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判断
- 格式:ppt
- 大小:984.50 KB
- 文档页数:61
地理知识:季节的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引起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四季的更替,四季的更替导致气温、气压、气候、水文、动物、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又导致人类活动的季节性。
因此,有关地理季节判断的试题,推理性强,时空跨度大,综合范围广,涉及知识点多,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图文转换能力和知识迁移整合能力。
季节判断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第一步判断错误,后面的题就会全错,如果将这类问题进行归纳找出规律,就会尽量避免答题的错误。
高考地理中给定的条件,往往隐藏着限制性的季节信息,如何准确的提取信息,是能否解题的关键,本专题就重点阐述季节信息的提取规律。
一、根据天文现象提取季节信息1、地球公转的近日点和远日点分析季节——近日点表示北半球的冬半年,远日点表示北半球的夏半年。
2、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地球在公转快的位置是1月初,地球在公转慢的位置是7月初。
3、正午太阳高度判季节——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
4、昼夜长短判季节——以北半球为例(1)昼长于夜,昼长>12时,为夏半年,昼短于夜,昼长<12时,为冬半年。
(2)日出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为夏半年;日出晚于6时,日落早于18时为冬半年。
5、太阳视运动信息条件的提取——以北半球为例(1)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2)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3)春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二、根据气候变化信息提取季节1、气温所反映的季节信息(1)太阳辐射的季节分配——夏半年是高温季节,冬半年是低温季节。
(2)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点北陆北,点南陆南”,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北突出,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
(3)我国的具体情况:1月前后,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温差大,东部的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平行,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漠河附近;7月前后,全国普遍高温,东部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青藏高原,高温中心位于吐鲁番盆地。
常见的地理季节判断1.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3月21日前后到6月22日前后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由赤道到北回归线)。
6月22日前后到9月23日前后在北半球向南移动(由北回归线到赤道)。
9月23日前后到12月22日前后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由赤道到南回归线)。
12月22日前后到第二年3月21日前后在南半球向北移动(由南回归线到赤道)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最快时(近日点)是1月初,北半球冬季;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远日点)是7月初,北半球夏季。
3.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与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次日后逐渐减小,12月22日达到最小;12月22日后逐日增大,到6月22日达到最大。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相反。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度),当地的冬至日最小。
4.日出、日落方位:太阳东北出、西北落,为北半球夏半年;太阳东南出、西南落,为北半球冬半年。
5.日影长短与方向:日影总是与太阳的方位相反,且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
6.昼夜长短与变化、日出日落时间以及极昼、极夜现象的出现:当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附近区域出现极昼时,为北半球夏半年。
夏半年日出早于6时(当地地方时),日落晚于18时;冬半年日出晚于6时,日落早于18时。
7.光照示意图:利用已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来判定季节;利用以极点为中心的昼夜半球图来判定季节;利用赤道与任意经线交点为中心的昼夜半球来判定季节;利用地球某点或全球的昼夜长短来判定季节;利用地球某点或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来判定季节;利用对趾点季节相反、昼夜长短相反等特点判断季节。
二.水文方面可以根据河流汛期,河流封冻、解冻的时期及冰期、凌汛等现象的出现来判断季节。
