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墨子《万事莫贵于义》原文及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12.97 KB
- 文档页数:3
课外古文翻译方山子传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
(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记游松风亭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
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亭子里休息。
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明白过来,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晚游六桥待月记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
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
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所述说呢!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
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
(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入蜀记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墨子:《贵义》全文阅读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能够不益急矣。
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
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献惠王,献惠王以老辞,使穆贺见子墨子。
子墨子说穆贺,穆贺大说,谓子墨子曰:“子之言,则成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之所为’而不用乎?”子墨子曰:“唯其可行。
譬若药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汤曰:‘非女所知也。
今有药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
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彼苟然,然后可也。
”子墨子曰:“凡言凡动,利于天、鬼、百姓者为之;凡言凡动,害于天、鬼、百姓者舍之。
凡言凡动,合于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为之;凡言凡动,合于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舍之。
”子墨子曰:“言足以迁行者,常之;不足以迁行者,勿常。
不足以迁行而常之,是荡口也。
”子墨子曰:“必去六辟。
嘿则思,言则诲,动则事,使三者代御,必为圣人。
”“必去喜,去怒,去乐,去悲,去爱,而用仁义。
手足口鼻耳,从事于义,必为圣人。
”子墨子谓二三子曰:“为义而不能,必无排其道。
譬若匠人之(石斤)而不能,无排其绳。
”子墨子曰:“世之君子,使之为一犬一彘之宰,不能则辞之;使为一国之相,不能而为之。
岂不悖哉!”子墨子曰:“今瞽曰:‘钜者白也,黔者墨也。
’虽明目者无以易之。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2.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意义: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断子之手足A.人皆有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欲之南海,何如D.醉翁之意不在酒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6.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一)1.B 2."辟"通"避,,意义:躲避3.D 4.(1)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样的谚、部队士、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2.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意义: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断子之手足A.人皆有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欲之南海,何如D.醉翁之意不在酒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6.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一)1.B 2."辟"通"避,,意义:躲避3.D 4.(1)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样的谚、部队士、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
墨子·贵义(3)全文墨子说:一切言论一切行动,有利于天、鬼神、百姓的,就去做;一切言论一切行动,有害于天、鬼神、百姓的,就舍弃。
一切言论一切行动,合乎三代圣王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的,就去做;合乎三代暴君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的,就舍弃。
墨子说:言论足以付之行动的,就推崇它;不足以付之行动的,就不要推崇。
不足以付之行动,却要推崇它,就是空言妄语了。
墨子说:一定要去掉六种邪僻,沉默之时能思索,出言能教导人,行动能从事义。
使这三者交替进行,一定能成为圣人。
(墨子说:)一定要去掉喜,去掉怒,去掉乐,去掉悲,去掉爱,以仁义作为一切言行的准则。
手、脚、口、鼻、耳,都用来从事义,一定会成为圣人。
墨子对几个弟子说:行义而不能胜任之时,一定不可归罪于学说、主张本身。
好象木匠劈木材不能劈好,不可归罪于墨线一样。
墨子说:世上的君子,使他作为宰杀一狗一猪的屠夫,如果干不了就推辞;使他作一国的国相,干不了却照样去作,这难道不荒谬吗?墨子说:现在有一个盲人说:银是白的,黔是黑的。
即使是眼睛明亮的人也不能更改它。
把白的和黑的东西放在一块儿,让盲人分辨,他就不能知道了。
所以我说:盲人不知白黑,不是因为他不能称说白黑的名称,而是因为他无法择取。
现在天下的君子称说仁的名,即使禹、汤也无法更改它。
把符合仁和不符合仁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让天下的君子择取,他们就不知道了。
所以我说:天下的君子,不知道仁,不是因为他不能称说仁的名,而是因为他无法择取。
墨子说:现在士以身处世,不如商人使用一钱慎重。
商人用一钱购买东西,不敢任意马虎地购买,一定选择好的。
现在士使用自己的身体却不是这样,随心所欲地胡作非为。
过错严重的陷入刑罚,过错轻的蒙受非议羞耻。
士以身处世,不如商人使用一钱慎重。
墨子说:当代的君子,想实现他的道义,而帮助他修养身心却怨恨。
这就象要筑成墙,而别人帮助他却怨恨一样,难道不荒谬吗?墨子说:古时候的圣王,想把自己的学说传给后代,因此写在竹、帛上,刻在金、石上,传留给后代子孙,要后代子孙效法它。
2012年河南省说明与检测中课外文言文翻译1、(57页)原文: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如秋天,如晓岚;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翻译: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色最为奇特。
