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菌悬液的制备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菌悬液的制备方法
菌悬液是一种用于培养微生物的液体培养基,它可以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制备菌悬液的方法相对简单,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菌悬液制备方法。
首先,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蒸馏水、培养基粉末、试管或烧杯、移液管、称量器等。
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将培养基粉末加入到蒸馏水中。
通常情况下,培养基粉末的用量应根据所培养微生物的特性和需求来确定,一般建议按照厂家提供的配方比例进行配制。
在加入培养基粉末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溶解,以确保培养基的均匀性。
接着,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溶液装入试管或烧杯中。
在装液体的容器上盖上适当的盖子或覆膜,以防止外界的污染和水分蒸发。
随后,对培养基溶液进行高温高压消毒。
将装有培养基溶液的容器放入高压灭菌锅中,进行121摄氏度、15分钟的高温高压消毒处理。
这一步骤是为了杀灭培养基中的细菌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以确保培养基的无菌性。
最后,将消毒后的培养基溶液冷却至室温。
在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外界的污染,以免影响培养基的质量。
待培养基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即可将其用于微生物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制备菌悬液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微生物培养的成功。
另外,在使用培养基前,应对其进行无菌性检测,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菌悬液的制备方法并不复杂,但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微生物培养的成功。
希望本文介绍的菌悬液制备方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菌悬液梯度稀释步骤菌悬液梯度稀释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微生物悬液中微生物的浓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实验的步骤。
1. 准备工作在开始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包括培养基、试管、移液器、标准溶液等。
确保实验环境干净整洁,并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
2. 制备菌悬液从培养基中挑取适当数量的菌落,将其转移到含有适量培养基的试管中。
通过摇床或培养箱,在适当的条件下培养菌落,使其达到合适的生长状态。
3. 稀释菌悬液将培养好的菌悬液取出一定体积(如1毫升),加入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或稀释液中,充分混合。
这样就得到了一份菌悬液的稀释液。
4. 梯度稀释取一定体积的上一步得到的菌悬液稀释液(如0.1毫升),加入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或稀释液中,充分混合。
重复此步骤,每次都取上一步的稀释液的一定体积进行稀释。
这样就得到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菌悬液。
5. 接种培养基将每一种浓度的菌悬液分别接种到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或试管中。
确保每种浓度都有足够的培养基供菌落生长。
6. 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或试管放入恰当的培养箱或恒温器中,以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培养。