河流的汛期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状况。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该流域的“雨季”。
如南半球的拉普拉塔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多雨期和汛期在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尼罗河水主要来自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汛期在6月~10月;塔里木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出现在夏季,枯水期在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有两个汛期,前一个汛期为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后一个汛期为夏季(为雨水补给);黄河的凌汛出现在冬季结冰和春季融冰时。
关于季节判断的地理题型
关于季节判断的地理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等值线判断法: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冬季大陆比海洋冷。
根据海陆等温线的弯曲可以判断出海陆的冷热,从而判断出该半球的冬夏季节。
2. 区域等温线数值高低判断:同一区域冬季气温偏低,夏季气温偏高,通过比较可以判断冬夏两季。
3. 依据日出和日落方位判断季节: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降落,则北半球为夏半年,南半球为冬半年;太阳东南升起,西南降落,则南半球为夏半年,北半球为冬半年;太阳正东升起,正西降落,则为春秋两分日。
4.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所在位置判断:北半球的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冬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
5. 根据天安门广场升降旗仪式时间判断:日出升旗日落降旗。
6. 雪线高度判断法:夏季温度较高,海拔较低处的冰雪消融,雪线偏高;冬季雪线偏低。
如喜马拉雅山雪线在北半球夏季上升,冬季下降。
7. 气候特征判断法: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等季节变化明显的气候类型能指示季节。
例如,当罗马(洛杉矶、雅典)炎热干燥时,或开普敦温和多雨时,或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时,北半球为夏季;当北京寒冷干燥时,或巴西高原东南部多雨时,北半球为冬季。
通过这些题型可以判断出不同的季节。
公历季度划分公历是一种以格里高利历为基础的日期系统,广泛应用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根据公历系统,一年被划分为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具有独特的特征和气候条件。
本文将介绍公历季度的划分方式和每个季度的特点。
一、春季(3月-5月)春季是公历的第一个季度,从3月1日开始,直到5月31日结束。
在北半球,这个季度标志着寒冷的冬季逐渐结束,天气逐渐转暖。
而在南半球,春季标志着夏季结束,气温逐渐下降。
春季的特点包括:1. 天气逐渐回暖,气温逐渐升高。
2. 花朵逐渐开放,大自然开始复苏。
3. 春季雨水较多,有些地区可能会出现雷雨天气。
4. 春季是植物生长的季节,大多数植物开始发芽。
二、夏季(6月-8月)夏季是公历的第二个季度,从6月1日开始,直到8月31日结束。
在北半球,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而在南半球则是最寒冷的季节。
夏季的特点包括:1. 高温天气,气温较高,白天时间较长。
2. 多雨季节,雷雨较常见。
3. 夏季是许多动物繁殖和生长的季节。
4. 夏天是人们度假的时候,许多人会选择去海滩度假或者举办野外活动。
三、秋季(9月-11月)秋季是公历的第三个季度,从9月1日开始,直到11月30日结束。
在北半球,秋季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天气开始转凉。
而在南半球,秋季是一年中天气逐渐转暖的季节。
秋季的特点包括:1. 温度逐渐下降,天气逐渐凉爽。
2. 树叶逐渐变黄,有些地区树叶会变成红色或橙色。
3. 秋季有很多丰收的季节,农作物成熟并被收割。
4. 秋季也是很多动物迁徙的季节,例如候鸟开始飞往南方。
四、冬季(12月-2月)冬季是公历的第四个季度,从12月1日开始,直到次年2月底结束。
在北半球,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而在南半球则是最炎热的季节。
冬季的特点包括:1. 温度非常低,有时甚至会出现零下的气温。
2. 天黑得早,夜晚时间较长。
3. 地面可能会出现结冰和降雪的现象。
4. 冬季是许多动物进入冬眠状态的季节。
总结:公历季度的划分是基于格里高利历的日期系统,并遵循了一定的规律。
季节和节气的判断方法1.根据光照的判断不同的季节,北半球的昼夜长短不同,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也不一样,此可以确定夏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至日相反;分日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无极昼夜现象,球昼夜等长。
