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表演口才评书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85 KB
- 文档页数:4
演讲口才初中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讲技巧和口才表达方法。
2.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培养学生的公众演讲能力和应变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舞台上自信地表现自己。
教学内容:1. 演讲技巧:如何准备演讲稿、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控制语音语调等。
2. 口才训练:如何运用语言、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进行逻辑思维等。
3. 实践演练:学生分组进行演讲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简单的自我介绍,引起学生对演讲口才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演讲技巧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准备演讲稿,包括选题、构思、撰写等步骤。
2. 讲解如何开头,如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3. 讲解如何结尾,如何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4. 讲解如何控制语音语调,如何运用停顿、强调等技巧。
三、口才训练(15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运用语言,包括词汇选择、句式运用等。
2. 讲解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进行逻辑思维。
3. 进行一些口才训练游戏,如“快速问答”、“看图说话”等。
四、实践演练(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演讲练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给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演讲口才方面的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练习等。
2. 学生演讲练习的表现,包括内容、表达、语音语调等。
3. 学生对演讲口才的兴趣和自信心的提升。
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提供演讲技巧和口才训练的相关内容。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讲解。
3. 录音设备,用于记录学生的演讲练习。
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 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他们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的演讲技巧和口才训练。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口才训练方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在公共场合说话的紧张情绪。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技巧。
教学重点:1. 口才训练的基本方法2. 克服紧张情绪的技巧3. 团队协作与人际沟通教学难点:1.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培养2. 学生在公共场合说话的紧张情绪调整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口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口才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口才领域。
二、课堂讲解1. 口才训练的基本方法a. 发音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提高语音清晰度。
b. 语音语调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语调表达情感,增强语言感染力。
c. 表达技巧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表达效果。
2. 克服紧张情绪的技巧a. 深呼吸:让学生学会在紧张时进行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
b. 心理暗示:让学生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提高自信心。
c. 适度运动: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适度运动,放松身心。
3. 团队协作与人际沟通a.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b. 模拟演练:让学生模拟真实场景,提高人际沟通技巧。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发音、语音语调、表达技巧等训练。
2. 学生进行紧张情绪调整的练习,如深呼吸、心理暗示等。
3. 学生进行团队协作与人际沟通的模拟演练。
四、课堂展示1. 学生展示自己的口才训练成果,如朗读、演讲等。
2.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口才训练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进行口才训练。
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和进步情况。
2. 学生对口才训练的兴趣和自信心。
3. 学生在公共场合说话的紧张情绪调整情况。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评书的基本知识。
- 掌握评书的基本讲述技巧和方法。
- 学会运用评书的艺术手法进行简单的表演。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评书的艺术魅力。
-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评书概述:- 介绍评书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发展现状。
- 分析评书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2. 评书技巧:- 讲述评书的语言技巧,如抑扬顿挫、节奏感等。
- 分析评书的表现手法,如夸张、对比、比喻等。
- 学习评书的表演技巧,如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
3. 实践演练:- 选择合适的评书片段进行练习。
- 学生分组进行评书表演,互相评价和改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 考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经验,合理分组。
-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评书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 能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简单的评书表演。
2. 教学难点:- 如何将评书的语言技巧和表演手法有机结合。
- 如何在表演中自然地融入情感和个性。
---五、教学流程1. 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评书的故事或播放评书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 讲解评书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 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实践演练:- 学生分组进行评书表演,互相评价和改进。
- 教师点评,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亮点。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成果。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团队协作能力。
2. 结果性评价:- 评价学生在评书表演中的技巧和表现。
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口才技巧,如发音、语调、语速等。
3. 通过互动练习,提升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应变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公共演讲能力。
教学内容:1. 口才基本技巧训练2. 话题讨论与辩论3. 演讲与朗诵技巧4. 口才比赛与展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口才课的目的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口才的认识和期望。
二、口才基本技巧训练1. 发音训练:通过模仿和跟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2. 语调训练:通过朗读和表演,让学生学会调整语调,表达情感。
3. 语速训练:通过快慢朗读和默读,让学生掌握合适的语速。
三、话题讨论与辩论1. 教师提出一个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学生分组进行辩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准备一个简短的演讲或朗诵,下节课展示。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
二、演讲与朗诵技巧1. 演讲技巧:讲解演讲的基本结构,如开头、主体、结尾,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2. 朗诵技巧:讲解朗诵的节奏、情感表达,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三、口才比赛与展示1. 组织学生进行口才比赛,如演讲、朗诵、即兴演讲等。
2. 学生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口才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反馈和鼓励。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展示,评价学生的演讲和朗诵技巧。
