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口才教案第二课《小猫找汗》
- 格式:docx
- 大小:14.26 KB
- 文档页数:8
《小花猫找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课前,请大家做一件事:首先拍着自己的胸脯,告诉自己:我很棒!然后拍拍同桌的肩膀,告诉他:你很棒!最后面向所有的同学,告诉大家:我们都很棒!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8课的生字和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复习):①小花猫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②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花猫?(善于发现问题,爱动脑筋)1、出示课件上带拼音的生字,大家认读;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生字卡;师:在同学们热心地帮助下,小花猫终于可以去找汗了。
出示课件(新授)出示问题:小花猫为了去找汗,问了哪些动物?(贴老牛、小马、小狗、小猪图)二、分层朗读,精讲课文师:小花猫匆匆忙忙地往前走着,一下子看到了一头老牛,他高兴极了,连忙跑上前去,想象一下,小花猫会怎样问老牛?(提醒孩子注意称呼、注意运用礼貌用语)师:勤劳的老牛会怎样回答呢?请看课文第2、3自然段①老师范读。
②学生试读。
③指导学生配上动作读。
④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词是形容老牛鼻子上的汗不停地往下滴的,是——汗淋淋①你能用“汗淋淋”说一句话吗?②“汗淋淋”是ABB式的词语,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几个吗?师:小花猫满心欢喜地去摸着自己的鼻子,他鼻子上有汗吗?难道老牛是在骗他吗?这看起来是一只非常憨厚的老牛呀!(引导:老牛对自己非常了解,只知道自己的汗在鼻子上,却不知道小花猫的汗在哪里。
)(学生与老师合作读,男生和女生合作读,全班有感情带动作齐读。
)师:小花猫听了老牛的话,没有找到汗,不过,这可是一只非常好学、不懂就问的小花猫, 他找汗的决心可大啦!看,他又找到了小马。
(出示课件:伴随小马的叫声出示小花猫与小马的画面)师:谁能读一读写小马的这两段,大家评价师: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小马的汗出在身上.生: :我不仅知道了小马的汗出在身上.我还知道了小花猫的汗不在身上.师:看来小马和老牛一样,也是只了解自己,不了解小花猫,小花猫做事可有毅力那!对不懂的问题是不会轻请言放弃的,它继续找呀找,找到小狗和小猪,现在呀,请喜欢小狗的同学就读6自然段,喜欢小猪的同学就读第7、8自然段,如果都喜欢就都读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花猫找汗》含反思教学目标:1. 通过听故事,培育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本领;2. 培育幼儿的察看和判定本领,帮忙幼儿区分颜色和形状;3. 通过角色扮演,培育幼儿的表演本领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故事《小花猫找汗》绘本;2. 五颜六色的小球、绒布、沙袋等各种不同形状、颜色的材料;3. 活动场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向幼儿介绍今日的主题——小花猫找汗,并简单介绍故事情节;2. 老师出示各种形状的材料,让幼儿们猜想材料的名称和形状。
二、讲故事(15分钟)1. 老师向幼儿们叙述故事《小花猫找汗》;2. 叙述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们察看故事中的细节,比如小花猫的颜色、形状等。
三、游戏 1:找汗(20分钟)1. 老师将不同形状的材料任意摆放在场地上;2. 老师仿照故事中小花猫的样子,提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要求,要求幼儿们找到相应的材料,并放在指定地点。
四、游戏 2:小动物表演(30分钟)1. 老师给每组幼儿调配一个小动物的角色,比如小鸟、小老鼠等;2. 每组幼儿在课堂上自由练习,呈现他们的表演和搭配本领;3. 最后,让每组幼儿依次上台表演。
五、小结(5分钟)1. 老师让幼儿谈谈今日的学习内容,回顾故事情节和游戏体验;2. 老师对幼儿们的表现进行表扬和激励,并供应反馈。
反思:本次活动取得了确定的效果,幼儿们认真听故事、积极参加游戏、表现杰出。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幼儿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有些幼儿过于关注形状和颜色,疏忽了故事情节的内容。
今后需要更多地提高幼儿的思维和表达本领,更好地调动幼儿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小花猫找汗的优秀教案设计第1篇:小花猫找汗的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汗、奇、怪、休、吐、舌、俩、原”8个生字,会认“猫、淋、鼻、摸、凉、翻”6个生字。
认识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分角*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指导读好文中带问号和带感叹号的句子,读出课文的情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头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一个带小花猫头饰的学生,在自己身上找来找去。
2.师:“小花猫你在找什么?”3.生:“这么热的天我怎么没汗呢?”4.出示课题,并板书。
5.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勾画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请学生教读。
3.开火车读。
4.爬智慧山,巩固生字读音。
三、学习课文。
1.学生质疑:(1)小花猫为什么要找汗?(2)它都找了哪些动物?(3)找到了吗?2.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1)小花猫为什么要找汗?3.集体交流。
4.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的问句,读出课文的情趣。
5.小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师:小花猫为什么要找汗?(生答)二、学习新课:1.师拿出上节课大家的问题:(1)它都找了哪些动物?(2)找到了吗?2.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它都找了哪些动物?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同时,相继板书,并指导好朗读。
4.师:小猫找到了吗?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小花猫找汗》的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汗、奇、怪、体、吐、舌、俩、原”8个字,会认“猫、淋、鼻、摸、凉、翻”6个字。