2.地球公转现象每年的一月初,球公转至今日点时,速度最快,太阳直射南半球,半球是冬季,半球是夏季;年的七月初,球公转至远日点时,速度最慢,阳直射北半球,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3.日初日落的方向和时间判断若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则北半球为冬半年,南半球为夏半年;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球为夏半年,半球为冬半年;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为春秋分。
日出时间早于6点,时间为晚于18点时,白昼长12小时,年当地下半年;出时间晚于6点,日落时间早于18点时,白昼短于12小时,当地冬半年。
4.根据特殊天气的判断江淮地区的梅雨发生在6月;江中下游的伏旱发生在7月;阳的多雨天气发生在冬半年;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北地区的干旱多发生在冬、季节。
5.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根据季节变化明显的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来判断季节。
地中海气候为冬雨型,热带草原、季风气候为夏雨型。
6.根据气温分布判断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不同季节等温线不弯曲,方向不同。
若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若陆地等温线向北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出,北半球为夏,南半球为冬。
7.根据气压差异判断下垫面的比热不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不同季节气温高低也不一样,气压高低也不同。
夏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洋高,气压低;冬季,大陆上气温低,气压高。
如,北半球亚洲高温(蒙古—西泊利亚高压)强盛时为冬季,西北太平洋上高压(夏威夷高压)强盛时为夏季。
8.根据洋流流向判断洋流的流向一般没有季节性变化,但北印度洋洋流层季风洋流。
其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要准确判断季节,实际上并不复杂,下面介绍几种直观而实用的方法:1,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季节的更替对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模式有显著的影响。
春天,大地回暖,各种植物纷纷开始发出嫩芽;随着春天的离去,夏日来临,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而到了秋天,植物的叶子开始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红,最终落叶归根;冬季则大部分植物进入休眠期,叶子凋零,等待来年的春天。
2,留意天气变化趋势:天气变化也是判断季节的关键线索。
春天时,气温逐渐回升,天空云彩增多,雨水也开始变得频繁;而夏季则是炎热的季节,高温多雨,天气多变;秋季时,气温逐渐下降,天空变得晴朗,气候宜人;冬季则寒冷干燥,降雪频繁,给人一种宁静而寒冷的感觉。
3,观察动物活动规律:动物的活动习性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在冬季,许多动物为了度过寒冷的季节会选择冬眠,而在春天则会苏醒并开始活跃;夏季则是许多动物繁殖的季节,它们会利用这个季节的温暖和充足的食物资源来繁衍后代。
4,参考日历上的季节划分:日历上明确标注了每个季节的时间范围,这也是一个简单而直接的方法。
一般来说,3月至5月被划分为春季,6月至8月为夏季,9月至11月为秋季,而12月至2月则为冬季。
5,测量日照时间的长短:日照时间的长短也是判断季节的重要指标。
在夏季,日照时间最长,阳光照耀大地的时间也最长;而在冬季,日照时间则最短,阳光照耀的时间相对较少;春秋两季则处于中间状态,日照时间适中。
综上所述,判断季节的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如植物的生长状态、天气变化、动物活动规律等,也可以通过参考日历上的季节划分或测量日照时间的长短来得知。
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个人的喜好和实际情况,只需选择最方便、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即可。
如何判断季节一、判断季节的方法以北半球为例,谈谈判断季节的方法。
北半球的冬季以1月最为典型,夏季以7月最为典型。
可根据地一些地理现象来判断季节,详见下表。
二、综合练习1、当地球运行到绕日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中海附近炎热干燥B.蒙古冷高压势力正强C.阿根廷此时昼短夜长D.塔里木河正逢汛期2、当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B.南极科考正处最佳时期C.我国东南沿海盛行西北季风D.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开始强盛3、当开普敦正值炎热干燥时,一艘海轮从伦敦出发,按最短路线航行至新加坡。
海轮航行的情况是()A.先顺航,再逆航B.先逆航,再顺航C.顺航→逆航→顺航D.逆航→顺航→逆航4、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各地河流封冻影响通航B.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C.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成群北迁D.澳大利亚小麦收割基本结束5、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正值我国的节气,地球公转到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逐渐。
