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S61 0015-201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陕西工夫红茶
- 格式:pdf
- 大小:185.70 KB
- 文档页数:7
xx红茶地方标准XXXX X X 省地方标准XXXXXXXXX X 红茶201 —0 —发布201 —0 —0实施X X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xxxxxx前言本标准为全文强制。
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XX省XX县茶业协会、XX省XX县质量技术监督局、XXXXXXXXXXXXX公司共同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XXX、XXX、XXX、XXX。
-1-xxxxxxX X X 红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红茶的产地、鲜叶及产品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运要求。
本标准适用用于以XX系列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的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和精选制成的工夫红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8302的部分条款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部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限定GB 7718 包装食品标签GB/T 8302 茶取样GB/T 8303 茶磨碎试样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 8303 –2002,ccv ISO 1572:1980)GB/T 8304 茶水分测定GB/T 8305 茶水浸出物测定GB/T 8606 茶总灰分测定GB/T 8311 茶碎茶和粉末含量测定SB/T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SB/T10037 红茶、绿茶、花茶运输包装SB/T10157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DB52/T436 茶叶感官审评规范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3产地XXX红茶主产地:XX省XX市XX县。
4 鲜叶要求-2-xxxxxx4.1 品种要求适制红茶的XXX、XXX、XXX等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
2016年最新茶叶及其制品质量标准汇编GBT ~3-2008 红茶GBT ~2-2008 绿茶GBT 速溶茶辐照杀菌工艺GBT 18650-2008 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GBT 18665-2008 地理标志产品蒙山茶GBT 18672-2014 枸杞GBT 18745-2006 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GBT 18957-2008 地理标志产品洞庭(山)碧螺春茶GBT 19460-2008 地理标志产品黄山毛峰茶GBT 19598-2006 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GBT 19691-2008 地理标志产品狗牯脑茶GBT 19692-2008 地理标志产品滁菊GBT 19698-2008 地理标志产品太平猴魁茶GBT 20354-2006 地理标志产品安吉白茶GBT 20359-2006 地理标志产品黄山贡菊GBT 20605-2006 地理标志产品雨花茶GBT 21003-2007 地理标志产品庐山云雾茶GBT 21726-2008 黄茶GBT 21824-2008 地理标志产品永春佛手GBT 22109-2008 地理标志产品政和白茶GBT 22111-2008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 22291-2008 白茶GBT 22292-2008 茉莉花茶GBT 22737-2008 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GBT 24614-2009 紧压茶原料要求GBT 24615-2009 紧压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GBT 24690-2009 袋泡茶GBT 24710-2009 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GBT 26530-2011 地理标志产品崂山绿茶GBT 26590-2011 粮油机械重力谷糙分离机GBT ~5-2013 乌龙茶GBT 30375-2013 茶叶贮存GBT 30378-2013 紧压茶企业良好规范GBT 30766-2014 茶叶分类GBT ~3-2015 茶制品GBT 31748-2015 茶鲜叶处理要求GBT 31751-2015 紧压白茶GBT ~9-2013 紧压茶NYT 1051-2014 绿色食品枸杞及枸杞制品NYT 1206-2006 茶叶辐照杀菌工艺NYT 1391-2007 珠兰花茶加工技术规范NYT 1391-2007 珠兰花茶加工技术规范NYT 2672-2015 茶粉NYT 2672-2015 茶粉NYT 288-2012 绿色食品茶叶NYT 288-2012 绿色食品茶叶NYT 456-2001 茉莉花茶NYT 482-2002 敬亭绿雪茶NYT 5018-2015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 5019-2001 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NYT 5198-2002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NYT 5198-2002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NYT 600-2002 富硒茶NYT 779-2004 普洱茶NYT 780-2004 红茶NYT 781-2004 六安瓜片茶NYT 782-2004 黄山毛峰茶NYT 783-2004 洞庭春茶NYT 784-2004 紫笋茶NYT 863-2004 碧螺春茶NYT 864-2012 苦丁茶QBT 4067-2010 食品工业用速溶茶QBT 4068-2010 食品工业用茶浓缩液SBT 10034-1992 茶叶加工技术术语SBT 10099-1992 茶叶皮带输送机和斗式提升机型式与主参数SBT 10100-1992 紧压茶筛、切机型式与主参数SBT 10101-1992 茶叶平面圆筛机技术条件SBT 10102-1992 茶叶匀堆机型式与主参数SBT 10103-1992 茶叶风选机SBT 10167-1993 祁门工夫红茶SBT 10185-1993 茶叶加工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SBT 10186-1993 茶叶平面圆筛机型式与参数SBT 10187-1993 茶叶拣梗机型式和主参数SBT 10188-1993 紧压茶压制机型式与参数SBT 10560-2010 中央储备边销茶储存库资质条件SNT 1490-2004 进出口茶叶检疫规程SNT 3133-2012 出口茶叶检验规程GH/T 1118-2015金骏眉茶GH/T 1116-2015九曲红梅茶详细内容可联系。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16年第101号——质检总局关于公布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名单的公
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6.09.29
•【文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16年第101号
•【施行日期】2016.09.2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其他规定
正文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
2016年第101号
质检总局关于公布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名单的公告