培养的时间根据具体需要而定,可以是几小时或几天。
7. 结果观察培养结束后,观察每个培养皿或试管中的菌落形成情况。
根据菌落的数量和大小,可以初步判断菌悬液的浓度。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菌悬液,从而进行后续实验或研究。
菌悬液梯度稀释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用于各种微生物学实验。
通过合理操作和准确观察,可以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了解菌悬液梯度稀释的步骤,并在实验中取得成功。
一、菌种(一)、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二)、真菌:啤酒酵母(Saccgaromyces cerevisiae)、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3402、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叶点霉(Phyllosticta maydis )和刺盘孢霉(Colletotrichum musae)二、培养基(一)细菌培养液:LB液体:胰蛋白胨10.0g酵母提取物 5.0gNaCl 10.0g10mol/LNaOH 100μL蒸馏水定溶至1.0LpH 7.0~7.4如要配置固体LB培养基,加15.0g琼脂糖/L(二)、真菌培养液:马铃薯培养基(PDA)马铃薯(去皮切块) 200.0g葡萄糖 20.0g琼脂 18.0g,蒸馏水 1000mLpH 自然三、器材培养皿(90mm)、滤纸、三角耙、接种环、试管四、实验步骤(一)、抑菌圈的测定(滤纸片法)1、菌种接种将保存菌种反复转种2次,使菌种新鲜,细菌置30℃,温箱培养1d,霉菌置27℃,温箱培养3d,备抗菌实验用。
2、菌悬液制备在超净台里将转接后生长良好的菌种试管斜面注入适量无菌水(约5mL),接种环轻刮菌落,摇晃,置旋涡混合器混匀。
3、倒平板在超净台里将培养基倒入平板,每板约15mL左右,水平放置,凝固后倒置放入30℃温箱中,2d后观察是否有菌落生长,若没有则可供下一步实验使用,否则需重新倒平板。
4、涂布在超净台里用枪取0.1ml菌悬液注入平板,放置5min左右后用三角耙涂布均匀,每种菌设置两个重复平板。
5、贴片在超净台里将平板平均分为6个区,对角设置平行组,同时用无菌水做对照组,硫酸链霉素(10U)作阳性对照。
每两张滤纸片(直径1.1cm或0.6cm)为一贴,用镊子夹着滤纸片在样品中轻轻蘸一下后,取出贴在平板的指定位置,轻摁一下使滤纸片牢固,置(正放)4℃冰箱中放24h。
实验12 常用菌种保存技术返回目录为保持细菌原有的性状和活力,通过人为方法提供一定的条件,使细菌在低温、干燥、缺氧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抑制、新陈代谢处于最低范围内,生命活动基本处于休眠状态,从而达到保存菌种的目的。
保存菌种的方法有很多,如斜面保存法、液体石蜡法、干燥保存法、液氮法、冷冻真空干燥法等。
这里仅介绍斜面保存法、液体石蜡法、冷冻真空干燥法。
一、斜面保存法【试剂与器材】1.菌种待保存的细菌、霉菌等。
2.培养基培养细菌、霉菌用斜面培养基。
【操作步骤】1.将菌种转接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其充分生长后,用纸将管塞部分包扎好,置4℃冰箱中保藏。
2.保存时间依微生物的种类各异。
霉菌、放线菌及有芽胞的细菌保存2~4个月转种一次,普通细菌最好每月转种一次,假单胞菌两周转种一次,酵母菌两个月转种一次。
【评价】本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需特殊设备,能随时检查所保藏的菌株是否死亡、变异与污染杂菌等。
缺点是保藏时间短、需定期传代,且易被污染,菌种的主要特性容易改变。
二、液体石蜡法【试剂与器材】1.菌种待保存的细菌,霉菌等。
2.培养基培养细菌、霉菌用培养基。
3.溶液或试剂液体石蜡。
4.仪器或其他用具无菌吸管,40℃温箱等。
【操作步骤】1.将液体石蜡分装于试管或三角烧瓶中,塞上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好,12l℃灭菌30min,然后放在40℃温箱中使水蒸发后备用。
2.将需要保藏的菌种在最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中培养,直到生长良好。
3.用无菌吸管吸取无菌的液体石蜡,加入已生长良好的菌种斜面上,加入的石蜡高出斜面顶端1cm为宜,使菌种与空气隔绝。
