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霍布斯的人性论
- 格式:pdf
- 大小:76.29 KB
- 文档页数:2
人性的善恶探讨人性的善恶一直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对于人类的行为和动机,人们一直存在着争议和不同的观点。
本文将探讨人性的善恶,并从不同角度分析人性的本质。
一、人性的善恶观点1. 人性本善观点人性本善观点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善良的本性。
这一观点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儒家强调人的教育和修养对于塑造人性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人性本善,只是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恶的行为。
如果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人们就能展现出善良和正直的品质。
2. 人性本恶观点人性本恶观点则认为,人类天生具有自私和邪恶的本性。
这一观点源于西方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的思想。
霍布斯认为,人们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私的,只追求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利益。
因此,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需要通过政府的权威来实现。
二、人性的善恶与环境的关系人性的善恶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环境对人的行为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处于良好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他很可能表现出善良和正直的品质。
相反,如果一个人处于恶劣的环境中,受到不良的教育和引导,他可能会表现出邪恶和自私的行为。
三、人性的善恶与道德的关系人性的善恶与道德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道德是人们对于善恶行为的评判标准和规范。
人性的善良和正直是道德的基础,而人性的邪恶和自私则是道德的挑战。
道德教育和道德规范的制定对于引导人们展现善良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四、人性的善恶与社会的关系人性的善恶与社会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的场所,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于塑造人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和谐、公正、公平的社会能够激发人们的善良和正直,而一个不公正、不公平的社会则容易导致人们的邪恶和自私。
五、人性的善恶与个体的选择尽管环境、道德和社会对于人性的善恶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个体的选择也是决定人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识和自由意志,可以选择善良的行为,也可以选择邪恶的行为。
霍布斯的思想主张分析霍布斯的思想主张分析霍布斯的思想主张分为哲学思想主张、政治思想主张。
下面就来箱子讲一下霍布斯的思想主张。
霍布斯图片霍布斯的哲学主张又分为自然哲学、偶性哲学,自然哲学其意思就是霍布斯指出就是某个东西,是由于它的广袤,所以把它叫做物体,它的存在并不是依赖我们的思想而生存,所以说这个物体它是独立存在的。
霍布斯的物体的解说充分的突出了数学和力学的发展成效,霍布斯完全的呈现机械唯物主义。
偶性哲学,霍布斯提出偶性就是存在物体是不被看到的物体,它的存在于某个物体中,不能因为你的看不到就说他不存在。
霍布斯通过用机械的方式把人的存在,也看作是自然的物体,人不过有自己的思想、意识,但是人也得遵从自身的生存规律。
政治思想的主张就是霍布斯主要提倡的是国家要订立的制度,霍布斯通过他的假设自然状态的情况进行过的分析,从而引出的人们想要和谐的生活就要走出自然生存的状态。
霍布斯的政治思想他主要张契约论,就是说人要促成国家的主要因素就是,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部分,要想人人相互平等,就要签订合约,并推选出主宰者来掌控,从而形成国家。
但前提是主宰者也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人每个事情,否则就失去了走出自然状态的初衷,所以霍布斯的思想主张主要的意思是霍布斯讲述生存之道,让人能够产生的仁爱之心。
托马斯·霍布斯简介托马斯·霍布斯生于一五八八年四月五日的英国英格兰,死于一六七九年,享年九十一岁。
是著名的政治学家、哲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里,霍布斯小时候就在马姆斯伯里的教堂接受教育,十五岁也就是一六零三年去往在牛津大学读过书,在校期间担任贵族家教老师。
托马斯·霍布斯图片托马斯·霍布斯一六一零年和年轻的威廉游历整个欧洲大陆,也因为这样霍布斯能够在牛津大学学习经院哲学教育。
一六二八年成功的用英文翻译了修昔底德所写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希腊文,并成为第一个成功翻译希腊文为英文的第一人。
一六三一年受到卡文迪许家族的邀请雇佣他,他担任教导威廉之子。
霍布斯的思想主张总结霍布斯(Thomas Hobbes)是17世纪英国政治哲学家,他的思想主张以及政治哲学体系被称为霍布斯主义。
霍布斯的理论对于现代政治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他的理论主要关注权力、政府和社会契约等议题,并试图建立一种基于权力和利益的政治秩序。
