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艳专题精美PPT剖析共6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1.18 MB
- 文档页数:67
秦淮八艳——卞玉京:《红楼梦》妙玉原型,艳绝秦淮却孤苦出家!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上的八个南曲名妓,故又称为“金陵八艳”,分别是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
此八女虽皆为歌姬,但才华过人,又生于明末清初,朝代更迭之时,不乏贞烈爱国之士!家道中落,沦落风尘卞玉京是地地道道的金陵人,甚至是出身很不错,父亲是官僚,但不幸早亡,孤苦伶仃且又带着幼妹,再加上那个时候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断没有什么好的营生可以赚钱养家,只好携着妹妹一起到秦淮河上出卖色艺。
因出身良好,卞玉京有着正统的诗歌及其他才艺的学习经历,再加上天资聪颖,不止是擅长诗歌,甚至是绘画书法也极为擅长,一手小楷结体遒劲,体势劲媚,且精通音律,尤为擅长抚琴,她不俗的气质迷倒了当时不少的公子哥。
同样由于出生的缘故,她虽然堕入红尘但也表现得极为矜持清高,非高雅之士不结交,只于文人,艺术家之流交流,一时之间倒也好不自在。
她更是喜欢饮酒,唯有在宴席之间微醺之际她才能彻底的放开自己,肆意作诗风华绝代。
坊间于是有了“酒垆寻卞玉京,花底出陈圆圆”的说法。
宴遇郎君,心生嫁意若是就这样广交才子,不问真心的过下去,倒也算是肆意人生,可惜命运二字是说不清的。
崇祯十五年春天,她应邀出席苏州吴继善的送别宴席,众人作诗寄托送别之意,卞玉京稍露锋芒,满座的宾客皆做倾倒不已状,其中吴继善的堂弟吴梅村,便入了她的眼。
酒酣意浓时,卞玉京一时冲动便问他:“亦有意乎”?吴梅村虽然也动了心,但当然家中已有严妻和爱妾,所以便答非所问,不说是,也不说不是,顾左右而言他,卞玉京长叹之下,也不强求,再也不提起。
后来又过些日子吴收到卞的书信,心中竟然有求嫁的意思,一时之间非常矛盾。
彼时,吴梅村已经知道,崇祯帝的宠妃田氏的哥哥田畹要来金陵选妃,已看中陈圆圆与卞赛等。
吴梅村虽然心里也有感情,但是还是没办法在权势赫赫的权贵抗衡,便在卞玉京门前吹奏了几首哀怨的曲子,离去了。
秦淮八艳1.李香,人称李香君。
活动区域:南京秦淮旧院。
气质才艺:身材短小,冰清玉洁,知书析理,调笑无双,善辨别士大夫忠奸贤愚,人称“香扇坠”。
交游名士:张溥,字天如,复社盟主。
夏允彝,字彝仲,几社盟主。
杨文聪。
侯方域,字朝宗,复社名士,与李香关系甚为亲密,他俩故事,孔尚任戏剧《桃花扇》中有详细描绘。
最后归宿:明亡后,不知所终。
2.李贞丽,李香的假母,字淡如。
活动区域:南京秦淮旧院。
气质才艺:工书画,有豪侠之气,曾一夜在赌场将千金输尽。
交游名士:陈贞慧,字定生,复社四公子之一。
最后归宿:不知所终。
3.王月,字微波。
活动区域:南京珠市。
气质才艺:巧于修饰化妆,修身婷婷玉立,明眸皓齿,妖冶异常,名动公卿,曾被公认为花榜状元。
交游名士:孙临。
蔡如衡,字香君,官至安庐兵备道。
张岱。
最后归宿:开始为蔡如衡所娶,后张献忠攻破庐州,将其俘获,定为压寨夫人。
一天,因一事触怒张献忠,被张砍头处死。
4.寇湄,字白门。
活动区域:南京珠市。
气质才艺:娟娟静美,跌宕风流,既能度曲,又善画兰。
略知诗词韵律,天姿聪颖,但后天不肯努力。
交游名士:钱谦益。
杨州某孝廉。
吴伟业。
最后归宿:开始被保国公买进公府,后来被人赎身来到金陵,老病而死。
5.陈圆圆,字畹芬,名沅。
活动区域:主要游冶于吴郡等地。
气质才艺:芳心丽质,淡秀天然。
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18岁时,初登梨园,每一登场,花明雪艳,独冠群芳,观者无不消魂。
交游名士:冒襄。
吴伟业。
最后归宿:开始为达官贵戚田畹独占,明亡后,被明重臣刘宗敏所得,后来依从吴三桂,晚年剃度为女道士。
6.杨宛,字宛叔。
活动区域:金陵歌妓。
气质才艺:能诗善词,书法上尤工行楷,能以瘦硬中逞现姿媚。
交游名士:茅元仪,字止生,此人有匡世之志,诗文才气横溢,随明将孙承宗在东北三省为国尽忠,终因得罪权臣,失意纵酒而死。
最后归宿:初始归茅元仪所有,后从贵族外戚田弘遇。
守城为清兵所破后出逃,被强盗所杀。
八艳简介秦淮八艳指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留下凄婉爱情故事的八位才艺名妓。
