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屏幕构成的视觉元素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电视艺术的思维方式一、思维元素.电视艺术主要是供人看的,所以电视艺术的本体思维是视觉思维;但是,电视艺术又是从广播发展来的,从广播那里先天地继承了声音,故而也需要运用听觉思维;事实上,电视艺术又被称为视听艺术,故而视听思维也应纳入电视艺术本质思维的范畴;电视艺术又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可以将诸多艺术形态吸纳进来,故而又需运用综合思维方式。
这样,视觉思维听觉思维视听思维综合思维,便构成了电视艺术思维的重要元素,下面分别论述之。
(1)视觉元素.视觉元素,就是指人类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对视觉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以寻求含义,达到一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听觉元素.听觉元素,是指人类在听觉感知基础上,对听觉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从中寻求含义,形成认识的心理过程。
(3)视听元素.在电视艺术活动中,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往往是综合在一起,同步进行的。
这种综合的存在方式符合人在感知世界过程中视听思维组合进行的基本规律。
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正是共存于人类思维系列中的,在很多情况下,他们都协同作用。
(4)综合元素.电视艺术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样式,是在与其他艺术样式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发展的,其他各种艺术中已经发展成熟的艺术思维方式,必然会对电视艺术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对这些艺术思维方式的借鉴和继承,必然会补充、丰富电视艺术的思维系统。
二、思维要点.(1)角度艺术眼光的试金石所谓角度,主要是指创作者观察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总视点,也就是站在什么位置,选取什么方向,观察和反映社会生活。
同一的创作题材,同一的生活形态,可以从不同视点加以观察和表现。
但是,选择独特的最佳视点,则可以更艺术地表现社会风貌、时代气息、生活气氛和人物心态。
(2)结构开放型的艺术结构.所谓“开放型”的电视剧结构,就其纵向来说,是截取生活长河中的一段,它既无头也无尾,这样,观众可以通过各自的联想和想象,去主动探求生活的来源和去向,从而便于展现电视剧的历史深度;就其横向来说,就是它的每一个情节点都是断续的,不连贯的,这样,观众的思维触角,就可以伸向四面八方,从而扩大了电视剧反映生活的广度。
南昌理工学院电视摄像艺术考试内容及答案1、空镜头、运动摄像、外反拍、内反拍、主体、陪体、蒙太奇、固定画面、(1)空镜头:画面上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
空镜头也叫景物镜头。
空镜头的内容不“空”,它是影视介绍环境、叙述事件、刻划人物、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
(2)运动摄像: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变动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进行的拍摄行为称为“运动摄像”,通过这种方式拍到的画面称为“运动镜头”或“运动画面”。
运动镜头包括起幅、运动过程和落幅三个部分。
(3)外反拍:位于三角形底边上的两个机位分别处于被摄对象的背后,靠近关系轴线向内拍摄的时候,形成外反拍三角形布局。
(4)内反拍:位于三角形底边上的两个机位分别处于两个被摄人物之间,靠近关系轴线向外拍时候,形成内反拍三角形布局。
(5)主体:在电视画面中“主体”是指要表现的主要对象,也是画面的兴趣中心,是画面表现内容的主要体现者,是组织画面的主要依据。
(6)陪体:陪体是拍摄者选取出来用以辅助主体内容的人或景物。
在电视画面中作为陪体的对象,处在与主体相对应的次要位置,与主体相呼应。
(7)蒙太奇: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
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8)固定画面:是指摄像机在机位、镜头主光轴、镜头焦距均不变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
2、在彩色电视制式有哪几种,其帧速率分别是?中国使用的是那种?彩色电视机制式:PAL(25帧/秒)、NTSC(29.97帧/秒)、SECAM(25帧/秒)3、摄像机是根据光线色温多少K来规范基本光谱特性和标准工作状态的摄像机是根据光线色温3200K来规范基本光谱特性和标准工作状态的。