下面将对霍布斯的思想主张进行总结。
1. 人性观点:霍布斯认为人的本质是自利的和自私的,追求权力和享乐是人的本性。
他认为人之间的竞争和争斗是不可避免的。
2. 自然状态:霍布斯提出了“自然状态”概念,认为如果没有中央政府的统治,人类将会陷入“万人为敌”的状态。
在自然状态下,人人自卫,抢劫和暴力行为层出不穷。
3. 社会契约:为了摆脱自然状态的混乱和危险,霍布斯主张人们应当达成社会契约,并放弃一部分自由来换取保护和安全。
他认为人民应当将权力交给一个强大的统治者,以确保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4. 统治者的权力:霍布斯主张统治者应当具有绝对的权力,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他认为统治者的权力应当是不受限制的,不可挑战的。
霍布斯认为人们将自己的权力转交给统治者,以免陷入混乱和冲突。
5. 绝对主权:为了确保统治者的权力得到维护,霍布斯主张建立一个绝对主权的政府。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拥有无限的权力,而人民则没有权利对其行为进行干涉。
只有通过维护统治者的权力,社会才能稳定和有序。
6. 国家的目的:霍布斯认为国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安全和幸福。
他认为政府应当通过维持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来实现这一目的。
政府的任务是为人民提供和平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7. 人民的义务:霍布斯主张人民应当服从统治者的权威,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他认为人民没有权利反抗或废除统治者,因为只有统治者的权力才能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8. 宗教观点:在宗教方面,霍布斯提出了宗教和国家应当相统一的观点。
他主张国家应当控制宗教事务,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一致。
9. 选举与民主:虽然霍布斯主张统治者应当拥有绝对的权力,但他并不完全排斥选举和民主。
霍布斯思想总结与体会霍布斯思想总结与体会霍布斯(Thomas Hobbes)是17世纪英国的哲学家、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被认为是社会契约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著作《利维坦》被视为政治哲学的经典之作。
霍布斯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政治、社会和法律理论,并对后来的哲学及政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霍布斯思想的总结与体会。
首先,霍布斯的思想强调人性的自利本性。
他认为人性本质上是自私自利的,追求权力、财富和满足感。
在他看来,人们之间的斗争和争夺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无休止的竞争状态称为“战争的状态”。
因此,人们需要通过社会契约来建立一个统治者,以维持社会的秩序和安宁。
其次,霍布斯的思想强调了政府的合法性。
他认为政府的权威来自于人民的选择和委托,并通过契约建立。
人们自愿放弃一部分权力和自由,以换取安全和秩序。
政府因此具有维持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利益的责任。
第三,霍布斯的思想强调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根据他的观点,国家是最重要的政治实体,应该拥有绝对的权力。
国家的权力不受限制,不服从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
这种国家主权的概念对后来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霍布斯的思想提出了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他认为,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恢复是政府的首要任务。
在他看来,为了实现社会稳定,政府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军队和执法机构,并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政府的权威和统治需要得到人民的尊重和听从。
综上所述,霍布斯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政治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观点强调了人性的自私本性以及社会契约的合法性,提出了政府的重要作用和国家主权的概念。
他的思想理论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它们对于我们理解政治秩序如何建立和维护,以及政府如何保护人民利益和权益,都提供了有力的启示和指导。
霍布斯的政治思想一、国家理论(一)人性论霍布斯认为人的本性是自利或自私的。
自我保存是支配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
“在人的天性中,我们发现有三种造成争斗的原因存在。
第一是竞争,第二是猜忌,第三是荣誉。
”人的欲望无穷无尽,“得其一思其二,死而后已,永无休止”。
霍布斯从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两个方面探讨了人的这种贪欲的本性(二)自然状态霍布斯认为,在国家成立之前,人类处于自然状态中。
人有运用一切手段保全自己的自然权利。
在自然状态下,人人平等,这种平等表现在:1.人与人之间在体力和智力上大体平等2.一切人对一切事物都有同等的权利同时人人又都是自由的。
