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 格式:ppt
- 大小:160.50 KB
- 文档页数:33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研究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阻断钙调磷酸酶的信号通路,抑制T细胞的活化,以往主要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器官移植后的免疫调节治疗。
近年的研究发现其对一些炎症性皮肤病,如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等同样有效,外用疗效接近糖皮质激素却不会导致皮肤萎缩,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有望成为外用糖皮质激素在银屑病治疗中的替代药物。
下面以他克莫司及吡美莫司为例概述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以及其不良反应。
标签: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寻常型银屑病;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是许多炎症性皮肤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长期应用可能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近年来出现了一类可以替代糖皮质激素的大环内酯类免疫调节剂,是子囊霉素衍生物,属于皮肤外用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目前国内上市的有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
他克莫司是从日本发现的链霉菌中提取的,分子量为822kd,外用制剂包括0.03%和0.1%的软膏。
吡美莫司是由链霉菌产生的子囊霉素的半合成品,分子量为810 kd,制剂为1%的乳膏。
这两种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透皮性好,目前趋向于发展外用制剂。
吡美莫司的亲脂性大于他克莫司,与皮肤亲和力更强。
1局部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外用制剂与传统的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相比,作用方式更具有选择性,不会引起系统萎缩切系统吸收很少。
他克莫司相对分子量小并有很好的表皮渗透性,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明显。
吡美莫司的亲脂性大于他克莫司,与皮肤的亲和力更强。
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对皮肤薄嫩部位的银屑病治疗最有效。
他克莫司对面部难治性斑块性银屑病治疗同样有效(有作者报告1例应用0.1%他克莫司软膏2次/w,1个月后面部斑块状银屑病明显好转,5个月后完全痊愈[1]。
Ortonne等[2]在一项为期12w的随机、开放标签、观察者单盲的研究中,对124例患者进行0.3%塔克莫斯凝胶,0.5%他克莫司乳膏与卡泊三醇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他克莫司凝胶的疗效和卡泊三醇相当,他克莫司乳膏稍逊,他克莫司组局部皮肤烧灼感较多,但通常较轻且治疗1w后可明显减轻。
两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联合常用抗真菌药物对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体外药敏的研究李强国;李昕;曹存巍【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联合常用抗真菌药物,对20株马尔尼菲青霉(PM)酵母相体外药敏的作用.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M27-A3方案并做适当修改,采用棋盘格微量稀释法对20株PM酵母相进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A(CsA)、他克莫司(FK506)与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联合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CsA与两性霉素B(AmB)、伊曲康唑(ITC)、氟康唑(FLC)联合时,各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均比单用时明显降低(均P<0.05).CsA与AmB、ITC、FLC联合,分别有17株(85%)、13株(65%)、6株(30%)的菌株显示协同作用;而CsA与米卡芬净(MCFG)、卡泊芬净(CPFG)联合所有菌株均表现为无关联作用.FK506与以上5种抗真菌药联合时,各药物的MIC值较单用时无明显变化,联合时呈无关联作用.在所有受试PM酵母相中,CsA及FK506与以上5种抗真菌药物联合均未出现拮抗作用.结论:体外药敏研究显示,CsA与FK506在体外联合药敏中作用不同,CsA可增强AmB、ITC、FLC对PM酵母相的抗真菌活性;但FK506则无此作用.【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2)002【总页数】4页(P169-172)【关键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体外联合药敏试验;马尔尼菲青霉;抗真菌药物【作者】李强国;李昕;曹存巍【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双相真菌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感染所致的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一种系统、播散性的深部真菌病,好发于东南亚及我国广西、广东地区[1]。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在特应性皮炎外的皮肤科应用杨赛琳;许爱娥【摘要】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大面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肤病可能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CIS)是皮肤科相对较新的一类药物,由于其疗效好、安全性高,可长期使用,已经被提出作为一种长期外用的糖皮质激素的替代治疗方案,在皮肤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8(017)001【总页数】4页(P91-94)【关键词】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作者】杨赛琳;许爱娥【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第三医院,浙江杭州310009;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第三医院,浙江杭州3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3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TCIS)是用于皮肤病学的相对较新的一类药物,包括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
他克莫司(Tacrolimus),原名FK506,是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tsukubaensis培养液中分离出的发酵产物,其外用制剂为0.03%或0.1%软膏。
吡美莫司(Pimecrolimus)是由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var ascomycetes产生的子囊霉素巨内酰胺的衍生物,其外用制剂为1%乳膏。
该类药物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合成起作用。
