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中国古代建筑(下)
- 格式:ppt
- 大小:9.18 MB
- 文档页数:58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20141005课程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课程总学时:48 理论:42 实践:6适用专业:建筑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10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课程地位: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历史观和价值观能够熟练掌握中国建筑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城市及建筑的形制、构造方式、等级制度和精神寄托。
2.教学目标:通过理论教学及自我学习等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尤其对中国传统建筑加深了解,掌握其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原因,掌握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建筑及城市发展的特征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为学生未来的设计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传承创新精神。
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定制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下:初级培养目标:•捋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的时间前后关系和重要的时间节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掌握中国古代重要时期的建筑特征及产生发展的过程;•掌握具有重要意义的典型城市、建筑群体及建筑的特点及成就,如唐长安城、宋东京城、明清北京城、北京四合院、北京紫禁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和南禅寺大殿、北京天坛等;•了解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和做法。
中级培养目标:•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掌握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能够运用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和建筑符号等,并能够徒手绘出典型例子的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及构件大样图。
最终培养目标:•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并能够阐明其发展背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能够通过总结特征活灵活用,准确区分建筑的历史分区并阐述该时期相关背景资料;•能够熟练徒手绘制历史建筑的相关示意图,并掌握其中内在的比例关系;•能够熟练拆解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掌握各部分的构造做法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能够初步尝试对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创新,并运用于实践设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