这种自由是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
它最主要的表现在人的自我保存上,每个人都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用自己的力量保存自己。
所以自然状态只能是“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三)自然法理论霍布斯认为,在没有法律和权威的情况下,凭着人的本性和欲望就会出现战争状态。
但人类为什么没有陷入战争状态?根本原因也在于人的本性之中。
人的本性由两部分组成:理性和情感。
人惧怕战争状态所带来的死亡,于是人的理性“便揭示出可以使人同意的方便易行的和平条件”,这种理性所揭示的就是“自然律”或“自然法”,它“禁止人们去作损毁自己的生活或剥夺保全自己生命的手段的事情”。
自然法促使人们要求摆脱自然状态以便过和平幸福的生活。
自然法就是理性所发现的诫条或一般原则,霍布斯认为有13条自然法,其主要内容有三条:1.寻求和平、维护和平以及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保全自己2.为了和平和自身的安全,每个人都应该放弃自己的力量和权利,而且让渡的权利必须与得到的权利相等3.履行契约(四)国家的产生:社会契约论每个人都放弃自己全部的权力并把它交给一个人或由一些人组成的会议,使他(们)担当起他们的人格,并且承认他在公共和平与安全领域所作的一切都是大家同意的。
契约的宗旨是保护和平与安全。
这样国家就产生了。
被授予权力的人或会议是主权者,其他的一切人都是主权者的臣民。
试论韩非与霍布斯的人性思想及理论变化的异同人性,是指一个人在天生时所具有的种种本源特质,如生理现象、情感、人格、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固有特质。
人性哲学是指哲学中探讨人类本性的一个分支。
在人性哲学中,韩非的人性思想和霍布斯的人性思想是两种比较高度的思想体系,它们各自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本文将分别分析两位哲学大师对人性的理论及变化所作出的贡献。
一、韩非的人性思想韩非的人性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思想之一,是中国“法家”学派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非主张人性与恶有关,认为人性本恶(韩非子·说劝下·人性恶)。
因为人们本性自私、贪欲,会为谋求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
他认为,要想使人类和谐相处、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就必须通过法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此外,韩非还提出了“威猛”、“默法”、“锄奸”等理论,强调了法律的执行必须轻狱重刑,对违法者采取严厉措施,才能有效地遏制人性中的恶。
以此为例,夫子曾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于外,筋骨于内,而愈饱食足养,益辟而勇也。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固疾,然后知轻重。
安让,然后能徵。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行有常,而知有常,常乎无常,而敬之反乎道。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错,必有一得。
夫过犹不及,惟有馀力,上尽援之,不盈则已,天罚下人。
”此即所谓的“三愆之言”。
其次,韩非还曾明确要求君主明察秋毫之末,严格监控百姓,即全能监视的“帝者”,其自己理所当然的完美,而百姓,则应受到高强度、高密度的监察。
据《韩非子·说极》载:“如管霸、白圭之忠,章缪、载之直,君人者必明谕之:‘警突而未闻者十有一二,过听而未见者五有一二。
’居间说者,侧目旁视。
君人之愉,无所不闻,无所不见。
此之谓识人知意之术也”(韩非子)。
再次,韩非对人的天性进行了强化,他认为“人非生知,而知由生入。
事非毋因,而因由事起。
人性论读后感《人性论》是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代表作之一,它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制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阅读完《人性论》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霍布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秩序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对自身的行为和社会的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霍布斯在《人性论》中提出了“人人为人”的观点,认为人性的本质是自私自利的,人们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时会不择手段地竞争和斗争。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运行需要一种强大的中央权力来维护秩序和稳定,否则社会将会陷入混乱和动荡。
这种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使我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制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阅读《人性论》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自私自利和竞争的本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地竞争和斗争。