认识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分角*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会“汗、奇、怪、体、吐、舌、俩、原”8个字,会认“猫、淋、鼻、摸、凉、翻”6个字。
认识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分角*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分角*朗读课文。
口才教案小猫找汗教案标题:口才教案小猫找汗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口才表达能力;2. 培养学生自信、清晰、有逻辑的口头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教学内容:1. 口才的定义和重要性;2. 口才表达技巧;3. 小猫找汗故事。
教学准备:1. 小猫找汗故事的教材或故事绘本;2. PPT或白板;3. 学生小组分组表。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著名演讲家的演讲片段,引起学生对口才的兴趣;2. 引导学生讨论口才的定义和重要性。
讲解口才表达技巧:1. 列举一些常见的口才表达技巧,如清晰的发音、自信的姿态、流利的语速、恰当的手势等;2. 利用示范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这些技巧的应用,并进行反馈和指导。
讲述小猫找汗故事:1. 介绍故事《小猫找汗》的背景和主要人物;2. 分发故事文本或展示故事绘本,让学生阅读或观看故事;3. 引导学生回答与故事相关的问题,确保他们理解故事的内容和主旨。
口才训练活动: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2. 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扮演角色,使用口才技巧将故事中的情节表达出来;3.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建议和反馈,帮助改进表达。
总结和评价:1. 学生分享他们的口才训练经验和感受;2. 教师总结口才表达技巧的重点,并强调继续练习的重要性;3. 学生填写反馈表,评价自己和小组成员的表现。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专业演讲家或老师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口才经验和技巧;2. 组织学生参加口才比赛,让他们有机会展示所学的口才技巧。
教学资源:1. PPT或白板;2. 小猫找汗故事的教材或故事绘本;3. 视频或图片展示著名演讲家的演讲片段;4. 学生小组分组表;5. 反馈表。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口才训练活动中的表现;2. 学生填写的反馈表。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口才的定义和重要性,并掌握一些口才表达技巧。
小猫找汗故事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口才训练活动则提供了实践和互动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小猫找汗教案教案标题:小猫找汗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字母"Hh"的发音和书写形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小猫找汗故事图片、字母卡片"Hh"、小猫找汗故事书。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3. 学生练习册和绘画纸。
4. 纸板、彩色笔、橡皮擦。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小猫找汗故事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与学生一起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猜猜小猫在找什么?3.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小猫找什么字母?教学主体:1. 准备字母卡片"Hh",向学生展示字母形状,让学生模仿发音。
2. 将字母卡片"Hh"固定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字母形状,并帮助他们理解字母"Hh"的发音和书写形式。
3. 通过故事书《小猫找汗》的阅读,引导学生跟读故事,并询问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4. 引导学生讨论小猫找汗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5.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故事相关的练习,包括字母"Hh"的书写练习、填空练习等。
巩固活动:1. 让学生在纸板上画出小猫找汗的场景,并用字母"Hh"写出故事中的关键词。
2.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意和观察。
结束活动: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字母"Hh"的发音和书写形式。
2. 鼓励学生提出对故事的改编和延伸,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延伸:1. 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字母"Hh"的相关活动,如找出周围环境中以"Hh"开头的物品、玩字母拼图游戏等。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写以巩固字母"Hh"的学习成果。
小花猫找汗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小花猫找汗教案小花猫找汗一.导入课题1.(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这几天天气渐渐变暖和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它在哪里?谁发现了?你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春天一下子就找到了。
(出示:春天图片)2.今天何老师还要向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是谁啊?---小花猫(板书:小花猫)。
(“猫”字标拼音)这个字谁来读?(指名读)(边描边说)这个偏旁叫反犬旁,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大部分与动物有关。
在咱们今天学的课文里,还有生字也带有这个偏旁呢,仔细观察,你一定能够发现。
小花猫和你们一样,好奇心特别强,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它在找来找去,在找什么呢?(边说边板书:找)(板书:汗)3.(出示字卡:汗)谁来读读这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汗”字?平时咱们在什么时候会出汗?哦,汗是人的身体里排出来的液体,所以有一个三点水。