此日前后,中南半岛盛行季风,北印度洋洋流呈时针方向流动,开普敦所处的季节气候特点是,北太平洋的高压势力日益增强,我国江淮地区出现天气,长江口盐度较。
参考答案:1、B(解析: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时是1月初,为北半球的冬季,地中海附近温和多雨,南半球的阿根廷此时昼长夜短,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塔里木河因气温低正值枯水期,甚至断流。
)2、D(解析:当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的夏季,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季风,北太平洋受夏威夷高压控制。
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
)3、D(解析: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当开普敦正值炎热干燥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靠近印度的洋流自西向东流。
当海轮从伦敦出发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逆流,在进入地中海时为顺流,在红海进入印度洋时为逆流)。
一、天文方面1.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3月21日前后到6月22日前后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由赤道到北回归线)。
6月22日前后到9月23日前后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由北回归线到赤道)。
9月23日前后到12月22日前后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由赤道到南回归线)。
12月22日前后到第二年3月21日前后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由南回归线到赤道)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最快时(近日点)是1月初,北半球为冬季;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远日点)是7月初,北半球为夏季。
3.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与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次日后逐渐减小,12月22日达到最小;12月22日后逐日增大,到6月22日达到最大。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相反。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度),当地的冬至日最小。
4.日出、日落方位:太阳东北出、西北落,为北半球夏半年;太阳东南出、西南落,为北半球冬半年。
5.日影长短与方向:日影总是与太阳的方位相反,且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
6.昼夜长短与变化、日出日落时间以及极昼、极夜现象的出现:当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附近区域出现极昼时,为北半球夏半年。
夏半年日出早于6时(当地地方时),日落晚于18时;冬半年日出晚于6时,日落早于18时。
7.光照示意图:利用已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来判定季节;利用以极点为中心的昼夜半球图来判定季节;利用赤道与任意经线交点为中心的昼夜半球来判定季节;利用地球某点或全球的昼夜长短来判定季节;利用地球某点或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来判定季节;利用对趾点季节相反、昼夜长短相反等特点判断季节。
二.水文方面可以根据河流汛期,河流封冻、解冻的时期及冰期、凌汛等现象的出现来判断季节。
河流的汛期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状况。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该流域的“雨季”,如南半球的拉普拉塔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多雨期和汛期在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尼罗河水主要来自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汛期在6月~10月;塔里木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出现在夏季,枯水期在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有两个汛期,前一个汛期为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后一个汛期为夏季(为雨水补给);黄河的凌汛出现在冬季结冰和春季融冰时。
如何划分四季大家都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但是四季的划分标准是什么你知道吗?可能很多人都说不上来吧,因为我们对这个很少去关心。
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是凭借气温来判断季节的。
热了就是夏天,冷了就是冬天,不冷不热就是春天和秋天了。
我来给大家介绍几种划分四季的方法吧。
第一种,公历法。
公历3-5月是春季,6-8月是夏季,9-11月是秋季,12月到来年2月是冬季。
第二种,农历法。
农历1-3月为春季,4-6月是夏季,7-9月是秋季,10-12月是冬季。
这个划分方法比较常用。
第三种,节气法。
