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学案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07.00 KB
- 文档页数:25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1节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高考导航]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作用。
1.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和单位 (1)表达式:v =ΔcΔt。
[注意] 由此计算得到的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且无论用反应物还是用生成物表示均取正值。
(2)单位:mol·L -1·min -1或mol·L -1·s -1。
3.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问题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与注意事项在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 s 的平均反应速率v (H 2)=__________;v (HI)=________。
(3)根据上述反应速率数值,分析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化学反应时,化学反应速率值是否必须相同? (4)能否用I 2表达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什么? 答案:(1)H 2和I 2、HI H 2(g)+I 2(s)2HI(g)(2)0.039 5 mol·L -1·s -10.079 mol·L -1·s -1(3)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都相同,并且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最新考纲: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模型。
通过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知识点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2.极端假设法确定各物质浓度范围假设反应正向或逆向进行到底,求出各物质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它们的浓度范围。
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X2(g)+Y2(g)2Z(g)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终态浓度(mol·L-1) 0 0.2 0.4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X 2(g)+Y 2(g)2Z(g)起始浓度(mol·L -1) 0.1 0.3 0.2 改变浓度(mol·L -1) 0.1 0.1 0.2 终态浓度(mol·L -1) 0.2 0.4 0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X 2∈(0,0.2),Y 2∈(0.2,0.4),Z∈(0,0.4)。
3.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密闭容器中。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简单计算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其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单位一般为mol/(L·min)或mol.·L -1·min -12.结论:对于一般反应 aA + bB =cC + dD 来说有:V A :V B :V C :V D =△C A :△C B :△C C :△C D =△nA :△n B :△n C :△nD = a :b :c :d特别提醒:1.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化学反应速率均取正值。
3.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可能不同,但是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要根据反应速率与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的关系换算成同一种物质来表示,看其数值的大小。
注意比较时单位要统一。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分子结构或原子结构)所决定的。
2.外因(次要因素)(1)浓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t c V ∆∆=浓度,V正急剧增大,V逆也逐渐增大。
若减小反应物浓度,V逆急剧减小,V正逐渐减小。
(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常数,故反应速率与其加入量多少无关)。
(2)温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温时, V正、V逆都加快;降温时,V正、V逆都减小(3)压强:其他条件不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通过缩小反应容器,增大压强,V正、V 逆都增大;通过扩大反应容器,压强减小,浓度变小,V正、V逆均减小。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成百上千的同等倍数地增加了正、逆反应速率。
特别提醒:1.改变压强的实质是改变浓度,若反应体系中无气体参加,故对该类的反应速率无影响。
2.恒容时,气体反应体系中充入稀有气体(或无关气体)时,气体总压增大,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3.恒压时,充入稀有气体,反应体系体积增大,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单位:mol/(L·min)或mol/(L·s) v=△c·△t2.规律:同一反应里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可以是不同的,但这些数值,都表示同一反应速率。
且不同物质的速率比值等于其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反应mA+nB=pC+qD 的v(A):v(B):v(C):v(D)=m:n:p:q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
例如H2、F2混合后,黑暗处都发生爆炸反应,化学反应速率极快,是不可逆反应。
而H2、N2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才能发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较慢,由于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外因:①浓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单位体积发生反应的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②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压强,气体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③温度:升高温度时,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一般来说,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4倍。
④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增大逆反应速率。
⑤其他因素:增大固体表面积(粉碎),光照也可增大某些反应的速率,此外,超声波、电磁波、溶剂也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注意】:①改变外界条件时,若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一定增大,增大的倍数可能不同,但不可能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②固体、纯液体浓度视为常数,不能用其表示反应速率,它们的量的变化不会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但其颗粒的大小可影响反应速率。
③增大压强或浓度,是增大了分子之间的碰撞几率,因此增大了化学反应速率;升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了有效碰撞次数,使反应速率增大。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1. 化学反应速率:⑴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通过运算式:v =Δc /Δt来明白得其概念:①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消耗的时刻(Δt)和反应物浓度的变化(Δc)有关;②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能够相同,也能够是不同的。