记住这个字了吗?(把字卡藏在背后问学生)“汗”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干,合起来---汗。
4.看老师一笔一画的写这个字?(左边三点水写得窄一点,右边一个干写得宽一点,最后一笔是悬针竖。
)5.谁把课题完整的读给大家听?(板书:18)(指名读)(齐读课题)6.看到这个课题,你心里有什么疑问?二.初读指导,学习生字词1.带着这些问题赶快去读读课文吧!把书翻到100页,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听明白了吗?看看这些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看看字音是不是读准了。
2.(游戏:小猫跳石头,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花猫在找汗的路上遇到不少困难,瞧眼前就有一条小河,读准石块上的字,就能帮助小猫过河了。
(大石块)(指名读正音)(小石块)这些小石块挨得特别近,我们开起小火车,让小花猫快速跳过去吧!小火车开起来,一开开到你这来。
请你读。
3.(游戏:小猫爬山出示词语):(名词:鼻子身体舌头脚掌轻声词:指着摸摸舔舔吐着)跳过了小河,小花猫还要翻过这座山呢!让我们帮帮它吧!(自由读第一行词:词儿连读第二行词:轻声)第一组谁会读?你注意了词儿连读,同学们过了一座小山,继续努力哦!第二组词你发现了什么?(男女生读)同学们,我们帮助小花猫跳过了小河,翻过了高山。
大班语言活动小花猫找汗教案【含教学反思】活动主题小花猫找汗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感知物体的名称,通过触摸、看、闻等方式获取信息;2.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互助合作。
活动准备1.购买一些小花猫公仔(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决定);2.找到一个空间较大的区域,将小花猫公仔放置在该区域内;3.准备好一些物品,如毛绒球、风铃、小木块等,放置在小花猫公仔旁边;4.准备一些问题,如“小花猫喜欢吃什么”、“小花猫最喜欢做什么”等,写在小纸条上,放在小花猫旁边,让幼儿们去猜测。
活动流程1.讲述故事先给幼儿们讲一个小故事,讲述小花猫在外面迷路了,需要帮助找到回家的路。
让幼儿想想,要怎样才能帮小花猫找到回家的路呢?2.猜谜游戏事先准备好一些问题的小纸条,放置在小花猫旁边,让幼儿们一个接一个去猜测。
每一个幼儿猜对后,就可以顺利地帮助小花猫离开危险的区域,找到出路。
3.合作游戏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只小花猫公仔,让他们监护好自己的小花猫,避免遇到危险。
在游戏中,也可以规定组间合作,大家一起帮助其他组的小花猫,分享信息。
4.交流总结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们交流游戏中所获得的信息,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反思本活动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幼儿们了解不同的物品、认知语言和发展交际能力。
但在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游戏环节设置略显单一,可以加入更多元素,如画画、数物品等益智游戏,促进幼儿全面的认知发展。
2.故事情节尽管简洁明了,但在具体表述时还存在流畅性的问题,需要在后期的活动设计中加强练习,保证对幼儿的引导效果。
3.在分组和合作游戏环节,团队协作的组件未充分挖掘,希望通过后续教学实践加强幼儿之间的互相协作,培养出良好的组织能力。
小结本次活动是以小花猫为主题,通过不断猜测和探索的方式,帮助幼儿认识物品名称,加深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家长和老师可以借助这种基于互动、自然和有趣之上的游戏形式,对幼儿智力和性格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花猫找汗》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花猫寻找汗的趣味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科学知识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准备1.课文《小花猫找汗》2.PPT课件3.教学视频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小花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花猫的特点。
2.学生自由发言,描述小花猫的外貌特征。
3.老师提问:“你们知道小花猫身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二)课文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小花猫找汗》。
2.老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小花猫的什么故事?”(三)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小花猫寻找汗的过程。
a.小花猫问小狗,小狗说它出汗了。
b.小花猫问小猪,小猪说它出汗了。
c.小花猫问小鸡,小鸡说它出汗了。
d.小花猫终于找到了汗,明白了汗的作用。
3.老师提问:“小花猫为什么找不到汗?”(四)科学知识拓展1.老师讲解汗腺的作用和人体出汗的原因。
2.学生提问,老师解答。
(五)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找汗”游戏。
2.游戏规则:代表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找到身上的汗腺,并用红笔标记。
1.老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3.老师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七)课后作业1.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小花猫找汗的科普文章。
2.家长签字确认,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花猫找汗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汗腺的作用和人体出汗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大班《小花猫找汗》设计意图:《小花猫找汗》是一节听读游戏识字课。
其实对于小朋友来说,诗歌很适合学龄前的孩子,既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增强识字的水平,每一篇诗歌有讲述一个知识点,在幼小衔接工作的过程中,听读游戏识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局部。
《小花猫找汗》是一篇很适合低龄小朋友的科学童话,孩子们通过阅读能理解一些动物出汗的科学常识。