天文上是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四季的划分标准;我国古人的划分方法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季节的开始。
第四种,物侯法。
这种方法文学里面用的比较多。
柳树发芽,桃花盛开——春天来了;绿树成荫,太阳火辣——夏天,肯定是夏天!还有树叶黄了,大雁南飞——秋天到了;草木枯黄,大雪纷飞,傻瓜都知道是冬天了。
第五种,气候法。
这是最科学的划分方法,也是学术上常用的方法。
气象台就是根据这种方法来判断季节的,具体来说就是用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来判断季节。
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在10度以上,春季开始;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超过22度,那就进入夏季了;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从22度以上稳定下降到22度以下时,作为秋季开始;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降低到10度,冬季来了。
气象上每五天为一“候”,即:候平均气温≤10℃为冬季、候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为春季、候平均气温≥22℃夏季、候平均气温在22-10℃之间为秋季这种分季方法。
之所以要用连续5天的数据来判断,就是因为气温的变化并不是很稳定的哦,当然这种判断方法也是有点误差的,不过从统计上说误差已经非常小了。
让我们以某年度54511站点日平均气温为例,来算算四季的开始日期吧。
图1 某年度54511站点日平均气温。
四季是如何区分的四季的区分主要是根据气温、天气、植被和动物活动等因素来判断的。
在大多数地区,四季分别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变化。
春季一般指的是从冬季到夏季的过渡时期。
春季的气温逐渐升高,白天变得更长,而夜晚变短。
春季的主要特征是气温回升、植物开始生长、花朵绽放以及动物开始繁殖的季节。
在春季,天气多变,早晚温差大,有时会出现阵雨或雷暴。
植被逐渐苏醒,树木变绿,花草开始开放,春耕播种也在这个季节进行。
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夏季的特征是高温、多雨和长时间的日照。
在夏季,气温通常比较高,尤其是在赤道附近地区。
夏季的天气炎热,可能会出现高温干燥的情况,也可能会有大雨、台风或龙卷风等极端天气现象。
夏季是动物活动最为频繁的季节,很多鱼类、鸟类和昆虫开始进行繁殖和迁徙。
秋季是夏季过渡到冬季的季节。
秋季的特点是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凉爽,树叶变黄、红、橙色并逐渐脱落。
秋天的天空晴朗,空气湿度适中,气候宜人。
秋季还是大量果实成熟的季节,农作物丰收,人们可以享受到各种美食。
动物们也开始储备食物以备冬季使用,有些鸟类也开始迁徙,准备过冬。
冬季一般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冬季的特征是气温低,日照时间短,天气寒冷干燥。
冬季是雪的季节,在寒冷的地区可能会有大雪覆盖。
植物大部分进入休眠状态,树木失去叶子,动物们减少了活动并寻找避寒的地方。
冬季也是一些节日的季节,例如圣诞节和春节,人们会通过庆祝活动来享受冬季的乐趣。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四季特征可能有所不同。
赤道地区的气候相对稳定,没有明确的四季,而在温暖地区,春秋短暂,夏季较长,冬季相对较短,甚至有些地区没有真正的冬季。
而在极地地区,几乎全年都是冬季,只有一小段时间是夏季。
总之,四季的区分主要是根据气温、天气、植被和动物活动等因素来判断的。
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大自然和人类的生活。
如果你在一个没有钟表和日历的地方,你如何
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让我们一步一步来思考。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来判断季节。
例如,春天通常会有花朵盛开、树叶变绿、鸟儿开始筑巢等现象;夏天会有阳光强烈、气温升高、果实成熟等现象;秋天则会有树叶变黄、果实纷纷落地、天气变凉等现象;冬天则会有雪花飘落、树木光秃、动物进入冬眠等现象。
通过观察这些自然现象,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当前的季节。
其次,我们可以观察动植物的行为来判断季节。
不同季节,动植物的行为会有所变化。
比如,春天是动物繁殖的季节,很多动物会开始筑巢生育后代;夏天是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很多植物会长出新叶、结果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很多动物会开始储备食物;冬天是动植物休眠的季节,很多动植物会减少活动。
通过观察这些动植物的行为,我们也可以大致判断出当前的季节。
最后,我们可以观察天空和天气来判断季节。
不同季节,天空和天气的状态也会有所变化。
比如,春天的天空会比较明朗,天气会比较温暖;夏天的天空会比较晴朗,天气会比较炎热;秋天的天
空会比较多云,天气会比较凉爽;冬天的天空会比较阴暗,天气会比较寒冷。
通过观察天空和天气的状态,我们也可以大致判断出当前的季节。
综上所述,即使在没有钟表和日历的地方,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动植物行为和天空天气来判断当前的季节。
希望这个回答可以帮助你锻炼思维逻辑。
四季划分标准四季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它们是地球公转和自转引起的气候变化的结果。