这种自私自利的本性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行为,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
与此同时,霍布斯对社会秩序的思考也使我对社会的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他认为社会需要一种强大的中央权力来维护秩序和稳定,否则社会将会陷入混乱和动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因为缺乏有效的中央权力而陷入了混乱和动荡之中。
这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也使我对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产生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霍布斯的《人性论》是一部极具启发意义的著作,它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运行规律,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制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阅读完《人性论》之后,我对人性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也对自身的行为和社会的运行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制度,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教育2。
18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霍布斯的性恶论与契约国家内容摘要%“人类生而自由,人类生而平等”,这意味着每个人生来就享有对自然资源同等的占有权利。
但人 们生性自私,趋利避害,拥有对权力、财富和荣誉强烈的追求欲望,为了掠夺更多资源,随时可能侵入他人的个 人领域,竞争和战争一触即发。
要想摆脱人人为战的状态,只能迫使人类建立某种秩,人们只有 权,,自然立,成一个政治共同体,把所有的权力和力托一个人或一个集体,能每个人的生 和 。
关键词:性 自然权托马斯•霍布斯(英语:Thomas Ho))es,1588 年4月5 日一1679年 13月4日)是英国的政治哲学家,他 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认 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若君主可以 履行该契约所约定的保证人民安 全的职责,人民应对君主完全忠 诚。
他于1651年所出版的《利维坦》一书,为之后所有的西方政治哲学 发展奠定根基。
霍布的《利维坦》英 政治 的:繁复杂,宗教权力扩张,国家主权受 。
《利维坦》的主 是为了维主权的对权,主权 ,为 的政权的法 。
于自然状态下,人人之 于 状态,利保,为了 自然状态,人们订立契约,把所有的权力托给一人,他的治。
霍布 基于 了自然状态 对权 的契约 维 国家的 治。
性恶论与自然状态霍布 的起 是 人而自 和 ,人对自然资源 有天然而的权利。
自是人的然状态,是 受他人的 ,立于他人的 ,完全的自由人 他 的一 。
[1]在自然状态中,人人是自由的,是 的,源是有 的。
人们为了获有的源,就互相斗。
霍布提出:人的性是自我保存,趋利避害,为了夺存源而境地斗。
人性来就是邪恶自的,自一旦和 人有的自结在一起,当人们同 占有某物而共有,则必然成为仇敌,•个人企图用伤害他人的手段来达自己的目的,“一人反对一切人”的状态就形成了。
霍布看来,人 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政治动物,而是“凶恶的动物”。
从霍布斯与洛克的人性论比较看洛克政治思想的形成霍布斯与洛克作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关键人物,他们的自然权利理论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如何解读他们的自然权利理论,始终是一个问题。
通过社会契约而为各自的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寻求合理性的论证,认为由于两人所假设的“自然状态”有很大的区别,因而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大相径庭的:通常都把霍布斯作为专制政府的代言人,而把洛克看作是民主政府(公民社会)的代表。
认为霍布斯从人性和自然状态出发,作为性恶论者,他认为,人类共有的普遍倾向是“得其一思其二,死而后已,永无休止的权势欲。
”在人的天性中有三种造成斗争的主要原因,第一是竞争,第二是猜疑,第三是荣誉。
竞争是为了求利,猜疑是为了求安,荣誉是为了求名。
在国家产生之前,由于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人们因能力上的平等而产生达到目的的希望的平等,便在天性的驱使下互相侵犯,导致“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为了摆脱这种混乱无序的战争状态,为了终极价值目标——生存,霍布斯设计了“个人——主权者”的契约模式。
洛克则从人性善和和谐有序的自然状态出发,其所描述的“自然状态”充满了和平、善意和互助,是一种完备无缺的状态,人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无需得到任何人的许可和听命于任何人的意志。
那是一种平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们之间的一切权力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
但是,尽管人们在自然状态中是平等、自由和友爱的,并且享有天赋的自然权利。
“但这种享有是很不稳定的,有不断受别人侵犯的威胁。
既然人们都像他一样有王者的气派,人人同他都是平等的,而大部分人又并不严格遵守公道和正义,他在这种状态中对财产的享有就不安全,很不稳妥。