根据《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通则》等规定,经审核评定,批准独山铁皮石斛(苗斛)等78项产品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准予其使用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标志,自即日起实施保护。
现将获得生
质检总局2016年9月29日。
DBS61陕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DBS 61/0013—2016代替DB61/T 430—2008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油茶2016–08–30发布2016–09–01实施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同DB61/T 430—2008的区别:——理化指标里增加了食盐、还原糖的指标规定,增加了镉、铬的限定,取消了铝的限定;——理化指标里对过氧化值的限定由“0.38g/100g”修订为“0.5 g/100g”;——微生物指标里,菌落总数由“≤5000 CFU/g”修订为“≤10000 CFU/g”;大肠菌群由“≤90 MPN/100g”修订为“≤0.4 MPN/g”;致病菌按照GB 29921进行修订。
本标准由陕西德富祥食品餐饮有限公司修订。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何斌、郭崇旭、万军、罗朝刚。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61/T 430—2008。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油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茶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小麦粉、玉米粉等谷物粉为主要原料,按照产品要求适量添加食用动物油脂(牛油)或食用植物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等),以花生仁、杏仁、核桃仁、葵花籽、黑芝麻、白芝麻等果仁为辅料,适量添加食用盐、白砂糖、香辛料等调味品,经炒制、混合、冷却、包装工艺制成的油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317 白砂糖GB 1355 小麦粉GB/T 1532 花生GB 1534 花生油GB 1535 大豆油GB 1536 菜籽油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5009.6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T 5009.7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T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5009.1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铬的测定GB 5461 食用盐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0004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T 11761 芝麻GB/T 10463 玉米粉GB/T 11764 葵花籽GB/T 12457 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T 18979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GB/T 20452 仁用杏杏仁质量等级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LY/T 1922 核桃仁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 产品分类根据配料的不同,产品可分为:咸味油茶、甜味油茶。
DB 河南省地方标准DBS 41/010—2016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可食用植物的叶(芽)、花(蕾)、果(实)、根、茎等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提取)、加入或不加入辅料,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
2 分类产品按原料不同,分为叶类代用茶、花类代用茶、果实类代用茶、根茎类代用茶和混合类代用茶。
2.1 叶类代用茶以可食用植物的叶(芽)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提取)、加入或不加入辅料,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如荷叶、桑叶、薄荷叶等。
2.2 花类代用茶以可食用植物的花(蕾)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提取)、加入或不加入辅料,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如菊花、金银花、茉莉花等。
2.3 果实类代用茶以可食用植物的果(实)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提取)、加入或不加入辅料,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如枸杞、柠檬片、苦瓜片等。
2.4 根茎类代用茶以可食用植物的根、茎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提取)、加入或不加入辅料,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如甘草、葛根、牛蒡根等。
2.5 混合类代用茶以可食用植物的叶(芽)、花(蕾)、果(实)、根、茎等原料中的两种(或多种)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提取)、加入或不加入辅料,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
3技术要求3.1 原辅料要求原辅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标准和有关规定。
3.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3.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3.4 污染物限量和真菌毒素限量3.4.1 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 2761的规定。
3.4.2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中相应类属食品的规定,无相应类属食品的应符合表3的规定。
DBS61/0003—2013 XXXXXDBS612013-02-25发布2013-03-25实施陕西省卫生厅发布DBS61/0004—2013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5.2.3 条为强制性的条款,其余为推荐性的条款。
本标准由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卫生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西安独立茶叶商贸有限公司、西安博雅茶叶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建成胡洪明徐金桥张莉陈勇王鹏苏京晶唐欣项萍本标准属首次发布。