4、电视画面构成可视形象的基本元素有哪些?镜头、景别、光线、色彩、角度、连贯、运动、构图、视觉元素。
(学生复习资料)电视摄像第一章电视画面1、摄像机由哪些主要系统组成?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图象信号处理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
2、摄像机的光学系统是由哪些主要系统组成?变焦距镜头、色温滤色片、红绿蓝分光系统等组成,可以得到成像于各对应的摄像器材靶面上的红(R)、绿(G)、蓝(B)三幅基色光像。
3、摄像机根据质量性能和各自用途的不同分为哪三类?可分为广播级、专业级和家用级三类。
4、电视摄像的宽容度通常是什么比例?电视1:32;电影黑白片1:128;电影彩色片1:64;5、什么叫电视画面?电视画面的特性是什么?电视画面是指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象。
电视画面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地一个片段。
电视画面的特性指它的空间特性和时间特性。
6、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有几个方面的形态和特性?1屏幕显示;(2)平面造型;(3)框架结构。
7、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有几个方面的形态和特性?1单向性;(2)连续性;(3)同时性。
8、电视画面有哪些造型特点?1表现具象;(2)表现运动;(3)运动表现。
9、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一般有哪些方面?(1)电视画面的时空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2)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能力要力求真实、准确(特殊的艺术性创作除外);(3)镜头运动时力求稳定、流畅、到位;(4)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第二章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1、什么叫电视景别?决定画面景别大小的因素有哪两方面?电视景别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决定画面景别大小的两方面因素:一是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二是摄像机所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
2、电视景别划分哪五种不同的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5、电视拍摄角度分哪三种角度?电视拍摄方向通常指哪三个相对位置?平角(平摄)、俯角(俯摄)、仰角(仰摄)。
正面、背面和侧面。
6、电视拍摄的要领指哪四方面?稳、平、匀、准。
色彩在电视剧画面叙事中的作用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网络多媒体)201408223004 王晓戈电视剧作品作为一种影视艺术,视觉构成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而色彩作为视觉艺术中最直观的语言元素之一,对电视剧中画面的视觉表达有着重要的影响。
色彩是电视剧画面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传递着各个方面的信息,和电视剧中的其他元素一起使画面更加生动和丰实,并往往能使观众感受到情节之外的内容。
色彩的运用是从绘画等平面艺术中发展而来的,而它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进入影视作品之初,只是为了满足人们在银幕上复制物质现实的愿望,为了还原真实世界的色彩。
而如今,色彩在电视剧作品中的运用除了以还原自然色彩为目的以外,更多的是利用其丰富的视觉表现性传达多种多样的延伸意图,增强电视剧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在人的视觉世界里,色彩具有着情感倾向与象征意义,是感情的直观传递者。
经过漫长的实践经历与自身发展,我们对色彩有着惯性的认知,而随着我们生活与认知的丰富,色彩也具备了多重的意味性;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心情的变化都与色彩息息相关,我们对色彩的认知直接连接着我们的内心感受。
例如,红色给人以鲜艳、热烈、激情、活力的感觉,但同时也有可能用来表达欲望与暴力;黑色会叫人感到沉闷、重压、肃然、不祥、恐怖;蓝色纯净而舒适,却也让人联想到忧郁和冷淡……不同的颜色以及颜色明度与纯度的不同变化便与不同的视觉感受和生理、心理感受连接一起,而一旦被有意识地运用到造型艺术范畴内,则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色彩用其独特的视觉特性与包含的多样的情感与象征特质,从方方面面影响着电视剧的艺术表达。