4.将试管直立,置低温或室温下保存(有的微生物在室温下比在冰箱中保存的时间还要长)。
【评价】此法实用而且效果较好。
产孢子的霉菌、放线菌、芽胞菌可保藏2年以上,有些酵母菌可保存1~2年,一般无芽胞细菌也可保存1年左右,甚至用一般方法很难保藏的脑膜炎奈瑟菌,在35℃~37℃温箱内,亦可保藏3个月之久。
乳酸菌菌悬液的制备乳酸菌菌悬液是一种含有益生菌的悬浮液,可以增加乳酸菌的存活率并使其更容易被吸收。
制备乳酸菌菌悬液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选择乳酸菌菌株:乳酸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常见的有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在制备乳酸菌菌悬液时,需要选择耐受胃酸和胆盐的菌株,以提高存活率。
2.菌种的培养:将选好的乳酸菌菌株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中,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为菌株提供营养。
同时,为了增加菌落数量,可以利用振荡培养或搅拌培养的方式进行培养。
3.菌液的收集:通过培养一段时间后,菌液中的菌株数量会增加。
此时,可以使用离心机将培养物与菌体分离,收集到菌液中。
4.菌液的悬浮:将收集到的菌液通过离心或过滤的方式除去大部分的培养基残留物,得到较为纯净的乳酸菌菌体。
然后,将乳酸菌菌体悬浮于适宜的溶液中,例如生理盐水、蔗糖溶液或甘油溶液中。
5.菌液的保存:乳酸菌菌悬液由于含有活菌,所以需要采取适当的保存方式,以保证其活性。
常用的保存方法有冷藏和冷冻。
冷藏保存在4摄氏度下,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活性;冷冻保存则需要将菌液转移到-20摄氏度或更低的温度。
6.产品的包装:最后一步是将乳酸菌菌悬液进行产品化。
可以将菌悬液灌装到药用注射器中,以便于用户使用。
同时,要在包装上注明保存和使用的方法,以保证用户正确使用。
在以上步骤中,关键的一点是保证乳酸菌菌株的活性。
为此,可以在培养过程中加入适量的保护剂,例如果糖、蔗糖等,以提高菌株对胃酸和胆盐的抵抗能力。
此外,在制备乳酸菌菌悬液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菌液被其他微生物污染。
乳酸菌菌悬液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但是需要仔细操作以保证菌株的活性。
通过制备乳酸菌菌悬液,可以方便地获得乳酸菌的益生菌,从而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
4.1菌液的制备4.1.1将培养好的菌种斜面移入接种室或净化工作台,放置室温后, 用接种环取菌苔少许接种置适宜的培养基中(10ml/支,已灭菌), 将已接种毕的细菌管置35℃~37℃培养18~24小时,真菌管置23℃~28℃按对应的菌种培养适宜的时间,取出备用。
一般于冰箱中保存可用两周。
适宜的培养基选择:1)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2)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3)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中,培养5~7天,加3~5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用0.9%无菌氯化钠反复的吹洗斜面)。
然后,吸出孢子悬液(用管口带有簿的无菌棉花或纱布能过滤菌丝毛细吸管)至无菌试管内.4.1.2取上述培养好的菌悬液(浓菌液)1ml,加到9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混匀,为10-1,再取另一只刻度吸管吸取10-1菌液1 ml加到9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混匀,为10-2 ……以此类推,稀释至含活菌数在 50 ~100 个。
4.1.3用三支1ml无菌吸管分别吸取10-4,10-5,,10-6,的稀释菌悬液各1ml,对号放入编号的无菌平皿中,每个平皿放1ml。
(基本每个稀释级平行2个平皿)4.1.4尽快向盛有稀释级的菌液平皿中倒入融化后冷却至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15ml/皿。
待培养基凝固后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1.5培养48小时后,取出培养平板,算出三个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