3. 收集学生对于口才课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资源:1. 口才教材和教学课件2. 演讲和朗诵视频资料3. 口才比赛和展示平台备注:1. 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口才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讲技巧,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演讲技巧的掌握2.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学难点:1. 演讲时的心理调节2. 演讲内容的组织与构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口才演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口才?如何提高口才?二、讲解演讲技巧1. 演讲前的准备:了解演讲主题、收集资料、整理思路。
2. 演讲时的姿势与表情:保持自信、眼神交流、面部表情自然。
3. 演讲中的语速与语调:适中、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
4. 演讲时的肢体语言:自然大方、得体适度。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优秀的演讲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演讲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演讲技巧要点。
四、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演讲主题,进行演讲前的准备。
2. 学生进行演讲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演讲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练习中的收获与感悟。
二、演讲比赛1. 学生根据上节课的练习,进行演讲比赛。
2. 教师和同学们担任评委,对学生的演讲进行评分。
3. 评选出优秀演讲者,给予奖励。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演讲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演讲比赛中的感受,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2. 学生对演讲技巧的掌握程度3. 学生在演讲比赛中的表现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反思2. 学生对学习效果的反思教案范文: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口才演讲技巧。
口才演讲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那么,什么是口才?如何提高口才呢?让我们一起探讨。
二、讲解演讲技巧1. 演讲前的准备:首先,我们要了解演讲主题,收集相关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路。
初中口才与表演教案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口才与表演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变化来丰富表达。
3. 培养学生通过表演来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基本表演技巧的掌握,如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变化。
2. 表演能力的提升,能够自信地表达和展示自己。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表演活动。
2. 准备相关表演教材和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口才与表演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课程目标和教学重点,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基本表演技巧学习(15分钟)1. 身体语言:教师示范不同的身体语言,如自信的站姿、手势的使用等,并让学生模仿练习。
2. 面部表情:教师展示不同的面部表情,如喜怒哀乐等,并让学生尝试表达。
3. 声音变化:教师示范不同的声音变化,如高低、强弱等,并让学生练习。
三、表演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场景或故事,让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和准备。
2. 学生进行表演,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3. 学生多次练习,逐渐提升表演能力。
四、创意表演(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创意表演。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角色、场景和表演方式。
3. 学生进行表演,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3. 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为下次课程做准备。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2. 学生表演能力:评估学生在表演中的表达能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口才与表演比赛或活动,提升他们的舞台经验和自信心。
2. 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表演题材进行深入学习。
以上是一份初中口才与表演的教案,通过系统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口才与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教学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1. 了解口才评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习口才评书的基本表演技巧,包括语言表达、声音运用、肢体语言等。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口才评书的基本表演技巧。
2. 学生实际操作和表演。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声音和肢体语言增强口才评书的感染力。
2. 学生在实际表演中如何克服紧张情绪。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口才评书的相关资料,如经典评书片段、表演技巧介绍等。
2.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供学生观看学习。
3. 准备表演场地和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口才评书的历史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口才评书吗?大家平时有听过评书吗?二、讲授新课1. 讲解口才评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介绍口才评书的表演技巧,包括:a. 语言表达:清晰、流畅、生动。
b. 声音运用: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
c. 肢体语言:自然、得体、丰富。
三、示范与指导1. 教师现场示范口才评书的表演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实际操作与表演1. 学生分组进行口才评书的表演,每组选择一个经典片段进行演绎。
2. 教师和其他同学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口才评书表演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表演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口才评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表演中的语言表达、声音运用和肢体语言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
课后作业:1. 观看经典评书视频,学习其表演技巧。
2. 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尝试用口才评书的形式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适时开展课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才评书的表演技巧。
课程名称:评书艺术入门授课对象:初级学员授课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评书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点。
2. 学习评书的表演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兴趣。
教学重点:1. 评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评书的表演技巧,如声调、语气、节奏等。
3. 评书中的故事讲述技巧。
教学难点:1. 评书表演中情感的投入与表现。
2. 如何根据故事内容调整表演节奏。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评书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演示法:教师示范评书表演,让学生直观学习。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以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如:“大家知道什么是评书吗?它有什么特点?”2. 简要介绍评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二、评书基本知识1. 讲解评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2. 介绍评书的分类,如:古典评书、现代评书等。
三、评书表演技巧1. 讲解评书的表演技巧,包括声调、语气、节奏等。
2. 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四、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简短的故事进行评书表演。
2. 教师指导,纠正表演中的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二、情感投入与表演节奏1. 讲解评书表演中情感投入的重要性。
2. 讲解如何根据故事内容调整表演节奏。
三、分组表演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更复杂的故事进行评书表演。
2. 教师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四、总结与反馈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教学资源:1. 评书相关书籍和视频资料。