他克莫司软膏的抗炎效力类似于具有中等活性的皮质类固醇,而吡美莫司乳膏活性比皮质类固醇更弱。
外用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分别于2000年年底和2001年上市。
两者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和分子量(约800 Da)。
其分子结构允许有效的皮肤渗透,但渗透性能又不如外用糖皮质激素,因此可以避免较多的全身药物吸收[1]。
长期使用不会有外用糖皮质激素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引起皮肤萎缩,并且由于通过皮肤吸收至全身的药物很少,也没有全身免疫抑制的不良反应,疗效好,安全性高。
狼疮治疗免疫抑制剂使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多靶点治疗及T免疫细胞平衡系统性红斑狼疮是高度异质性的一类疾病。
轻者不需要用药,只需要随访观察,重者可以迅速进展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SLE常用免疫抑制剂1.细胞毒免疫抑制剂风湿免疫科使用治疗SLE的细胞毒免疫抑制剂主要是环磷酰胺(CTX)和甲氨蝶呤(MTX)。
细胞毒免疫抑制剂作用在原始免疫细胞的产生和增殖,是免疫炎症的源头,有利于免疫重建,因其强而持久的免疫抑制作用,被认为是SLE中最靠近“治本”的两种药物。
CTX:1)CTX通过抑制B细胞增殖和抗体生成,对体液免疫具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对于重症SLE具有挽救生命作用。
对反复复发SLE,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逆转或阻止慢性病变的发展,防止脏器的慢性功能衰竭。
危重免疫性炎症如果没有CTX的使用禁忌,就应该首选CTX。
2)CTX最致命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和感染,主要与CTX的单次剂量、冲击间隔期,以及患者当时的体质和耐受性有关,而与长期的累积剂量无关。
随着CTX的累积剂量增大,新的需要关注的问题是:性腺损害和远期肿瘤发生率增高。
3)IV-CTX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灵活掌握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期。
只要做足了感染的预防,每次给药的剂量和间隔期主要是根据患者当时病情严重程度、体质耐受程度、感染的威胁程度,这三者进行权衡。
可以是200mg隔日1次、400mg或600mg每周1次或隔周1次、800mg至1200mg隔周1次、每3周1次、每4周1次、每3个月1次等等。
更危重的患者,甚至可以是首剂400mg或600mg,随后200mg 隔日1次。
也可以开始时200mg每日1次,几次后改隔日1次[4]。
IV-CTX的剂量密度与疗效有关,也与近期不良反应有关,在权衡好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对于有经验的专科医生,IV-CTX可以没有固定的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
MTX:1)MTX能控制SLE的关节炎、皮肤病变、发热和浆膜炎等。
如果没有使用CTX的指征,几乎均可以考虑是否使用MTX,至少可以发挥“激素助减剂”作用,帮助减停激素。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作用机制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是一类药物,通过干扰钙调磷酸酶的活性,从而对细胞内的生物化学过程产生影响。
钙调磷酸酶是一类酶,它参与了细胞内钙离子的调节和信号传导。
抑制钙调磷酸酶的活性可以阻断细胞内的信号传导,从而对多种生理过程产生调节作用。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发挥作用。
第一种机制是直接抑制钙调磷酸酶的活性。
钙调磷酸酶是一种依赖于钙离子的酶,它通过结合钙离子来催化底物的磷酸化反应。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以竞争性地结合到钙调磷酸酶的活性位点上,从而阻断钙离子与酶的结合,进而抑制酶的活性。
这种机制使得钙调磷酸酶无法催化底物的磷酸化反应,从而影响细胞内的信号传导。
第二种机制是通过干扰钙调磷酸酶与底物的结合来发挥作用。
钙调磷酸酶通常与底物结合后才能催化底物的磷酸化反应。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以与钙调磷酸酶结合,阻止钙调磷酸酶与底物的结合,从而抑制钙调磷酸酶的活性。
这种机制使得酶无法与底物发生有效的反应,从而影响细胞内的信号传导。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可以对多种生理过程产生调节作用。
例如,钙调磷酸酶在神经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神经细胞通过钙离子的浓度变化来传递信号,而钙调磷酸酶则参与了这一过程。
抑制钙调磷酸酶的活性可以干扰神经细胞内钙离子的调节,从而影响神经传导的过程。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还可以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
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受到钙离子的调控,而钙调磷酸酶则参与了这一过程。
抑制钙调磷酸酶的活性可以干扰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还可以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过程受到钙离子的调控,而钙调磷酸酶则参与了这一过程。
抑制钙调磷酸酶的活性可以干扰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总结起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通过干扰钙调磷酸酶的活性,从而对细胞内的生物化学过程产生影响。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直接抑制钙调磷酸酶的活性或干扰钙调磷酸酶与底物的结合来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㊀北京,100034通讯作者㊀张宏文,email:zhanghongwen@126.com㊃论著㊃DOI:10.3969/j.issn.1673⁃5501.2021.01.004激素㊁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吗替麦考酚酯三联用药治疗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苏白鸽㊀张宏文㊀刘晓宇㊀肖慧捷㊀姚㊀勇㊀㊀摘要㊀背景㊀少数病初即表现为激素耐药型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较困难,对于无明确遗传因素证据患儿,临床多采用激素联合一种或多种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药物添加原则或规范的治疗方案㊂目的㊀观察激素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㊁吗替麦考酚酯对初治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㊂设计㊀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㊂方法㊀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初治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除外遗传因素后,分为A组(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三联治疗,三种药按先后顺序依次添加)㊁B组(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三联治疗,激素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改为