大概世间的颜色,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的,这是我所知道的,然后我唯独对碧(青绿)色却不太理解。
如今见到这里的水,才领悟到世间真的有碧(青绿)这种颜色。
它如秋季的天空,如早晨林间的雾气;比起农家的炊烟、新发的柳枝显得有些浓,比起刚脱皮的竹笋、新竹显得有些淡;比玉更温和、比白色的丝娟更滑润,达到清冷丰裕的极致,可以抚摩食用。
2、(60页)原文: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
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翻译: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三国时期,诸葛亮为蜀汉的丞相,治国也是坦荡无私,公正无偏。
他曾经上表皇帝,把廖立、李严两位大臣贬到南中做普通老百姓。
廖立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哭着说道‘我要一辈子呆在南中边地了。
’李严听到诸葛亮死的消息,居然发病死了。
因此史官陈寿说,‘诸葛亮治理国家,诚心而公正,对国家忠心并有贡献的,就是仇人也奖赏,对触犯国法,不好好工作的,就是亲人也要处罚’。
爱卿,你们怎么可以不钦慕并赶上他呢?注:南中是少数民族地区,廖立认为自己不会再被启用了,左衽是少数民族的服装。
3、(64页)原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选自《孔子家语》)译文: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
古诗墨子贵义翻译赏析
文言文《墨子贵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手足,子为子乎 '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乎 '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翻译】
墨子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贵重的现在有人说:'(我)给你帽子和鞋,砍断你的手脚,你肯干吗 '(你)一定不肯干(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鞋帽不如(你的)手足贵重啊!又说:'给你天下,杀死你,你肯干吗 '你(也)一定不干,(这)是什么原因 (原因)是天下不如你身体贵重啊为一句话而争斗,以至互相残杀orG,这是由于义比他们的身体贵重啊!所以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重要的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万事莫贵于义》原文及翻译译文1、《万事莫贵于义》原文及翻译译文《万事莫贵于义》原文及翻译墨子.贵义原文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出自《墨子.贵义》)译文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
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
(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解释1.今:若,如果。
2.予子冠履:给你帽子和鞋。
3.子为之乎,你愿意吗?为:愿意4.不若:不如,比不上。
5.以:而。
一言:指一句关系到正义与不正义的话。
争:争论6.是贵义于:贵,以…为贵7.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之,不译,在句子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8.子墨子曰:夫子先生子墨9.争:争辩10.谓:谁11.故:原因12.一言:一句话,既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13.于:比2、《万事莫贵于义》原文及翻译译文《万事莫贵于义》原文及翻译墨子.贵义原文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出自《墨子.贵义》)译文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
墨子·贵义(2)全文子墨子仕人于卫,所仕者至而反。
子墨子曰:何故反(17)?对曰:与我言而不当。
曰待女以千盆,授我五百盆,故去之也。
子墨子曰:授子过千盆,则子去之乎?对曰:不去。
子墨子曰:然则非为其不审也(18),为其寡也。
子墨子曰:世俗之君子,视义士不若负粟者。
今有人于此,负粟息于路侧,欲起而不能,君子见之,无长少贵贱,必起之。
何故也?曰:义也。
今为义之君子,奉承先王之道以语之,纵不说而行,又从而非毁之,则是世俗之君子之视义士也,不若视负粟者也。
子墨子曰:商人之四方(19),市贾信徙(20),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
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信徙,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21)。
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
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
日者曰:我谓先生不可以北。
子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且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
是围心而虚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
子墨子曰:吾言足用矣,舍言革思者,是犹舍获而攗粟也。
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注释](1)本篇各段以语录体形式记述了墨子的一些言论,主要说的还是义的问题。
墨子提出,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人们的一切言论行动,都要从事于义。
墨子自己就能够自苦行义。
他批评世俗君子,能嘴上道说仁义,实际上却不能实行。
(2)如:宜。
(3)说:通悦。
(4)成:通诚,确实。
(5)女:通汝。
(6)辟:通僻,邪僻。
(7)钜:疑银字之误。
(8)布:古代钱币。
(9)后一布字当作市,购物之意。
(10)继:疑纵字之误;雠:通售,以钱买物。
(11)遗:道字之误。
(12)关中:指车上横阑之内,即车中。
(13)漆:七之借音字。
墨子《万事莫贵于义》原文及翻译
墨子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出自《墨子.贵义》)
译文
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
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
(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
比正义更可贵的。
\"
注释
1. 今:若,如果。
2. 予子冠履:给你帽子和鞋。
3.子为之乎,你愿意吗?为:愿意
4. 不若:不如,比不上。
5. 以:而。
一言:指一句关系到正义与不正义的话。
争:争论
6. 是贵义于:贵,以…为贵
7. 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之,不译,在句子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8.子墨子曰:夫子先生子墨
9.争:争辩
10.谓:谁
11.故:原因
12.一言:一句话,既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3.于: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