明末在秦淮一带的八个名妓,有两个版本:顾梅声马湘兰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卞玉京寇白门陈圆圆李香君李贞丽王月寇湄陈圆圆杨宛王微柳如是又称“金陵八艳”。
秦淮八艳的事迹,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
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八艳。
她们八人有几个共同点,首先都具有爱国的民族气节;秦淮八艳除马湘兰以外,其他人都经历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换代的大动乱。
当时好多明朝的贪官贪生怕死,卖国求荣,而和她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淮八艳虽然是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却能表现出崇高的民族节气。
然后呢,她们在诗词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她们八人个个能诗会画,只是大部分已经散失,只有柳如是作品保留下来较多,她们创作勤奋,努力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故宫博物馆曾展出了马湘兰的兰花长卷,无锡博物院也曾在南京展出了董小宛的蝴蝶图;最后一点就是她们对爱情和友谊十分忠诚。
秦淮八艳都是被逼上青楼的。
有谁想过这样的卖笑生涯呢?她们无不想找一位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终生厮守,可她们的从良,总是以爱情和友谊为择偶标准,但是却历经坎坷。
这固然是当时社会妇女的悲剧,也体现了她们自身高尚的品质。
明朝末年,以色貌才气而名冠秦淮河的金陵八艳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当时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者何止百千?诸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命运皆与她们有着重大关系。
美女爱英雄,妓女爱才子。
她们的艳丽不仅令凡俗之人动心,更令许多英雄才子为之神魂颠倒,乃至历史随之改变。
明末的秦淮河一派勾栏瓦肆,歌舞升平,笙歌彻夜的景象。
其中青楼林立,尽是风尘女子的世界,俨然成为明代最为繁华的歌舞地。
许多青楼都收留有父母双亡,孤苦无依的童女。
她们教其琴棋书画,诗词歌舞。
待其长成后便成为青楼中的招牌。
金陵八艳柳如是、李香君、卞玉京、郑妥娘、顾眉生、寇白门、陈圆圆、董小宛皆是由雏妓养成至秦淮河一“绝色”的。
明末清初秦淮⼋艳“秦淮⼋艳”指的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上的⼋个南曲名伎,故⼜称“⾦陵⼋艳”。
“秦淮⼋艳”是晚明画图上的⼀抹奢靡的⾦粉⾊。
这⼋位才貌双全的绝代佳⼈,深受当时⽂⼈⼠⼤夫、巨商富贾的追捧,让⼈沉迷其中,“秦淮⼋艳”与⼀般的欢场⼥⼦不同,她们不仅有出众的容颜,更有横溢的才华,诗词、书画、歌舞样样精通。
“秦淮⼋艳”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明末⽂⼠余怀所写的《板桥杂记》中,他将顾横波、董⼩宛、卞⽟京、李⾹君、寇⽩门、马⾹兰、柳如是、陈圆圆这⼋个⼈称为江淮地区最有名的名伎。
柳如是柳如是(1618年—1664年),本名杨爱,字如是,⼜称河东君,因读宋朝⾟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多妩媚,料青⼭见我应如是”,故⾃号如是。
浙江嘉兴⼈。
柳如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歌妓。
与钱谦益结婚后,钱取柳姓郡望,称河东君,另寓“美⼈”。
钱谦益答应以正妻之礼迎柳如是过门。
明崇祯⼗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钱谦益与柳如是结缡,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
传为⼀时佳话。
明亡,柳劝钱殉节,钱推托不允,如是奋⾝投⼊荷花池,⾝殉未遂。
钱降清后遭忌被逐回乡,郁郁⽽死。
钱⽒家族乘机逼索柳如是,河东君投缳⾃尽,得年四⼗⼜六。
因为她才华横溢,故被称为“秦淮⼋艳”之⾸(有争议)。