但这些数值所表示的差不多上同一个反应速率。
因此,表示反应速率时,必须说明用哪种物质作为标准。
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时,其比值一定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化学反应mA(g) + nB(g) pC(g) + qD(g) 的:v(A)∶v(B)∶v(C)∶v(D) = m∶n∶p∶q③一样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而逐步减慢。
因此某一段时刻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这段时刻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⑵阻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I.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Ⅱ. 条件因素(外因)(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①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能够增大活化分子总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为常数;②压强:关于气体而言,压缩气体体积,能够增大浓度,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假如增大气体压强时,不能改变反应气体的浓度,则不阻碍化学反应速率。
③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④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等同地改变可逆反应的正、逆化学反应速率。
⑤其他因素。
如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光、不同溶剂、超声波等。
2. 化学平稳:⑴化学平稳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
⑵化学平稳的概念(略);⑶化学平稳的特点:动:动态平稳。
平稳时v正==v逆≠0等:v正=v逆定:条件一定,平稳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一定(不是相等);变:条件改变,原平稳被破坏,发生移动,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稳。
⑷化学平稳的标志:(处于化学平稳时):①速率标志:v正=v逆≠0;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③反应物的转化率、生成物的产率不再发生变化;④反应物反应时破坏的化学键与逆反应得到的反应物形成的化学键种类和数量相同;⑤关于气体体积数不同的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稳时,体积和压强也不再发生变化。
规范答题模板(四)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学生用书P175] [掌握规则规范答题赢取满分]续表排查落实练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学生用书单独成册]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正误判断题(一)化学反应速率正误判断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 )2.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固定的,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用量,反应速率保持不变。
(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反应就不再进行。
( )4.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 )5.在恒温条件下,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 )6.在一定条件下,增加反应物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 )7.其他条件不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 )8.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9.加入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改变了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 )10.同一反应,在相同时间间隔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和意义都不一定相同。
( )11.5 mol·L -1·s -1的反应速率一定比1 mol·L -1·s -1的反应速率大。
( )12.对于某可逆反应,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 )答案: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二)化学平衡正误判断1.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2.在恒容条件下,有两个平衡体系:A(g) 2B(g);2A(g)B(g),都增加A 的量,A 转化率都变小。
( )3.在一定条件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变大。
( )4.由温度或压强改变引起的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 )5.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都增大。
高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复习化学反响速率知识点总结⑴定义:用来权衡化学反响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响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响浓度的增加或生成物浓度的添加来表示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⑷影响要素:①决议要素(内因):反响物的性质(决议要素)②条件要素(外因):反响所处的条件外因对化学反响速率影响的变化规律条件变化活化分子的量的变化反响速率的变化反响物的浓度增大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百分数不变增大减小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加,百分数不变减小气体反响物的压强增大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百分数不变增大减小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加,百分数不变减小反响物的温度降低百分数增大,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增大降低百分数增加,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加减小反响物的催化剂运用百分数剧增,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剧增剧增撤去百分数剧减,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剧减剧减其他光、电磁波超声波、固体反响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等有影响留意:(1)参与反响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简直无影响,可以以为反响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关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响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响物浓度减小→反响速率减慢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1、定义:化学平衡形状: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响停止到正逆反响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动,到达外表上运动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响所能到达的限制即化学平衡形状。