取每1ml含小于100CFU的稀释级作为阳性对照用菌液。
4.4.4此稀释菌液用于试验后加阳性对照,可在一周内使用。
1)大肠杆菌35~37℃培养48小时;2)金黄色葡萄球菌30~35℃培养48小时;3)枯草芽孢杆菌30~35℃培养48小时;4)白色念珠菌23~28℃培养7天;5)黑曲霉23~28℃培养7天;6)生孢梭菌30~35℃培养18~24小时。
黑曲霉孢子悬液的制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本文介绍了黑曲霉孢子悬液的制备方法及其理化性质以及应用领域。
黑曲霉孢子悬液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制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材料准备、悬液制备步骤和参数调控。
悬液的理化性质包括颜色和透明度、浓度和稳定性、以及pH值和酸碱性。
悬液在农业、医药和环境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农业领域,黑曲霉孢子悬液可用作生物农药,对害虫和病原菌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在医药领域,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在环境领域,黑曲霉孢子悬液可用于水体净化和土壤修复等方面。
通过对制备方法进行总结,可以更好地掌握黑曲霉孢子悬液的制备技术;对悬液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和适用性;对悬液的应用潜力进行分析,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展望和指导。
未来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探索黑曲霉孢子悬液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进一步提高其制备技术和性能,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了黑曲霉孢子悬液的制备方法、悬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文章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在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黑曲霉孢子悬液的制备过程及其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
接着介绍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安排。
在正文部分,首先详细介绍了黑曲霉孢子悬液的制备方法,包括材料准备、悬液制备步骤和参数调控等方面。
这些步骤将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制备出高质量的黑曲霉孢子悬液。
接着,介绍了悬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悬液的颜色和透明度、浓度和稳定性,以及pH值和酸碱性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性质的描述和解释,读者能够了解悬液在不同环境下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最后,探讨了悬液的应用领域,包括农业领域、医药领域和环境领域等。
通过对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的介绍,读者能够了解黑曲霉孢子悬液的广泛用途和潜力。
在结论部分,对制备黑曲霉孢子悬液的方法进行了总结,重点强调了其制备过程的重要性和关键点。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真菌与细菌之间的拮抗作用,分析不同细菌对特定真菌的抑制效果,为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真菌与细菌之间存在拮抗作用,某些细菌能够产生抑制真菌生长的物质,如抗生素、细菌素等。