语言生动有趣,课文的画面形象可爱,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升幼儿的阅读水平。
活动目标:1、复习学过的生字:猫猪狗牛马。
学习新授生字:说问汗吐2、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实行分角色创作表演童话故事。
3、准确、流利地朗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1、字卡若干钓竿小鱼池教具2、小动物头饰若干个《小花猫找汗》动画片律动音乐《小动物》活动过程:一、律动《小动物模仿操》二、导入:刚刚我们一起做模仿操,现在大家都有汗。
不但出汗,小动物也会出汗。
我们一起看看小动物分别哪里会出汗?请一起欣赏动画片《小花猫找汗》。
动画片看完了,我要考考小朋友,这个动画片的名字叫什么?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让幼儿发言,教师并依次贴出各种所说出的小动物的图片)(随后教师依次出示词卡:身上、舌头、脚掌、鼻子)三、教师引导幼儿玩“连连看”的游戏(请小朋友上前连线,把小动物图片和相对应出汗的位置的词卡连接,以此巩固关于小动物出汗部位的知识教育)复习学过的生字这些小动物还带来几个字宝宝,我们一起看看。
(把刚刚的小动物图片翻过来,后面是相对应的小动物的名称字卡:猫、狗、猪、牛、马)认读认读识字游戏“听声音认生字”游戏(老师或小朋友学小动物的叫声,另一名小朋友找出相对应的字卡)四、学习新授生字这首童话里还有几个汉字宝宝不见了,看来我需要魔术帽。
(教师使用魔术帽变出“说”“问”“汗”“吐”四个生字)教师引领幼儿观察,并让幼儿独立分析字形,比方说:问——门里有个口。
吐——左边是口,右边是土,合起来就念吐。
第二课故事《小猫找汗》课时分配:2 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一、二、三第二课时:四、五、六第一课时:一、活动目标:1、基本功练习,感知声音、同时锻炼孩子的表情以及肢体动作。
2、熟练学习考级内容。
3、这个科学故事告诉我们小动物哪里出汗。
4、通过学习故事,开拓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学会去说完整的话二、活动要点:1、动物的模仿,叫声要形象生动,表情丰富。
2、记住不同的动物都是哪里出汗。
3、熟练掌握考级内容,要求语调,眼神。
三、活动重点:通过学习故事,开拓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学会去说完整的话。
四、活动准备:金币若干、光盘、图卡。
五、活动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口才星的演播室。
2、今天我们学习两个表情“欢呼”、“奇怪”。
3、小朋友想一想你什么时候会鼓掌欢呼。
——幼儿发言。
——哦!六一儿童节到,我可以收礼物喽!——幼儿园要开运动会了,我们一听就欢呼起来:“太好了,耶!”——噢!和妈妈去超市喽,可以自己选玩具喽!4、什么时候会遇到让自己奇怪的事?(幼儿不明白举例解释)——我都跟小红,认错啦,可是,还是不高兴,我很奇怪。
5、听口令,老师说出欢呼,或者奇怪,幼儿要根据老师说的表情做出相对面部表情。
6、、小朋友的表情做的非常好,为了表扬你们,今天老师老师把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们请到我们口才星的课堂啦(二)、大家练--- 趣味声音1、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是谁来啦。
2、在听的时候小朋友用耳朵认真的听,因为,老师有小问题要问你们的。
3、教师表演---小鸡小鸡,叽叽叽,爱吃小虫和米粒;小鸭小鸭,嘎嘎嘎,xx 里面捉鱼虾。
xxxx汪汪叫,草地上边蹦蹦跳。
4、刚才的儿歌里边,有那几种动物?——小鸡、小鸭、小狗5、那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叫的吗?---(请幼儿上台模仿)6、您会给你发刚才的小动物创编动作吗?---(可以,让幼儿大胆登台表演,根据上台法的要求)。
7、你孩子到那些小动物?——小兔子、小熊⋯⋯.8、今天,又来了一只小动物,让我们看看他是谁?9、请听儿歌《小公鸡》,我儿歌说完了,好听吗?好听。
小猫找汗口才教案教案名称:小猫找汉口才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并正确朗读故事中的文字。
2. 了解故事情节,理解动物们寻找汉口才的故事背后的含义。
3. 学习绘本故事的阅读技巧,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小猫找汉口才》教学步骤:一、启发学生阅读,引入故事情节1. 先向学生展示课堂辅助教材——《小猫找汉口才》翻阅其中内容。
2. 提问学生是否见过和听过这个故事。
3. 讲述故事背景、情节和主要人物,过程中注意简单易懂,让学生听得明白。
二、挖掘故事背后的含义,达到思辨习惯和提高思考能力的目的1. 提问学生:“小猫为什么要去寻找汉口才?”2. 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猫的动机、目的和后果。
三、细读故事,加深理解1. 调整课堂情境,布置学生阅读任务。
2. 展示绘本故事,让学生跟着朗读,教师带领学生加深对故事情节和细节的理解。
3.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并适当加入互动环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事件。
四、拓展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并提高阅读能力1. 给学生推荐类似的绘本,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涉及童话、寓言或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2. 针对《小猫找汉口才》的主要内容和情节设计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细节,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力。
五、总结教学成果,反思教学效果1.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总结和评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2. 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观点,回顾这堂课的收获与成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指导,如图书分享、小组探讨、互动讲解等。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语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
同时提醒学生多做笔记、多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小花猫找汗教案教案标题:小花猫找汗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动物的基本需求,特别是温度调节方面的需求。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活动时,可以使用一张图片或者一个玩具小猫,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猫的外观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小猫需要什么来保持健康和舒适。
