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骨片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24例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和中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股骨头内骨组织死亡所引起的病理过程,创伤、激素使用、饮酒以及其他因素等可导致本病,是一种顽固的致残性疾病。
一、早期诊断非创伤性骨坏死起病缓慢,在确定诊断前常有一较长时间的“静息期”。
当患者出现症状而就诊时,坏死病变可能已发展至必须进行植骨或做全髋置换术的程度。
由于本病多发生于年轻人,迫切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并尽可能获得早期诊断。
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也是发挥中医临床治疗的重点。
股骨头坏死的病程特点表现为:临床前期,股骨颈骨折、大量长期使用激素、嗜酒等为高危人群;亚临床期,骨髓水肿、局部缺血;临床早期,死骨形成;临床中期,股骨头塌陷,关节软骨碎裂;临床晚期,关节损害,骨性关节炎。
如何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一直是国内外骨科界重点研究的课题。
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有两个途径:一是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包括髋关节创伤、因某种疾病而曾经大剂量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酗酒以及与本病发病有密切关联疾病的患者;另一个是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无症状患者的多髋关节诊查。
早期诊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技术的运用:双髋正蛙位X光平片、CT、MRI、放射性核素扫描(ECT,SPECT)及股骨头动脉的选择性造影数字减影等,其中以MRI和SPECT对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的灵敏度最高,达90%~100%。
如没有以上设备,清晰X光片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定期随诊亦不失为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许多患者可以通过X片的检查获得早期诊断。
(2)时限的掌握:医生不能无限期地让患者随诊。
随诊多长时间方为合适安全,已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观察研究。
根据临床资料的分析,对高危人群在3年内应密切关注。
(3)对不同病因发病率的了解。
创伤、激素等因素导致本病的发病率有所不同。
对不同病因发病率、发病时间以及影像学资料的合理分析与运用,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是有裨益的。
近年来国际骨坏死学术界对本病早期处理的有效性基本达成共识,认为对于青年患者的早期诊断有利于采取措施、防止病情加重,至少可以推迟全髋置换的时间与避免多次换髋的弊端;同时还正在积极地寻求早期的内科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摘要】患者术后通过口服活血灵片,不仅可以降低髋部疼痛等临床症状,还可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口服活血灵片中医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效果显著,而且服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结果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06-01从有关机构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案例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有所提高。
引起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本质是由于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出现了障碍,这使得股骨头内部的骨组织因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营养供给跟不上,直接导致股骨头内骨细胞死亡。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也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以及心理负担[1-2]。
为了减少患者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而带来的沉重经济以及心理压力,笔者所在医院为此采用探讨了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方式,以验证中医治疗是否对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有显著的效果。
所在医院从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间,采用活血灵片中医治疗方式收治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34例,从最终的治疗来看,中医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有非常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笔者所在的医院从2008年6月开始按照患者就诊的顺序统计案例数量,统计工作止于2011年12月。
3年半时间内,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案例数量为68例,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将68例患者按照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分类标准分成了2组,每组患者案例数为34例。
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案例数量为21例,女性患者案例数量为13例,年龄分布区间为8-58岁,平均年龄为42.1±6.8岁,另外,骨折类型分别为颈中型患者案例数量10例,头下型患者案例数量24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案例数量为22例,女性患者案例数量为12例,年龄分布区间为9-62岁,平均年龄为44.2±4.7岁,另外,骨折类型分别为颈中型患者案例数量11例,头下型患者案例数量24例。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23例的临床治疗体会关键词非创伤股骨头坏死股骨头非创伤性缺血性坏死(anfh)已成为骨科临床难治疾病之一,有资料表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已取代了髋关节结核,居髋关节疾病首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以骨的活性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脂肪细胞)死亡为主要改变的病理过程。
了解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及治疗,对探索该病的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23例,分析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24例,男21例,女3例,男女比例为7:1,年龄7~73岁,平均45岁,其中单侧20例,双侧4例,吸烟者16例(66%),使用过激素12例(50%),而女性患者均有长期使用激素病史。
患者均以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诉就诊,病程1个月~3年,平均4个月。
治疗方法:①介入治疗(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因此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成为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理论依据。
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经健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髂总动脉,先行靶血管造影,观察股骨头血运。
造影后,经导管注入罂粟碱10~30mg,尿激酶30万u~50万u,底分子右旋糖酐30~50ml,复方丹参注射液10~30ml,注药后20分钟再行血管造影,观察用药前后股骨头的供血改善情况。
②经皮股骨头髓芯钻孔减压(14例):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经皮闭合用可氏针沿股骨颈钻入股骨头解压,术后加上活血化瘀药物治疗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能解决股骨头高压状态。
③高压氧治疗:上述两组术后采用高压氧2~3个疗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认为高压氧可以足进an-fh坏死骨组织的修复,改善血液流变。
④外科手术(5例):对于髋关节功能障碍,股骨头变形严重的成年人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手术在缓解疼痛,最大限度地恢复和保留关节功能方面取得满意疗效。
⑤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避免负重,牵引、理疗、中医中药等。
中医综合疗法联合西医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3-01-05T10:30:53.47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12期作者:刘尔阳[导读]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应用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刘尔阳尤溪县中医医院福建尤溪 365100【摘要】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应用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选取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诊治患者48例。
基于治疗方式分为两组。
常规组单纯采取西医治疗,实验组结合应用中医治疗。
根据疗效、关节疼痛为主进行研究。
结果:实验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疼痛感受治疗后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整体疗效显著有利于关节疼痛的改善,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疗;西医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属于一种非创伤因素而导致股骨头内部的血运出现障碍,最终导致股骨头内部的活骨组织出现坏死的一种病变过程[1]。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疾病发生率近些年存在不断提高的现象,疾病症状与表现在于患髋存在明显的疼痛和活动障碍。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疾病因素相对比较复杂并且病理机制也比较复杂,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治疗难度相对较高[2]-[3]。
传统西医治疗方式主要是以抗骨质疏松方式进行治疗,但是整体疗效并不明显,特别是对于患者关节疼痛的改善效果不突出。
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疗效水平,本文基于对比研究探讨单纯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
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选取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诊治患者48例。
基于治疗方式分为两组。
实验组患者24例,男女各16例、8例,年龄(43.51±9.55)岁;常规组患者24例,男女各15例、9例,年龄(43.68±9.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