通过观察细菌与真菌在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可以分析细菌对真菌的拮抗能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真菌:黑曲霉、白色念珠菌等- 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营养琼脂平板- 细菌培养液- 真菌培养液- 移液器- 酒精灯- 酒精棉球- 灭菌接种环- 培养箱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恒温培养箱四、实验步骤1. 将细菌和真菌分别接种于相应的培养液中,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 将培养好的细菌和真菌分别用无菌移液器取适量,制成菌悬液。
3. 在无菌条件下,将菌悬液均匀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
4. 用无菌接种环取少量细菌,在平板上划线,重复划线3-4次,形成多个划线区域。
5. 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
6. 观察并记录细菌与真菌的生长情况,比较不同细菌对特定真菌的拮抗能力。
7. 对拮抗效果显著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实验中,枯草芽孢杆菌对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表现出较强的拮抗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白色念珠菌也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2. 通过对拮抗效果显著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3. 在后续实验中,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酵液对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六、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可作为生物防治真菌病害的潜在资源。
在后续研究中,可进一步探讨其拮抗作用机制,为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七、讨论1. 本实验中,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真菌的拮抗作用可能与它们产生的抑菌物质有关。
2. 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制备生物防治制剂,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真菌菌悬液的制备1)白色念珠菌悬液的制备1)取冻干菌种管,在无菌操作下打开,以毛细吸管吸加适量沙堡液体培养基于管中,轻柔吹吸数次,使菌种融化分散。
取含 5.0 ml~10.0ml 沙堡液体培养基试管,滴入少许菌种悬液,置37℃培养18h~24h。
用接种环取第 1 代培养的菌悬液,划线接种于沙堡琼脂培养基平板上,于37℃培养18h~24h。
挑取上述第 2 代培养物中典型菌落,接种于沙堡琼脂斜面,于37℃培养18h~24h,即为第 3 代培养物。
2)取第3代~14代的沙堡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8h~24h),用 5.0 ml 吸管吸取 3.0 ml~5.0ml 稀释液加入斜面试管内,反复吹吸,洗下菌苔。
随后,用 5.0ml 吸管将洗液移至另一无菌试管中,用电动混合器混合20s,或在手掌上振敲80次,以使白色念珠菌菌悬浮均匀。
3)菌悬液的含菌量和菌片制备按2.1.1.2 要求进行。
4)菌悬液保存在4℃冰箱内备用。
当天使用不得过夜。
5)怀疑有污染时,应以菌落形态、革兰染色与生化试验等法进行鉴定。
菌落形态可直接用显微镜观察。
菌体形态可在涂片后直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也可用墨水阴地法染色(将菌与黑墨水在玻片上混匀,推成薄膜)后观察。
(2)黑曲霉ATCC 16404 悬液或菌片的制备。
1) 在无菌操作下打开冻干菌种管,以毛细管吸取少量麦芽浸膏营养肉汤培养基加到菌种管中,轻轻吹吸,使菌种沉淀物融化分散。
取少许沉淀物悬液加到含 5.0ml 麦芽浸膏营养肉汤培养基试管中,置30℃±1℃培养42h~48h。
用接种环划线接种第 1 代培养物于MEA 培养基平板,置30℃±1℃培养箱中培养42h~48h。
取平板培养物中的典型菌落,接种于麦芽浸膏营养肉汤培养基,置30℃±1℃培养箱中培养42h~48h,即为第3代培养物。