活动一:小猫的基本需求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只小猫。
2. 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小猫,讨论小猫可能需要什么来保持健康和舒适。
3. 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可能的答案,例如食物、水、住所等。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猫的基本需求,包括食物、水、住所、爱和关怀等。
活动二:小猫找汗游戏1. 将教室分成几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代表不同的温度环境,例如冷、热、适中等。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只小猫。
3. 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小猫的学生,其他小组成员则是小猫的“主人”。
4. 教师向每个小组的“主人”发放一张卡片,上面写有小猫的基本需求,例如:“小猫需要一个温暖的地方”、“小猫需要清水”等。
5. 学生们根据卡片上的需求,带领小猫到适合的温度区域寻找满足需求的地方。
6. 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合作和沟通,确保小猫的需求得到满足。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游戏过程,总结小猫的基本需求和温度调节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观察和体会。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动物的基本需求和我们应该如何关心和照顾动物。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动物,例如狗、鸟等,进行类似的游戏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动物需求的理解。
2. 学生可以设计和制作小猫的住所模型,展示他们对小猫需求的理解和创造力。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引入活动和互动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基本需求,特别是温度调节方面的需求。
同时,通过合作和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合作和沟通能力。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花猫找汗》教案:大班语言活动《小花猫找汗》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2. 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注意力;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准备材料:1. 《小花猫找汗》的故事图片或绘本;2. 小猫、什么、哪里、找汗、玩具等图片或卡片;3. 纸和笔。
活动步骤:1. 导入:介绍今天的活动主题和故事《小花猫找汗》。
2. 激发兴趣:展示《小花猫找汗》的故事图片或绘本,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小猫、什么、哪里、找汗、玩具等元素,并与幼儿进行互动。
3. 讲故事:用简洁生动的语言给幼儿讲述《小花猫找汗》的故事,适当配以手势和面部表情,引导幼儿聚焦故事情节和关键词汇。
4. 互动讨论:提问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鼓励幼儿多参与互动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小花猫为什么去找汗了?- 小花猫找了什么地方?- 小花猫是怎么找到汗的?- 小花猫找到汗后有没有开心?- 幼儿是否有类似的经历?5. 联想游戏:准备小猫、什么、哪里、找汗、玩具等图片或卡片,让幼儿观察卡片上的图片,并要求他们联想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和词语。
6. 创作绘画:给幼儿发放纸和笔,要求幼儿自由发挥,画一幅与《小花猫找汗》相关的画。
7. 整理收尾:汇总幼儿的绘画作品,让幼儿逐个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想法。
教学反思:通过《小花猫找汗》这个故事的讲述和相关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幼儿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
从绘画活动中,幼儿们得到了思维和创作的训练,同时增强了彼此间的交流和分享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们表现活跃,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幼儿小猫找汗教案标题:幼儿小猫找汗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发展细微观察力和注意力。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3. 增加幼儿对动物和自然界的认知。
教学内容:1. 通过故事《小猫找汗》引入幼儿探索动物的世界。
2. 进行小组游戏,模拟小猫找汗的过程。
3. 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制作小猫和动物面具。
教学准备:1. 故事书《小猫找汗》。
2. 纸板、颜料、毛笔等制作小猫和动物面具所需材料。
3. 小动物玩具和图片。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准备好故事书《小猫找汗》,请幼儿坐在一起,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小猫找汗遇到了许多动物朋友,他们一起玩耍。
然后小猫丢失了自己的毛球,他们一起帮助小猫找回毛球的过程。
教学过程:2. 通过向幼儿展示小动物玩具和图片,激发幼儿对不同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幼儿谈论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小组活动:3.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小猫和其他动物的角色。
4. 在室内/室外准备好一些隐藏着小猫毛球的地方。
每个小组的小猫需要通过询问其他动物的意见,找到隐藏在特定地点的毛球。
其他动物可以用肢体语言和发出动物特有的声音来指示毛球的位置。
手工制作:5. 为每个幼儿提供纸板、颜料、毛笔等材料,并指导幼儿制作小猫和其他动物的面具。
这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并扮演角色。
6. 可以鼓励幼儿展示和分享他们制作的面具,同时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
