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相人口诀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曾国藩《冰鉴》相人术,40字看懂天下人!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曾国藩应该算一个。
能选贤任能,可以说是曾国藩事业成功的一大法宝。
曾国藩认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
就是说,用人慎重须以知人至深为前提,具备察人本质的眼力。
曾国藩辨识人才的法门,被许多人视为“相面术”。
流传甚广的曾国藩八句相人口诀,可以说是曾国藩对相人术的总结,有的内容也显然超出传统相人术的范围,而融入一些新的考察、观察人的方法。
1、“邪正看眼鼻”忠、奸是中国人看人当中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如果连好人和坏人都不能识别,那何谈用人。
所以曾国藩把识人口诀中的第一句话定为“邪正看眼鼻”,如果鼻子和眼睛不正,即俗话讲的眼斜鼻歪,在曾国藩看来这个人肯定心术不正。
2、“真假看嘴唇”口为出纳官,不嫌大。
口德、口贼是完全截然不同的两极。
口以方、广、厚为贵。
又有“开欲大而合欲小”之说。
3、“功名看气概”一个人有没有功名,曾国藩说要看人的气概。
有的人就是一出场把所有的人都带动起来,像谈恋爱的时候也有一见钟情,被对方的一种气质所慑服,有一种追随的感觉。
4、“富贵看精神”这里的“精神”是精气神的意思。
曾国藩说有的人才即便你着意培养,但因为他不能长享富贵,可能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在私下跟赵烈文谈话时非常惋惜地说,胡林翼是湘军第一苦命人,虽有非凡的英雄气概,却是一种苦相,即精气神不足,所以不能够长久。
5、“主意看指爪”人有没有主意,他说主要看指爪。
手以厚、软为贵。
手指纤长,其人聪颖,有主意,短而粗者愚鲁。
曾国藩说,“手心、手掌心当中纹络清晰而浅者,心定”。
这个心定就是主意定,临事不慌乱。
“手掌纹络浅而乱者,人心乱、心浮”。
6、“风波看脚筋”人衰老的时候也是从足开始,所以他说“风波看脚筋”。
有的人就是无风无浪、无灾无难到三公,位置升得很高;而有的人则是一生坎坎坷坷,才最终有成就。
这就属于有风波的那种人。
7、“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这两句不是相人,而是观察人。
相面宝典-曾国藩《冰鉴》作者:九天浴火凤 2010-08-07 12:08 星期六晴对曾国藩《冰鉴》的摘录(白话)曾国藩相术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第一神骨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就相当于去打开两扇大门。
门打开之后,自然可以发现里面的宝藏物品,而测知人的气质了。
两扇大门--精神和骨铬,是观人的第一要决。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
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译文:一个人即便“神”是清纯的,但清纯又分奸邪之清与忠直之清,这奸邪与忠直则不容易分辨。
要考察一个人是奸邪还是忠直,应先看他处于动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
眼睛处于静态之时,目光安详沉稳而又有光,真情深蕴,宛如两颗晶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动态之时,眼中精光闪烁,敏锐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
双眼处于静态之时,目光清明沉稳,旁若无人。
处于动态之时,目光暗藏杀机,锋芒外露,宛如瞄准目标,一发中的,待弦而发。
以上两种神情,澄明清澈,属于纯正的神情。
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有如萤火虫之光,微弱而闪烁不定;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有如流动之水,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
以上两种目光,一是善于伪饰的神情,一是奸心内萌的神情,并且淫欲心很强。
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总是像惊鹿一样惶惶不安。
以上两种目光,一则是有智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则是深谋图巧又怕别人窥见他的内心的神情。
具有两种神情者多是有瑕疵之辈,具有后两种神情者则是含而不发之人,都属于奸邪神情。
可是它们却混杂在清纯的神情之中,这是观神时必须仔细加以辨别的。
道家有所谓“收拾入门”之说,“收拾入门”有“排兵布阵”之意。
对于小心谨慎的人,要从尚未“收拾入门”的时候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平时愈是小心谨慎,他关键时刻的举动就愈是不精细,欠周密,总好像漫不经心,这种精神状态,就是所谓的轻慢不拘;对于率直豪放的人,要从已经“收拾入门”的时候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平时愈是率直豪放,他关键时刻的举动就愈是慎重周密,做什么都一丝不苟。
曾国藩四句话,识遍天下人!在中国历史上,能称得上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