2. 评书表演场地和音响设备。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评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评书表演的技巧和情感表达。
3. 学生对评书艺术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案名称:初中口才课——如何进行有效的演讲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如演讲稿的构思、语言表达、肢体语言等。
2.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口才水平。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教学内容:1. 演讲稿的构思与撰写2. 语言表达的技巧3. 肢体语言的运用4. 演讲实践与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演讲?演讲的重要性是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对演讲的认识和体会。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教师讲解演讲稿的构思与撰写技巧,如确定主题、列出要点、展开论述等。
2. 教师示范如何撰写一篇演讲稿,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一篇演讲稿。
3. 教师讲解语言表达的技巧,如运用修辞手法、注重语言节奏等。
4.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技巧进行演讲,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5. 教师讲解肢体语言的运用,如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
6.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演讲,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三、实践与展示(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主题,按照教师讲解的技巧撰写演讲稿。
2. 学生进行演讲实践,其他同学作为听众。
3. 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演讲技巧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口才课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学生对演讲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演讲实践中的表现和进步。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鼓励他们大胆表达,积极参与演讲活动。
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口语表达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敢于在众人面前发言。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敢于发言。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口语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视频、音频等。
2. 学生准备发言稿、小组讨论话题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口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口语表达方面的困惑和需求。
二、讲授新课1. 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a. 语速适中,吐字清晰。
b. 声音洪亮,富有感染力。
c. 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d. 注意肢体语言,增强表达效果。
2.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敢于发言:a. 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表达清楚。
b. 多进行模拟练习,熟悉发言内容。
c. 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虚心接受建议。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简短的发言稿。
2. 各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提出建议。
四、总结与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口语表达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口语表达方面的进步。
二、讲授新课1. 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语表达:a. 确定发言主题,明确表达目的。
b. 有条理地组织语言,使表达内容清晰易懂。
c. 注意语气的运用,增强表达效果。
2. 如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a. 多读书、多看新闻,积累词汇和知识。
b. 参加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锻炼表达能力。
c. 与他人多交流,提高沟通能力。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辩论题目。
2. 各组进行辩论,其他同学担任评委,提出评分标准。
四、总结与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初中生口才训练教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口才训练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口才训练的基本方法。
2. 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1. 学生在口才训练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2.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口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口才表达方式。
二、课堂讲解1. 口才训练的基本方法:a. 气息训练:介绍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b. 语调训练:讲解语调的变化,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c. 语速训练:讲解语速的快慢对表达效果的影响,让学生进行练习。
d. 语音训练:讲解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让学生进行练习。
2. 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a. 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如用词准确、句子通顺等。
b.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表达更有条理。
c. 加强词汇积累,丰富语言表达。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口才训练,教师巡回指导。
2.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口头表达展示,其他组员进行评价。
四、总结与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口才训练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课堂讲解1. 口才训练的心理障碍及解决方法:a. 分析学生在口才训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如紧张、害怕等。
b. 介绍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如深呼吸、正面心理暗示等。
2.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a.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肯定和表扬。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口头表达。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口才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敢于在众人面前讲话。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口才基本技巧:发音、语调、语速、停顿等。
2. 口才训练方法:朗读、背诵、演讲、辩论等。
3. 口才训练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口才优秀人物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口才?口才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二)新课讲解1. 讲解口才的基本技巧:发音、语调、语速、停顿等。
a. 发音:正确发音是口才的基础,让学生掌握普通话发音的基本要领。
b. 语调: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语调表达情感。
c. 语速:控制语速,使讲话更加流畅。
d. 停顿:合理运用停顿,使讲话更有节奏感。
2. 讲解口才训练方法:a. 朗读:提高发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能力。
b. 背诵:增强记忆力,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c. 演讲:锻炼胆量,提高自信心。
d. 辩论:培养思辨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分析口才训练实例:a. 展示优秀口才者的演讲视频,让学生了解口才的魅力。
b. 分析实例中的口才技巧,让学生学会借鉴。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背诵、演讲、辩论等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错误。
3.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口才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口才方面的不足。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练习,提高口才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敢于发言。