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3个月以上仍无效,最后三者联用)㊁C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因类固醇性糖尿病或青光眼停用激素)和D组(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美罗华),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㊂主要观察指标㊀尿蛋白转阴时间㊁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㊁平均复发次数㊂结果㊀39例患儿纳入分析,A㊁B㊁C㊁D组分别为16㊁8㊁3㊁12例㊂A㊁B㊁C㊁D组尿蛋白转阴率分别为75.0%(12/16)㊁75.0%(6/8)㊁100%(3/3)和75.0%(9/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A㊁D组平均尿蛋白转阴时间低于B㊁C组,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高于B㊁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A和D组间平均尿蛋白转阴时间和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各组患儿用药期间未报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㊂结论㊀对于少数原发性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激素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㊁吗替麦考酚酯三联治疗有较好的效果㊂关键词㊀肾病综合征;㊀激素耐药型;㊀钙调磷酸酶抑制剂;㊀吗替麦考酚酯Theeffectsofsteroidcombinedwithcalcineurininhibitorsandmycophenolatemofetilonpediatriccasesof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SUBaige,ZHANGHongwen,LIUXiaoyu,XIAOHuijie,YAOYong(DepartmentofPediatrics,PekingUniversityFirstHospital,Beijing100034,China)CorrespondingAuthor:ZHANGHongwen,email:zhanghongwen@126.comAbstractBackgroundAfewcasesofchildhoodprimarynephroticsyndromeshowed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SRNS)whichwasdifficulttotreat.ForthesecasesofSRNS,afterexcludinggeneticfactorsotheragentswereaddedsuchascalcineurininhibitorandmycophenolatemofetil.However,therewerenoregularprinciplesorunifiedtherapeuticschedules.ObjectiveToobservethetherapeuticeffectsandsafetyofsteroidcombinedwithcalcineurininhibitorsandmycophenolatemofetilonpediatriccasesof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DesignRetrospectivenon⁃randomizedcontrolledstudy.MethodsDatawerecollectedfromchildrenwith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treatedinthedepartmentofpediatricsofPekingUniversityFirstHospitalfromJanuary2014toDecember2020.Afterexcludinggeneticfactors,theyweredividedintofourgroupsasA(steroid+calcineurininhibitor+mycophenolatemofetil,addedsequentially),B(ifsteroidcombinedcalcineurininhibitorforover3monthsisineffective,itwillbereplacedbysteroidcombinedwithmycophenolatemofetilforover3months.Ifthereisstillnoeffect,thetripletherapyofsteroid,calcineurininhibitorandmycophenolatemofetilwillbeused.),C(calcineurininhibitor+mycophenolatemofetil,withdrawalofsteroidbecauseofglucocorticoiddiabetesorglaucoma)andD(steroid+calcineurininhibitor+rituximab).MainobservationparametersThetimeofurineproteinchangednegative,thetimepercentageofurineproteinremainednegativeandaveragenumbersofrelapse.ResultsTherewere39pediatriccasesof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inthisstudy,including16,8,3and12casesingroupA,B,CandD,respectively.TheurineproteinnegativeratesofgroupA,B,CandDwere75.0%(12/16),75.0%(6/8),100%(3/3)and75.0%(9/12),respectively.Therewasnodifferenceonurineproteinnegativeratebetweenfourgroups(P>0.05).However,theaveragetimeofurineproteinconversedtonegativewasmuchlesswhilethepercentageofurineproteinconversedtonegativewasmuchhigheringroupsAandDascomparedtogroupBandC(P<0.05).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averagetimeofurineproteinconversedtonegativeandthepercentageofurineproteinconversedtonegativebetweengroupAandgroupD(P>0.05).ConclusionSteroidcombinedwithcalcineurininhibitorsandmycophenolatemofetilshowedbettereffectsonsomeidiopathic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inchildren.Keywords㊀Nephroticsyndrome;㊀Steroid⁃resistant;㊀Calcineurininhibitors;㊀Mycophenolatemofetil㊀㊀肾病综合征是儿科最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 三高一低 ,即水肿㊁大量蛋白尿㊁低白蛋白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1,2],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㊁继发性和遗传性,其中原发性80%以上,多为激素敏感型,而遗传性多为激素耐药型[2 