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民法的作用》(粤教)
- 格式:docx
- 大小:644.88 KB
- 文档页数:5
3.1.2-3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民法的作用学案第一部分:(自学)(一)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法律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要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法官依法审理民事纠纷时也应当遵循这些基本规则。
(1)平等原则:意味着每一个参与民事活动的主体具有,所有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各方,在民事活动中的行为应遵循这样的行为准则。
(2)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都应按照社会公认的、的观念从事民事活动。
(3)自愿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保护的范围内享有,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享有民事权利与承担义务。
(4)诚信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过程中,、重诺言、。
(5)公序良俗原则: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守,同时遵守的要求。
(6)绿色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避免浪费资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
(二)民法的作用1.民法的地位。
(1)民法与我们的生活____________,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物质与精神需求提供____________。
(2)民法也是____________高效、诚信的_______________的基本法律。
(3)民法在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中发挥着____________的作用。
2.民法的保障。
(1)民法为人权提供____________,民法保护我们每一个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以及其他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权利。
民法为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是维护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
(2)民法为现代化市场经济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民法____________,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民法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调节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保护人们在合法的范围内谋求自身的利益。
《3.1民法保障民事权利》导学案第三课时:民法的作用班级:姓名:学号:【先学指导】一、学习目标:认识民法的重要作用,理解民法在规范社会生活、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重难点:民法的作用。
二、阅读课本69-70页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在课本当中做好笔记:民法的作用有哪些?三、思考下列问题:1、你认为中国有人权保障吗?请你举例说明你的观点。
2、新颁布实施的《民法总则》当中的哪些亮点出于对人权保护的考虑?3、2017年6月,河南省项城市城管队员因为索要高考送水点的矿泉水被开除。
项城市城管局证实,当时环卫工想要水喝,志愿者不愿意给,而城管队员是替清洁工要的水。
如果事情属实,被开除的城管队员倒是有一片好心。
问题是,他显然没有厘清公域与私域间的关系。
从网上曝光的视频看,送水点的人员将矿泉水搬到执法车上后质问了几句,随即被城管队员口头警告:不许再摆放,否则将全部没收。
如此嚣张的态度,显示出其有以权压人的嫌疑。
思考:为什么该城管队员会被开除?【当堂训练】1、下列关于民法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2、①民法为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物质与精神需求提供法律保障②民法是维护高效、诚信的社会经济秩序的基本法律③民法在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④有了民法的保护,我们的民事权利就能实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列关于民法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民法为人权提供基本保障②民法为现代化市场经济提供一般规则和行为规范③民法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民法促进民主政治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规定,________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 )A、十周岁B、十一周岁C、八周岁D、七周岁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民法的作用》1、民法的重要性体现在()①民法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为我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提供法律保障②民法是维护高效、诚信的社会经济秩序的基本法律③民法在构建平等、自由、公正、法治的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④民法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市民生活基本行为规范、是法官裁判民事案件的基本依据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③④2、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虚拟财产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
《民法总则》明确对虚拟财产的保护,这说明()A、人权是维护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B、民法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C、民法为人权提供基本保障,此举不仅体现了时代特征,也是尊重基本人权及人格尊严的体现D、民法在构建平等、自由、公正、法治的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局在法治的社会与国家,京东和天猫的商业竞争再激烈,也肯定不会通过暴力手段;顺丰和菜鸟裹裹之间的数据安全问题也能够坐下来协商;滴滴与优步合并也有规有矩……依照程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好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现象()A、说明民法是规范社会生活的重要法律,为人权提供法律保障B、表明公民在民事活动时要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C、体现生活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需要法律保障D、体现了民法提供的规则和行为规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4、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是活动,进行活动要依照相应的()。
A、民事基本原则B、社会民事权利C、民法民事原则D、刑事义务5、以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认识正确的有()①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②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③调整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民事活动纠纷④规范社会生活的重要法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④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人权宣言》指出:“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平等的,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民法是如何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在权利方面的自由和平等的。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十三课《认识民法》(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民法》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民法的概念、特征和作用,认识民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法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于民法这一法律领域尚缺乏深入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民法知识,但未能系统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法律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法的概念、特征和作用,认识民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4.提高学生分析法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民法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2.民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法的知识。
2.讨论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和应用民法知识。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展示案例和知识点。