2. 学生口才技巧的掌握程度:发音、语调、语速、停顿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技巧,展示自己的口才。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口才优秀人物的事例、口才技巧讲解等。
2. 口才训练材料:朗读、背诵、演讲、辩论等练习材料。
课程名称:口才与评书年级:初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评书的基本技巧,学会运用声音、语气、节奏等手法进行故事讲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评书的基本技巧:声音、语气、节奏的运用。
2. 故事讲述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评书艺术的兴趣培养。
2. 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如何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评书经典片段、相关资料及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感兴趣的故事题材,并提前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评书艺术家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评书艺术的兴趣。
2. 介绍评书艺术的历史、特点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二、基本技巧讲解1. 声音:讲解声音的运用,包括音量、音调、音色等。
2. 语气:讲解语气的变化,如疑问、惊讶、喜悦等。
3. 节奏:讲解节奏的把握,如快慢、停顿等。
三、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题材,进行故事改编。
2.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故事讲述。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评书水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播放优秀评书作品,让学生感受评书艺术的魅力。
二、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评书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2. 针对学生在表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成果展示1. 学生进行评书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 教师点评,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积极参加评书活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评书艺术的理解和兴趣。
2. 学生在故事讲述中运用评书技巧的能力。
3. 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和进步。
教学反思:1.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评书艺术的兴趣。
2. 如何提高学生在故事讲述中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口才课评书的教案口才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它在交流、演讲和表达等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口才能力,我们可以借鉴评书的教学方法。
评书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讲述故事激发听众的兴趣,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种,旨在通过评书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口才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演讲技巧和说服力。
2.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和语言组织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选择一些经典的评书故事,涵盖不同的题材和风格。
2. 教授评书的表演技巧,如语调、节奏、声音的运用等。
3. 引导学生分析评书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口才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评书的起源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评书的兴趣。
2. 欣赏:选择一段经典的评书,让学生聆听并感受评书的魅力。
3. 分析:指导学生分析评书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引导他们理解评书的艺术之处。
4. 模仿: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评书进行模仿表演,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5. 表演:学生进行评书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互相学习和提高。
6. 反思:学生回顾自己的表演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口才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学生的表演技巧、说服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2.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表演和互动,观察他们口才能力的提高情况,评估教学的有效性。
五、教学资源1. 评书录音或视频资源,供学生欣赏、分析和模仿。
2. 相关的评书故事和材料,供学生选择和表演。
六、教学反思评书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的表达形式,将其运用到口才课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才能力。
通过模仿评书的表演技巧和分析评书的结构,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演讲技巧和说服力。
此外,评书也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语言表达能力。
####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评书的历史、特点及基本技巧,掌握评书的基本语言表达和表演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声音控制和表演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 教学对象:高年级学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相关视频资料。
2. 评书表演用的道具(如扇子、手帕等)。
3. 学生自选的评书题材或故事。
####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评书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 提问:同学们对评书有什么了解?有什么疑问?二、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评书的基本要素: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声音控制等。
- 讲解评书的语言特点,如韵律感、节奏感、形象性等。
三、示范与讲解(20分钟)- 教师示范一段简短的评书,讲解表演过程中的技巧。
- 强调声音的抑扬顿挫、情感的投入以及眼神、手势等辅助表达的重要性。
四、分组练习(3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题材进行评书练习。
-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组织、声音控制和表演技巧的训练。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评书表演的要点。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回顾(10分钟)- 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评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分组展示(30分钟)- 学生分组展示评书练习成果,其他同学担任评委,给予评价和建议。
-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演,指出优点和不足。
三、拓展与提高(2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评书名家作品,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欣赏。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评书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提高表演的创意性。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探索。
- 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未来学习目标。
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教材:《初中口才指导》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口才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信、大方、得体的口语表达习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 通过实践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口才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口才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口才的基本技巧教学难点:1. 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如何克服紧张情绪2. 如何运用口才技巧进行实际沟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口才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口才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口才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口才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1. 口才的定义:口才是指一个人在口头表达、演讲、辩论等方面的能力。