2) 用10.0ml 吸管吸取5.0 ml~10.0ml 第 3 代培养物,接种罗氏瓶,并摇动使菌液布满MEA 培养基表面,然后将多余肉汤培养物液体吸出,置30℃±1℃培养42h~48h。
真菌孢子悬液的制备方法一、真菌孢子悬液制备的前期准备。
1.1 真菌的选择。
咱们要制备真菌孢子悬液,首先得选好真菌。
这就好比咱们做菜得先选好食材一样。
不是随便一种真菌都行的,得根据咱的目的来选。
要是做实验研究抗真菌药物的效果,那就要选那种常见的、有代表性的真菌,像白色念珠菌之类的。
可不能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选一通。
1.2 培养真菌的材料。
有了真菌,还得给它找个“家”来生长。
这个“家”就是培养基啦。
培养基的种类可不少,像沙氏培养基就很不错,营养丰富得很,能让真菌长得又快又好。
还有培养皿,得保证是干净无菌的,不然真菌还没长起来就被其他杂菌给欺负了,那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二、真菌的培养与孢子收集。
2.1 真菌的培养过程。
把选好的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就像把种子种到地里一样。
然后把它放到合适的环境里,一般是恒温箱,温度要控制好,不同的真菌对温度要求不一样,就像不同的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
白色念珠菌在37℃左右就很舒服,能茁壮成长。
这个过程得有耐心,不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不可耐,真菌生长需要时间。
2.2 孢子的收集。
等真菌长好了,就该收集孢子了。
这时候可以用接种环轻轻刮取真菌表面的孢子,动作要轻,不然把真菌的菌丝体也弄下来就不好了。
也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真菌表面,让孢子随着水流下来,就像把树上的果实摇下来一样。
收集到的孢子溶液可能会有一些杂质,这时候就需要过滤一下,把那些杂质去掉,只留下纯净的孢子。
三、孢子悬液的配制。
3.1 悬液的载体选择。
孢子收集好了,就要配制成悬液。
首先要选好悬液的载体,一般是生理盐水或者缓冲液。
生理盐水就像一个温柔的怀抱,能让孢子在里面舒舒服服地“待着”,而且不会对孢子有什么伤害。
3.2 悬液的浓度调整。
最后就是调整孢子悬液的浓度了。
这个浓度得根据具体的需求来定。
如果是做药敏实验,浓度可能需要精确一些,就像射击一样,要瞄准目标。
可以用血细胞计数板来计数孢子的数量,然后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载体,把浓度调整到合适的范围。
孢子悬液的制备步骤
孢子悬液嘛,就是把孢子弄成悬浮在液体里的状态。
那第一步呢,得有孢子的来源呀。
比如说从一些长了孢子的真菌培养物上获取孢子。
这就像从树上摘果子一样,不过可要小心操作哦。
接着呢,要把这些带有孢子的东西放到合适的液体里。
这个液体可不能乱选,得是能让孢子好好悬浮,又不会伤害到孢子的。
像生理盐水就经常被用到,它就像一个温柔的小床,让孢子舒舒服服地待在里面。
然后呢,要想办法把孢子从原来的地方弄下来进到液体里。
这时候可能会用到一些小工具或者小方法。
比如说轻轻摇晃呀,就像哄小宝宝睡觉一样,慢慢地、轻轻地,让孢子慢慢脱落到液体中。
可不能太粗鲁啦,不然孢子可能就被弄伤啦。
再之后呢,要把得到的这个初步的孢子悬液过滤一下。
为啥要过滤呢?就像我们筛沙子一样,把那些大的杂质或者没弄好的东西给去掉,只留下纯净的孢子悬液。
这样得到的孢子悬液才干净、好用。
最后呀,还得检查一下孢子悬液的浓度呢。
要是浓度太高或者太低都不太好。
浓度太高就像人挤在小房子里,太难受啦;浓度太低呢,又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可以用一些专门的仪器或者方法来检测和调整浓度。
制霉菌素混悬液的制备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有趣的事情——制霉菌素混悬液的制备。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科学感?不过别担心,咱们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来搞定这件事,让大家听了都觉得亲切、上口。
说到制霉菌素,这东西其实是一种很有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抗真菌,打击那些 pesky 的真菌小家伙。
你想想,如果咱们能把这种药物制成混悬液,给小伙伴们使用,那简直就是福音嘛!首先啊,准备材料的时候可得小心翼翼。