4]㊂对于少数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由于某些原因,如自身病理改变㊁合并感染㊁高凝状态等,病初即表现为激素耐药型,临床治疗较困难,但又无明确遗传因素证据,此时临床多采用激素联合1种或多种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5]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激素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吗替麦考酚酯对初治激素耐药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某些特殊类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提供经验㊂1㊀方法1.1㊀伦理㊀本研究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㊂1.2㊀诊断标准㊀肾病综合征及激素治疗效应的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2016年指南[6]㊂1.3㊀纳入标准㊀同时满足:①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儿科肾脏专业住院的初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②初始激素耐药型;③激素耐药后加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二联治疗(血药浓度在理想范围)尿蛋白仍不能转阴但下降>50%;④病程中应用激素㊁钙调磷酸酶抑制剂㊁吗替麦考酚酯,或激素㊁钙调磷酸酶抑制剂㊁利妥昔单抗(美罗华)3种药物治疗㊂1.4㊀排除标准㊀满足以下任意1项者排除:①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NGS)进行遗传性肾病综合征Panel相关基因突变分析结果有阳性发现,提示遗传性肾病综合征;②肾脏病理非微小病变(MCD)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③随访过程中出现不可逆性或进展性肾功能不全;④失访㊂1.5㊀分组㊀根据用药方案,将患儿分为4组㊂A组: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三联治疗者(3种药按先后顺序依次添加);B组: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三联治疗者(激素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改为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3个月以上仍无效,最后三者联用);C组:因类固醇性糖尿病或青光眼停用激素,仅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治疗;D组: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美罗华㊂1.6㊀治疗方案及减药原则㊀联合用药时各药物剂量及减药原则见表1㊂MMF20 30mg㊃kg250mg/2 4个月,与Pre和CNIs交替优先减停Tac0.1 0.15mg㊃kg-1㊃d-10.5mg/2 4个月,与Pre和MMF交替次于MMF,尽可能减停CsA3 5mg㊃kg-1㊃d-110mg/1 2个月,与Pre和MMF交替次于MMF,尽可能减停注㊀Pre:醋酸泼尼松;CNIs:钙调磷酸酶抑制剂;MMF:吗替麦考酚酯;Tac:他克莫司;CsA:环孢素A;RTX:利妥昔单抗1.7㊀观察指标㊀①尿蛋白转阴时间:以患儿加用第2种免疫抑制剂开始算起,至尿蛋白转阴所需时间㊂②平均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随访期间每例患儿尿蛋白维持阴性的时间与随访总时间比值㊂③平均复发次数:随访期间转阴患儿复发总次数与转阴人数比例㊂④平均感染次数:即每组所有观察对象感染次数与总观察人数的比例㊂感染包括皮肤软组织㊁呼吸道㊁消化道和泌尿道感染,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㊁体格检查和血㊁尿㊁便等常规检测㊂⑤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㊁呕吐㊁腹泻㊁腹痛㊁皮疹等㊂1.8㊀随访㊀以患儿加用第2种免疫抑制剂(不包括激素)的时间点作为随访起始时间,随访期间定期监测肾病综合征不同时期(未缓解和缓解后)患儿24h尿蛋白定量㊁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㊁平均复发次数等,以及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血药浓度,血常规㊁肝肾功能㊁血糖㊁尿α1微球蛋白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酶)等㊂1.9㊀统计学方法㊀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表示,不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不同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㊂阴转率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列联表卡方检验㊂尿蛋白转阴时间㊁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㊁平均复发次数仅统计每组尿蛋白能转阴的患儿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㊀一般资料㊀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患儿共56例,其中基因突变分析结果阳性提示遗传性肾病综合征12例㊁肾脏病理为IgA肾病3例㊁随访期内出现不可逆性或进展性肾功能异常1例㊁失访1例,39例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进入本文分析㊂A组16例,B组8例,C组3例(1例糖尿病㊁2例青光眼),D组12例㊂4组患儿性别㊁发病年龄㊁病程㊁肾脏病理,以及病初血清白蛋白㊁血清胆固醇和24h尿蛋白定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㊂2.2㊀疗效比较㊀表2显示,A㊁B㊁C㊁D组尿蛋白转阴率分别为75.0%(12/16)㊁75.0%(6/8)㊁100%(3/3)和75.0%(9/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A㊁D组尿蛋白平均转阴时间明显低于B㊁C组,且A㊁D组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B㊁C组(P<0.05)㊂A㊁D组间尿蛋白平均转阴时间和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4组间未复发人数㊁停药人数和平均复发次数因样本量小未行统计学分析㊂2.3㊀随访㊀与病初比较,随访末次患儿平均WBC㊁Hb㊁PLT㊁发病年龄(岁)2.3ʃ0.72.5ʃ0.92.0ʃ0.82.4ʃ0.9t1.6580.110病程(月)9.2ʃ3.19.7ʃ3.78.9ʃ3.69.6ʃ3.5t=0.0870.181肾脏病理(MCD/FSGS)10/65/32/18/4χ2=3.5250.06血清白蛋白(g㊃L-1)16.2ʃ6.117.8ʃ7.616.3ʃ6.918.1ʃ6.8t=0.4630.158血清胆固醇(mmol㊃L-1)9.2ʃ3.110.3ʃ4.810.0ʃ3.610.6ʃ4.3t=-0.1820.067尿蛋白定量(mg㊃kg-1㊃d-1)69.2ʃ13.163.6ʃ10.368.4ʃ12.663.2ʃ10.5t=1.4700.155用药方案Pre+Tac+MMF9例Pre+CsA+MMF7例Pre+Tac+MMF5例Pre+CsA+MMF3例Tac+MMF1例CsA+MMF2例Pre+Tac+RTX7例Pre+CsA+RTX5例χ2=1.9133)0.1673)中位随访时间(月)32(5 65)35(15 61)26(13 49)28(10 57)Η=1.9010.168中位维持阴性时间(月)30(5 60)18(6 52)15(8 36)32(6 