2. 口才的重要性:口才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对个人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三、口才的基本技巧1. 语言表达技巧:语音、语调、语速、停顿等。
2. 逻辑思维技巧: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 情感表达技巧:真诚、热情、有感染力。
四、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自我介绍,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 学生进行即兴演讲,锻炼逻辑思维和情感表达。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口才基本概念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讲解口才在实际沟通中的应用1. 沟通中的口才技巧:倾听、提问、回答、表达等。
2. 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沟通中运用口才技巧。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沟通场景。
2. 学生进行辩论赛,锻炼口才在实际辩论中的应用。
四、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口才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如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
2. 学生对口才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课后实践中的运用情况。
口才教案初中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口才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使他们敢于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
3. 通过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模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1. 口才技巧的讲解与实践2. 情境模拟3. 学生展示和点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对口才的认识和期望,激发学生学习口才的兴趣。
二、口才技巧的讲解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讲解基本的口才技巧,如发音、语调、语速、表情、肢体语言等。
2. 学生现场实践,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情境模拟(20分钟)1. 教师设计生活情境,如面试、演讲、辩论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教师观察并记录。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情境模拟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总结口才技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口才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后练习的情况。
二、口才技巧的进一步讲解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运用口才技巧进行有效的说服和沟通。
2. 学生现场实践,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情境模拟(20分钟)1. 教师设计新的情境模拟,如课堂演讲、小组讨论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教师观察并记录。
四、学生展示和点评(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在情境模拟中的表现,同伴和教师进行点评。
2. 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3. 学生课后练习情况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讲解口才技巧、情境模拟和学生展示等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信心和勇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口才。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课后练习的指导,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口才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14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支教教案
(初中、表演口才)
教学内容:表演口才《评书》
授课班级:初中授课人:刘洁授课时数: 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解认识中国传统艺术——评书,通过评书表演与教学,让学生们了解认识评书,激发对评书以及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
介绍一些评书艺术的基本常识,然后教一小段评书,让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到评书当中来。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农村的孩子农村的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强,有的学生思维模式还停留在比较保守的程度,思维的发散性不够强,这也与他们已有的视野、接触面程度有关。
因此在授课时要注意引入新鲜的、有趣的知识来吸引她们的注意力。
同时要注意教师用语尽量口语化、趣味化。
但同时小学生又是活泼而积极的,对这样的传统文化一定要采用趣味的教学活动才能让他们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中国传统艺术——评书的基本常识。
(2)学会讲评书基本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预习——讲解——表演——反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神奇与伟大,体验讲评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中国传统艺术——评书的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
1.学会讲评书基本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评书
折扇——应用广泛,不做扇风用,一般做武器与书等用声音洪亮惊堂木——严肃法堂、壮官威、震慑受审者的作用顿挫迟疾六、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一、开讲“悬念”,导入新课
开篇表演一段评书——《张飞请孔明》激发同学们对评书的兴趣,刚刚我给大家表演了一段评书,同学们对评书感兴趣吗?那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评书。
板书:评书。
二、介绍评书
评书的表演形式,早期为一人坐于桌子后面,以折扇和醒木(一种方寸大小,可敲击桌面的木块。
常在开始表演或中间停歇的当口使用,作为提醒听众安静或警示听众注意力,以加强表演效果,故名)为道具,身着传统长衫,说演讲评故事。
比如传统的表演程序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场诗”,或说段小故事,然后进入正式表演。
正式表演时,以叙述故事并讲评故事中的人
情事理为主,如果介绍新出现的人物,就要说“开脸儿”,即将人物的来历、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征作一描述或交代;讲述故事的场景,称作“摆砌末”;而如果赞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风景名胜,又往往会念诵大段落对偶句式的骈体韵文,称作“赋赞”,富有音乐性和语言的美感;说演到紧要处或精彩处,常常又会使用“垛句”或曰“串口”,即使用排比重迭的句式以强化说演效果。
在故事的说演上,为了吸引听众,把制造悬念,以及使用“关子”和“扣子”作为根本的结构手法。
从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而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惊堂木:惊堂木的正式名称叫“气拍”,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俗称“惊堂木”,是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取“规矩”之意,具有严肃法堂、壮官威、震慑受审者的作用。
在评书中有惊醒作用。
来吸引人们的眼球,避免欣赏者睡着。
纸扇:应用广泛,不做扇风用,一般做武器与书等用。
总结:世间生意甚多,惟有说书难习。
评叙说表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
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疾。
装文装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戏。
三、评书教学
1.介绍评书中的一段赞儿:
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雉鸡翎,微微颤,少年英俊芙蓉面;红战袍,川锦缎,上绣百花真鲜艳;
亮银铠,龙鳞片,吞口兽面挂连环;狮蛮带,腰中悬,掐金边,走金线,镶嵌八宝团龙现;
宝雕弓,壶中箭,坐下赤兔千里马,登山涉水如闪电;手持画杆方天戟,令人心惊魂魄散。
刚刚我们认识了,一段评书中的赞,我带领全班同学熟悉此段,我给大家表演一段,并教授动作请同学们认真仔细观察。
接下来给同学们10分钟时间自己练习,我将邀请同学们上台表演。
2.自己练习,邀请学生上台表演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1.本课通过评书表演与教学,让学生们了解认识评书,激发对评书以及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
2.本堂课需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活跃程度,激发同学的想象力
3.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耐心细致解决学生问题,为学生提供给良好学习环境
4.加强课堂随机应变能力,处理学生间发生的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