这就像咱们做菜,食材要新鲜,药物也得讲究品质。
一般来说,咱们需要制霉菌素、一些助剂,还有最重要的——溶剂。
溶剂的选择很关键,就像挑选朋友,要找那种能跟你合得来的。
常用的溶剂有水或者生理盐水,这样调出来的液体才能更好地被吸收,效果才好嘛。
想想看,咱们可是要把这小小的混悬液变成治疗大军的武器,当然不能马虎。
然后就要开始配制了。
把制霉菌素称好,量一定要准确哦,像烘焙一样,斤斤计较。
把它放进一个干净的容器里,轻轻摇晃,这时候就可以想象自己是个小科学家,嘿嘿,挺有成就感的。
加上溶剂,慢慢倒入,让制霉菌素溶解。
这个过程就像看一场魔术表演,溶剂一滴滴加进去,制霉菌素就像乖巧的小孩,乖乖地融入,真是令人惊叹。
别着急,还没完呢。
为了让混悬液的稳定性更好,咱们还得加入一些助剂,比如增稠剂。
增稠剂就像是让液体有了“骨架”,让它不容易分层。
想象一下,如果这混悬液变得像水一样稀,那就不太好啦。
我们可不想给患者用上不靠谱的东西。
再加点儿增稠剂,慢慢搅拌,直到它变得浓稠而均匀。
这个时候,咱们要保证没有气泡,不然看起来就像是炸开的气球,不太美观吧。
别忘了过滤。
过滤就像是在筛选朋友,好的药物要留下,杂质可得淘汰。
这一步很关键哦,用过滤纸或者其他合适的工具,慢慢过滤,确保混悬液的纯净。
看到清澈的液体流出,心里是不是倍儿有成就感?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厨房做出了一道绝妙的佳肴,忍不住想给身边的人炫耀一番。
好了,混悬液终于大功告成,接下来就是装瓶。
把混悬液装进干净的瓶子里,记得加个标签,写上日期和浓度,确保使用时不会搞错。
真菌制备孢子悬浮液方法嘿,真菌制备孢子悬浮液方法啊,那咱就来好好说说。
首先呢,得有真菌的培养物呀。
可以从实验室里拿已经培养好的真菌,或者自己动手培养。
要是自己培养呢,就得准备好合适的培养基,就像给真菌准备一个舒服的小窝。
把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放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让它好好生长。
等真菌长起来了,就可以准备制备孢子悬浮液啦。
然后呢,从培养好的真菌上收集孢子。
可以用小刷子轻轻地刷一下真菌的表面,把孢子刷下来。
或者把培养皿倒扣在一张纸上,轻轻敲一敲,让孢子掉落在纸上。
这就像从树上摘果子一样,得小心点,别把果子弄破了。
收集到的孢子要放在干净的容器里,可不能弄脏了。
接着,要准备好溶剂。
一般可以用无菌水或者生理盐水。
把溶剂倒进装孢子的容器里,轻轻搅拌一下,让孢子均匀地分散在溶剂里。
就像冲奶粉一样,得搅拌均匀了,不然会有结块。
这时候孢子悬浮液就初步形成啦。
如果想要孢子悬浮液更均匀,可以用过滤器过滤一下。
把悬浮液通过一个小过滤器,把里面的杂质和大块的东西过滤掉。
这样得到的孢子悬浮液就更纯净啦。
我给你讲个事儿吧。
我有个朋友在实验室里做实验,需要用到孢子悬浮液。
一开始他不知道怎么制备,弄得乱七八糟的。
后来他请教了实验室的老师,老师一步一步地教他怎么做。
他按照老师说的方法,先准备好真菌培养物,然后小心地收集孢子,再用溶剂溶解,最后过滤。
嘿,这下制备出来的孢子悬浮液可好了。
他的实验也顺利进行下去了。
所以啊,制备真菌孢子悬浮液得认真仔细。
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这样在做实验或者其他需要的时候,才能派上用场。
哈哈。
孢子悬液制备方法
制备孢子悬液的方法如下:
1. 取已培养好的斜面菌种一支,加入5ml无菌水,轻轻将琼脂表面的孢子刮下,将该孢子悬浮液置于已灭菌50ml三角瓶内,瓶中预先放置数粒无菌玻璃球,充分振摇后用灭菌的脱脂棉进行过滤,并用无菌水冲洗滤渣2~3次,最终使滤液体积达到,制得孢子悬浮液。
2. 用血球记数板测定孢子浓度。
制备好的孢子悬液可放置于2-8°C,在验证过的有效期内保存及使用。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真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真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操作,通常用于真菌生长和繁殖的研究。
以下是一些制备真菌孢子悬浮液的方法:
1. 从真菌培养物中收集孢子:将真菌培养物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等待孢子形成后,用无菌水或缓冲液洗涤孢子,最终形成孢子悬浮液。
2. 采用高速离心法:将真菌培养物离心,去除上层液体和废料,然后用缓冲液悬浮孢子,最终形成孢子悬浮液。
3. 采用滤纸法:将真菌培养物加入到滤纸上,过滤孢子,然后用缓冲液悬浮孢子,最终形成孢子悬浮液。