而对于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四季划分标准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从气温、降水、植被等方面来介绍四季的划分标准。
首先,气温是划分四季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温带地区,春季一般指气温回升到10℃以上,万物复苏,气候变暖,冰雪融化,植物开始生长。
夏季气温较高,一般在20℃以上,天气炎热,阳光充足,是生长旺盛的季节。
秋季则是气温开始下降,一般在10℃左右,植物开始凋零,气候凉爽,是收获的季节。
冬季气温骤降,低于0℃,大部分地区会出现冰雪,植物休眠,是寒冷的季节。
其次,降水量也是划分四季的重要标准之一。
春季降水量一般较多,有利于植物生长。
夏季降水量最多,是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秋季降水量开始减少,但仍然有适量的降水,有利于庄稼成熟。
冬季降水量最少,大部分地区会出现干旱和寒冷的天气。
再者,植被的生长状况也是划分四季的重要标准之一。
春季是植被复苏的季节,绿草萌生,百花争艳。
夏季是植被生长旺盛的季节,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秋季是植被开始凋零的季节,树叶渐渐变黄,落叶归根。
冬季则是植被休眠的季节,一片荒凉的景象。
总的来说,四季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气温、降水和植被三个方面。
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四季划分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四季的变化都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
四季的变化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丰富多彩的景象,也对农业生产、旅游观光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四季划分标准对于我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地理现象怎样判断季节根据地理现象怎样判断季节季节判断问题历来在高考中很受重视,考查的形式通常是根据特定的时间推算当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或结合日照图、太阳直射点等,根据昼长与夜长的变化规律推算日出日落的时间、季节变化,或结合地球运动推测气候现象、农事活动规律、景观欣赏等。
其中以考查季节推算、特定时间出现的地理现象方面内容最多。
一、根据地球运动判断现象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半球冬季(冬半年)地球公转角、线速度较慢较快太阳直射点位置北半球南半球北半球昼夜长短昼长大于夜长夜长大于昼长北极点附近发生极昼极夜极昼极夜太阳升落方位(极昼地区除外)东北升,西北落东南升,西南落日出日落时间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早于6:00,日落晚于18:00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晚于6:00,日落早于18:00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最大)较小(最小)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刻物体影长较短(最短)较长(最长)二、根据大气状况判断现象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半球冬季(冬半年)对流层厚度较厚较薄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偏南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炎热干燥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区湿(雨)季干季季风气候区的风向南亚吹西南风;东亚吹东南风南亚吹东北风;东亚吹西北风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低气压(印度低压)高气压(亚洲高压)海陆等温线大陆上向北弯曲、海洋上向南弯曲大陆上向南弯曲、海洋上向北弯曲典型气象灾害台风、江南伏旱和梅雨、华北春旱寒潮、北方沙尘暴频繁北半球山体雪线高度较高较低三、根据水文状况判断现象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半球冬季(冬半年)北半球海域海水温度较高较低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方向北半球季风气候区的河流流量较大较小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流量较小较大北半球温带、寒带地区河流结冰情况不结冰结冰长江入海口处海水盐度较低较高三峡“蓄清排浑”6-9月汛期排浑10月至次年5月枯水期蓄水华北平原盐碱地盐分随地下水位上升,返盐稳定现象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半球冬季(冬半年)天山牧民放牧山地放牧山麓放牧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作物水稻小麦、油菜三峡水利工程发电情况繁忙轻松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配种、剪羊毛收割小麦、犁地极地活动南极地区观极光、北极科考佳北极地区观极光、南极科考佳南极地区臭氧空洞出现最大值,为南半球的春季,即9—11月;青海湖鸟岛最佳观鸟时期为大量鸟飞往鸟岛产卵繁殖的春季,5月份最佳;杭州湾潮汐,最典型出现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南极洲的暖季,为太阳直射位置较南,南极洲温度较高的3—5月。