她不仅在诗句⽅⾯才华出众,⽽且书画⽅⾯也颇有名⽓。
她所写的《湖上草》、《戊寅草》等诗稿,⾄今还被后⼈传唱。
她的书法更是被后⼈追捧,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最难能可贵的是,柳如是⾝处花柳之地,⽽且还是封建社会⼀介⼥⼦,却有着极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李⾹君李⾹君(1624年—1654年),⼜名李⾹,号“⾹扇坠”,原姓吴,南直⾪苏州(今江苏苏州)⼈。
她最擅长唱歌,⽆数名⼈才⼦都拜倒在她的歌喉之下。
她家本是明朝武官,因为受到魏忠贤案牵连才家道中落。
年少的时候他对侯⽅域⼀见倾⼼,但是因为侯⽅域⽆钱为她赎⾝,幸好得到了阮⼤铖的帮助,侯⽅域才凑够了钱,帮李⾹君赎⾝。
但是为了偿还银⼦,李⾹君也将⾃⼰的积蓄花光了。
秦淮八艳指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八位才艺名妓。
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
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秦淮八艳。
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所在,一水相隔河两岸分别是南方地区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另一畔则是南部教坊名妓聚集之地著名的有旧院、珠市。
秦淮八艳除马湘兰以外,其他人都经历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换代的大动乱。
当时好多明朝的贪官贪生怕死,卖国求荣,而和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淮八艳虽然是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却能表现出崇高的民族节气。
其次,她们在诗词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八人个个能诗会画,只是大部分已经散失,只有柳如是作品保留下来较多。
她们创作勤奋,努力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故宫博物馆曾展出了马湘兰的兰花长卷,无锡博物院也曾在南京展出了董小宛的蝴蝶图。
她们对爱情和友谊十分忠诚。
秦淮八艳都是被逼上青楼的。
没有人想过这样的卖笑生涯。
她们无不想找一位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终生厮守,可她们的从良却总是历经坎坷。
八艳中的柳如是、顾眉生、寇白门后来都从良跟随明末的历史名臣。
明亡后,八艳中许多人都因政治原因而遭到追捕。
陈圆圆,董小宛也由此出现在当时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生命中。
秦淮河流淌了千年、也包容了无数朝代里或沉重、或清浅的失意怠倦,文人骚客、仕人遗老,居庙堂之高的贵人达官,带着一身的落寞、半世的羁绊,在这十里秦淮上,在微凉却又飘荡着迷离的夜色里,听听江南小调,品品香茗佳肴、美人在怀,丝竹犹耳。
大抵可以用浅斟低唱挥一挥尘世的浮名、官场的跌宕。
六朝金粉、水洗凝脂的奢华,南宋隅安、晚明落魄的萧瑟,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一段段醉生梦死,与文人政客相互交缠的一腔腔辛酸与无奈,至今已变得遥远,曾经的十里秦淮唯一不变的、大抵是这喧嚣吧、如今你看、各地的游人、各色的景象、各样的声音,而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大抵也成了不同口中不变的时的丝竹弦乐、昼夜笙歌、有的只是一水秦淮、承载着千古悠悠多少梦幻。
秦淮八艳(一)大型浮雕《秦淮流韵》之秦淮八艳(吴为山)说美人和说英雄不一样。
英雄容易说,却没人说得清秦淮八艳究竟如何美丽。
形容一个女子如何漂亮。
无非国色天香,沉鱼落雁,可是人们偏偏记住了秦淮八艳这几位。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历史上的秦淮河总是飘荡着这种伤感的情调,声音不绝于耳。
还有一种声音,就是在繁华的十里秦淮河上,许多人大把大把地砸银子,图的是醉生梦死。