曾国藩应该是一个。
能任用人才是曾国藩事业成功的法宝。
曾国藩认为,做事无非是用人,用人必须先知先觉。
也就是说,谨慎用人要建立在深入了解人的基础上,要有审视人的本质的眼力。
曾国藩鉴别人才的方法,被很多人视为相面术。
广为流传的曾国藩关于接人的八句话,可以说是曾国藩对接人之术的总结,有些内容明显超出了传统接人之术的范畴,融入了一些新的考察和观察人的方法。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第一:“邪正看眼鼻”。
曾国藩把识人口诀中的第一句话定为“邪正看眼鼻”,如果鼻子和眼睛不正,即俗话讲的眼斜鼻歪,在曾国藩看来这个人肯定心术不正。
正如看京戏的时候,脸谱一出来就知道这个人是奸臣还是忠臣。
技术上七尺身不如一尺头,一尺头不如一寸眼。
所以看一个人,首先要看鼻子和眼睛对不对。
第二:“真假看嘴唇”。
口为出纳官,以方、广、厚为贵。
又有“开欲大而合欲小”。
嘴唇:如果上唇盖不住下唇,男必多诈,女必克夫。
口像鸟嘴最难交,历史记载说:“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功后决计和他分手,就是看出他长颈鸟嘴,不可共享安乐。
”史书上又记载,汉代老妇人许负,就是凭周亚夫的口,相出他必将饿死的:相法说,有横纹深入口内,必然饿死。
第三:“功名看气概”。
曾国藩说他想看看人的阳刚之气。
有的人就是一出来就把大家都带动起来。
这种气场是天生的,也是后天培养的结果。
第四:“富贵看精神”。
曾国藩私下与谈话时,非常惋惜地说,胡林翼是湘军第一个恶业土著。
薛福成也表现出胡林翼一脸苦相。
虽然他有过人的英雄气概,但他是个苦脸,也就是精神不振,所以不能长久。
我们通常说人活一口气,长命百岁,短命百岁。
这个气就是精神。
精是有形的东西,而气和神属于无形的东西,但是气和神这种无形的东西必须有精来支撑,无论男女都是如此。
所以曾国藩说财富和精神。
第五:“主意看指爪”。
曾国藩这套识人、用人的本领,重点又在哪里呢?以后我们会为《世纪名堂》微友们陆续介绍曾国藩的那本相学名著《冰鉴》。
曾国藩总结了相人之术的总口诀:要看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关键要看他的眼睛和鼻梁。
要看一个人是不是虚伪,是不是喜欢说谎话,主要要观察他的嘴唇。
要看一个人将来能做多大事,要看他的气概和气度。
要看一个人有没有富贵命,也就是将来能不能飞黄腾达,主要要看他的精神状态。
要看一个人聪不聪明,要看他的手,其实也就是动手的能力。
要看一个人会不会经历磨难,要看他的脚和脚筋。
要看一个人说话、干事是不是有条理,主要要凭借他的说话内容与说话方式来分析。
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素质往往决定了他的人生,以及他做事的成败,所以曾国藩看重这些方面的观察,也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符合人才的选拔条件。
究其本质,曾国藩还是着眼于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素质,而这些其实是就是曾国藩识人时的重心所在,曾国藩识人的本质就是选拔人才。
倘若我们如果能够综合曾国藩在家训中,包括他在给朋友的书信中,所提出的用人理论,我们还是可以总结出,曾国藩所谓的人才论相比较于“唯才是举”这种说法,还是相当独特的,也就是说,确实和一般人不太一样。
事实上,所有成功的人基本上都很会发现并使用人才,这基本上也是作为一个成功领导者的首要条件。
像刘邦,相比较于项羽,可以说是一无是处。
要知识没知识,要文化没文化,要长相没长相,要力气没力气,甚至出身也远不如项羽,人家项羽是楚国贵族的后代,刘邦呢,最早不过是个无业游民。
但刘邦只有一点比项羽强,就凭这仅有的一点优势,他最终战胜了项羽,赢得了天下。
刘邦唯一的一点优势,就是他肯用人,他会用人,他能真正做到唯才是举,甚至连陈平这种据说是生活作风有问题的人,他也不管,也照样重用,这才叫真正的唯才是举!总的来说,曾国藩在他的家训里认为用人要分为四部来进行,我们可以称之为“用人四部曲”。
第一步“广收”。
曾国藩也主张首先要尽可能地网罗人才,选人、用人的标准不要太严苛。
太准了!曾国藩看人八决:耳鼻牙齿全都被看透了!99%同学不知道的历史:/古人拉屎拿什么擦屁股//古代游牧民族全解/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曾国藩在为人处世、识人……很多都值得学习!曾国藩看人有八个诀窍,耳鼻牙齿全都被看透了!还真是很准!一、邪正看眼鼻:眼闪鼻歪的人不正直看一个人,先要看他是邪还是正。
正的人往往比较容易接近,对于邪的人,最好敬而远之,与他保持一定距离比较好,否则就很可能被他拖下水。
那怎么看邪正呢?通过看眼睛、看鼻子。
一般人的眼睛很容易看,你就看他敢不敢正面看你。
如果他眼神闪烁,东转西转,那他就肯定有问题。
一个人的眼神如果老是左右闪烁不定,那往往就说明他很心虚,或者没有诚意。
可是他如果一直盯着你看,或者狠狠地瞪着你也不行,所以要恰到好处地看人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
其实人最难修炼的就是眼睛,看也不对,不看也不对,用力看不对,不用力看也不对,这都要靠你自己去修炼。
中国人看人先看邪正,所以第一看对方的眼睛,第二看对方的鼻子。
千万记住,鼻子是首先要修炼的,因为眼睛要比鼻子自然得多,也难以修炼,所以先修炼相对简单的鼻子。
一定要注意鼻子,因为那是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
那么,应该怎么注意鼻子呢?第一,不要受伤。
第二,如果鼻子有什么问题要赶快去了解,弄清楚原因,然后自己好好调一调。
二、聪明看嘴唇:嘴唇厚的人多半忠厚有人说:“如果要用睛空来比喻眼睛的话,口便是芳香的乐园,同时它充满了热情与情欲的果实。