”为了终极价值目标——人权,洛克设计了“个人——社会——政府”的契约模式,即“民主政府”。
从整体上来看二者的逻辑理路,这些观点都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他们的思想,但是霍布斯与洛克的思想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各执一端,水火不容。
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人性论的比较摘要:人性是文化的基石,人性论就是关于人性问题的哲学思考,在近代西方历史中,有人把饮食、男女和自私等偏于动物性的一部分,接近于本能的部分叫做人性,这实际上就是人的自然本性。
除此之外,人还有社会本性,比如善与恶,人的社会本性是受了后天环境的影响所塑造出来的人性,这种人性己经和当初动物的本能不能等同了,是一种“人为的人性”。
本文通过对霍布斯、洛克和卢梭对人性的不同观点的分析比较,得出笔者对于人性的理解和看法。
关键词:近代西方人性论善恶自然状态一、前言毕达哥拉斯是最早关注人的问题的西方思想家,智者派的工作是希腊人性观发展中的决定性的一步。
他们关心人的问题,并带有世俗化的特征"普罗泰戈拉探讨了什么是人性的问题。
他们讨论了两个概念,自然和人为,进一步分析这两个概念实际上就是自然和社会的问题。
苏格拉底首次提出了哲学的核心是美德,他注重人的心灵。
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路,把善作为哲学的最终目的,人活着要脱离低级趣味,要有自己的精神生活,也就是追求善,为了善而活着。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性首先是自然本性,就自然本性而言,人的天性中存在着与自己的同类共同生活的习惯,因此人是城邦动物,是政治动物。
从总体上看,他们对人性的阐释, 都有着理性的特征。
因为他们都把认识、智慧、知识看作人的本性,看作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东西。
二、霍布斯、洛克和卢梭对人性的不同阐述和理解人性善恶论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家提出的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经霍布斯奠基,洛克的阐发,由卢梭发展到极致。
然而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所处历史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的差异,他们对人性善恶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霍布斯的人性论霍布斯的人性论认为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就是人的感情、欲望和理性,人的本性就是自我保存,趋利避害,无休止地追求个人利益,这是一种在自然状态下的以个体出发的人性论。
霍布斯认为在自然状态中没有社会和国家,个人是先于社会和国家的,人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每个人都自由追求各自的利益,每个人对同一个事物都拥有同样平等的权利,在这里不存在善良与邪恶之分,也不存在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只有力量和争斗,人们为了争得和保有自己占有的一切,不得不与别人共同存在于战争的状态中。
人性论读后感《人性论》是一部由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所著的重要哲学著作。
在这本书中,霍布斯论述了人性的本质、人类社会的组织和政治权力的来源。
他认为人性本质上是自私的、贪婪的,而政治权力的存在是为了约束人的自私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霍布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政治权力的独特理解。
首先,霍布斯对人性的描述让我对人类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
他认为人性的本质是自私的、贪婪的,人们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时往往会忽视他人的利益,甚至不择手段地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对人性的描述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人类的自私和贪婪是多么普遍和根深蒂固,而这也正是社会中许多问题的根源。
从这个角度来看,霍布斯的《人性论》给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类的行为和社会的运行规律。
其次,霍布斯对政治权力的理解也让我深受启发。
他认为政治权力的存在是为了约束人的自私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在他看来,人类社会的组织和政治权力的形成是为了解决人类自私和贪婪的问题,使得社会能够有序地运行。
这种对政治权力的理解让我意识到政治权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政治权力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在当今社会,政治权力的作用和影响一直备受争议,而霍布斯的《人性论》给了我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让我更加客观地看待政治权力的本质和作用。
总的来说,霍布斯的《人性论》是一部充满洞察和思辨的重要哲学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人性和政治权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政治权力的重要性。