49)Η=2.0650.048尿蛋白转阴/未转阴12/46/23/09/3χ2=1.6280.159平均转阴时间(月)5.3ʃ0.81,2)10.6ʃ2.29.8ʃ2.36.0ʃ1.01)t=2.1090.026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91.5ʃ8.01,2)59.4ʃ5.648.7ʃ6.488.6ʃ7.21)t=2.1180.029未复发人数(人)3102//停药人数(人)2002//注㊀MCD:微小病变;FSGS: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Pre:醋酸泼尼松;Tac:他克莫司;MMF:吗替麦考酚酯;CsA:环孢素A;RTX:利妥昔单抗;1):与B㊁C组比较,P<0.05;2):与D组比较,P>0.05;3):对应用Tac和CsA的人数进行组间比较肝肾功能㊁空腹血糖㊁尿微量白蛋白和α1微球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㊂平均感染次数4组因样本量小未行统计学分析(表2)㊂Hb/g㊃L135ʃ16138ʃ15-0.1560.897PLT/ˑ1012㊃L-1286ʃ47249ʃ380.1080.923Cr/μmol㊃L-136.8ʃ8.638.1ʃ7.5-0.0980.745BUN/mmol㊃L-14.6ʃ1.54.2ʃ1.3-0.9060.271ALT/IU㊃L-132ʃ929ʃ80.8790.416空腹血糖/mmol㊃L-14.8ʃ1.24.3ʃ1.60.7260.501尿α1微球蛋白-18.5ʃ6.211.2ʃ3.8-0.9460.3902.4㊀安全性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㊀4各组患儿用药期间未记录到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如恶心㊁呕吐㊁腹泻㊁腹痛㊁皮疹等㊂亦无患儿停用免疫抑制剂㊂3㊀讨论㊀㊀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大多对激素治疗敏感,仅10%20%为激素耐药型㊂对于激素耐药型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措施较有限,多在激素基础上联合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㊁吗替麦考酚酯㊁环磷酰胺和美罗华[7 11]㊂但对于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先后顺序或者如何联合应用,目前尚缺少统一标准㊂对于初始激素耐药型的儿童肾病综合征,在添加其他免疫抑制剂之前,必须要除外遗传因素㊂本研究中初始纳入的56例患儿,单次二代测序技术基因检测阳性12例(21.4%),与文献结果相似[12,13]㊂需要警惕的是,由于检测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单次基因检测阴性并不能完全除外遗传因素的可能性,需结合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及肾功能进展综合判断,如果多种药物联用尿蛋白水平仍不能阴转或较早出现肾功能衰竭者仍提示遗传性肾病综合征可能㊂本研究纳入分析的39例患儿,经多药联合治疗,仍有9例尿蛋白始终未转阴,对于这9例患儿,遗传因素仍不能完全除外㊂除非是特殊病理类型如弥漫性系膜硬化等,肾脏病理对遗传性肾病综合征鉴别价值有限,但可以除外其他原发性肾脏疾病特别是IgA肾病㊂对于除外遗传因素可能的初始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建议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㊂有学者认为,既然已经激素耐药,说明激素无效,单用免疫抑制剂即可,不必联合激素㊂国内外相关指南虽然均没有明确提出这一观点,但还是建议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原则[5,14,15]㊂其理由如下㊂从理论上来看,综合两类药物不同作用靶点联合治疗可能提高疗效㊂在临床实践中,①部分患儿在足量激素4周时虽尿蛋白未完全阴转被判定为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但尿蛋白定量已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尿蛋白定性降至+ ++,呈现出部分激素治疗反应;②还可见到有些病初激素耐药的肾病综合征患儿,经激素㊁免疫抑制剂治疗完全缓解并停药者,再次复发后单用激素治疗有效,也说明激素的有效性㊂本研究中因类固醇糖尿病或青光眼停用激素㊁仅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吗替麦考酚酯的3例患儿(C组),尿蛋白转阴时间明显长于A组㊁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明显低于A组,说明激素在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必要性㊂此外,根据目前国内外指南定义[5,14,15],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只根据用药时间判定,未考虑相关可能影响激素疗效的多种因素,如机体免疫功能紊乱㊁隐性感染㊁高凝状态等㊂因此,肾病综合征患儿病初临床表现为激素耐药者,不能除外假性耐药可能,不代表激素完全无效,所以仍应坚持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原则,但建议此时激素的剂量应递减至0.5 1mg㊃kg-1㊃qd或qod顿服以减少相关不良反应㊂对于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添加原则,目前临床仍无统一意见㊂目前可供选择的常见免疫抑制剂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A㊁他克莫司)㊁吗替麦考酚酯㊁环磷酰胺和美罗华,其中环孢素A㊁他克莫司为二线药物(激素为一线药物),吗替麦考酚酯和环磷酰胺为三线药物,美罗华为四线药物[5,15]㊂需要注意的是,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为同一类药,二者不能联用,对于年龄小的患儿,优先建议环孢素A,无效或应用时间长替代治疗时可改为他克莫司,也符合免疫作用由弱到强的原则㊂吗替麦考酚酯和环磷酰胺二者作用相仿,不建议联用㊂本研究中B组8例患儿,在激素耐药后,添加二线药物无效后再换用1种三线药物,仍无效后才考虑联用3种药物,虽然最终疗效与A组无明显差别,但尿蛋白转阴时间明显长于A组㊁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明显低于A组,增加了治疗时间和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可能㊂对于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如果一㊁二线药物均无效,建议在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三线药物,而不是换用其他二线或三线药物[16]㊂目前,激素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吗替麦考酚酯被认为是 黄金组合 ,在多种儿童和成人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均显示了较好的效果[17 27]㊂对于四线药物美罗华,因其价格昂贵㊁远期不良反应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用于激素敏感频复发或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28]㊂本研究结果显示,A㊁D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除外遗传因素的初始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激素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及美罗化也有和 黄金组合 相似的治疗效果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激素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和吗替麦考酚酯,对于一些除外遗传因素的初治即激素耐药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为MCD或FSGS)患儿,可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能机制在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吗替麦考酚酯在作用机制方面有互补作用㊂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需大样本研究评估该组合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㊂当然,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临床仍然应该遵循激素首选㊁激素耐药者除外遗传因素后联合1种再至2种免疫抑制剂的原则,避免免疫抑制剂的滥用[29]㊂参考文献1 