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讨前提是可逆反响)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响速率相等)动(静态平衡)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动,平衡发作变化)3、判别平衡的依据判别可逆反响到达平衡形状的方法和依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要素(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增大反响物的浓度或增加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响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2)添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3)在溶液中停止的反响,假设稀释溶液,反响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水平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响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7-2 考纲要求考情分析本部分知识的常见考查形式有: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如2021年高考海南化学15题,四川理综12题等;②结合化学平衡图像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以及化学平衡的特点等,如2021年高考山东理综29题;③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以及有关计算,如2021年高考安徽理综9题,海南化学15题,新课标理综27题等。
命题趋势预计2021年的高考有下列趋势;一是保持对传统知识点的考查,如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有关平衡的计算等,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较系统的掌握;二是会适当增加新增知识点的考查,如平衡常数和化学反应限度的关系等,三是依然会注重对考生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考查;四是更会注重平衡移动理论在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等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对应学生用书 P122)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1)在可逆反应中,把由反应物到生成物的反应叫正反应;把由生成物到反应物的反应叫逆反应,可逆反应用“ ���瘛�代替“===”。
(2)必须强调“两同”, 同一条件、同时。
(3)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只能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达到所谓的平衡状态,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都大于零。
电解问题探究 1:反应 2H2O��������2H2↑+O2↑是否为可逆反点燃应?提示:不是可逆反应,因为两个方向的反应条件不同。
2.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1)前提是“一定条件”、“可逆反应”。
(2)实质是“v(正)=v(逆)≠0”。
(3)标志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考试标准]1.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填“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在方程式中用“ ”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3)平衡特点题组一 正确理解概念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可逆反应不等同于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可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B .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若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反应速率一定不相等C .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D .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而改变 答案 B2.向含有2 mol 的SO 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 2(g)+O 2(g) 催化剂加热2SO 3(g) ΔH =-Q kJ·mol -1(Q >0),充分反应后生成SO 3的物质的量______2 mol(填“<”、“>”或“=”,下同),SO 2的物质的量______0 mol ,转化率______100%,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__ Q kJ 。
答案 < > < <题组二 极端假设,界定范围,突破判断3.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 、Y 、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1、c 2、c 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 、Y 、Z 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 -1、0.3 mol·L -1、0.08mol·L -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c 1∶c 2=3∶1B .平衡时,Y 和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 .X 、Y 的转化率不相等D .c 1的取值范围为0<c 1<0.14 mol·L -1答案 D解析 平衡浓度之比为1∶3,转化浓度亦为1∶3,故c 1∶c 2=1∶3,A 、C 不正确;平衡时Y 生成表示逆反应,Z 生成表示正反应速率且v Y (生成)∶v Z (生成)应为3∶2,B 不正确;由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c 1的取值范围为0<c 1<0.14 mol·L -1。
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 2(g)+Y 2(g) 2Z(g),已知X 2、Y 2、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3 mol·L-1B.Y2为0.4 mol·L-1C.X2为0.2 mol·L-1D.Z为0.4 mol·L-1答案 A题组三审准题干,关注特点,判断标志5.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N2)正=v(H2)正B.v(N2)正=v(NH3)逆C.2v(H2)正=3v(NH3)逆D.v(N2)正=3v(H2)逆答案 C解析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v正=v逆,而3v(N2)正=v(H2)正并未反映出v正=v逆的关系,即A项不正确。
在N2与H2合成NH3的反应中,v(N2)∶v(H2)∶v(NH3)=1∶3∶2,分析时一要注意二者应分别代表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二要注意不同物质的速率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6.将2 mol SO2和1 mol O2放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550 ℃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B.SO2和SO3浓度相等C.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答案 D解析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都是气体,故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容积又是一定的,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A项错误;反应过程中某个瞬间可能出现SO2和SO3浓度相等,但不表示二者浓度相等时反应就达到平衡状态,B项错误;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都表示正反应速率,C项错误;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发生变化,而气体的质量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个变量,当其保持不变时,反应就达到了平衡状态,D项正确。