制备真菌孢子悬浮液的关键是保持无菌状态,避免污染。
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使用无菌器具和缓冲液。
2. 在无菌操作台上操作。
3. 避免抖动和振荡真菌培养物,以免影响孢子的收集和悬浮。
4. 孢子悬浮液制备完成后要立即使用或冷藏保存,以避免孢子失去活性。
- 1 -。
真菌菌悬液的制备
1)白色念珠菌悬液的制备
1)取冻干菌种管,在无菌操作下打开,以毛细吸管吸加适量沙堡液体培养基于管中,轻柔吹吸数次,使菌种融化分散。
取含 5.0 ml~10.0ml 沙堡液体培养基试管,滴入少许菌种悬液,置37℃培养18h~24h。
用接种环取第 1 代培养的菌悬液,划线接种于沙堡琼脂培养基平板上,于37℃培养18h~24h。
挑取上述第 2 代培养物中典型菌落,接种于沙堡琼脂斜面,于37℃培养18h~24h,即为第 3 代培养物。
2)取第3代~14代的沙堡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8h~24h),
用 5.0 ml 吸管吸取 3.0 ml~5.0ml 稀释液加入斜面试管内,反复吹吸,洗下菌苔。
随后,用 5.0ml 吸管将洗液移至另一无菌试管中,用电动混合器混合20s,或在手掌上振敲80次,以使白色念珠菌菌悬浮均匀。
3)菌悬液的含菌量和菌片制备按2.1.1.2 要求进行。
4)菌悬液保存在4℃冰箱内备用。
当天使用不得过夜。
5)怀疑有污染时,应以菌落形态、革兰染色与生化试验等法进行鉴定。
菌落形态可直接用显微镜观察。
菌体形态可在涂片后直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也可用墨水阴地法染色(将菌与黑墨水在玻片上混匀,推成薄膜)后观察。
(2)黑曲霉ATCC 16404 悬液或菌片的制备。
1) 在无菌操作下打开冻干菌种管,以毛细管吸取少量麦芽浸膏营养肉汤培养基加到菌种管中,轻轻吹吸,使菌种沉淀物融化分散。
取少许沉淀物悬液加到含 5.0ml 麦芽浸膏营养肉汤培养基试管中,置30℃±1℃培养42h~48h。
用接种环划线接种
第 1 代培养物于MEA 培养基平板,置30℃±1℃培养箱中培养42h~48h。
取平板培养物中的典型菌落,接种于麦芽浸膏营养肉汤培养基,置30℃±1℃培养箱中培
养42h~48h,即为第3代培养物。
2) 用10.0ml 吸管吸取5.0 ml~10.0ml 第 3 代培养物,接种罗氏瓶,并摇动使菌液布满MEA 培养基表面,然后将多余肉汤培养物液体吸出,置30℃±1℃培养42h~48h。
3) 向罗氏瓶培养物中加入5.0 ml~10.0ml 0.05%(V/V)吐温80 生理盐水溶液, 刮洗黑曲霉分生孢子于溶液中,将孢子悬液移入装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轻轻振
摇1min 后,滤过除去菌丝。
滤过后,显微镜下(400 倍)观察是否存在菌丝,若悬液中有菌丝存在,可经5000 r/min~6000 r/min,离心20min。
再次在显微镜下(400 倍)观察,若悬液中仍有菌丝存在,须再离心。
4) 黑曲霉分生孢子悬液在2℃~8℃储存不能超过 2 d,使用前,混合均匀,在显微镜下(400 倍)观察是否有孢子出芽,若有孢子出芽,则弃之不用。
5) 使用时,可用稀释液适当稀释。
6) 制备染菌样片时染菌方法为滴染法,每片加菌悬液10μl。
染菌后,
置37℃培养箱内烤干(约30min),或置室温下自然阴干后再使用。
7) 回收菌数应达5×`10^5`cfu/片~5×`10^6`cfu/片,可依试验要求确定。
生孢梭菌菌悬液制备
其实无菌方法验证中的菌悬液的制备也是依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I H无菌检查法中“培养基灵敏度检查”项下的方法,制备成小于100 CFU/ml的对照用菌液。
所以无论你做什么,菌悬液的制备方法都是一样的。
具体方法就是,先把生孢梭菌在硫乙醇中培养24小时,然后吸取1毫升培养液用生理盐水进行10倍稀释,我的经验是,稀释到10的-7次方就是在100cfu以下了(这个你得自己多做几次平行实验或验证实验,看到底稀释到多少倍。
最初不好把握的时候可以同时培养几个临近的梯度),然后取至少200ml的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到试管里(要求无菌),然后接种1ml 制备好的菌悬液到硫乙醇试管里,在32.5度下培养18h,然后开始计数。
生孢梭菌在液体的硫乙醇里会长成梭子一样的单个菌落,这时拿的时候千万不要震动,然后开始计数(一个单独的“梭子”计一个菌落)。
注:如果培养时间太长会产生浑浊,不便于计数。
如果震动试管也会浑浊。
硫乙醇的量尽量大一点,这样便于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