析:组织细胞是代谢的场所,在代谢中不断消耗O 2以氧化分解有机物并产生CO 2。
组织细胞(细胞内液)中的来自组织液,组织液中的O 2 又来自血浆,血浆中的O 2则来自肺泡(外界空气)。
气体交换的基本方式是扩散,其方向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因此O 2浓度高低顺序为:
外界空气>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即组织细胞中的02浓度最低。
答案为:A 。
〖例题5〗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人A,即过程b是以方式进行的。
b过程不包括对部分吸收。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只写字母)。
其中A中的水以形式进人消化道。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
A和B的交换是通
过结构进行的。
(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后者
(5)过程c和d依次表示作用。
(6)E与A相比,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解析:从题图可知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细胞内液,D为淋巴。
消化道吸收水是以自由扩散(或渗透)方式进行的,小肠吸收的脂质有一部分未直接进人毛细血管.血浆(A)、组织液(B)、淋巴(D)构成了内环境,血浆中的水以消化液形式进人消化道,代谢终产物的排出途径主要是经肾脏,另外肺和皮肤也可排出部分废物。
血浆和组织液只隔一层毛细血管壁,两者中物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交换,e表示物质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f则表示部分组织液进人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c、d分别表示了尿液形成的两个阶段: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浆在流过肾小球时,大分子蛋白质是不能滤过的,因此,原尿中无大分子蛋白质。
答案:(1)自由扩散(或渗透)脂质(2)A,B,D消化液(3)皮肤排汗毛细血管壁(4)可逆单向不可逆 (5)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 (6)大分子蛋白质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
A.组织液
B.内环境
C.血浆 D.淋巴
答案:B
2、(1997年上海)对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
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
答案:D
3、(2004年上海)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A、淋巴液
B、组织液
C、血浆
D、唾液
4、手脚皮肤磨出的水泡,其中浅黄色的液体是,它来源于。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
D.血清
答案:A
5、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十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0
C.纤维蛋白原、Ca2十、载体
D. 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答案:D
6、如右图所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
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
A.①组织细胞
B.②组织液
C.③水
D.④红细胞
答案:C
7、人体皮肤表皮细胞获得O2是直接从()
A.周围的空气中得到 B.周围的水中得到
C.组织液中得到 D.血浆中得到
答案:C
8、脂类物质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开始,一直到被输送到各部分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
①血浆②淋巴③组织液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 D.③②①③
答案:A
9、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A.血浆
B.血浆和组织液
C.淋巴和组织液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10、如图所示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B液为,C液为 ,D液为。
三者共同
构成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
为。
(2) C0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
是。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
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
不足,可使血液中浓度升高,导致病的发生。
答案:(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
(2)胰腺细胞中CO2浓度比毛细血管中CO2浓度要高,所以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
(3)胰岛素血糖糖尿病(高血糖)
●拓展题
右图是人体对水的摄入、吸收、分泌和
排出的途径。
(1)请将图中的a、b、c、d所代表的具
体内容或答案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①a过程中的水是在 (细胞器)中产生的。
②b过程中的水分通过方式进人体内环境。
③c过程中的水分通过的形态进入消化道。
④d过程中的水分是以形式排出的。
⑤e过程中的水分是以形式排出体外的。
⑥f(肾小管中的水分)过程中的水分通过作用进人内环境.
(2)简答水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①。
②。
答案:⑴①线粒体②自由扩散(渗透作用)③消化液④水蒸汽⑤汗液⑥重吸收
⑵①结合水是细胞和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组分
②自由水是生物体内良好的溶剂;运输各种物质;参加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