我相信,这种对人性和政治权力的深刻理解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思想的营养,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见识。
霍布斯利维坦读后感首先,我要说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观点对我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霍布斯认为,在人类社会不存在政府时,人类处于一种“自由”而“无序”的状态中。
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都有权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同时也会面临其他人的侵害。
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不得不为自己设立规则和限制,这就是人们对政府的需要。
霍布斯从这种基本的人性出发,提出了人类社会的政治权力应该由一个绝对统一的政府来拥有。
他认为只有通过所有人无条件地服从一个中央政府,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这种政府被他称作“利维坦”,象征着最高的权力和统治。
我从中得到了对政府的新的认识和对政治权力的深刻思考。
其次,霍布斯关于政治权力来源的理论也深深引起了我的思考。
他认为政治权力是人们合意而共同创造的,而不是上天给予的。
他用“契约论”来解释政治权力的来源,认为人们通过达成合意,将一部分自己的权力交给中央政府,以换取社会的秩序和安全。
这个契约论的观点使我意识到政府的合法性依赖于人民的共识和自愿。
没有人民的认可和支持,政府就没有任何权力。
政府只有通过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保护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然而,霍布斯的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他过于强调了政府的中央集权和权力垄断。
霍布斯将政府视为统一的、专制的利维坦,对市民的自由和权利进行了过度限制。
他忽视了政府与人民之间应该是合作和互利的关系,而不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
其次,霍布斯的观点忽视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分散的力量。
他过于强调了政府的统一性和绝对性,而忽视了社会中不同群体的权益。
一个完全集权的政府可能会导致一些特殊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造成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
最后,霍布斯的理论存在一定的悲观主义倾向。
他对人性的本质持较为悲观的看法,认为人类天生自私、贪婪、善恶难辨。
他认为只有通过政府的强制力和威慑力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
然而,我认为人性并非完全如此,人们也有善良、合作和共享的一面。
政府可以通过激励和教育来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和公共意识,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浅析韩非子与托马斯·霍布斯的人性论作者:余金航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第7期余金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100089]摘要:本论文旨在对比韩非子与托马斯·霍布斯所提出的人性论思想。
众所周知,他们均是推崇“人性邪恶”的著名思想家。
在他们看来,人们总是致力于替自身谋取利益以满足内心的欲望。
而这一观点正是他们两者人性论思想的共同基础。
但即使如此,两者的思想仍存在许多截然不同之处。
本文将在比对完两者思想上的共同点后,再从人性恶的成因、两者对于人性中潜藏的致善可能性的探讨以及两者在人性恶的思想基础上,提出的统治方式这三个角度出发,对比两者在“人性恶”的思想层面上的不同点。
通过浅析两位著名思想家的人性论观点,作者希望可以让读者加深对于他们的认识,从而提升对于中西方政治思想对比的兴趣。
关键词:人性韩非子托马斯·霍布斯中西比较比较文学一、韩非子与霍布斯韩非子和霍布斯分别是中西方著名的政治思想学家。
韩非子虽身为荀子之徒,但他并未承袭儒家的“崇德”思想,反倒是“喜刑名法术之学”,极力推崇采纳严苛的刑法以加强对于人民的管控。
在他看来,人性是邪恶的。
与其将社会稳定繁荣的希望寄托在祈求人民能够自觉向善上,倒不如力荐统治者施行强硬的政治手段,从而达到借刑罚威慑人民的目的。
正是这一主张实行法治的思想,使得他在战国时期的一众思想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无独有偶,在大洋彼岸的英国,启蒙时期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在对人性的看法上,和韩非子抱持着相似的观点,并由此衍生出了著名的“自然状态”学说以及“社会契约论”。
这一思想完全摆脱了宗教的神学束缚,推翻了传统的君权神授之说,开始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以至于其在西方日后的政治制度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石作用。
就这一点来说,霍布斯的著作《利维坦》可谓是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基本形态,大大影响了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
而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近代首位政治思想家”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