代用茶安全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代用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代用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GB/T 5009.34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GB/T 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B/T 5009.176 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8302 茶取样GB/T 8306 茶总灰分测定《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2005)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代用茶选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可食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植物组织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过粉碎)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DBS61陕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DBS 61/0014—2016代替DB61/T 362—2004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岐山臊子肉2016–08–30发布2016–09–01实施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DBS61/0014—201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规则起草。
本标准与原标准DB61/T362-2004《岐山臊子肉地方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的名称;——修改了范围;——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修改了感官的内容,增加了检验方法;——修改了部分理化指标内容,明确了检验方法;——增加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增加了对营养标签的要求。
本标准由宝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宝鸡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陕西天利花餐饮食品有限公司、岐山百年美阳餐饮民俗食品有限公司、陕西令氏家外家餐饮有限公司、宝鸡市艳阳天餐饮有限公司修订。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韩满奎、王玉川、朱明辉、曹雄杰、杜志茂、闫花丽、黄安军、郝忠平、俞红、成文贤、令建军、李智礼。
本标准历次版本情况为:——DB61/T362-2004。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岐山臊子肉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岐山臊子肉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鲜、冻猪肉为主要原料,经清洗、切片用适量菜籽油、食用盐、酿造食醋、辣椒面、生姜、香辛料等采用传统加工工艺爁(lan)制而成的预包装岐山臊子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536 菜籽油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2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GB 4789.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T4789.36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 5009.6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 5009.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 5009.1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铬的测定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T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5009.1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铬的测定GB 5461 食用盐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9959.1 鲜、冻片猪肉GB/T 10004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T 10786 罐头食品检验方法 GB/T 12457 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 GB 18187 酿造食醋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T 30382 辣椒(整的或粉状) GB/T30383 生姜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产品分类按照岐山臊子肉生产工艺,分为罐头工艺生产和非罐头工艺生产两类。
陕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安全要求DBS61 陕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DBS 61/XXXX—2012代用茶安全要求(报批稿)(本稿完成日期:2012.11.30)2012 - XX - XX发布 2012 - XX - XX实施发布陕西省卫生厅DBS61/ xxxx—2012前言本标准是按照GB/T1.1编写的。
本标准的5.2.3 条为强制性的条款,其余为推荐性的条款。
本标准由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卫生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西安独立茶叶商贸有限公司、西安博雅茶叶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建成胡洪明徐金桥张莉陈勇王鹏苏京晶唐欣项萍本标准属首次发布。
IDBS61/ xxxx—2012代用茶安全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代用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代用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GB/T 5009.34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GB/T 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B/T 5009.176 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8302 茶取样GB/T 8306 茶总灰分测定《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2005)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DBS61陕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DBS 61/0016—2016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元宝枫籽油2016–08–30发布2016–09–01实施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丹枫神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杨凌质量检测检验所、陕西丹枫神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杨凌质量技术检测检验所、杨凌元宝枫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新世、杨静、赵学群、张延龙、王俊儒、马赞歌、周新平、马伟凯。
本标准属首次发布。