LarkinsN KimS CraigJ etal.Steroid⁃sensitivenephroticsyndrome anevidence⁃basedupdateofimmunosuppressivetreatmentinchildren.ArchDisChild 2016 101 4 404⁃408.2 InabaA HamasakiY IshikuraK etal.Long⁃termoutcomeofidiopathic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inchildrenresponsetocomments.PediatrNephrol 2016 31 3 511⁃512.3 HinkesBG MuchaB VlangosCN etal.Nephroticsyndromeinthefirstyearoflife twothirdsofcasesarecausedbymutationsin4genesNPHS1 NPHS2 WT1 andLAMB2 .Pediatrics 2007 119 4 e907⁃919.4 DincelN YilmazE KaplanBulutI etal.Thelong⁃termoutlooktofinaloutcomeandsteroidtreatmentresultsinchildrenwithidiopathicnephroticsyndrome.RenFail 2015 1⁃6.5 KakuY OhtsukaY KomatsuY etal.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forpediatricidiopathicnephroticsyndrome2013generaltherapy.ClinExpNephrol 2015 19 1 34⁃53.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儿童激素敏感㊁复发/依赖肾病综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2016 .中华儿科杂志201755 10 729⁃734.7 葛雯雯丁桂霞.他克莫司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37 5 193⁃195.8 GargahTT LakhouaMR.Mycophenolatemofetilintreatmentofchildhood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JNephrol2011 24 2 203⁃207.9 WangW XiaY MaoJ etal.TreatmentoftacrolimusorcyclosporineAinchildrenwithidiopathicnephroticsyndrome.PediatrNephrol 2012 27 11 2073⁃2079.10 Keijzer⁃VeenMG HebertD ParekhRS etal.Rituximabforpatientswithnephroticsyndrome.Lancet 2015 385 9964225.11 廖欣高岩杨华彬等.他克莫司在婴幼儿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 322 124⁃129.12 OginoD HashimotoT HattoriM etal.Analysisofthegenesresponsiblefor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and/orfocalsegmentalglomerulosclerosisinJapanesepatientsbywhole⁃exomesequencinganalysis.JHumGenet 2016 61 2 137⁃141.13 FengDN YangYH WangDJ etal.Mutationalanalysisofpodocytegenesinchildrenwithsporadic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GenetMolRes 2014 13 4 9514⁃9522.1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2016 .中华儿科杂志2017 55 11 805⁃809.15 LombelRM HodsonEM GipsonDS etal.Treatmentof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inchildren newguidelinesfromKDIGO.PediatrNephrol 2013 28 3 409⁃414.16 AhmedHM.Tacrolimuscaninduceremissionincyclosporineandmycophenolatemofetilresistantpediatriconsetnephroticsyndrome.IranJKidneyDis 2019 13 5 322⁃327.17 SenftJD GotthardtDN FrischbierL etal.Aretrospectivecomparisonofmycophenolatemofetilwithlow⁃exposurecyclosporineversusstandardcyclosporinetherapyindenovolivertransplantpatients.AnnTransplant 2015 20 539⁃543.18 Vacher⁃CoponatH MoalV IndreiesM etal.Arandomizedtrialwithsteroidsandantithymocyteglobulinscomparingcyclosporine/azathioprineversustacrolimus/mycophenolatemofetilCATM2 inrenal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ation 2012 93 4 437⁃443.19 MiyamotoT TakashimaS KatoK etal.Comparisonofcyclosporineandtacrolimuscombinedwithmycophenolatemofetilinprophylaxisforgraft⁃versus⁃hostdiseaseafterreduced⁃intensityumbilicalcordbloodtransplantation.IntJHematol 2017 105 1 92⁃99.20 ZengQ YuanXY LiW etal.EffectsoftacrolimusFK506 andmycophenolatemofetilMMF onregulatoryTcellsandco⁃inhibitoryreceptorsintheperipheralbloodofhumanliverallograftpatients.ImmunopharmacolImmunotoxicol 2019 41 3 380⁃385.21 谢冰孙会静熊礼佳.吗替麦考酚酯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研究.中国药业2019 28 7 50⁃53.22 邓薇王利民黄远莲等.霉酚酸酯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激素抵抗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分析.