知性的美,可以由眼睛表现出来,而感情的美,则可由嘴唇来加以表现。
”由现。
”由此可见,在五官中,口也是非常重要的。
嘴要大,才能吃四方,嘴大的人一般比较豪放大胆,性格坚强,精力充沛,富于行动及决断力,会努力拼搏。
嘴巴大的人在性格方面多属乐天派。
嘴唇是厚一点好还是薄一点好?厚一点好,上唇要掩得住下唇。
嘴唇厚的人往往比较忠厚,为人处世基本能以诚相待,给人以实在、讲信用的感觉。
而嘴唇比较薄的人,通常为人较轻浮,容易乱讲话,所谓“祸从口出”,因此容易得罪人而树敌。
曾国藩识人口诀8句
曾国藩识人口诀是曾国藩在《冰鉴》一书中提出的一套观察、鉴别人才的方法。
以下是这8句口诀:
1.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2.语默自持,贵有恒德;行动适宜,贵在得体。
3.眉宇之间,独见精神;言谈举止,透露气质。
4.心术正大,品行端庄;志向远大,胸怀宽广。
5.知识渊博,见识卓越;思维敏捷,判断准确。
6.待人真诚,处事公正;忠诚老实,信守承诺。
7.勤奋好学,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8.能屈能伸,适应环境;善于变通,应变自如。
这八句口诀主要是从人的外貌、言行举止、性格品质、学识能力、为人处事等方面来观察和鉴别一个人的优劣。
曾国藩教你如何以容貌来判定人的“格局、仕途、志向与富贵”曾国藩相术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容貌”此为曾国藩《冰鉴》第三章,这里着重对人的“容和貌”进行的论述如下:一、《冰鉴》“容”、“貌”总括:①“容”和“貌”是两个概念,有各自的含义,不能混为一谈。
②“容”指人的整个身体及其表现出来的情态,“貌”则是指天庭至地阁之间的整个脸部。
③容的范围限七尺之躯,“貌”的范围在“两仪”之间。
二、《冰鉴》“容”、“貌”各自的体现:①“容”主要体现人的整个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不是均衡、匀称,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完美的整体,来判断这个人的奸邪、才华、志向和命运。
②“貌”主要体现人的面貌之相有无“清秀、古朴、奇伟、秀致”这四种特征,并从中来判断这个人的奸邪、才华、志向和命运。
下面愚下就带领大家走进《冰鉴》原文赏析:▲容以七尺为期,貌合两仪而论。
胸腹手足,实接五行;耳目口鼻,全通四气。
相顾相称,则福生;如背如凑,则林林总总,不足论也。
译文:凡是观人形貌,观姿容以七尺躯体为限度,看面貌则以两只眼睛来评断。
人的胸腹手足,对应都和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相互关系,都有它们的某种属性和特征;人的耳目口鼻,都和四气--即春、夏、秋、冬四时之气相互贯通,也具有它们的某种属性和特征。
人体的各个部位,如果相互照应、匹配,彼此对称、协调,那么就会为人带来福分,而如果相互背离或彼此拥挤,使相貌显得乱七八糟支离破碎,其命运就不值一提了。
▲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
短不豕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所谓"整"也。
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宜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所谓"整"也。
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
他如手长于身,身过于体,配以佳骨,定主封侯;罗纹满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
曾国藩识人术,四十字看懂天下人国学大师南怀瑾在他的《论语别裁》一书中谈到:“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
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根据《冰鉴》所述,曾国藩将其相术口诀归纳为以下四十字: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四十字口诀呢?下文国馆将为你一一道来: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曾说:“察心之邪正,莫妙于观眸子。
”然心主神志,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人的两只眼睛里。
通常喜斜眼看人的人,多心术不正者;而一个人与人交谈时眼神飘忽不定,躲躲闪闪,这是内心不忠实的潜意识所导致的。
在曾国藩看来,一个人眼斜鼻歪,鼻骨冲犯两眉,则必存有邪念。
另外,一个人端庄厚道,必然慎言,此类人多忠实可靠,相反一些饶舌多余、爱搬弄是非之人,则多不可靠,对于这种人说的话则不必多理会,即使说好话,也多为虚情假意。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一个人有没有功名,曾国藩认为要看人的气概。
一个正气凛然之人,让人不禁为其气概所慑服。
民国初期的爱国将领范绍增便最好地印证了这点:他曾放言说:“袍哥人家,认黄认教、绝不拉稀摆带!”就凭这豪侠气概的宣言,他由绿林好汉成为了雄踞一方的枭雄。
“富贵看精神”,是讲一个人能否善始善终,富贵吉祥,就在于他是否有精气神。
曾国藩曾私下跟赵烈文谈话时非常惋惜地说,胡林翼是湘军第一苦命人,虽有非凡的英雄气概,却是一种苦相,经常神色黯然,即精气神不足,所以不能够长久。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曾国藩说:“手心、手掌心当中纹络清晰而浅者,心定。