一部电视剧的色调往往传递着主题,其宏观的色彩倾向直观地传递着作品风格与整体情绪。
暗色调通常给人以压抑、阴沉的感觉,一些严肃的、沉重的剧作品会选择暗色调作为总体的色彩基调,让观众在凝重的氛围中引发思考。
《纸牌屋》作为一部以美国当代政治斗争为主题的电视剧,剧中人物为各自的利益在通往权力的道路上冷酷地行进着,其中不乏一些黑暗、冷血地政治手段与处事方式。
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因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
电视画面构图是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像对象及其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电视画面构图是电视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拍摄内容的重要形式。
特点---(1)动态随机性;电视画面构图最显著的特点,由于被摄主体的运动和摄像机自身的运动,画面中主体的位置以及画面形象间的透视关系都会改变,因此摄像者要对运动过程有一种预见性和总体把握能力,要准确地构图。
以确保主体突出、布局合理。
(2)整体连续性;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一般都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画面组成,每一幅画面表达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要么是从上一个画面延续而来,要么向下一个画面发展下去,这就要求摄像者在构图时,不仅要从所拍摄的单个画面考虑,还要从上一个画面和下一个画面的整体关系和连贯性上加以考虑,形成构图的整体性和传情达意的连续性。
(3)视点多样性;电视画面可以对一个被摄主体从多个视点、多个角度、多个景别进行拍摄,使主体形象和拍摄范围在变化中展现,使观众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更丰富的视觉感受。
(4)画幅和时间的限定性;电视画面大都遵循4:3或16:9的画幅比例,受电视播放限制,电视画面不能无休止的固定在屏幕上,这就要求在构图时充分考虑画面所能承载的信息量,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整准确的传达给电视观众。
(5)现场一次性;电视画面的拍摄大都是现场一次性完成,拍摄完的画面构图就确定了。
对于那些电视直播节目,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尽量减少失误。
电视画面是一种空间艺术,还是一种时间艺术,在拍摄过程中,要根据电视画面构图的自身特点来选择、组织画面,形成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构图。
1、电视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有哪些电视画面构图中,光线、色彩、影调、线条、质感和立体感等元素是构成画面的最基本的形式元素。
光线---构图中最重要的先决条件。
离开了光线,万物就失去了色彩,构图就无从谈起。
在电视构图中,可以利用光线来表示时间,突出主体,创造气氛,增强立体感和质感等。
一、电视画面有哪些造型特点?一是表现具象。
(与抽象的文字、音乐、语言相比)电视画面在屏幕上表现的形象是具体的、可视的,它不同于文学作品或音乐作品是通过抽象的文字符号或音乐旋律来调动人们的想象以塑造艺术形象,而是通过直观的画面形象作为传递信息的中介和符码来叙述情节、阐述主题、表达思想。
具体形象的电视画面可以更为准确、细致、全面地再现或表现人物的神态、情绪、动作以及景物的形状、色彩变化等用语言文字不容易精确描述的形象。
比如说在影片《越光宝盒》中,孙俪饰演的玫瑰仙子的出场画面不仅是开场音乐和她的歌声这一抽象语言营造了一种幽默气氛,而且因为拥有了电视画面可以更充分地展现出玫瑰仙子花划船撞到绳子掉入水中这一具体形象的画面而使得情节更加幽默,画面形象生动可感。
二是表现运动。
(与绘画、雕塑和图片等静态形象相比)电视画面再现的是运动的形象,表现的是形象的运动,通过电视物质手段和特殊拍摄方法,甚至在人眼视觉范围内不存在运动的地方也引起了运动:一朵花蕾在瞬间怒放,一粒黄豆在三五秒内"扭动"身躯破土而出,一些生活中被看作是静止的物体,在屏幕上变成生机勃勃的富有变化的不断运动的物体。
可以说,电视画面存在于运动之中,不仅直接表现运动主体富有变化的运动姿态,而且能够表现主体运动的速度、节奏以至运动的全过程,还可以展现运动要素的各种变化,满足艺术思想的需要:表现运动是电视造型的灵魂。
比如在《越光宝盒》中玫瑰仙子在大漠、竹林中追逐郑中基饰演的清一色所表现的就是运动中的人物;另外梁咏琪饰演的西域亲善大使从荷花中出现,那朵荷花从花骨朵紧闭到花瓣纷纷绽放就表现了一朵花盛开这样一个运动的电视画面镜头。
三是运动表现。
(与戏曲舞台、现场活动等固定观众的视点相比)电视画面不仅能够表现运动的物体,而且可以在运动中表现物体,由摄像机运动的轨迹、速度、方向等所体现出的运动表现是电视画面造型的重要方式和重要特点。
电视摄像机对被摄景物多景别、多角度、多层次连续不断地表现,使观众的感知和认识更加连贯、完整、细致和全面。