世界临床医学2019 131 64⁃65.23 MaoY YinL HuangH etal.Additionofcyclosporine/tacrolimusforpediatricrelapsedlupusnephritisduringmycophenolatemofetilmaintenancetherapy.JIntMedRes 2019 47 1 105⁃113.24 JesusD RodriguesM daSilvaJAP etal.MultitargettherapyofmycophenolatemofetilandcyclosporineAforinductiontreatmentofrefractorylupusnephritis.Lupus 2018 27 8 1358⁃1362.25 ParkDJ KangJH LeeKE etal.Efficacyandsafetyofmycophenolatemofetilandtacrolimuscombinationtherapyinpatientswithlupusnephritis anationwidemulticentrestudy.ClinExpRheumatol 2019 37 1 89⁃96.26 NikolopoulouA CondonM Turner⁃StokesT etal.Mycophenolatemofetilandtacrolimusversustacrolimusaloneforthetreatmentofidiopathicmembranousglomerulonephritis 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BMCnephrology 2019 20 1 352.27 AlmutairiA AlkathiriZ Al⁃MayoufSM.Combinationoftacrolimusandmycophenolatemofetilinpersistentproteinuriaduetorefractorychildhoodlupusnephritis.IntJPediatrAdolescMed 2018 5 3 99⁃102.28 KameiK IshikuraK.Rituximabtreatmentforrefractory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PediatrNephrol 2016 31 2 337⁃338.29 张宏文.关于儿童肾病综合征的见解.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20 14 3 163⁃165.(收稿日期:2020⁃09⁃17㊀修回日期:2020⁃11⁃11)(本文编辑:张萍)。
免疫抑制疗法中哪些常见的药物免疫抑制疗法中常见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增殖和抗代谢药、抗体类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之一,主要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这些药物对细胞免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抑制器官移植排异反应。
然而,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是另一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等。
这些药物能够与钙调磷酸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同时也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然而,长期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也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肾毒性、高血压等。
抗增殖和抗代谢药也是常见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西罗莫司、霉酚酸酯、硫唑嘌呤等。
这些药物通过干扰细胞代谢和增殖过程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然而,长期使用抗增殖和抗代谢药也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等。
抗体类也是免疫抑制剂的一种,主要包括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莫罗单抗、巴利昔单抗等。
这些药物通过与淋巴细胞结合并抑制其功能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然而,抗体类药物的生产成本较高,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除了上述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免疫抑制剂如雷公藤多苷等,也常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药物的疗效和适用范围不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同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和并发症,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免疫疗法是一种复杂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时,应由专业的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免疫抑制方案器官移植组免疫抑制方案的选择•可以分为四大类•诱导治疗•预防排斥反应方案•抗排斥方案•维持治疗方案•诱导治疗•时机•移植术后2-4周•CNI毒性考虑•使用抗体制剂降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巴利昔单抗或ALG/ATG预防排斥方案•以CNI为主•CNI+MMF+Pred—标准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西罗莫司的使用•激素撤除目录CNI的免疫机制1环孢素的使用2他克莫司的使用3CsA vs FK5064免疫抑制剂抗代谢药糖皮质激素抗体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移植术常用免疫抑制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有:环孢素A(Cyclosporin A, CsA)他克莫司(tacroclimus, FK506)钙调磷酸酶(Calcienuirn,CaN)CaN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受Ca2+和钙调素调节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质磷酸酶。
在细胞信号传递的过程中,CaN被Ca2+和钙调素(CaM)激活后,通过对靶蛋白NFAT的脱磷酸化而实现对生理活动的调节。
是能够参与多种细胞功能调节的多功能信号酶,它在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CNI作用机制:抑制IL-2等细胞因子的释放,实现免疫抑制作用。
目录CNI的免疫机制1环孢素的使用2他克莫司的使用3CsA vs FK5064环孢素来源:真菌(白僵菌属)培养液性质:几乎不溶于水,溶于无水乙醇储存:不应贮存于PVC容器内ADR环孢素最主要的不良反应,约有1/3的患者有肾毒性。
可出现血清肌酐和尿素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减低等损害。
肾毒性常见ADR高血压、胃肠道紊乱、肝毒性、多毛症、齿龈增生、震颤、头痛、高脂血症、高钾血症、低镁血症、高尿酸血症、感觉异常以及肌肉痉挛和肌痛等。
少见ADR贫血症、血小板减少症、皮疹、体重增加、水肿、胰腺炎、肌病、神经病和高血糖症,抽搐、谵妄、视物不清、运动障碍或精神障碍环孢素警惕高血压和电解质紊乱(K 、Mg )加强监护,降低感染的可能性避免接种活疫苗,以免发生全身感染如发生ADR ,立即减量或停药,并对症治疗常规监测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注意事项环孢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环孢素在肝脏中广泛代谢。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一)器官移植排斥反应1、移植排斥反应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各种致病因子有着非常完善的防御机制,能够对细菌、病毒、异物、异体组织、人造材料等“异己成分”进行攻击、破坏、清除,这种复杂的免疫学反应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种保护机制。
受者进行同种异体组织或器官移植后,外来的组织或器官等移植物作为一种“异己成分”被受者免疫系统识别,后者发起针对移植物的攻击、破坏和清除,这种免疫学反应就是移植排斥反应(transplantrejection)。