总结:7. 请幼儿坐在一起,回顾故事和今天的活动。
询问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何收获和体验。
8. 提醒幼儿,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我们可以互相合作,帮助彼此。
拓展:可以组织参观动物园的活动,让幼儿亲身接触不同的动物。
也可以通过课堂绘本阅读、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幼儿对动物世界的认识。
这份教案旨在通过故事、小组活动和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发展观察力、注意力、团队合作能力,并丰富他们对动物和自然世界的认知。
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创新。
小花猫找汗教案教案主题:小花猫找汉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细节;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描述和讨论故事的内容;3. 学生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4. 学生能够与同学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准备:1. 大屏幕或投影仪;2. 小花猫找汗的故事书;3. 单词卡片:cat、help、find、home;4. 图片卡片:小猫、小狗、公园、家。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Greeting (问好)T: Good morning/afternoon, everyone! How are you today? (问学生近况)Ss: Good morning/afternoon, teacher!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回答问题)T: I'm fine too, thank you.2. Revision (复习)T: Yesterday, we learned the story Little Cat's Adventure. Do you still remember what happened in the story? Can you tell me?(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S1:The little cat got lost and couldn't find its way home.S2: It asked different animals, but they couldn't help it.S3: Finally, the little dog helped it find its way home.T: Great! You remembered the story very well.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nother story called Little Cat Finds Han. Let's start!Step 2:阅读故事(10分钟)1. 分角色阅读故事T: Now, each group will have a different role to read this story. Group 1, you will read the narration. Group 2, you will read the dialogues of the cat. Group 3, you will read the dialogues of the different animals. Let's start!(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2. 故事理解检测T: After reading the story, can you tell me the main idea of the story? (检测学生对故事主要情节的理解)S1: The little cat is looking for Han.S2: It asks different animals for help, but they can't help it.S3: Finally, it finds Han with the help of the little dog.T: Well done! You understood the story very well.Step 3:单词学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单词卡片T: Now, let's learn some new words from the story. Look at the words on the card. What's this?(教师出示cat卡片)Ss: It's a cat.T: Good! And what's this?(教师出示help卡片)Ss: It's help.(教师分别出示find和home卡片,学生回答相应的单词)2. 单词拼读练习T: Now, let's spell the words together. Listen and repeat after me. Cat. C-A-T, cat. Help. H-E-L-P, help. Find. F-I-N-D, find. Home.H-O-M-E, home.(教师朗读单词,学生跟读)Step 4:绘画活动(15分钟)1. 分组活动T: Now, I want you to work in groups. Each group will choose one scene from the story and draw it on a piece of paper. After finishing the drawing, I want you to describe the scene to your classmates.(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故事中的一个场景进行绘画,并用英语描述场景)2. 学生绘画和描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并用英语描述自己的作品。
小花猫找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小猫咪找汗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与小猫咪找汗相关的问答对话;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并模仿问答对话;3.学生能够掌握关于小猫咪找汗的基本词汇和句型。
二、教学重点1.听力: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简单对话内容;2.口语: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并模仿简单对话。
三、教学准备1.PPT或投影仪;2.小猫咪找汗图片或卡片;3.相关练习活动材料。
四、教学过程1. Warming up (热身):(10分钟)教师可通过播放儿歌《小猫咪找汗》让学生尽快进入主题,并提问相关问题,如:“你们认识这只小猫咪吗?他在找什么?为什么找上头来?”等。
2. Presentation (呈现):(15分钟)教师出示小猫咪找汗的图片,并用简单的英语描述小猫咪在找汗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故事情节。
