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美术
- 格式:ppt
- 大小:16.37 MB
- 文档页数:96
欧洲中世纪美术第⼆章欧洲中世纪美术公元2世纪~公元5世纪早期基督教美术雕塑:《两兄弟⽯棺》公元3世纪墓室壁画罗马的普利斯拉地下墓窟《善良的牧⽺⼈》《⽕刑中的三个犹太⼈》《约拿与巨鱼》公元320 建筑圣彼得教堂规模最⼤的“巴西⾥卡”教堂之⼀公元5世纪~公元15世纪532~537 建筑圣索菲亚教堂540 镶嵌画意⼤利拉⽂纳的圣维他尔教堂《荣耀基督》《查⼠丁尼皇帝和侍从》《皇后提奥多拉和侍从》公元5世纪~11世纪蛮族艺术和加洛林⽂艺复兴蛮族艺术625~633 1939年在英格兰东海岸的萨顿胡发掘出⼟的钱包盖图公元9世纪初挪威南部的奥斯堡⽊制兽头公元6世纪~8世纪修隐时代《凯尔斯书》511 墨洛温王朝的艺术建筑普⽡杰的圣约翰洗礼堂装饰画《基拉西乌斯圣礼书》中的⼗字架之页公元8世纪加洛林美术建筑阿琛王宫教堂800~810 抄本绘画《查理曼福⾳书》插图《圣马太》816~835 《艾伯总主教福⾳书》《圣马太》962 奥托美术建筑盖恩罗德易北河附近的圣西⾥亚库⼤教堂科隆的圣班达雷昂的本笃会修道院抄本绘画《埃格伯特抄本》969~976科隆⼤教堂《杰罗的⼗字架》1010~1033 圣⽶迦勒教堂公元10世纪~公元12世纪罗马式美术⼯艺品《哈斯廷之战·诺曼⼊侵者渡过海峡》建筑法国南部图鲁兹省的圣赛尔南⼤教堂1093 英国杜勒姆教堂德国圣基列阿达教堂意⼤利⽐萨教堂1050~1100 雕塑快速发展圣塞尔南教堂-传福⾳者法国奥顿教堂“最后的审判”公元12世纪~公元15世纪哥特式美术1140~1144 法国路易七世的掌玺官苏热重修圣德尼教堂1163 法国巴黎圣母院雕塑法国夏特尔教堂⼊⼝处两侧排列着的柱像德国瑙姆堡教堂公元12世纪彩⾊玻璃镶嵌画夏特尔⼤教堂《圣母领报》抄本绘画《英格堡诗篇抄本》《贝⾥公爵豪华的⽇祷书》。
简述欧洲中世纪美术的主要发展阶段1. 引言1.1 概述欧洲中世纪美术是指从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期间的艺术创作与表达形式。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信仰在欧洲广泛传播,这对于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中世纪美术融合了基督教和古罗马时代的文化特征,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独特而多样化的风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大纲所提供的目录为基础,按照时间顺序描述欧洲中世纪美术的主要发展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进行特点和要点的分析。
首先,我们将介绍基督教艺术在早期中世纪的兴起和发展;其次,我们将探讨罗曼式艺术和哥特式艺术在中世纪后期出现与演变;最后,我们将探讨文艺复兴时期对中世纪美术产生的影响与变迁。
1.3 目的本文旨在简要描述欧洲中世纪美术的主要发展阶段,并突出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要点。
通过对中世纪美术的概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欧洲文化史上这一重要时期的艺术成就,并从中汲取对当代艺术的启示和借鉴。
同时,本文也将探讨中世纪美术在欧洲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加深读者对该时期艺术文化的认知。
2. 中世纪美术的主要发展阶段2.1 基督教艺术的兴起与早期中世纪艺术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成为了主导宗教,因此基督教艺术的兴起对整个欧洲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期中世纪艺术主要体现在罗马帝国衰落后至12世纪之间,其特点是受到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古代艺术影响。
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多以拜占庭风格为主,表现出宗教信仰和宇宙观念。
2.2 罗曼式艺术与哥特式艺术的出现与发展罗曼式艺术是11至12世纪欧洲中世纪艺术发展的一种风格。
该风格注重平衡、壮观和威严,呈现出庄重而厚重的氛围。
而随着时间推移,罗曼式风格逐渐转变为更加轻盈和优雅的哥特式风格。
哥特式艺术兴起于12世纪,以其曲线和尖角的建筑风格与精细雕刻而闻名。
此时期的艺术作品逐渐从宗教主题拓展到世俗主题,呈现出更多元化的风格。
2.3 文艺复兴对欧洲中世纪美术的影响与变迁文艺复兴是15至16世纪欧洲的一场文化运动,对欧洲中世纪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导致了一系列变迁。
欧洲中世纪美术简史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间,史称中世纪。
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
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确立时,也带来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
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
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2世纪——5世纪]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宣布其为新国教。
基督教合法后,开始有正式的基督教堂。
罗马有一种常见的公共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中廊较宽,两旁有列柱分隔出过廊,平时供市民集会使用,称为“巴西里卡”。
基督教在一端加上祭坛,并饰以宗教题材绘画,这种形式为以后的西方基督教堂的样式定了基调拜占庭美术[公元5世纪——15世纪]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拜占庭,即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改称君士坦丁堡。
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为东、西罗马帝国。
君士坦丁堡就成为东罗马帝国的国都,史城拜占庭帝国。
一直存在直至1453年。
拜占庭的建筑主要继承罗马风格,早期教堂建筑主要沿用罗马陵墓圆形或多边形的平面结构和万神庙式的圆形穹顶。
穹顶结构被加以变化,形成由大小不同的穹顶连续构成开阔高大的内部空间的特殊样式。
到拜占庭帝国的中后期,四边侧翼相连的希腊十字平面取代了圆形、多边形的形式,成为教堂布局的主要模式。
穹顶被沿用下来,成为控制内部空间和外部形象的主要因素。
圣·索非亚教堂混合了东方与西方、过去和未来的结构,是一个气魄雄伟的混合建筑。
从中能充分体会到圆顶在宗教建筑中的心理功能。
圆顶似乎是浮在教堂上方,下面有一圈窗子,中堂连边的墙壁上也开着窗,光线与圆顶的组合,仿佛造就了一个光芒万丈的天堂,再加上那些闪亮的镶嵌画,仿佛使人置身在一个非现实的幻景里。
15世纪土耳其人入侵后,将教堂改成了清真寺。
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种以小彩色玻璃和石子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花,成为教堂内部装饰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