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击”在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8.54 KB
- 文档页数:1
武术功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程楠来源:《搏击·武术科学》2015年第10期摘要: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竞技意识的影响,作为武术三大形式之一的武术功法往往被忽略,在各大高校的普及度也不高。
针对这种现状,文章从武术功法的概念、分类、特点等入手,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武术功法的可行性、存在的困难以及针对这些困难采取的措施,旨在提高武术功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武术功法高校体育教学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0—0049—031 武术功法概述武术功法是指围绕提高身体某一运动素质或锻炼某一特殊技能而进行的专门练习,其目的是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和格斗技术、诱发武技所需要的人体潜能。
根据锻炼方式的不同可将武术功法分为五大类:硬功、柔功、轻功、内功和感知功,其中感知功又分为耳功和眼功。
硬功旨在提高圣体的抗击力和攻击力度;柔功旨在提高肢体关节幅度、柔韧性;轻功旨在提高行走、纵跳、攀高的能力;内功的练习手段有以意领气、以身发力;感知功旨在提高视觉、听觉等器官的感知能力。
2 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武术功法的可行性分析2.1 硬件方面的分析2.1.1 对器材的要求比较低武术功法的运动形式大多是单一动作或单一运动形式,在练习时需要的器材很少,对器材的要求比较低,一种器材就可以开展一种项目,甚至在没有器材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相关练习。
例如武术功法中在梅花桩上进行的桩上徒搏,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锻炼练习者的推、按、捋、带、采、引、化等技法。
在没有梅花桩的条件下可以用粉笔在操场上画几个梅花桩柱大小的圆圈代替梅花桩,也可以用砖头来代替。
因此,武术功法对器材的要求不高,制作也非常简单,但其效果却比一般的游戏要强很多。
2.1.2 可供选择的项目多武术功法有很多项目可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教师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武术功法项目。
武术功法众多的项目可以满足不同条件的学校的需要,也可以满足不同身体状况——不同爱好、不同性别、不同力量、不同体重、不同身高、不同速度、不同柔韧的学生的需求。
目录前言 (1)1 高校传统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2)1.1 过多强调竞技,缺少技击教学 (2)1.2 教师业务水平是制约高校武术教学的关键因素 (3)1.3 武术教学模式单一,方法和手段老化 (4)2 高校传统武术技击化教学的建议 (4)2.1 武术教学中加强技击意识的培养 (4)2.2 加强武术专业教师素质与水平的培养 (5)2.3 邀请民间拳师辅导 (5)结论 (6)致谢 (6)参考文献 (7)浅谈传统武术的技击化教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陈耀东指导老师李传国摘要:高校是推广、发展、普及传统武术的重要阵地。
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大部分高校的武术教学并没有达到我们所预想的效果,从而导致在教学中武术的“技击”本质特点体现不充分。
本文根据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 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传统武术;技击化;教学Shallow talk that the boxing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at highschool turns the teachingTraditional athletics profession of race: CHEN Yao-dongGuide the teacher: LI chuan-guoAbstrac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promotion, development, and universal and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have tremendous impact. However, the major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eaching martial arts we have not achieved the desired results. As a number of reasons, for example, a single mode of teaching, lack of combative teaching, teaching martial arts in the "combativ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reflected inadequate. Based on the martial arts teach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issues investigated i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Traditional Wushu;Combative;Teaching前言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具有集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增进友谊等价值与功能于一体的武术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开展。
大学公体武术实用技击技术教学必要性探讨作者:王晓东,郭春阳来源:《武术研究》 2016年第5期王晓东1 郭春阳21. 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安庆 246011;2. 河南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所体育部,河南开封 475001摘要:面对当前大学公体武术教学现状,提出有必要在武术套路教学同时应适当增加实用技击技术内容。
这一举措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武术动作,有益于学习者习得实用的自卫防身技能。
关键词:武术大学公共体育技击武术套路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5—0060—02大学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的对象是非体育专业的普通大学生,受学生自身条件、课时安排以及课堂安全等因素的限制,当前公体武术教学以武术套路为主要内容。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选修武术的人数较多,学习前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但一段时间后便对武术学习懒懒散散、兴趣索然。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后我们得知,学生普遍反映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因为武术课中教学的是他们并不感兴趣的“花架子”,与他们心目中的“功夫”相差太远。
依据较为通俗的定义,武术是以技能运动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方式,并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1]。
那么,在大学公体武术课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武术实用技击技术有其显然的必要性。
1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武术虽然已经脱离了战阵杀敌、生死相搏的原生本质,但是套路毕竟只是以固定的动作编排来便于学习者记忆、练习的模拟性质武术技击动作,是武术的表现形式而已。
武术的本质在于技击格斗[2]。
武术套路学习必不可少,可是只注重强调套路动作,学生兴趣很难集中。
跆拳道、空手道、拳击、泰拳等国外武技的风靡从侧面印证了技击技术对于爱好者的巨大吸引力。
因而,技击格斗既然是武术的本质和主要运动方式,并且与学习者的初衷耦合,那么在公体教学中就应当适当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