两种声音汇合在一起,于是有了秦淮八艳,有了李香君和柳如是,有了董小宛和寇白门,她们艳绝风尘,风骨崚嶒,虽然沦落风尘,却比男子汉大丈夫更爱国,人们不愿意,也无法忘掉这些风姿约绰,倾国倾城的名妓,并在诗文中一再提及,表达一种赞叹有加、哀伤无限的不了情。
长期以来,史学家、诗词书画爱好者对秦淮八艳作了很多研究。
“八艳”的故事能流传不衰,为人们所传议,乃因“八艳”不是普通艺伎,其传奇具有民族气节,方能引起人们对她们的研究。
清初文人孔尚任政事之余,访谈江东父老,经过磨砺,写出传世戏剧《桃花扇》。
清末,梁启超为《桃花扇》作注,民国大史学家陈寅恪用了大量时间,研究编写《柳如是别传》。
风流不忘爱国,这是秦淮河桨声灯影中的缩影。
说起来也真可悲,中国文化人有时候真没出息,由明到清改朝换代的动荡时期,汉族士大夫没能耐复国,武不能收复失地,文不敢针砭时弊,结果只有一头砸进秦淮河的脂粉堆,在美人圈里打滚,在琴棋诗画里度光阴。
有这样的中国人,国家不亡才怪。
秦淮河畔的名媛美妓比比皆是,可谓“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婵娟”。
但最著名的当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她们是青楼中卓尔不群的女子,不仅秀外慧中,且多才多艺,诗画琴棋兼备。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们关心政治,爱憎分明,颇有民族气节。
马湘兰马湘兰,生活在明代的中晚期,祖籍湖南,工诗书,以画兰闻名于世。
常在画中题名“湘兰子”,为人仗义,侠骨柔情。
她与江南才子王稚登保持着三十年的爱慕之情,由于种种原因,两人长达半生的情缘终未结成正果。
秦淮八艳之寇白门寇白门画像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歌伎,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所在,一水相隔河两岸,分别是南方地区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即今中国科举博物馆),另一畔则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著名的有旧院、珠市(每所大学附近都有教坊都娱乐场所啊)。
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六人。
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秦淮八艳。
寇白门,名湄,字白门,1624年出生于金陵,人称“女侠”。
其寇家是著名的世代风尘之家,她是寇家历代名伎中佼佼者,余怀称她“风姿绰约,容貌冶艳”。
“今日秦淮总相值”,是钱谦益对寇白门的才与貌的赞誉。
寇白门《板桥杂记》曰:“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相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崇祯十五年(1642年)暮春,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在差役的护拥下来到了钞库街寇家(留恋风月的大臣),几次交往后,白门对他留下了良好印象,斯文有礼,温柔亲切,所以在朱氏提出婚娶时便一口同意(寇白门一直再找一个白马王子)。
是年秋夜,17岁的寇白门浓妆重彩地登上了花轿。
明代金陵的乐籍女子,脱籍从良或婚娶都必须在夜间进行,这是当时的风俗。
婚礼朱国弼为了显示威风和隆重,特派5千名手执红灯的士兵从武定桥开始沿途肃立到内桥朱府(公器私用),盛况空前,成为明代南京最大的一次迎亲场面(都要亡国了,他依然有心思娶小妾,好一个保国公)。
朱国弼实际上是一个圆滑狡黠的官僚,他迎娶寇白门是一时的需要,数月后他那薄寡情便渐暴露,遂将寇氏丢一边,依旧走马于章台柳巷之间。
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李自成部在襄城大败明军,杀陕西总督汪乔年。
三月、四月,松山等城相继破,洪承畴被俘,降清。
五月,李自成部三围开封。
七月,皇贵妃田氏病故。
闯王来了不纳粮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崇祯上吊,明朝灭亡。
1645年清军南下。
朱国弼投降了清朝,不久尽室入京师,又被清廷软禁(真是有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