DBS61/0016—2016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元宝枫籽油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元宝枫籽油的术语、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元宝枫种仁、经CO2超临界萃取或经压榨法加工而成的元宝枫籽原油,也适用于元宝枫籽及原油通过精炼、灌装、包装直接供食用的元宝枫籽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536 菜籽油GB 2760 食品植物油添加剂卫生标准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芘最大残留限量GB/T 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GB/T 5009.27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GB/T 5009.30 食品中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测定GB/T 5009.37 食品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5175 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钠GB/T 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T 5524 动植物油脂扦样GB/T 5525 植物油脂检验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法GB/T 5526 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GB/T 5527 动植物油脂折光指数的测定GB/T 5528 动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 5529 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GB/T 5530 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法GB/T 5531 粮食检验植物油脂加热试验GB/T 5532 动植物油脂碘值的测定GB/T 5533 粮油检验植物油脂含皂量的测定GB/T 5534 动植物油脂皂化值得测定GB/T 5535.1 动植物油脂不皂化物测定第1部分:乙醚提取法GB/T 5538 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T 5539 粮油检验油脂定性试验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475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dl-α-醋酸生育酚)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T 17376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GB/T 17377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GB/T 17756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GB 196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料GB 2557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活性白土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 术语和定义3.1 GB 1536 第三章 3.1~3.23所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2 压榨元宝枫籽油元宝枫籽经压榨加工生产的油。
DBS41 010-201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食品安全地点标准代用茶2016-12-30公布2017-3-1实施2010-××-××公布2010-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布前言本标准为首次公布。
食品安全地点标准代用茶1 范畴本标准适用于以可食用植物的叶(芽)、花(蕾)、果(实)、根、茎等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提取)、加入或不加入辅料,采纳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
2 分类产品按原料不同,分为叶类代用茶、花类代用茶、果实类代用茶、根茎类代用茶和混合类代用茶。
2.1 叶类代用茶以可食用植物的叶(芽)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提取)、加入或不加入辅料,采纳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如荷叶、桑叶、薄荷叶等。
2.2 花类代用茶以可食用植物的花(蕾)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提取)、加入或不加入辅料,采纳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如菊花、金银花、茉莉花等。
2.3 果实类代用茶以可食用植物的果(实)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提取)、加入或不加入辅料,采纳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如枸杞、柠檬片、苦瓜片等。
2.4 根茎类代用茶以可食用植物的根、茎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提取)、加入或不加入辅料,采纳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如甘草、葛根、牛蒡根等。
2.5 混合类代用茶以可食用植物的叶(芽)、花(蕾)、果(实)、根、茎等原料中的两种(或多种)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提取)、加入或不加入辅料,采纳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
技术要求3.1 原辅料要求原辅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标准和有关规定。
3.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3.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3.4 污染物限量和真菌毒素限量3.4.1 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 2761的规定。
陕南工夫红茶加工制作技术
曹楠;尚菁
【期刊名称】《农村实用技术》
【年(卷),期】2018(000)012
【摘要】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花色品种,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近年来,工夫红茶在国内市场上有抬头之势,也因此带动了陕南工夫红茶加工技术的进步.通过对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个因子来进行鉴定,陕南工夫红茶的品质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居于上乘.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曹楠;尚菁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南县茶产业发展局,陕西商洛 726300;陕西省商南县三角池国有林场,陕西商洛 726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陕南春季工夫红茶加工工艺优化 [J], 周天山;米晓玲;余有本;肖斌;鲍露;肖瑶;钱文俊
2.基于色选技术的陕南工夫红茶精制工艺 [J], 周天山;方世辉;段成鹏;余有本
3.陕南春夏秋季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研究 [J], 蒲国涛;周天山;肖斌;闫列娟
4.重庆工夫红茶加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加工技术要点 [J], 袁林颖;杨娟;王杰;罗红玉;王奕;钟应富
5.坦洋工夫红茶加工技术探索 [J], 俞水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