”这个心定就是主意定,临事不慌乱;反之,“手掌纹络浅而乱者,人心乱、心浮”。
另外,手指细长细腻指甲明亮的,通常做体力活少,做脑力活较多,因而能有多思,点子多。
至于“风波看脚筋”一句,在他看来,脚筋粗壮突起的人奔走能力强,孔武有力,执行力强,但闲不住,不喜平静,爱找事做,也就难免易惹风波。
曾国藩最经典的七句观人术口诀,帮你看人,一看一个准古代圣贤的最高标准就是要做到“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但纵观中国历史,真正能集“三不朽”于一生的只有两个半人,其中两个人是指孔子、王阳明,另半个人则是指“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
虽然曾国藩只算得上半个圣人,但他却有胜于孔子和王阳明的地方,那就是曾国藩还特别擅长观人、识人,并且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观人术口诀,以及观人术书籍《冰鉴》。
曾国藩经常在日记中总结观人术心得,比如他写道“细参相人之法,神完气足,眉耸鼻正,足重腰长,处处相称,此四语者,贵相也,贤才相也。
若四句相反则不足取矣”等等。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挺经》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和沟通与我们的生活事业息息相关。
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既游刃从容,又不失真诚与仁爱;既立志于事业,又不失家庭的和谐?在《挺经》中,你能看到曾国藩顺境中的修养与知足,逆境中的坚挺与忍耐;做事的勇毅与勤廉,决策时的虚心与明强。
《冰鉴》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
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
”冰鉴,取其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
《冰鉴》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论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心理。
讲究均衡与对称、相称与相合、中和与适度、和谐与协调、主次与取合等等,是我国古代专论文人的理论著述之一。
曾国藩原典人物传记但要说曾国藩最经典的观人术口诀,非这段话莫属!《曾国藩日记》中写道:“因忆余昔年求观人之法,作一口诀曰: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大家若悟透了这段话,也可以看人一看一个准。
我们如果不知道如何观察一个人,也可以参照了这7句话,因为它可以帮你看人八九不离十!下面我们来一起仔细品味一下!★1、邪正看眼鼻;释义:一个人奸邪或者忠正,可以从他的眼睛和鼻子看出来。
曾国藩《冰鉴》相人术原文地址:曾国藩《冰鉴》相人术作者:大宗师曾国藩《冰鉴》曾国藩相术口诀邪正看耳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第一神骨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渭也。
“山骞不崩,唯百为镇”,骨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译文: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
”这个精华,用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
俗话义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
”这里所说的“镇石”,相当于一个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骨骼。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
像工人、农民、商人、军士等各类人员,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
作为以文为主的读书人,=,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丰俊与否。
精神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深藏于内的各种宝藏物品,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就相当于去打开两扇大门。
门打开之后,自然可以发现里面的宝藏物品,而测知人的气质了。
两扇大门--精神和骨铬,是观人的第一要决。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人而深思。
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译文:古之医家、文人、养生者在研究、观察人的“神”时,一般都把“神”分为清纯与昏浊两种类型。
“神”的清纯与昏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因为清纯又有奸邪与忠直之分,这奸邪与忠直则不容易分辨。
要考察一个人是奸邪还是忠直,应先看他处于动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