然后,教师通过图片和语言模仿小猫咪找汗的动作,让学生跟读模仿。
3. Practice (练习):(30分钟)(1)教师播放小猫咪找汗的视频,让学生跟读对话内容,并理解对话意思。
(2)教师出示卡片或图片,上面印有相关的单词、句子或情景描述,让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并模仿相关对话。
(3)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问答游戏,学生分为两组扮演小猫咪和人,通过对话问答的方式找到汗的位置。
4. Consolidation (巩固):(20分钟)(1)教师出示“小猫咪找汗”的练习册或练习卡,让学生根据图片和英文提示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用英文语言描述小猫咪找汗的过程,然后从中选出最佳表现的小组进行展示。
5. Extension (拓展):(10分钟)(1)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创作小猫咪找汗的故事,可以用书面形式呈现,也可以小组合作演绎故事。
(2)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绘画、写作或录音等形式,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呈现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2.利用图片、视频和练习卡片等多媒体教具,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3.在练习环节中进行情景问答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4.在拓展环节中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拓展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花猫找汗》教学案例学习目的:1、学会“汗、奇、怪、体、吐、舌、俩、原”8个字,会认“猫、淋、鼻、摸、凉、翻”6个字。
认识2个偏旁。
2、通过学课文,理解“汗淋淋、凉快”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4、通过读课文,了解一些动物出汗的科学常识。
培养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二类字。
认识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一些动物出汗的科学常识。
片段一:小花猫与老牛的对话师:(出示小花猫与老牛的图)假如你是小花猫,你会怎样问老牛呢?生回答。
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自由读)师:谁知道老牛的回答?生:汗嘛,在鼻子上。
师:你真会读书。
谁来学一学老牛说话?指名读老牛的话师:你读得真像老牛,如果带点动作就更像老牛了。
生(带上动作读老牛的话)师:(伸出大拇指表扬)仔细看看老牛鼻子上的汗多不多呀?生(齐声):多师:是呀,它鼻子上的汗不听地往下淌,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生:汗淋淋师:咦,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从书上看到的师:你真会读书,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全班齐读:汗淋淋师: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它们的对话,好吗?师生合作表演小花猫和老牛的对话部分。
以读为主,创设情境,通过情境表演,模仿老牛的语气,激发了学生想读的欲望。
通过观看图画,体会“汗淋淋”的意思,通过师生合作的朗读形式,读出了个性化的独特体验,从中悟到读的方法,读的情感。
片段二:小花猫与黄狗和小猪的对话师:请喜欢黄狗的同学读小花猫和黄狗的对话,喜欢小猪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
大家可以在小组里研究讨论他们的语气是怎样的,试着给他们设计点小动作。
(生在小组里自由练读,师巡视、指导)师:请站着的同学读第六、七自然段、生读书师:哎呀,你们没有练习就读得这么棒,真不错。
喜欢小猪的同学在哪里呢?(坐着的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师:小猪是怎样笑的呢?大家想演小猪吗?指名扮演小猪师:哎呀,你读得可真好,我们都看到了小猪的可爱。
第二课故事《小猫找汗》课时分配:2 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一、二、三第二课时:四、五、六第一课时:一、活动目标:1、基本功练习,感知声音、同时锻炼孩子的表情以及肢体动作。
2、熟练学习考级内容。
3、这个科学故事告诉我们小动物哪里出汗。
4、通过学习故事,开拓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学会去说完整的话二、活动要点:1、动物的模仿,叫声要形象生动,表情丰富。
2、记住不同的动物都是哪里出汗。
3、熟练掌握考级内容,要求语调,眼神。
三、活动重点:通过学习故事,开拓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学会去说完整的话。
四、活动准备:金币若干、光盘、图卡。
五、活动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口才星的演播室。
2、今天我们学习两个表情“欢呼”、“奇怪”。
3、小朋友想一想你什么时候会鼓掌欢呼。
——幼儿发言。
——哦!六一儿童节到,我可以收礼物喽!——幼儿园要开运动会了,我们一听就欢呼起来:“太好了,耶!”——噢!和妈妈去超市喽,可以自己选玩具喽!4、什么时候会遇到让自己奇怪的事?(幼儿不明白举例解释)——我都跟小红,认错啦,可是,还是不高兴,我很奇怪。
5、听口令,老师说出欢呼,或者奇怪,幼儿要根据老师说的表情做出相对面部表情。
6、、小朋友的表情做的非常好,为了表扬你们,今天老师老师把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们请到我们口才星的课堂啦(二)、大家练--- 趣味声音1、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是谁来啦。
2、在听的时候小朋友用耳朵认真的听,因为,老师有小问题要问你们的。
3、教师表演---小鸡小鸡,叽叽叽,爱吃小虫和米粒;小鸭小鸭,嘎嘎嘎,xx 里面捉鱼虾。
xxxx汪汪叫,草地上边蹦蹦跳。
4、刚才的儿歌里边,有那几种动物?——小鸡、小鸭、小狗5、那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叫的吗?---(请幼儿上台模仿)6、您会给你发刚才的小动物创编动作吗?---(可以,让幼儿大胆登台表演,根据上台法的要求)。
7、你孩子到那些小动物?——小兔子、小熊⋯⋯.8、今天,又来了一只小动物,让我们看看他是谁?9、请听儿歌《小公鸡》,我儿歌说完了,好听吗?好听。
10、让我们一起来学吧!(教读2-3 遍)11、请小朋友向解放军一样,走上台表演。
可以,以分组的形式,也可以举手来上台。
总结:1、刚才儿歌的名字叫什么?(那个小朋友知道,举手回答)2、小公鸡懂礼貌吗?---很懂礼貌。