3.划分学习小组,便于讨论和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民法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PPT,展示民法的概念、特征和作用,以及民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法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案例,让学生运用民法知识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民法的作用》习题1、 _____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物质与精神需求提供法律保障。
()A.宪法B.民法C.教育法D.刑法2、民法为人权提供基本保障。
表现在()A.民法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B.民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侵犯C.民法有利于树立公民的权利意识D.民法保护人们在合法的范围内谋求自身的利益3、《民法总则》第185条的核心要义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关于“民法维护公共利益方面的作用”体现在()①民法调节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②民法保护人们在合法的范围内谋求自身的利益③民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民法有利于树立公民的权利意识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4、民法在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功能有()①为人权提供基本保障②促进民主政治的实现③利于国家公权力的行使④促进刑法的完善和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17四川成都中考)2016年6月,一名拍客在街头将一男子殴打一女子的行为拍摄下来并上传至网络。
引起“围观”,一些网友进行“人肉搜索”后,公布了这对男女的很多个人信息,殊不知,当事人是夫妻关系,这一事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妻子甚至多次产生轻生念头。
不久后,夫妻俩以侵犯肖像权、名誉权为由,将此事的始作俑者告上法庭。
法院依据我国法律相关规定判该拍客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承担相应侵权责任。
该案体现出的法律作用是()①协调人际关系,解决人际纠纷②制裁违法行为,保护合法权益③体现国家意志,保护共同利益④国家强制实施,实现人人平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依据宪法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增的规定包括网络购物七日内可无理由退货。
新增这一规定()①说明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②有利于保护网络购物者的自主选择权③说明网络购物者开始成为“上帝” ④说明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17海南省中考)今年 3 月 1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民法的作用》
本课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定分止争
依法有据》中第一课第三框《民
法的作用》的内容,民法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物质与精神需求提供法律保障。
【知识与能力目标】
懂得什么是民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民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道民法在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重点】
民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民法的作用。
1
、多媒体课件;
2、达标训练活页纸。
一、 课堂导入 材料: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结继承我国民事法治经验,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全面系统地确定了我国民事活动的基本规定和一般性规则。
思考:(1)材料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法律本质?
(2)请简述我国民法的作用。
总结:
(1)体现了我国法律本质是人民利益和意志。
(2)民法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物质与精神需求提供法律保障;民法是维护高效、诚信的社会经济秩序的基本法律;民法在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法为人权提供基本保障;民法为现代化市场经济提供一般规则和行为规范;民法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民法促进民主政治。
二、课堂探究
探究点1
近年,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我国在众多领域制定和完善了许多相关配套的政策和制度。
如,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收入分配制度,全面推进教育
均衡发展政策等等。
思考:这些政策的制定有什么意义?
总结:
(1)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2)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3)有利于实现法律赋予公民的各项权益。
探究点2
《民法总则》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的条款,被称为中国版的“好撒玛利亚人法”。
思考:这一立法规定有什么意义?
总结:
(1)有助于培养见义勇为、乐善好施的社风风尚;
(2)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的相互补充。
三、考点分析
民法的作用
●民法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物质
与精神需求提供法律保障。
●民法是维护高效、诚信的社会经济秩序的基本法律。
●民法在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民法为人权提供基本保障。
●民法为现代化市场经济提供一般规则和行为规范。
●民法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民法促进民主政治。
四、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活页出示,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展示、纠错)
1、民法通则第1条规定,“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
”这说明宪法与民法的关系是(B)
A、包含与被包含
B、母法与子法
C、总体与部分
D、名称不同,实质一样
2、2016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强调,必须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D)
A、只要完善立法就可以保护财产权
B、确保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
C、我国当前产权保护制度已经完善
D、为保护财产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民法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法律保障
B、民法为人权提供基本保障
C、我们的民事权利可以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两类
D、民法保障我们的民事权利
4、2016年12月7日,山东省曹县三考生高考志愿被篡改案一审公开宣判,认定程某某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以下观点错误的是(D)
A、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B、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C、程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D、程某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5、以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认识正确的有(A)
①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
②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
③调整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民事活动纠纷
④规范社会生活的重要法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④
6、民法调节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保护人们在合法的范围内谋求自身的利益,不允许以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为代价实现自身的权利,这体现了民法能促进(D)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民主法治
D、公平正义
7、教育部决定,今后高校自主招生延至高考后进行,申请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赛等多种加分项目被取消。
这些举措(B)
A、将不同程度妨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不利于发展素质教育
B、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招生秩序,有效维护广大考生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C、不利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影响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D、对确有特长的优秀考生不公平,不利于培养优秀人才
8、2017年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建立健全冤假错案的有效防范和及时纠正机制。
此举(B)
A、能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
B、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C、打击了违法犯罪活动
D、扩大了公民的文化权利
【板书设计】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