7.下列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a A(g)+b B(g) m C(g)+n D(g),表示其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平衡时的压强与反应起始的压强之比为m+n/a+bB.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与物质C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a/mC .物质B 的浓度不随时间而改变D .各物质的浓度相等 答案 C8.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 2O(g) CO(g)+H 2(g)。
不能确定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体系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 B .v (CO)正=v (H 2O)逆C .生成n mol CO 的同时生成n mol H 2D .1 mol H —H 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 —O 键 答案 C解析 不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生成n mol CO 的同时都会生成n mol H 2。
9.在容积固定且绝热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化学反应:2HI(g) H 2(g)+I 2(g),下列各项事实都是在其他条件一定的前提下形成的,其中能表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②容器内的温度保持不变③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④各物质的总浓度保持不变 ⑤单位时间内形成n mol H —H 键的同时也断裂2n mol H —I 键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⑦Q =K ⑧ΔH 保持不变 ⑨生成a mol H 2(g)的同时消耗a mol I 2(g) ⑩v (H 2)逆=12v (HI)正答案 ①②③⑦⑧⑨⑩解析 ①容器中有颜色的物质是I 2,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表明c (I 2)不变;②容器绝热,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容器内的温度保持不变表明v 正=v 逆;③容器绝热、温度可变,依据PV =nRT 压强也可变,当温度不变时,压强也不变化,是平衡的标志。
④容器容积不变,化学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故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和各物质的总浓度不变都不能说明v 正=v 逆;⑤形成n mol H —H 键和断裂2n mol H —I 键描述的都是正向的反应,不能说明v 正=v 逆;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一直都保持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始终保持不变;⑦K 为平衡常数,当Q =K 时,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⑧化学反应的ΔH 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容器绝热,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ΔH 保持不变,表明v 正=v 逆;⑨生成a mol H 2(g)的同时消耗a mol I 2(g),表明v 正=v 逆;⑩逆反应消耗H 2的速率是正反应消耗HI 的速率的一半,也表明v 正=v 逆。
1.极端假设法确定各物质浓度范围上述题目4可根据极端假设法判断,假设反应正向或逆向进行到底,求出各物质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它们的浓度范围。
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X2(g)+Y2(g) 2Z(g)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终态浓度(mol·L-1) 0 0.2 0.4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X2(g)+Y2(g) 2Z(g)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终态浓度(mol·L-1) 0.2 0.4 0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X2∈(0,0.2),Y2∈(0.2,0.4),Z∈(0,0.4)。
2.规避“2”个易失分点(1)注意两审一审题干条件,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二审反应特点:①全部是气体参与的等体积反应还是非等体积反应;②是有固体参与的等体积反应还是非等体积反应。
(2)不能作为“标志”的四种情况①反应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恒温恒容下的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压强或总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如2HI(g) H2(g)+I2(g)。
③全是气体参加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如2HI(g) H2(g)+I2(g)。
④全是气体参加的反应,恒容条件下体系的密度保持不变。
考点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加试)1.自发过程(1)含义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2)特点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性(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2.自发反应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3.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1)焓变与反应方向研究表明,对于化学反应而言,绝大多数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体系能量降低得也越多,反应越完全。
可见,反应的焓变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
(2)熵变与反应方向①研究表明,除了热效应外,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个因素是体系的混乱度。
大多数自发反应有趋向于体系混乱度增大的倾向。
②熵和熵变的含义a.熵的含义熵是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
用符号S表示。
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熵值也不同,一般规律是S(g)>S(l)>S(s)。
b.熵变的含义熵变是反应前后体系熵的变化,用ΔS表示,化学反应的ΔS越大,越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3)综合判断反应方向的依据①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②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③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题组一焓变与自发反应1.实验证明,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对此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放热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B.所有的自发反应都是放热的C.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种重要因素D.焓变是决定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唯一判据答案 C题组二熵变与自发反应2.下列过程属于熵增加的是( )A.一定条件下,水由气态变成液态B.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C.4NO2(g)+O2(g)===2N2O5 (g)D.固态碘升华答案 D3.下列反应中,熵显著增加的反应是( )A.CO(g)+2H2(g)===CH3OH(g)B.CaCO3+2HCl===CaCl2+H2O+CO2↑C.C(s)+O2(g)===CO2(g)D.2Hg(l)+O2(g)===2HgO(s)答案 B解析反应中若生成气体或气体的量增加,都会使混乱度增大,熵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