电视屏幕构成的视觉元素
镜头与镜头之间各个视觉元素的呈现方式,决定了镜头转换的连贯与突变程度。
流畅的剪切来自于屏幕构成在视觉反应上的平顺过渡,这里主要指两个相邻镜头(落幅与起幅)之间的符合视觉反应规律的构图关系,也叫“匹配构图”。
严格意义来说,构图的匹配性知识对于影片的剪辑工作尤为重要,善于辨别屏幕构成的各个视觉元素及其关系,为镜头的选用与对影片外部轮廓(因剪辑而形成的视觉节奏)的控制与把握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这是一个应该通过实操训练来加强的专业能力,在这里,我们对其作一番简要的介绍,以便大家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体验和学习。
1、图形元素
在形成画面之后,现实环境中各类形状的物体均以图形呈现,因为影像所展现的都是平面关系,即屏幕上所有视觉元素只是一种相互构成的关系。
一个镜头会有许多不同的图形元素出现,但只有一个或一组图形是主要的,它代表了画面的主体对象,是镜头的叙事目标,是观众的视觉重点。
镜头转换时应考虑由图形差异及位移带来的视觉重点转移的顺畅与跳跃。
2、线条元素
线条在画面中的呈现处于十分敏感的地位,线条的无处不在,需要我们理清它们的主次关系。
线条的闭合,本身就完成了图形的构建,因此,图形与线条关系密不可分。
同时,线条与线条的联系与交错,会让图形发生混淆,以致破坏了图形的空间关系,这是平面构成的特点。
画面中线条的出现,大多数代表了两种空间构成关系,即平面分割关系和纵深透视关系,因此,也体现了平面造型的线条的多义性。
镜头转换时应考虑由线条差异及位移带来的视觉跳跃,尤其是贯穿画面的线条。
3、空间元素
空间的形成,与其它诸元素的作用密不可分,在辨别其它元素的同时,务必敏感因此而构成的空间关系的存在,即,屏幕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空间,但却是被其它诸元素所切割形成的,其中主体图形占据的空间位置,从镜头的第一祯就开始确立(入点),并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直到镜头的结束(出点)。
镜头组接应讲究主体关系空间构建的逻辑性,保持空间交代的连续性。
镜头的转换必然带来空间方位的变化,镜头转换时应考虑由画面各空间关系变化带来的空间印象的差异与跳跃。
4、影调元素
影调关系在屏幕上的表现就是总体明暗的趋向性关系,同时也是远近空间感的对比关系。
不论是黑白还是彩色,影调对画面的影响都是显见的。
应利用明暗反差完成主体与背景间的空间间隔。
大面积暗影调中的小块亮影调和大面积亮影调中的小块暗影调都会成为吸引观众视线的重点,同时,明调的画面具有膨胀感,暗调则具有收缩感,镜头切换时应考虑由影调差异带来的视觉跳跃和视线重点转移的连贯与突变。
5、色彩元素
色彩在画面中是最为活泼的因素,色彩被分为冷色系和暖色系。
在视觉的心理感应上,冷色系有退缩感,而暖色系有逼近感,而且对比强烈。
补色的出现是一种视觉生理现象(视觉残像),实际应用中,补色之间具有强烈的冲突感,这也反映出视觉的心理现象。
镜头转换时应考虑由色彩差异带来的空间配置与视觉重点转移的顺畅与跳跃:冷与暖之间、高饱和度之间、补色之间等。
6、方向元素
屏幕为观众呈现的空间关系的整体感觉,是通过镜头的组接(虚构)完成的,亦即观众是被摄像机镜头所引导的,对于观众来说,屏幕左右方向的明确区分,代表了一个完整的空间构建。
就屏幕而言,其展现的空间是有限的,人们是通过若干镜头的连接获得完整、合理的空间概念的,拍摄与剪接应向人们提供清晰的镜头之间的空间关系——也就是关联对象之间的方向配置关系。
也可以说,“轴线”概念的出现,是由屏幕的方向决定的。
围绕关联对象(例:两个对话的人)关系轴线一侧180°的拍摄角度运用,在镜头的切换中,将保持由屏幕方向构建的合理空间关系,这就叫“镜头的匹配”。
7、运动元素
运动,是时空艺术的最典型特征,所有影视画面中的运动,均由被摄体的运动、摄像机的运动或被摄体与摄像机的同时运动来完成,并最终体现为观众的视点运动及视线在屏幕空间的运动。
运动元素与方向、节奏两个元素关系密切,判断运动元素的性质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决定的。
8、节奏元素
音乐和诗歌中的节拍在视觉上的表现。
视觉节奏从三个方面得以反映:1)镜头的内部运动(画面的动作)形成某一组相同事物的连续出现;2)来自内部节奏的驱使而形成的镜头的外部动作的强化(切换);3)因镜头切换带来的观众视觉重点的转移变化。
无论作为摄影还是剪辑,认识与辨别屏幕的诸元素,对把握画面的取舍与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任何一个要素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如果离开对其他要素的综合考量,也同样可能发生把握上的偏差。
上述屏幕影像构成的八个元素在镜头与镜头之间将形成差异与相似,连贯与突变的现象,在影视创作中,这些相关元素对剪辑创作均产生重要影响。
拍摄时的刻意选择和剪辑上的刻意运用,都会为蒙太奇句子的创作带来积极帮助。
在镜头与镜头的组接中,差异则形成对比,过渡时产生视觉跳跃,形成明显的外部节奏“重音”;而相似则接近平缓,过渡时视觉流畅,能淡化镜头之间的衔接痕迹。
所谓连贯与突变的意义即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