3、为什么懂礼貌?---它见了别人都会主动问好,4、那我们口才星的宝贝们也要像小公鸡一样懂礼貌,见了叔叔、阿姨、老师⋯⋯⋯也.要对他们打招呼,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这样别人才会夸奖你。
(三)、学本领------- 小猫找汗小朋友,我们来玩一个“表情速递”的游戏吧。
玩法:1、老师给小朋友分成五队:小猫、小猪、小马、小牛、小狗五队,五队小朋友一排排站好。
2、最前面一队面对后面的四队站好,听老师说一句话,做出相应的表情,然后再把话重复给第三队、第四队、第五队。
3、最后各队说说他所看到的表情,哪一队是最到位的。
4、开始游戏:教师说让人欢呼或痛苦的话,或者,别的关于表情的都可以。
游戏反复2-3 次。
总结:小朋友们喜欢哪个表情啊?——欢呼,遇到好事时会欢呼,遇到开心的事情会欢可不呼⋯⋯如.果每天都遇到这样的事该多好啊!下面可能会遇到哦。
请听故事《小猫找汗》5、教师示范表演故事《小猫找汗)(讲解过程中运用手偶等教具互动)6、现在老师给小朋友四次机会。
请上台来说说,听完了故事,哪句话让你记住了。
——幼儿发言。
7、谁能来学一些这四句话的动作。
——幼儿上台。
8、刚才老师只讲了一遍,小朋友就记住了这么多。
接下来请你们快速的跟我学一学,老师说一句小朋友说一句。
9、教师教幼儿第一段:“小猫看见人出汗,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怎么没出汗呀?”(2-3 遍)。
10、小猫发现了什么?——人出汗。
它没有。
11、你们知道人为什么出汗吗?——散热。
12、人出汗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不能着凉,注意补水。
13、人出汗,被小猫看见了,觉得很奇怪,他说了什么?——我怎么没出汗呀。
(一起复述故事:小猫看见人出汗,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怎么没出汗呀?14、学习第二段。
提问:小猫找汗都去问了谁?他们都是怎么说的?小猫找到了吗?——小牛小马小狗鼻子上身上舌头小猫没找到15、老师给小朋友分成四队:小猫、小牛、小狗、小马队(教师边说边划分队伍)16、我们一起来表演一遍,每队说自己队伍的话:小猫:小猫去问小牛。
小牛:小牛说:“汗在鼻子上”。
小猫:小猫摸了摸鼻子:没汗呀。
它又去问小马。
小马:小马说:汗在身上。
小猫:小猫舔舔身上:“没汗呀?”它又去问小狗,xx:xx 说:汗在舌头上。
17、教师教幼儿第三段:小猫看不见自己的舌头,就请小猪看,小猪说:“你又不是小狗,汗怎么会在舌头上呢?小猪把自己的脚掌翻开,又把小猫的脚掌翻开,小猫一看就笑了:“原来我和小猪一样,汗藏在脚掌里呢!”(2-3 遍)。
18、小猫看不见自己的舌头,请谁来看的?小猪。
19、最后小猫的汗藏在哪了?---脚掌里呢。
20、接下来请小朋友拿出我们口才星魔法王国的图卡,你看到了什么?--- 小猫、小牛、小马、小狗、小猪)21、他们的汗都藏在那啦?(小朋友看图,回忆并叙说)22、我们一起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1-2 遍)一起来只读,(师幼共同读故事)23、并且认识故事中的红体重点字。
(三)我敢说1、请小朋友把自己的魔法图卡放在小凳子下边,刚才我们在动物王国里边看到了好多的动物,跟它们做了游戏也和它们学习了好听的故事。
2、小朋友你们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孩子自由回答)3、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个小动物呢?(让孩子自由有的去想象)4、那除了这几种动物,再动动自己的小脑袋,你还喜欢那个小动物呢?5、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小动物呢?说个理由吧——我喜欢小兔子,因为它长得雪白雪白的,毛茸茸的,很可爱6、你和这个小动物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吗?(幼儿不会说,老师可以引导孩子,给孩子思路,让孩子学会在别人提问题的时候,要学会思考)我还可以这样说:7、小朋友我们说了这么多的小动物,那你们知道自己属什么的吗?知道自己属于十二属相的那个小动物吗?8、不仅小朋友们有自己的属相,老师也有,经过老师让小朋友猜一猜,小朋友要竖起耳朵仔细的听一听,看看老师说的是什么小动物。
9、小朋友,请你猜猜我的属相是什么?它长着雪白的毛,有一双红色的大眼睛,嘴巴是三瓣,最喜欢吃萝卜,走起路来一蹦一蹦的,小朋友猜猜是什么?(兔子)10、那接下来,老师请小朋友上来说一说,说爸爸妈妈的属相也可以,说别的小伙伴的属相也行,让其他小朋友猜一猜,你说的是什么?总结:我们口才星的小朋友,说的都非常的精彩,每个小朋友都有的那个小演员的潜质。
自然结束。
第二课时一、活动目标:1.学习诵经典部分,并认识儿歌中红体字。
2.能够独立上台表演,并且能够分角色表演故事。
二、活动重点:能够独立上台表演,并且能够分角色表演故事。
三、活动难点:能够独立完成诵经典内容,语调会唱歌。
四、活动过程:一)巩固复习故事1、播放光盘,跟光盘复述故事《小猫找汗》。
2、在能够完整记忆故事的情况下(可以加动作进行表演)。
3、如果要上台表演故事,我们应该怎么上下台?(引导:按照上台法上台,巩固上台走步训练)请几个小朋友一起上台来表演故事。
(二)舞台演1、刚才我们表演故事的动作,小朋友做的都很好,但是,有的小朋友还在偷懒,没有好好的表演。
2、接下来我要把我们的小朋友分成两组,让小朋友分角色上台表演。
3、在上台的时候要注意上台的姿势,以及加上自我介绍,怎么走下台。
4、没有上台表演的小朋友,先做评委,并且看完别人的表演,要把手中的金币奖励给别的小朋友,并且对要说出为什会把金币奖励给这个小朋友。
总结:集体表扬,并对个别的有个做点评。
(三)诵经典过渡语: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古诗《江南》我们一起先来听一听。
1、播放光盘听《xx》2、提问:这首经典诵读选自哪里?——三字经3、我们也来学一学吧。
老师说一句小朋友说一句。
(反复进行1-2 遍)4、老师解释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孩子明白诗中之意。
5、接下来我们到口才星魔法王国里去看看(看书点读古诗《江南》)。
6、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听着光盘,一边来复述诵经典故诗《江南》。
7、再请小朋友xx 表演诵经典《xx》总结: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发金币,做奖励,并且鼓励,在激励别的幼儿别灰心,要继续努力。
(四)家庭秀总结,小朋友们,回想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基本功《趣味声音》模仿动物的叫声以及形体动作、:学习故事表演《小猫找汗》,经典诵读《江南》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我来描述你来猜”的动物乐翻天的游戏。
2、小朋友现在开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组成两个小组,(分成AB组)接下来,老师变成了主持人。
出示图卡(小动物的图片)A组描述,B组猜。
进行游戏《你来描述我来猜。
可以在互换。
3、语言要求:大家好,欢迎来到口才星“动物乐翻天”活动现场,比赛正式开始,有情第一组拍档。
4、小朋友,今天的作业就是:回到家里边给爸爸妈妈表演故事《小猫找汗》,用时做小主持人来带着爸爸妈妈一起玩“我来描述你来猜”可以描述小动物,也可以描述人物。
小朋友我们的课程接近尾声啦,让我们挥起自己的小手一起说:再见!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