移植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物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
移植排斥反应是非常复杂的免疫学现象,涉及细胞和抗体介导的多种免疫损伤机制,发生原因主要是受体和移植物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human leucocyte antigen)不同。
因此,供者与受者HLA的差异程度决定了排异反应的轻或重。
除同卵双生外,二个个体具有完全相同的HLA 系统的组织配型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在供受者进行配型时,选择HLA配型尽可能地接近的供者,是减少异体组织、器官移植后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2、发病机制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
临床最常见的急性排斥反应主要由细胞免疫介导,而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主要由体液免疫介导。
(1)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细胞免疫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移植物中供体的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具有丰富的HLA-Ⅰ和Ⅱ类抗原,是诱发排斥反应的主要致敏原。
在移植物植入受体后,随着移植物的血液循环重建,供者的HLA-Ⅰ和Ⅱ类抗原不可避免的暴露于受者的免疫系统,受者的免疫细胞识别外来抗原后,即可引发下述一系列免疫反应:CD8+细胞毒性T细胞前体细胞与供者HLA-Ⅰ类抗原结合后活化增殖为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对移植物产生攻击效应;CD4+T辅助细胞识别供体HLA-Ⅱ类抗原,促使抗原递呈细胞释放IL-I,后者可促进T辅助细胞增殖和释放IL-2,IL-2可进一步促进T辅助细胞增殖并为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化提供辅助信号;除了IL-2之外,TH细胞还能产生IL-4、IL-5、促进B 细胞分化并产生抗移植物的抗体,参与移植排斥;此外与迟发变态反应相伴随的血管损害、组织缺血以及巨噬细胞介导的破坏作用,也是移植物毁损的重要机制。
吡美莫司乳膏在皮肤科中的应用邢有兰;赵艳霞【摘要】吡美莫司是一种新型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T细胞激活以及细胞因子合成而起作用.其外用制剂亲脂性较好,目前临床可以用于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白癜风、脂溢性皮炎、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等,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文献也有不少报道,文中综述最近国外吡美莫司乳膏在临床的应用进展,以供临床参考.【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1(010)002【总页数】3页(P134-136)【关键词】吡美莫司乳膏;外用;临床应用【作者】邢有兰;赵艳霞【作者单位】天津市长征医院,天津,300120;天津市长征医院,天津,3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1.051 吡美莫司的药理作用吡美莫司(pimecrolimus,商品名:爱宁达)是由链霉菌产生的子囊霉素的半合成品,其外用制剂为1%乳膏(以下简称吡美莫司)。
吡美莫司的亲脂性大于他克莫司,与皮肤有着更强的亲和力,被用来治疗多种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扁平苔藓、线状苔藓、坏疽性脓皮病等。
吡美莫司是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和释放的细胞选择性抑制剂,可与macrophilin 12(FKBP-12)结合,抑制钙依赖性钙调神经磷酸酶,通过阻断T细胞的早期细胞因子转录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特别是毫微克水平的吡美莫司即可抑制T细胞的白介素(IL)-2和干扰素(IFN)-γ (Thl细胞来源)合成,还可抑制 IL -4 和 IL-10(Th2细胞来源)的合成。
此外,在体外实验中,吡美莫司还可抑制抗原或IgE刺激的肥大细胞释放炎症性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1]。
2 临床应用的疗效2.1 寻常型天疱疮 Iraji等[2]对11例确诊的寻常型天疱疮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患者系统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咪唑硫嘌呤进行治疗,在外用药方面,对称、皮损大小接近的部位采用吡美莫司乳膏和安慰剂随机双盲进行观察,每15d测量1次皮损大小,30d左右发现吡美莫司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且副作用小。
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肾毒性引言—接受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 CNI)的患者发生肾损伤的风险较高[1]。
CNI肾毒性表现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或慢性进展性肾病,AKI可在降低剂量后基本逆转,而慢性进展性肾病通常不可逆[2-5]。
CNI的其他肾脏作用包括肾小管功能障碍,极少数情况下出现可导致急性移植肾丢失的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TMA)[2]。
CNI 肾毒性的相关数据大多来自环孢素,因为该药应用史长得多。
但他克莫司引起的肾损伤与环孢素相似,说明属于药物类效应。
肾移植受者发生CNI毒性的几率最高,但据报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6]和非肾脏实体器官移植患者[7-10]等其他人群也会发生CNI毒性。
●(参见“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肾脏疾病”,关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毒性’一节)●(参见“肾功能与非肾脏实体器官移植”,关于‘非肾脏器官移植后的慢性肾病’一节)本专题将总结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急慢性肾毒性,以及预防慢性CNI肾毒性的策略。
而CNI的药理学,包括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非肾性副作用见其他专题。
(参见“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药理学”) 发病率—在使用环孢素的最早期肾移植临床试验中,少尿型AKI 和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即急性CNI肾毒性)的发生率较高,移植前供体肾缺血时间延长时风险最高[11]。
随后的试验使用了较低剂量的环孢素,发现这些问题都是剂量相关的,但不同中心间AKI的发生率有相当大的差异。
对于慢性CNI肾毒性假说,最直接的支持证据来自非肾移植患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因为对于这些患者,可在没有同时发生急慢性移植肾排斥反应的情况下评估CNI肾毒性。
与未经环孢素治疗的患者相比,这些患者的GFR降低了35%-45%,详见其他专题。
(参见“肾功能与非肾脏实体器官移植”)关于CNI所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总体发病率,最佳数据来自美国一项针对非肾移植受者(主要为肝脏、心脏和肺移植受者)的队列研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